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8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有鹏教授治疗寒地儿童荨麻疹的临证经验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佳 郭峥 王有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王有鹏教授基于对寒地地域特点及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认识,立足临床实践,对寒地儿童荨麻疹的诊疗具有独到见解。王有鹏教授从发病邪气、脏腑、体质三个层面总结其病因病机为风邪主导,寒、热、湿邪兼杂为患;肺脾肾三脏虚损,心肝亢盛为本;同... 王有鹏教授基于对寒地地域特点及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认识,立足临床实践,对寒地儿童荨麻疹的诊疗具有独到见解。王有鹏教授从发病邪气、脏腑、体质三个层面总结其病因病机为风邪主导,寒、热、湿邪兼杂为患;肺脾肾三脏虚损,心肝亢盛为本;同时受先天禀赋及体质因素的影响。根据寒地儿童荨麻疹发病特点将其分为风邪袭表证、湿热蕴肤证、肺脾气虚证,治疗以调和脏腑为本,祛除病邪为标,运用合方随证施治,同时兼顾调体养护,防患于未然,可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域 荨麻疹 儿童 风邪袭表 湿热蕴肤 肺脾气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评估
2
作者 黄雪梅 欧珊珊 +7 位作者 邹荟 林天一 吴伟鸿 陈紫嫣 李华平 陈荃 梁碧华 朱慧兰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8期536-541,共6页
目的评估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探讨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与疾病活动度及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3年8—12月在广州市皮肤病医院门诊治疗的CSU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7日荨麻疹活动度评... 目的评估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探讨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与疾病活动度及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3年8—12月在广州市皮肤病医院门诊治疗的CSU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7日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7)、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治疗达8周以上患者再次收集SAS、SDS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AS、SDS评分与UAS7、DLQI的相关性,采用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患者SAS、SDS评分的变化。结果共纳入CSU患者53例,其中15例(28.30%)存在焦虑问题,16例(30.19%)存在抑郁问题;焦虑状态患者的DLQI评分显著高于无焦虑状态患者(t=2.58,P=0.013),抑郁状态患者的UAS7评分显著高于无抑郁状态患者(t=2.29,P=0.026);Pearson相关分析示患者SAS评分与UAS7评分(r=0.31,P=0.029)、DLQI评分(r=0.33,P=0.020)存在正相关关系,而SDS评分与UAS7、DLQI评分无关(均P>0.05)。24例患者完成8周以上的治疗,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SAS(t=3.97,P<0.001)、SDS(t=3.69,P=0.001)评分均显著下降。结论CSU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生活质量越差者出现焦虑的可能性越大,疾病活动度越严重者出现抑郁的可能性越大。患者焦虑程度受疾病活动度及生活质量严重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慢性自发性 焦虑 抑郁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制剂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黄雪梅 欧珊珊 +6 位作者 陈教全 邹荟 陈紫嫣 吴伟鸿 吴慧 李润祥 朱慧兰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免疫反应性皮肤病,其发病的关键效应细胞是肥大细胞。随着近年来对CSU发病机制的不断认识,不少新型生物制剂被应用于CSU患者的治疗。生物制剂可通过靶向作用于肥大细胞的活化过程的不同阶段,阻断...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免疫反应性皮肤病,其发病的关键效应细胞是肥大细胞。随着近年来对CSU发病机制的不断认识,不少新型生物制剂被应用于CSU患者的治疗。生物制剂可通过靶向作用于肥大细胞的活化过程的不同阶段,阻断肥大细胞的活化、脱颗粒,从而有效治疗CSU;根据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可分为抑制肥大细胞激活、抑制胞内信号转导、激活抑制性受体的药物。本文对生物制剂在CSU治疗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生物制剂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李丽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7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玉屏风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瘙痒程度、风团数目、每日风团发作次数、风团最大直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CD8^(+)水平,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2、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良好,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减轻炎性反应,提高免疫功能,减少复发,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颗粒 卡介菌多糖核酸 慢性荨麻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依巴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婷 张玉兰 杨荣明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477-1479,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依巴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我院就诊的4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10 mg依巴斯汀片...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依巴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我院就诊的4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10 mg依巴斯汀片,观察组采用20 mg依巴斯汀,两组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递减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血液学指标[血清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介素-25(Interleukin-25,IL-25)、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T淋巴细胞计数[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CD4^(+))、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CD8^(+))]水平、临床疗效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7、IL-25、IL-33及CD8^(+)均低于对照组,CD4^(+)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20 mg依巴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递减疗法可以更有效缓解慢性荨麻疹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IL-17、IL-25、IL-33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且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巴斯汀 不同剂量 复方甘草酸苷 递减疗法 慢性荨麻疹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心脾相关”探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脑肠相关发病机制
6
作者 张汇 闫英 +1 位作者 杨漪 聂晶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959-962,共4页
