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3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隧道爆破振动波形预测方法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熊海涛 何理 +3 位作者 王朝振 赵永明 钟冬望 白文良 《爆破器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6,共7页
基于单孔柱状药包振动波形函数,依据Blair的非线性叠加理论,利用回归分析将自由面对峰值振速的影响考虑在内,构建了群孔毫秒延时爆破振动波形的预测方法,并应用于隧道爆破段间延期时间的优选。结果表明,群孔毫秒延时爆破振动预测波形与... 基于单孔柱状药包振动波形函数,依据Blair的非线性叠加理论,利用回归分析将自由面对峰值振速的影响考虑在内,构建了群孔毫秒延时爆破振动波形的预测方法,并应用于隧道爆破段间延期时间的优选。结果表明,群孔毫秒延时爆破振动预测波形与实测波形相比,波峰数量与振动持续时间相同,峰值振速相对误差均小于10%,频谱形状相似,能量分布规律相同。实际工程中,当延期时间为10 ms与20 ms时,会产生峰与峰的叠加,导致振速增大;当延期时间为40 ms与50 ms时,各段波形基本不叠加;当延期时间为30 ms时,振动控制与爆破效果最佳。所建立的爆破振动波形预测方法可应用于隧道爆破工程中延期时间的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 爆破振动 振动波形函数 非线性叠加 延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法开采过程中爆破震动波传递规律与围岩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志东 祝贺超 +2 位作者 潘博 柴青平 刘惠洋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1,共7页
目前地下厚大矿体开采方法主要采用嗣后充填法,研究爆破开采对围岩和充填体的动力学响应至关重要。为此,针对鞍本区域某厚大矿体空场嗣后充填法开采中面临的围岩—充填体损伤破坏和地表爆破振动控制安全问题,通过拉—压剪耦合爆破损伤... 目前地下厚大矿体开采方法主要采用嗣后充填法,研究爆破开采对围岩和充填体的动力学响应至关重要。为此,针对鞍本区域某厚大矿体空场嗣后充填法开采中面临的围岩—充填体损伤破坏和地表爆破振动控制安全问题,通过拉—压剪耦合爆破损伤力学模型数值模拟,开展了围岩—充填体损伤区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揭示了矿体与充填体的损伤区分布以及爆破震动波传播规律,为爆破参数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在采场生产爆破作用下,可将爆破损伤区划分为强扰动区(D=1.0)和弱扰动区(D<1.0),强扰动区深度均大于弱扰动区,整体分布随着深度呈现出非线性递减规律;充填体对爆破振动波的传播有明显地弱化机制,振动速度场总体呈现出非对称分布,地表监测质点峰值振动速度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开采 爆破振动 损伤本构模型 围岩破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曲一号煤矿坚硬顶板悬顶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研究
3
作者 郭宇 《建井技术》 2025年第2期13-19,共7页
煤矿坚硬顶板工作面开采易产生巷道端头悬顶过大等问题,进而导致瓦斯积聚、顶板大面积垮塌等安全隐患。针对沙曲一号煤矿4501工作面坚硬顶板,运用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技术对悬顶进行致裂切顶,并通过窥视仪观测钻孔裂纹扩展发育情况,评... 煤矿坚硬顶板工作面开采易产生巷道端头悬顶过大等问题,进而导致瓦斯积聚、顶板大面积垮塌等安全隐患。针对沙曲一号煤矿4501工作面坚硬顶板,运用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技术对悬顶进行致裂切顶,并通过窥视仪观测钻孔裂纹扩展发育情况,评估致裂效果。现场实践表明,钻孔内观测到多条裂纹扩展、贯通与延伸,设计的3次循环起爆方案有效破碎顶板岩石,完成切顶目标。进一步研究发现:三角形布孔方案比矩形布孔方案致裂效果更好。爆破后孔口位置出现环形破碎区,微裂纹沿着主裂隙方向扩展。钻孔的裂缝形态及发育程度受到孔壁岩性、起爆方式等因素影响。通过调控起爆顺序可优化裂纹连通性,双孔联合起爆破岩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悬顶 CO_(2)相变致裂 裂纹扩展 循环爆破 破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聚能爆破安全切顶技术研究
4
作者 申涛涛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5年第2期136-138,共3页
