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8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误诊为婴幼儿颈部淋巴管瘤的异位支气管源性囊肿二例
1
作者 孙恒 赵名君 倪志福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2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2例误诊为婴幼儿颈部淋巴管瘤的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婴幼儿首次均因发现颈部包块入院,均误诊为颈部淋巴管... 目的探讨婴幼儿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2例误诊为婴幼儿颈部淋巴管瘤的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婴幼儿首次均因发现颈部包块入院,均误诊为颈部淋巴管瘤,行淋巴管瘤硬化剂注射术。因颈部包块未完全消退,再次入院后行颈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随访至今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虽然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临床较少见,颈部淋巴管瘤相对常见,但对于新生儿以颈部包块就诊时应考虑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可能,特别是对诊断性穿刺结果有疑问时,需进一步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仔细查体、全面分析,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源性囊肿 颈部疾病 误诊 淋巴管瘤 婴幼儿 术后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莫靓 韦兵 +4 位作者 聂军 梁任技 胡敏杰 陈贤俊 刘超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239-246,共8页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行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105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重建制定术前计划,研究组给...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行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105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重建制定术前计划,研究组给予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制定术前计划。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的肺功能指标,临床治疗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总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研究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较术前均降低(P<0.05),术后3 d、术后3个月对照组FVC、FEV1、PEF、MVV、DLCO较术前均降低(P<0.05),术后3 d对照组FEV1/FVC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FEV1/FVC较术前降低(P<0.05),且术后3 d、术后3个月研究组FVC、FEV1、PEF、MVV、DLC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67.92%)(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23%,与对照组(24.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应用在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康复,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治疗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3D打印技术 精准治疗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肺功能 术前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肺部并发症及其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韩琳 王东信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7期45-49,共5页
术后肺部并发症(PPC)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018年的专家共识指出PPC是一系列具有共同病理生理机制的呼吸道疾病,包括肺不张、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误吸。根据加泰罗尼亚外科患者呼吸风险预测模型,PPC发生率在低危患者中为... 术后肺部并发症(PPC)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018年的专家共识指出PPC是一系列具有共同病理生理机制的呼吸道疾病,包括肺不张、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误吸。根据加泰罗尼亚外科患者呼吸风险预测模型,PPC发生率在低危患者中为1%~3%、中危患者中为6%~13%、高危患者中为38%~45%。PPC的发生对患者的近远期预后均有负面影响。短期内,PPC不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显著提高了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再入院率;长期看,PPC伴随5年生存率降低、肿瘤复发增加和非恶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PPC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的基础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如吸烟)、手术类型和围手术期管理等。预防措施如戒烟、术前预康复和使用微创手术技术等可降低PPC发生率,但对长期预后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肺部并发症 结局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醇酸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用于远端胰腺切除模型术后缝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
4
作者 陈俊凯 丁榆 +3 位作者 王宝枝 松谷哲行 杨学伟 张风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342,共9页
目的探讨应用聚乙醇酸(polyglycolic acid,PGA)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HPMC)复合材料在远端胰腺切除术后缝合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用36只健康成年比格犬,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只行... 目的探讨应用聚乙醇酸(polyglycolic acid,PGA)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HPMC)复合材料在远端胰腺切除术后缝合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用36只健康成年比格犬,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只行远端胰腺切除手术。观察组实验犬使用PGA+HPMC复合材料进行切口加固;对照组实验犬使用NEOVEIL进行切口加固。术前、术后3 d及解剖前,分别对各组实验犬进行血常规检测。设置2周、4周、8周观察周期,每个观察点各6只动物进行心肝脾肺肾组织学检查、硬组织切片病理诊断等评估,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实验犬在术前血常规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的白细胞计数(WBC)(F=14.875,P=0.