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5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综合养殖条件对花鲈和刺参生长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姜森颢 雷雨婷 +3 位作者 刘畅 卢枳伸 蒋从兵 徐海荣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3期88-91,共4页
本文探究池塘综合养殖花鲈和刺参在不同密度和水深条件下生长性能、存活率(SR)和非特异性免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活性的差异。采用池塘围隔对比法开展科学实验,结果表明:综合养殖密度对花鲈和刺参生长性能的影响较为明显... 本文探究池塘综合养殖花鲈和刺参在不同密度和水深条件下生长性能、存活率(SR)和非特异性免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活性的差异。采用池塘围隔对比法开展科学实验,结果表明:综合养殖密度对花鲈和刺参生长性能的影响较为明显,但对其SR、SOD和LSZ活性的影响未见显著(P>0.05)。Ca密度即花鲈2.0 ind./m2、刺参5.0 ind./m2为其适宜的池塘综合养殖密度;在实验水深范围内,综合养殖花鲈、刺参在不同深度生长参数、SR和非特异性免疫酶(SOD、LSZ)活性差异均不明显(P>0.05),但花鲈生长性能已呈现随水深增大而逐渐增强的趋势,刺参则与之相反。2.0 m为花鲈和刺参池塘综合养殖适合的水深。本研究为海水池塘多营养级综合养殖模式的开发与应用积累了有用的技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养殖 花鲈 刺参 生长性能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密度对投喂模式下网箱养殖刺参生长、消化酶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2
作者 宋一明 葛建龙 +5 位作者 廖梅杰 李彬 荣小军 王印庚 王锦锦 陈丽梅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9-211,共13页
为评估养殖密度对投喂模式下浅海网箱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影响,本研究在辽宁省大连刺参网箱养殖核心区开展了为期42 d的养殖实验,分析了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10、20、30 kg/箱,标记为F10、F20和F30)刺参的生长、消化酶及... 为评估养殖密度对投喂模式下浅海网箱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影响,本研究在辽宁省大连刺参网箱养殖核心区开展了为期42 d的养殖实验,分析了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10、20、30 kg/箱,标记为F10、F20和F30)刺参的生长、消化酶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结果显示,F10、F20和F30组增重率(WGR)分别为(51.63±4.27)%、(33.21±8.58)%和(23.08±0.24)%。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刺参的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降低,净产量增加,饵料系数(FCR)升高。F10组的FCR(0.76±0.06)显著低于F30组(1.72±0.03)(P<0.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刺参肠道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消化酶活性均呈下降的趋势,F30组的消化酶活性显著低于F10组和F20组(P<0.05)。F10组与F20组的菌群相似性较高,其ACE、Chao1、Shannon和Simpson等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F30组(P<0.05)。优势菌属随着养殖密度的不同存在差异,F10组、F20组和F30组分别显著富集于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瘤胃球菌UCG_005属和Alkanindiges等菌属。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链球菌属、Muribaculaceae和UCG_005属与消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效益估算显示,F20组与F30组养殖效益相差不大,较F10组有大幅提高。研究表明,养殖密度在20~30kg/箱时,可提高养殖净产量,但养殖密度达30 kg/箱时,刺参生长、肠道消化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现有小网箱投喂模式下养殖密度宜提高至20kg/箱。研究结果可为刺参浅海网箱的科学养殖和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 网箱养殖 养殖密度 酶活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E对半滑舌鳎垂体α-生育酚转移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霍欢欢 李会涛 +2 位作者 王蔚芳 刘宝良 臧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9,共10页
生育酚转移蛋白(α-tocopherol transfer protein,α-TTP)是一种可以结合维生素E的蛋白,在协助机体转运和调控维生素E含量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维生素E能够影响鱼类垂体中生长和繁殖相关激素的分泌,这是否与α-TTP有关,值得进一步探讨... 生育酚转移蛋白(α-tocopherol transfer protein,α-TTP)是一种可以结合维生素E的蛋白,在协助机体转运和调控维生素E含量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维生素E能够影响鱼类垂体中生长和繁殖相关激素的分泌,这是否与α-TTP有关,值得进一步探讨。本实验旨在探究维生素E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垂体α-TTP基因表达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维生素E(DL-α-生育酚乙酸酯)0、200、400、800和1600 mg/kg,对半滑舌鳎成鱼(464.0±2.6)g进行持续60 d的养殖实验;另外,在L-15培养基中添加0、18和54μmol/L的维生素E,对半滑舌鳎垂体细胞进行为期3 d的体外原代培养实验。