为了解决回坡底煤矿灰岩坚硬顶板悬顶难以垮落的问题,设计采用双向聚能爆破方案,达到人工切顶卸压的目的。基于煤层开采后大面积悬顶现象,结合现场岩性钻孔观测,顶板灰岩整体结构完整。设计了双向聚能爆破钻孔深度7 m,采用“3+3+2+1”... 为了解决回坡底煤矿灰岩坚硬顶板悬顶难以垮落的问题,设计采用双向聚能爆破方案,达到人工切顶卸压的目的。基于煤层开采后大面积悬顶现象,结合现场岩性钻孔观测,顶板灰岩整体结构完整。设计了双向聚能爆破钻孔深度7 m,采用“3+3+2+1”的装药方案,五孔联爆施工。现场观测结果显示,全区域产生稳定的裂缝扩展,灰岩顶板垮落完全,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顶板 双向聚能爆破 切顶卸压 裂缝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MP-偏序集的非煤矿山爆炸事故系统风险评估模型
5
作者 郭梨 姚相杰 +2 位作者 赵江平 罗梦娟 杨震 《采矿技术》 2024年第1期91-96,共6页
通过提出一种基于STAMP偏序集的系统性风险评估模型,揭示非煤矿山爆炸事故的发生机理,并为爆炸事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首先,利用STAMP模型构建了非煤矿山爆炸事故的系统层次结构,确定了事件集及其层次关系,并从系统设计和安全... 通过提出一种基于STAMP偏序集的系统性风险评估模型,揭示非煤矿山爆炸事故的发生机理,并为爆炸事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首先,利用STAMP模型构建了非煤矿山爆炸事故的系统层次结构,确定了事件集及其层次关系,并从系统设计和安全控制的角度分析了事故的致因因素;然后,采用排序质心法计算了事件集的初始概率,并将概率矩阵作为偏序集评价模型的输入,得到了因素间的聚类关系和节点脆弱性;最后,通过一个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该模型能够图形化地描述各致因因素间的聚类关系、节点重要度以及系统各组件间的关系,从而能够有效识别系统的脆弱性节点,并为爆炸事故预防提供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煤矿山 爆炸事故 系统风险评估 STAMP模型 偏序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山露天铀矿多排孔大区块压渣爆破效果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玉龙 黄磊 +3 位作者 谢烽 张怀峰 汪志平 周恕辉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7,共6页
为改善湖山铀矿爆破位移大、矿岩大块率高和前部铲装效率低等问题,湖山铀矿设计并开展了5个大区块压渣爆破试验,每个区块量为36~53万t,炮孔排数15~21排,自由面预留5~40 m宽的渣体,测定和统计了试验区块爆堆形态、装载效率、爆破块度以... 为改善湖山铀矿爆破位移大、矿岩大块率高和前部铲装效率低等问题,湖山铀矿设计并开展了5个大区块压渣爆破试验,每个区块量为36~53万t,炮孔排数15~21排,自由面预留5~40 m宽的渣体,测定和统计了试验区块爆堆形态、装载效率、爆破块度以及底板标高偏差等指标,并与同期清渣爆破区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爆炸冲击作用下,爆堆存在前扑及隆起现象,爆堆表面呈高低不等连续分布状态,爆堆不同部位最大增高变化范围为4.06~5.85 m;铲装效率方面,液压铲在压渣爆破区块的平均装载效率为2722 t/h,比同期清渣爆破区块平均值高4.69%;爆破块度方面,压渣爆破区块爆后块度分布优于清渣爆破区块,在控制大块率方面更有优势。此外,压渣爆破在底板标高控制方面有一定优势。该研究首次将压渣爆破技术推广至多排孔大区块(15~21排)爆破中,这既符合大型露天矿山生产的客观需求,也是设备大型化后的必然趋势。可以使得湖山铀矿爆破更为精细化的同时,也可以为国内外类似的矿山爆破提供重要的现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工程 压渣爆破 爆堆形态 铲装效率 块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HPB的红砂岩冲击破碎特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热 谢全民 +3 位作者 仇志龙 万鹏 马俊 彭磊 《爆破器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3,共6页
为研究冲击载荷作用时不同应变率条件下红砂岩的破碎分形特征,采用100 mm大直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红砂岩进行冲击压缩试验。得到中、高应变率下红砂岩的应力-应变曲线、能量参数及破碎后岩块的分布情况。同时,基于碎块粒度分... 为研究冲击载荷作用时不同应变率条件下红砂岩的破碎分形特征,采用100 mm大直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红砂岩进行冲击压缩试验。得到中、高应变率下红砂岩的应力-应变曲线、能量参数及破碎后岩块的分布情况。同时,基于碎块粒度分布的质量分形模型,分析了红砂岩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破碎耗能特性,并定量分析了分形维数D与耗能密度η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红砂岩的动态抗压强度随应变率的增加而提高,具有明显的率相关性;同时,红砂岩的宏观破碎形态随应变率的增加而更加破碎;随着耗能密度η的增加,分形维数D也呈现出相应的增长,并且这种增长趋势与乘幂函数的关系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载荷 分形维数 耗散能 破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盲天井中深孔掏槽爆破布孔优化及围岩损伤数值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树新 庄宇 +2 位作者 戴谦君 安帅 曹飞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4-51,共8页
