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结制度对煤矸石基支撑体的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维星 王理明 +2 位作者 同帜 李苗雨 吴魁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9,共9页
为了实现固体废弃物高值化利用和解决陶瓷膜成本过高等问题,以固体废弃物煤矸石为骨料,Na_(2) CO_(3)为烧结助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粘结剂以及碳粉为造孔剂,利用挤压成型法和固态粒子烧结法制备低成本管式煤矸石基陶瓷膜支撑体,... 为了实现固体废弃物高值化利用和解决陶瓷膜成本过高等问题,以固体废弃物煤矸石为骨料,Na_(2) CO_(3)为烧结助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粘结剂以及碳粉为造孔剂,利用挤压成型法和固态粒子烧结法制备低成本管式煤矸石基陶瓷膜支撑体,研究了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支撑体物化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压汞法等方法对煤矸石基支撑体的表面微观形貌、晶相组成、理化性能等进行系统表征。结果表明:支撑体的晶相组成主要为石英、钠长石、白云母;在Na_(2) CO_(3)、HPMC以及碳粉的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4%、3%、15%的基础上,以及烧结温度900℃、保温2 h的条件下,制备出的支撑体综合性能最佳,此时支撑体的纯水通量为2468 L/(m^(2)·h·MPa),抗折强度为24.96 MPa,孔隙率为43.38%,耐酸碱腐蚀率分别为4.45%、0.62%。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基支撑体可实现固体废弃物高值化利用并获取经济效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制度 煤矸石 无机陶瓷膜 支撑体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黄土基陶瓷膜支撑体的制备及烧结特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吴魁 同帜 +3 位作者 陈维星 王琳涵 李苗雨 李大川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61-67,共7页
为了解决陶瓷膜成本过高的问题,以煤矸石和黄土为原料,CaCO 3为造孔剂,羧甲基纤维素(CMC)为黏结剂制备煤矸石/黄土基陶瓷膜支撑体,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压汞法等方法对陶瓷膜支撑体的物化性质、表面微观形貌、物相组成... 为了解决陶瓷膜成本过高的问题,以煤矸石和黄土为原料,CaCO 3为造孔剂,羧甲基纤维素(CMC)为黏结剂制备煤矸石/黄土基陶瓷膜支撑体,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压汞法等方法对陶瓷膜支撑体的物化性质、表面微观形貌、物相组成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支撑体内部形成新的晶相,导致支撑体的纯水通量和抗折强度增加。同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颗粒熔融现象更加显著,进而降低支撑体的纯水通量但增加其抗折强度。在烧结温度为1125℃、保温时间为2 h条件下,制得的煤矸石/黄土基陶瓷膜支撑体综合性能较好。此时支撑体的纯水通量为9102.44 L/(m^(2)·h·MPa),抗折强度为12.317 MPa,酸/碱质量损失率分别为6.64%/0.35%,显气孔率为38.26%,孔隙率为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陶瓷膜支撑体 烧结温度 保温时间开放科学(资源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磷炉渣热态成型资源化过程的二次污染预测 被引量:12
3
作者 蒋明 王重华 +5 位作者 黄小凤 何永美 张利华 宁平 付建秋 刘红盼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78-1084,共7页
为研究黄磷炉渣热态成型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次污染,分析黄磷水淬渣的化学组成,采用黄磷炉渣分别制备多孔陶瓷和微晶玻璃,并利用热力学软件Fcat Sage6.1计算体系中含有的有害组分S,As,F和P达到热力学平衡时的状态。研究结果表明... 为研究黄磷炉渣热态成型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次污染,分析黄磷水淬渣的化学组成,采用黄磷炉渣分别制备多孔陶瓷和微晶玻璃,并利用热力学软件Fcat Sage6.1计算体系中含有的有害组分S,As,F和P达到热力学平衡时的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多孔陶瓷时,原料中各有害气态污染物的释放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当温度分别达到900℃和300℃后,含S和As气态污染物的浓度增加已不再明显;在制备微晶玻璃的过程中,各有害气态污染物释放的初始温度与制备多孔陶瓷时的温度不同,但气态污染物的释放规律却一致。当多孔陶瓷和微晶玻璃的制备温度分别达到1 200℃和1 400℃时,体系中的S全部进入气相,并以SO2或SO2与SO3混合物的形态存在,85%以上的As进入气相并以气态As F3的形态存在,仅有不到4%的F进入气相形成气态Si F4,所有P形成熔融态的Ca3(PO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磷渣 资源化 二次污染 多孔陶瓷 微晶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工业NO_X排放控制探讨 被引量:14
4
作者 嵇鹰 田耀鹏 徐德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7-403,共7页
氮氧化物是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的。由于其特殊的形成机理,如何降低NOX排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火电厂NOX控制的燃烧技术已较为成熟,水泥窑炉与电厂锅炉有较大区别.本文就水泥窑炉的特点结合电厂锅炉的一些经验,阐述了水泥工业氮氧... 氮氧化物是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的。由于其特殊的形成机理,如何降低NOX排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火电厂NOX控制的燃烧技术已较为成熟,水泥窑炉与电厂锅炉有较大区别.本文就水泥窑炉的特点结合电厂锅炉的一些经验,阐述了水泥工业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的现状,分析了低NOX燃烧器、分解炉及分级燃烧技术的各自优点及局限性,介绍了几种烟气脱硝技术,最后提出高固气比分解炉及合理组织分解炉燃烧是水泥工业有效控制NOX排放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 NOX排放 分级燃烧技术 高固气比分解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助剂Ag_2O对多孔氧化铝陶瓷膜支撑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同帜 王丹 +3 位作者 胡敏盾 李海红 李迎 霍乐乐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1-674,691,共5页