分别取垂体组织和垂体原代细胞,克隆α-TTP基因,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α-TTP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α-TTP基因全长3964 bp,编码293个氨基酸;α-TTP基因在半滑舌鳎各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脾脏中表达最高,其次是肾脏,在胃中表达量最低;α-TTP基因表达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含量的增加而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400 mg/kg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细胞培养液中维生素E浓度的升高,α-TTP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报道维生素E能够影响垂体中α-TTP基因的表达,饲料中添加400 mg/kg的维生素E能够显著促进半滑舌鳎垂体α-TTP基因的表达。本研究为探讨α-TTP在介导维生素E影响鱼类生长与繁殖方面的潜在机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半滑舌鳎 垂体 α-生育酚转移蛋白(α-T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蛤与海蜇混养技术
4
作者 张雨 陈爱华 +4 位作者 曹奕 陈素华 张志东 王雨辰 吴杨平 《科学养鱼》 2024年第12期66-67,共2页
2022年,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如东鑫磊滩涂公司的基围池塘中开展文蛤与海蜇混养,并与2021年单养海蜇情况对比,文蛤与海蜇混养取得了良好的收益,现将养殖情况总结如下。一、前期池塘改造海蜇喜水深,以其大于2米为好,故海蜇养殖池塘较... 2022年,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如东鑫磊滩涂公司的基围池塘中开展文蛤与海蜇混养,并与2021年单养海蜇情况对比,文蛤与海蜇混养取得了良好的收益,现将养殖情况总结如下。一、前期池塘改造海蜇喜水深,以其大于2米为好,故海蜇养殖池塘较深。而文蛤养殖要求水位较低,因此须将海蜇养殖池塘(500亩)周围一圈改造成平整的贝埕,面积约10亩,可控水深在0.5~0.8米。清理贝埕杂物后,将泥块打碎,便于文蛤苗种潜埋。沿贝埕进行打桩、围网,防止海蜇因搁浅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产研究 混养技术 池塘改造 海蜇 文蛤 围网 单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沿海5个地区冬季养殖仿刺参体表微生物多样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潘美利 党慧凤 +3 位作者 黄宇希 王晓航 黎睿君 丁君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3期159-168,共10页
为探究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表微生物在仿刺参疾病发生与环境交互中的作用,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来自大连、营口、唐山、威海、宁德等5个沿海地区的养殖仿刺参体表微生物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地域差... 为探究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表微生物在仿刺参疾病发生与环境交互中的作用,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来自大连、营口、唐山、威海、宁德等5个沿海地区的养殖仿刺参体表微生物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地域差异对仿刺参体表微生物组成影响明显,其中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ND)养殖仿刺参的体表微生物组成与其他4个地区差异最明显。在门水平上,各地区的最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中ND组相对丰富度(76.16%)最低;在目和科水平上,ND组的最优势微生物分别属于柄杆菌目(Caulobacterales)和生丝单胞菌科(Hyphomonadaceae),所占比例分别为14.48%、14.34%;在属水平上,ND组仿刺参体表微生物中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副球菌属(Paracoccus)、毛螺菌属(Lachnospira)等所占的比例与其他各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WH)养殖仿刺参体表微生物多样性在属水平上的相对丰富度最高,该组副球菌属所占比例与其他地区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仿刺参体表微生物多样性与环境适应进化研究以及养殖仿刺参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冬季 体表微生物 多样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期刺参人工育苗关键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五 丁钰洁 +4 位作者 王涵 路小光 卢波 史文凯 徐晓莹 《科学养鱼》 2024年第4期67-69,共3页
高温多雨时节是刺参人工育苗问题多发期,笔者在分析该时段水质与环境变化、参苗摄食与生长发育特点等基础上,总结高温多雨期刺参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如下。一、加强水质管理夏季雨水多、水温高,大量陆源污物随雨水入海,海水较混浊,水质... 高温多雨时节是刺参人工育苗问题多发期,笔者在分析该时段水质与环境变化、参苗摄食与生长发育特点等基础上,总结高温多雨期刺参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如下。一、加强水质管理夏季雨水多、水温高,大量陆源污物随雨水入海,海水较混浊,水质不稳定,有害细菌及敌害生物易大量繁殖,须采取更为严格的水质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育苗 生长发育特点 敌害生物 水质管理 高温期 刺参 大量繁殖 有害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微生态制剂对水质及刺参幼参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9
