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突圆蚧的化学防治 被引量:23
1
作者 赵善欢 刘秀琼 +3 位作者 黄彰欣 陈文奎 魏喜葵 温佛仪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77-184,共8页
经过应用20多种化学农药及其与植物油、矿物油的混合制剂进行室内药效筛选、林间地面喷雾试验和两年的飞机防治试验,我们研制出能有效地防治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的药剂配方——植物油与矿物油的混合油剂。这种混... 经过应用20多种化学农药及其与植物油、矿物油的混合制剂进行室内药效筛选、林间地面喷雾试验和两年的飞机防治试验,我们研制出能有效地防治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的药剂配方——植物油与矿物油的混合油剂。这种混合油剂在小区试验中用5%浓度,防治效果可达98.5%;用20%浓度进行飞机喷雾,药量折合5千克/亩,防治效果也达70%以上。这种混合油剂对松突圆蚧的重要天敌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成虫和丽蚜小蜂(Encasia sp. )安全,对环境一般无不良影响,同时乳化效果好,配制方便,值得开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植物油 矿物油 药剂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突圆蚧种群耐寒性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飞萍 钟景辉 +3 位作者 江宝福 粱光红 苏军 任媛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813-5822,共10页
采用过冷却点、低温暴露死亡率、冷识别温度和致死中低温累积等指标评价不同季节松突圆蚧的耐寒性。结果表明:各季节松突圆蚧的过冷却点波动在-22.4~-3.1℃之间,以冬季雌成虫的平均过冷却点最低(-14.83℃),显著低于夏季雌成虫、冬季1... 采用过冷却点、低温暴露死亡率、冷识别温度和致死中低温累积等指标评价不同季节松突圆蚧的耐寒性。结果表明:各季节松突圆蚧的过冷却点波动在-22.4~-3.1℃之间,以冬季雌成虫的平均过冷却点最低(-14.83℃),显著低于夏季雌成虫、冬季1龄若虫和初孵若虫(P<0.01),但其它发育阶段在冬、夏季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冬季1龄若虫、2龄性分化前若虫、2龄性分化后雄若虫、雌成虫和种群总体在-20~0℃下的死亡率、冷识别温度和致死中低温累积均明显低于夏季;1龄若虫、2龄性分化后雄若虫和种群总体的致死中低温累积与季节性平均气温均呈显著正相关(R>R0.05=0.950,n-2=2),但各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与其致死中低温累积的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松突圆蚧冬季种群耐寒性最强,夏季种群最弱;该虫耐寒性的这一季节适应性并不依赖于过冷却点,而与气温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耐寒性 季节变化 过冷却点 低温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进天敌花角蚜小蜂成虫耐寒性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张飞萍 钟景辉 +3 位作者 江宝福 粱光红 苏军 任媛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604-4612,共9页
通过测定过冷却点和低温暴露试验,比较了松突圆蚧引进天敌花角蚜小蜂成虫不同季节的耐寒性。结果表明:雌虫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平均过冷却点分别为-13.7559、-11.9700、-12.7936℃和-13.6000℃,冬、春季显著低于夏季;雄虫在春、... 通过测定过冷却点和低温暴露试验,比较了松突圆蚧引进天敌花角蚜小蜂成虫不同季节的耐寒性。结果表明:雌虫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平均过冷却点分别为-13.7559、-11.9700、-12.7936℃和-13.6000℃,冬、春季显著低于夏季;雄虫在春、夏、秋3个季节的平均过冷却点分别为-15.3917、-13.8400℃和-13.2143℃,春季显著低于夏、秋季;春、夏季雌虫的平均过冷却点显著高于雄虫。-15℃暴露下,各季雌虫均不能存活;0℃暴露下,春季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夏季,-5℃和-10℃暴露下,春季的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夏、秋季。各季雌虫低温累积-死亡率关系均服从改进的Logistic模型(方程1),但不同季节的致死中低温累积(LST50)有显著差异(df=2,33,F=30.45,P<0.01),春季显著低于夏、秋季,秋季低于夏季,但无显著差异;雌虫的过冷却点、LST50随季节极端低温下降和极端温差增加表现出下降趋势;其LST50也随着过冷却点降低表现下降趋势。结果显示:花角蚜小蜂成虫耐寒性具有明显的季节适应性,降低过冷却点是增强其耐寒性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角蚜小蜂 成虫 耐寒性 季节变化 松突圆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突圆蚧寄生性天敌的调查及种类鉴定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竹红 黄建 +1 位作者 林庆源 王联德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57,共5页
记述了友恩蚜小蜂Encarsia amicula Viggianiet Ren、长缨恩蚜小蜂Encarsia citrina(Craw)和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 Tachikawa(日本引进)3种重要寄生性天敌的鉴别特征,简述了它们的分布和主要寄生习性.
