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黎明经验方对胃癌大鼠的抑瘤作用及PTEN-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1
作者 苏雅 夏黎明 刘玮琪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第2期327-332,共6页
目的:探讨中药经验方通过PTRN-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胃癌大鼠的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顺铂组和中药经验方组,10只/组。除对照组大鼠,均进行造模。于接种胃癌细胞9~25d后开始给予大鼠相应的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中药经验方通过PTRN-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胃癌大鼠的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顺铂组和中药经验方组,10只/组。除对照组大鼠,均进行造模。于接种胃癌细胞9~25d后开始给予大鼠相应的药物治疗,顺铂组接受顺铂治疗(0.2g/L,1mL/只),中药经验方组给予中药经验方药液治疗,1mL/只,2次/d;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干预。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后一般情况、移植瘤质量和抑瘤率,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其胃黏膜组织形态,并采用RT-PCR检测胃黏膜组织中自噬蛋白(Beclin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中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并以Western印迹检测胃黏膜组织中PTEN-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模型制备过程中,各组大鼠均未出现死亡情况。模型组大鼠活动量显著降低,精神状态欠佳,毛发松散杂乱,色泽暗黄且无光泽,食欲减退,粪便呈溏状。顺铂组大鼠食欲减退,活动量减少,毛发紧贴身体,粪便溏薄;而中药经验方组的大鼠毛发紧密有序,活动量接近正常,精神良好,食欲接近正常大鼠,粪便成形。除正常组以外,余下三组大鼠的胃壁均明显增加,胃黏膜组织被炎性细胞浸润,排列杂乱无序;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经验方组和顺铂组的胃黏膜炎性浸润减少,且排列较为有序。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和中药经验方组大鼠的移植瘤质量均显著减轻(均P<0.05)。模型组大鼠的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较对照组、中药经验方组和顺铂组偏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和中药经验方组大鼠的胃癌组织中VEGF mRNA水平明显偏低,Beclin1 mRNA水平较高(均P<0.05),模型组、顺铂组和中药经验方组PTEN、p-P13K和p-AKT信号通路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偏高(均P<0.05),其中顺铂组和中药经验方组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中药经验方对胃癌大鼠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可能是通过下调P13K/AKT信号通路活性来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和细胞凋亡来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经验方 胃癌大鼠 PTEN-PI3K/AKT信号通路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性的研究
2
作者 刘源 侯楠 高俊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性。方法:按倾向性评分匹配“邻近法”,比例为1∶1∶1,选取我院2022年9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胃上皮内瘤...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性。方法:按倾向性评分匹配“邻近法”,比例为1∶1∶1,选取我院2022年9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胃上皮内瘤变(GIN)患者45例(癌前组)、胃癌患者45例(胃癌组)以及健康体检中心的健康志愿者45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大便16S rRNA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通过操作分类单元(OTU),比较3组肠道菌群α多样性分析、β多样性分析、菌落结构差异和线性判别效应分析(LEfSe),比较3组粪便PI3K/AKT/mTOR信号通路;采用Pearson法分析肠道菌群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结果:粪便样本测序共得到572个不同的OTU,其中3组共有的OTU287个,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Chao、Shannon、Simpson、Observed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和构成较为分散,对照组则较接近,癌前组居于中间,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EfSe显著性分析显示,在门水平上,胃癌组、癌前组放线菌门、厚壁菌门丰度低于对照组,且胃癌组低于癌前组,而变形菌门、弯曲杆菌门、拟杆菌门丰度增加,且胃癌组高于癌前组;在属水平上,胃癌组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丰度高于对照组,拟杆菌属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癌前组PI3K mRNA、AKT mRNA、mTOR mRNA高于对照组,且癌前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肠杆菌目、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与PI3K mRNA、AKT mRNA、mTOR mRNA呈正相关,拟杆菌属与之呈负相关。结论: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构、丰度与胃癌癌前病变及其发生、进展相关,肠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均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临床判断癌前病变、了解胃癌发展机制以及早期干预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肠道菌群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腹腔镜根治术效果及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3
作者 李磊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4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腹腔镜根治术的效果及对患者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取单县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9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入组时间为2023年1月至12月),以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B组两组,每组各48例,分别实施开放性... 目的:探讨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腹腔镜根治术的效果及对患者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取单县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9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入组时间为2023年1月至12月),以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B组两组,每组各48例,分别实施开放性手术、腹腔镜根治术。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手术时间较A组长(P<0.05),术中出血量较A组少(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A组早(P<0.05);手术后3d,B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A组低(P<0.05);手术后3 d,B组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均较A组低(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根治术,与开放性手术相比,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减轻术后炎症反应程度,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腹腔镜根治术 开放性手术 肠黏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MP4C调控坏死性凋亡促进胃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4
