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月用水量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星 沈紫菡 +2 位作者 许钦 刘睿佳 蔡晶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8,共6页
基于国家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月用水量数据分析,选用ARIMA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以及经过遗传算法(GA)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GA-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月用水量模拟。在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过程中,通过多源社会经济数据的整合与分析,采用... 基于国家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月用水量数据分析,选用ARIMA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以及经过遗传算法(GA)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GA-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月用水量模拟。在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过程中,通过多源社会经济数据的整合与分析,采用平均影响值算法(MIV)和皮尔逊相关系数联合方法筛选月用水量的关键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型在陕西省月用水量预测中均表现出较高的精度,其中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为进一步验证影响因子对模拟结果的影响,采用不同方法筛选影响因子作为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模拟结果表明,MIV和皮尔逊相关系数联合方法提高了影响因子的选取精度,能够有效提升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模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用水量预测 ARIMA模型 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模型 因子筛选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业水权分配的山东省沿黄区域水资源承载阈值探讨
2
作者 仕玉治 赵立杰 +4 位作者 李福林 黄继文 王锐 刘莉莉 黎明扬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4,共8页
以山东省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6项指标,采用AHP-TOPSIS法对2025年沿黄9个地级市进行行业水权分配,并结合定额法分析2025年各地级市的水资源承载阈值,对现状承载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沿黄9个地级市农业、工业、生活、生态行业水... 以山东省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6项指标,采用AHP-TOPSIS法对2025年沿黄9个地级市进行行业水权分配,并结合定额法分析2025年各地级市的水资源承载阈值,对现状承载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沿黄9个地级市农业、工业、生活、生态行业水权分别为98.28亿、25.15亿、27.52亿、14.77亿m^(3),各行业用水量较现状年(2022年)分别提升10.1%、20.5%、27.5%、13.5%。2)9个地级市人口规模承载阈值为4519.55万~5956.20万人,其中济南承载阈值上限最大;工业增加值阈值为16540.37亿~19353.23亿元,整体提升15%~35%;灌溉耕地面积承载阈值为228.55万~379.54万hm^(2),只有菏泽、东营超出阈值上限;城镇建设用地阈值为38.42万~62.55万hm^(2),现状年滨州超出阈值上限,淄博接近上限,整体有较大承载空间。3)2022年9个地级市中人口规模、灌溉耕地面积承载能力鲁西南地区最弱;工业增加值较现状年均呈现不同幅度的上升,均处于可承载状态;城镇建设用地承载能力鲁西南地区最强,滨州、淄博承载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水权分配 “四水四定” 水资源承载力 山东省沿黄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刚性约束的宿迁黄河故道片区水资源配置研究
3
作者 胡继成 黄昌硕 +3 位作者 吴培强 陈丽君 王若禹 赵新化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针对宿迁黄河故道片区河道调蓄空间不足、雨洪资源无法有效利用,供水能力不足、制约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系连通不畅、区域水环境容量不足等问题,开展基于刚性约束的宿迁黄河故道片区水资源配置研究,以促进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利... 针对宿迁黄河故道片区河道调蓄空间不足、雨洪资源无法有效利用,供水能力不足、制约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系连通不畅、区域水环境容量不足等问题,开展基于刚性约束的宿迁黄河故道片区水资源配置研究,以促进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在水资源刚性约束要求下,将需水划分为刚性、刚弹性、弹性需水3个层次,采用遗传算法建立刚性约束水资源配置模型,以可用水量配置黄河故道片区刚性需水。结果表明,在规划水平年现状工程条件下的可用水量不能满足规划水平年2025年、2030年90%保证率下的刚性需求。因此,未来须增加外调可用水量,可建设龙岗枢纽工程、朱海站、洋河引水工程等三大工程。该配置方案可为宿迁建设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提供水资源保障方面的科技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约束 刚性需水 可用水量 遗传算法 水资源配置 黄河故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性用水问题本质及解决途径与方法
