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2篇文章
< 1 2 1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1
作者 纪先志 彭刚 +2 位作者 吴兴召 邹子婧 刘宜霖 《建筑技术开发》 2025年第1期96-98,共3页
缓粘结预应力是一种在无粘结、有粘结预应力后出现的新型预应力技术,其综合了无粘结与有粘结预应力各自的优势,避免了两者缺点,其适用范围更广。研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实际施工中从缓粘结预应... 缓粘结预应力是一种在无粘结、有粘结预应力后出现的新型预应力技术,其综合了无粘结与有粘结预应力各自的优势,避免了两者缺点,其适用范围更广。研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实际施工中从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出发,论述了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要点,以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粘结预应力 房建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结构构件抗震韧性技术研究综述
2
作者 刘福禄 辛力 +2 位作者 岳焱超 陈杰 张宇航 《山西建筑》 2025年第4期54-58,共5页
建筑非结构构件的抗震破坏程度较大,损失较为严重,但是其投资占比大、功能性强,因此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和工程师的重视,文章论述了非结构构件的抗震韧性技术研究进展,介绍了抗震韧性理念与非结构构件的分类,分析了建筑工程常见的非结构... 建筑非结构构件的抗震破坏程度较大,损失较为严重,但是其投资占比大、功能性强,因此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和工程师的重视,文章论述了非结构构件的抗震韧性技术研究进展,介绍了抗震韧性理念与非结构构件的分类,分析了建筑工程常见的非结构构件的震害表现与研究现状。结合实际工程经验,总结了国内现行规范中设计及施工方法和合理处理建议,希望能为非结构构件抗震韧性技术的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构件 填充墙 吊顶 抗震支吊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农村民居抗震设防与加固对策分析
3
作者 许诺 欧阳妍钰 +1 位作者 沈学仪 韩美贵 《山西建筑》 2025年第7期49-54,共6页
我国农村民居多年来抗震性能普遍较差,为进一步掌握江苏村镇自建房的抗震设防现状,针对江苏省内多个城市中的18个村镇开展了民居抗震设防情况调查,其中详细调查了273栋典型的民居建筑。首先结合江苏地震背景,介绍了江苏地区民居的基本情... 我国农村民居多年来抗震性能普遍较差,为进一步掌握江苏村镇自建房的抗震设防现状,针对江苏省内多个城市中的18个村镇开展了民居抗震设防情况调查,其中详细调查了273栋典型的民居建筑。首先结合江苏地震背景,介绍了江苏地区民居的基本情况,抗震性能以及设防状况。然后根据调查资料,提出民居建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民居抗震设防问题的成因。最后,说明已有民居抗震不佳结构的加固对策,并围绕江苏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的提高提出针对性建议。该研究可为防震减灾工作在农村地区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民居 建筑结构 抗震设防 砖混结构 砖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余震作用下摇摆-自复位桥墩抗震性能分析
4
作者 郝冀民 卜建清 +1 位作者 郭至博 郭少聪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7-208,共12页
为探究摇摆-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RSC)桥墩在主余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基于OpenSees建立RSC桥墩与普通现浇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数值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两种桥墩分别在主震和主余震作用下的墩底弯矩-曲率、最大墩顶位移和残余位... 为探究摇摆-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RSC)桥墩在主余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基于OpenSees建立RSC桥墩与普通现浇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数值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两种桥墩分别在主震和主余震作用下的墩底弯矩-曲率、最大墩顶位移和残余位移,并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和Park-Ang损伤指标评估了其损伤状态。结果表明:在0.6 g主余震作用下,RSC桥墩的墩底截面最大曲率为普通现浇钢筋混凝土桥墩的2.84%~10.04%,墩底截面最大弯矩随着耗能钢筋配筋率的增大而减小;当地震强度为0.4~0.6 g时,余震会使RSC桥墩的最大墩顶位移增大1.65%~8.36%;余震对RSC桥墩残余位移的影响不明显;在主震过后处于中等损伤或严重损伤的RSC桥墩,需要考虑余震对其的附加损伤,当地震强度大于0.5 g时,余震对RSC桥墩的损伤增量会随着耗能钢筋配筋率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墩抗震 摇摆-自复位桥墩 主余震 耗能钢筋配筋率 损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平面凹凸不规则且带错层和通高墙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5
作者 施尽波 黄桂新 +1 位作者 练有为 邱伟亮 《山西建筑》 2025年第3期61-66,共6页