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F=5.049,P=0.00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F=4.794,P=0.011)、红细胞计数(RBC)(F=6.591,P=0.002)、血红蛋白(HGB)(F=8.154,P=0.001)、红细胞比容(HCT)(F=5.281,P=0.007)、血小板计数(PLT)(F=6.560,P=0.014)、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F=33.950,P=0.039)、淋巴细胞百分比(Lym%)(F=3.299,P=0.043)均值存在差异,但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且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对其无显著影响,表明两组实验犬均出现了炎症反应或手术应激。两组实验犬在术后8周的硬组织病理切片评分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实验犬的炎症与坏死相关评分、纤维化、修复等相关评分和总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验犬在术后8周的解剖中,均未发现心肝脾肺肾等器官有明显的损伤,也未发现缝合材料残留、胰液渗漏或胰瘘等情况,表明两组缝合材料均已完全被吸收代谢,且切口愈合良好不会对内脏器官造成不良影响。结论PGA与HPMC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术后缝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缝合强度和创面愈合质量,可以在远端胰腺切除术后缝合中与传统的可吸收性加固材料相媲美,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醇酸(PGA)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生物材料 术后缝合 安全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V-1929对犬肺的强化效应及可操作性的评估
5
作者 老奋坚 关艺琳 +2 位作者 松谷哲行 夏宇晓 张风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2-589,共8页
目的 评估DNV-1929在犬肺中的强化效应和可操作性,通过观察其在手术切除过程中的表征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5只10~15个月龄的比格犬,随机分组,植入DNV-1929和阴性对照材料。用特定的手术技术将材料植入犬的左肺前叶后部、后... 目的 评估DNV-1929在犬肺中的强化效应和可操作性,通过观察其在手术切除过程中的表征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5只10~15个月龄的比格犬,随机分组,植入DNV-1929和阴性对照材料。用特定的手术技术将材料植入犬的左肺前叶后部、后叶前部和后叶后部共3个部位,通过气道压力测试评估其耐压性能,并评估植入材料的操作性能。在植入后的第2周和第4周,对犬左肺3个植入材料部位进行宏观肉眼观察和病理检查,比较DNV-1929与阴性对照材料的组织反应。此外,观察所有实验动物临床症状、进食量和体质量变化以评估材料植入的安全性。结果 在气道压力水平高达35 hPa时,DNV-1929和阴性对照材料在植入部位均无气体泄漏,表现出相似的压力抗性。在手术过程中,DNV-1929显示出与阴性对照材料相似的可操作性,未观察到明显的异常情况。植入2周和4周后通过肉眼病理观察可见,两种材料均在植入部位周围形成包囊,并与胸腔器官发生不同程度的粘连,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DNV-1929组在2周时有较多的残留植入物,而植入4周时几乎消失,而阴性对照组还存在少量植入材料,但两组残留材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评估结果显示,植入DNV-1929于2周时,炎症情况小计评分略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6),而植入4周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实验犬未出现临床异常或进食量减少,DNV-1929和阴性对照物当天无死亡。实验犬在研究周期内体质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DNV-1929在犬肺中表现出强化效应和良好的可操作性,且对周围组织无毒性影响。这为DNV-1929在肺部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初步证据,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奠定了科学基础和其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V-1929 犬肺 强化效应 可操作性 组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不同术式与肌少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家伟 李论 +1 位作者 褚恒 张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3期39-43,共5页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肌少症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可升高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影响长期预后。到目前为止,NSCLC手术患者中肌少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NSCLC不同术式对术后肌肉质量的影...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肌少症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可升高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影响长期预后。到目前为止,NSCLC手术患者中肌少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NSCLC不同术式对术后肌肉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需通过选择个性化的手术方式以降低肌少症的发生风险,从而改善NSCLC患者的预后。本文对不同术式与NSCLC患者肌少症发生的相关性,以及通过术后干预措施有效管理肌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不同术式对术后肌少症影响的差异,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肌少症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肺部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王洪(综述) 伍治强(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4-297,共4页
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肺部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经过20多年的发展,VATS已由多孔逐渐发展为以单孔胸腔镜手术(uniportal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UVATS)为主的手术... 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肺部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经过20多年的发展,VATS已由多孔逐渐发展为以单孔胸腔镜手术(uniportal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UVATS)为主的手术方式[1],且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应用[2]。近年来,为避免肋间神经损伤,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胸外科医生在肺部手术中开始采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subxiphoid uniportal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SUV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镜手术 胸外科医生 肺部手术 肋间神经 剑突下 肺部疾病 术后疼痛 VA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合并叶外型肺隔离症1例
