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AGING DIAGNOSIS OF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被引量:4
1
作者 Li-yangDai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2-144,共3页
Objective To review imaging use in the diagnosis of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and to determin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different imaging method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ourteen patients with 120 thoracolumbar b... Objective To review imaging use in the diagnosis of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and to determin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different imaging method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ourteen patients with 120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Pl-ain radiographs were available in all cases; CT scans and MRI were obtained in 96 and 74 cases, respectively. Results A total of 27 burst fractures were misdiagnosed as other types of fractures on radiographs alone, and accounted for 22.5% of all fractur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lain radiographs often fail to delineate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leading to delay in diagnosis. Conclusion In regard to thoracolumbar injury diagnosis, burst fractures should be differentiated from compression frac-tures. CT should be routinely indicated and MRI examination, when necessary, may be simultaneously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st fractures imaging diagnosis thoracolumbar vertebr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前镇痛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孙逊 孙家财 +1 位作者 葛迅 陈正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观察超前镇痛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个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8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48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1.3岁;胸椎骨折38例,腰椎骨折42例。使用随... 目的观察超前镇痛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个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8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48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1.3岁;胸椎骨折38例,腰椎骨折4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超前镇痛组)40例和对照组(安慰剂组)40例,分别予注射盐酸布桂嗪注射液和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注射液)。所有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并记录患者在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前、穿刺过程中、骨水泥推注过程中和术后6 h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动脉压、心率,以及两组手术时间、术中不良反应和术后患者满意度。结果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动脉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过程中及骨水泥推注过程中试验组VAS评分、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穿刺过程中:(3.56±0.87)分vs(4.75±0.94)分、(96.25±7.42)mmHg vs(99.75±7.64)mmHg、(88.45±7.84)次/分vs(90.42±7.94)次/分;骨水泥推注过程中:(4.25±0.35)分vs(5.16±0.45)分、(98.45±7.52)mmHg vs(102.66±8.65)mmHg、(94.78±7.58)次/分vs(98.44±7.45)次/分。P<0.05]。术后6 h两组患者VAS评分、动脉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47±5.80)min vs(39.18±6.30)min。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不良反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5%(35/40)vs 60.0%(24/40)。P<0.05]。结论超前镇痛应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中疼痛,降低患者对手术疼痛恐惧,减少手术时间,保证患者安全,增加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镇痛 经皮椎体成形术 胸腰椎骨折 临床研究 骨质疏松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减压重建治疗前中柱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9
3