关键词 寄生性天敌 松突圆蚧 种类鉴定 花角蚜小蜂 鉴别特征 寄生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产生水平及其毒力关系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黄蓉 吕成群 +6 位作者 黄宝灵 郭丽娟 姚姜铭 李瑞龙 何锦华 何钰 卢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72-1177,共6页
[目的]了解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GXSTYJ03菌株侵染和杀死松突园蚧过程中酶活性变化及作用机理.[方法]通过Folin-酚法、DNS法和对硝基苯酚法分别测定含1×104、1×105、1×106、1×107和1×108个孢子/mL系列浓度的GXST... [目的]了解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GXSTYJ03菌株侵染和杀死松突园蚧过程中酶活性变化及作用机理.[方法]通过Folin-酚法、DNS法和对硝基苯酚法分别测定含1×104、1×105、1×106、1×107和1×108个孢子/mL系列浓度的GXSTYJ03菌株孢子悬浮液产生的蛋白酶、几丁质酶和脂肪酶活力及其对松突圆蚧的致死率.[结果]GXSTYJ03菌株孢子含量越高,其产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的活力也越高;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的产酶高峰期和产酶活性均不相同,蛋白酶的产酶高峰期出现在发酵后第5d、几丁质酶出现在发酵后第6d、脂肪酶出现在发酵后第4~5d,GXSTYJ03菌株的蛋白酶活性远大于几丁质酶和脂肪酶活性;GXSTYJ03菌株5种孢子浓度产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活性与对松突圆蚧毒力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1×107个孢子/mL的GXSTYJ03菌株孢子悬浮液是产酶及杀虫的最佳使用量.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活性越高的菌株毒力越强,用于侵染和致死松突圆蚧的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 GXSTYJ03菌株 蛋白酶 几丁质酶 脂肪酶 松突圆蚧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突圆蚧虫口数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魏初奖 陈顺立 +1 位作者 张飞萍 童应华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系统调查研究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松突圆蚧的死亡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升高,但降雨对不同虫龄的校正死亡率影响不大;不同树种和不同郁闭度林分的虫口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黑松的虫口数量最高,马尾松次之,湿地松最低,郁闭度高的林分虫... 系统调查研究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松突圆蚧的死亡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升高,但降雨对不同虫龄的校正死亡率影响不大;不同树种和不同郁闭度林分的虫口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黑松的虫口数量最高,马尾松次之,湿地松最低,郁闭度高的林分虫口密度大;上半年阳坡虫口高峰出现时间比阴坡早,下半年阴坡虫口高峰出现时间比阳坡早;迎风坡的虫口密度高于背风坡;不同坡位、不同马尾松群丛、不同树龄中松突圆蚧虫口数量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虫口数量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突圆蚧危害程度划分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意德 顾茂彬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11-415,共5页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是近几年发现危害马尾松林成灾性害虫,其危害情况已有了一些报道。松突圆蚧危害程度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有的用松针上的虫口密度,有的采用危害症状划分,但无具体的划分指标。为此,笔者...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是近几年发现危害马尾松林成灾性害虫,其危害情况已有了一些报道。松突圆蚧危害程度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有的用松针上的虫口密度,有的采用危害症状划分,但无具体的划分指标。为此,笔者自1988年起,用表征划分法对松林的被害程度进行了分类,并用解析木的生长材料进行了校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马尾松害虫 危害程度 症状 划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突圆蚧在松树春梢不同部位的分布与动态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飞萍 钟景辉 陈顺立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9-822,832,共5页
将松树最末一轮枝梢划分为主枝和侧枝,通过2005年3月到5月期间(松突圆蚧为害头年春梢和向头年秋梢扩散的重要时期)对松突圆蚧(Hem iberlesia pitysophilaTakagi)不同危害程度马尾松林的野外系统定位观察,分析和比较了主枝和侧枝的春梢... 将松树最末一轮枝梢划分为主枝和侧枝,通过2005年3月到5月期间(松突圆蚧为害头年春梢和向头年秋梢扩散的重要时期)对松突圆蚧(Hem iberlesia pitysophilaTakagi)不同危害程度马尾松林的野外系统定位观察,分析和比较了主枝和侧枝的春梢及其基部、中部和端部的松突圆蚧虫口数量与动态。结果表明:主枝春梢上松突圆蚧各虫态虫口数量以及种群虫口总数均极显著地多于侧枝春梢,时序上主、侧枝春梢的种群均呈现上升趋势,但4月后种群呈快速增长;松突圆蚧在同一枝梢上中部和端部的虫口多于基部,4月下旬后这2个部位的虫口数显著较多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认为,4月份是防治松突圆蚧的重要时期,在野外调查取样中,应充分考虑枝条及部位间的差异,确定科学的取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春梢 部位 分布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突圆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文禄 黄宝灵 吕成群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37,41,共6页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外来林业害虫,寄居于松属植物,吸食汁液,最后导致寄主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从松突圆蚧生物生态学特性、监测预报方法、防治技术和抗虫树种的筛选及抗性机理4个方面综...