作者 郭齐宁 李亚萍 +5 位作者 裴莉 于龙臣 罗正东 赵瑞 牛忠芳 张欣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2期125-133,共9页
目的:探讨染色质修饰蛋白4C(CHMP4C)调控坏死性凋亡途径在胃癌(G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HMP4C在泛癌中的表达情况,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正常胃上皮细胞与GC细胞系中CHMP4C的表达情况。在GC细... 目的:探讨染色质修饰蛋白4C(CHMP4C)调控坏死性凋亡途径在胃癌(G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HMP4C在泛癌中的表达情况,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正常胃上皮细胞与GC细胞系中CHMP4C的表达情况。在GC细胞系中过表达或敲低CHMP4C,利用CCK-8、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HMP4C对GC细胞生长、增殖能力的影响。利用CCK-8实验和Hoechst/PI双染色实验检测经坏死性凋亡诱导剂TSZ或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处理后,GC细胞死亡率和PI阳性细胞比率变化。Western blot检测GC细胞RIPK1、RIPK3、MLKL蛋白质及磷酸化水平。结果:CHMP4C在GC组织和细胞中表达升高。CCK-8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CHMP4C的GC细胞增殖能力和集落形成效率明显提高,而敲低CHMP4C的GC细胞明显减弱。并且,CCK-8和Hoechst 33342/PI双染实验结果显示,上调CHMP4C能够抑制TSZ诱导的GC细胞死亡;而Nec-1能够逆转CHMP4C敲低引起的GC细胞活力减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RIPK1、p-RIPK3、p-MLKL水平在过表达细胞中均明显降低,而在敲低细胞中升高;对敲低细胞采用Nec-1处理后,这三种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CHMP4C可能通过抑制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的磷酸化负向调控坏死性凋亡促进GC进展,有望成为GC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染色质修饰蛋白4C 坏死性凋亡 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痉多肽表达化生与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佳 杨柳红 +1 位作者 梁兰 林洁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1期59-65,共7页
解痉多肽表达化生(SPEM)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炎症、药物刺激等因素作用下,导致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促使胃黏膜向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以及胃癌等恶性方面转化,因此认为SPEM是胃黏膜炎-癌转化的起点。明确SPEM的诱因及进展机制... 解痉多肽表达化生(SPEM)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炎症、药物刺激等因素作用下,导致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促使胃黏膜向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以及胃癌等恶性方面转化,因此认为SPEM是胃黏膜炎-癌转化的起点。明确SPEM的诱因及进展机制,并对SPEM的标志物进行早期识别、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平衡炎症及免疫相关因子水平、调控SPEM相关基因与蛋白,能干预SPEM的进展及恶性转化,减少胃癌的发生。本文对SPEM细胞来源、诱因、进展机制,以及其与胃黏膜损伤、肠上皮化生、胃癌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预防和治疗SPEM的恶性转化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痉多肽表达化生 胃黏膜上皮细胞 胃癌前病变 肠上皮化生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MALT淋巴瘤伴黏膜内假印戒细胞癌样病变1例
6
作者 杨晓燕 陈盈 +1 位作者 周成军 石红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2期167-168,共2页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8岁,因“胃部时有疼痛不适3年余,加重伴呕吐7 h”于2021年12月5日收入院。患者平时自服奥美拉唑、消炎药治疗,效果尚可。入院后体格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于2021年12月7日行胃镜检查,结果示:胃体黏膜呈散在瘢痕样改变...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8岁,因“胃部时有疼痛不适3年余,加重伴呕吐7 h”于2021年12月5日收入院。患者平时自服奥美拉唑、消炎药治疗,效果尚可。入院后体格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于2021年12月7日行胃镜检查,结果示:胃体黏膜呈散在瘢痕样改变,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可见树枝状血管改变(图1)。于胃体下部行组织钳夹活检术,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大体标本:灰白灰红色黏膜组织,大小约0.3 cm×0.3 cm×0.2 cm,质软。镜下示:送检黏膜组织淋巴细胞弥漫性增生,体积较小,大小一致;细胞核轻度不规则,核深染,胞质透亮,未见滤泡样结构;上皮内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呈淋巴上皮内病变,固有层表浅处腺体结构破坏解离,局部可见散在呈巢团状分布的的印戒样细胞(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T细胞表面CTLA-4、LAG-3、PD-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近期预后不良的关系分析
7
