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7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蒸发损失测定结果影响因素与测量不确定度的一致性验证
1
作者 辛玲 张文浩 +4 位作者 殷婕 梁宇 刘晓雅 叶龙汉 毛永鹏 《润滑油》 2025年第1期46-50,共5页
试验发现采用诺亚克B法测定蒸发损失,其结果影响因素除温度、压力、样品量和试验时长外,还有坩埚在室温冷却的时间,玻璃管路和真空系统清洁度、连接管路密封性等几个因素。为量化各影响因素,将各影响因素作为测量不确定度各分量输入,使... 试验发现采用诺亚克B法测定蒸发损失,其结果影响因素除温度、压力、样品量和试验时长外,还有坩埚在室温冷却的时间,玻璃管路和真空系统清洁度、连接管路密封性等几个因素。为量化各影响因素,将各影响因素作为测量不确定度各分量输入,使用A类和B类评估方法对蒸发损失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从客观数据上验证了各影响因素与测量不确定度各分量的一致性。用统计方法计算得出影响蒸发损失测定结果的每种因素占比,并将影响因素数据化,直接给出各影响因素的数值,测试时根据数值依次去除影响,可大幅提升蒸发损失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损失 诺亚克B法 不确定度测量 一致性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C约束理论的润滑服务项目优化
2
作者 冯彦辉 任宝秦 《润滑油》 2025年第1期6-12,共7页
约束理论(TOC)是企业识别并消除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存在制约因素(即约束)的管理理念和原则。TOC指导润滑服务人员找出运作上的制约因素及利用自己有限的资源(资金、设备、人员等),使企业在极短时间内,无需大量额外投资的前提下,实现服务... 约束理论(TOC)是企业识别并消除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存在制约因素(即约束)的管理理念和原则。TOC指导润滑服务人员找出运作上的制约因素及利用自己有限的资源(资金、设备、人员等),使企业在极短时间内,无需大量额外投资的前提下,实现服务运作及盈利上的显著改善。润滑服务针对设备维护和保养开展,可以用“鼓+缓冲+绳法”的链条来表示。约束理论有一套思考的方法和持续改善的程序,在润滑服务项目中,按照找出瓶颈、挖尽瓶颈、迁就瓶颈、打破瓶颈、持续改善5个步骤进行。在润滑服务项目的推进中,每一个项目都必然有扰动,即墨菲效应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可以引入3种时间缓冲来应对墨菲效应,以保证项目能够按时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C约束理论 润滑服务 关键链 项目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水杨酸盐清净剂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玉峰 马涛 +2 位作者 王俊明 梁炜 刘雨花 《合成润滑材料》 CAS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近年来,随着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发动机设计日益向小型化,大功率和高速度方向发展,因此对内燃机油的高温清净性能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低硫低磷及低灰分型内燃机油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烷基水杨酸盐具有优异的清净作... 近年来,随着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发动机设计日益向小型化,大功率和高速度方向发展,因此对内燃机油的高温清净性能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低硫低磷及低灰分型内燃机油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烷基水杨酸盐具有优异的清净作用及酸中和性能,且具备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腐蚀能力,是内燃机油的主要添加剂之一,可满足内燃机油低硫低磷及低灰分的要求。对烷基水杨酸盐的传统及改进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综述。传统合成工艺严重制约了烷基水杨酸盐的应用和发展,探索新的合成工艺是烷基水杨酸盐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艺 新工艺 烷基化反应 羧基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磨添加剂在航空润滑油热腐蚀与安定性试验中的作用特性研究
4
作者 刘月皞 梅莉 +2 位作者 曾宁宁 杨鑫 向硕 《合成润滑材料》 CAS 2024年第4期51-54,共4页
采用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试验方法-热安定性和腐蚀性测定法对不同品牌的5mm^(2)/s航空润滑油进行试验,对试验后的金属片表面进行形貌与组成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配方体系,在274℃的高温试验中,磷、硫添加剂的腐蚀特征明显,... 采用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试验方法-热安定性和腐蚀性测定法对不同品牌的5mm^(2)/s航空润滑油进行试验,对试验后的金属片表面进行形貌与组成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配方体系,在274℃的高温试验中,磷、硫添加剂的腐蚀特征明显,但在富含硫的配方体系中,磷元素的影响作用被大幅度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mm^(2)/s航空润滑油 热安定性 腐蚀性 抗磨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的润滑油集团客户营销策略分析