7
作者 武鹏 赵大千 +2 位作者 蔡欢欢 王芳 高悦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26,共6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3种微生态制剂对水质及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鲜体质量为0.7053 g±0.0046 g)生长和免疫的影响。试验设9个处理组,分别投喂添加浓度为2、4、8 mL/m3的3种免疫增强剂、3种复合芽孢杆菌和3种EM菌;另设1个...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3种微生态制剂对水质及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鲜体质量为0.7053 g±0.0046 g)生长和免疫的影响。试验设9个处理组,分别投喂添加浓度为2、4、8 mL/m3的3种免疫增强剂、3种复合芽孢杆菌和3种EM菌;另设1个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每组均设2个重复。试验在100 L的PVC塑料桶中进行,试验水体为80 L,每桶放35头幼参。日投饵2次,投饵量为幼参体质量的5%;日换水1次,换水量为水体的1/5,换水后将微生态制剂直接泼洒至水体中。结果表明:在水体中泼洒3种微生态制剂,能明显改善水质,泼洒8 mL/m3的EM菌对水体的净化作用最有效,该处理组水体中的氨氮(NH4+-N)和亚硝酸氮(NO2--N)含量最低,分别比对照组降低36.0%和56.6%;投喂添加3种微生态制剂饲料的处理组,幼参的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8 mL/m3的免疫增强剂对幼参生长的影响最明显,该处理组幼参的特定生长率比对照组提高31.8%;幼参体腔液中的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SZ)活力均与添加微生态制剂的剂量呈正比,添加8 mL/m3免疫增强剂的处理组幼参的ACP和CAT活力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64.0%和54.0%,添加8 mL/m3EM菌的处理组幼参的LSZ活力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免疫增强剂 复合芽孢杆菌 EM菌 水质 生长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藻饲料对刺参幼参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殷旭旺 李文香 +2 位作者 白海锋 刘钢 周玮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6-280,共5页
为了研究海藻饲料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效果的影响,在水温(18±1)℃下,将体质量(1.25±0.02)g的幼参饲养在容积为25 L的塑料水槽中,每槽6头,投喂采用孔石莼Ulva pertusa、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裙带菜Unda... 为了研究海藻饲料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效果的影响,在水温(18±1)℃下,将体质量(1.25±0.02)g的幼参饲养在容积为25 L的塑料水槽中,每槽6头,投喂采用孔石莼Ulva pertusa、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干粉及其混合干粉、鲜孔石莼、鲜角叉菜、鲜裙带菜及其混合磨碎液与25%海泥制成的8种饲料,共饲养60 d,试验结束时测定幼参的生长情况和水体中的氨氮含量。结果表明:投喂不同海藻饲料的幼参存活率均在80%以上,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投喂鲜孔石莼饲料的幼参体质量增长最快,特定生长率为(1.38±0.13)%/d,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投喂鲜孔石莼饲料的幼参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其他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组的摄食率和排粪率均为最高,且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鲜孔石莼组水体的平均氨氮含量最低,为(0.005±0.003)mg/L,孔石莼干粉组最高,为(0.021±0.016)mg/L,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投喂鲜孔石莼时幼参的生长效果最好,对水体的氨氮含量影响较小,在刺参幼参培育中添加鲜孔石莼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海藻饲料 特定生长率 存活率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格星虫的繁育、养殖及研究开发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俊伟 朱长波 +2 位作者 颉晓勇 郭永坚 陈素文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4-98,共5页
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是中国重要的经济类底栖动物,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由于近年来过度捕获造成自然资源匮乏,亟待养殖技术和繁育技术的提高以满足食用和药用研究需求。关于方格星虫的研究目前多集中在繁殖发育、营养... 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是中国重要的经济类底栖动物,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由于近年来过度捕获造成自然资源匮乏,亟待养殖技术和繁育技术的提高以满足食用和药用研究需求。关于方格星虫的研究目前多集中在繁殖发育、营养和药用价值等方面。目前方格星虫的繁育技术已经初步成功,其养殖规模有望扩大,但是其生产方式和池塘养殖技术仍有待深入研究。文章综述了有关方格星虫分类、养殖生态、繁育、营养及其增养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方格星虫养殖产业的发展与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格星虫 繁育 养殖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蛋氨酸硒对仿刺参幼参存活、生长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吉桥 王志香 +4 位作者 张凯 张玉满 姜玉声 刘春宝 吴岩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0-115,共6页
