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0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影像搏动性耳鸣识别及高致病区域
1
作者 田山 王治文 +2 位作者 曹学鹏 苏磊 刘兆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5-632,共8页
搏动性耳鸣(PT)的病因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测,但病因众多,缺乏普适性强、机制明确的诊断标准。基于搏动性耳鸣患者和无耳鸣人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横截面图,提出一种高精度的耳鸣识别神经网络模型,并自动标示高致病区域,辅助临床... 搏动性耳鸣(PT)的病因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测,但病因众多,缺乏普适性强、机制明确的诊断标准。基于搏动性耳鸣患者和无耳鸣人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横截面图,提出一种高精度的耳鸣识别神经网络模型,并自动标示高致病区域,辅助临床诊断。使用迁移学习Resnet-v1-50模型,取骨窗颞骨中部水平截面样本进行分类学习,并以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gradCAM)方法对分类高权重区域自动标注;统计CT截面大图(全颅)、中图(双侧颞骨)、小图(右侧颞骨)3种数据集的耳鸣分类高权重区域涉及的解剖结构,逐步细化感兴趣区域,提高分类高权重区域标注分辨率。实验结果显示:包含双侧颞骨的中图数据集分类精度最好,测试集精度达到100%。搏动性耳鸣分类高权重区域集中于双侧或单侧颞骨部位,主要包括颞骨蜂房、鼓窦、乙状窦骨板、上鼓室等部位。搏动性耳鸣与颞骨及附近骨质结构有密切关系;搏动性耳鸣患者在双侧颞骨或耳鸣对侧颞骨均有较大概率存在区别于无耳鸣人群的结构异常;颞骨蜂房、鼓窦、乙状窦骨板、鼓室等结构均有较高概率包含搏动性耳鸣的高致病区域。以上影像分析结论与搏动性耳鸣生物力学研究结论实现了相互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性耳鸣 机器学习 可视化策略 CT影像 神经网络模型 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肺微波消融术中疼痛的风险评估
2
作者 王丽娜 刘建 +3 位作者 史宏璐 韩旭健 窦卫涛 王学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55-59,共5页
目的评估经皮肺微波消融术的疼痛效应并探讨导致消融相关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性选取接受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的肺肿瘤或肺结节患者,分为中重度疼痛组(93例)和轻度或无疼痛组(85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病灶特征和消融... 目的评估经皮肺微波消融术的疼痛效应并探讨导致消融相关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性选取接受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的肺肿瘤或肺结节患者,分为中重度疼痛组(93例)和轻度或无疼痛组(85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病灶特征和消融参数的差别,评估上述因素与消融所致中重度疼痛相关性。结果与轻度或无疼痛组相比,中重度疼痛组的病灶深度[(10.1±5.2)mm vs(19.4±6.2)mm;P=0.009]和穿刺深度[(29.5±6.7)mm vs(40.3±7.3)mm;P=0.012]更浅,总消融时间[(7.3±2.7)min vs(5.1±2.6)min;P=0.031]更长,胸膜受累发生率(35.5%vs 20.0%;P=0.015)和多针消融使用率(20.4%vs 8.2%;P=0.00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显示病灶深度[OR 0.69(95%CI:0.53~1.57);P=0.011]、穿刺深度[OR 0.63(95%CI:0.34~2.21);P=0.016]和使用多针消融[OR 4.14(95%CI:1.12~10.33);P=0.023]与消融所致中重度疼痛显著相关。结论病灶靠近胸膜、穿刺深度过浅和使用多针消融会增加消融相关疼痛的风险,影响肺微波消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微波消融 疼痛 穿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的X线摄影和CT检查临床分析
3
作者 于晋辉 张士伟 +1 位作者 马天宇 王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70-171,175,共3页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的X线摄影和CT检查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证实确诊的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40例,均行X线摄影和CT检查,分析其特征表现。结果X线摄影、CT检查显示骨膜反应分别为15例、12例;骨皮质增厚分别为14例...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的X线摄影和CT检查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证实确诊的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40例,均行X线摄影和CT检查,分析其特征表现。结果X线摄影、CT检查显示骨膜反应分别为15例、12例;骨皮质增厚分别为14例、11例;脓肿样囊腔分别为2例、2例;窦道分别为1例、2例。同时在死骨方面,X线摄影、CT检查分别显示4例、10例;软组织肿胀CT显示28例(Ⅰ度12例、Ⅱ度10例、Ⅲ度6例)。结论断指再植术患者,在术后发生骨髓炎方面,X线检查只能作为基本检查,而CT检查能够为其提供更好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术后 骨髓炎 X线摄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胸部 CT 在评估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预后中的价值
4
