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6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殊润湿性材料分离乳液的影响因素
1
作者 吴云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1,共7页
自主研发了特殊润湿性不锈钢筛网,分别考察了温度、过滤压力、pH、水油比、乳化剂用量等因素对特殊润湿性材料分离油水乳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低的温度对单层和双层筛网分离油包水(W/O)型和水包油(O/W)型乳液均有利;较低的过滤压力... 自主研发了特殊润湿性不锈钢筛网,分别考察了温度、过滤压力、pH、水油比、乳化剂用量等因素对特殊润湿性材料分离油水乳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低的温度对单层和双层筛网分离油包水(W/O)型和水包油(O/W)型乳液均有利;较低的过滤压力对W/O型乳液有利,过高的压力会直接影响筛网的疏水阻隔作用,双层筛网的分离机理决定了低过滤压力下分离无法进行,而更高的压力对双层筛网分离O/W型乳液更有利;低pH对两种类型的乳液分离均有利,随着pH的增大,分离效果下降;随着W/O型乳液含水率增大,单层筛网的分离效果不断下降,水在疏水筛网表面的占据会导致油的通过阻力迅速增大,甚至无法通过,而随着O/W型乳液含油率增大,双层筛网的分离效果呈增大趋势,这与水量下降导致的油水二次混合几率减少有关;乳化剂用量增加导致乳液稳定性增强,对两种类型乳液的分离均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 特殊润湿性 筛网 乳液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CO_(2)地质封存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
2
作者 赵金洲 郑建超 +2 位作者 任岚 林然 周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CO_(2)捕集、利用和封存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技术,也是全球研究的热点。CO_(2)地质封存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特别是海洋CO_(2)地质封存是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以国内外海洋CO_(2)地质封存的发展历程为基础,结合典型CO_(2)海洋封... CO_(2)捕集、利用和封存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技术,也是全球研究的热点。CO_(2)地质封存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特别是海洋CO_(2)地质封存是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以国内外海洋CO_(2)地质封存的发展历程为基础,结合典型CO_(2)海洋封存示范项目案例,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海洋CO_(2)地质封存理论研究进展,分析了CO_(2)在井筒流动、相变与传热、CO_(2)流体运移与储层物性参数展布规律、海洋地质封存机制及封存潜力、地质封存盖层完整性及安全性评估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认识到中国目前对海底地质结构中CO_(2)注入过程的多相态转化、溶解、捕获传质特征及动力学特性认识尚浅,对海洋封存机制及不同封存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未来应开展海洋CO_(2)动态地质封存空间重构机制研究,解决地质封存相态转化及流体动态迁移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揭示海洋CO_(2)地质封存机制的相互作用机理,形成适用于中国海洋地质封存CO_(2)高效注入和增效封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海洋 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双碳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跨连续跨越式输油气管道流固耦合振动效应及动力特性
3
作者 翁光远 徐琳杰 +3 位作者 程凯凯 李光玲 王乐 朱熹育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3,33,共8页