5
作者 冯彦辉 任宝秦 《润滑油》 CAS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润滑油企业要针对集团客户的行业典型特点和潜在需求,定制客户市场营销策略。基于客户价值和满意度特征等,可以将集团客户市场进一步细分为四类。SWOT分析将与润滑油市场营销中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及威胁等,... 润滑油企业要针对集团客户的行业典型特点和潜在需求,定制客户市场营销策略。基于客户价值和满意度特征等,可以将集团客户市场进一步细分为四类。SWOT分析将与润滑油市场营销中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及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6Ps市场营销组合是六方面因素的组合。针对润滑油市场营销的特点,将6Ps营销组合理论和SWOT分析结合起来,制定SO-A、WO-A、ST-A、WT-A等十六类策略,这些策略的灵活运用为润滑油企业适应新时代转型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市场 市场细分 SWOT 集团客户 营销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D类黏指剂热管氧化沉积物形成与表征
6
作者 鄂红军 阿合波塔·巴合提 +1 位作者 吴思 金佳佳 《石油商技》 2024年第S01期56-60,共5页
采用热管氧化试验法分别对单一基础油和1wt.%HSD类黏度指数改进剂[ω(氢化苯乙烯双烯共聚物):ω(基础油)=1∶99]在220℃、250℃、280℃、310℃温度下开展试验,并利用SEM、EDS、FT IR、1H-NMR对管壁沉积物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在220℃、25... 采用热管氧化试验法分别对单一基础油和1wt.%HSD类黏度指数改进剂[ω(氢化苯乙烯双烯共聚物):ω(基础油)=1∶99]在220℃、250℃、280℃、310℃温度下开展试验,并利用SEM、EDS、FT IR、1H-NMR对管壁沉积物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在220℃、250℃试验温度下,单一基础油形成管壁沉积物含量高,在280℃、310℃试验温度下,1wt.%HSD黏度指数改进剂形成管壁沉积物含量明显高于单一基础油。与220℃、280℃试验温度下的管壁沉积物相比,1wt.%HSD黏度指数改进剂在280℃、310℃下的管壁沉积物平均粒径90~100μm,沉积物的O、S含量相近,C元素含量略有增加。另外,管壁沉积物化学位移0.85×10^(-6)峰面积明显增大,但化学位移1.26×10^(-6)、1.56×10^(-6)峰面积明显变小。由此说明,1wt.%HSD类黏度指数改进剂中烷烃链长变短,但异构化程度显著增加。这可能是因为HSD类黏度指数改进剂在280℃、310℃温度下发生深度氧化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度指数改进剂 HSD类 热管氧化试验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酸酯润滑油添加剂的设计、制备及在齿轮油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杨汐 杨广彬 +2 位作者 张晟卯 张玉娟 张平余 《润滑油》 CAS 2024年第2期16-22,28,共8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齿轮油CKD 320的摩擦学性能,设计、制备了3种带有不同官能团的绿色环保含硼添加剂:饱和碳链的硬脂酸二乙醇酰胺硼酸酯(C18)、带有C=C双键的油酸二乙醇酰胺硼酸酯(C18∶1)和带有极性基团羟基和双键的蓖麻油酸二乙醇酰胺硼... 为了进一步提高齿轮油CKD 320的摩擦学性能,设计、制备了3种带有不同官能团的绿色环保含硼添加剂:饱和碳链的硬脂酸二乙醇酰胺硼酸酯(C18)、带有C=C双键的油酸二乙醇酰胺硼酸酯(C18∶1)和带有极性基团羟基和双键的蓖麻油酸二乙醇酰胺硼酸酯(C18∶1OH)。通过调控硼酸酯润滑油添加剂的极性,研究硼酸酯的极性对齿轮油CKD 320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硼酸酯添加剂可以在不改变齿轮油CKD 320理化性能的情况下,提高齿轮油的减摩和抗磨性能以及承载能力,硼酸酯的极性越强,越易在摩擦表面吸附,抗磨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酯 不同官能团 极性 添加剂 齿轮油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lecular Mechanism and Molecular Design of Lubricating Oil Antioxidants 被引量:1
8