作者 张春芳 刘王琰 +3 位作者 徐怡 孙晓萱 王嫱 祝因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胸部CT肺血管大小、肺间质性改变及心包积液等参数在预测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CTD-PAH)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58例CTD-PA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 目的探讨胸部CT肺血管大小、肺间质性改变及心包积液等参数在预测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CTD-PAH)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58例CTD-PA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测量并评估所有患者的胸部CT参数,包括主肺动脉直径(main 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MPAd)、升主动脉直径(ascending aorta diameter,AAOd)、降主动脉直径(descending aorta diameter,DAOd)和右肺动脉直径(right 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RPAd)、左肺动脉直径(left 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LPAd)、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评分及心包积液。主要预后终点为全因死亡。采用Cox风险预测模型寻找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并计算患者的生存率。结果Cox回归分析显示MPAd、ILD评分及心包积液是CTD-PAH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PAd>37.70 mm联合ILD评分≥2分的患者预后最差(P<0.0001)。结论胸部CT测得MPAd、ILD评分及心包积液参数是CTD-PAH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疾病 结缔组织疾病 肺动脉高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对腹内疝分期和主要征象的初步探讨
5
作者 姜传武 高晓宁 +5 位作者 李运广 薛峰 郭成 赵继平 盖风 赵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腹内疝分期和主要征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腹内疝患者,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将腹内疝的MSCT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MSCT对腹内疝的3个分期准确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腹内疝分期和主要征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腹内疝患者,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将腹内疝的MSCT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MSCT对腹内疝的3个分期准确率分别为66.7%、77.8%和88.9%,总准确率为83.3%。根据腹内疝的共同病理基础,筛选出腹内疝的6种主要MSCT征象,包括肠管异位征、囊袋征、闭袢征、靶征、漩涡征、血性渗液征,检出率分别为70.0%、33.3%、56.7%、53.3%、20.0%、43.3%。结论腹内疝的MSCT 3个分期有助于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6种主要MSCT征象的依次观察构成腹内疝MSCT诊断的一般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疝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分期 征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检查直肠癌患者与临床观察
6
作者 陈霜林 季更生 +3 位作者 朱明英 钟华 张璐 卢业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CT表现及标准化护患沟通模式的应用观察。方法选取CT检查的80例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行CT检查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沟通模式干预,观察组给予标准化护患沟通模式干预。观察两组检查配...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CT表现及标准化护患沟通模式的应用观察。方法选取CT检查的80例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行CT检查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沟通模式干预,观察组给予标准化护患沟通模式干预。观察两组检查配合度、图像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CT检查显示80例患者中T分期≤T2期为24例,T3期为25例,T4期为31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检查配合度比较(95.00%vs 80.00%),观察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比较观察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95.00%vs 77.50%)观察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可从影像学方面为临床提供了丰富的肿瘤信息,为诊断直肠癌T分期提供依据,标准化护患沟通可提高检查配合度及保证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周脂肪衰减指数评估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蔺倩 段慧 刘霖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35-139,共5页