在水温为14.0~8.0℃、盐度为31~32和pH为7.5的条件下,将初始体质量为1.30~1.68 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饲养在塑料水槽(40 L)中,投喂蛋氨酸硒添加量分别为0、0.2、0.4、0.6、0.8、1.0 mg/kg的饲料60 d,每种饲料设3个重... 在水温为14.0~8.0℃、盐度为31~32和pH为7.5的条件下,将初始体质量为1.30~1.68 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饲养在塑料水槽(40 L)中,投喂蛋氨酸硒添加量分别为0、0.2、0.4、0.6、0.8、1.0 mg/kg的饲料60 d,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放15头仿刺参。试验结束后饥饿24h,测定仿刺参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SGR),体腔液中过氧化氢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体壁干物质和肠干物质中硒的含量。结果表明:各组仿刺参的成活率为100%;当蛋氨酸硒添加量为0.6 mg/kg时,仿刺参幼参的SGR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硒添加量为1.0 mg/kg时,仿刺参幼参的SGR值最小;当硒添加量为0.6 mg/kg时,仿刺参对饲料干物质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仿刺参体壁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当硒添加量为0.4 mg/kg时,蛋白质含量最高;当硒添加量为0.6 mg/kg时,幼参肠中的硒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当硒添加量为0.4 mg/kg时,幼参体壁中的硒含量最高,其次为0.6 mg/kg硒组;除硒添加量为1.0 mg/kg外,各试验组仿刺参体腔液中的SOD、CAT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量分别为0.8 mg/kg和0.4 mg/kg时达到最高,其次是0.6 mg/kg组;各试验组仿刺参ACP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硒添加量为0.4 mg/kg时达到最高。研究表明,仿刺参幼参饲料中蛋氨酸硒的适宜添加量为0.4~0.6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蛋氨酸硒 生长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海参自然资源、养殖状况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131
11
作者 张春云 王印庚 +2 位作者 荣小军 孙惠玲 董树刚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89-97,共9页
海参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黏多糖 ,营养和药用价值极高。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海参的几种重要商业品种的苗种培育在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相继获得成功。近年来 ,海参消费需求的逐步扩大导致世界范围内海参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种群... 海参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黏多糖 ,营养和药用价值极高。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海参的几种重要商业品种的苗种培育在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相继获得成功。近年来 ,海参消费需求的逐步扩大导致世界范围内海参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 ,海参的人工养殖随之兴起。目前 ,国内海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养殖方式多种多样。然而养殖的过速发展和不规范运作也造成了如生态环境恶化、病害等诸多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海参的自然资源、种群分布 ,以及目前海参主要养殖品种的苗种培育和增养殖技术要点 ,就海参养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 自然资源 养殖 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獐子岛野生刺参体壁营养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48
12
作者 李丹彤 常亚青 +5 位作者 陈炜 何彦明 李瑜 钟莉 张玉勇 潘伟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8-282,共5页