盲天井掏槽爆破仅由下方切割巷道提供自由面,岩石夹制作用大,空孔参数的选取是改善自由面的关键,优化掏槽布孔参数是提高爆破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空孔效应的计算模型和岩石的损伤分区理论优化布孔参数,基于优化后的掏槽布孔参数建立3... 盲天井掏槽爆破仅由下方切割巷道提供自由面,岩石夹制作用大,空孔参数的选取是改善自由面的关键,优化掏槽布孔参数是提高爆破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空孔效应的计算模型和岩石的损伤分区理论优化布孔参数,基于优化后的掏槽布孔参数建立3种直眼掏槽方式的布孔模型,分析了损伤演化、应力分布和槽腔范围,并对最佳方案开展现场验证。结果表明:空孔布置在径向裂隙区域可使槽腔内岩石充分破坏,改进后的布孔参数计算公式考虑了空孔自由面效应的影响;四空孔桶形掏槽的爆破槽腔比三空孔菱形掏槽更为均匀,并且比五空孔桶形掏槽的能量浪费更少。基于四空孔桶形掏槽,通过试验得出250 mm为最佳空孔和辅助孔间距。对最佳布孔方案进行现场试验,爆破结果表明了优化的布孔参数可以取得良好爆破效果。本研究对于相关爆破工程设计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掏槽爆破 盲天井 爆破参数优化 炮孔布置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前爆破切顶快速掘进工艺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建春 《陕西煤炭》 2024年第9期114-117,122,共5页
高产高效是评价煤矿综合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受煤层采掘破坏的影响,应力荷载向巷道一侧或顶、底板某个位置转移或集中,造成巷道变形或垮塌等问题普遍存在。为消除采煤过程中老顶应力荷载向巷道一侧转移造成的围岩弱化变形,提出超前爆破... 高产高效是评价煤矿综合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受煤层采掘破坏的影响,应力荷载向巷道一侧或顶、底板某个位置转移或集中,造成巷道变形或垮塌等问题普遍存在。为消除采煤过程中老顶应力荷载向巷道一侧转移造成的围岩弱化变形,提出超前爆破切顶卸压工艺,设计深孔预裂爆破的爆破工艺及炮眼的合理布置参数,对关键层进行定向预裂爆破。爆破切顶的实施表明,该工艺可实现应力荷载路径的有效切断,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裂爆破 切顶卸压 爆破孔 关键层 炸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顶卸压爆破技术在沿空留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卞毅 李方见 +1 位作者 赵浩浩 吉升阳 《陕西煤炭》 2024年第9期123-126,172,共5页
在传统的煤柱护巷开采模式下,容易造成巷道变形不稳,应力集中,工作面替代紧张,煤炭资源回收率低等问题。为保持巷道稳定,解决采掘替代紧张局面,促进煤矿增效。在陈四楼煤矿2601综采工作面进风顺槽采用切顶爆破卸压沿空留巷技术,利用联... 在传统的煤柱护巷开采模式下,容易造成巷道变形不稳,应力集中,工作面替代紧张,煤炭资源回收率低等问题。为保持巷道稳定,解决采掘替代紧张局面,促进煤矿增效。在陈四楼煤矿2601综采工作面进风顺槽采用切顶爆破卸压沿空留巷技术,利用联合支护技术,分析确定切缝参数、爆破工艺参数,并在生产中成功实践。对照经切顶卸压的进风顺槽和未处理的回风顺槽的围岩变形情况,分析得出,经过切顶卸压和预裂爆破处理后的进风顺槽与未处理的回风顺槽相比,在应力作用范围内的进风顺槽与围岩的变形量明显减弱,其中进风顺槽受应力与回风顺槽相比降低46.90%。顶底板和两帮移动量相比,降低了82.71%和74.11%。大量数据表明,切顶卸压预裂爆破技术在空留巷道作业能有效阻断应力传递,降低应力在围岩中的积聚,可对巷道的稳定性进行有效控制,有利于实现安全高效的煤矿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601综采工作面 切顶爆破卸压 沿空留巷 联合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相关向量机的爆破飞石距离预测模型
11