8
作者 余杰 陈春雨 +1 位作者 李龙龙 顾江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16-718,共3页
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畸形,是指胚胎时期部分肺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离,接受异常的体循环供血,发育为不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病变组织[1]。临床上将肺隔离症分为叶内型、叶外型,其中叶内型较为常见,约占总数的75%,叶外型少见[2]... 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畸形,是指胚胎时期部分肺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离,接受异常的体循环供血,发育为不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病变组织[1]。临床上将肺隔离症分为叶内型、叶外型,其中叶内型较为常见,约占总数的75%,叶外型少见[2]。叶外型肺隔离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2024年6月我院1例后纵隔囊肿在胸腔镜手术中发现叶外型肺隔离症,采用胸腔镜下切除,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隔离症 气体交换功能 发育畸形 胚胎时期 胸腔镜手术 部分肺组织 叶外型 纵隔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otocols in urgent lung transplantation patients
9
作者 Fei Zeng Lingyun Cai +3 位作者 Luyao Guo Meijuan Lan Jiangshuyuan Liang Peipei Gu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BACKGROUND:Prolonged invasive respiratory support and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in patients requiring urgent lung transplantation(ULTx)present signifi cant challenges to clinical practice due to severe ... BACKGROUND:Prolonged invasive respiratory support and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in patients requiring urgent lung transplantation(ULTx)present signifi cant challenges to clinical practice due to severe underlying diseases and complex conditions.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report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ho received ULTx and followed the peri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protocol implemented in a lung transplant center.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in ULTx patients who required preoperative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IMV)and ECMO between January 2018 and January 2023.Data were retrieved from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at our lung transplant center.RESULTS:Fourteen patients(mean age 57.43±10.97 years;12 males,2 females)underwent ULTx with bridging ECMO and IMV.The mean body mass index was 23.94±3.33 kg/m²,and the mean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II score was 21.50±3.96.The 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 2002)scores were≥3.ULTx was performed after an 8.5-day waiting period(interquartile interval[IQR]5.0-26.5 d).Following the surgeries,the average lengths of ECMO and IMV were 1.0(IQR 1.0-2.0)d and 5.0(IQR 3.0-7.3)d,respectively.The total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as 60.1±30.8 d,with an average intensive care unit stay of 38.3±22.9 d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stay of 45.8±26.1 d.Two patients died within 30 d after ULTx,with a 30-day survival rate of 85.71%.CONCLUSION:Patients receiving ULTx showed an acceptable short-term survival rate,validating the practicality and safety of the treatment protocols implemented in our ce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gent lung transplantation End-stage lung disease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Invasive respiratory support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与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对比研究
10
作者 王峻峰 陈淑章 +1 位作者 胡硕 郑世营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2期40-43,共4页
目的对比单孔与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探讨两种不同术式在胸腔镜下肺结节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肺结节疾病患者22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13例)和观察组(110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对比单孔与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探讨两种不同术式在胸腔镜下肺结节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肺结节疾病患者22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13例)和观察组(11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情况[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胸腔引流量、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92.31±12.25)min、术中出血量为(49.17±2.8)ml,对照组分别为(89.33±10.57)min、(49.10±1.58)ml。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胸腔引流量为(651.33±52.57)ml,少于对照组的(781.31±32.25)ml(P<0.05);观察组患者的胸腔引流时间为(2.81±0.13)d,住院时间为(4.82±0.27)d,短于对照组的(3.95±0.24)、(6.13±0.15)d(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为(3.01±0.25)分,低于对照组的(4.88±0.17)分(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9%(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术后胸腔引流量、胸腔引流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相对优于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预防术后并发症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结节 单孔 单操作孔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42
