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影像搏动性耳鸣识别及高致病区域
1
作者 田山 王治文 +2 位作者 曹学鹏 苏磊 刘兆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5-632,共8页
搏动性耳鸣(PT)的病因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测,但病因众多,缺乏普适性强、机制明确的诊断标准。基于搏动性耳鸣患者和无耳鸣人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横截面图,提出一种高精度的耳鸣识别神经网络模型,并自动标示高致病区域,辅助临床... 搏动性耳鸣(PT)的病因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测,但病因众多,缺乏普适性强、机制明确的诊断标准。基于搏动性耳鸣患者和无耳鸣人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横截面图,提出一种高精度的耳鸣识别神经网络模型,并自动标示高致病区域,辅助临床诊断。使用迁移学习Resnet-v1-50模型,取骨窗颞骨中部水平截面样本进行分类学习,并以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gradCAM)方法对分类高权重区域自动标注;统计CT截面大图(全颅)、中图(双侧颞骨)、小图(右侧颞骨)3种数据集的耳鸣分类高权重区域涉及的解剖结构,逐步细化感兴趣区域,提高分类高权重区域标注分辨率。实验结果显示:包含双侧颞骨的中图数据集分类精度最好,测试集精度达到100%。搏动性耳鸣分类高权重区域集中于双侧或单侧颞骨部位,主要包括颞骨蜂房、鼓窦、乙状窦骨板、上鼓室等部位。搏动性耳鸣与颞骨及附近骨质结构有密切关系;搏动性耳鸣患者在双侧颞骨或耳鸣对侧颞骨均有较大概率存在区别于无耳鸣人群的结构异常;颞骨蜂房、鼓窦、乙状窦骨板、鼓室等结构均有较高概率包含搏动性耳鸣的高致病区域。以上影像分析结论与搏动性耳鸣生物力学研究结论实现了相互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性耳鸣 机器学习 可视化策略 CT影像 神经网络模型 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结合病理特征术前预测胃癌隐匿性腹膜转移价值
2
作者 陈金耀 邵燕 +1 位作者 章潇潇 方存昊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3期25-33,共9页
目的探讨CT结合病理特征对胃癌隐匿性腹膜转移(OP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31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活检病理特征、术前肿瘤指标及CT影像,按7∶3将患者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将训练集... 目的探讨CT结合病理特征对胃癌隐匿性腹膜转移(OP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31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活检病理特征、术前肿瘤指标及CT影像,按7∶3将患者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将训练集中的患者根据是否存在OPM分为OPM阳性组和OPM阴性组,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胃癌OPM的影响指标,采用LASSO回归分析以进一步筛选变量,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独立预测因子,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模型校准度,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预测效能,同时通过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临床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肿瘤分化程度、原发灶外轮廓、胃壁增厚程度、肿瘤长径、瘤周脂肪间隙CT值及少量腹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回归分析,筛选的变量为CEA、CA125、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长径、瘤周脂肪间隙CT值及少量腹水。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OR=4.389,95%CI:1.351~14.261)、肿瘤长径(OR=1.040,95%CI:1.014~1.067)和少量腹水(OR=21.060,95%CI:6.248~70.993)是胃癌OPM独立预测因子(P<0.05),并以此构建列线图模型。ROC曲线结果显示,模型训练集AUC为0.940(95%CI:0.904~0.977),验证集AUC为0.901(95%CI:0.830~0.972);Delong检验表明两者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列线图模型灵敏度为87.9%,特异度为89.5%;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拟合良好(训练集P=0.965,验证集P=0.273)。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具备良好的临床效能。结论基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长径和少量腹水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在术前有效地预测胃癌O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隐匿性腹膜转移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胸部 CT 在评估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预后中的价值
3
作者 张春芳 刘王琰 +3 位作者 徐怡 孙晓萱 王嫱 祝因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胸部CT肺血管大小、肺间质性改变及心包积液等参数在预测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CTD-PAH)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58例CTD-PA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 目的探讨胸部CT肺血管大小、肺间质性改变及心包积液等参数在预测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CTD-PAH)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58例CTD-PA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测量并评估所有患者的胸部CT参数,包括主肺动脉直径(main 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MPAd)、升主动脉直径(ascending aorta diameter,AAOd)、降主动脉直径(descending aorta diameter,DAOd)和右肺动脉直径(right 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RPAd)、左肺动脉直径(left 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LPAd)、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评分及心包积液。主要预后终点为全因死亡。采用Cox风险预测模型寻找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并计算患者的生存率。结果Cox回归分析显示MPAd、ILD评分及心包积液是CTD-PAH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PAd>37.70 mm联合ILD评分≥2分的患者预后最差(P<0.0001)。结论胸部CT测得MPAd、ILD评分及心包积液参数是CTD-PAH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疾病 结缔组织疾病 肺动脉高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
