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和MRI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孙西河 王滨 +1 位作者 周茂义 李丽新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9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分析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发病机理及其与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材料和方法49例LPMN行CT检查,其中19例行MRI检查,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本组好发年龄20~40岁,以S1和L5后上缘最常见。... 目的 分析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发病机理及其与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材料和方法49例LPMN行CT检查,其中19例行MRI检查,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本组好发年龄20~40岁,以S1和L5后上缘最常见。软骨结节的形态以类圆形最多见,多有硬化边缘;裂隙形或边缘无硬化者可能为本病早期改变。软骨结节下多形成骨性突起,造成椎管矢状径变小。软骨结节常使椎体终板变形后膨,导致椎体侧隐窝狭窄。结论 CT是较好的检查手段,能清楚显示软骨结节和其后骨块的形态及大小。软骨结节与邻近椎间盘相连续且信号变化一致,是MRI的特征表现。本病可能是在椎体终板发育相对薄弱的基础上,加上扭曲外力使椎间盘疝入椎体终板内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软骨结节 CT NMR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椎板切除后椎板重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0
2
作者 林勇 赵永生 +1 位作者 历强 彭国栋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7期511-513,共3页
目的:观察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后采用硬膜外植骨重建椎板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术后3个月)及中期(术后>1年)疗效。方法:选择22例中重度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行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男12例,女10例;年龄55~76岁,... 目的:观察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后采用硬膜外植骨重建椎板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术后3个月)及中期(术后>1年)疗效。方法:选择22例中重度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行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男12例,女10例;年龄55~76岁,平均65.8岁;病变节段为L3-S1,包括单节段(6例)、双节段(13例)、三节段(3例)。全椎板切除后在切除椎板间硬膜外植骨重建椎板。随访时间1~3年,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JOA评分从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情况及膀胱功能等方面对疗效进行评价,并通过影像学检查测量椎管矢状径变化。结果:22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下腰痛评分分别为(5.3±1.6)、(23.2±2.0)、(22.9±2.4)分;术后3个月优18例,良3例,可1例;末次随访优17例,良3例,可2例。狭窄节段术前椎管矢状径为(6.8±0.9)mm,术后3个月为(17.6±2.5)mm,末次随访时为(16.9±1.8)mm。经统计学检验,JOA评分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椎管矢状径改变椎板重建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椎板重建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影像学变化:末次随访时的CT片示椎管无狭窄,神经根、硬膜囊无压迫,椎板重建后骨质已大片融合,未发现明显的骨质吸收,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情况。结论:椎板切除后椎板间植骨重建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以同时达到充分减压和脊柱生物力学稳定,能有效预防术后瘢痕压迫和粘连形成椎管再狭窄,中早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减压 椎板切除术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诊断与分型 被引量:13
3