作者 赵刘军 柴波 +4 位作者 徐荣明 马维虎 阮永平 应启迩 曹进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重建治疗前中柱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评估该方法的术中术后情况。方法:2001年5月至2006年10月运用前路减压重建治疗前中柱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20~63岁,平均40.5岁。损伤节段:T101例,T112例,...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重建治疗前中柱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评估该方法的术中术后情况。方法:2001年5月至2006年10月运用前路减压重建治疗前中柱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20~63岁,平均40.5岁。损伤节段:T101例,T112例,T129例,L113例,L27例(1例伴有L1轻度压缩骨折),L32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9例,C级12例,D级11例,E级1例。术前Cobb角21°~44°,平均27.0°±6.5°。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并随访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4.5个月(3~60个月)。手术时间平均(178±65)min,术中出血量(1750±950)ml,自体血回输量(950±750)ml。术后1例患者出现左侧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后愈合。1例术后出现乳糜漏,经引流换药后痊愈。1例患者主诉取髂骨区轻微疼痛。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矢状面畸形矫正,Cobb角矫正至3.0°±1.5°。随访中无明显的后凸角和高度丢失。无内固定松动移位。骨折全部获得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运用前路减压重建治疗前中柱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能够Ⅰ期直视下完成减压重建,矫正矢状面畸形,疗效确切。术中运用自体血回输可以减少输血量,有效地保障手术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减压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胸腰椎体冲击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毕大卫 王伟 +3 位作者 费骏 祖罡 陈亿民 魏威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10期772-775,共4页
目的:探讨人体脊柱胸腰椎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引起的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机制及损伤特点。方法:自2008年9月至2009年10月,采集10具新鲜人体脊柱胸腰椎标本,平均分为两组,建立实验模型,分别进行静力学强度试验和动态冲击生物力学实验,观察在... 目的:探讨人体脊柱胸腰椎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引起的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机制及损伤特点。方法:自2008年9月至2009年10月,采集10具新鲜人体脊柱胸腰椎标本,平均分为两组,建立实验模型,分别进行静力学强度试验和动态冲击生物力学实验,观察在不同载荷作用下,胸腰椎体发生静态和动态冲击响应的相关数据。结果:胸腰椎屈服载荷为(5280.00±354.20)N,屈服位移为(13.32±2.07)mm,极限载荷为(6590.00±249.20)N,极限位移为(20.60±2.57)mm,加载速度为0.02g,胸腰椎的动态力学性质其平均极限载荷为(14425.60±1101.52)N,载荷平均作用时间为(17.29±2.04)ms,平均加速度为(36.80±2.81)g,动态位移为(45.11±1.13)mm。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由高能量瞬间释放所导致的严重损伤,生物力学受力作用呈脉冲式变化,胸腰椎体具有生物材料的粘弹性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冲击损伤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治疗急性崩裂性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9
5
作者 高景春 宓士军 刘长林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急性崩裂性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急性胸腰椎崩裂骨折58例,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38~70岁,平均56.8岁。伤椎节段:T113例,T1218例,L129例,L25例,L33例。将适合单纯椎体成形术治疗的病例...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急性崩裂性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急性胸腰椎崩裂骨折58例,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38~70岁,平均56.8岁。伤椎节段:T113例,T1218例,L129例,L25例,L33例。将适合单纯椎体成形术治疗的病例分为3型(Ⅰ型:椎体成形术安全型;Ⅱ型:椎体成形术风险型;Ⅲ型:椎体成形术边缘型)。本组58例为Ⅰ~Ⅲ型病例:Ⅰ型26例,Ⅱ型21例,Ⅲ型11例。结果:58例中术后1~3d可按预定时间下床活动者53例。随访1~2.5年,平均1年4个月,症状完全缓解55例,其中可从事日常劳动39例,可从事家务劳动16例,完全缓解率95%。部分缓解3例,表现活动后仍觉轻度腰痛,生活可自理,部分缓解率5%。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急性崩裂胸腰椎骨折,尽管有一定的风险性,但仍是一个很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崩裂性 胸腰椎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经伤椎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42例 被引量:8
6
作者 赵继荣 王兴盛 +1 位作者 邓强 赵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12-1116,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经伤椎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6月对42例胸腰椎骨采用X线透视引导下微创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和连接棒,透视复位良好后取出伤椎螺钉和连接棒,用植骨漏斗进行伤椎植骨后...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经伤椎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6月对42例胸腰椎骨采用X线透视引导下微创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和连接棒,透视复位良好后取出伤椎螺钉和连接棒,用植骨漏斗进行伤椎植骨后再次置钉,安装连接棒固定。比较术前与术后3 d、3个月、12个月、24个月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及影像学结果。结果 4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 d、3个月、12个月、24个月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P均=0.000)。术后3 d、3个月、12个月、24个月ADL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升高(P均=0.000)。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和伤椎楔变角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均=0.000),术后3 d与24个月比较,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经伤椎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胸腰椎 伤椎植骨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矫形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 被引量:4