中医学认为心脾两脏通过五行经络息息相关;心脾两脏可各自影响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发病,心影响CSU发病的关键病机在于心神失养和心火炽盛,脾则在于脾胃运化失常和思虑伤脾;心脾两脏通过气血经脉互相影响发病。现代医学认为CSU脑肠相... 中医学认为心脾两脏通过五行经络息息相关;心脾两脏可各自影响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发病,心影响CSU发病的关键病机在于心神失养和心火炽盛,脾则在于脾胃运化失常和思虑伤脾;心脾两脏通过气血经脉互相影响发病。现代医学认为CSU脑肠相关发病机制主要集中于心理应激及肠道菌群相关机制,并以脑肠肽为枢纽互相影响CSU发病。CSU现代医学脑肠相关发病机制与中医学的心脾相关的理论相互印证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肠道菌群 心理应激 心脾相关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相关参数在儿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7
作者 黄越 李世洋 耿承芳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2期77-81,共5页
目的探究血小板相关参数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68例儿童CSU患者作为观察组,68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血小板相关参数有无差异,并... 目的探究血小板相关参数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68例儿童CSU患者作为观察组,68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血小板相关参数有无差异,并分析观察组的疾病病程、病情严重程度与血小板相关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P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3.96,P<0.001),而MPV(t=-5.99,P<0.001)、PDW(t=-8.12,P<0.00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间PLT、MPV、PDW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CSU患者中MPV(r=0.26,P=0.034)、PDW(r=0.35,P=0.004)水平与病程呈正相关,与PLT水平(MPV:r=-0.41,P<0.05;PDW:r=-0.34,P=0.002)呈负相关,而PLT水平与病程无相关性(r=0.02,P=0.875)。结论血小板相关参数可反映儿童CSU的发生发展。MPV和PDW可以作为评估血小板活化的指标,也可作为推测CSU患儿病程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儿童 血小板计数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分布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奥洛他定与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比较分析
8
作者 吴丹丹 付旭晖 +1 位作者 赵军磊 王哲新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9期613-618,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盐酸奥洛他定与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选取开封市人民医院皮肤科2020年10月—2024年1月收治的18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2例,使用盐酸奥洛他定治疗;对照组92例,使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均... 目的对比分析盐酸奥洛他定与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选取开封市人民医院皮肤科2020年10月—2024年1月收治的18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2例,使用盐酸奥洛他定治疗;对照组92例,使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调查表(DLQI)得分、荨麻疹控制程度(UCT)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36);实验组风团数量、风团大小、瘙痒程度积分分别为1.02±0.16、0.88±0.18、0.88±0.21,低于对照组的1.13±0.24、0.96±0.13、0.97±0.25(均P<0.01);实验组的DLQI、UCT评分分别为4.67±1.02、12.01±1.89,对照组的DLQI、UCT评分分别为5.11±1.11、10.98±2.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盐酸奥洛他定与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安全性均较好,但盐酸奥洛他定的疗效更佳,更易于控制荨麻疹程度,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奥洛他定 枸地氯雷他定 慢性荨麻疹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西替利嗪与盐酸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9
作者 林航 《北方药学》 2024年第7期140-141,144,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依匹斯汀与左西替利嗪对慢性荨麻疹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8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盐酸依匹斯汀治疗,观察组应用左西替利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不良反应率。结果:相较... 目的:探讨盐酸依匹斯汀与左西替利嗪对慢性荨麻疹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8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盐酸依匹斯汀治疗,观察组应用左西替利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不良反应率。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12%vs 75.61%)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IFN-γ水平升高,LTB4与IL-4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76%vs7.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盐酸依匹斯汀,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确切,可加速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改善,调节患者机体炎性因子水平,为疾病康复创造良好条件,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西替利嗪 盐酸依匹斯汀 慢性荨麻疹 炎性因子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活动度相关生物学指标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0
作者 韦春燕 《内科》 2024年第1期97-101,共5页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为一种肥大细胞驱动的全身性慢性炎症反应,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诊断、预后和疗效评估往往依赖于临床经验判断,缺乏有效反映该病活动度的生物学指标。因此,寻找出灵敏度好、特异度高且便于检查的生物学指标,对于CSU...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为一种肥大细胞驱动的全身性慢性炎症反应,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诊断、预后和疗效评估往往依赖于临床经验判断,缺乏有效反映该病活动度的生物学指标。因此,寻找出灵敏度好、特异度高且便于检查的生物学指标,对于CSU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CSU活动度相关生物学指标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生物学指标 活动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与血清IgE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26
11