针对某平面凹凸不规则且带错层和通高墙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首先分析了结构在小震和风荷载作用下的各项指标;其次对凹凸不规则弱连接处楼板应力进行了详细分析;再次对错层处剪力墙设计、底部通高墙体平面外计算长度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 针对某平面凹凸不规则且带错层和通高墙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首先分析了结构在小震和风荷载作用下的各项指标;其次对凹凸不规则弱连接处楼板应力进行了详细分析;再次对错层处剪力墙设计、底部通高墙体平面外计算长度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采用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验算了结构薄弱层层间塑性位移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单肢正交形式的凹凸不规则结构,应加强单肢与中心区连接范围的楼板厚度及配筋,中震作用下,楼板满足钢筋抗拉弹性,混凝土抗剪不屈服;中震作用下,错层处剪力墙会受到上下层楼面错位而产生的平面外和平面内附加剪力及弯矩,墙肢段竖向配筋应取平面外和平面内计算结果的包络值;通高墙体平面外计算长度不能盲目套用规范计算公式,应从结构整体来考察其计算长度;对于平面凹凸不规则的复杂超限高层建筑,应采用弹性动力时程补充验算层间位移角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不规则 超限高层结构 错层 通高墙 弹塑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层装配式建筑连接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6
作者 刘民杰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5年第2期104-106,共3页
为探究低层装配式建筑连接结构抗震性能,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项目概况,建立低层装配式建筑连接结构本构模型,对材料与单元进行赋值。在此基础上,设置边界条件与地震加载条件,对模拟条件下的连接结构抗震性能参数进行计算,掌握建筑的抗震... 为探究低层装配式建筑连接结构抗震性能,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项目概况,建立低层装配式建筑连接结构本构模型,对材料与单元进行赋值。在此基础上,设置边界条件与地震加载条件,对模拟条件下的连接结构抗震性能参数进行计算,掌握建筑的抗震性能。在持续加载条件下,连接结构未发生接触面的滑移现象,也未观察到焊接处的开裂,但结构出现高达80mm的最大位移值。同时,在地震波持续增强至20s时,建筑连接结构遭受了严重损伤,即结构发生了塑性损坏。低层装配式建筑连接结构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但持续加载地震波,会导致建筑连接结构发生塑性损坏与异常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层 地震波 本构模型 抗震性能 连接结构 装配式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阻尼器隔震结构的模糊控制仿真与分析
7
作者 陈晓钘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5期67-70,共4页
该研究通过对配置磁流变(MR)阻尼器的4层框架基础隔震结构进行建模,系统讨论该结构在2种控制策略作用下的隔震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经典的bang-bang控制策略,采用模糊控制策略能同时降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基底位移与上部结构的加速度... 该研究通过对配置磁流变(MR)阻尼器的4层框架基础隔震结构进行建模,系统讨论该结构在2种控制策略作用下的隔震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经典的bang-bang控制策略,采用模糊控制策略能同时降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基底位移与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响应,从而实现隔震性能的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控制 磁流变阻尼器 隔震结构 地震响应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半刚性连接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8
作者 朱延章 王琪 《安徽建筑》 2025年第2期60-63,共4页
为研究装配式半刚性连接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文章通过对一座6层框架结构进行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大震作用下,装配式半刚性连接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表现为“强柱弱梁、强节点”型屈服机制,塑性铰均出现在半刚性节点处... 为研究装配式半刚性连接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文章通过对一座6层框架结构进行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大震作用下,装配式半刚性连接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表现为“强柱弱梁、强节点”型屈服机制,塑性铰均出现在半刚性节点处,该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 装配式 屈服机制 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建筑木构件损伤及耐久性研究综述
9
作者 李潇潇 《低温建筑技术》 2025年第1期16-19,共4页
木材是古建筑构件的主要使用材料,它是一种由天然的纤维生物质组成的材料,在自然的生长环境下会产生缺陷且具有随机性。损伤缺陷常见的有木节、裂纹、腐朽、虫蛀,人为因素如构造营造形式及地基状况,环境因素如地震、酸雨、风蚀、紫外线... 木材是古建筑构件的主要使用材料,它是一种由天然的纤维生物质组成的材料,在自然的生长环境下会产生缺陷且具有随机性。损伤缺陷常见的有木节、裂纹、腐朽、虫蛀,人为因素如构造营造形式及地基状况,环境因素如地震、酸雨、风蚀、紫外线等外部因素对木制构件的影响,这些都对古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造成潜在的威胁。为探究影响古建筑木结构损伤及耐久性的作用因素,文中综合分析木结构构件的损伤特性、识别方法及耐久性提升并根据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最新研究成果,得出了研究前景、科研探索方向的参考性分析意见,为研究木结构古建筑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保护 木结构损伤 承载能力 损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弯型钢组合墙体抗震性能研究进展