作者 刘小明 唐北昌 +2 位作者 李荣华 陈德斌 梁培钊 《爆破器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64,共7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取爆破飞石距离,及时控制爆破危害,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相关向量机(relevance vector machine,RVM)的爆破飞石距离预测模型。该模型用PSO对RVM模型核宽度参数进行优化,自适应... 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取爆破飞石距离,及时控制爆破危害,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相关向量机(relevance vector machine,RVM)的爆破飞石距离预测模型。该模型用PSO对RVM模型核宽度参数进行优化,自适应获取最优参数,利用优化后的RVM建立炮孔孔径、炮孔长度、最小抵抗线与孔距之比、炮孔填塞长度、最大一段装药量和炸药单耗6个主要影响因素与爆破飞石距离的非线性映射关系。采用绝对值相对误差δ、均方根误差E_(RMS)、均方误差E_(MS)、平均绝对误差E_(MA)、相关系数R 2等多项指标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价。将该模型应用于马来西亚柔佛州某矿山的爆破飞石距离预测,并与相同样本下的二次有理高斯过程回归模型、中等高斯核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和双层神经网络模型3个模型中的最优结果对比:PSO-RVM模型的R 2提高了7.1%,E_(RMS)降低了14.56%,E_(MS)和E_(MA)分别降低了26.99%和15.96%。PSO-RVM模型的预测结果可信度和拟合度更好、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算法 相关向量机 爆破 飞石距离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grange、ALE和SPH算法的接触爆炸模拟计算 被引量:51
12
作者 李利莎 谢清粮 +2 位作者 郑全平 张洪海 杜建国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2,27,共6页
运用LS-DYNA软件的Lagrange、ALE和SPH三种不同算法对炸药在钢筋混凝土板表面触爆进行了数值模拟,3种算法都模拟了表面触爆下炸药爆轰及混凝土板破坏的全过程。通过实际算例从模型建立、计算结果和计算时间3个方面对比分析了3种不同算... 运用LS-DYNA软件的Lagrange、ALE和SPH三种不同算法对炸药在钢筋混凝土板表面触爆进行了数值模拟,3种算法都模拟了表面触爆下炸药爆轰及混凝土板破坏的全过程。通过实际算例从模型建立、计算结果和计算时间3个方面对比分析了3种不同算法的优缺点,从而为爆炸效应数值模拟方法上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DYNA Lagrange算法 ALE算法 SPH算法 接触爆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采矿爆破振动对民房危害预测的DDA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22
13
作者 史秀志 周健 +3 位作者 崔松 黄敏 邱贤阳 孙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1-448,共8页
针对爆破地震效应评价中诸多因素不确定性问题,应用距离判别分析理论,选用爆破振动幅值、主频率、主频率持续时间、灰缝强度、砖墙面积率、房屋高度、屋盖形式、圈梁构造柱、施工质量、场地条件共10个影响因素作为判别因子,建立露天采... 针对爆破地震效应评价中诸多因素不确定性问题,应用距离判别分析理论,选用爆破振动幅值、主频率、主频率持续时间、灰缝强度、砖墙面积率、房屋高度、屋盖形式、圈梁构造柱、施工质量、场地条件共10个影响因素作为判别因子,建立露天采矿爆破振动对民房危害预测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DDA);以36组爆破振动实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进行训练,建立相应线性判别函数并利用回代估计方法进行回检,用12组现场数据作为预测样本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回检误判率为2.78%;距离判别分析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较吻合,预测精度高,为露天采矿爆破振动对民房危害程度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采矿 爆破振动 民房危害 DDA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凿岩爆破参数优选 被引量:31
14
作者 王新民 赵彬 +1 位作者 王贤来 张钦礼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11-1416,共6页