为揭示多跨连续跨越式输油气管道随油气介质输送状态变化而产生振动的时变机理,以某跨越式输油气管道及斜拉管桥为研究对象,开展油气介质与输油气管道的流固耦合振动效应理论研究和仿真模拟。结合水弹性相似模型的流体试验,提出油气介... 为揭示多跨连续跨越式输油气管道随油气介质输送状态变化而产生振动的时变机理,以某跨越式输油气管道及斜拉管桥为研究对象,开展油气介质与输油气管道的流固耦合振动效应理论研究和仿真模拟。结合水弹性相似模型的流体试验,提出油气介质流体场与管道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参数和流固耦合边界条件,改进湍流理论k-ε标准模型。结果表明:油气介质流速不同、管径不同的输油气管道同一截面处流固耦合振动效应最大差别达49.5%;在同一管径条件下,流固耦合振动效应随油气介质在管道内的流动速度增大而增大;考虑流固耦合振动效应的油气管道-斜拉管桥结构系统的动力特性变化较大。改进后模型能准确描述多跨连续跨越式输油气管道的流固耦合振动效应和动力特性,可为油气管道-斜拉管桥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输油气管道 跨越结构 流固耦合 水弹性模型 有限元模型 振动效应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输气站管道噪声特性实验研究
4
作者 项行鸿 陈磊 +3 位作者 徐靖鉴 王愉 肖和业 周杰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2-247,共6页
为厘清天然气输气站管道噪声特性,基于一维麦克风阵列测试原理,搭建天然气输气站管道噪声测试系统,设计不同输气流量、不同管道组合下的输气工艺测试工况。通过测试对比和分析可知,输气站支路管道噪声在频域上主要分布在3个特征频段上,... 为厘清天然气输气站管道噪声特性,基于一维麦克风阵列测试原理,搭建天然气输气站管道噪声测试系统,设计不同输气流量、不同管道组合下的输气工艺测试工况。通过测试对比和分析可知,输气站支路管道噪声在频域上主要分布在3个特征频段上,在沿管道输气传输方向的空间内整体呈“M”型分布;随着输气流量的增大,输气管道噪声频率特性基本保持不变,但其总声压级有所提升;不同供气支路组合下其噪声总声压最大可相差2.8 dB,因此可以通过调整输气工艺,实现相对较低的天然气输气站噪声运行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噪声测试 麦克风阵列 声压级 天然气管道 频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条件下毒害性气体扩散实时模拟与可视化——以四川盆地川东北高含硫气田为例
5
作者 姜云 李丁川 +3 位作者 沈若飞 李梅 张溶倩 李元琛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5,共10页
危化行业毒害性气体扩散模拟主要用于风险评估和环境评价,然而复杂地形下的气体扩散实时计算方法研究较少。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罗家寨高含硫气田地处川渝山区,大部分生产设施靠近高密度人口区域,面临的安全环保风险挑战大。为了解决毒... 危化行业毒害性气体扩散模拟主要用于风险评估和环境评价,然而复杂地形下的气体扩散实时计算方法研究较少。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罗家寨高含硫气田地处川渝山区,大部分生产设施靠近高密度人口区域,面临的安全环保风险挑战大。为了解决毒害性气体泄漏实时模拟与应急响应的现实需要问题,在系统分析高含硫气田毒害性扩散模型基础上,基于自动输入管线泄漏监测系统和气象系统的实时数据,提出了改进型复杂地形条件下的CALPUFF大气扩散模型计算方法,成功开发了川东北高含硫气田应急响应系统(Emergency Response/Management System,ERMS),有效支撑了高含硫气田的安全高效开发。研究结果表明:①通过改进CALPUFF模型参数文件,能够接入泄漏数据和气象数据,根据地形数据生成精细化三维风场,实现了泄漏气体扩散的实时动态计算;②该法适用于应急场景中的小尺度突发情况下的情景模拟,面向应急的毒害性气体模拟结果与环评模型结果基本一致;③该模型能够在2 min之内输出计算结果,满足了现场突发事故发生时实时快速计算和动态模拟的需求。结论认为,考虑复杂地形和实时监测的大气扩散模型实时计算方法有效解决了毒害性气体扩散实时模拟难题,研发的应急响应系统与泄漏监测系统、社区报警系统形成联动,为应急响应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高含硫气田 复杂地形 气体扩散模型 实时模拟 社区应急 数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油滴在材料表面润湿性热力学分析的废水聚结除油研究
6
作者 李博 秦冰 +2 位作者 张峰 赵锐 宋春侠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5,共10页