冠周脂肪组织是冠状动脉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解剖学上紧紧包绕冠状动脉,不同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脂肪组织,它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功能,其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在冠状动脉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基于冠状动脉CT... 冠周脂肪组织是冠状动脉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解剖学上紧紧包绕冠状动脉,不同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脂肪组织,它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功能,其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在冠状动脉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测量的冠周脂肪组织CT衰减是一种无创的评估冠心病的方法,本文将从冠周脂肪组织生物学、量化方法及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周脂肪组织 冠周脂肪组织衰减指数 冠状动脉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CT在去除头颈部义齿伪影中的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8
作者 魏鹏月 黄晓颖 +2 位作者 吴桐 关晶 暴云锋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1期81-88,共8页
目的:固定义齿是临床常见的口内金属植入物,其材质多种,往往不可摘除。在头颈部CT扫描中固定义齿常产生金属伪影,严重干扰周围组织的准确显示。本系统性综述旨在全面总结能量CT在减少头颈部CT扫描中由固定义齿引起的金属伪影方面的最新... 目的:固定义齿是临床常见的口内金属植入物,其材质多种,往往不可摘除。在头颈部CT扫描中固定义齿常产生金属伪影,严重干扰周围组织的准确显示。本系统性综述旨在全面总结能量CT在减少头颈部CT扫描中由固定义齿引起的金属伪影方面的最新进展,以提高图像质量并促进临床精确诊治。方法:本研究广泛回顾并分析了近期关于能量CT去除固定义齿金属伪影的文献,探讨了4种主要方法:扫描参数优化、算法处理[包括迭代重建(IR)、虚拟单能量成像(VMI)和去金属伪影技术(MAR)]、多种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结果:扫描参数优化简便易行,但去金属伪影的能力有限,并存在增加辐射暴露的风险。算法处理方法如IR、VMI和MAR展示了不同程度的有效性,联合使用较单一技术在性能上表现更好。此外,新兴的深度学习方法在显著减少金属伪影的同时保持了高质量的图像。结论:本综述强调了利用能量CT减少头颈部扫描中固定义齿引起的金属伪影所取得的进展。多种后处理技术的联合使用以及深度学习方法的潜力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带来了希望,旨在提高CT图像质量并增强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CT 固定义齿 金属伪影 伪影减少技术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坐骨大孔疝的MSCT诊断价值
9
作者 曹军 王治彭 +2 位作者 朱益祥 孙明 徐雷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坐骨大孔疝的MS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并分析6例经临床治疗确诊输尿管坐骨大孔疝的患者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皆为老年女性,通过CT检查能够明确输尿管梗阻原因、梗阻部位、疝入坐骨大孔的输尿管形态、输尿... 目的探讨输尿管坐骨大孔疝的MS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并分析6例经临床治疗确诊输尿管坐骨大孔疝的患者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皆为老年女性,通过CT检查能够明确输尿管梗阻原因、梗阻部位、疝入坐骨大孔的输尿管形态、输尿管扩张以及肾积水的程度。结论MSCT能够明确诊断输尿管坐骨大孔疝,为患者临床及时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坐骨大孔疝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联合CT影像学特征预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价值
10
作者 左利华 常江丽 +3 位作者 赵琪瑞 朱勇华 吉红波 韩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33-38,共6页
目的探讨临床、CT影像学特征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病理确诊为NSCLC且具有临床资料、基因检测结果、CT图像资料的患者412例(分为训练集292例,验证集120例)。单因素分析训练集突变阳... 目的探讨临床、CT影像学特征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病理确诊为NSCLC且具有临床资料、基因检测结果、CT图像资料的患者412例(分为训练集292例,验证集120例)。单因素分析训练集突变阳性组及阴性组的临床及CT影像特征之间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纳入多因素分析,筛选预测EGFR突变独立预测因子,建立训练集及验证集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诺莫图使模型可视化,利用曲线下面积(AUC)判断模型在预测EGFR基因突变中的效能,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实用性。结果1)EGFR突变阳性组及阴性组间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病灶类型(混合磨玻璃病灶)、晕征、液化坏死、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显示无吸烟史、晕征、无液化坏死、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是EGFR突变的独立预测因子;3)训练集ROC曲线预测EGFR基因突变AUC为0.746,敏感度和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1.2%、66.2%、64.2%,验证集AUC为0.708,敏感度及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4.6%、62.3%、65.0%。校准曲线显示训练集及验证集预测模型与观察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结论预测NSCLC患者EGFR突变的临床-CT影像学模型具有一定价值,有望作为一种无创预测NSCLC患者EGFR突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预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破裂继发腹腔脓肿腰椎气肿性骨髓炎1例