作者 Su Shuo Long Jun +2 位作者 Duan Qinghua Zhou Han Zhao Yi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35-145,共11页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trial and error”methods in lubricant additive design,a new molecular design method based on molecular structure parameters is established here.The molecular me...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trial and error”methods in lubricant additive design,a new molecular design method based on molecular structure parameters is established here.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 antioxidant reaction of hindered phenol,diphenylamine,and alkyl sulfide are studied via molecular simulations.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ong electron-donating ability and high hydrogen-donating activity of the antioxidant molecule and the low hydrogen-abstracting activity of free radicals formed after dehydrogenation are the internal molecular causes of the shielding of phenol and diphenylamine from scavenging peroxy free radicals,and the strong electron-donating ability is the internal molecular cause of the high activity of thioether in decomposing alkyl hydrogen peroxide.Based on this antioxidant molecular mechanism,a molecular design rule of antioxidant is proposed,namely“high EHOMO,large Q(S),low bond dissociation energy BDE(O—H)and BDE(N—H)”.Two new antioxidants,PAS-I and PAS-II,are designed and prepared by chemical bonding of hindered phenol,diphenylamine,and sulfur atoms.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antioxidants both have excellent antioxidant effects in lubricating oil,and that PAS-II is the superior antioxidant,consistent with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bricating oil ANTIOXIDANT molecular mechanism molecular design antioxidant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硼酸酯添加剂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明辉 田媛 《合成润滑材料》 CAS 2024年第4期47-50,54,共5页
有机硼酸酯是润滑油领域中一类重要的添加剂,主要发挥抗氧化、减摩、抗磨的作用。简述了有机硼酸酯作用机理,以有机硼酸酯研究历程为线索按照其所含活性元素进行了分类,阐述了有机硼酸酯的主要制备方法和性能,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 有机硼酸酯是润滑油领域中一类重要的添加剂,主要发挥抗氧化、减摩、抗磨的作用。简述了有机硼酸酯作用机理,以有机硼酸酯研究历程为线索按照其所含活性元素进行了分类,阐述了有机硼酸酯的主要制备方法和性能,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硼酸酯 摩擦 润滑油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燃机油中基础油和黏度指数改进剂的选用探究
10
作者 贺赛环 李勇 《合成润滑材料》 CAS 2024年第2期54-58,共5页
内燃机油通常由基础油、功能复合剂、黏度指数改进剂以及降凝剂等调合组成。黏度指数改进剂是常用的改善润滑油黏温特性的功能添加剂。主要探讨了乙烯丙烯共聚物(OCP)、氢化苯乙烯-双烯共聚物(HSD)以及聚甲基丙烯酸酯型(PMA)这3种黏度... 内燃机油通常由基础油、功能复合剂、黏度指数改进剂以及降凝剂等调合组成。黏度指数改进剂是常用的改善润滑油黏温特性的功能添加剂。主要探讨了乙烯丙烯共聚物(OCP)、氢化苯乙烯-双烯共聚物(HSD)以及聚甲基丙烯酸酯型(PMA)这3种黏度指数改进剂在4种基础油中的功能特性差异,以及考察这3种黏度指数改进剂调合同一黏度级别的内燃机油,产品的黏温性能、低温性能及抗剪切能力之间的差异。充分了解了不同黏度指数改进剂在不同基础油中的性能表现,并选择合适的基础油、黏度指数改进剂进行配伍生产,对控制配方成本和指导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油 内燃机油 黏度指数改进剂 黏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芳烃结构对变压器油析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珍 仲萱 +2 位作者 李承融 李璋成 于佩华 《润滑油》 CAS 2024年第5期48-51,共4页