为强化废水中不同极性油类污染物在材料表面的润湿聚结效应、获得研发废水聚结除油材料的理论指导原则,解析延迟焦化放空塔塔顶冷凝水中油类污染物的分布特征,进而探究典型油类在不同材料表面的润湿状态及其热力学原理,以凝练出能够满... 为强化废水中不同极性油类污染物在材料表面的润湿聚结效应、获得研发废水聚结除油材料的理论指导原则,解析延迟焦化放空塔塔顶冷凝水中油类污染物的分布特征,进而探究典型油类在不同材料表面的润湿状态及其热力学原理,以凝练出能够满足不同极性油类润湿聚结需求的材料表面自由能特征,并通过对水包油乳化体系的聚结除油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延迟焦化放空塔塔顶冷凝水中的非极性油组成以烷基取代苯、稠环芳烃、烷烃、烯烃为主,极性油组成以苯胺、苯酚、高级醇和噻吩类化合物为主;能够满足典型含油废水中不同极性油类(表面张力27~50 mN/m,极性分量占比低于8%)润湿聚结需求的非强亲水材料应具有中等表面自由能(29~36 mJ/m^(2))且极性分量占比低于13%;所研究的非强亲水材料中,聚酯纤维对各类油滴具有最高的聚结分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极性油 极性油 润湿 热力学 黏附功 聚结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LSTM混合神经网络的炼化污水处理场COD排放浓度预测
7
作者 何为 岳留强 +3 位作者 唐智和 栾辉 陈昌照 王若尧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9,共9页
快速、准确预测含油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化学需氧量(COD),及时优化运行参数,对于石油炼化企业节能减排、污水达标排放极为重要和迫切。为此,以某炼化企业污水处理场生产要素和COD排放浓度数据为研究样本,提出一种增加先验知识的CNN-LSTM... 快速、准确预测含油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化学需氧量(COD),及时优化运行参数,对于石油炼化企业节能减排、污水达标排放极为重要和迫切。为此,以某炼化企业污水处理场生产要素和COD排放浓度数据为研究样本,提出一种增加先验知识的CNN-LSTM混合神经网络算法,建立炼化企业污水处理场COD排放浓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既可发挥CNN较好刻画、提取局部特征信息的优势,又具有LSTM对连续时间序列数据较好继承性的特点,其均方根误差为22.3217、决定系数为0.8732,平均相对误差较LSTM网络构建的模型降低5.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化污水处理 混合神经网络(CNN-LSTM) COD浓度 污染排放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体动力学和声固耦合分析轮系的振动与噪声
8
作者 毕少华 潘腾跃 +3 位作者 杨菲 沈新民 杨小翠 彭文强 《陆军工程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95-104,共10页
为定量分析轮系振动到噪声辐射的因果关系,准确描述噪声辐射空间分布,构建了齿轮副及复合轮系的有限元仿真模型,运用多体动力学原理分析了齿轮啮合过程中的位移、应力和刚度变化,并结合声固耦合理论研究了轮系各轴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变... 为定量分析轮系振动到噪声辐射的因果关系,准确描述噪声辐射空间分布,构建了齿轮副及复合轮系的有限元仿真模型,运用多体动力学原理分析了齿轮啮合过程中的位移、应力和刚度变化,并结合声固耦合理论研究了轮系各轴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变化以及主要噪声范围。在外壳6个面中心点1 m处设置麦克风,定量分析了输入转速和输出扭矩对500~5000 Hz频率范围内噪声声压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输入转速从300 rad/s提高到700 rad/s时,A计权总声压级从62.68 dB增至77.92 dB;输出扭矩从60 N·m提高到140 N·m时,A计权总声压级从65.08 dB增至68.50 dB;麦克风2处噪声声压级最大,在输入转速700 rad/s、输出扭矩100 N·m时,A计权总声压级达83.16 dB。分析复合轮系的振动特性与噪声频谱,为轮系安装位置选择、减振器选型和隔声罩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轮系 振动与噪声 多体动力学 声固耦合 有限元仿真 噪声频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石油陆上终端处理厂VOCs处理实例分析
9
作者 惠龙轩 张时佳 +7 位作者 刘春悦 杨飞 韩贵松 董博 徐念念 肖峰超 刘兴财 唐宇光 《石油化工应用》 2025年第1期79-83,共5页
本文根据国家、地方和中国海油最新出台的治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排放的标准及要求,结合现有VOCs处理技术,对渤海油田某终端处理厂VOCs治理进行了分析,推荐采用燃烧法中的超低排放燃烧技术进行处理。根据流程设计的基础数据,推荐流... 本文根据国家、地方和中国海油最新出台的治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排放的标准及要求,结合现有VOCs处理技术,对渤海油田某终端处理厂VOCs治理进行了分析,推荐采用燃烧法中的超低排放燃烧技术进行处理。根据流程设计的基础数据,推荐流程设置为收集装置、输送装置和处理装置,并对每个装置流程进行了介绍,设计处理后的效果能够满足环保排放需求,对我国海上油田陆上终端处理厂的VOCs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终端处理厂 超低排放燃烧技术 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丁腈硬胶废水预处理工艺优化工程实例