对1月和5月黄海獐子岛海域的野生刺参Apstichopus japonicus体壁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糖分含量及脂肪酸、氨基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月和5月刺参体壁中的水分含量(均为质量分数)分别为90.92%和92.00%,二者之间存... 对1月和5月黄海獐子岛海域的野生刺参Apstichopus japonicus体壁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糖分含量及脂肪酸、氨基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月和5月刺参体壁中的水分含量(均为质量分数)分别为90.92%和92.00%,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糖分含量分别为4.92%、3.40%,0.10%、0.31%,2.58%、2.93%,0.19%、0.30%,两月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廿碳五烯酸(EPA)含量分别为12.70%和14.92%,廿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分别为4.59%和9.32%,变异系数分别为11.37%和48.06%,说明1月与5月刺参体壁中的EPA、DHA含量有较大变化,且5月高于1月;两月中刺参体壁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6.35%和36.79%,变异系数为0.85%,说明1月与5月刺参体壁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变化不大;刺参粗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中,富含谷氨酸(G lu)、甘氨酸(G ly)等呈味氨基酸和精氨酸(Ar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体壁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不同饵料对刺参海上网箱育苗幼体培育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殷旭旺 林华剑 +5 位作者 闵文武 刘钢 杨大佐 周玮 孙洪斌 刘福合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研究了投喂不同饵料(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sp.、海洋红酵母Rhodomanas benthica、孔石莼Ulva pertusa碎屑和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ium碎屑)对刺参海上网箱育苗中各阶段浮游幼虫、稚参的存活率及其生长的影响,幼虫培育历时30 d,稚... 研究了投喂不同饵料(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sp.、海洋红酵母Rhodomanas benthica、孔石莼Ulva pertusa碎屑和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ium碎屑)对刺参海上网箱育苗中各阶段浮游幼虫、稚参的存活率及其生长的影响,幼虫培育历时30 d,稚参培育试验共进行21 d。结果表明:在浮游幼体中后期,投喂微绿球藻的组幼虫存活率均显著高于投喂海洋红酵母的组和不投饵的对照组(P<0.05);在稚参培育21 d时,投喂海蒿子的组稚参存活率最高,为20.4%±0.2%,投喂孔石莼的组次之,存活率为19.9%±1.7%,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投喂微绿球藻与投喂海洋红酵母的组存活率无明显差异(P>0.05),存活率分别为13.6%±0.9%和13.9%±0.7%,而不投饵料的对照组存活率最低,仅为8.9%±0.8%;试验结束时,投喂海蒿子、孔石莼和海洋红酵母的组稚参的体长增长均较快,分别为(7.79±0.47)、(7.35±0.13)、(7.08±0.63)mm,显著高于微绿球藻组(5.08 mm±0.40 mm)和对照组(4.94 mm±0.23 mm)(P<0.05)。研究表明:相对于不投喂饵料,投喂适量饵料能够显著提高刺参海上网箱育苗幼体的存活率和生长率;浮游幼虫阶段,投喂微绿球藻较为适宜;附着变态后的稚参期,投喂海蒿子或孔石莼碎屑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网箱育苗 饵料 生长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刺参肠多糖提取物对小鼠实体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斌 袁甜 +4 位作者 张译文 王志远 秦英玲 薛仙子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5-199,共5页
采用碱解、酶解和醇沉淀法提取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组织中的粗多糖(简称肠多糖),通过构建小鼠H22肝癌实体瘤模型,采用腹腔给药途径,研究了不同剂量的肠多糖[200、100、50mg/(kg.d)]对小鼠实体瘤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小鼠的脾... 采用碱解、酶解和醇沉淀法提取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组织中的粗多糖(简称肠多糖),通过构建小鼠H22肝癌实体瘤模型,采用腹腔给药途径,研究了不同剂量的肠多糖[200、100、50mg/(kg.d)]对小鼠实体瘤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小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以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结果表明:肠多糖对患H22肝癌小鼠的实体瘤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肠多糖高剂量组小鼠的瘤质量与肿瘤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肠多糖中、低剂量组的瘤质量与肿瘤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肠多糖高、中、低剂量的抑瘤率分别为90.1%、85.2%和71.7%;各肠多糖组小鼠的脾脏指数与肿瘤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肠多糖剂量的上升,小鼠的脾脏指数也上升;各肠多糖组小鼠的胸腺指数均高于肿瘤对照组,除肠多糖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组均与肿瘤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肠多糖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IL-2含量极显著高于3个对照组(P<0.01),而肠多糖中、低剂量组血清中的IL-2含量与肿瘤对照组、给药健康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肠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TNF-α含量与3个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肠多糖 H22肝癌荷瘤小鼠 抗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蜇浮游幼体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顶海 张继红 +5 位作者 陈四清 方建光 燕敬平 刘春胜 张明亮 高亚平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56,共6页
