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3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板缺陷的兰姆波全聚焦优化成像
1
作者 张海燕 张语心 +2 位作者 张辉 朱文发 朱琦 《声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7,共8页
全聚焦算法依靠信号的幅度信息进行延迟叠加(delay and sum,DAS)成像,实际应用中信号并非总能满足相干叠加这一前提,而非相干信号的叠加导致噪声和伪影。文章提出一种循环相干因子(circular coherence factor,CCF)加权的延迟乘和(delay ... 全聚焦算法依靠信号的幅度信息进行延迟叠加(delay and sum,DAS)成像,实际应用中信号并非总能满足相干叠加这一前提,而非相干信号的叠加导致噪声和伪影。文章提出一种循环相干因子(circular coherence factor,CCF)加权的延迟乘和(delay multiply and sum,DMAS)CCF-DMAS优化算法,实现薄板中缺陷的兰姆波全聚焦成像。该方法考虑接收阵元间的空间相干性,对接收信号进行相乘耦合,利用数据中的相位信息计算相干因子实现自适应加权,以扩大相干和非相干信号间的差异,从而达到缩窄主瓣,减少旁瓣,提高成像分辨率的效果。建立超声阵列发射、接收实验系统,通过楔块耦合,在含通孔缺陷的锆合金薄板上激发S_(0)模态兰姆波,捕获全矩阵数据;通过CCF-DMAS算法对采集的数据相位加权,生成新的频率分量;利用带通滤波保留二次谐波分量进行全聚焦成像。实验结果表明:与DAS和DMAS全聚焦成像算法相比,CCF-DMAS全聚焦优化算法能够有效抑制噪声和伪影,信噪比提高约39%和22%,阵列性能指数提高约86%和69%,为薄板无损检测的后处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改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乘和 循环相干因子 兰姆波 全聚焦优化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超声法识别螺杆紧固力影响的足尺试验
2
作者 陈亮 王佳宁 +1 位作者 曹资源 周勇军 《声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2,共6页
为研究温度对超声波法识别螺杆紧固力的影响,以龙门大桥索夹MJ45螺杆为对象开展了螺杆紧固力检测方法的试验研究。首先,制作了室内单个螺杆模型,在环境试验室采用智能张拉设备将螺杆张拉至不同应力状态,调整环境温度,利用超声纵波检测... 为研究温度对超声波法识别螺杆紧固力的影响,以龙门大桥索夹MJ45螺杆为对象开展了螺杆紧固力检测方法的试验研究。首先,制作了室内单个螺杆模型,在环境试验室采用智能张拉设备将螺杆张拉至不同应力状态,调整环境温度,利用超声纵波检测方法研究不同温度下超声回波声时与螺杆紧固力的关系,从而建立了螺杆紧固力超声检测公式。其次,制作了具有8根螺杆的索夹足尺模型,将全部螺杆张拉至设计值,基于超声回波声时和单根螺杆紧固力检测模型,采用内插法得到拟合螺杆紧固力,并与足尺试验螺杆的实际有效紧固力进行对比,最后,通过试验结果对螺杆紧固力超声检测公式进行校正。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超声回波声时的影响较大,但在不同温度下,螺杆应力差相同则回波声时差也相同,即此时的回波声时差不受温度影响,回波声时与拉力的斜率为3.9345×10^(−3)μs·kN^(−1)。在足尺试验中,单根螺杆超声拟合螺杆紧固力与实际的螺杆紧固力最大偏差约16%,提出螺杆紧固力超声检测公式的修正系数为1.12。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的螺杆紧固力检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夹螺杆 紧固力 超声纵波 足尺试验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波形反演的SH1导波缺陷检测仿真
3
作者 温家炜 江灿 陈浩 《声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
基于全波形反演的导波层析成像方法,与其他层析成像算法相比成像精度更高,在工业腐蚀检测中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基于全波形反演算法的导波检测主要选择A0、S0模式,但受限于所选激励频段、波长大小与反演厚度的灵敏度,A0、S0模式... 基于全波形反演的导波层析成像方法,与其他层析成像算法相比成像精度更高,在工业腐蚀检测中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基于全波形反演算法的导波检测主要选择A0、S0模式,但受限于所选激励频段、波长大小与反演厚度的灵敏度,A0、S0模式在浅表与小尺度腐蚀缺陷检测时,成像精度相对较低。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SH1模式波进行浅表与小尺寸腐蚀缺陷高精度成像的全波形反演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在含有不同尺寸缺陷铝板表面使用环形阵列采集的时域波形,然后采用频率域全波形反演算法对仿真数据进行处理,对比分析了激励A0、S0、SH1三种模式的导波时,全波形反演算法对不同尺寸缺陷的成像精度,最后考察了缺陷位置、复杂缺陷对成像精度的影响。成像结果表明:缺陷位于环形阵列中心区域时,SH1模式相比于A0、S0模式成像精度更高;在缺陷偏离环形阵列中心区域以及缺陷不规则的情况下,全波形反演算法依然保持较高的成像精度,验证了基于全波形反演算法的SH1导波对浅表腐蚀缺陷成像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波形反演 SH1模式 导波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WOA-MP算法的多普勒海流计回波信号频率估计研究
4
作者 宋大雷 孙兆阳 +2 位作者 孙康康 张家乐 贺同福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共10页