7
作者 陈鑫 欧云生 +3 位作者 权正学 蒋电明 唐可 罗小辑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矫形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3岁至88岁;胸113例,胸127例,腰19例,...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矫形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3岁至88岁;胸113例,胸127例,腰19例,腰24例;胸腰段(胸10~腰2)后凸畸形Cobb角为32°至66°,平均为46°±2.4°;伤椎后凸Cobb角为16°至42°,平均30°±1.8°。术前神经损伤程度按照ASIA分级:C级3例,D级11例,E级9例;腰背痛VAS评分平均7.84±0.28。23例患者均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矫形、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结果:术后胸腰段后凸Cobb角平均12°±1.7°,矫正率74%;伤椎Cobb角为0°至4°,平均2.8°,矫正率91%;术后随访X片,胸腰段Cobb角矫正丢失角度不明显(2°至5°)。术后神经功能ASIA分级:3例C级2例改善至E级,1例为D级;11例D级均改善至E级;腰背痛VAS评分平均为2.9±0.13;内固定物无松动或断裂,无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矫形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可重建胸腰段矢状面生理曲度,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截骨矫形 胸腰椎 陈旧性骨折 后凸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5例胸腰椎骨折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盛华 张绍文 樊成虎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5期70-73,共4页
目的:调查甘肃省中医院1005例胸腰椎骨折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由4人组成调查组入医院病案室调集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全部胸腰椎骨折病例,设计调查表对相关因素进行登记,对胸腰椎骨折的流行特征和2年发生情况进行动态... 目的:调查甘肃省中医院1005例胸腰椎骨折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由4人组成调查组入医院病案室调集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全部胸腰椎骨折病例,设计调查表对相关因素进行登记,对胸腰椎骨折的流行特征和2年发生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共收治胸腰椎骨折1005例,其中男499例,女506例,年龄12~90岁,平均年龄51.8岁;从性别分布看,青壮年时期男性多于女性,中老年时期女性多于男性,胸腰椎骨折的高发人群在46~60岁;仅限于胸腰段椎体骨折(T11~L2)的病例737例,占全部胸腰椎骨折的73.3%;单节段单纯胸腰椎骨折680例,多节段或复合伤325例,占全部胸腰椎骨折的32.3%,合并脊髓或神经损伤146例,占全部胸腰椎骨折的14.5%;骨折的原因以车祸和坠落伤为主,成人体力劳动者为发生率较高的人群。陈旧性骨折108例,新发骨折897例,其中压缩性骨折745例,爆裂骨折120例,骨折脱位12例,屈曲伸展型骨折2例,Chance骨折1例,脊椎附件骨折17例;保守治疗470例,后路手术343例,前路手术5例,球囊椎体成形术76例,内窥镜下手术3例。结论:胸腰椎骨折病例近2年呈上升趋势,且复合伤居多,防治的重点人群为青壮年男性体力劳动者和中老年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脊柱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36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功林 葛宝丰 +6 位作者 荆浩 张军华 王世勇 陈新 曾述强 王清 蔡卫东 《中国骨伤》 CAS 1999年第5期3-5,共3页
目的 介绍一种新型脊柱固定器械 ,并报告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用此固定器械治疗胸腰椎骨折 3 6例。结果 此固定器械 ,根据临床需要 ,可行压缩、撑开、成角和中立位固定。结论 治疗效果满意。脊柱损伤只要有手术指征 ,手术... 目的 介绍一种新型脊柱固定器械 ,并报告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用此固定器械治疗胸腰椎骨折 3 6例。结果 此固定器械 ,根据临床需要 ,可行压缩、撑开、成角和中立位固定。结论 治疗效果满意。脊柱损伤只要有手术指征 ,手术时机甚为重要 ,应早期或立即手术 ,有利于脊柱骨折和椎管前方骨块的复位 ,早期也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骨折 固定器械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裴葆青 师振鹏 +2 位作者 王唯 鲁世保 孔超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8-723,共6页