观察描述了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从碟状体发育至幼蛰的形态变化特征,首次观察到了消化腔残留通道口的愈合过程,并重新对海蜇浮游幼体各个阶段进行了划分和定义。依据苗种培育与生产实际采样,在水温20±1℃,盐度28~29,pH为7.8~8.... 观察描述了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从碟状体发育至幼蛰的形态变化特征,首次观察到了消化腔残留通道口的愈合过程,并重新对海蜇浮游幼体各个阶段进行了划分和定义。依据苗种培育与生产实际采样,在水温20±1℃,盐度28~29,pH为7.8~8.2条件下,初生碟状体(伞径2~3mm)经过20 d的培养,棒状附着器形成,发育成为幼蜇(15~20 mm)。测定分析了人工培养的初生碟状体到幼蜇的摄食量和生长规律(伞径和体重),2~20 mm的海蜇幼体伞径日生长率呈指数增长,方程为y=2.748 8e0.101 8x,体重与伞径的关系式为y=6×10-5-0.5x3.547 5,摄食量与伞径呈指数增长,方程为y=43.537x1.7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伞径 碟状体 稚蜇 幼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沿海试养中间球海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常亚青 赵冲 +6 位作者 胡方圆 宋坚 冷晓飞 廖修锦 罗嘉 刘明泰 张伟杰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共9页
为探索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在福建沿海季节性养殖的可行性,于2018年11月开展了新品种中间球海胆"大金"南移福州海域养殖试验。试养海胆分为大(壳径3 cm)和小(壳径1 cm)两种规格。采用当地现有的鲍养... 为探索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在福建沿海季节性养殖的可行性,于2018年11月开展了新品种中间球海胆"大金"南移福州海域养殖试验。试养海胆分为大(壳径3 cm)和小(壳径1 cm)两种规格。采用当地现有的鲍养殖海域和设施,定期投喂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经过6个月的养殖,福州养殖的大规格海胆壳径达(55.90±2.63)mm,体质量(56.30±6.92)g,性腺指数15.02%±1.5%,海胆生殖腺发育处于成熟前期(Ⅲ期),性腺质量良好,且显著高于大连同期养殖的大规格海胆壳径(46.56±3.88)mm和体质量(39.07±5.05)g(P<0.05)。同时,福州养殖的小规格海胆壳径达(40.97±0.87)mm,体质量(23.18±0.37)g,性腺指数9.64%±1.00%。试养结果表明,冬春季中间球海胆可在福建沿海开展季节性养殖,采用现有海上设施和养殖笼,投喂鲜活大型藻类,海胆的生长速度显著优于同期大连养殖。中间球海胆福建沿海南移养殖是满足其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球海胆 南移养殖 生长 性腺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体重对南海野生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呼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冯雪 陈丕茂 +4 位作者 秦传新 周艳波 袁华荣 李娜 乔培培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23-125,131,共4页
采用封闭静水式呼吸装置对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及体重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体重对紫海胆耗氧率和排氰率有明显影响,且两因子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17~32℃范围内,耗氧率随温度的升... 采用封闭静水式呼吸装置对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及体重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体重对紫海胆耗氧率和排氰率有明显影响,且两因子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17~32℃范围内,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排氨率则里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相同温度下,随着个体体重的增加,耗氧牢和排氨率均下降。22~27℃之间可能存在紫海胆呼吸代谢的转折点,在陔温度下,其排氨率最高、代谢速率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海胆 耗氧率 排氨率 温度 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胁迫对刺参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及抗菌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董晓亮 李成林 +3 位作者 赵斌 胡炜 韩莎 李琪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2-87,共6页