作者 杨慧 肖立娇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CD4+T细胞表面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PD-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近期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215例行手术治疗... 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CD4+T细胞表面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PD-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近期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215例行手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CD4+T细胞表面CTLA-4、LAG-3、PD-1表达,并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胃癌组织CD4+T细胞表面CTLA-4、LAG-3、PD-1表达。另根据患者术后1年复发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胃癌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癌组织CD4+T细胞表面CTLA-4、LAG-3、PD-1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低分化程度、N2~3期胃癌患者CD4+T细胞表面CTLA-4、LAG-3、PD-1表达均高于中/高分化程度、N0~1期胃癌患者(P<0.05)。预后不良组低分化程度、T3~4期、N2~3期患者占比以及CTLA-4、LAG-3、PD-1表达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占比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分化程度、T3~4期、N2~3期及CTLA-4、LAG-3、PD-1高表达均是胃癌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术后辅助化疗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胃癌组织CD4+T细胞表面CTLA-4、LAG-3、PD-1均存在异常高表达,与胃癌患者分化程度、N分期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且均是胃癌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 程序性死亡因子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断Roux-en-Y吻合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李胜鹏 蒋胜昌 王泽宇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 观察非离断Roux-en-Y吻合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前瞻性研究选择信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1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 目的 观察非离断Roux-en-Y吻合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前瞻性研究选择信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1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入组患者分别列为常规组(56例)和非离断组(56例),常规组术中实施常规消化道重建,非离断组术中采用非离断Roux-en-Y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机体营养状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下,非离断组的手术时间为(214.33±30.45) min,略低于常规组[(216.33±30.23) min],手术切口直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92±0.44) cm、(132.11±20.45) mL,略高于常规组[(3.73±0.77) cm、(130.45±20.28) mL](P>0.05);非离断组的术中消化道重建时间为(45.35±10.27) min,低于常规组[(50.36±10.27) min](P<0.05);非离断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95±0.36) d、(3.88±0.62) d、(3.25±0.46) d、(4.21±1.36) d、(10.33±2.45) d,均低于常规组[(3.31±0.62) d、(4.38±1.62) d、(4.19±1.75) d、(5.66±1.69) d、(12.41±3.64) d](P<0.05);非离断组术后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转铁蛋白(TRF)分别为(75.33±10.62) g/L、(35.49±5.76) g/L、(3.54±0.38) g/L,均高于常规组[(70.42±10.23) g/L、(32.44±5.19) g/L、(2.82±0.76) g/L](P<0.05);非离断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36%(3/56),低于常规组[21.43%(12/56)],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57%(2/56),低于常规组[17.86%(10/56)](P<0.05)。结论 非离断Roux-en-Y吻合术能一定程度上缩短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消化道重建时间,可在不影响手术操作同时,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对改善机体营养状态、降低围手术期及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消化道重建 非离断Roux-en-Y吻合术 术后恢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生长抑制蛋白家族成员5水平与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复发的关系
9
作者 李国东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2期70-7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抑制蛋白家族成员5(ING5)表达水平与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该院行ESD的早期胃癌患者96例(研究组),另选择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96例(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抑制蛋白家族成员5(ING5)表达水平与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该院行ESD的早期胃癌患者96例(研究组),另选择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96例(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ING5表达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ING5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NG5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复发组癌组织为中分化和浸润深度为黏膜下层比例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ING5<0.75、分化程度为中分化和浸润深度为黏膜下层,是影响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NG5在早期胃癌患者的血清中呈低表达,而且是ESD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之一,其可作为一种抑癌基因标志物应用于临床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生长抑制蛋白家族成员5(ING5) 分化程度 浸润深度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在胃癌、胃间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0
作者 孙兴智 栗鸿宝 朱恩毅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2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胃癌(GC)、胃间质瘤(GIST)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收治的130例胃部常见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GC组(89例)和GIST... 目的探讨能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胃癌(GC)、胃间质瘤(GIST)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收治的130例胃部常见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GC组(89例)和GIST组(41例),其中GC组根据分化程度分为低分化组(42例)和中、高分化组(47例)。所选患者均接受能谱CT检查,比较GC组和GIST组动脉期(AP)、静脉期(VP)下的碘浓度(IC)、水浓度(WC)、标准化碘含量(NIC)值,对比GC组和GIST组、低分化组和中、高分化组AP、VP 40~140 keV不同单能量下的CT值及能谱曲线斜率λ。结果GC组VP下的IC、NIC值均高于GIST组(P<0.05)。GC组AP、VP 40 keV、90 keV、140 keV下的CT值均高于GIST组(P<0.05);AP、VP 40~140 keV下的能谱曲线斜率λ均高于GIST组(P<0.05)。低分化组AP、VP 40 keV、90 keV、140 keV下的CT值均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AP、VP 40~140 keV下的能谱曲线斜率λ均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结论GC和GIST能谱多参数定量有助于鉴别诊断GC和GI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间质瘤 能谱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石斛自制汤对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影响