为了给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依据,建立T10-L2节段正常脊柱模型、爆裂性骨折模型,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模型、经伤椎双节段固定模型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钉模型。在T10上表面施加400 N的压缩载荷和7.5 N·... 为了给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依据,建立T10-L2节段正常脊柱模型、爆裂性骨折模型,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模型、经伤椎双节段固定模型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钉模型。在T10上表面施加400 N的压缩载荷和7.5 N·m的力矩,模拟人体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侧旋转6种生理活动,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3种手术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与完整的正常脊柱模型相比,3种固定模型在所有运动状态下的活动度(ROM)均有所减少。相比经伤椎双节段内固定模型,经伤椎单节段内固定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弯、右弯、左旋和右旋6种受力状态下,椎弓根螺钉上的应力分别增加了78.1%、87.8%、90.5%、81.3%、51.3%,72.3%。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系统的活动度和正常脊柱最为相似,其在恢复脊柱稳定性的同时可最大可能地保护脊柱原有的力学属性,但其钉棒的最大应力远高于经伤椎双节段固定术。对于失稳严重的损伤,经伤椎双节段固定术可明显降低螺钉应力,同时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伤椎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11
作者 巫洪波 谢惠缄 +2 位作者 姚仕奋 江铃波 陈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6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陈旧性腰胸椎骨折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1998-2007年收治23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男17例,女6例,年龄17~63岁,平均36.5岁,骨折病史1.1~6.5年,平均3.5年。23例均有明显腰背痛病史,其中18例有神经损害,术前影像... 目的探讨陈旧性腰胸椎骨折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1998-2007年收治23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男17例,女6例,年龄17~63岁,平均36.5岁,骨折病史1.1~6.5年,平均3.5年。23例均有明显腰背痛病史,其中18例有神经损害,术前影像学检查有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后凸角度18°~42°,平均32°),脊髓压迫及不稳定征象,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三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前路手术15例,后路手术4例,前后路手术4例,比较分析临床效果。结果全部病例均无严重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患者腰背痛及下肢麻木症状缓解或消失,后凸角度由术前平均32°矫正到术后11°,随访中未发现丢失。结论对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术前全面评估,有针对性地选择手术方式,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陈旧性骨折 后凸畸形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胸腰椎体几何学测量及生物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建松 李政年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9-633,共5页
研究水下爆炸产生的舰船冲击载荷导致舰船人员脊柱损伤的生物力学特性。分别从10具健康成年男性尸体上截取完整的胸腰椎,然后剔除不需要的软组织,并从胸、腰椎上仔细分离出各个自由椎体,对每个椎体上下两个端面处理后进行静态和动态压... 研究水下爆炸产生的舰船冲击载荷导致舰船人员脊柱损伤的生物力学特性。分别从10具健康成年男性尸体上截取完整的胸腰椎,然后剔除不需要的软组织,并从胸、腰椎上仔细分离出各个自由椎体,对每个椎体上下两个端面处理后进行静态和动态压缩试验研究。从胸椎T1至腰椎L5,随着椎体在脊柱位置上的下降,椎体的横截面积和体积逐渐增加,每个椎体所承受的动态和静态压缩破坏载荷也逐渐增加。计算动态应力强度与静态应力强度的比值,胸椎平均为1.51,腰椎平均为1.46。胸腰椎体面积和体积与其所本身所能承受的载荷变化趋势与人体承载能力的规律相一致,它反映了舰船冲击载荷造成船员胸腰椎损伤的机制及其损伤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爆炸 舰船冲击运动 损伤生物力学 胸腰椎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位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建华 周辉 +3 位作者 项东 成羿 韩勇 何永江 《中国骨伤》 CAS 1999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总结复位固定系统(ReductionFixationSystem,RF)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5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截瘫病人,采用RF系统治疗。对其中2例伴有椎间盘中央型突出的病人,采用“桥... 目的总结复位固定系统(ReductionFixationSystem,RF)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5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截瘫病人,采用RF系统治疗。对其中2例伴有椎间盘中央型突出的病人,采用“桥式潜行减压”,行双侧半椎板切除术。结果经过5~23个月,平均9个月的随访,12例病人椎体压缩高度恢复到90%以上,骨折在3月内全部愈合,神经功能恢复好转率达到93.3%。结论RF通过轴向撑开,使骨折达到良好的复位,变窄的椎管,椎间孔管径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复位固定系统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奋勇 宋建榕 +2 位作者 林佳俊 李建东 李卫锋 《中国骨伤》 CAS 1996年第5期3-4,共2页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41例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其中侧前方减压11例,全椎板减压30例;不全截瘫好转率为73%,完全截瘫好转率15.4%。作者认为:1.爆裂骨折主要是脊柱中柱损伤,对于椎体骨碎块压迫椎管占1/3以上,椎管矢...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41例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其中侧前方减压11例,全椎板减压30例;不全截瘫好转率为73%,完全截瘫好转率15.4%。作者认为:1.爆裂骨折主要是脊柱中柱损伤,对于椎体骨碎块压迫椎管占1/3以上,椎管矢径小于10mm应行椎管减压内固定。2.内固定方式应根据椎体损伤情况及范围,尽量选择损伤节段少,复住固定好的固定物。3.不全截瘫组手术治疗好转率明显高于完全截瘫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爆裂性骨折 治疗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5
