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0篇文章
< 1 2 1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检测乳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建立及不同乳源含量比较研究
1
作者 赵传榜 刘丽波 +5 位作者 杜鹏 张国芳 戚晓熙 郭思男 唐雪文 李春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5,共6页
文章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乳源中α-乳白蛋白(α-La)和β-乳球蛋白(β-Lg)进行定性、定量检测。以0.15%三氟乙酸水溶液和0.15%三氟乙酸乙腈溶液对2种蛋白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5℃,对目标蛋白进行分离检测,以出峰面积进行定量分析。... 文章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乳源中α-乳白蛋白(α-La)和β-乳球蛋白(β-Lg)进行定性、定量检测。以0.15%三氟乙酸水溶液和0.15%三氟乙酸乙腈溶液对2种蛋白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5℃,对目标蛋白进行分离检测,以出峰面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种蛋白线性关系良好(R^(2)>0.99),经优化后的方法蛋白色谱图峰形明显,样品分离程度高,蛋白回收率为92.8%~99.3%,α-La和β-Lg检出限分别为0.0933 mg/mL和0.0765 mg/mL,定量限分别为0.0787 mg/mL和0.0821 mg/mL。该方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能准确测定不同乳源中α-La和β-Lg含量。试验检测了不同乳中的α-La和β-Lg,其中生牛乳中α-La和β-Lg含量分别为0.143 mg/mL和0.421 mg/mL,均高于灭菌乳;骆驼乳中α-La含量为0.192 mg/mL,高于牛乳和羊乳;β-Lg含量为0.017 mg/mL,低于牛乳和羊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La β-Lg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激素分类、功能活性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凤 吕加平 +5 位作者 逄晓阳 刘妍妍 孙正瀚 张书文 李旭 王筠钠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7,共9页
由于妊娠乳畜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一定量的激素,目前这些激素种类及含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文章对乳激素来源、分类、功能活性及激素残留可能产生的危害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内源及外源性甾类、蛋白类常见乳激素的分析方法,包... 由于妊娠乳畜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一定量的激素,目前这些激素种类及含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文章对乳激素来源、分类、功能活性及激素残留可能产生的危害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内源及外源性甾类、蛋白类常见乳激素的分析方法,包括免疫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及电化学传感器等进行总结,为开发精准快速的乳激素检测方法及科学制定乳中激素相关限量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激素 功能活性 甾类 蛋白类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乳中活性益生菌三重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3
作者 赵磊 刘洋 +3 位作者 凌李维 柳鑫燕 赵渝 吴浩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0,共8页
益生菌发酵乳是益生菌市场发展的重要赛道,精确定量产品中活性益生菌对保障其营养功能至关重要。文章以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和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为研... 益生菌发酵乳是益生菌市场发展的重要赛道,精确定量产品中活性益生菌对保障其营养功能至关重要。文章以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和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为研究对象,采用种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结合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染色,基于芯片式数字PCR技术建立了发酵乳中活性益生菌的三重定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3组引物和探针均能特异性扩增目标菌株,无交叉反应,且20μg/mL的PMA能够有效抑制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和动物双歧杆菌死菌DNA的扩增。该检测方法对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和动物双歧杆菌的灵敏度分别为1.65、2.20、2.16 copies/μL,重复性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52%~8.69%,成功实现了对发酵乳中3种常见益生菌的活菌定量检测。为益生菌发酵乳中活菌检测的标准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 PMA 种特异性 芯片式数字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重数字PCR检测乳及乳制品中致病菌
4
作者 王越 张奕南 刘洋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9,共9页
为了满足乳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精确、高效和高通量检测需求,文章以典型食源性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沙门氏菌作为目的菌,建立1种灵敏稳定的多重芯片式数字PCR(Multiplex digital chip PCR)... 为了满足乳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精确、高效和高通量检测需求,文章以典型食源性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沙门氏菌作为目的菌,建立1种灵敏稳定的多重芯片式数字PCR(Multiplex digital chip PCR)反应体系。针对4种致病菌的靶向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多重反应引物组合和反应条件,并验证其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表明,该四重反应体系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且未出现交叉反应。体系对4种菌株最低检出限分别达0.38、1.03、0.69 copies/μL和0.24 copies/μL,与单重反应体系检测灵敏度相当,未发生混合引物抑制反应。方法对模拟阳性样品、生乳和市售乳制品检测结果证明了其在乳原料及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中的应用前景,文章构建的四重反应体系可为乳制品的检测与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数字PCR 食源性致病菌 检验检测 乳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制品中美拉德反应有害产物的生成途径、检测方法及其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5
