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0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纳米刀消融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魏广坤 陈艳军 +3 位作者 程冰冰 仝昊 陈升阳 胡水全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2期220-225,共6页
目的探讨术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纳米刀消融术后患者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经纳米刀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 目的探讨术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纳米刀消融术后患者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经纳米刀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外周静脉血NLR值,以NLR的中位数为临界值,将病例分为低NLR组(NLR≤4.8,22例)和高NLR组(NLR>4.8,23例),应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性。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探究NLR是否为影响胰腺癌患者纳米刀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低NLR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94d,而高NLR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26d(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P<0.001)、糖类抗原19-9(CA19-9)(P<0.001)、肿瘤部位(P=0.030)、分化程度(P=0.006)、术后30dNLR(P<0.001)、TNM分期(P=0.016)与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纳米刀术后生存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术后NLR、肿瘤标志物CA19-9是局部进展期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后高NLR对于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纳米刀术后患者的生存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NLR在临床中易于检验,可以提供重要的预后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局部进展期 纳米刀消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RAS突变肽段介导的胰腺癌免疫治疗
2
作者 贺心怡 汤丁越 +2 位作者 张洁 丁浩 吴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9,共10页
通过增加KRAS抗原负荷来增强机体主动免疫,开发了一种KRAS靶向的免疫治疗药物。构建了Ad-SNP1、Ad-SNP2、Ad-SNP3和Ad-SNP4这4种质粒表达载体,每种载体含有的突变肽段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连接方式不同,但均包含Q61H突变肽段,同时... 通过增加KRAS抗原负荷来增强机体主动免疫,开发了一种KRAS靶向的免疫治疗药物。构建了Ad-SNP1、Ad-SNP2、Ad-SNP3和Ad-SNP4这4种质粒表达载体,每种载体含有的突变肽段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连接方式不同,但均包含Q61H突变肽段,同时表达载体包装腺病毒衣壳,并在体内外进行验证及筛选。结果表明,这4种表达载体都能在体外成功表达,并在小鼠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肿瘤药效实验表明,在含有KRASQ61H突变位点的移植瘤小鼠模型中,药物可刺激体内免疫反应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但这4种药物的药效存在明显差异,Ad-SNP1载体药效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癌 KRAS 免疫疗法 腺病毒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放射性粒子双链胆道引流管近距离放疗联合经动脉灌注化疗序贯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有效性分析
3
作者 柳群力 刘梦雯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03-104,119,共3页
目的 分析局部进展期胰腺癌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双链胆道引流管近距离放疗联合经动脉灌注化疗序贯的实际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42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分别在第一阶段对其采用125I放射性... 目的 分析局部进展期胰腺癌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双链胆道引流管近距离放疗联合经动脉灌注化疗序贯的实际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42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分别在第一阶段对其采用125I放射性离子双链胆道引流管进行近距离放疗,并联合经动脉灌注序贯化疗,共对其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化疗周期维持至3周/次,在治疗结束后拔除引流管并植入胆道支架。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受益反应、肿瘤疗效评估)进行评价;统计治疗成功率;统计患者预后情况;使用NRS疼痛评分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42例患者均成功进行置入引流管近距离放疗;放疗期间共出现2例轻微胆管炎,1例胆管出血;化疗期间出现乏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患者较多,且多为轻症患者;经125I放射性粒子双链胆道引流管近距离放疗联合经动脉灌注化疗后,1例患者肿瘤达到完全缓解(CR),20例患者肿瘤得到部分缓解(PR),16例患者处稳定期间,5例肿瘤进展病例,肿瘤控制率为85.71%(36/42);42例患者疼痛程度较干预前均明显下降。结论 对局部进展期胰腺癌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双链胆道引流管近距离放疗联合经动脉灌注化疗序贯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放疗 经动脉灌注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作业程序优化手术室配合在胰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4
作者 黄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4期96-98,共3页
目的:分析基于标准作业程序优化手术室配合在胰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4年10月于泰兴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实施... 目的:分析基于标准作业程序优化手术室配合在胰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4年10月于泰兴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标准作业程序优化手术室配合。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术中物品添加次数较少,手术护士到位时间、设备准备时间、术前交接时间、转运时间较短,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护理后,两组情绪功能、生理功能、角色功能及认知功能评分均升高,且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较高(P<0.05)。结论:基于标准作业程序优化手术室配合在胰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优化手术相关指标,提高护理效率,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手术 标准作业程序 手术室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Vimentin联合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活检术对胰腺实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马洁云 田晓锋 +4 位作者 刘林霞 佟广海 陆博文 苏小琴 邰国梅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1期53-58,共6页