4
作者 庞宇菲 梁宁 常银江 《淮海医药》 2025年第1期13-17,22,共6页
目的:探讨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接受肺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25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增强CT... 目的:探讨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接受肺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25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增强CT扫描、灌注成像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患者增强CT扫描及灌注成像参数,ROC分析增强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对NSCLC术前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25例NSCLC患者中Ⅰ期74例(59.20%),Ⅱ期51例(40.80%);出现淋巴结转移27例(21.60%),未出现淋巴结转移98例(78.40%)。Ⅱ期患者平扫期CT值及灌注成像血流量、血容量、表面通透性高于Ⅰ期,动脉期CT强化值、灌注成像平均通过时间低于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患者静脉期CT强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平扫期CT值及灌注成像血流量、血容量、表面通透性高于未转移患者,动脉期CT强化值、灌注成像平均通过时间低于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患者静脉期CT强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增强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评估NSCLC患者术前临床分期的AUC为0.964(95%CI:0.937~0.991,P<0.001),特异度为0.843,灵敏度为0.946;评估NSCLC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状态的AUC为0.954(95%CI:0.912~0.995,P<0.001),特异度为0.926,灵敏度为0.878。结论:增强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对NSCLC患者术前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状态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灌注成像 淋巴结转移 评估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在脊柱转移瘤中的应用新进展
5
作者 徐驰杰 邓小毅 邢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43-147,共5页
脊柱转移瘤伴发的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传统影像学主观评估差异大且缺乏规范化诊疗,影像组学在脊柱转移瘤诊疗和预后的预测中表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CT影像组学在脊柱转移瘤中的应用新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影像组学 脊柱 转移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管结石最大长度和平均密度与体外震波碎石次数的相关性
6
作者 凌立平 高霞 +2 位作者 杨琰宁 石益海 张春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CT检查胰管结石最大长度和平均密度(MSD)与胰腺体外震波碎石术(P-ESWL)治疗次数的关系。方法选取148例接受P-ESWL的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患者,碎石术前均完善胰腺CT检查且碎石成功,并测量胰管结石最大长度和MSD。通过多因素分... 目的探讨CT检查胰管结石最大长度和平均密度(MSD)与胰腺体外震波碎石术(P-ESWL)治疗次数的关系。方法选取148例接受P-ESWL的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患者,碎石术前均完善胰腺CT检查且碎石成功,并测量胰管结石最大长度和MSD。通过多因素分析P-ESWL治疗次数的影响因素。结果148例患者93例(62.84%)碎石治疗次数≤2;55例(37.16%)碎石治疗次数>2。多因素分析表明胰管结石最大长度增加,碎石治疗次数增加的风险增大(结石最大长度每增加5 mm:OR=6.906,P<0.001);胰管MSD增加,碎石治疗次数增加的风险增大(MSD每增加100 HU:OR=1.284,P<0.001)。结论胰管结石的最大长度和MSD是胰管结石P-ESWL治疗次数的影响因素,术前测量胰管结石的最大长度和MSD有助于预测胰管结石P-ESWL的治疗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结石 碎石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CTA及血清Hcy、U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分析
7
作者 马颖 陈国智 陈蓓蕾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尿酸(uric acid,U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0例脑梗死患者,均进行头颈部CTA检查。CTA检查采用西门... 目的探讨头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尿酸(uric acid,U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0例脑梗死患者,均进行头颈部CTA检查。CTA检查采用西门子第三代双源CT,扫描参数:管电流300 mA、管电压120 kV、层厚0.5 mm。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碘帕醇[规格:15 g(I)/50 ml/瓶]45~50 ml,注射速率为4.5~5.0 ml/s,自下而上对患者主动脉弓至颅内动脉进行扫描,通过减影软件进行处理,记录管腔狭窄情况;结合70例患者Hcy、UA的数值变化,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TA检出结果与金标准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值=0.722,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重度、中度、轻度、无狭窄患者Hcy、UA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狭窄患者Hcy、UA指标明显<重度、中度、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endall分析显示狭窄程度与Hcy、UA指标呈正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cy、UA及二者联合预测无狭窄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0.747、0.922,且两者联合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9%、86.9%。结论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诊断价值相对一般,Hcy、UA指标水平预测价值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粥样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诊断盆腔异位副脾1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孟颖 王志远 +1 位作者 张纪 陈刘成 《淮海医药》 2025年第1期108-110,共3页