作者 徐文龙 谢一嘉 +5 位作者 潘洋 廖丽娟 黄敏 杨寅玺 吴永泰 李冰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4-283,共10页
美拉德反应能够赋予面包、咖啡等食品诱人的香气、颜色和质地,然而,对于牛奶和乳制品,美拉德反应会降低其营养价值,产生糠氨酸、糠醛和晚期糖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等多种美拉德反应有害产物,这些有害产物... 美拉德反应能够赋予面包、咖啡等食品诱人的香气、颜色和质地,然而,对于牛奶和乳制品,美拉德反应会降低其营养价值,产生糠氨酸、糠醛和晚期糖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等多种美拉德反应有害产物,这些有害产物会导致人类各种慢性疾病。充分了解乳制品中美拉德反应有害产物的形成机制并建立控制方法对提高乳制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阐述乳制品美拉德反应有害物的生物危害性,重点综述糠氨酸、5-羟甲基糠醛和AGEs的生成途径。此外,还综述美拉德反应有害产物检测方法的优点、缺点和最新进展,重点介绍当前乳制品中美拉德反应有害产物的控制策略。旨在为乳制品中美拉德反应有害产物的监测和控制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制品 美拉德反应 糠氨酸 糠醛 晚期糖化终末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用乳酸菌菌粉中污染菌总数检测方法的建立
6
作者 王镓萍 王雅琼 +3 位作者 罗洁 吴伟都 吴琴 张奕敏 《饮料工业》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建立一种能排除高浓度乳酸菌本底干扰的发酵用乳酸菌菌粉中污染菌总数的检测方法。实验采用不同计数琼脂培养基和不同检验方法测定6种乳酸菌质控样和4种市售发酵用乳酸菌菌粉中乳酸菌的生长情况,确定最优检测用培养基和检验方法,并以4... 建立一种能排除高浓度乳酸菌本底干扰的发酵用乳酸菌菌粉中污染菌总数的检测方法。实验采用不同计数琼脂培养基和不同检验方法测定6种乳酸菌质控样和4种市售发酵用乳酸菌菌粉中乳酸菌的生长情况,确定最优检测用培养基和检验方法,并以4种人工污染的乳酸菌菌粉为试样进行方法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乳酸菌菌粉稀释样经微孔滤膜抽滤法和砂芯漏斗过滤处理后,结合不含糖的无碳源菌落计数琼脂(plate count medium without carbon source,PCCS)培养,可在有效抑制菌粉中乳酸菌生长的同时对污染菌进行特异性计数,检测下限低至10CFU/g。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检测灵敏度,可用于发酵用乳酸菌菌粉中污染菌的快速、准确计数,有效提高菌粉生产过程及终产品的质量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用乳酸菌菌粉 污染菌总数 无碳源菌落计数琼脂 微孔滤膜抽滤法 砂芯漏斗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骆驼源性成分的方法建立及评价
7
作者 周臣清 张娟 +3 位作者 綦艳 赵玲 黄宝莹 杨纯佳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0,共6页
文章开发一种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RAA)的方法,实现对食品中骆驼源性成分快速检测。针对骆驼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建立的RAA体系优化其反应扩增条件,评估其... 文章开发一种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RAA)的方法,实现对食品中骆驼源性成分快速检测。针对骆驼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建立的RAA体系优化其反应扩增条件,评估其特异性和灵敏度,并用建立的RAA法与GB/T 38164标准方法分别对24份市售骆驼制品进行检测并比对结果。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RAA法特异性强,乳及乳制品检出限为1.0%,肉及肉制品检出限为0.1%,且2种方法对24份骆驼乳肉及其制品检测结果一致。因此,本研究开发的RAA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 骆驼源性成分 细胞色素B基因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特种乳中牛乳的掺伪
8
作者 李威 孙国栋 +2 位作者 鹿嘉榕 赵仲凯 杨洁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3-274,共12页
分别基于SYBR Green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和Taq Manreal-timePCR技术检测特种乳及其热处理加工产品中掺假的牛乳成分,同时探讨不同热处理方式对掺假检测的影响,以满足不同商品化特种... 分别基于SYBR Green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和Taq Manreal-timePCR技术检测特种乳及其热处理加工产品中掺假的牛乳成分,同时探讨不同热处理方式对掺假检测的影响,以满足不同商品化特种乳制品的检测要求。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牛特异性引物可以扩增牛乳中的DNA,与非目标动物无交叉反应性,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两种real-time PCR方法对于牛乳DNA的检测限分别为1 pg(SYBR Green)和10 pg(Taq Man),且均可以最低检测出特种乳混合物中0.1%(m/m)牛乳成分掺伪。为评估掺假模拟的重现性,在3 d内共进行了9次重复实验,验证了方法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同时,为检测本研究中所建立实验方法的可用性,对20种商业加工特种乳制品进行了真实性分析,其中在7种产品中检测出牛乳成分,显示出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乳 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 食品掺假 真实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乳及乳粉加速氧化过程中脂肪酸组成及差异分析
9
作者 薛海燕 魏怡 +3 位作者 孟毅 刘晓凤 谈雅琳 吴雅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9-167,共9页