主要研究了燃烧助剂Ag2O及其添加量对α-Al2O3陶瓷管支撑体性能的影响,通过SEM、XRD、三点弯曲法、质量损失法、液体静力称重法、自制纯水通量测定装置等对α-Al2O3陶瓷管支撑体样品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机械强度、抗酸碱性、孔隙率... 主要研究了燃烧助剂Ag2O及其添加量对α-Al2O3陶瓷管支撑体性能的影响,通过SEM、XRD、三点弯曲法、质量损失法、液体静力称重法、自制纯水通量测定装置等对α-Al2O3陶瓷管支撑体样品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机械强度、抗酸碱性、孔隙率、纯水通量等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燃烧助剂Ag2O的添加促进了支撑体的烧结和致密性,并且当Ag2O加入量为1.0%时,支撑体的机械强度为75.47MPa,孔隙率31.97%,纯水通量达到6880.72L/m2·h·MPa,酸/碱腐蚀重量损失率为1.06/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Al2O3陶瓷膜 支撑体 燃烧助剂Ag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应用的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71
6
作者 杜婷 李惠强 +1 位作者 郭太平 周志强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0-33,共4页
利用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配制再生混凝土在发达国家已引起高度重视。总结国内外废弃混凝土的现状和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应用情况,从政府的政策支持、天然骨料的紧缺程度等方面对再生骨料的应用进行了定性经济分析,并从定量的角度对再生... 利用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配制再生混凝土在发达国家已引起高度重视。总结国内外废弃混凝土的现状和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应用情况,从政府的政策支持、天然骨料的紧缺程度等方面对再生骨料的应用进行了定性经济分析,并从定量的角度对再生骨料的生产成本进行了具体的估算和分析,可以得出再生骨料应用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以及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混凝土 再生骨料 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玻璃对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强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52
7
作者 程海丽 王彩彦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14,共3页
通过用不同浓度的水玻璃溶液对混凝土再生骨料进行不同时间的浸泡试验,研究了水玻璃对再生混凝土骨料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用浓度为5%的水玻璃溶液浸泡混凝土再生骨料1h,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水玻璃 再生骨料 强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粉煤灰-石灰-水泥胶凝体系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何春雨 袁伟 谭克锋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共4页
利用正交试验获得磷石膏-粉煤灰-石灰-水泥胶凝体系的优化配合比为m(磷石膏)∶m(生石灰)∶m(水泥)∶m(粉煤灰)=40∶15∶10∶35。并通过XRD、SEM微观分析手段和试件强度探讨了养护制度对胶凝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胶凝体系在90℃... 利用正交试验获得磷石膏-粉煤灰-石灰-水泥胶凝体系的优化配合比为m(磷石膏)∶m(生石灰)∶m(水泥)∶m(粉煤灰)=40∶15∶10∶35。并通过XRD、SEM微观分析手段和试件强度探讨了养护制度对胶凝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胶凝体系在90℃下蒸养10h,然后自然养护,28d抗压强度达36.0MPa,凝结时间正常,耐水性良好。胶凝体系强度随养护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尤其在70~90℃,强度增加更明显。90℃下,胶凝体系强度随蒸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此温度下蒸养13h所得制品7d抗压强度达34.1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胶凝体系 强度 养护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废渣制备玻璃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召述 欧又成 +1 位作者 李星 陈贤智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7-49,共3页
以工业废渣和废玻璃为主要原料 ,选择性地添加可诱发玻璃结晶和微分相的添加剂 ,通过烧结复合工艺制备的玻璃基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玻璃和陶瓷性能的新型材料。研究了废渣种类、粒度、添加剂及各工艺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工业废渣 制备 废玻璃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激发煤矸石胶凝材料的早期水化过程 被引量:13
10
作者 段瑜芳 王培铭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1-515,共5页