10
作者 薛扬 王静峰 孙益轩 《工程与建设》 2025年第1期201-204,219,共5页
冷弯薄壁型钢住宅体系是一种轻钢房屋建筑体系,该建筑体系具有布局灵活、便于施工、自重轻、污染小、产业化程度高等优势。在我国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大背景下,冷弯型钢住宅体系可以很好地契合我国当前的发展目标... 冷弯薄壁型钢住宅体系是一种轻钢房屋建筑体系,该建筑体系具有布局灵活、便于施工、自重轻、污染小、产业化程度高等优势。在我国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大背景下,冷弯型钢住宅体系可以很好地契合我国当前的发展目标。该体系自引入我国以来,众多学者对其构件及体系展开研究,从低层发展到多层,形成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对此类体系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一定的作用。组合墙体作为该体系的主要受力构件,其抗震性能对整体结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组合墙体的抗震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冷弯型钢组合墙体构造组成的角度,总结了冷弯型钢组合墙体中面板的布置和材料组成、轻钢骨架的布置和填充材料等因素对墙体的抗震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薄壁型钢 组合墙体 抗震性能 构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分析
11
作者 吕冬雪 《新材料·新装饰》 2025年第5期117-120,共4页
混凝土建筑是目前最常见的建筑类型之一,文章基于相关背景,从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理论、原则及要求入手,对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参数加以分析,进而提出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要点,包括抗震结构体系的选择、抗震结构构件的... 混凝土建筑是目前最常见的建筑类型之一,文章基于相关背景,从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理论、原则及要求入手,对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参数加以分析,进而提出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要点,包括抗震结构体系的选择、抗震结构构件的设计、抗震技术的应用等,并阐述了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未来趋势,旨在提升混凝土建筑抗震设计性能,进而推动建筑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建筑 抗震结构设计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折减系数法在结构设计中的局限性
12
作者 曹军岭 邢鹏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5年第1期22-24,共3页
为了研究周期折减系数对结构地震位移的影响,建立4个计算模型进行分析,并对比计算结果。结构计算忽略填充墙刚度时,会同时导致地震内力的低估和地震位移的高估。周期折减系数法计算地震效应时仅提高了地震作用力并未提高结构计算刚度,... 为了研究周期折减系数对结构地震位移的影响,建立4个计算模型进行分析,并对比计算结果。结构计算忽略填充墙刚度时,会同时导致地震内力的低估和地震位移的高估。周期折减系数法计算地震效应时仅提高了地震作用力并未提高结构计算刚度,所以低估的内力可采用周期折减系数法进行调整,而高估的位移不仅无法用该法正确调整,反而会再次放大。对于高估的位移,即使不做调整也偏于安全。对于低阶振型周期为T_(g)~5T_(g)(T_(g)为特征周期)的填充墙较均匀的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取0.7进行抗震分析,地震位移计算结果会达到实际值的2.0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充墙刚度 地震位移 周期折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设计探析
13
作者 宿专青 《新材料·新装饰》 2025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现阶段,我国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高层建筑工程的整体重量及高度较大,对工程结构稳定性要求较高,为了促进建筑领域的稳定发展,需提升高层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积极开展建筑工程结构加固设计,... 现阶段,我国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高层建筑工程的整体重量及高度较大,对工程结构稳定性要求较高,为了促进建筑领域的稳定发展,需提升高层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积极开展建筑工程结构加固设计,以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基于此,文章先阐述了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方法,并就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设计的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建筑领域稳定发展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框架结构设计 截面加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阻尼器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勇军 徐晓辉 +3 位作者 宋昕烨 陈爱萍 朱薇娜 张豪彬 《新材料·新装饰》 2025年第6期139-142,共4页