利用非靶向气相色谱探究热加工及贮存条件对羊乳和乳粉中总脂肪酸和游离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并以牛乳及其乳粉为对照。结果表明,羊乳脂肪含量要高于牛乳,全脂羊乳粉、牛乳粉中总脂肪酸含量与鲜乳差异不显著,但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 利用非靶向气相色谱探究热加工及贮存条件对羊乳和乳粉中总脂肪酸和游离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并以牛乳及其乳粉为对照。结果表明,羊乳脂肪含量要高于牛乳,全脂羊乳粉、牛乳粉中总脂肪酸含量与鲜乳差异不显著,但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鲜乳;100℃以下热加工对牛羊乳总脂肪酸含量影响不显著。牛乳粉、羊乳粉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总脂肪酸含量逐渐降低,游离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经过筛选发现,棕榈酸、肉豆蔻酸、亚油酸和癸酸是羊乳中显著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区别牛羊乳;随贮存时间的延长,羊乳粉中月桂酸、癸酸、亚油酸、辛酸、油酸、硬脂酸、棕榈酸、肉豆蔻酸和己酸含量显著降低,其中羊乳粉贮存期间癸酸等含量的增加是导致乳粉劣变的主要原因,也是构成羊乳膻味的主要物质。综上所述,羊乳脂肪质量要高于牛乳。研究结果以期掌握乳粉贮存期间脂肪稳定性规律,为指导羊乳粉生产和保障乳粉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乳 乳粉 脂肪酸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氯丙醇酯、高氯酸盐、氯酸盐的研究进展及防控现状
10
作者 翟志芳 龙继红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05-414,共10页
婴幼儿配方乳粉作为婴幼儿的重要口粮,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和生命安全。氯丙醇酯、高氯酸盐和氯酸盐(简称“三氯”)由于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存在危害,在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过程中已成为重点关注的项目。通过严... 婴幼儿配方乳粉作为婴幼儿的重要口粮,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和生命安全。氯丙醇酯、高氯酸盐和氯酸盐(简称“三氯”)由于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存在危害,在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过程中已成为重点关注的项目。通过严格配方注册审评要求,督促企业落实风险防控措施,近三年来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氯”的风险防控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注册审评工作及调查研究结果,综述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氯”的主要危害、污染来源、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系统分析了原料供应商、生产企业等对“三氯”的防控现状,结合目前的注册审评要求,就如何进一步降低“三氯”的污染风险提出意见建议,为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风险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也为生产企业进一步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配方乳粉 氯丙醇酯 高氯酸盐 氯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制品中沙门氏菌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优化研究
11
作者 李贺 《中国食品工业》 2025年第1期74-76,共3页
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研究对现有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进行了概述,指出不足之处。针对乳制品中沙门氏菌的微生物检测方法进行了优化研究,提出了改进方案,以期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为乳制品的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乳制品 沙门氏菌 微生物检测 方法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乳中β-乳球蛋白的中红外快速检测方法建立
12
作者 黄建辉 张彦辉 +1 位作者 张耀广 赵翠琴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5年第1期14-19,共6页
通过建立基于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预测模型实现牛乳中β-乳球蛋白的快速检测。将收集到的260个不同批次的牛乳样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检测β-乳球蛋白含量作为参比值;通过乳成分分析仪采集牛乳样品的中红外光谱,选择有效波段,并将原... 通过建立基于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预测模型实现牛乳中β-乳球蛋白的快速检测。将收集到的260个不同批次的牛乳样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检测β-乳球蛋白含量作为参比值;通过乳成分分析仪采集牛乳样品的中红外光谱,选择有效波段,并将原始中红外光谱先经过Savitsky-Golay(SG)平滑、一阶导数或二阶导数等预处理方法消除背景噪音,再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构建β-乳球蛋白预测模型。通过比较不同中红外光谱预处理方法,最终选择SG 5点平滑二阶导数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为最优模型,获得校正集相关性系数R^(2)为0.932,校正均方根误差为0.049%,预测集相关性系数R^(2)为0.923,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057%,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技术 Β-乳球蛋白 牛乳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试片法在乳制品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董彬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7期100-104,共5页
本研究为探索金黄色葡萄球菌测试片定性检测乳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可行性,依据国际标准ISO 16140-2:2016,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0—2016)第一法为参比方法,对测试片法的包容性和排他... 本研究为探索金黄色葡萄球菌测试片定性检测乳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可行性,依据国际标准ISO 16140-2:2016,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0—2016)第一法为参比方法,对测试片法的包容性和排他性、灵敏度和一致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各参数指标均满足ISO 16140-2:2016中对于定性方法验证指标的要求。金黄色葡萄球菌测试片法的检测效果与GB 4789.10—2016第一法的标准方法相当,可作为替代方法,用于定性检测乳制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片 金黄色葡萄球菌 乳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5种脂溶性维生素
14