副脾是指位于正常脾脏组织以外的与主脾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组织,发生率约10%~30%。副脾通常发生于脾脏周围,而发生于盆腔的国内外罕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经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发生于盆腔的副脾,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副脾的影像学表现及诊... 副脾是指位于正常脾脏组织以外的与主脾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组织,发生率约10%~30%。副脾通常发生于脾脏周围,而发生于盆腔的国内外罕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经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发生于盆腔的副脾,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副脾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旨在为该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异位综合征 副脾 盆腔 脾切除术 体层摄影术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坡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和MRI特征
9
作者 闻芳 李渊灵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斜坡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7例经病理证实为斜坡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术前CT和MRI检查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病变部位、形态、大小、CT及MRI特征及强化特点等... 目的探讨斜坡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7例经病理证实为斜坡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术前CT和MRI检查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病变部位、形态、大小、CT及MRI特征及强化特点等。结果27例中原发性肿瘤15例,包括脊索瘤8例,软骨肉瘤3例,淋巴瘤1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骨巨细胞瘤1例,骨软骨瘤1例;继发性肿瘤12例,包括鼻咽癌5例,侵袭性垂体腺瘤3例,脑膜瘤4例。结论CT检查对肿瘤钙化及骨质破坏的显示明显优于MRI检查,而MRI检查对肿瘤的大小、形态及侵及范围显示的更好,两者结合有利于提高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 肿瘤 肿瘤样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TA斑块定量分析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高危斑块的临床价值
10
作者 周爱淇 吴娜 +2 位作者 杨雪松 李建华 杨柳青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41-44,57,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斑块定量分析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高危斑块及其进展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98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已完成CCTA检查,统计高危斑块检出情况,并根据是否发现高危斑块分别分为高危组(352例)与非...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斑块定量分析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高危斑块及其进展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98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已完成CCTA检查,统计高危斑块检出情况,并根据是否发现高危斑块分别分为高危组(352例)与非高危组(633例),比较各组CCTA斑块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结果CCTA检查显示,高危组检出钙化斑块患者占比高于非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总体积(total plaque volume,TPV)、斑块负荷(total plaque volume burden,TPB)、钙化斑块体积(calcified plaque volume,CPV)、冠状动脉狭窄率等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纤维斑块体积(fibrotic plaque volume,FPV)高于非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TA检查发现进展组患者184例、无进展组患者801例;进展组检出钙化斑块患者占比高于无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TPV、TPB、FPV、冠状动脉狭窄率等参数均高于无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TA斑块定量分析预测高危斑块进展的灵敏度为88.59%(163/184)、特异度为96.75%(775/801)、准确率为95.23%(938/985),约登指数为0.853。结论CCTA斑块定量分析可辅助临床识别高危斑块,且对斑块性质判定与病情进展有良好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定量分析 高危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体探测器轴扫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剂量控制新功能在儿童胸部CT低剂量扫描分析
11
作者 翟艳慧 张文静 +4 位作者 孟慧英 张敏 杨晨晓 牛丹丹 贾守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轴扫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剂量控制新功能在患儿童胸部CT检查低辐射剂量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需要进行胸部CT的学龄前儿童。通过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作为对照组,ASiR-V权重设... 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轴扫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剂量控制新功能在患儿童胸部CT检查低辐射剂量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需要进行胸部CT的学龄前儿童。通过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作为对照组,ASiR-V权重设置为0(FBP),B、C、D组作为实验组,ASiR-V权重分别设置为20%、40%和60%。四组均采用16 cm探测器轴扫描,管电压100 kVp,自动管电流设置范围10~600 mA,球管旋转速度0.28 s/rot,噪声指数为12,层厚5 mm。记录每例患儿检查后所得的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值,测量每例患儿纵隔窗主动脉的噪声(SD)值,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DLP、SD的差异,并采用双盲法对肺窗及纵隔窗进行5分制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结果四组的DLP值分别为(30.16±13.75)、(21.33±8.19)、(16.41±6.66)、(10.26±4.60)mGy·cm,DLP值在四组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SiR-V为0(FBP)的图像比较,随着ASiR-V升高,DLP分别降低29.28%、45.59%、65.98%。SD值分别为(9.92±1.31)HU、(9.79±1.21)HU、(9.55±1.34)HU、(9.47±0.85)HU,SD值在四组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学龄前儿童的胸部CT检查中,利用迭代重建剂量控制新功能,ASiR-V权重改变不影响图像质量,还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胸部 迭代重建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CT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动脉高压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叶会娟 徐筠军 李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62-64,69,共4页