目的评估肿瘤细胞Vimentin联合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B)诊断胰腺实性肿瘤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12月该院接受EUS-FNB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胰腺实性肿瘤包括但不限于胰腺癌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目的评估肿瘤细胞Vimentin联合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B)诊断胰腺实性肿瘤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12月该院接受EUS-FNB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胰腺实性肿瘤包括但不限于胰腺癌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通过对比EUS-FNB与最终病理学诊断结果,评估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获得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的106例,占96.37%。其中,87例明确诊断为腺癌或胰腺导管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Vimentin在肿瘤细胞中表达;不同部位穿刺病理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直径病灶穿刺病理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Vimentin的表达水平可能与病变的性质相关。Vimentin联合EUS-FNB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的总体准确率为86.09%,敏感度为84.57%,特异度为100.00%。在实性占位方面,诊断准确率达到87.67%,特异度为100.00%,敏感度为86.55%。对于胰腺囊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65.42%,特异度为100.00%,敏感度为69.79%。结论肿瘤细胞Vimentin联合EUS-FNB诊断胰腺实性肿瘤的准确率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胰腺实性肿瘤 VIMENTIN 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与卡培他滨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胰腺癌的效果
6
作者 李朋朋 田碧 +3 位作者 秦德华 卜亚静 时昌立 丁广成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4期4438-4441,共4页
目的 评价吉西他滨与卡培他滨联合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诊断明确的70例不可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吉西他滨与卡培他... 目的 评价吉西他滨与卡培他滨联合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诊断明确的70例不可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吉西他滨与卡培他滨化疗联合SBRT,对照组接受吉西他滨与卡培他滨化疗。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生存预后、毒副作用及止痛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2.9%,高于对照组(57.1%)(P<0.05)。观察组的1 a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及1 a总生存率分别为45.7%、77.1%,高于对照组(22.9%、48.6%)(P<0.05);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10.5、17.5个月,高于对照(5.5、9.0个月)(P<0.05)。治疗开始后4、12周,观察组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毒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西他滨与卡培他滨联合SBRT对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缓解率,提高了临床疗效和生存预后,改善了生活质量,且毒副作用可耐受,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立体定向放疗 吉西他滨 卡培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降表达circSTON2的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观察
7
作者 叶伟标 郑银海 +2 位作者 李广柳 李伟滔 徐咏强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7期25-28,共4页
目的观察过/降表达环状RNA-STON2(circSTON2)的胰腺癌细胞株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变化,初步探讨circSTON2在胰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体外传代培养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分为circSTON2过表达组、circSTON2降表达组及对照组,利用质粒... 目的观察过/降表达环状RNA-STON2(circSTON2)的胰腺癌细胞株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变化,初步探讨circSTON2在胰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体外传代培养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分为circSTON2过表达组、circSTON2降表达组及对照组,利用质粒转染及siRNA干扰技术分别转染circSTON2过表达质粒、circSTON2-siRNA干扰质粒及空白对照质粒。采用CCK-8法检测培养24、36、48 h时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培养24、36、48 h时,细胞增殖能力circSTON2过表达组>对照组>circSTON2降表达组(P均<0.05);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circSTON2过表达组>对照组>circSTON2降表达组(P均<0.05)。结论circSTON2过表达可增强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而circSTON2降表达后作用与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STON2 胰腺癌 PANC-1细胞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姑息性手术疗法在胰腺癌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翁汉钦 黄东 +1 位作者 林良奕 冯伟建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6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姑息性手术疗法在胰腺癌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胰腺癌晚期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姑息性手术疗法在胰腺癌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胰腺癌晚期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姑息性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25);观察组治疗3、6、12个月后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整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姑息性手术疗法在胰腺癌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晚期 姑息性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卷积网络模型可自动识别与分割胰腺及其肿瘤:基于3D V-Net