作者 秦东京 张培功 +1 位作者 张新明 李岩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LPMN的好发部位和对硬膜囊、神经根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LPMN的CT表现、好发部位及其原因,重点讨论LPMN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影响。结果:根据LPMN的部位将其分为四型:(1)上缘后正中... 目的:探讨LPMN的好发部位和对硬膜囊、神经根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LPMN的CT表现、好发部位及其原因,重点讨论LPMN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影响。结果:根据LPMN的部位将其分为四型:(1)上缘后正中型(46.1%),易压迫硬膜囊和双侧或单侧神经根。(2)上缘后外侧型(24.6%),主要引起同侧神经根受压,同时也易压迫硬膜囊外前部。(3)下缘后正中型(26.3%),主要造成硬膜囊受压。(4)下缘后外侧型(3.0%),易压迫硬膜囊和同侧脊神经。结论:CT能清楚显示LPMN的改变及其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影响,是LPMN最理想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腰椎体后缘 软骨结节 椎间盘移位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失稳的诊断 被引量:10
4
作者 范明 朱立国 +1 位作者 闫立 刘玉治 《中国骨伤》 CAS 1995年第4期31-32,共2页
腰椎失稳的诊断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100700)范明,朱立国,闫立,刘玉治我所从1985~1993年住院收治退行腰椎失稳患者300例,现将有完整统计资料的200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3例,女97例;年... 腰椎失稳的诊断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100700)范明,朱立国,闫立,刘玉治我所从1985~1993年住院收治退行腰椎失稳患者300例,现将有完整统计资料的200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3例,女97例;年龄30~74岁;工人48例,农民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失稳 影像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颈部钩椎关节X线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玉明 赵毅凯 +1 位作者 陈健 刘魁中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9年第3期187-188,共2页
关键词 颈部 钩椎关节 X线 诊断 钩椎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多排螺旋CT及MRI在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赖志军 贾宁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 分析X线、多排螺旋CT、MRI在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寰枢椎脱位或不稳患者行颈椎中立侧位片、断层侧位片、过屈、过伸侧位片、开口位片、多排螺旋CT和MRI检查。结果 枕颈区先天性畸形 16例 ,创伤性寰枢椎脱位或不... 目的 分析X线、多排螺旋CT、MRI在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寰枢椎脱位或不稳患者行颈椎中立侧位片、断层侧位片、过屈、过伸侧位片、开口位片、多排螺旋CT和MRI检查。结果 枕颈区先天性畸形 16例 ,创伤性寰枢椎脱位或不稳 12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 1例 ,寰椎肿瘤 2例。结论 对于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诊断需结合X线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关节疾病 X线诊断 CT诊断 MRI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成人 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 诊断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无症状下腰椎间盘X线与CT检查比较
8
作者 余庆阳 马小敏 +2 位作者 赖加京 杨润葆 陈金龙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8期490-490,共1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病变 青年 无症状下 腰椎间盘 X线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生殖股神经病误诊分析
9
作者 陆曦 林红 刘一清 《临床误诊误治》 1997年第2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生殖股神经病 误诊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高度与椎间孔相关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郝毅 郑海潮 +2 位作者 任国良 茹选良 赵正旭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11期641-644,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腰椎间盘高度丢失、造成腰椎间孔狭窄和神经根压迫的形态学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6具正常成人腰椎解剖标本(L1-S1),腰椎间盘正常自然高度为对照组(A组);用同一标本行腰椎间盘切除,椎间隙分别插入4... 目的动态观察腰椎间盘高度丢失、造成腰椎间孔狭窄和神经根压迫的形态学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6具正常成人腰椎解剖标本(L1-S1),腰椎间盘正常自然高度为对照组(A组);用同一标本行腰椎间盘切除,椎间隙分别插入4、3、2和1mm厚度的硅胶垫片,并且轴向施加压力,为4个实验组(B、C、D、E组)。