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外来林业害虫,寄居于松属植物,吸食汁液,最后导致寄主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从松突圆蚧生物生态学特性、监测预报方法、防治技术和抗虫树种的筛选及抗性机理4个方面综述了当前松突圆蚧主要研究进展,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研究进展 防治技术 抗虫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突圆蚧种群分布的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永革 古德祥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22-124,共3页
对照区和放蜂区的松突圆蚧雌成虫分布均呈负二项式分布,两区负二项式分布的k值不变,两区每束松针上的平均雌蚧数的变化系由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的寄生所致。
关键词 松突圆蚧 种群 空间结构 雌成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突圆蚧2种重寄生蜂的记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建 王竹红 林庆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瘦柄花翅蚜小蜂Mariettacarnesi(Howard)和双带花角蚜小蜂Ablerusperspeciosus Girault都是介壳虫常见的重寄生蜂种类.但目前发现它们也已经重寄生于日本引进的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azumai Tachikawa,其中双带花角蚜小蜂Ablerusp... 瘦柄花翅蚜小蜂Mariettacarnesi(Howard)和双带花角蚜小蜂Ablerusperspeciosus Girault都是介壳虫常见的重寄生蜂种类.但目前发现它们也已经重寄生于日本引进的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azumai Tachikawa,其中双带花角蚜小蜂Ablerusperspeciosus对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的重寄生在国内外属首次报道.本文对这2种重寄生蜂作了形态特征描述,并阐述了它们对松突圆蚧生物防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重寄生蜂 花角蚜小蜂 特征描述 生物防治 介壳虫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突圆蚧种群生命表与花角蚜小蜂的寄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古德祥 陈永革 《昆虫天敌》 CSCD 1998年第4期156-163,共8页
通过对不同时期放蜂的放蜂区和不放蜂的对照区组建松突圆蚧自然种群生命表24个,并对这些生命表采用相关回归分析,指出影响放蜂区松突圆蚧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因子是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的寄生,而在对照区松突圆蚧的被捕食则是影响松... 通过对不同时期放蜂的放蜂区和不放蜂的对照区组建松突圆蚧自然种群生命表24个,并对这些生命表采用相关回归分析,指出影响放蜂区松突圆蚧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因子是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的寄生,而在对照区松突圆蚧的被捕食则是影响松突圆蚧种群变动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花角蚜小蜂 生命表 寄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突圆蚧空间分布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佩珍 陈芝卿 +1 位作者 连俊和 翁锦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29-632,共4页
昆虫的空间分布型是昆虫种群属性之一,也是昆虫生态学的内容。探明昆虫的空间分布型,可以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通过种群分布的信息,揭示种群的空间结构及分布形式,为确定抽样技术、取样数量和分析提供依据,对生态学理论和生产上都有重... 昆虫的空间分布型是昆虫种群属性之一,也是昆虫生态学的内容。探明昆虫的空间分布型,可以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通过种群分布的信息,揭示种群的空间结构及分布形式,为确定抽样技术、取样数量和分析提供依据,对生态学理论和生产上都有重要意义。为探索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分布特点,我们于1987~198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突间分布型 聚集度指标 虫口密度 树冠 森林昆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雌性生殖系统、寄生习性及幼期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竹红 黄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7-131,共5页
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 Tachikawa)是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的主要寄生性天敌之一。解剖花角蚜小蜂的雌性生殖系统,发现其卵巢左右成对,每侧卵巢各由3条卵巢管组成;两侧卵巢管端丝集结在一起形成悬带... 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 Tachikawa)是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的主要寄生性天敌之一。解剖花角蚜小蜂的雌性生殖系统,发现其卵巢左右成对,每侧卵巢各由3条卵巢管组成;两侧卵巢管端丝集结在一起形成悬带,左右两侧悬带分离,不形成中悬带。通过电镜扫描观察,发现花角蚜小蜂产卵器上具毛形感觉器、感觉孔、表皮刺和腔形感觉器。花角蚜小蜂的寄生过程分为:搜索、寄主定位、寄主试探、穿刺、产卵和梳理等几个步骤。生殖方式为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重寄生产雄性个体。个体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虫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花角蚜小蜂 生殖系统 寄生习性 幼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突圆蚧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永革 古德祥 《生态科学》 CSCD 1997年第2期18-20,共3页