以养殖刺参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强度盐度胁迫对刺参生存、生长及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活性及抗菌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度16实验组刺参存活率最低,为66.7%,与其他各实验组及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盐度18... 以养殖刺参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强度盐度胁迫对刺参生存、生长及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活性及抗菌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度16实验组刺参存活率最低,为66.7%,与其他各实验组及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盐度18、20实验组存活率分别为88.9%、92.6%,无显著差异(P>0.05);盐度≥22时,刺参能够全部存活,实验组刺参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盐度≤20时,刺参生长表现为负增长。2)刺参体腔液中SOD、LZM活性及抗菌活力随时间变化呈现总体降低的趋势。实验开始时,各实验组SOD、LZM活性及抗菌活力均为最高值,30d时,各实验组SOD、LZM活性及抗菌活力降至最低。低盐胁迫会显著影响刺参正常生存、生长,并导致刺参免疫力降低,增加对病原菌的易感性,从而诱导疾病发生并造成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低盐胁迫 超氧化物歧化酶 溶菌酶 抗菌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刺参体腔液中酚氧化酶活性的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轶南 穆晓虎 +2 位作者 封妮莎 宋坚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9-322,共4页
在(22±1)℃下抽取体质量为95.0~105.0 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体腔液,制备体腔液及体腔细胞溶解上清液(CLS),分别测定其酚氧化酶(PO)活性,检测分析不同刺激物(CaCl2、MgCl2、LPS、SDS、Trypsin和甲醇)对酚氧化酶原(proPO... 在(22±1)℃下抽取体质量为95.0~105.0 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体腔液,制备体腔液及体腔细胞溶解上清液(CLS),分别测定其酚氧化酶(PO)活性,检测分析不同刺激物(CaCl2、MgCl2、LPS、SDS、Trypsin和甲醇)对酚氧化酶原(proPO)系统的激活效果,并比较了不同规格仿刺参体腔液的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仿刺参体腔液中的PO活性个体差异较大,平均为(146.90±55.60)U,体腔液与不同激活剂作用后PO活性均无明显变化;CLS中的PO活性为31.82 U,其在100 mmol/L MgCl2作用后PO活性大幅度提高,proPO比活为43.9 U,CLS与LPS、CaCl2和甲醇作用后PO活性无明显增加,与SDS和Trypsin作用后PO活性表现出一定的抑制。研究表明,仿刺参体腔液中的PO主要存在于体腔液中,CLS中的PO活性较低,proPO主要存在于体腔细胞中,可被Mg2+大幅度激活。52.4~68.5、20.7~24.4、4.9~5.6 g 3种规格的仿刺参体腔液中的PO活性分别为(42.18±7.62)、(34.10±9.28)、(33.29±7.42)U,表明不同规格仿刺参体腔液中的PO活性存在一定差异,总体呈现随规格的增大PO活性增强的趋势,其中100 g左右的仿刺参与3个较小规格的仿刺参体腔液中的PO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体腔液 酚氧化酶 酚氧化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β-胡萝卜素和虾青素添加量对仿刺参幼参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1
20
作者 王吉桥 樊莹莹 +5 位作者 徐振祥 张凯 丛文虎 刘春宝 吴岩强 张剑诚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5-220,共6页
在水温11.0~20.0℃、盐度35、pH 7.5的实验室条件下,将初始平均体质量为3.89 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放养在60 L的塑料水槽中,投喂添加30、60、90 mg/kgβ-胡萝卜素和虾青素的饲料,分别记为A、B、C、D、E、F组,以不添加... 在水温11.0~20.0℃、盐度35、pH 7.5的实验室条件下,将初始平均体质量为3.89 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放养在60 L的塑料水槽中,投喂添加30、60、90 mg/kgβ-胡萝卜素和虾青素的饲料,分别记为A、B、C、D、E、F组,以不添加此物质的基础饲料作为对照(G组),每组设3个重复,饲养80 d后测定幼参的生长和几种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摄食添加β-胡萝卜素的饲料时,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A、B、C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6.67%、73.33%和100.0%,但仅C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摄食添加60 mg/kg和90 mg/kg虾青素的饲料时,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比对照组提高113.33%和66.67%,但仅E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仿刺参体腔液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饲料中β-胡萝卜素和虾青素含量的增加而升高,除A、B组外其余各试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虾青素的各组仿刺参体腔液的平均总抗氧化能力(12.77 U/mL)比添加β-胡萝卜素的各组平均值(8.77 U/mL)高45.61%,表明虾青素的抗氧化能力高于β-胡萝卜素;C、E、F组仿刺参体腔液中的SOD和CAT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A、B、D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仿刺参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及体壁成分较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Β-胡萝卜素 虾青素 生长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