10
作者 许跃 许洪祝 +2 位作者 孙金龙 刘洋 陆彩霞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5年第1期26-32,共7页
羧基丁腈硬胶废水中含有未完全参与反应的原材料、副产品及一些辅助材料,具有化学需氧量(COD)和拉开粉(BX)质量浓度高、黏性和毒性大等特点,导致水处理工艺运行不畅。采用以“气浮、膜分离和臭氧氧化”为核心的全物化预处理工艺,针对性... 羧基丁腈硬胶废水中含有未完全参与反应的原材料、副产品及一些辅助材料,具有化学需氧量(COD)和拉开粉(BX)质量浓度高、黏性和毒性大等特点,导致水处理工艺运行不畅。采用以“气浮、膜分离和臭氧氧化”为核心的全物化预处理工艺,针对性地降低了羧基丁腈硬胶废水中COD和BX的质量浓度,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此预处理工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橡胶结块堵塞、过滤装置堵塞等问题,整体运行效果不佳。对预处理工艺进行改进,将进水流量加大至105 m^(3)/h,增加了化学反洗时间及反洗频率,调整臭氧质量浓度为35 mg/L,将臭氧催化剂层填充高度降至650 mm。结果表明,当出水COD稳定在1100 mg/L左右、BX质量浓度稳定在40 mg/L左右、BOD/COD约为0.30时(BOD为生化需氧量),可满足后续工艺的进水条件,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废水 羧基丁腈橡胶 臭氧催化 拉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适宜性及潜力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贝 陈磊 +3 位作者 杨皝 张译丹 汪飞 芦慧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27,共8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咸水层CO_(2)封存有利区域和封存量认识不清的问题,利用准噶尔盆地地质特点与国内外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典型项目对比研究的方法,从安全性、经济性和规模性等方面,对准噶尔盆地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的适宜区域... 针对准噶尔盆地咸水层CO_(2)封存有利区域和封存量认识不清的问题,利用准噶尔盆地地质特点与国内外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典型项目对比研究的方法,从安全性、经济性和规模性等方面,对准噶尔盆地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的适宜区域、适宜深度和层位进行研究,并采用碳封存领导人论坛(CSLF)提出的封存量计算方法,对封存潜力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的石西凸起、滴南凸起、北三台凸起等中东部地区为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的适宜区域,适宜深度为1000~3500 m,主力存储层位为白垩系清水河组、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适宜区内主力存储层CO_(2)理论封存潜力为606.08×108 t。研究成果为下步开展准噶尔盆地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场地选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深部咸水层 CO_(2)地质封存 适宜性评价 封存潜力 计算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CCUS区域中心建设路径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1
12
作者 文绍牧 李森圣 +3 位作者 何润民 敬兴胜 王盟浩 胡俊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79,共9页