11
作者 于雯娟 康朔麟 付烊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石斛自制汤联合化疗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中医证候、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胃癌术后病例均来源于潜江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行常规化疗,观察组30例联合中药石斛自制汤治疗... 目的观察中药石斛自制汤联合化疗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中医证候、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胃癌术后病例均来源于潜江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行常规化疗,观察组30例联合中药石斛自制汤治疗,比较患者免疫功能、中医证候、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分化决定簇抗原4(CD4^(+))、CD4^(+)/分化决定簇抗原8(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卡氏功能评分(KP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患者接受化疗的同时配合中药石斛自制汤治疗,有利于免疫功能提升及中医证候改善,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减少化疗副反应,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石斛自制汤 化疗 免疫功能 中医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L22、TGF-β1、Foxp3^(+)Tregs与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及其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
12
作者 葛悦 金鑫 +4 位作者 马云飞 范书悦 谢强 张珂 赵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2期138-141,共4页
探讨血清CC趋化因子配体22(CCL22)、TGF-β1、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及其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31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55例接受新辅助化疗。免... 探讨血清CC趋化因子配体22(CCL22)、TGF-β1、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及其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31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55例接受新辅助化疗。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乳腺癌及癌旁乳腺组织中CCL22、TGF-β1及Foxp3^(+)Tregs的表达,分析CCL22、TGF-β1、Foxp3^(+)Tregs与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比较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学完全缓解(pCR)患者与未完全缓解(non-pCR)患者癌组织中CCL22、TGF-β1、Foxp3^(+)Tregs的表达。CCL22、TGF-β1、Foxp3^(+)Tregs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7.6%(133/231)、52.4%(121/231)、41.1%(95/231),CCL22、TGF-β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L22、TGF-β1、Foxp3^(+)Tregs的阳性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且三者呈正相关。新辅助化疗患者中,CCL22、TGF-β1、Foxp3^(+)Tregs阳性的pCR患者比例少于non-PCR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CL22、TGF-β1、Foxp3^(+)Tregs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转移及预后相关,与新辅助疗效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三阴性 CCL22 TGF-Β1 Foxp3^(+)Tregs 新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镜活检与手术病理检查诊断胃癌的一致性研究
13
作者 马皓洁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探究胃镜活检与手术病理检查诊断胃癌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盐城市阜宁县人民医院2022年3月—2024年8月收治的14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胃镜活检及手术病理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的胃癌检出率、病理分型及分化程度。结果... 目的:探究胃镜活检与手术病理检查诊断胃癌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盐城市阜宁县人民医院2022年3月—2024年8月收治的14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胃镜活检及手术病理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的胃癌检出率、病理分型及分化程度。结果:胃镜活检与手术病理检查胃癌确诊率、疑诊率、排除率、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检出率和胃癌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活检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高(P<0.05)。结论:胃镜活检与手术病理检查诊断胃癌的一致性较高,能够判断胃癌不同病理分型及分化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活检 病理检查 胃癌 诊断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yc、CDK1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雪 程园园 田瑞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期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c-Myc、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2(CDK12)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80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的c-Myc、CDK12表达水平。比较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Myc...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c-Myc、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2(CDK12)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80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的c-Myc、CDK12表达水平。