4
作者 左其亭 张志卓 马军霞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竞争性用水现象普遍存在于水科学研究与治水实践的各个层面,系统认识并合理解决竞争性用水问题,对新时期国家水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竞争性用水相关研究积累,首次定义了竞争性用水的概念,从时间、空间、系统3个维度解读其内涵并... 竞争性用水现象普遍存在于水科学研究与治水实践的各个层面,系统认识并合理解决竞争性用水问题,对新时期国家水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竞争性用水相关研究积累,首次定义了竞争性用水的概念,从时间、空间、系统3个维度解读其内涵并进行类型划分,构建了包含12种类型竞争性用水的三维层级结构。逐一解析不同竞争性用水问题的本质,归纳了解决问题应遵循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判不同竞争性用水问题潜在的解决途径及方法,系统提出了竞争性用水一般性计算方法,对黄河分水问题进行实例分析,得到了370亿m^(3)水量下的黄河综合分水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性用水 用水类型划分 人水关系 分水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水资源利用效益的时空演化及障碍因子分析
5
作者 焦士兴 魏凌菡 +4 位作者 王安周 尹义星 赵荣钦 李中轩 孟怡雯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2,147,共7页
为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采用综合指数法测算了河南省水资源利用效益,运用ArcGIS 10.8软件分析了重心演变趋势,并运用障碍度模型探讨了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河南省各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安阳生态效益指数... 为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采用综合指数法测算了河南省水资源利用效益,运用ArcGIS 10.8软件分析了重心演变趋势,并运用障碍度模型探讨了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河南省各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安阳生态效益指数增幅最大、商丘降幅最大,商丘经济效益指数增幅最大、平顶山增幅最小,濮阳社会效益指数增幅最大、鹤壁降幅最大;2)河南省水资源利用效益指数重心分布于郑州和许昌,呈现向东北迁移趋势,其中生态效益指数、经济效益指数和社会效益指数重心分别呈现向东南、东和东北迁移趋势;3)河南省水资源利用效益主要障碍因子区域差异明显,其中污水处理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亿元农业总产值用水量、城市建成区供水管道密度、自来水普及率分别是鹤壁、漯河、周口3个地级市,洛阳、平顶山2个地级市,安阳、新乡、焦作、濮阳、济源5个地级市,许昌、三门峡2个地级市,南阳、商丘、驻马店3个地级市第一大障碍因子;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万元GDP用水量、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分别是开封、信阳、郑州的第一大障碍因子。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提升河南省水资源利用效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 时空演化 综合指数法 障碍度模型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网构建对汾河流域水资源系统韧性演变的影响
6
作者 万芳 王煜 +4 位作者 王威浩 郑小康 韩文浩 严登明 张迪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6,共8页
为研究水网构建对汾河流域水资源系统韧性演变的影响,针对汾河流域水资源系统韧性在系统、空间、时间维度上的不断演化发展,考虑到水资源系统韧性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以及韧性的非线性和不可预测性等特征符合混沌理论的主要特征,基... 为研究水网构建对汾河流域水资源系统韧性演变的影响,针对汾河流域水资源系统韧性在系统、空间、时间维度上的不断演化发展,考虑到水资源系统韧性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以及韧性的非线性和不可预测性等特征符合混沌理论的主要特征,基于混沌理论构建了水资源系统韧性评价模型,分析了2017—2021年汾河流域水资源系统韧性时空演变特征,分别以2020年、2035年为基准年和水平年,探究了2035年有、无水网情况下,汾河流域水资源系统韧性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7—2020年汾河流域水资源系统韧性水平波动较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表现为西部高于东部、北部高于南部的空间分布特征,2021年水资源系统韧性水平有所下降;相较于基准年,无水网情况下2035年流域和各地区水资源系统韧性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水网情况下2035年流域水资源系统韧性水平相较于无水网情况有大幅度提升,各地区消除了低韧性水平,水网构建对流域水资源系统韧性的提升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系统韧性 水网构建 混沌理论 复杂网络 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安市水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措施
7