为了得到合理的凿岩爆破参数,使用BP神经网络进行优选。经过简化,以炮孔间距和排距作为输入因子,以总炸药单耗作为综合输出因子;通过有限次的爆破正交试验,建立网络学习、训练样本,优选出最佳的网络模型;增加各输入因子水平,组合成预测... 为了得到合理的凿岩爆破参数,使用BP神经网络进行优选。经过简化,以炮孔间距和排距作为输入因子,以总炸药单耗作为综合输出因子;通过有限次的爆破正交试验,建立网络学习、训练样本,优选出最佳的网络模型;增加各输入因子水平,组合成预测、优选样本,从而搜索出最优的凿岩爆破参数。以新桥硫铁矿为例,优选出炮孔间距为1.30m,排距为1.10m;预测总炸药单耗为0.4597kg/t,比原炸药单耗(0.8288kg/t)降低44.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凿岩爆破 参数 BP神经网络 综合输出因子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振动对民房破坏效应预测的BDA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25
15
作者 史秀志 周健 +1 位作者 杜坤 王怀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0-65,共6页
爆破振动危险程度的预测与控制是爆破工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基于Bayes判别分析理论,建立爆破振动对民房破坏效应预测的Bayes判别分析模型(BDA);选用爆破振动幅值、主频率、主频率持续时间、灰缝强度、砖墙面积率、房屋高度、屋盖... 爆破振动危险程度的预测与控制是爆破工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基于Bayes判别分析理论,建立爆破振动对民房破坏效应预测的Bayes判别分析模型(BDA);选用爆破振动幅值、主频率、主频率持续时间、灰缝强度、砖墙面积率、房屋高度、屋盖形式、圈梁构造柱、施工质量、场地条件等10个影响因素作为判别因子;将该方法应用到铜绿山矿露天采场爆破振动对民房破坏效应预测问题中,对现场实测的64组爆破振动数据作为学习样本进行训练,建立相应线性判别函数并利用回代估计方法进行回检,误判率为0.0938;用另外12组现场数据作为预测样本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训练后的BDA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预测精度高,回代估计的误判率低,为露天采矿爆破振动对民房破坏效应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振动 露天采矿 破坏效应 BDA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管道堵塞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新民 高瑞文 +2 位作者 胡威 冯岩 周登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604-4610,共7页
建立充填管道堵塞风险预测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基本原理对管道堵塞风险进行综合评判。在预测过程中,综合考虑影响管道堵塞的动态、静态、定量和非定量指标,如料浆流速与临界流速之比、料浆体积分数、管道粗糙度等。... 建立充填管道堵塞风险预测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基本原理对管道堵塞风险进行综合评判。在预测过程中,综合考虑影响管道堵塞的动态、静态、定量和非定量指标,如料浆流速与临界流速之比、料浆体积分数、管道粗糙度等。其步骤为:首先,利用实测数据建立单指标未确知测度矩阵;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指标因素的权重,依照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等级判定;最后得到充填管道堵塞风险性预测结果。实例验证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管道 未确知测度 预测模型 层次分析法 堵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DYNA的扇形中深孔逐孔起爆段别优化 被引量:15
17
作者 邓红卫 杨懿全 +2 位作者 高峰 周科平 张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0-146,共7页
梅山铁矿是典型的"城市矿山",控制爆破振动效应对周边建筑安全意义重大。为优化其微差参数,降低爆破振动效应,利用LS-DYNA建立了准二维扇形中深孔爆破模型,在原典型微差方式的基础上,设计了五种不同段别组合的逐孔起爆方案,... 梅山铁矿是典型的"城市矿山",控制爆破振动效应对周边建筑安全意义重大。为优化其微差参数,降低爆破振动效应,利用LS-DYNA建立了准二维扇形中深孔爆破模型,在原典型微差方式的基础上,设计了五种不同段别组合的逐孔起爆方案,识别了各孔段振动速度波形,比较了各方案各孔段波形峰值。结果表明:间隔一至两个段别的微差方式更有利于应力波干涉减震;对于多孔段逐孔爆破,统一地改变孔间间隔时间往往不达到整体减震的目的;对于梅山铁矿的爆破参数,起爆段别调整为1-3-4-5-6-8-9-10-11段更有利于爆破振动效应的控制。针对模拟得出的最优方案进行了现场对比验证,现场试验表明:相对于原方案,优化后方案井下减震11.4%,地表减震15.2%,说明优化方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振动 扇形中深孔 多孔段波形 段别组合 LS-DY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间隔装药孔壁初始冲击压力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楼晓明 王振昌 +2 位作者 陈必港 王作棠 俞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875-2884,共10页