作者 徐海栋 赵建宁 +1 位作者 刘刚 许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伤椎置钉复位脊柱骨折是近年来逐渐广泛应用的外科技术。胸腰段骨折微创手术的目的是减少创伤、融合固定节段以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文中探讨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该手术方式治... 目的伤椎置钉复位脊柱骨折是近年来逐渐广泛应用的外科技术。胸腰段骨折微创手术的目的是减少创伤、融合固定节段以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文中探讨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该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段骨折患者24例,选择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伤椎及邻近节段,通过术中操作矫形重建脊柱稳定性、矫正后凸畸形。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form health sutvey,SF-36)评估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通过影像学测量评估伤椎的高度丢失及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随访时间均>1年,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7.65±0.13)、(1.54±0.07)分,SF-36量表评分分别为(90.21±2.02)、(117.21±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手术可有效改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影像学评估提示患者的脊柱伤椎高度丢失和后凸畸形得到较好的矫正。结论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技术可有效矫正伤椎高度丢失和脊柱后凸畸形,手术损伤小,融合固定节段少,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入路 伤椎置钉 胸腰段骨折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椎固定结合成形与跨伤椎固定结合伤椎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16
作者 蒋伟宇 潘国平 +6 位作者 陈丹果 胡旭栋 陈云琳 许楠健 阮超越 王扬 马维虎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5期440-444,共5页
目的:比较伤椎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成形与跨伤椎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成形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70例,其中35例采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 目的:比较伤椎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成形与跨伤椎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成形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70例,其中35例采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A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55~74 (64.03±7.82)岁;AO分型A3型26例,A4型9例。其余35例采用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B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54~72(62.78±6.40)岁;A3型28例,A4型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至少12个月;术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部位、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组分别为(5.5±2.5)、(1.8±0.8)、(0.9±0.4)分,B组分别为(5.4±2.3)、(1.7±0.6)、(1.2±1.8)分;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例:A组分别为(40.4±8.8)%、(92.0±4.9)%、(87.1±3.8)%,B组分别为(41.2±6.6)%、(93.2±4.6)%、(80.0±4.3)%;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A组分别为(18.4±6.9)°、(2.8±2.2)°、(4.2±2.6)°,B组分别为(16.8±7.2)°、(2.7±2.5)°、(6.0±2.4)°。所有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3项评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例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比例与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出现2例内固定失败,B组出现4例内固定失败。两组均无神经并发症。结论: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伤椎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与单纯结合伤椎成形均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但伤椎固定结合成形术更有利于维持术后伤椎高度和矢状位排列,减少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值得研究应用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 骨质疏松 伤椎椎弓根固定 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宁 肖代坤 +2 位作者 林可新 段望昌 蔡耿壮 《现代医院》 2005年第12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新的脊椎前路钉棒系统进行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的效果。方法应用脊椎前路钉棒系统器械对12例脊柱疾病患者进行前路手术,其中胸腰段椎体爆裂型骨折6例均合并双下肢不全瘫,胸椎结核2例,腰椎结核3例,腰椎肿瘤1例。结果本组12例... 目的探讨应用新的脊椎前路钉棒系统进行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的效果。方法应用脊椎前路钉棒系统器械对12例脊柱疾病患者进行前路手术,其中胸腰段椎体爆裂型骨折6例均合并双下肢不全瘫,胸椎结核2例,腰椎结核3例,腰椎肿瘤1例。结果本组12例病人随访时间最长的3年,最短的近6个月。复位满意,植骨已融合,疼痛消失,无断钉松动等并发症,合并脊髓损伤的有不同程度恢复,结核恢复得比较好,外伤急性损伤稍差。结论脊柱前路钉棒内固定系统用于脊柱前路手术固定可靠,操作简单易行, 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前路减压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2