受海洋环境复杂干扰影响,多普勒式海流计的超声波回波信号易受干扰影响,包含多种频率成分,这给海流流速信息的解算带来困难。为解决多普勒海流计回波信号频率估计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号匹配追踪(MP)的频率估计方法,并融合改... 受海洋环境复杂干扰影响,多普勒式海流计的超声波回波信号易受干扰影响,包含多种频率成分,这给海流流速信息的解算带来困难。为解决多普勒海流计回波信号频率估计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号匹配追踪(MP)的频率估计方法,并融合改进型鲸鱼优化算法(MWOA)提高估计过程的效率。该方法利用混沌映射提升初始种群多样性,并引入自适应权重和非线性收敛因子提高算法局部寻优能力、搜索速度和求解精度。而后,对改进算法与其他优化算法进行对比测试,结果显示所设计改进算法在收敛速度和寻优能力上具有有效性和优越性。此外,通过对多普勒回波信号进行特征重构,开展MWOA-MP算法在噪声环境下的频率估计精度性能测试。在回波信号信噪比为–10 dB条件下,MWOA-MP算法相对传统方法抗噪声能力提高30%。与其他智能方法融合MP后的频率估计算法相比,MWOA-MP算法的估计误差在10 Hz以内,可满足多普勒海流计频率测量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海流计 频率信号估计 鲸鱼优化算法 匹配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静态力反馈的变振幅模糊控制超声波封接
5
作者 孙屹博 张云翔 +3 位作者 朱建宁 孙杨 邹丽 杨鑫华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8-83,共6页
为提高超声波封接界面熔合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变振幅超声波封接方法。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分别设计了以动/静态力信号为输入、超声波振幅为输出的模糊控制器。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连接器与基底进行了封接试验,在封接初期... 为提高超声波封接界面熔合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变振幅超声波封接方法。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分别设计了以动/静态力信号为输入、超声波振幅为输出的模糊控制器。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连接器与基底进行了封接试验,在封接初期,采用较大振幅加速接触表面的初始熔化并抑制了溢流缺陷,在封接中后期,以较小的振幅实现整个界面融合,以削弱超声空化效应。研究了界面的熔合状况,分析了振幅参数对气泡和溢流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静态力的模糊变振幅控制下的封接质量最好,气泡基本消除,溢流得到有效抑制,提高了熔合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封接 模糊控制 变振幅 动态力 静态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表面疲劳裂纹的水浸式非共线横波混频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吕洪涛 王俊涛 +3 位作者 刘志毅 石亮 李锋 焦敬品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4-240,共7页
针对近表面疲劳裂纹检测问题,开展了水浸式非共线横波混频检测方法研究。在材料非线性、水/试件界面和疲劳裂纹不同非线性源情况下,分析相互作用角和频率比对混频非线性效应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有无近表面疲劳裂纹试件沿着深度方... 针对近表面疲劳裂纹检测问题,开展了水浸式非共线横波混频检测方法研究。在材料非线性、水/试件界面和疲劳裂纹不同非线性源情况下,分析相互作用角和频率比对混频非线性效应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有无近表面疲劳裂纹试件沿着深度方向进行扫查检测。结果表明,在不同非线性源情况下,混频特征图具有显著差异,根据混频特征图中和频纵波峰值及其对应相互作用角可对试件近表面疲劳裂纹进行检测;水/试件界面对近表面疲劳裂纹非共线横波混频检测具有一定影响,去参考检测方法可显著降低水/试件界面的影响,实现对近表面疲劳裂纹的有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表面缺陷 疲劳裂纹 非线性超声 混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共振谱的点阵结构杆缺失无损检测
7
作者 梁恩辅 孙朝明 +3 位作者 沈显峰 孙凯华 何华彬 王国伟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3-810,共8页
经金属增材制造生产的点阵结构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中的应用不断增长,而与之相应的缺陷检测方法仍然欠缺。现有的工业CT检测方法成本高、耗时长,难以满足对大量点阵结构进行检测的需求。文章基于超声共振谱,采用马田系统分类算法对点... 经金属增材制造生产的点阵结构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中的应用不断增长,而与之相应的缺陷检测方法仍然欠缺。现有的工业CT检测方法成本高、耗时长,难以满足对大量点阵结构进行检测的需求。文章基于超声共振谱,采用马田系统分类算法对点阵结构零件的杆缺失缺陷进行了无损检测研究。马氏距离与杆缺失数目呈现正相关,通过调整马氏距离分界阈值的高低来改变检测指标的严格程度,可以灵活地调整对异常样品的检测要求。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根据马氏距离的量值准确地识别杆缺失零件。文中的研究为保障增材制造生产的点阵结构零件的完整性与可靠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共振谱 点阵结构 马田系统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破解联合湿法检测活性污泥中COD_(Cr)的研究
8
作者 曾尚景 焦阳 +3 位作者 孙雪健 王帆 艾胜书 边德军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1-248,共8页