为分析空气间隔装药时孔壁的初始冲击压力,引入Starfield迭加法,将柱状药包等效为有限个单元球形药包,考虑压力沿炮孔轴向的衰减及叠加作用,分析得到上部空气间隔装药及中部空气间隔装药条件下的孔壁初始冲击压力计算表达式。利用ANSYS/... 为分析空气间隔装药时孔壁的初始冲击压力,引入Starfield迭加法,将柱状药包等效为有限个单元球形药包,考虑压力沿炮孔轴向的衰减及叠加作用,分析得到上部空气间隔装药及中部空气间隔装药条件下的孔壁初始冲击压力计算表达式。利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监测点进行应力监测;同时,浇筑混凝土模型,并借助高速多路动态应力测试系统测量炮孔周围爆炸应力场,将2种方式的监测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上部空气间隔装药,装药段处压力达到最大,随着与装药段距离的增大,压力明显呈先急剧减小、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中部空气间隔装药,压力最小值出现在空气柱约1/2处,整体呈两端大、中间小的下凹型分布特征。在2种装药结构下,空气柱中指定点初始冲击压力的理论值与模拟值相对误差均较小。上述结果充分表明:空气间隔装药孔内压力沿炮孔轴向呈不均匀分布,2种装药结构压力分布特征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间隔装药 初始冲击压力 数值模拟 混凝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理裂隙岩体空气间隔装药爆破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叶海旺 康强 +1 位作者 赵明生 农冬灵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30,37,共6页
为探索节理裂隙岩体空气间隔装药爆破技术的可行性,在贵州某土石方工程爆破施工现场选取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和岩体相对完整的2种地质区域,分别选取空气层的比例为5%、10%、15%、20%、25%、30%等工况进行混装铵油炸药孔口与孔底空气间隔装... 为探索节理裂隙岩体空气间隔装药爆破技术的可行性,在贵州某土石方工程爆破施工现场选取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和岩体相对完整的2种地质区域,分别选取空气层的比例为5%、10%、15%、20%、25%、30%等工况进行混装铵油炸药孔口与孔底空气间隔装药爆破试验,利用Split—Desktop 3.0软件对爆破块度和爆破开挖后根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不同区域相同空气层位置、比例以及相同区域不同空气层位置、比例下的爆破效果。结果表明:节理裂隙发育区域采用空气间隔装药容易产生根底;岩体完整性对空气间隔装药参数取值有显著影响;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区域,应当选用较小的空气间隔比例;该试验区域的节理岩体可采用间隔比例为10%~15%的孔口空气间隔装药进行爆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间隔装药爆破 节理岩体 大块率 根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震沟对爆破地震波能量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丁凯 方向 +2 位作者 范磊 李栋 张洋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13-118,共6页
在减震沟两侧相邻区域内布设五个测点,对爆破震动试验展开监测。采用小波包能量谱分析法对采集的爆破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得到地震波经过减震沟的能量变化情况及各个测点的能量分布。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减震沟对爆破地震波能量具有有效... 在减震沟两侧相邻区域内布设五个测点,对爆破震动试验展开监测。采用小波包能量谱分析法对采集的爆破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得到地震波经过减震沟的能量变化情况及各个测点的能量分布。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减震沟对爆破地震波能量具有有效的衰减作用,但在沟后一定距离上存在能量放大现象;减震沟对初始能量主要分布在中高频的信号具有降频作用,对初始能量主要分布在低频的信号具有升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 减震沟 爆破震动 小波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