11
作者 段琳言 戎冬冬 卢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76-176,共1页
患者男,76岁。因腰腹部疼痛1周入院。既往高血压史20余年。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44 g/L,白细胞计数14.8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93.0%,降钙素原31.46 ng/ml。血培养、腹腔血肿穿刺液培养肠炎沙门菌肠炎亚种阳性。术前CT显示腰4~5... 患者男,76岁。因腰腹部疼痛1周入院。既往高血压史20余年。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44 g/L,白细胞计数14.8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93.0%,降钙素原31.46 ng/ml。血培养、腹腔血肿穿刺液培养肠炎沙门菌肠炎亚种阳性。术前CT显示腰4~5椎体、椎旁及椎间盘内多发气体影,腰1水平以下左侧椎旁见团块状混杂密度影(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肿性骨髓炎 腹腔脓肿 腹主动脉瘤破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供血叶外型肺隔离症1例
12
作者 黄奕 郭隽 +1 位作者 乔腾 周英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74-175,共2页
患者女,15岁。查体发现纵隔占位性病变5天。入院查体:青年女性,发育营养中等,神志清醒,自主体位。心、肺、腹部无异常。实验室检查:CEA、CA199、血生化指标等均未见异常。胸部CT平扫见纵隔左上部一软组织肿块,大小约6.2 cm×5.1 cm... 患者女,15岁。查体发现纵隔占位性病变5天。入院查体:青年女性,发育营养中等,神志清醒,自主体位。心、肺、腹部无异常。实验室检查:CEA、CA199、血生化指标等均未见异常。胸部CT平扫见纵隔左上部一软组织肿块,大小约6.2 cm×5.1 cm,密度均匀、边界清楚,CT值为70 HU(图1),考虑纵隔占位性病变,胸腺瘤或纵隔囊肿不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隔离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
13
作者 庞宇菲 梁宁 常银江 《淮海医药》 2025年第1期13-17,22,共6页
目的:探讨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接受肺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25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增强CT... 目的:探讨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接受肺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25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增强CT扫描、灌注成像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患者增强CT扫描及灌注成像参数,ROC分析增强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对NSCLC术前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25例NSCLC患者中Ⅰ期74例(59.20%),Ⅱ期51例(40.80%);出现淋巴结转移27例(21.60%),未出现淋巴结转移98例(78.40%)。Ⅱ期患者平扫期CT值及灌注成像血流量、血容量、表面通透性高于Ⅰ期,动脉期CT强化值、灌注成像平均通过时间低于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患者静脉期CT强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平扫期CT值及灌注成像血流量、血容量、表面通透性高于未转移患者,动脉期CT强化值、灌注成像平均通过时间低于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患者静脉期CT强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增强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评估NSCLC患者术前临床分期的AUC为0.964(95%CI:0.937~0.991,P<0.001),特异度为0.843,灵敏度为0.946;评估NSCLC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状态的AUC为0.954(95%CI:0.912~0.995,P<0.001),特异度为0.926,灵敏度为0.878。结论:增强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对NSCLC患者术前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状态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灌注成像 淋巴结转移 评估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特征及临床指标在儿童肝母细胞瘤病理分型的预测价值分析
14