变压器油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广泛。在充油电气设备中,当发生局部放电现象,电离变压器油会产生少量的气体并形成气泡,而气体的绝缘强度明显小于变压器油,这就会导致气隙放电现象的产生,从而破坏电气设备的固体绝缘。因此,针对不同结构的芳... 变压器油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广泛。在充油电气设备中,当发生局部放电现象,电离变压器油会产生少量的气体并形成气泡,而气体的绝缘强度明显小于变压器油,这就会导致气隙放电现象的产生,从而破坏电气设备的固体绝缘。因此,针对不同结构的芳烃及不同含量的芳烃对变压器油析气性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优化变压器油析气性能,从而研制出优质的低析气性变压器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气性 芳烃 变压器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泡剂添加工艺对涡轮机油泡沫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曹毅 袁大水 葛士伟 《石油商技》 2024年第3期76-79,共4页
在滑油系统运行过程中,润滑油常发生振荡、搅动,引入空气形成油气掺混物。生成泡沫的含量和消泡速率会影响滑油箱内部油气分离装置的分离效果,泡沫过多会导致油气分离效率下降,降低滑油泵的效率,影响滑油系统的供油能力。涡轮发动机常... 在滑油系统运行过程中,润滑油常发生振荡、搅动,引入空气形成油气掺混物。生成泡沫的含量和消泡速率会影响滑油箱内部油气分离装置的分离效果,泡沫过多会导致油气分离效率下降,降低滑油泵的效率,影响滑油系统的供油能力。涡轮发动机常采用气动封严来密封轴承腔,因此从轴承腔的回油管排出的通常是润滑油和空气的雾状混合物,涡轮机油在管路循环中润滑油大部分时间与热空气并存,空气量可达到润滑油的数倍以上(体积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油系统 涡轮发动机 密封轴承 抗泡剂 回油管 滑油泵 空气量 添加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酯类极压抗磨剂构效关系的分子模拟研究
13
作者 苏朔 李义雅 +2 位作者 徐冰 成欣 卢零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106,共8页
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磷酸酯类极压抗磨剂分子结构参数与其极压抗磨性能的关系,以磷酸三乙酯为模型化合物,采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磷酸三乙酯分子与Fe(110)表面的作用机理,发现磷酸酯分子主要通过P=O基团中O原子提供的电子与Fe表面发生吸... 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磷酸酯类极压抗磨剂分子结构参数与其极压抗磨性能的关系,以磷酸三乙酯为模型化合物,采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磷酸三乙酯分子与Fe(110)表面的作用机理,发现磷酸酯分子主要通过P=O基团中O原子提供的电子与Fe表面发生吸附作用。采用分子模拟方法计算了不同磷酸酯类极压抗磨剂分子的结构参数,采用遗传函数算法初步建立了磷酸酯类极压抗磨剂的分子结构参数与极压性能、抗磨性能的定量关系方程。对该关系方程进行内检验和外检验,结果表明:所建方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由该方程可知,影响磷酸酯类极压抗磨剂分子极压、抗磨性能的主要结构参数包括P=O或P=S基团中O或S原子所带的电荷量、C—O键或C—S键的键能以及添加剂的S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酯 硫代磷酸酯 极压抗磨剂 分子模拟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油添加剂对齿轮微点蚀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王云飞 张建荣 苏朔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9-118,共10页
探索建立微牵引力测定仪(MTM)、聚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光谱相结合的方法对齿轮微点蚀进行识别和评价。研究发现:添加剂的减摩性能和抗磨性能是影响其抗微点蚀性能的关键因素,在MTM试验中存在一个摩擦轨迹... 探索建立微牵引力测定仪(MTM)、聚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光谱相结合的方法对齿轮微点蚀进行识别和评价。研究发现:添加剂的减摩性能和抗磨性能是影响其抗微点蚀性能的关键因素,在MTM试验中存在一个摩擦轨迹宽度不大于400μm、摩擦因数不小于0.097的微点蚀易产生区域,添加剂和配方的研发应避开这个微点蚀易产生区域,综合平衡减摩性和抗磨性;添加剂所形成的耐机械剪切的摩擦膜抗磨性能越好,使得MTM试验中的摩擦轨迹更窄,应力更集中,更易产生微点蚀;在产生微点蚀的润滑体系中引入降低体系摩擦因数的添加剂可改善其抗微点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点蚀 聚焦离子束 添加剂 摩擦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结构和拓扑结构选择性调控PMA型添加剂的性能
15
作者 聂凤敏 张耀 +2 位作者 鱼鲲 刘乐乐 苏朔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50,共12页