作者 栾红 王英杰 孟宪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62-63,共2页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同期收治的12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1组、对照2组各40例,分别予卡介菌多糖核酸+西替利嗪+雷尼替丁、卡介菌多糖核酸、西替利...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同期收治的12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1组、对照2组各40例,分别予卡介菌多糖核酸+西替利嗪+雷尼替丁、卡介菌多糖核酸、西替利嗪+雷尼替丁治疗,观察三组疗效并分析其与治疗前血清IgE水平的关系,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均<0.01),其中治疗前血清IgE升高与正常者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三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偶有嗜睡、口干等,但症状轻微、停药后自行消失。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且疗效与治疗前血清IgE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慢性 卡介菌多糖核酸 西替利嗪 雷尼替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安地区2047例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韩秀华 高岩 +3 位作者 戚贵芹 范晓婧 韩庆迎 张翠芹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9期43-45,共3页
目的 分析慢性荨麻疹过敏原的临床流行病学.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 ~2010年2 04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居住环境、季节、时间段过敏原的变化.结果 2 047例患者吸入性过敏原以室... 目的 分析慢性荨麻疹过敏原的临床流行病学.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 ~2010年2 04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居住环境、季节、时间段过敏原的变化.结果 2 047例患者吸入性过敏原以室内尘土最高,其次为多价霉菌Ⅱ;食物性过敏原以芝麻最高,其次为虾、海鱼和淡水鱼.不同性别荨麻疹患者过敏反应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30岁以下人群对麦糠、多价兽毛、早春花粉、晚春花粉、夏秋花粉、尘螨、多价霉菌Ⅱ、多价昆虫、小麦面、玉米面、花生和蒜的过敏反应显著高于30岁以上的人群(P均<0.05).城市荨麻疹患者对棉絮、麦糠、多价兽毛、烟、夏秋花粉、蒿属花粉、尘螨、多价霉菌Ⅱ、多价昆虫、淡水鱼、虾、玉米面、花生、大豆、芝麻、土豆、蒜、西红柿的过敏反应显著高于农村患者,而农村荨麻疹患者仅对桑蚕丝和海鱼的过敏反应高于城市患者(P均<0.05).春季好发荨麻疹者过敏原早春花粉、桑蚕丝、小麦面较其他过敏原为常见,夏季荨麻疹好发者中多价昆虫、葱较其他过敏原常见,秋季好发者则为多价霉菌Ⅰ、烟、尘螨、牛肉、蒜、西红柿较其他过敏原为常见,冬季好发荨麻疹者则以夏秋花粉、蒿属花粉及豚草较其他过敏原常见(P均<0.05).2001~2010年患者对棉絮、多价羽毛、多价兽毛、多价霉菌Ⅰ、烟、夏秋花粉、蒿属花粉、尘螨、多价霉菌Ⅱ、多价昆虫、豚草、大米、玉米面、牛奶、牛肉、虾、淡水鱼、花生、大豆、芝麻、葱、蒜、土豆、白菜、西红柿的反应性均明显高于1991~2000年,而对室内尘土、桑蚕丝、小麦面、海鱼的反应性则较低于1991~ 2000年(P均<0.05).结论 室内尘土、芝麻、虾等是导致患者慢性荨麻疹最常见的过敏原,年龄、居住环境、季节不同影响患者对过敏原的反应性,且慢性荨麻疹患者对过敏原反应性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过敏原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化护理对改善行自血疗法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负性心理状态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13
作者 石家宴 吴海斌 +2 位作者 石建萍 肖海珍 杨义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3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改善行白血疗法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负性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将广州医学院附属深圳沙井医院6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自血疗法加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自血疗法加常规护理。治疗3...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改善行白血疗法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负性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将广州医学院附属深圳沙井医院6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自血疗法加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自血疗法加常规护理。治疗3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李克特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应指标的测评。结果自血疗法加人性化护理组治疗后SAS分值小于50分的有24例,占75%,60~69分只有2例,无70分以上患者;SDS评分由治疗前的(63.68±5.78)分降低到治疗后的(41.54±4.62)分;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38%,与对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紧密配合临床治疗一种慢性无法根治的皮肤疾病,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同时,缓解了患者精神心理方面的不良影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自血疗法 慢性荨麻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减消风散联合依巴斯汀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涛峰 白云飞 +6 位作者 张虹亚 孙洪波 王建锋 吴敏 何素敏 曹宇 章纬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消风散加减方联合依巴斯汀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风热型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1),对照组患者口服依巴斯汀,治疗组口服依巴斯汀和消风散加减方,疗程2周。治疗前、治疗7d末... 目的观察消风散加减方联合依巴斯汀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风热型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1),对照组患者口服依巴斯汀,治疗组口服依巴斯汀和消风散加减方,疗程2周。治疗前、治疗7d末、治疗14d末,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rticaria activity score,UAS)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the 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治疗7d和14d末,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和治疗7d末,两组UAS及DLQ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末,两组UAS和DLQ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末和14d末,两组UAS和DLQI均较前一时点显著降低(P<0.05)。治疗14d末,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荨麻疹痊愈时间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风散加减方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其长期疗效优于单用依巴斯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风散 荨麻疹 风热型 依巴斯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总苷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宁娟 涂宏伟 +2 位作者 杨丽娜 简峰 苏艳群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口服液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儿炎性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CIU患儿149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4例。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口服液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儿炎性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CIU患儿149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两组患儿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 65%,高于对照组的89. 33%(P<0. 05)。两组患儿治疗后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 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患儿治疗后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CD8^+水平低于治疗前(P<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4. 86%,与对照组的10. 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白芍总苷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治疗CIU患儿疗效较好,用药安全性较高,可能与改善患儿机体的炎性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总苷胶囊 左西替利嗪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儿童 炎性因子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荨麻疹从络论治探讨 被引量:9