然后动态观察和测量腰椎间孔大小与神经根受压迫的情况。结果直接观察和测量结果显示A组神经根位于椎间孔的上1/2;脊神经前根直径由L1(1.1±0.3)mm逐渐增大到L5(2.0±0.9)mm;脊神经后根直径由L1(2.0±1.1)mm逐渐增大到L5(3.8±0.4)mm;背根神经节最大直径由L1(3.9±0.8)mm逐渐增大到L5(7.1±0.9)mm。在椎间孔矢状面上脊神经前根位于背根神经节的腹侧5或7点钟处。B组全部腰椎间孔矢状径缩小,但是神经根未受压迫。C组L3,4、L4,5和L5S1椎间孔出现垂直狭窄,椎间盘膨出将神经根向头侧抬起,上位椎体的椎弓根下缘下移,神经根和脊神经节受到垂直方向压迫。D组L4,5和L5S1神经根和脊神经节受到来自前方的腰椎间盘和后方黄韧带以及下位腰椎的上关节突的横向压迫。A组与E组相比较,神经根袖与硬膜囊的夹角L3由33.6°±6.5°增大到39.7°±7.1°,L4由29.3°±7.5°增大到40.1°±5.2°和L5由20.1°±5.3°增大到46.2°±7.3°。结论下腰椎间盘高度≤3mm可以作为椎间孔狭窄诊断的参考标准。对于非手术失败的病例,手术行椎间孔减压,恢复椎间隙高度以及腰椎稳定性是治疗椎间孔狭窄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成形术治疗胸段椎管病变36例临床报告
11
作者 韩立平 姜建军 渠立振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8期487-488,共2页
关键词 胸椎 外科手术 椎管成形术 腰椎管病变 临床报告 治疗 胸段 临床病例报告 椎板截骨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积气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魏辉 聂磊 王文惠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76-77,共2页
图 1 椎管内右侧侧隐窝处气体积聚 ,右侧脊神经根受压后移。 图 2 椎管内左侧侧隐窝处气体积聚 ,左侧脊神经根和硬膜囊受压 ,伴椎间盘突出。 图 3 腰 4 - 5小关节骨关节炎 ,左侧小关节内“真空”椎管内积气紧临左侧小关节。3 .1.4... 图 1 椎管内右侧侧隐窝处气体积聚 ,右侧脊神经根受压后移。 图 2 椎管内左侧侧隐窝处气体积聚 ,左侧脊神经根和硬膜囊受压 ,伴椎间盘突出。 图 3 腰 4 - 5小关节骨关节炎 ,左侧小关节内“真空”椎管内积气紧临左侧小关节。3 .1.4 产生椎间盘真空现象的原因除上述以外 ,还包括感染、创伤、椎体塌陷和骨坏死、骨转移瘤、Schmorl结节、边缘椎、焦磷酸钙二水合物沉淀病 (CPPD)、褐黄病、木瓜凝乳蛋白酶化学核溶解以及椎间盘切除术后等因素[1] 。这些病因引起的椎间盘真空现象 ,均可继发产生椎管内积气征象。作者单位  3 .2 椎管内积气的临床意义 利用CT的高分辨能力 ,能有效地显示椎管内积气的形态、大小、部位以及是否压迫硬膜囊、是否合并髓核突出等 ,为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需要特别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营内积气 CT 诊断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侧向滑脱的X线诊断(附3例分析)
13
作者 戴晓 戴华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向滑脱 DS X线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在腰椎椎间小关节退变检查中的临床意义
14
作者 梁晓薏 吴玉改 陈林河 《中国骨伤》 CAS 1996年第6期21-22,共2页
CT在腰椎椎间小关节退变检查中的临床意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00700)梁晓薏,吴玉改,陈林河我院从1992年~1995年用CT检查腰腿痛患者3200例,发现小关节退变发生率较高,小关节的CT图像显示优于其它... CT在腰椎椎间小关节退变检查中的临床意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00700)梁晓薏,吴玉改,陈林河我院从1992年~1995年用CT检查腰腿痛患者3200例,发现小关节退变发生率较高,小关节的CT图像显示优于其它检查,我们抽取其中临床资料完整的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腰腿痛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腿痛CT图像分析诊断系统中主要数学分析
15
作者 余亚平 韩晓穗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211-212,共2页
报告了自行设计的“腰腿痛 C T 图像分析诊断系统”中主要数学分析。指出依据 C T 扫描所见征象全集形成的“论域”,选用“分型判断,加权求和”的模糊数学和数理逻辑相结合的数学模型,可提高分析诊断系统中诊断符合率。
关键词 腰腿痛 CT 诊断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诊断腰椎峡部裂的体会
16
作者 宋振广 储可仁 +1 位作者 葛建立 戴英 《安徽医学》 1998年第1期36-37,共2页
腰椎峡部裂发生率约占成人的5%,常伴有脊椎滑脱。现就我们经CT检查证实的30例腰椎峡部裂及14例伴脊椎滑脱的诊断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诊断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峡部骨折并脱位一例报告
17
作者 李玉金 张佐伦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7年第1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峡部骨折 颈椎 脱位 X线侧位片 活动受限 入院查体 感觉减退 病理反射 关节突间 外伤后 头颈部 C4 肌张力 右前臂 膝反射 棘突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