作者 李钱程 王伟 +5 位作者 张龚巍 李世宪 李成龙 徐超 于啸 王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74-79,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肝母细胞瘤(HB)不同病理分型患儿CT特征及临床指标的差异,探讨相关指标在HB病理分型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9例HB患儿,根据病理分型分为混合性上皮型25例(混合型组)、完全上皮型24例(上皮型组)。收集患儿的C...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肝母细胞瘤(HB)不同病理分型患儿CT特征及临床指标的差异,探讨相关指标在HB病理分型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9例HB患儿,根据病理分型分为混合性上皮型25例(混合型组)、完全上皮型24例(上皮型组)。收集患儿的CT特征及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HB不同病理分型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相关指标在HB病理分型预测中的价值。结果不同HB病理类型组在年龄、钙化、包膜回缩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包膜回缩为儿童HB病理分型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以上2个指标构建评价模型的AUC值为0.837(95%CI:0.720~0.953),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76%、95.47%,预测模型拟合度较好(Hosmer-Lemeshow χ^(2)=7.365,P=0.498)。结论年龄、包膜回缩为预测儿童HB病理分型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以上2个指标构建的评价模型对儿童HB病理分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以为儿童HB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临床指标 儿童 肝母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在脊柱转移瘤中的应用新进展
15
作者 徐驰杰 邓小毅 邢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43-147,共5页
脊柱转移瘤伴发的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传统影像学主观评估差异大且缺乏规范化诊疗,影像组学在脊柱转移瘤诊疗和预后的预测中表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CT影像组学在脊柱转移瘤中的应用新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影像组学 脊柱 转移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多参数成像在肾上腺意外瘤诊断中的应用
16
作者 张丹卉 张亚斌 史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CT多参数成像在肾上腺意外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检查证实的52例肾上腺意外瘤患者资料并分析,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ACA)38例(ACA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AGN)14例(AGN组)。观察肾上腺意外瘤形态学表现,探讨ACA... 目的探讨能谱CT多参数成像在肾上腺意外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检查证实的52例肾上腺意外瘤患者资料并分析,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ACA)38例(ACA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AGN)14例(AGN组)。观察肾上腺意外瘤形态学表现,探讨ACA与AGN常规CT征象、各单能量CT值、动脉期有效原子序数、各配对基物质浓度,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能谱CT各指标在肾上腺意外瘤中的诊断效能。结果ACA多呈圆形与类圆形,CT平扫多呈低密度;AGN多呈卵圆形与水滴状,CT平扫多呈等密度;ACA组的最大径平均值高于AGN组;CT平扫ACA组的CT值低于AGN组,CT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ACA组的CT值高于AGN组。动脉期40~80 KeV的各单能量CT值ACA组均高于AGN组。两组各单能量CT值、动脉期有效原子序数、各配对基物质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能谱CT多参数成像动脉期40 KeV单能量CT值、有效原子序数、碘-水浓度、脂-碘浓度的定量分析对肾上腺意外瘤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可准确评估ACA与AGN,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意外瘤 肾上腺皮质腺瘤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管结石最大长度和平均密度与体外震波碎石次数的相关性
17
作者 凌立平 高霞 +2 位作者 杨琰宁 石益海 张春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CT检查胰管结石最大长度和平均密度(MSD)与胰腺体外震波碎石术(P-ESWL)治疗次数的关系。方法选取148例接受P-ESWL的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患者,碎石术前均完善胰腺CT检查且碎石成功,并测量胰管结石最大长度和MSD。通过多因素分... 目的探讨CT检查胰管结石最大长度和平均密度(MSD)与胰腺体外震波碎石术(P-ESWL)治疗次数的关系。方法选取148例接受P-ESWL的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患者,碎石术前均完善胰腺CT检查且碎石成功,并测量胰管结石最大长度和MSD。通过多因素分析P-ESWL治疗次数的影响因素。结果148例患者93例(62.84%)碎石治疗次数≤2;55例(37.16%)碎石治疗次数>2。多因素分析表明胰管结石最大长度增加,碎石治疗次数增加的风险增大(结石最大长度每增加5 mm:OR=6.906,P<0.001);胰管MSD增加,碎石治疗次数增加的风险增大(MSD每增加100 HU:OR=1.284,P<0.001)。结论胰管结石的最大长度和MSD是胰管结石P-ESWL治疗次数的影响因素,术前测量胰管结石的最大长度和MSD有助于预测胰管结石P-ESWL的治疗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结石 碎石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CTA及血清Hcy、U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分析