准确测定活性污泥中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_(Cr))含量,是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条件。文章提出一种超声破解联合湿法测定活性污泥中COD_(Cr)含量的检测方法。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以COD_(Cr)浓度作为响应值,采用响应... 准确测定活性污泥中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_(Cr))含量,是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条件。文章提出一种超声破解联合湿法测定活性污泥中COD_(Cr)含量的检测方法。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以COD_(Cr)浓度作为响应值,采用响应曲面法考察了污泥混合液的稀释倍数、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3个因素间单独及交互作用,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取样量为10 mL,稀释倍数为225倍,超声时间为18 min,超声功率为720 W时,样品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等于2.00%,加标回收率为96.51%~105.32%,测定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较高。光学显微镜照片和激光粒度仪分析表明,超声破解能够有效破碎微生物细胞的絮体结构,显著降低污泥颗粒粒径,减少污泥取样过程中的误差。对不同f的污泥样品,COD_(Cr)测定值与理论值相关性拟合曲线的拟合值R^(2)≥0.996 1。研究结果证明超声破解联合湿法测定活性污泥中COD_(Cr)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COD_(Cr)含量 超声破解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能量特征的复合结构材料脱粘检测方法
9
作者 封华楠 王鉴 +2 位作者 聂鹏飞 秦鹏 韩焱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2期211-218,共8页
针对受限于复合结构的厚度、层数、材料种类等因素导致超声回波信号混叠,难以实现界面脱粘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直接利用超声纵波反射混叠信号的能量特征进行复合结构脱粘缺陷检测的方法。首先建立单层与多层复合结构的超声信号反射与透... 针对受限于复合结构的厚度、层数、材料种类等因素导致超声回波信号混叠,难以实现界面脱粘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直接利用超声纵波反射混叠信号的能量特征进行复合结构脱粘缺陷检测的方法。首先建立单层与多层复合结构的超声信号反射与透射特性模型;然后提取并分析不同界面粘接状态下结构的超声回波能量特征,并基于该模型进行钢-橡胶-橡胶复合结构的脱粘检测仿真,通过引入能量差异值进行脱粘界面识别;最后,利用超声波探伤设备对钢-橡胶-橡胶复合结构试样进行实际脱粘缺陷检测。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均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多层复合结构脱粘缺陷的有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复合结构 界面脱粘缺陷 超声反射模型 能量特征 超声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焊接能量对大直径线束-端子接头性能影响
10
作者 许龙 洪宛璐 +6 位作者 赵伦 李承旺 雷乐 张溟晨 梁召峰 周光平 Md Shafiqul Islam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9-806,共8页
线束与端子的连接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上的需求日益增大。传统连接方式存在耗能高、性能不稳定、产生污染等缺点,因此超声波焊接技术被推广应用到新能源汽车的线束连接上。该文以EVRP5平方屏蔽高压线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一变量法对线束进行... 线束与端子的连接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上的需求日益增大。传统连接方式存在耗能高、性能不稳定、产生污染等缺点,因此超声波焊接技术被推广应用到新能源汽车的线束连接上。该文以EVRP5平方屏蔽高压线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一变量法对线束进行超声波焊接试验,以焊接能量为变量,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微观分析和超声波检测分析超声波的焊接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当焊接能量为5 kJ时,接头抗拉力为2616 N;当焊接能量为11 kJ时,接头抗拉力提高至6650 N。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焊接能量的不断增大,接头由靠近工具头处和焊接界面处向内,由未连接状态到点连接、线连接、面连接最终逐渐形成原子间键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焊接 线束 焊接能量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电机驱动的可变光阑开环控制方法
11
作者 吕本超 李晓牛 +6 位作者 武俊峰 汤灵峰 杨峰 孙鸿生 甘游宇 李淑芬 李明 《红外与激光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6-224,共9页
针对变F数红外光学系统可变光阑的装配空间有限、光阑运动中叶片间摩擦力变化以及光阑活动环转角与孔径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一种行波型旋转超声电机驱动可变光阑的开环控制方法。建立了超声电机驱动可变光阑的控制模型,并推导了可... 针对变F数红外光学系统可变光阑的装配空间有限、光阑运动中叶片间摩擦力变化以及光阑活动环转角与孔径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一种行波型旋转超声电机驱动可变光阑的开环控制方法。建立了超声电机驱动可变光阑的控制模型,并推导了可变光阑活动环转角和孔径之间的变化关系,得到了超声电机驱动可变光阑的灰箱控制模型;基于图像识别对超声电机驱动可变光阑的孔径变化进行采集,并通过灰箱模型辨识灰箱控制模型参数;设计实验对该控制方法进行验证,实验中最小分辨率为0.13 mrad,光阑开启时平均绝对误差为0.077°,光阑闭合时平均绝对误差为0.079°。结果表明:该开环控制方法满足超声电机驱动可变光阑变F数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学系统 可变光阑 开环控制 灰箱模型 超声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疗中的无创测温技术研究进展
12
作者 吴鑫垚 李发琪 李成海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3期161-166,共6页