比较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Myc、CDK12阳性表达情况;分析胃癌组织中c-Myc、CDK12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c-Myc与CDK12阳性表达的相关性,胃癌组织中c-Myc、CDK12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c-Myc、CDK12阳性表达率(77.5%、87.5%)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3.8%、15.0%)(P<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最大直径患者胃癌组织中c-Myc、CDK12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分化、Ⅲ~Ⅳ期、侵犯浆膜、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胃癌组织中c-Myc和CDK1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0%、87.0%、88.9%、90.0%和94.0%、92.6%、97.2%、100.0%,均明显高于高分化、Ⅰ~Ⅱ期、未侵犯浆膜、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胃癌组织的60.0%、57.7%、68.2%、70.0%和76.7%、76.9%、79.5%、80.0%(P<0.05)。相关分析发现,c-Myc、CDK1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487,P=0.016<0.05)。胃癌组织中c-Myc、CDK12阳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9.4%、21.4%,均明显低于c-Myc、CDK12阴性患者的55.6%、70.0%(P<0.05)。结论 c-Myc、CDK12在胃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两者呈正相关性,并与肿瘤的TNM分期、分化程度、肿瘤侵袭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对患者的预后有明显影响,通过检测两者水平可能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基因 C-MYC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2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化疗方案联合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疗效及血清sEC、IGF、CE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敏康 卜奎春 孟庆良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4期55-58,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化疗方案联合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血清可溶性E2钙粘连蛋白(sE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研究不同化疗方案联合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血清可溶性E2钙粘连蛋白(sE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75例采用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方案化疗联合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观察组75例采用多西他赛、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化疗(DOX方案)联合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及化疗前后血清sEC、IGF、CEA水平和2组近期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第一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sEC、IGF、CEA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P<001)。观察组近期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DOX方案联合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作为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治疗备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进展期 化疗 腹腔镜根治术 肛门排气时间 可溶性E2钙粘连蛋白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不同入路行胰腺上方胃系膜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晓雨 赵航 刘长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243-1246,共4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左侧入路和右侧入路实施胰腺上方胃系膜切除术治疗胃癌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胰腺上方胃系膜切除术治疗的10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左侧入路和右侧入路实施胰腺上方胃系膜切除术治疗胃癌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胰腺上方胃系膜切除术治疗的10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入路腔镜下胰腺上方胃系膜切除术治疗,将经左侧入路手术患者纳入经左侧组,经右侧入路手术患者纳入经右侧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于手术次日和手术7 d分别采用数字分级量表(NRS)、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疼痛情况与睡眠质量;记录术后病理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研究,无退出病例。经右侧组手术时间比经左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经左侧组少(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下床活动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次日两组NRS评分和术后7 d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右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经左侧组多,肿瘤远端切缘距离比经左侧组近(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右侧入路与经左侧入路开展胰腺上方胃系膜切除术治疗胃癌的效果基本一致,但经右侧入路切除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肿瘤远端切缘距离近,且淋巴结清扫数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胰腺上方胃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 手术入路 疼痛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老年择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孟昕 郑颖 林世强 《北方药学》 2024年第4期143-145,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择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分别应用低剂量和高剂量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的效果、安全性。方法:随机将我院2022年1月~2023年7月100例老年择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瑞马唑仑复合瑞芬... 