随着采煤业的不断发展,煤矸石的堆积情况在我国日益严重,引起了煤矿周边区域的环境问题,治理和综合利用煤矸石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项主题工作。本文利用XRD、NMR、ESEM等测试手段,对用复合激发剂激发煤矸石体系的早期水化过程进行了研究... 随着采煤业的不断发展,煤矸石的堆积情况在我国日益严重,引起了煤矿周边区域的环境问题,治理和综合利用煤矸石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项主题工作。本文利用XRD、NMR、ESEM等测试手段,对用复合激发剂激发煤矸石体系的早期水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G2(烧煤矸石+氢氧化钙+水玻璃)体系水化过程中存在一个诱导期,生成的水化产物比G1(烧煤矸石+氢氧化钙+NaOH)体系密实。NMR测试结果显示G2体系具有六配位铝的水化产物要少于G1体系,水化产物中硅酸盐结构的聚合度要低于G1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碱激发 早期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玻璃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侵蚀性探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程海丽 张迪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7,共3页
主要研究用水玻璃溶液强化的混凝土再生骨料配制的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硫酸盐侵蚀性,结果表明,在低浓度(小于7%质量百分比)下,水玻璃浓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水玻璃 冉生骨料 抗冻性 抗硫酸盐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窑烟气脱硝工艺浅析
12
作者 杨维本 《锅炉制造》 2024年第2期45-47,共3页
水泥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当氧化物排入大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提出了新型水泥生产工艺中NO_(x)排放的治理方案,为水泥窑的污染物治理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水泥窑 SCR脱硝技术 吹灰器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滤管一体化工艺在不同烟气工况下的循环路线分析
13
作者 方昂 王骐 +2 位作者 谷化强 程林 刘大朝 《建材世界》 202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随着玻璃窑炉烟气治理工艺的发展,传统烟气治理工艺处理步骤多、设备数量多、占地面积大、投资大,后期运行的成本高。陶瓷滤管一体化脱硫脱硝除尘工艺实现脱硫、脱硝、除尘协同治理,处理步骤减少,运行维护简单,逐渐成为玻璃行业污染物... 随着玻璃窑炉烟气治理工艺的发展,传统烟气治理工艺处理步骤多、设备数量多、占地面积大、投资大,后期运行的成本高。陶瓷滤管一体化脱硫脱硝除尘工艺实现脱硫、脱硝、除尘协同治理,处理步骤减少,运行维护简单,逐渐成为玻璃行业污染物治理的主要技术路线之一。基于陶瓷滤管一体化的工艺路线,根据不同的烟气工况、不同初始硫化物浓度,兼顾脱硫效率、物料考核和运行成本选择合适的熟石灰循环工艺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媒陶瓷一体化 干法脱硫 循环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龄期再生骨料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郭昌生 徐亦冬 卢新帆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8-80,共3页
将原生混凝土养护至1 d、28 d、111d后分别将其从养护室中取出,采用鄂式破碎机将其破碎制得的再生骨料后,分别制成再生混凝土,以研究不同龄期原生混凝土制得的再生骨料中水泥水化程度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 d龄期再生骨料... 将原生混凝土养护至1 d、28 d、111d后分别将其从养护室中取出,采用鄂式破碎机将其破碎制得的再生骨料后,分别制成再生混凝土,以研究不同龄期原生混凝土制得的再生骨料中水泥水化程度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 d龄期再生骨料中含有大量未水化的水泥,可以继续水化,从而显著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强度,且对于掺粉煤灰的再生混凝土而言,其生成的Ca(OH)2有助于激发粉煤灰的早期活性;而28 d与111 d龄期再生骨料中所含水泥的水化已基本完成,因此,其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以及对粉煤灰的激发作用贡献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再生骨料 龄期 粉煤灰 火山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SiO_2复合膜的疏水改性及表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同帜 胡敏盾 +2 位作者 王赛 李海红 董旭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1-744,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Al2O3-SiO2复合薄膜,通过添加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DDS)对其进行疏水改性。研究了DDS添加量对复合溶胶体系稳定性和复合膜表面疏水性的影响,采用接触角测量、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DTG)、原子力显微镜(AMF)对样...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Al2O3-SiO2复合薄膜,通过添加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DDS)对其进行疏水改性。研究了DDS添加量对复合溶胶体系稳定性和复合膜表面疏水性的影响,采用接触角测量、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DTG)、原子力显微镜(AMF)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对于Al2O3∶SiO2(mol/mol)=1∶2比例下制得的复合膜,随着DDS的加入,薄膜表面疏水性明显增强,当DDS加入过多时,会影响复合溶胶的稳定性,实验确定DDS加入量的最佳值为1%(体积分数);DDS的加入没有破坏复合膜的网格结构,复合膜仍以SiO2颗粒为骨架;经200℃热处理后,可得到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的复合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SiO2复合膜 疏水改性 D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国家标准解读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亮 鲍威 +1 位作者 郭慧婷 孙亮 《中国能源》 2017年第2期44-46,43,共4页