热疗在各种良恶性肿瘤以及非肿瘤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其原理为将物理能量转化为靶区的热能并体现为温度升高进而实现疾病治疗的目的。为保证热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治疗中的无创温度监控一直是该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该文... 热疗在各种良恶性肿瘤以及非肿瘤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其原理为将物理能量转化为靶区的热能并体现为温度升高进而实现疾病治疗的目的。为保证热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治疗中的无创温度监控一直是该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该文对热疗中所使用到的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测温、超声(Ultrasound,US)测温以及其他无创测温技术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无创测温技术应用于临床热疗监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测温 热疗 核磁共振测温 超声测温 红外测温 微波测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场操控微颗粒图案化实验研究
13
作者 李玉洋 宁宏阳 +2 位作者 王紫阳 张福建 张忠强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3-1240,共8页
体声波(bulk acoustic wave,BAW)作为一种典型的声场操控方法,能够实现微颗粒三维方向上的直接排列,并因其优良的生物兼容性,在微小生物目标图案化排列方面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在组织工程和生物3D打印等相关应用领域中,微颗粒图案化... 体声波(bulk acoustic wave,BAW)作为一种典型的声场操控方法,能够实现微颗粒三维方向上的直接排列,并因其优良的生物兼容性,在微小生物目标图案化排列方面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在组织工程和生物3D打印等相关应用领域中,微颗粒图案化排列的效率是最终成型质量的关键因素.尽管已有对图案化排列过程中微粒运动的理论描述,但由于微尺度下无法实施高精度测量,难以构建准确可靠的仿真模型,因此影响图案化排列效率的具体因素尚不明确.为了探究影响图案化排列效率的主要因素及其特征,本研究设计并构建了一套可视化实验平台.通过显微视觉系统,精确观察了BAW作用下微颗粒的运动行为以及单个微颗粒的状态变化,分析了压电陶瓷换能器驱动电压、悬浮液浓度、颗粒尺寸和液体黏度对排列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特定范围内,微球悬浮液浓度的增加会导致排列时间略微延长,然而这种差异并不显著;对于直径范围在10~100μm之间的微球,其尺寸的增大有助于提高排列效率;相较于其他参数,液体黏度对排列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本研究为基于BAW实现微颗粒图案化研究及相关应用提供了重要数据和设计指导,有助于推动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等相关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声波 微操作 聚苯乙烯微球 图案化效率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应力检测技术综述
14
作者 尚飞 孙博 +1 位作者 张宏辉 刘文婧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62,共12页
应力检测是保证机械装置稳定可靠运行的必要手段,而考虑到机械装置结构的复杂性与工作环境的多样性,其对检测方法的要求较高。超声应力检测以其高精度、无害性、强适应性等优点在连续介质与非连续介质内外应力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 应力检测是保证机械装置稳定可靠运行的必要手段,而考虑到机械装置结构的复杂性与工作环境的多样性,其对检测方法的要求较高。超声应力检测以其高精度、无害性、强适应性等优点在连续介质与非连续介质内外应力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文章针对超声应力检测中最主要的三种方法:声弹性效应法、声反射系数法以及非线性超声检测法,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从其工作原理、发展过程与实际应用等方面分别进行综述,总结其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技术 应力检测 声弹性效应 声反射系数 非线性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超声混频及衰减补偿的微裂纹检测
15
作者 连江卫 朱武军 +1 位作者 李晨宇 项延训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0-796,共7页
非线性超声混频方法因对早期微损伤灵敏度较高而用于微裂纹定位检测研究。由于超声波传播过程的信号衰减,基于非线性参数的微裂纹定位检测往往具有一定偏差。文章提出基于衰减补偿的非线性超声混频方法,并将其用于疲劳微裂纹的准确检测... 非线性超声混频方法因对早期微损伤灵敏度较高而用于微裂纹定位检测研究。由于超声波传播过程的信号衰减,基于非线性参数的微裂纹定位检测往往具有一定偏差。文章提出基于衰减补偿的非线性超声混频方法,并将其用于疲劳微裂纹的准确检测研究中。以4333M4低合金高强度钢试样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列横波相互作用产生和频纵波的非共线混频模式,根据声波的衰减现象以及超声波产生混频信号的传播过程,分别对基频和混频信号进行衰减补偿,修正了非线性系数。分别制备不同长度疲劳微裂纹试样,并沿深度方向进行扫查,对比衰减补偿前后非线性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衰减补偿后的非线性系数检测微裂纹长度更加准确,并且同一频率比的不同基波频率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普适性。研究结果表明,结合衰减补偿的非线性超声混频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检测微裂纹,为金属材料中微裂纹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更精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超声 非共线混频 微裂纹 衰减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控制的升降压开关电源仿真研究