9
作者 陈菲 李茂林 +1 位作者 蒋玉婷 李康安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170-1175,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V-Net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胰腺及其肿瘤自动识别和分割任务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9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就诊且经病理证实为胰腺癌的186例患者的增强CT影像资料,经... 目的探讨基于V-Net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胰腺及其肿瘤自动识别和分割任务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9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就诊且经病理证实为胰腺癌的186例患者的增强CT影像资料,经过筛选,共纳入108例胰腺癌病例,随机搜集同期37例正常胰腺病例用于对照,最终共纳入145例数据,构成本研究的数据集。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方法,在动脉期CT图像上进行人工标注感兴趣区域(ROI),包括胰腺头颈部、体尾部和肿瘤,通过计算敏感度、特异度、F1分数等指标评估模型对胰腺肿瘤的识别能力,并进行Kappa一致性验证。采用Dice系数定量评估模型的分割能力,并获取可视化结果进一步评估。结果基于V-Net的模型识别胰腺肿瘤的敏感度为0.852、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0.698,F1分数高达0.920。一致性验证显示,Kappa系数为0.746(P<0.05)。在分割任务中,胰腺肿瘤、胰腺体尾部和胰腺头颈部的Dice系数分别为0.722±0.290、0.602±0.175、0.567±0.200。结论本研究构建基于VNet的深度卷积网络模型,有效完成了胰腺及其肿瘤自动识别与分割,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探索胰腺肿瘤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V-Net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人工智能 自动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导管腺癌患者KLK11的表达水平及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姚汝铖 胡军 郑军 《巴楚医学》 2024年第2期92-97,共6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组织激肽释放酶11(KLK1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52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收集所有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KLK11...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组织激肽释放酶11(KLK1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52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收集所有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KLK11低表达(n=65)和高表达(n=87)的免疫组化结果及其对患者生存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存在KLK11低表达及高表达;KLK11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KLK11低表达组患者(P=0.003);肿瘤中-低分化(HR=3.447,95%CI:1.542,7.707)、肿瘤>3.0 cm(HR=4.452,95%CI:2.094,9.465)、TNM分期为Ⅱ期(HR=14.840,95%CI:5.284,41.680)/Ⅲ期(HR=27.880,95%CI:9.419,82.550)、有门静脉侵犯(HR=4.929,95%CI:1.395,17.421)及KLK11高表达(HR=6.007,95%CI:2.270,15.895)均是影响胰腺导管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肿瘤中-低分化、肿瘤>3.0 cm、TNM分期为Ⅱ期/Ⅲ期、有门静脉侵犯及KLK11高表达是影响胰腺导管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胰腺癌 组织激肽释放酶11 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59例胰腺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诊断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桂阳 吕珂 +4 位作者 梁华 陈雪琪 贾琬莹 陈天娇 姜玉新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5-830,共6页
目的分析胰腺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诊断报告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行胰腺占位超声造影检查且最终病理诊断明确的患者病历资料。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胰腺病变超声造影诊断的准确性,并具体分析各... 目的分析胰腺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诊断报告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行胰腺占位超声造影检查且最终病理诊断明确的患者病历资料。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胰腺病变超声造影诊断的准确性,并具体分析各种病理类型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误诊情况。结果共859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489例(56.9%),女性370例(43.1%);年龄16~85岁,中位年龄60(53,66)岁。除难以应用良恶性进行分类的胰腺占位47例外,余812例纳入良恶性诊断准确性分析,结果显示,超声造影对胰腺恶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为98.3%(95%CI:97.1%~99.1%),特异度为79.0%(95%CI:70.1%~86.4%),AUC为0.887(95%CI:0.863~0.908),阳性预测值为96.9%(95%CI:95.6%~97.9%),阴性预测值为87.4%(95%CI:79.6%~92.4%),阳性似然比为4.69(95%CI:3.24~6.80),阴性似然比为0.02(95%CI:0.01~0.04),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胰腺病变良恶性的诊断报告符合率为95.8%。859例胰腺占位病例中,超声造影误诊48例,误诊率为5.6%(48/859),其中包含未定性诊断病例7例(0.8%),而胰腺导管腺癌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8.8%。所有患者超声造影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安全、有效,是评估各种胰腺病变微血管灌注的准确成像方法,对胰腺病变良恶性诊断,特别是胰腺导管腺癌的定性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胰腺导管腺癌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肿瘤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12
作者 孟葳 王楠 +4 位作者 徐建威 李伟 苏欣 单慧翠 董艳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8期652-655,共4页