近年来,金属阻尼器作为一种消能减震的装置,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此,文章拟对金属阻尼器研究进展加以探讨.首先文章通过对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成果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分析了目前研究中还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然后基于既... 近年来,金属阻尼器作为一种消能减震的装置,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此,文章拟对金属阻尼器研究进展加以探讨.首先文章通过对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成果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分析了目前研究中还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然后基于既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新型可更换分级耗能金属阻尼器,最后对新型阻尼器的连接构造、工作机理及具备的优势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实际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阻尼器 分级阻尼器 耗能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复位桥墩的改进Bouc-Wen模型参数分析
15
作者 孙东霞 武宗良 +1 位作者 韩爱红 郭贵强 《低温建筑技术》 2025年第1期52-56,共5页
配置合理的耗能装置和自复位装置,自复位桥墩才能具有良好的抗震韧性。为识别出自复位桥墩的关键参数,文中通过参数分析考察各参数对自复位桥墩滞回特性的影响。自复位桥墩的旗帜形滞回环采用改进的Bouc-Wen模型进行表征,详细分析模型... 配置合理的耗能装置和自复位装置,自复位桥墩才能具有良好的抗震韧性。为识别出自复位桥墩的关键参数,文中通过参数分析考察各参数对自复位桥墩滞回特性的影响。自复位桥墩的旗帜形滞回环采用改进的Bouc-Wen模型进行表征,详细分析模型参数对自复位桥墩滞回环的形状和大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刚度比和等效预拉力参数对滞回特性具有显著影响,而参数β和γ是滞回环形状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桥墩 滞回模型 旗帜形滞回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分析
16
作者 侯芮 杨斯婷 《新材料·新装饰》 2025年第5期105-108,共4页
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对于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可以提升建筑的稳定性,降低可能带来的经济风险,而且还能增强社区的抗震防御能力。基于此,文章将深入研究现代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加固方案,从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 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对于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可以提升建筑的稳定性,降低可能带来的经济风险,而且还能增强社区的抗震防御能力。基于此,文章将深入研究现代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加固方案,从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原则和要点,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建筑结构 抗震设计 抗震墙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层框架-摇摆墙体系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春阳 胡珂鑫 +2 位作者 孙丽 张力允 王玉婵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596,共11页
目的基于既有建筑的结构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现状,通过质量调节及变形模式控制实现结构自振周期延长与损伤可控。方法提出增层框架-摇摆墙体系,对该结构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增层对整体结构地震效应的影响机理;利用SAP2000平台建立五个有限元... 目的基于既有建筑的结构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现状,通过质量调节及变形模式控制实现结构自振周期延长与损伤可控。方法提出增层框架-摇摆墙体系,对该结构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增层对整体结构地震效应的影响机理;利用SAP2000平台建立五个有限元模型,基于规范反应谱开展参数敏感性、静力弹塑性和动力弹塑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摇摆墙简化力学模型。结果增层的质量及高度对整体结构地震作用影响显著;与原框架相比,增层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最大延长31.7%,最大弹塑性极限位移响应降低11.5%,最大位移角响应降低20.2%,结构变形不均匀性降低22.0%;与框架-摇摆墙相比,增层后摇摆墙弯矩在弹塑性极限状态下降低33.9%。结论合理设置增层框架-摇摆墙可以小幅降低结构整体地震作用,减小结构地震响应,对结构变形模式可实现有效控制;所建立的摇摆墙简化力学模型可合理反应地震作用下墙体弯矩分布,并使设计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层框架 框架-摇摆墙 抗震性能 动力学模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多腔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发兴 蔡勇强 +3 位作者 王莉萍 孙浩 吕飞 黄修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5,共11页