16
作者 李继岚 吴曙光 +2 位作者 韩冰 蔡雄友 李婉璐 《电子产品世界》 2024年第3期31-34,43,共5页
针对小功率升降压变换器在输入电压不稳定和负载存在变化的工况,以升降压开关电源输入电压为5~10 V,且负载不大于2 A,输出电压为-25 V为例,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升降压开关电源电感值、电容值,同时采用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PI)... 针对小功率升降压变换器在输入电压不稳定和负载存在变化的工况,以升降压开关电源输入电压为5~10 V,且负载不大于2 A,输出电压为-25 V为例,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升降压开关电源电感值、电容值,同时采用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PI)控制器设置参数。根据电源的输入/输出需求,在MATLAB Simulink中建立电路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设置电源的工作频率为200 kHz,当电感电流在输入电压为5 V时,纹波率为0.4,输出电压纹波为1%。该电源输出电压纹波和电感电流的值与理论计算值一致且能够满足实际的工作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M 开关电源 PI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brid pedestrian positioning system using wearable inertial sensors and ultrasonic ranging
17
作者 Lin Qi Yu Liu +2 位作者 Chuanshun Gao Tao Feng Yue Y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27-338,共12页
Pedestrian positioning system(PPS)using wearable inertial sensors has wide applications towards various emerging fields such as smart healthcare,emergency rescue,soldier positioning,etc.The performance of traditional ... Pedestrian positioning system(PPS)using wearable inertial sensors has wide applications towards various emerging fields such as smart healthcare,emergency rescue,soldier positioning,etc.The performance of traditional PPS is limited by the cumulative error of inertial sensors,complex motion modes of pedestrians,and the low robustness of the multi-sensor collaboration structure.This paper presents a hybrid pedestrian positioning system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wearable inertial sensors and ultrasonic ranging(H-PPS).A robust two nodes integration structure is developed to adaptively combine the motion data acquired from the single waist-mounted and foot-mounted node,and enhanced by a novel ellipsoid constraint model.In addition,a deep-learning-based walking speed estimator is proposed by considering all the motion features provided by different nodes,which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cumulative error originating from inertial sensors.Finally,a comprehensive data and model dual-driven model is presented to effectively combine the motion data provided by different sensor nodes and walking speed estimator,and multi-level constraints are extract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verall system.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H-PPS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ingle PPS and outperforms existing algorithms in accuracy index under complex indoor scenari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estrian positioning system Wearable inertial sensors Ultrasonic ranging Deep-learning Data and model dual-driv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vel“Snowflake”--rGO-CuO for ultrasonic degradation of rhodamine and methyl orange
18
作者 Yitong Wang Yuhua Wang +1 位作者 Zuzhao Xiong Xifei Li 《Nano Materials Scienc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65-373,共9页