作者 鞠伟 韩磊 张新星 《水利技术监督》 2025年第1期73-76,共4页
文章为总结和推进淮安市水资源保护工作,保障淮安市饮水安全和良好河湖生态,在研究淮安市水资源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及高质量发展需求,分析当前水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水生态环境... 文章为总结和推进淮安市水资源保护工作,保障淮安市饮水安全和良好河湖生态,在研究淮安市水资源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及高质量发展需求,分析当前水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高水资源空间管护能力、提升水资源保护信息化水平等对策措施,以期为实现地方水资源的可持续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保护 存在问题 对策措施 淮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和物元可拓模型的东北河流健康评价
8
作者 张媛媛 刘建卫 +1 位作者 逄晓腾 王明玮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6,44,共7页
为构建适用于东北地区的河流健康评价体系,针对东北河流特殊的季节性冰封水文特征,以及传统评价体系的应用局限性,如未给予水文指标合理的权重和解释,评价结果难以体现河流健康发展趋势等问题。基于《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SL/T793-2020... 为构建适用于东北地区的河流健康评价体系,针对东北河流特殊的季节性冰封水文特征,以及传统评价体系的应用局限性,如未给予水文指标合理的权重和解释,评价结果难以体现河流健康发展趋势等问题。基于《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SL/T793-2020)》,结合东北河流的水文、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等多维特征进行评价体系及方法改进,并以拉林河、第二松花江、伊通河、饮马河、东辽河等东北典型河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组合赋权和物元可拓模型的方法,对各河流的健康等级进行量化评价,并利用综合关联度距离预测了河流健康水平的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显示,改进后的东北河流健康评价体系共包含水文、水环境、河岸物理结构、水生生物以及社会服务功能5个状态层16项评价指标,能够基本适应东北河流的健康评价需求;健康评价结果得到伊通河最大综合关联度为0.014 6,健康等级为IV级,处于“不健康”状态,其余河流均处于“亚健康”状态(III级),且健康状态呈好转趋势。这一结论在综合指数法和模糊评价模型中得到了验证,能够为东北河流的持续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类似寒冷地区的河流健康评估和管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 指标体系 组合赋权法 物元可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水库防洪优化调度应用研究
9
作者 苑希民 刘广 +5 位作者 王秀杰 彭芳 李匡 刘战友 张民升 刘业森 《中国防汛抗旱》 2025年第2期13-18,共6页
针对水库常规调度方法存在的非动态性、灵活性不足及对复杂环境变化适应性差等问题,考虑水库防洪调度任务的多目标需求和传统遗传算法在复杂约束条件下的局限性,提出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水库多目标防洪优化调度方法。即以最大削峰和最高... 针对水库常规调度方法存在的非动态性、灵活性不足及对复杂环境变化适应性差等问题,考虑水库防洪调度任务的多目标需求和传统遗传算法在复杂约束条件下的局限性,提出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水库多目标防洪优化调度方法。即以最大削峰和最高库水位最低为优化目标函数,引入动态变化的交叉和变异策略,将水库常规操作规则和水库泄流一般操作原则概化为启发式信息融入传统遗传算法中并求解。以海河流域杨庄水库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基于改进遗传算法、调度规则及传统遗传算法的水库防洪调度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遗传算法能够显著提高水库的调度效率和防洪能力,为汛期水库的管理提供了可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防洪调度 多目标 优化算法 改进遗传算法 启发式信息 海河流域 杨庄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与思考
10
作者 李自明 刘斌 +2 位作者 景明 白军祖 卞艳丽 《中国水利》 2025年第1期54-59,共6页
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日益突出,全面推进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是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黄河流域各省(自治区)2014—2023年水资源公报数据,统计分析了黄河流域及流域各省(自治区)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现状与趋势... 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日益突出,全面推进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是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黄河流域各省(自治区)2014—2023年水资源公报数据,统计分析了黄河流域及流域各省(自治区)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现状与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黄河流域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量逐年上升,2023年达到23.14亿m3,在供水总量中占比6.10%。