目的:分析老年择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分别应用低剂量和高剂量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的效果、安全性。方法:随机将我院2022年1月~2023年7月100例老年择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为高剂量,观察组为低剂量,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T0、T1、T2时间段MAP、HR、BI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1、T2观察组应激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老年择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可以起到非常好的麻醉效果,低剂量用药安全性更高,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确保患者麻醉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瑞马唑仑 瑞芬太尼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麻醉效果 安全性 应激反应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黄煎剂肠内滴注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脾虚腑实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18
作者 俞健 潘晋方 +5 位作者 沈毅 张琦 刘举达 彭辉 陆二光 于庆生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6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芪黄煎剂对胃癌根治术后脾虚腑实证患者胃肠功能、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行D2根治术,术后表现为脾虚腑实证,... 目的探讨芪黄煎剂对胃癌根治术后脾虚腑实证患者胃肠功能、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行D2根治术,术后表现为脾虚腑实证,均给予常规抗感染、营养支持、补液等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液肠内滴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液+芪黄煎剂肠内滴注;两组均早晚各滴注1次,连续7 d。记录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造影剂到达结肠时间;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7天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和淋巴细胞计数(LYM),计算LYM/NEU、LYM/PLT;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B)、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分别于术后第1、7天采用生存质量量表(QOL)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记录患者术后吻合口并发症、肠梗阻、低蛋白血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造影剂初到结肠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均<0.05);治疗后两组LYM、LYM/NEU、LYM/PLT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后两组Hb、PAB、ALB、GLO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PAB、GLO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术后第7天两组QOL评分均较术后第1天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脾虚腑实证患者早期应用芪黄煎剂肠内滴注能够促进胃肠运动和消化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黄煎剂 胃癌根治术 脾虚腑实证 胃肠功能 免疫功能 营养状况 生活质量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球蛋白与预后营养指数在胃癌患者中的预后意义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19
作者 刘茜 蒋超 冯婉婷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白蛋白/球蛋白(AGR)和预后营养指数(PNI)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9年6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8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探讨AGR和PNI对预后的作用,并分析胃癌患者预... 目的:探讨白蛋白/球蛋白(AGR)和预后营养指数(PNI)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9年6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8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探讨AGR和PNI对预后的作用,并分析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AGR和PNI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135、44.33。低AGR组和低PNI组的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均低于高值组(P<0.05)。各联合组间比较低AGR和低PNI组的OS和PFS均最短(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GR和PNI为患者OS的影响因素(P<0.05),AGR和PNI为患者PFS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水平的AGR和PNI可以作为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球蛋白 预后营养指数 总体生存期 无进展生存期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都胃炎分类评分在胃镜下识别未分化型与分化型胃癌的价值
20
作者 李超 崔立红 +5 位作者 王晓辉 于兰 王巍 刘新尧 李晓伟 闫志辉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7期71-76,共6页
目的探讨京都胃炎分类评分对未分化型和分化型胃癌的区分价值,并基于此,建立内镜下区分未分化型胃癌的预测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第六医学中心确诊的18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分为分化组(95例)和未分化组(88例)。比较两... 目的探讨京都胃炎分类评分对未分化型和分化型胃癌的区分价值,并基于此,建立内镜下区分未分化型胃癌的预测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第六医学中心确诊的18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分为分化组(95例)和未分化组(88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京都胃炎分类评分等,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未分化型胃癌相关因素,并基于得到的比值比(OR),建立未分化型胃癌预测评分系统,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结果与分化组比较,未分化组萎缩评分、肠上皮化生评分、弥漫性发红评分和京都胃炎分类评分总分较低(P<0.01)。年龄<55岁(P<0.05)、女性(P<0.05)和胃黏膜C1萎缩或无萎缩(P<0.01)与未分化型胃癌独立相关。建立的未分化型胃癌预测评分系统,区分未分化型胃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1(95%CI:0.828~0.934),最佳截断值的敏感度为80.70%,特异度为90.50%。结论未分化型和分化型胃癌患者京都胃炎分类评分有差异,建立的未分化型胃癌预测评分系统,对区分未分化型胃癌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内镜 京都胃炎分类 未分化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