西南地区正在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等国家战略实施,面临能源消费量增长硬需求和碳减排硬约束之间的矛盾,推动CCUS产业发展是解决该问题的必由之路,而建设CCUS区域中心是CCUS产业规模化、... 西南地区正在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等国家战略实施,面临能源消费量增长硬需求和碳减排硬约束之间的矛盾,推动CCUS产业发展是解决该问题的必由之路,而建设CCUS区域中心是CCUS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四川盆地是西南地区打造CCUS区域中心的最佳选择。为了加快建设中国西南地区CCUS区域中心,系统梳理了国外的经验做法,分析了其优势和挑战,结合我国西南地区的CO_(2)排放及分布情况、封存地质条件、源汇匹配关系,针对性提出了建设路径和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打造中国西南地区CCUS区域中心具有企业减碳和增产的需求巨大、高耗能行业企业碳源丰富且较为集中、地质封存潜力大且分布集中、源汇匹配情况较好、地方政府积极支持等5大优势;②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缺乏全产业链协同技术攻关的共享平台、缺乏碳减排的激励和约束政策体系等;③下一步应聚焦CCUS-EGR、CCS、DACCS等3条路径,分启动、扩展、规模化发展3个阶段打造西南地区CCUS区域中心,形成两个千万吨级产业集群和3个百万吨级产业集群,并比选技术路径和商业化路径。结论认为,要重点从完善顶层设计,出台统一的战略规划;强化科技攻关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技术成熟、经济可行的CCUS全链条技术;强化政策支持、推动国际合作等3个方面入手,加快推动中国西南地区CCUS区域中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四川盆地 CCUS 区域中心 产业集群 源汇匹配 建设路径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捕集、利用和封存在能源行业的应用:全球案例分析和启示 被引量:7
13
作者 薛振乾 谢祥 +3 位作者 马浩铭 孙喆 张凯 陈掌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共8页
为了实现中国21世纪中叶达到碳中和,大规模应用CO_(2)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可以减少能源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对国内外CCUS技术、项目的调研,得出了关于未来CCUS部署的3个见解,这些见解有助于能源行业实现转型。首先,碳源浓... 为了实现中国21世纪中叶达到碳中和,大规模应用CO_(2)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可以减少能源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对国内外CCUS技术、项目的调研,得出了关于未来CCUS部署的3个见解,这些见解有助于能源行业实现转型。首先,碳源浓度较低导致碳捕集效率低,从而导致碳捕集的经济成本较高的问题是目前CCUS项目无法商业化的主要因素,在发展当前的碳捕集技术,提高捕集效率和降低捕集成本的同时也应大力研究空气捕集技术,尤其是在工艺设计和新型吸附材料研发方面,争取实现弯道超车;其次,CO_(2)在油气藏和咸水层的封存与利用应当作为CCUS技术研究的重点,逐步实现大规模推广,并在技术升级和体系完善的基础上推广CO_(2)增强地热、煤层气等其他耦合技术;最后,应当在当前国际上较成熟的碳政策的基础上研究适合中国的激励政策,建立有效的法律法规。论文总结了当前CCUS的关键挑战,并为未来的CCUS研究方向提供了指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碳中和 碳捕集 CO_(2)利用 CO_(2)地质封存 CO_(2)提高油气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捕集和利用技术的应用与研发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志勇 郭本帅 +2 位作者 汪东 毛松柏 李忠于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5,101,共7页
由于CO_(2)的过度排放导致了全球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由路径之一,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中国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CO_(2)捕集和利用技术... 由于CO_(2)的过度排放导致了全球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由路径之一,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中国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CO_(2)捕集和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工作,已形成低分压烟气碳捕集技术、NCMA(南化复合胺)脱碳技术和催化热钾碱脱碳技术3种成熟碳捕集技术,成功应用于多个工业项目中。