作者 李娇 李巧莲 +4 位作者 周长民 袁帅 罗景阳 陈娇 丁婷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5年第1期20-23,共4页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VA、VD_(3)、VK_(2)、VE和β-胡萝卜素含量。结果表明,5种脂溶性维生素在1~8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高、中、低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2.0%~108.0%,...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VA、VD_(3)、VK_(2)、VE和β-胡萝卜素含量。结果表明,5种脂溶性维生素在1~8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高、中、低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2.0%~108.0%,相对标准偏差为0.4%~2.6%。该方法的定量限为12.5~125μg/100 g,样品前处理步骤简单,定量分析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准确性和精密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婴幼儿配方乳粉 脂溶性维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其在乳品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珊 高辉明 +3 位作者 王雁伟 周思思 庞艳荣 艾鹏飞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食源性致病菌是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和诱发疾病的有害微生物,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了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有效对策之一是对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安全检测。本研究采用一种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法(multiplex... 食源性致病菌是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和诱发疾病的有害微生物,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了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有效对策之一是对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安全检测。本研究采用一种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法(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PCR)快速检测乳品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结果表明,选取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prfA基因、蜡样芽胞杆菌gyrB基因、鼠伤寒沙门氏菌invA基因、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stx2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4对引物,在优化的PCR反应体系和退火温度58℃下,PCR扩增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分别扩增出274、221、482、108 bp条带,无非特异性扩增,4种病原菌检出限达到10~100 CFU/mL;对17份人工染菌牛奶样品进行检测,检出结果与国标培养法完全一致。该研究结果为快速、高效、准确地检测出乳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蜡样芽胞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也为其他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食源性致病菌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液态乳中41种磺胺及喹诺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珊 欧阳小艳 范云燕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7-74,共8页
文章建立了使用C18粉末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快速检测液态乳中41种磺胺及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样品用2%的甲酸乙腈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用C18粉末净化,净化后的样品稀释一倍后用超高效液相色串联三重... 文章建立了使用C18粉末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快速检测液态乳中41种磺胺及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样品用2%的甲酸乙腈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用C18粉末净化,净化后的样品稀释一倍后用超高效液相色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在Scheduled MRM模式下检测,以基质匹配的标准曲线定量。结果表明,41种磺胺及喹诺酮化合物在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各化合物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0.998,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8%~116%,RSD为0.5%~9.9%,检出限范围0.05~0.20μg/kg,定量限范围0.15~0.60μg/kg。该方法快速、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检测成本低,适用于液态乳中41种磺胺及喹诺酮类化合物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 C18 快速检测 磺胺 喹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检测乳及乳制品中2-己基吡啶含量
17
作者 汪春明 王美玲 +2 位作者 王一名 彭涛 陈冬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5期276-283,共8页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HPLC-MS/MS)测定乳及乳制品中2-己基吡啶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经乙腈涡旋提取,分析液经QuEChERS dSPE EMR-Lipid除脂...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HPLC-MS/MS)测定乳及乳制品中2-己基吡啶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经乙腈涡旋提取,分析液经QuEChERS dSPE EMR-Lipid除脂专用管净化,离心后过膜上机检测。测试方法以乙腈-一级水为流动相,流速设置为0.25 mL/min,应用梯度洗脱程序,采用GL Sciences InertSustain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电喷雾正离子(electro spray ionization, ESI+)模式,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 对于乳及乳制品基质, 2-己基吡啶在0.5~20.0 ng/mL的质量浓度与其相对应的峰面积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8,在0.005、0.010和0.050 mg/kg 3种不同浓度添加水平下, 2-己基吡啶的平均回收率为94.45%~109.63%,相对标准偏差为3.93%~9.53%。结论 本方法可满足乳及乳制品中2-己基吡啶检测的正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己基吡啶 乳及乳制品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式细胞仪提高乳制品商业无菌检验时效性的研究