在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缺乏科学规划、统计口径不一致、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完善、水质未满足使用要求、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建议从建立健全非常规水源利用部门协调机制、统筹将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建立非常规水源利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非常规水源利用相关技术标准、强化流域治理管理等多方面施策,协同促进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为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非常规水源 利用现状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长制”下河湖评价方法比较——以简渎河为例
11
作者 王晓杰 纪海婷 +3 位作者 何晓静 李骏 周俊 张海明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6期150-152,156,共4页
该文梳理常州市近年来河湖评价工作进展,比较3种河湖评价方法的异同点。该文以简渎河为评价对象,依据DB32/T 3674—2019《生态河湖状况评价规范》、DB32/T 4463—2023《水域状况评价规范》和DB32/T 4637—2024《幸福河湖评价规范》评价... 该文梳理常州市近年来河湖评价工作进展,比较3种河湖评价方法的异同点。该文以简渎河为评价对象,依据DB32/T 3674—2019《生态河湖状况评价规范》、DB32/T 4463—2023《水域状况评价规范》和DB32/T 4637—2024《幸福河湖评价规范》评价河道生态和健康状况,诊断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和保护措施,为河湖管理和河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河湖评价 河道生态 评价规范 简渎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水关系度量方法总结及应用分析
12
作者 左其亭 张书齐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人水关系是人类与自然界最重要的关系之一,研究其度量方法对于理解人水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度量方法不仅为揭示人类社会与水系统的相互作用提供科学手段,也可为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梳理前期研究成... 人水关系是人类与自然界最重要的关系之一,研究其度量方法对于理解人水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度量方法不仅为揭示人类社会与水系统的相互作用提供科学手段,也可为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梳理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人水关系度量方法,将其归纳为综合评价、相关分析、定量计算、模型模拟、优化调控和耦合度量6大类方法,并对各类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畴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这些方法之间的耦合关系,揭示了各方法在研究人水系统时的互补性与协同作用,并展望了人水关系度量方法的发展方向。这6大类方法既可以独立开展研究,又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相互配合,为多尺度、多要素的人水系统研究提供了分析方法库。强调人水关系度量方法的智慧化转型和多学科、多方法交叉融合,为人水关系学深入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水关系 人水系统 人水关系学 度量方法 耦合度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粮食-能源-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
13
作者 侯慧敏 马海华 +1 位作者 王鹏全 王万祯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2,共7页
为探究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粮食-能源-生态(WFEE)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避免单一资源的部门割裂式发展对其他资源部门造成危害,以西北内陆河流域之一的石羊河流域WFEE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流域WFEE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RITIC赋权... 为探究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粮食-能源-生态(WFEE)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避免单一资源的部门割裂式发展对其他资源部门造成危害,以西北内陆河流域之一的石羊河流域WFEE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流域WFEE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RITIC赋权法对各子系统指标赋权,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石羊河流域WFEE协调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并对2020—2030年石羊河流域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0—2020年石羊河流域WFEE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处于中等水平,能源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负增长;石羊河流域WFEE系统耦合度等级为高水平耦合;流域WFEE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经历了轻度失调到良好协调共6个阶段;预测结果显示流域耦合协调度在预测期内处于良好协调向优质协调过渡阶段。研究成果可为石羊河流域的可持续管理和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粮食-能源-生态(WFEE)系统 CRITIC赋权法 综合发展指数 耦合协调度 石羊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量-强度双控下太湖环湖口门调度研究