18
作者 马颖 陈国智 陈蓓蕾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尿酸(uric acid,U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0例脑梗死患者,均进行头颈部CTA检查。CTA检查采用西门... 目的探讨头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尿酸(uric acid,U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0例脑梗死患者,均进行头颈部CTA检查。CTA检查采用西门子第三代双源CT,扫描参数:管电流300 mA、管电压120 kV、层厚0.5 mm。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碘帕醇[规格:15 g(I)/50 ml/瓶]45~50 ml,注射速率为4.5~5.0 ml/s,自下而上对患者主动脉弓至颅内动脉进行扫描,通过减影软件进行处理,记录管腔狭窄情况;结合70例患者Hcy、UA的数值变化,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TA检出结果与金标准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值=0.722,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重度、中度、轻度、无狭窄患者Hcy、UA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狭窄患者Hcy、UA指标明显<重度、中度、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endall分析显示狭窄程度与Hcy、UA指标呈正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cy、UA及二者联合预测无狭窄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0.747、0.922,且两者联合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9%、86.9%。结论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诊断价值相对一般,Hcy、UA指标水平预测价值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粥样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质性肺炎高分辨率CT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19
作者 张靖 赵琳 +1 位作者 曹凤华 张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48-150,162,共4页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炎(ILD)高分辨率CT(HRCT)的影像学特征及HR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ILD患者,均采用HRCT检查,比较不同类型ILD患者HRCT影像特征,分析HRCT评分与患者肺功能的关系。结果100例ILD患者HRCT影像表现分型:寻常型间质性肺炎(...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炎(ILD)高分辨率CT(HRCT)的影像学特征及HR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ILD患者,均采用HRCT检查,比较不同类型ILD患者HRCT影像特征,分析HRCT评分与患者肺功能的关系。结果100例ILD患者HRCT影像表现分型: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41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40例,机化性肺炎(OP)6例,淋巴细胞型间质性肺炎(LIP)3例。不同类型ILD患者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_(1))占预计值%、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FEV_(1)/FV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D患者HRCT评分与FEV1占预计值%、FEV_(1)/FVC均呈负相关。结论HRCT评估方法与肺功能指标均有相关性,但不同类型ILD的CT征象存在重叠,还需借助其他辅助手段进一步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炎 肺功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诊断尘肺病胸部CT后处理图像适宜性分析
20
作者 刘畅 杨明 +4 位作者 王强 白净 张宁宁 段铮 董会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39-42,47,共5页
目的探讨遴选适宜尘肺病诊断的胸部CT图像模式。方法选取74例(以圆形小阴影为主要表现的67例,以不规则小阴影为主要表现的6例,石棉肺1例)行DR和MSCT检查的尘肺病患者影像资料,对1.5 mm和5.0 mm轴位重建CT图像、1.0 mm和5.0 mm冠状位MPR... 目的探讨遴选适宜尘肺病诊断的胸部CT图像模式。方法选取74例(以圆形小阴影为主要表现的67例,以不规则小阴影为主要表现的6例,石棉肺1例)行DR和MSCT检查的尘肺病患者影像资料,对1.5 mm和5.0 mm轴位重建CT图像、1.0 mm和5.0 mm冠状位MPR图像和5.0 mm冠状位MIP图像以及DR图像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5种胸部CT模式中,5.0 mm胸部CT冠状位MPR图像更具优势;5.0 mm冠状位MPR图像与DR图像圆形小阴影大小、总体密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70、0.64,一致性一般;B类大阴影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92,一致性较好。结论5.0 mm冠状位MPR图像作为尘肺病诊断的胸部CT图像是适宜的、可行的,GBZ70-2015不能直接用于胸部CT圆形小阴影密集度的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病 圆形小阴影 密集度 数字X线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