18
作者 武中庆 许侃娜 +3 位作者 闵继康 王丹 袁永健 李海东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5期931-932,共2页
目的观察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月胸腰椎骨折患者59例,ASIA分级均为E级。所有患者采用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直接暴露伤椎及上下相邻椎体的关节突,行椎弓根内固定。观察... 目的观察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月胸腰椎骨折患者59例,ASIA分级均为E级。所有患者采用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直接暴露伤椎及上下相邻椎体的关节突,行椎弓根内固定。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测量其术前、术后x线片上Cobb’s角的变化。结果手术切口8-10cm,手术时间40-70min,术中出血量80-150ml,平均120ml。术中及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6-30个月,Cobb’s角由手术前150(10-26°)恢复至手术后3.00(0-4.6°)。结论经多裂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手术显露简单,置钉容易、对椎旁肌的损伤干扰少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裂肌间隙入路 胸腰椎骨折 伤椎置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椎单侧椎弓根置钉治疗轻中度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卫超 胡国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6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短节段联合伤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轻中度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3月廊坊市第四医院收治的52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LSC评分4-6分)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后... 目的探讨经后路短节段联合伤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轻中度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3月廊坊市第四医院收治的52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LSC评分4-6分)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后路短节段联合伤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内固定失败情况。结果 52例患者随访18-42个月,平均(24.3±10.6)个月,无内固定失败发生。术前10例神经功能不完全损害患者中8例完全恢复,2例由C级部分恢复至D级。骨折骨性愈合时间为12-22周,平均(13.7±0.1)周。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为(56.53±6.44)%,术后恢复至(95.36±1.42)%,末次随访时为(93.42±1.1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32.374,P〈0.01);术前矢状面Cobb角(15.85±4.32)°,术后恢复至(4.16±1.23)°,末次随访时为(5.35±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392,P〈0.05)。术后各个时间点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24±0.43)分,ODI评分为(18.22±4.85)分。无内固定装置断裂、松动脱出或Cobb角丢失超过10°的病例发生。结论 经后路短节段联合伤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轻中度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不稳定 内固定 经伤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固定联合有限开窗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兴盛 王想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8期719-722,共4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固定联合有限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2011年10月对38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采用腰椎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有限减压治疗,对患者术前后x线片进行测量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38例随访3... 目的探讨经伤椎固定联合有限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2011年10月对38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采用腰椎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有限减压治疗,对患者术前后x线片进行测量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38例随访3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无椎弓根钉断裂、弯曲及拔出,术后36个月疗效评价:优36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97.4%(37/38)。术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14.23±2.51)mm,显著低于术后6个月(25.68±3.95)mm(q=22.319,P〈0.05)、术后24个月(26.23±3.15)mm(q=23.391,P〈0.05)和术后36个月(25.64±2.86)mm(q=22.241,P〈0.05)。术前Cobb角24.39。±2.54。,显著大于术后36个月15.54。±1.05。(q=27.448,P〈0.05)。术前VAS评分(6.1±1.1)分,显著高于术后36个月(1.2±0.6)分(q:33.930,P〈0.05)。术前后Frankel分级有统计学差异(Z=-2.190,P=0,029)。结论经伤椎固定微创有限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不仅为爆裂性骨折提供即刻稳定,且具有复位满意、创伤小,远期可防止后凸畸形和固定失败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减压 经伤椎固定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