黏度是润滑油分级与选用的重要指标,合适的黏度是充分润滑的保证。在众多的润滑油添加剂中,降凝剂和黏度指数改进剂被认为是调节油品黏度、确保油品具有出色低温流动性和卓越黏温性能的关键。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PMA)具有灵活的结构... 黏度是润滑油分级与选用的重要指标,合适的黏度是充分润滑的保证。在众多的润滑油添加剂中,降凝剂和黏度指数改进剂被认为是调节油品黏度、确保油品具有出色低温流动性和卓越黏温性能的关键。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PMA)具有灵活的结构可调变性和较强的合成工艺适应性,在降凝剂和黏度指数改进剂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此,综述了PMA添加剂在改善润滑油低温流动性和黏温性能方面的作用机理,重点讨论和总结了PMA分子结构和拓扑结构对其产品性能的影响机制,展望了PMA添加剂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酯 润滑油 添加剂 分子结构 拓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Lubricating Oil Additives Using XGBoost and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16
作者 Xia Yanqiu Cui Jinwei +2 位作者 Xie Peiyuan Zou Shaode Feng Xin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58-167,共10页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identifying multiple types of additives in lubricating oil,a method based on midinfrared spectral band selection using the 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algorithm combined with the ant co...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identifying multiple types of additives in lubricating oil,a method based on midinfrared spectral band selection using the 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algorithm combined with the 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algorithm is proposed.The XGBoost algorithm was used to train and test three additives,T534(alkyl diphenylamine),T308(isooctyl acid thiophospholipid octadecylamine),and T306(trimethylphenol phosphate),separately,in order to screen for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spectral bands for each additive.The ACO algorithm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parameters of the XGBoost algorithm to improve the identification accuracy.During this process,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and hybrid bat algorithms(HBA)were included as a comparison,generating four models:ACO-XGBoost,ACO-SVM,HBA-XGboost,and HBA-SV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four models could identify the three additives efficiently,with the ACO-XGBoost model achieving 100%recognition of all three additives.In addition,the generalizability of the ACO-XGBoost model was further demonstrated by predicting a lubricating oil containing the three additives prepared in our laboratory and a collected sample of commercial oil currently in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bricant oil additives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ype identification ACO-XGBoost combinatorial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胺低聚物型润滑油抗氧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7
作者 刘辉 梁宇翔 +1 位作者 王玉睿涵 景一川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4-159,共6页