大多数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肋的方式使钢板和混凝土协同工作。然而,这种连接方式可能导致整体性和塑性变形效率较低,且制作复杂,焊接多腔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为了深入研究焊接多腔... 大多数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肋的方式使钢板和混凝土协同工作。然而,这种连接方式可能导致整体性和塑性变形效率较低,且制作复杂,焊接多腔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为了深入研究焊接多腔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基于约束混凝土真三轴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和钢材弹塑性混合强化-韧性损伤本构模型,建立了组合剪力墙的精细化三维实体-壳模型,将模拟所得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弹性刚度、承载力、累积耗能、等效阻尼粘滞系数和延性系数与已有拟静力试验结果相比较,发现两者吻合较好。分析结果表明:轴压比对组合剪力墙模型算例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较小,而随剪跨比增大,组合剪力墙模型算例的刚度和承载力呈线性降低;轴压比对组合剪力墙模型算例总塑性耗能的影响较小,而剪跨比的影响较大,剪力墙总塑性耗能随剪跨比增大而降低;轴压比和剪跨比都不会改变算例各部件的耗能分配机制,即组合剪力墙模型算例以外钢板和内隔板耗能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抗震性能 塑性耗能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地震动对我国RC框架结构地震响应影响分析
19
作者 张令心 王子铭 朱柏洁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50,共12页
近场地震常含有丰富的脉冲成分,其短时间内产生的冲击效应会对近场地区建筑结构造成严重破坏。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在我国城镇地区应用较多,为此应开展近场地震动对我国框架结构地震响应影响研究。基于近期记录... 近场地震常含有丰富的脉冲成分,其短时间内产生的冲击效应会对近场地区建筑结构造成严重破坏。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在我国城镇地区应用较多,为此应开展近场地震动对我国框架结构地震响应影响研究。基于近期记录较为完整的土耳其M 7.8级地震,筛选出近场脉冲型和非脉冲型两类地震动各2条作为输入,并对比分析了4条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的形状特征;按8度设防设计并建立了4、7、10层三个不同周期的RC框架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现有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采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通过比较地震加速度反应谱、结构层间位移角、结构耗能和梁、柱构件利用率等指标,从结构整体到构件层面综合分析了这两类地震动对框架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的脉冲型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平台段较长且双峰和多峰特性明显,非脉冲型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的单峰特性明显;在这两类地震动作用下,短周期结构整体响应以及梁、柱构件的破坏程度均与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值呈正相关性;而对于中和长周期结构,相比较非脉冲型地震动,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会造成加速度反应谱值小,而结构整体响应以及梁、柱构件的破坏程度较大的现象。因此,对该类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近场地震动脉冲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动 RC框架结构 地震响应影响分析 结构非线性分析 土耳其M 7.8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堆积型多颗粒阻尼器等效力学模型及其减振性能分析
20
作者 李小军 田超杰 黄绪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8,共10页
为考虑颗粒群碰撞过程中时间效应对非堆积型多颗粒阻尼器(non-packed particle damper, NPPD)减振性能的影响,在现有考虑惯容的等效单颗粒力学模型(equivalent inertia single-particle model, EISM)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接触单元法的... 为考虑颗粒群碰撞过程中时间效应对非堆积型多颗粒阻尼器(non-packed particle damper, NPPD)减振性能的影响,在现有考虑惯容的等效单颗粒力学模型(equivalent inertia single-particle model, EISM)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接触单元法的等效单颗粒力学模型(equivalent inertia single-particle model based on contact element method, EISM-CE),并基于Runge-Kutta算法建立了NPPD单自由度结构运动状态求解算法。设计进行附加NPPD单层钢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探究不同填充率对结构顶层位移频响曲线的影响规律,提出了EISM-CE参数取值原则,进而进行力学模型试验验证及模型对比分析。在模型验证合理性基础上,基于EISM-CE依次进行了自由振动、简谐激励及记录强震动下减振性能及能量变化规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现有EISM相比,提出的基于接触单元法的EISM-CE模型及参数取值原则更加合理有效。减振性能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激励下NPPD均具有较好的减振性能;考虑碰撞时间效应后EISM-CE与EISM对应减振性能及机理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堆积型多颗粒阻尼器(NPPD) 等效力学模型 接触单元法 减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