探讨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情况,指导手术部位感染防控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675例在我院接受OP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42例感染者和42... 探讨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情况,指导手术部位感染防控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675例在我院接受OP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42例感染者和42例未感染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BMI≥24(OR=3.745,95%CI:1.164~12.045)、手术时长>75百分位数(335 min,OR=4.588,95%CI:1.109~18.988)两个因素是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高达100%,对头孢类耐药率均在50.00%以下;主要革兰氏阳性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达托霉素敏感性达到100%;真菌对各类抗菌药物敏感性达到100%。BMI≥24、手术时长>75百分位数(335 min)等两个因素为OPD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据此制定有效预防控制措施;如发生感染,应根据病原特点及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囊性肿瘤患者行胰体尾切除术后新发糖尿病预后因素的初步探讨
13
作者 李源 张利 +2 位作者 李竟麟 修典荣 王行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4-189,共6页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患者行胰体尾切除术后新发糖尿病(new-onset diabetes mellitus,NODM)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92例胰腺囊性肿瘤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共纳入74例,按照术后...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患者行胰体尾切除术后新发糖尿病(new-onset diabetes mellitus,NODM)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92例胰腺囊性肿瘤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共纳入74例,按照术后随访期间是否发生NODM分为NODM组(n=26)和糖代谢正常组(n=48),采用单因素分析胰腺囊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后NODM的预后因素。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OR>4认为有潜在临床意义的NODM预后因素。结果26例胰腺囊性肿瘤行胰体尾切除术后NODM(35.1%),确诊NODM中位时间为9个月(3~56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颈部胰腺离断颈部(OR=11.000,P=0.000)、有糖尿病家族史(OR=5.000,P=0.004)和BMI≥25.0(OR=4.333,P=0.007)是术后NODM的预后因素。结论胰腺囊性肿瘤行胰体尾切除时应尽可能保留更多的胰腺组织,避免在颈部离断胰腺,BMI≥25.0和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术后应密切关注糖代谢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糖尿病 胰腺囊性肿瘤 胰体尾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与非侵袭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影像特征分析
14
作者 刘帅博 张宁 朱绍成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0-1044,共5页
目的探讨侵袭性与非侵袭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23年9月经病理证实的91例患者临床及CT影像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侵袭性组(n=23)、非侵袭性组(n=68)。分析两组性别,肿瘤位... 目的探讨侵袭性与非侵袭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23年9月经病理证实的91例患者临床及CT影像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侵袭性组(n=23)、非侵袭性组(n=68)。分析两组性别,肿瘤位置,包膜,有无钙化及胰管扩张,囊实性指标及肿瘤长径、肿瘤及正常肝组织平扫、动静脉期密度等指标之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Logistic回归分析及Delong检验评价单独或联合应用肿瘤长径、肿瘤静脉相对增强、肿瘤肝脏静脉比指标对两组肿瘤鉴别的价值。结果侵袭性组与非侵袭性组肿瘤包膜、胰管扩张、囊实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长径、肿瘤静脉相对增强、肿瘤肝脏静脉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长径、肿瘤静脉相对增强、肿瘤肝静脉比单独或联合指标对两组肿瘤的鉴别效能较好(P<0.05),两两对比后,各项指标对两组肿瘤的鉴别效能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侵袭性SPTP相比,侵袭性SPTP多以实性成分为主,多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胰管扩张多见,病灶长径更小,静脉期相对强化程度更高,为指导临床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免疫微环境相关研究进展
15
作者 汪润泽 刘付宝 +1 位作者 赵义军 刘磊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8-80,共3页
胰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诊断较困难、恶性度极高且预后极差,被称为“癌中之王”。相关研究表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不仅与相关细胞的基因突变有关,还与其周围的免疫微环境有关,免疫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炎性细胞... 胰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诊断较困难、恶性度极高且预后极差,被称为“癌中之王”。相关研究表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不仅与相关细胞的基因突变有关,还与其周围的免疫微环境有关,免疫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炎性细胞、成纤维细胞、细胞基质及相关信号分子和外泌体等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微环境 免疫治疗 外泌体 炎症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术式进展
16
作者 陈健聪 赖佳明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4期436-440,共5页
胰腺癌以其恶性程度高和预后差而著称,目前彻底的手术切除是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的唯一希望。在这一领域中,众多医学专家和外科医生已经开发出多种手术方法,并针对胰腺肿瘤的不同位置和特性,提出了相应的手术原则和操作方式。随着医疗技术... 胰腺癌以其恶性程度高和预后差而著称,目前彻底的手术切除是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的唯一希望。在这一领域中,众多医学专家和外科医生已经开发出多种手术方法,并针对胰腺肿瘤的不同位置和特性,提出了相应的手术原则和操作方式。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技术在胰腺癌的治疗中也逐渐被广泛应用。本文将从手术术式和微创外科的角度,回顾和总结近年来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创新和改进,同时探讨这些手术方法的适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扩大切除 血管切除重建 胰腺微创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患者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水平变化及意义
17