14
作者 李蓓 杨景茜 +1 位作者 李敏 曹菊萍 《中国水利》 2025年第4期65-72,共8页
太湖流域为典型的平原河网区,河流密布,水利工程众多,水流往复,相邻区域间水量交换频繁。太湖是流域水资源调配中心,也是流域内最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环湖口门出湖水量是环太湖及下游地区河道内外用水的重要补充水源。按照流域统一调度... 太湖流域为典型的平原河网区,河流密布,水利工程众多,水流往复,相邻区域间水量交换频繁。太湖是流域水资源调配中心,也是流域内最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环湖口门出湖水量是环太湖及下游地区河道内外用水的重要补充水源。按照流域统一调度和管理要求,对环湖口门水资源调度实行用水总量、强度双控和过程管理,这是统筹保障流域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的必要措施,也是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必然要求。在太湖低水位调度管理线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模拟分析相结合方法,统计分析太湖流域下游地区主要环湖口门出湖水量、流量长系列实测过程资料,并利用太湖流域数学模型对主要环湖口门水资源调度不同方案进行模拟对比分析,研究提出太湖水位偏低时阳澄淀泖区和杭嘉湖区环湖口门适宜出湖流量,为太湖流域水资源调度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水位调度管理线 流量 水资源调度 太湖 口门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平县“五水协同”助力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战略思考
15
作者 王平 李原园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5年第2期12-17,共6页
文章立足于富平县情、水情和水利基础设施特点,采用系统思维分析富平县治水现状及存在问题。以“五水协同”为统揽,提出富平水网建设思路、总体布局及主要任务,织就国家水网富平区域。对加快县域水网工程建设、打通国家水网“最后一公... 文章立足于富平县情、水情和水利基础设施特点,采用系统思维分析富平县治水现状及存在问题。以“五水协同”为统揽,提出富平水网建设思路、总体布局及主要任务,织就国家水网富平区域。对加快县域水网工程建设、打通国家水网“最后一公里”、保障全县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推动陕西省绿色低碳发展、助推乡村生态振兴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水协同 水网建设 系统治理 水安全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约用水条例》立法思路与制度设计
16
作者 李原园 李云玲 +3 位作者 邢西刚 李溦 王慧杰 刘凯 《水利发展研究》 2025年第2期55-60,共6页
节水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针对现有节水规定零散、难以适应新形势下节水工作的实际需要,2024年我国出台了第一部全国层面的节约用水管理专门法规《节约用水条例》,旨在完善水资源法治体系的节水维度,增强水资源法治体系的体... 节水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针对现有节水规定零散、难以适应新形势下节水工作的实际需要,2024年我国出台了第一部全国层面的节约用水管理专门法规《节约用水条例》,旨在完善水资源法治体系的节水维度,增强水资源法治体系的体系化和完整性,从根本上解决节水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破除节水管理体制机制性障碍,强化管理的薄弱环节。文章结合《节约用水条例》立法实践,对《节约用水条例》进行深度的解读介绍,包括分析用水管理和节水规划管理现状,阐述节水立法基础与立法思路,重点介绍了构建的法律制度体系框架和各项制度的具体设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 管理 法制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应湖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17
作者 刘伟 刘平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5年第1期18-23,共6页
基于宝应湖2014—2023年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经典统计法、最不利值法、ArcGIS空间插值法和距平系数法,分析宝应湖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宝应湖氮磷污染负荷较为严重,TN和TP是最重要的控制因子,年内水质较差时间段多出现... 基于宝应湖2014—2023年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经典统计法、最不利值法、ArcGIS空间插值法和距平系数法,分析宝应湖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宝应湖氮磷污染负荷较为严重,TN和TP是最重要的控制因子,年内水质较差时间段多出现在汛期;2014—2023年TN、TP年均值质量浓度均呈上升趋势,最不利值相对更易出现在汛期排涝期间,且汛期质量浓度值总体高于非汛期;全湖区水质北区和东区相对较好,西区水质因子质量浓度偏高,综合水质相对较差,需重点控制氮磷污染;入湖河道水体、地表径流面源污染、汛期行洪排涝、湖区水产养殖及底泥内源释放等是宝应湖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研究结果可为宝应湖水质改善和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时空变化 最不利值法 ArcGIS插值分析 宝应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沭泗直管区水资源监测能力分析