Graphene-doped CuO(rGO-CuO)nanocomposites with flower shapes were prepared by an improved solvothermal method.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UV–visible spectr... Graphene-doped CuO(rGO-CuO)nanocomposites with flower shapes were prepared by an improved solvothermal method.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UV–visible spectroscopy.The active species in the degradation reaction of rGO-CuO composites under ultrasonic irradiation were detected by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On the basis of comparative experiments,the photodegradation mechanisms of two typical dyes,Rhodamine B(Rh B)and methyl orange(MO),were proposed.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doped CuO could improve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The catalytic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rGO-CuO(2:1)to rhodamine B(RhB)and methyl orange(MO)reached 90%and 87%respectively,which were 2.1 times and 4.4 times of the reduced graphene oxide.Through the first-principles and other theories,we give the reasons for the enhanced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rGO-CuO:combined wi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rGO-CuO under ultrasound could produce more hole and active sites that could interact with the OH·in pollutant molecules to achieve degradation.The rGO-CuO nanocomposite has a simple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low price,and has a high efficiency of degrading water pollution products and no secondary pollution products.It has a low-cost and high-efficiency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water pollution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O-CuO NANOCOMPOSITES CHARACTERIZATION Nanomaterial catalyst First princip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下超声自冲铆接头力学性能
19
作者 许龙 李承旺 +4 位作者 赵伦 叶凯 洪宛璐 雷乐 严卓晟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4-1340,共7页
作为一种新型的机械连接技术,自冲铆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车身制造中。该文选用5A06铝合金作为试验板材,使用自冲铆接工艺与超声焊接工艺制备自冲铆接头与超声自冲铆接头,通过常温拉伸与低温拉伸方法探究超声振动对自冲铆接头力学性能的... 作为一种新型的机械连接技术,自冲铆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车身制造中。该文选用5A06铝合金作为试验板材,使用自冲铆接工艺与超声焊接工艺制备自冲铆接头与超声自冲铆接头,通过常温拉伸与低温拉伸方法探究超声振动对自冲铆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金属焊接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冲铆接头在常温与低温环境下的力学性能;低温下超声自冲铆接头脆性增加,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接头的稳定性,出现了多种失效形式;低温下自冲铆接头与超声自冲铆接头断口呈脆性断裂形貌;在超声自冲铆接头内部观察到超声固相焊痕,接头内部出现了冶金连接。以上结果说明超声金属焊接有效提升了自冲铆接头的抗低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环境 超声焊接 自冲铆接 力学行为 断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型压电复合材料性能及声场特性分析
20
作者 赵志钢 刘瑶 +1 位作者 周扬 沈斌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4-1333,共10页
1-3型压电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换能器的制造。该文基于切割-填充法制备实验和仿真方法,对复合材料压电柱不一致性以及其对声场的影响展开研究。在仿真中发现压电柱高度、长度和宽度不一致性均会对压电复合材料声场及谐... 1-3型压电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换能器的制造。该文基于切割-填充法制备实验和仿真方法,对复合材料压电柱不一致性以及其对声场的影响展开研究。在仿真中发现压电柱高度、长度和宽度不一致性均会对压电复合材料声场及谐振频率产生影响,声场整体朝一侧偏转,旁瓣也随之偏转,聚焦位置的声压减小6.5%左右,同时压电复合材料侧面产生杂波。在实验中发现压电柱谐振频率具有不一致性,而压电柱尺寸较大的复合材料阻抗曲线向右偏移。该文结合仿真与实验方法,建立压电柱不一致与复合材料阻抗和声场的联系,为复合材料制备质量和性能分析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仿真 压电效应 1-3型压电复合材料 切割-填充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