目的探讨胸部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AECOPD合并PH患者,依据超声心动图... 目的探讨胸部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AECOPD合并PH患者,依据超声心动图所检测的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值将患者分为轻度组(PASP:35~50 mmHg)48例、中度组(PASP:51~70 mmHg)23例和重度组(PASP:>70 mmHg)9例,比较不同分级患者胸部CT检查参数,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胸部CT对AECOPD合并PH分级诊断的价值。结果80例AECOPD合并PH患者中,轻度PH 48例,CT检查可见肺动脉主干直径、升主动脉直径、降主动脉直径轻度增高;中度PH 23例,CT检查可见肺动脉主干直径、升主动脉直径、降主动脉直径明显增高;重度PH 9例,CT检查可见肺动脉主干直径、升主动脉直径、降主动脉直径显著增高。比较三组主肺动脉直径(MPAD)、主肺动脉与升主动脉直径比(rPA)、右肺动脉直径(RPAD)参数,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主肺动脉与降主动脉直径比(rPD)、左肺动脉直径(LP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胸部CT检查参数单独及联合诊断AECOPD合并PH分级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95、0.733、0.679、0.904,联合诊断价值最高。结论胸部CT在AECOPD合并PH患者分级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肺动脉高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剂量胸部CT在肺小结节随诊中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孙赟 纪淙山 王锡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管电压80 kV结合深度学习迭代重建技术(AIIR)对体检患者的肺结节随诊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74例体检患者(共508个结节)在管电压80 kV结合AIIR及管电压120 kV的胸部CT图像,分别比较两种方法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 目的探讨管电压80 kV结合深度学习迭代重建技术(AIIR)对体检患者的肺结节随诊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74例体检患者(共508个结节)在管电压80 kV结合AIIR及管电压120 kV的胸部CT图像,分别比较两种方法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并采用4分法对两种图像质量结果进行主观评价。同时按照密度将508个结节分为实性、亚实性及钙化三组,分别比较其在不同管电压下结节直径及体积的差异。结果与管电压120 kV组比较,80 kV组DLP、CTDIvol、ED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图像的主观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肺结节在两种管电压下的直径与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管电压80 kV结合AIIR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并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准确地评估肺结节的直径和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剂量 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肌周细胞瘤1例
14
作者 张丽伟 邵元伟 李华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77-178,共2页
患者女,49岁。因膀胱炎入院体检发现腹膜后占位。否认其他肿瘤病史。体格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轻微异常,肿瘤标志物无异常。CT检查:平扫可见肝肾间软组织肿块,分叶状,大小约7.5 cm×8.8 cm×13.0 cm,密度不均匀,平扫... 患者女,49岁。因膀胱炎入院体检发现腹膜后占位。否认其他肿瘤病史。体格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轻微异常,肿瘤标志物无异常。CT检查:平扫可见肝肾间软组织肿块,分叶状,大小约7.5 cm×8.8 cm×13.0 cm,密度不均匀,平扫按CT值大体分三部分,CT值分别为40 HU、37 HU、24 HU,病变内见多发灶状低密度区,低密度灶边界较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肌周细胞瘤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平扫联合征象在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预测中的应用分析
15
作者 蒋启苗 陈平 宛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CT平扫联合征象预测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治疗的86例sICH患者,根据24 h内复查CT结果分为血肿扩大组(36例)和非扩大组(50例),分析CT平扫联合征象在预测sICH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价值。结果CT平... 目的探讨CT平扫联合征象预测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治疗的86例sICH患者,根据24 h内复查CT结果分为血肿扩大组(36例)和非扩大组(50例),分析CT平扫联合征象在预测sICH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价值。结果CT平扫显示血肿扩大组中单纯1个征象4例,伴2个征象4例,伴3个征象18例,伴4个征象8例,伴5个征象2例;非扩大组中单纯1个征象16例,伴2个征象17例,伴3个征象10例,无征象7例。血肿扩大组初次血肿体积大于非扩大组,混合征占比、黑洞征占比、漩涡征占比、岛征占比及联合征象占比均高于非扩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次血肿体积(OR=1.310)、混合征(OR=4.031)、漩涡征(OR=4.411)、岛征(OR=4.753)、联合征象(OR=4.967)均是sICH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混合征、漩涡征、岛征及联合征象预测sICH早期血肿扩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8、0.681、0.709、0.761,联合征象预测的价值较高。结论CT平扫联合征象与sICH早期血肿扩大风险有关,联合征象可提示早期血肿扩大风险,并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血肿扩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无性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16