对松突圆蚧为害时间不同的两个调查区的松突圆蚧种群动态进行调查,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对松突圆蚧种群的全年种群波动规律运用带时滞效应的Logistic模型进行拟合,通过内禀增长率r和时滞τ的拟合值对种群出现的周期性波动... 对松突圆蚧为害时间不同的两个调查区的松突圆蚧种群动态进行调查,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对松突圆蚧种群的全年种群波动规律运用带时滞效应的Logistic模型进行拟合,通过内禀增长率r和时滞τ的拟合值对种群出现的周期性波动作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突圆蚧雄成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文禄 黄宝灵 吕成群 《生物安全学报》 2011年第2期175-178,共4页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外来林业害虫。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该蚧雄成虫的触角形态和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松突圆蚧雄成虫触角呈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共10节。触角感器共有5种,分别为B...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外来林业害虫。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该蚧雄成虫的触角形态和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松突圆蚧雄成虫触角呈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共10节。触角感器共有5种,分别为Bhm氏鬃毛、毛形感器、乳头形感器、锥形感器、火柴形感器,其中,火柴形感器为首次在松突圆蚧雄成虫触角上发现并描述。不同感器在触角各节的数量和分布各不相同,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乳头形感器次之,火柴形感器最少。此外,根据感器的分布、形态特征,结合已有的文献描述,推测了感器可能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雄成虫 触角 感器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突圆蚧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陈顺立 武福华 侯沁文 《福建林业科技》 2004年第2期1-4,35,共5页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pitysophilaTakagi)是松类的重要检疫性害虫。文中以福建某试验地松林为研究点,对松突圆蚧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4~7月份是虫口密度最大、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松突圆蚧有完整的生活周期即有有性世代,...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pitysophilaTakagi)是松类的重要检疫性害虫。文中以福建某试验地松林为研究点,对松突圆蚧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4~7月份是虫口密度最大、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松突圆蚧有完整的生活周期即有有性世代,每雌平均产卵量为93粒,林间自然雌雄性比为2 05∶1。1a发生4代,世代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生物学 检疫 害虫 马尾松 虫口密度 同翅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林市受松突圆蚧危害松树的捕食性螨类调查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德伟 蒋学建 赵程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17918-17919,共2页
对玉林市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危害区的松树进行捕食性螨类采集调查和室内鉴定,结果表明,在该市受松突圆蚧危害的松树上采集到捕食性螨类14种,分别属于7科、10属;不同季节捕食性螨类主要优势种不同。
关键词 松树 捕食螨 松突圆蚧 种类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突圆蚧对马尾松枝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永革 古德祥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80-84,共5页
研究了受松突圆蚧为害但未放蜂、放蜂和未受松突圆蚧为害的马尾松枝条生长情况以及松突圆蚧种群密度.结果表明,放蜂区与无松突圆蚧为害区松枝的生长长度相近,差异不显著;放蜂区与被害而未放蜂区的松枝生长长度差异极为显著.证明引... 研究了受松突圆蚧为害但未放蜂、放蜂和未受松突圆蚧为害的马尾松枝条生长情况以及松突圆蚧种群密度.结果表明,放蜂区与无松突圆蚧为害区松枝的生长长度相近,差异不显著;放蜂区与被害而未放蜂区的松枝生长长度差异极为显著.证明引进和助迁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保护了马尾松的生长,防效显著.还根据松枝生长的调查,建立了关于松突圆蚧种群密度对马尾松枝条生长影响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 马尾松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药剂及其复配剂对松突圆蚧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10
20
作者 胡艳红 刘新 陈顺立 《华东昆虫学报》 2004年第2期80-83,共4页
本文以机油乳油、毒死蜱及喹硫磷对松突圆蚧 1龄若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各药剂对松突圆蚧均有一定的毒力 ,其中喹硫磷的毒力明显大于其它两种药剂的毒力 ,但喹硫磷与毒死蜱及机油复配没有增效作用 ,而机油乳油与毒死蜱以 13∶1... 本文以机油乳油、毒死蜱及喹硫磷对松突圆蚧 1龄若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各药剂对松突圆蚧均有一定的毒力 ,其中喹硫磷的毒力明显大于其它两种药剂的毒力 ,但喹硫磷与毒死蜱及机油复配没有增效作用 ,而机油乳油与毒死蜱以 13∶10混配 ,增效作用明显 ,共毒系数达到 4 0 5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 复配剂 松突圆蚧 同翅目 盾蚧科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