18
作者 刘娜 王亚萍 +1 位作者 李景云 崔生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0期131-139,共9页
目的基于流式细胞仪探究提高乳制品商业无菌检验项目时效性。方法以地衣芽孢杆菌CMCC(B)63552和蜡样芽孢杆菌CMCC(B)63303菌株制备定量参考品。以4种灭菌乳为基质,制备染菌浓度分别为800、8000、80000 CFU/mL的菌悬液,测试流式细胞仪法... 目的基于流式细胞仪探究提高乳制品商业无菌检验项目时效性。方法以地衣芽孢杆菌CMCC(B)63552和蜡样芽孢杆菌CMCC(B)63303菌株制备定量参考品。以4种灭菌乳为基质,制备染菌浓度分别为800、8000、80000 CFU/mL的菌悬液,测试流式细胞仪法灵敏度。制备染菌浓度为8 CFU/样品和80 CFU/样品的灭菌乳和调制乳样品,经(36±1)℃保温(24±2)h后,按照GB 4789.26法和流式细胞仪法进行检测,并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在灭菌乳基质中,染菌浓度为800 CFU/mL时,流式细胞仪法对人工污染地衣芽孢杆菌样品的阳性检出率为75%,而对人工污染蜡样芽孢杆菌的样品均未检出阳性;染菌浓度为8000 CFU/mL和80000 CFU/mL时,流式细胞仪法对地衣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污染样品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对人工污染8 CFU和80 CFU地衣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灭菌乳和调制乳样品,经保温处理后,流式细胞仪法检出率为100%,GB 4789.26法中未见样品膨胀,但是镜检和培养结果检出率为100%。结论当样品中染菌浓度≥8000 CFU/mL时,流式细胞仪法可稳定检出。人工污染地衣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灭菌乳和调制乳样品经保温处理(24±2)h后,流式细胞仪法和GB 4789.26法检出率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无菌 地衣芽孢杆菌 蜡样芽胞杆菌 乳制品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NP-HPLC法检测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研究
19
作者 周艳华 李涛 +1 位作者 卢岚 张春艳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6期185-192,共8页
优化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含量检测的皂化-RPHPLC法和酶解-NPHPLC法,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将婴幼儿配方食品样本复溶后再检测其中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含量,提高了检测结果代表性,有利于批量化检测;乙酸乙酯-... 优化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含量检测的皂化-RPHPLC法和酶解-NPHPLC法,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将婴幼儿配方食品样本复溶后再检测其中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含量,提高了检测结果代表性,有利于批量化检测;乙酸乙酯-正己烷溶液(3∶2,v/v)为提取剂时,提取效果好且环保。维生素A和维生素E含量的检测结果分别在各自对应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皂化-RPHPLC法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定量限在27.3~142μg/100g之间,酶解-NPHPLC法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定量限在10.8~112μg/100g之间,酶解-NPHPLC法灵敏度更高。在低中高三个添加水平下,维生素A加标回收率在82.2%~96.8%之间,RSD在1.0%~4.6%之间;维生素E加标回收率在83.5%~100.6%之间,RSD在1.9%~9.7%之间。皂化-RPHPLC法和酶解-NPHPLC法检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优化后的检测方法简单高效,样品代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配方食品 维生素A 维生素E 皂化-RPHPLC法 酶解-NPHPLC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配方粉中反式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占比测定研究
20
作者 虞成华 周静 方从容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4,共8页
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测定婴幼儿配方粉中反式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所占比例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酰氯-甲醇法甲酯化,离心,取上清液经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后,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色谱条件... 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测定婴幼儿配方粉中反式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所占比例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酰氯-甲醇法甲酯化,离心,取上清液经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后,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采用实际样品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12批次婴幼儿配方粉样品平行测定6次,相对标准偏差在1.95%~5.13%之间,实际样品测定结果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操作简单,适用于婴幼儿配方粉中反式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占比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脂肪酸 总脂肪酸 占比测定 婴幼儿配方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