同时,在新型碳捕集技术和CO_(2)利用技术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成果达到了国内及国际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利用 脱碳 烟气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思想的油页岩原位开采碳排放核算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博 王晓荣 +5 位作者 刘伯约 苑宏英 纪冬丽 何少林 宋阳 徐薇 《油气与新能源》 2024年第1期54-58,65,共6页
基于油页岩原位开采的生产实际,指出油页岩行业碳排放核算存在的问题,并将开采过程中钻井、压裂、加热、油气收集与处理、油气运输,以及废水、废弃物、生活垃圾的处置作为碳排放核算边界,确定碳排放源,构建碳排放核算模型,进一步确定排... 基于油页岩原位开采的生产实际,指出油页岩行业碳排放核算存在的问题,并将开采过程中钻井、压裂、加热、油气收集与处理、油气运输,以及废水、废弃物、生活垃圾的处置作为碳排放核算边界,确定碳排放源,构建碳排放核算模型,进一步确定排放因子。通过碳排放模型对某油页岩原位开采先导示范基地进行核算,结果表明:加热环节的排放量占比最大,为29.44%;各环节中电力消耗产生的排放量最大。最后提出针对性减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碳排放 生命周期 核算模型 原位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采出水生化处理技术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召召 杜宁波 +5 位作者 张红岗 郑利军 饶天利 梁高红 邰龙 曹瑛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4期119-122,共4页
油田进入中高含水率期后采出水回注量增加,如何经济有效利用采出水是实现油藏稳产的关键。本文优选设计出重力分离→气浮除油→曝气降垢→微生物反应→过滤的采出水处理流程,复配筛选出组合10微生物联合菌群并开展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油田进入中高含水率期后采出水回注量增加,如何经济有效利用采出水是实现油藏稳产的关键。本文优选设计出重力分离→气浮除油→曝气降垢→微生物反应→过滤的采出水处理流程,复配筛选出组合10微生物联合菌群并开展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采出水含油、机杂含量均达到10.0 mg/L以下,日常运行费用为2.30元/m^(3),具有较好的经济技术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水 生化处理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力电厂大规模全流程CCUS技术研究进展与前瞻
17
作者 桑树勋 滕卫卫 +5 位作者 刘世奇 樊玉新 陆诗建 李鑫钢 漆志文 徐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7-198,共12页
燃气电厂在未来火力电厂的占比有望加大,但燃煤电厂目前仍然是中国最主要的工业碳排放源之一。为了助力“双碳”目标下的CCUS技术提升及去碳产业发展,聚焦了燃煤电厂大规模高效碳捕集、地质利用与地质封存以及全流程CCUS技术,评述了相... 燃气电厂在未来火力电厂的占比有望加大,但燃煤电厂目前仍然是中国最主要的工业碳排放源之一。为了助力“双碳”目标下的CCUS技术提升及去碳产业发展,聚焦了燃煤电厂大规模高效碳捕集、地质利用与地质封存以及全流程CCUS技术,评述了相关研究进展,预测了可能的技术突破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燃煤电厂碳捕集技术发展迅速,燃煤烟气低浓度CO_(2)吸收剂性能显著提升、大型捕集设备工作效率不断提高、电力系统与CO_(2)捕集系统耦合关系得到重视与强化,但技术瓶颈依然存在,低能耗、低损耗、低成本吸收剂的研发,高通量—低压降塔内件和超大型—紧凑型捕集分离设备的研制,以及大规模碳捕集系统耦合发电系统的优化控制是当务之急;②中国有大规模CO_(2)驱提高油气采收率的长期积累,CO_(2)地质封存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均取得显著进展,但大型盆地低渗透储层高效CO_(2)地质利用封存理论与技术尚不能满足规模化工程部署应用的要求,大型盆地多类型封存地质体适配性CO_(2)地质利用封存模式与高效CO_(2)地质利用封存机理、一体化的安全高效CO_(2)地质利用封存技术体系亟待构建;③源汇匹配、技术适配、系统优化是形成燃煤电厂大规模CCUS全流程技术的三大关键机制,燃煤电厂大规模全流程CCUS一体化去碳技术模式、技术集成的科学基础和工艺方法、复杂工程多模块一体化设计与建设运维技术等亟待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大规模全流程CCUS技术 碳捕集 地质利用封存 全流程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油泥改性生土材料动态荷载下的损伤及裂缝分形特征