16
作者 任琳 蔡玲玲 +3 位作者 余青 姜玉 张妙良 张丰川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578-580,共3页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工作中治疗难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风团,瘙痒剧烈,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中西医治疗手段虽多种多样,但效果一般,笔者团队在多年临床工作中用络病理论结合辨证论治本病,取得一定效果。认为本病顽固难愈的根本...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工作中治疗难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风团,瘙痒剧烈,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中西医治疗手段虽多种多样,但效果一般,笔者团队在多年临床工作中用络病理论结合辨证论治本病,取得一定效果。认为本病顽固难愈的根本在于络脉空虚,外感六淫之邪引动内生之风,兼挟痰、湿、热、瘀邪气,相互胶结,阻滞络脉,气血不通,邪正相争,发为本病,正气虚时,则邪入于络,出现风团;正气足时,邪出于络,风团消失。病因病机中强调络脉空虚及内风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治疗上提出填补络脉,通络合营以祛风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络脉空虚 填补络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文军 潘尚领 +2 位作者 林有坤 施焕中 梁伶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4-294,共1页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血清细胞因子 临床研究 皮肤粘膜过敏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德地区2012~2016年荨麻疹患者过敏原变化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健 张胜伟 +3 位作者 陈丽莉 马丽娜 段昕所 陆洁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4期90-93,共4页
目的分析承德地区近年来荨麻疹患者过敏原的种类、分布情况及变化趋势,为荨麻疹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2016年承德地区1 642例荨麻疹患者,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分析5年内该地区荨麻疹患者过敏... 目的分析承德地区近年来荨麻疹患者过敏原的种类、分布情况及变化趋势,为荨麻疹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2016年承德地区1 642例荨麻疹患者,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分析5年内该地区荨麻疹患者过敏原的分布和变化情况。结果 1 642例荨麻疹患者中,血清总IgE阳性1 275例(77.65%),血清sIgE阳性919例(55.97%)。2012~2016年血清总IgE阳性率呈下降趋势(χ2=18.363,P<0.01,r=-0.106),血清s IgE阳性率呈上升趋势(χ2=70.270,P<0.01,r=0.201)。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的前3位分别为户尘螨(19.73%)、树花粉组合(11.81%)和霉菌组合(10.60%),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的前3位分别为腰果(11.81%)、牛奶(8.10%)和海鲜组合(8.04%)。2012~2016年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均高于食入性过敏原(χ2=82.017,P<0.01)。2012~2016年吸入性(χ2=73.425,P<0.01)和食入性(χ2=50.737,P<0.01)过敏原阳性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论承德地区荨麻疹患者发病机制以Ⅰ型超敏反应为主,但占比呈下降趋势。户尘螨和腰果分别是荨麻疹患者最常见的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过敏原 免疫球蛋白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承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何明月 赵桂华 范晓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13-15,60,共4页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住院的慢性荨麻疹患者90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医学应...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住院的慢性荨麻疹患者90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和病程与生活质量有相关性(P<0.05);除支持利用度外,患者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因子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医学应对方式中,回避维度与生活质量总分及生理、心理和社会领域呈正相关(P<0.05),与环境领域无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生活质量偏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影响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工作中应评估患者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有效地利用社会支持,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荨麻疹3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贾月琴 朱应玉 +4 位作者 査翔远 胡晓春 王谦 沈智勇 宋友良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总结感染性荨麻疹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感染性荨麻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皮肤科与感染科合作诊治的33例感染性荨麻疹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感染主要来源于呼吸系统;单纯糖皮质激素治... 目的:总结感染性荨麻疹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感染性荨麻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皮肤科与感染科合作诊治的33例感染性荨麻疹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感染主要来源于呼吸系统;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急剧加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血清CRP水平均显著升高;积极抗感染同时辅以适量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治疗,病情均逐渐控制并痊愈出院。结论: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急性荨麻疹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检,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积极寻找感染灶,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荨麻疹 感染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