作者 王竞 尹晓煜 +1 位作者 朱青 宋绚丽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胰腺癌患者148例(胰腺癌组),同期选择健康查体志愿者546例(正常对照组)。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RDW,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CEA、CA199。用受试者工作特...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胰腺癌患者148例(胰腺癌组),同期选择健康查体志愿者546例(正常对照组)。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RDW,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CEA、CA199。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RDW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用Logistic回归分析RDW对胰腺癌发生的影响。结果胰腺癌组RDW及血清CEA、CA199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RDW、CEA、CA199诊断胰腺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7、0.718、0.832。将胰腺癌患者分为高RDW患者(RDW≥13.35%,103例)、低RDW患者(RDW<13.35%,108例)。高RDW与低RDW胰腺癌患者血清CEA、CA19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DW[OR(95%CI):13.984(6.519~29.609)]、CEA[OR(95%CI):1.106(1.024~1.195)]、CA199[OR(95%CI):1.060(1.043~1.077)]升高是胰腺癌发生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胰腺癌患者外周血RDW升高,高RDW是胰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诊断价值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影像组学-机器学习鉴别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可行性研究
18
作者 纪易斐 陈肖漪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1期75-78,共4页
目的 研究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方法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和胰腺癌(PC)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确诊的60例AIP患者及60例P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于肘静脉注射对比剂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后进行增强扫描,... 目的 研究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方法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和胰腺癌(PC)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确诊的60例AIP患者及60例P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于肘静脉注射对比剂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后进行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扫描。根据7∶3的随机比例要求,将患者分为训练组(84例)和验证组(36例),建立Logistic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DT)、随机森林(RF)以及极端梯度增强(XGBoost)5种机器学习方法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精确率、敏感度、特异度、F1值和布里尔分数评估各模型的性能。结果 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3个阶段的组学模型中,训练组与验证组门静脉期的AUC、敏感度、准确率均高于动脉期和延迟期,但各期中动脉期特异度、约登指数最高。在LR、SVM、DT、RF、XGBoost 5种机器学习模型中,训练组中RF的AUC(0.924)、准确率(82.5%)、特异度(76.4%)、F1值(0.806)最高,布里尔分数最低(0.46);DT的精确率(88.6%)最高。验证组中,XGBoost的AUC(0.764)、准确率(76.4%)、精确率(82.2%)、特异度(70.5%)、F1值(0.712)最高, DT的布里尔分数最低(0.21)。结论 在AIP与PC鉴别中, MRI能够从两者的征象表现和信号等做出较为准确的鉴别诊断,但对于较为浅显的征象和信号却较难分别,而通过影像组学模型则能够更好地反映两种疾病的区别,且在门静脉期更为显著,有助于提高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胰腺癌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马胎提取物对胰腺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19
作者 黄志强 顾生玖 +3 位作者 金家民 杨苗 刘昊 朱开梅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68-74,共7页
目的探究走马胎提取物对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走马胎提取物对PANC-1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其对PANC-1细胞形态的影响;设计划痕及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其对PANC-1细胞迁移和... 目的探究走马胎提取物对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走马胎提取物对PANC-1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其对PANC-1细胞形态的影响;设计划痕及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其对PANC-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对癌细胞中相关蛋白p65、P-p65、Caspase-3、Caspase-9、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Bcl-2及Bax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走马胎提取物对PANC-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具有抑制作用,能下调P-p65、Caspase-3、Caspase-9及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Ba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走马胎提取物能抑制PANC-1细胞活性,其机制是通过抑制PANC-1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上调Bax,下调Bcl-2,抑制p65的磷酸化,促进Caspase-3、Caspase-9的激活以诱导PANC-1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胰腺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马胎提取物 胰腺癌 增殖 迁移与侵袭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新辅治疗的现况与展望
20
作者 刘伟康 田孝东 杨尹默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49-152,共4页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被称为“癌中之王”。根据最新的美国恶性肿瘤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发病率在男性中位居第十位,在女性中位居第七位,其死亡率在男性中位列第四位,在女性中位列第三位,且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升高态势[1]。由于...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被称为“癌中之王”。根据最新的美国恶性肿瘤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发病率在男性中位居第十位,在女性中位居第七位,其死亡率在男性中位列第四位,在女性中位列第三位,且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升高态势[1]。由于其起病隐暨,早期无典型临床表现,超过50%的胰腺癌患者在首诊时即为不可切除,即使完成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术后1年内的复发率超过30%[2],凸显出胰腺癌高度恶行的生物学行为。近30年来,尽管在外科学技术上不断精进,然而胰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并没有显著提高,临床诊疗面临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新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