作者 徐艳琦 孙媛媛 +3 位作者 党计锋 赵京德 王洲 李华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无性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选取本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卵巢无性细胞瘤患者的CT、MRI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例卵巢无性细胞瘤均为单发,7例单纯型,1例混合型。其中1例合并畸胎瘤,2例合并... 目的探讨卵巢无性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选取本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卵巢无性细胞瘤患者的CT、MRI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例卵巢无性细胞瘤均为单发,7例单纯型,1例混合型。其中1例合并畸胎瘤,2例合并子宫畸形。单纯型卵巢无性细胞瘤呈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内见低密度/长T1短T2间隔,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中度强化,间隔明显强化,间隔将肿瘤分隔成多结节样改变。混合型卵巢无性细胞瘤呈以囊性成分为主的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囊性部分无强化,实性部分轻度强化。结论卵巢无性细胞瘤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临床医师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无性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17
作者 祖伟 刘常青 +1 位作者 李成龙 陈婷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88-90,95,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均接受HRCT和多平面重建技术检查,分析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效能及CT征象。结果100例中经手术探查确诊急性阑尾炎82例,占比82...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均接受HRCT和多平面重建技术检查,分析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效能及CT征象。结果100例中经手术探查确诊急性阑尾炎82例,占比82.00%。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HRCT常规轴位、多平面重建检查对急性阑尾炎检出率分别为86.59%、92.68%,联合检出率为100%,联合检查检出率高于两者单独检查。联合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度高于HRCT常规轴位与多平面重建单独检查,准确率、阴性预测值高于HRCT常规轴位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最高。结论HRCT联合多平面重建对不同类型急性阑尾炎鉴别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状结肠黏膜下脂肪瘤1例
18
作者 孔超男 李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75-175,共1页
患者女,87岁。高血压、糖尿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因无明显诱因腹痛10余天入院,呈阵发性胀痛,大便后缓解。此外,有腹痛后便血症状,持续1天。腹部CT显示乙状结肠内有较大的脂肪密度肿块,突向管腔,边缘光整,局部肠壁未见明显增厚(... 患者女,87岁。高血压、糖尿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因无明显诱因腹痛10余天入院,呈阵发性胀痛,大便后缓解。此外,有腹痛后便血症状,持续1天。腹部CT显示乙状结肠内有较大的脂肪密度肿块,突向管腔,边缘光整,局部肠壁未见明显增厚(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黏膜下脂肪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吕刚 胡知江 储海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helieal,MS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4例初诊时疑似输尿管结石患者,均行MSCT检查及多平面重建技术;以最终临床诊断结果为准,对比输尿管结石与非输尿管结石患者MSCT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helieal,MS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4例初诊时疑似输尿管结石患者,均行MSCT检查及多平面重建技术;以最终临床诊断结果为准,对比输尿管结石与非输尿管结石患者MSCT征象,分析MS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价值。结果84例中临床确诊为输尿管结石66例,其中上段结石19例,中段结石26例,下段结石21例;草酸钙结石51例,尿酸结石11例,胱氨酸结石4例。MSCT与多平面重建技术检查结果显示84例中68例为输尿管结石,其中上段结石21例,中段结石25例,下段结石22例;草酸钙结石51例,尿酸结石13例,胱氨酸结石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结石CT值大于非输尿管结石患者输尿管病灶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草酸钙结石CT值大于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CT值,胱氨酸结石CT值大于尿酸结石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与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输尿管结石、结石位置及结石成分与最终临床诊断结果均有较强的一致性。结论MS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输尿管结石、结石位置、结石成分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周围动脉瘤破裂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覃永平 谯秀逢 +4 位作者 覃琳琳 杜芳 韦琳 覃静 农剑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在周围动脉瘤破裂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例经手术证实为周围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MSCTA影像学资料,利用多平面重组(MRP)、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在周围动脉瘤破裂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例经手术证实为周围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MSCTA影像学资料,利用多平面重组(MRP)、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技术并结合原始薄层轴位图像对病变进行分析诊断。结果11例周围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中,真性动脉瘤3例,假性动脉瘤8裂,其中左侧甲状颈干动脉真性动脉瘤1例,左侧颈外动脉真性动脉瘤1例,支气管动脉真性动脉瘤1例,左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右肱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右髂外动脉分叉处假性动脉瘤2例,左髂外动脉分叉处假性动脉瘤1例,右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左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结论MSCTA对周围动脉瘤破裂出血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确定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周围动脉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