18
作者 刘玉年 李万荣 +1 位作者 李素 周政全 《治淮》 2025年第1期10-12,19,共4页
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实施以来,沂沭泗水利管理局将其直接管理的河流湖泊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水资源监测能力不断提升。但对照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要求,直管区水资源监测体系尚不健全,流域水资源精细化管理能力还有... 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实施以来,沂沭泗水利管理局将其直接管理的河流湖泊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水资源监测能力不断提升。但对照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要求,直管区水资源监测体系尚不健全,流域水资源精细化管理能力还有待提升。从直管区取水监测计量体系、直管河湖监测能力、监测体系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出发,分析了沂沭泗直管区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结合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需求,提出了加强直管区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的思路和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监测 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 能力建设 沂沭泗直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机理、路径与政策启示
19
作者 赵荣钦 吴微 +2 位作者 姚双胜 陈海涛 马伟希 《水利发展研究》 2025年第1期94-101,共8页
将“双碳”目标纳入水资源利用和管理过程,构建面向碳减排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式,对于推动水-能资源协同优化和碳减排,引导形成绿色低碳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水-能-碳协同优化管理的视角,阐释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将“双碳”目标纳入水资源利用和管理过程,构建面向碳减排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式,对于推动水-能资源协同优化和碳减排,引导形成绿色低碳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水-能-碳协同优化管理的视角,阐释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碳排放的相互关系和互馈机理,提出面向“双碳”目标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实施路径和政策建议,以期为“双碳”目标下节水政策制定、节水模式和节水技术选择及低碳导向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政策参考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水资源 节约集约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水生态足迹模型的中部六省水资源利用评价
20
作者 焦士兴 王安周 +4 位作者 刘家乐 刘畅 赵荣钦 李中轩 魏凌菡 《灌溉排水学报》 2025年第2期11-18,共8页
【目的】定量评价中部六省水资源真实利用状况。【方法】基于能值理论,研究了中部六省能值水生态承载力等时空格局,分析了能值水生态足迹的构成。【结果】①中部六省能值水生态足迹呈波动上升趋势,能值水生态承载力的地表水能值生态承... 【目的】定量评价中部六省水资源真实利用状况。【方法】基于能值理论,研究了中部六省能值水生态承载力等时空格局,分析了能值水生态足迹的构成。【结果】①中部六省能值水生态足迹呈波动上升趋势,能值水生态承载力的地表水能值生态承载力最大,地下水能值生态承载力次之,雨水能值生态承载力最小,三者占比分别为84%、9%、7%。②中部六省水生态盈余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呈水生态赤字状态;水生态压力指数则呈波动下降趋势,2011、2016年均分别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③中部六省能值水生态足迹和能值水生态承载力均呈南高、北低的格局,六省排序具有一定的差别。④中部六省水生态盈余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湖北(2.94×10^(8)hm^(2))、安徽(2.37×10^(8)hm^(2))、河南(2.27×10^(8)hm^(2))、湖南(1.22×10^(8)hm^(2))、江西(1.06×10^(8)hm^(2))、山西(0.62×10^(8)hm^(2));水生态压力指数空间分布不均且南方低于北方。⑤中部六省及南、北部能值水生态足迹构成中均是农业用水生态足迹最大、生态环境用水生态足迹最小;南部排序为水产品、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水污染生态足迹,北部则为生活用水、工业用水、水污染和水产品生态足迹。【结论】中部六省水资源处于生态不可持续利用状态,通过兴修水利工程、重视节水技术、优化用水结构等有利于实现区域水资源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水生态足迹 中部六省 水资源利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