标准化对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工作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2015年11月发布的GB/T 32151.8水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适用范围、核算边界和范围、核算方法、数据质量管理和报告要求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 标准化对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工作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2015年11月发布的GB/T 32151.8水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适用范围、核算边界和范围、核算方法、数据质量管理和报告要求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旨在帮助标准使用者更好的理解该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温室气体 水泥生产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TiO_2复合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同帜 陈方方 +1 位作者 李大川 雷弢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46-149,共4页
采用TG-DTG、FI-IR和AFM等测试手段研究复合膜的热稳定性、化学组成及其表面微观形貌,以异丙醇铝和钛酸丁酯为前躯体,选择溶胶凝胶法制备A l2O3-TiO2复合膜.结果表明,温度为60℃,相对湿度保持70%可得到完整性较好的凝胶膜;复合膜的热稳... 采用TG-DTG、FI-IR和AFM等测试手段研究复合膜的热稳定性、化学组成及其表面微观形貌,以异丙醇铝和钛酸丁酯为前躯体,选择溶胶凝胶法制备A l2O3-TiO2复合膜.结果表明,温度为60℃,相对湿度保持70%可得到完整性较好的凝胶膜;复合膜的热稳定性好,500℃以后没有明显的质量损失;复合凝胶中没有出现A l-O-Ti键,说明A l2O3组分与TiO2组分在复合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TiO2富集于A l2O3的表面.原子力显微镜分析表明薄膜表面均匀平整,所得平均孔径约为2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醇铝 钛酸丁酯 Al2O3-TiO2复合膜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化工废石膏与粉煤灰生产复合胶凝材料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施惠生 郁伟国 《房材与应用》 CAS 2003年第1期35-40,共6页
本文研究了热激发对化工废石膏—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物理性能的改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采取低温煅饶激发化工废石膏的化学活性,可以较大幅度地缩短复合胶凝材料的凝结时间和提高强度,行之有效地改善复合胶凝材料的物理性能。
关键词 生产 复合胶凝材料 化工废石膏 粉煤灰 煅烧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4SiO_4高温吸碳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超武 徐彬 +3 位作者 刘昌涛 缪金良 时春晖 王芬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9-22,32,共5页
以水玻璃、碳酸锂等为原料,利用凝胶-固相反应法制备了硅酸锂高温CO2吸附材料.用差热-热重技术分析了硅酸锂材料合成过程,确定了合成温度范围,并且对恒温状态下硅酸锂吸附CO2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分... 以水玻璃、碳酸锂等为原料,利用凝胶-固相反应法制备了硅酸锂高温CO2吸附材料.用差热-热重技术分析了硅酸锂材料合成过程,确定了合成温度范围,并且对恒温状态下硅酸锂吸附CO2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分别观察和评价了合成材料的表面形貌与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可在700℃、16h煅烧条件下获得纯净的正硅酸锂材料;制备出的材料在700℃下CO2吸附量最大,27min后饱和吸附量可达35%左右,高于700℃则发生CO2脱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锂 液相法 高温吸收 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对纳米SiO_2薄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同帜 樊璐 +3 位作者 胡敏盾 王赛 董旭娟 霍乐乐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9-393,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聚丙烯酸(PAA)为增孔剂制备大孔径SiO_2薄膜,研究了PAA添加量对薄膜孔径的影响、烧结温度与薄膜孔径及晶相转化之间的关系。通过热重分析仪(TG-DTG)、氮气吸附-脱附法、X射线衍射仪(XRD)...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聚丙烯酸(PAA)为增孔剂制备大孔径SiO_2薄膜,研究了PAA添加量对薄膜孔径的影响、烧结温度与薄膜孔径及晶相转化之间的关系。通过热重分析仪(TG-DTG)、氮气吸附-脱附法、X射线衍射仪(XRD)、原子力显微镜(AFM)、红外光谱仪(IR)对样品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PAA添加量的增多,孔径随之增大,当添加量达到15%(体积分数)时,薄膜表面出现裂纹;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SiO_2晶相发生转变及PAA完全炭化使得薄膜孔径增大。实验确定,PAA最佳加入量为10%,且最佳烧结温度为800℃时制得的SiO_2薄膜的热稳定性良好,表面平整致密,平均孔径为53.73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薄膜 聚丙烯酸 孔径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