采用甲醛缩合法制备了芳胺低聚物型润滑油抗氧剂,考察了不同催化条件(酸催化和碱催化)对产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优选得到碱性催化剂三乙胺。在该催化剂作用下N-辛基苯基-1-萘胺与甲醛发生缩合反应的位置主要在芳环上,产物的抗氧化性能良... 采用甲醛缩合法制备了芳胺低聚物型润滑油抗氧剂,考察了不同催化条件(酸催化和碱催化)对产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优选得到碱性催化剂三乙胺。在该催化剂作用下N-辛基苯基-1-萘胺与甲醛发生缩合反应的位置主要在芳环上,产物的抗氧化性能良好;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合成产物性能的影响,优化得到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65℃、N-辛基苯基-1-萘胺与多聚甲醛的摩尔比1∶0.75、反应时间4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胺低聚物 抗氧剂 甲醛缩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缩醛汽油在小型单缸发动机上的表现初探
18
作者 杨海城 方海滨 +3 位作者 冯心凭 杨金华 覃英毅 邓华权 《润滑油》 CAS 2024年第4期26-32,共7页
使用车用93^(#)汽油和含有甲缩醛的混合汽油,分别在排量为125 mL的发动机上进行了节气门全开的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情况下,使用含有甲缩醛的混合汽油输出功率与扭矩变化不大,燃油消耗量降低,发动机的尾气排放明显改善。采用排量... 使用车用93^(#)汽油和含有甲缩醛的混合汽油,分别在排量为125 mL的发动机上进行了节气门全开的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情况下,使用含有甲缩醛的混合汽油输出功率与扭矩变化不大,燃油消耗量降低,发动机的尾气排放明显改善。采用排量为125 mL的摩托车,分别加注车用97^(#)汽油和含有不同纯度甲缩醛的混合汽油后,在底盘试验机上进行了不同转速下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测试,结果表明:汽油中添加剂甲缩醛后,摩托车尾气排放略有改善,但两种不同纯度的甲缩醛汽油燃油消耗率的表现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缩醛 汽油 外特性 发动机 底盘测功机 燃油消耗量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铜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分散方法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史佩京 刘谦 +1 位作者 于鹤龙 徐滨士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38,共6页
采用化学改性法与液流粉碎机械法对纳米铜微粒进行了表面改性和分散研究,采用高速离心机考察了表面改性后纳米铜微粒作为添加剂在CD15W/40柴油机油中的分散性及分散稳定性,采用TEM、XRD测试了表面改性纳米铜微粒的形貌及粒径大小,采用... 采用化学改性法与液流粉碎机械法对纳米铜微粒进行了表面改性和分散研究,采用高速离心机考察了表面改性后纳米铜微粒作为添加剂在CD15W/40柴油机油中的分散性及分散稳定性,采用TEM、XRD测试了表面改性纳米铜微粒的形貌及粒径大小,采用球盘磨损试验机考察了表面改性纳米铜微粒作为CD15W/40全配方调配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用SEM、EDS观察了磨损表面的形貌、线扫描、面分布及元素含量,分析了纳米铜微粒在摩擦过程中的减摩润滑机理。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甲酯化学改性结合液流粉碎方法处理后纳米铜微粒的粒径进一步均匀、细化,平均粒径为24nm,并在CD15W/40油中分散性好,悬浮稳定时间长。当纳米铜微粒在CD15W/40油中添加量为0.05%时,具有最优的减摩抗磨性能,能使CD15W/40油抗磨性能提高1.57倍、减摩性能提高27.6%,这是因为纳米铜在摩擦表面的划痕和犁沟处沉积并形成边界润滑膜,从而降低了摩擦,改善了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微粒 分散性 分散方法 平均粒径 酯化 甲基丙烯酸甲酯 CD15 观察 高速离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三甲酚酯结构对酯类油水解安定性的影响
20
作者 陈鹏真 《合成润滑材料》 CAS 2024年第4期10-17,21,共9页
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核磁、红外和凝胶渗透色谱等大型分析仪器对4种磷酸三甲酚酯(TCP)的组成结构进行解析,通过Rolls-Royce水解安定性试验方法系统研究不同来源、不同结构的磷酸三甲酚酯对季戊四醇酯水解安定性的影响,识别出磷酸三... 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核磁、红外和凝胶渗透色谱等大型分析仪器对4种磷酸三甲酚酯(TCP)的组成结构进行解析,通过Rolls-Royce水解安定性试验方法系统研究不同来源、不同结构的磷酸三甲酚酯对季戊四醇酯水解安定性的影响,识别出磷酸三甲酚酯结构对酯类油水解安定性的影响因素,实现对磷酸三甲酚酯原料的质量控制,进而提升酯类油产品质量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分析仪器 磷酸三甲酚酯(TCP) 组成结构分析 水解安定性 质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