18
作者 张坤 邵鑫辉 +3 位作者 卫杨杨 兰官奇 芦白茹 杨文豪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42,共11页
为研究改性生土材料在动态荷载作用下内部损伤演化过程,提取掺入水泥、油泥的绿色改性生土材料配方,制作6个100 mm×100 mm×100 mm的生土试件,借助CT扫描技术对单轴压缩下的立方体试件进行扫描,获取灰度图像和CT值,分析了图像... 为研究改性生土材料在动态荷载作用下内部损伤演化过程,提取掺入水泥、油泥的绿色改性生土材料配方,制作6个100 mm×100 mm×100 mm的生土试件,借助CT扫描技术对单轴压缩下的立方体试件进行扫描,获取灰度图像和CT值,分析了图像中裂缝、孔隙随应力的变化形态,研究了CT数和材料破坏的关系,建立了CT均值与应力之间的联系;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对CT图像进行阈值划分,利用盒维数法估算出图像的分形维数值,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不同应力和分形维数、材料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T技术能够清晰地诠释试件从受力直至破坏的全过程,CT图像可从细观层面表现材料的损伤演化规律。CT值随应力的增加而变小,CT值随材料孔隙、裂缝的增大而显著减小。材料从受力直至破坏,低应力状态下分形维数增长缓慢,高应力状态下分形维数增长迅速,数值的波动随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分形维数可以定量地描述生土材料在动荷载作用下的损伤状态和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泥 改性生土材料 CT数值 CT图像 分形维数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锦旗地区钻井废水回用技术研究
19
作者 邱春阳 宋翔远 +3 位作者 杨倩云 姜春丽 郑成胜 张海青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4期49-54,共6页
为满足杭锦旗地区严格的环保要求,降低钻井成本,提高勘探与开发效益,对该区块钻井废水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废水不能回用原因。根据离子化学沉淀和颗粒絮凝机理,制定“提高pH值-氧化-离子捕捉-絮凝”废水处理方案,据此进行了废水回用实验... 为满足杭锦旗地区严格的环保要求,降低钻井成本,提高勘探与开发效益,对该区块钻井废水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废水不能回用原因。根据离子化学沉淀和颗粒絮凝机理,制定“提高pH值-氧化-离子捕捉-絮凝”废水处理方案,据此进行了废水回用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处理后的废水回用到钻井液后,对钻井液性能影响不大。该技术在现场进行了应用,废水处理后回用效果好,达到了降本增效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锦旗地区 废水回用 PH值 氧化 离子捕捉 絮凝 技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含聚废液处理及再利用技术研究
20
作者 袁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122,共9页
近年来虽然对聚合物驱油藏油水井洗井、作业及站内管线清洗产生的含聚废液开展了回收再利用技术研究,但缺乏聚合物胶块废液的有效处理技术。为此,结合注聚区废液的特点,研究相应的处理技术,确定注聚区废液的调剖用配方,并针对不同废液... 近年来虽然对聚合物驱油藏油水井洗井、作业及站内管线清洗产生的含聚废液开展了回收再利用技术研究,但缺乏聚合物胶块废液的有效处理技术。为此,结合注聚区废液的特点,研究相应的处理技术,确定注聚区废液的调剖用配方,并针对不同废液改进调剖注入工艺,形成注聚区废液调剖再利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橇装式含聚废液地面分离及处理装置能够有效分离废液中的胶块,对其进行粉碎处理后,形成颗粒调剖剂,进而实现单井直接注入;结合含聚废液特点,研发了相应的复配调剖剂配方,形成了调剖剂系列,达到了封堵高渗透油藏堵剂要求;现场实施调剖21口井,累计处理废液51 978 m^(3),油压平均上升了1.5 MPa,累计增油达8 036.2 t。研究结果可为油田清洁环保开发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聚废液 调剖 聚合物胶块 冻胶堵剂 除砂 油田废液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