11
作者 徐驰 曾志勇 +3 位作者 刘道明 杨胜生 叶仕新 杨鲸蓉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比较胸腔镜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结果。方法同期139例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分为全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52例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8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结果。结果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两组手术部... 目的比较胸腔镜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结果。方法同期139例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分为全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52例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8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结果。结果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两组手术部位、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淋巴结清扫个数及术中失血量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但围术期并发症、组织学类型分布及病理分期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对于早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是安全、可靠的,也可用于部分偏晚期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 外科手术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技术要点分析 被引量:92
12
作者 李剑锋 李运 +7 位作者 王俊 刘军 姜冠潮 赵辉 杨帆 刘彦国 周足力 卜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技术难点及对策。方法2006年9月~2008年5月,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91例。通过胸部3个微小切口非直视下完成肺叶解剖性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方法与常规开胸手术相同。施行右肺上叶切除21例,右肺中叶切除12例...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技术难点及对策。方法2006年9月~2008年5月,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91例。通过胸部3个微小切口非直视下完成肺叶解剖性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方法与常规开胸手术相同。施行右肺上叶切除21例,右肺中叶切除12例,右肺下叶切除20例,左肺上叶切除18例,左肺下叶切除20例。结果中转开胸2例。全胸腔镜下完成的89例手术时间(185.8±52.9)min(60~300min);术中出血量50~650ml,平均213.2ml;胸腔引流时间(6.9±2.9)d;术后住院(9.4±3.2)d。乳糜胸1例,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随访原发肺癌中2例分别于术后15、3个月发生远处转移,其余患者无复发、转移。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是需要把握适应证并熟练掌握处理血管和清扫淋巴结等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淋巴结 乳糜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全胸腔镜手术:单中心连续106例回顾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光锁 王正 +4 位作者 王健 饶展鹏 乔坤 杨林 林少霖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8-123,共6页
摘要:目的总结单中心单孔全胸腔镜手术(cVATS)的临床结果,并初步分析手术要点、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12年6月~2013年11月,该科完成106例单孔cVATS手术。肺楔形切除62例,胸膜、纵隔肿瘤切除19例,纵隔淋巴结活检11例,肺叶切除1... 摘要:目的总结单中心单孔全胸腔镜手术(cVATS)的临床结果,并初步分析手术要点、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12年6月~2013年11月,该科完成106例单孔cVATS手术。肺楔形切除62例,胸膜、纵隔肿瘤切除19例,纵隔淋巴结活检11例,肺叶切除13例(14个肺叶),其中9例肺癌根治术,肺段切除1例。观察其临床结果,并总结单孔cVATS手术技术要点。结果全组患者术后无肺不张、肺部感染、出血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简单胸腔手术无中转,肺叶切除中转开胸2例,中转(双孔腔镜或开胸)率14.3%(2/14)。肺叶切除组平均手术时间191(90~420)min;术中平均出血381(5—3500)mL;术后平均引流时间2.3(1~6)d;术后平均住院5(3~10)d;肺癌患者清扫平均淋巴结数16.4(6~31)枚,淋巴结站数5.2(4~6)站。结论对于熟练掌握双孔cVATS技术的胸外科腔镜医生,单孔cVATS肺叶切除术技术可行,安全,术后胸病更轻。还需更多病例积累,有必要通过合理安排学习曲线缩短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单孔 肺叶切除术 肺癌 术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腋下小切口与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及费用比较 被引量:33
14
作者 沈祯云 刘丹丹 +2 位作者 梁正 崔睿 闫天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 比较腋下小切口开胸术与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及费用差别,为选择不同手术方法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 比较腋下小切口组12例及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33例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术后胸引留置时间、肺... 目的 比较腋下小切口开胸术与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及费用差别,为选择不同手术方法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 比较腋下小切口组12例及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33例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术后胸引留置时间、肺大疱切除率、术后复发率、住院日、手术费用、总费用。结果 腋下小切口组与 VATS术中出血量分别是 93.3ml± 74.4ml,51± 26.8ml(t= 2.84,P<0.01);手术时间分别是 102± 34.3min,95±30min(t=0.704,P>0.01);术后胸引留置时间分别是 3.8 ± 2.3天和1.8±0.84天(t=2.34,P<0.05);肺大疱切除率分别是ll/12,26/33;术后复发例数分别是0.2;平均住院日是 18.6±6.7天,13.7 ± 4.2天(t= 1.31,P>0.05);手术费用分别是 806 ± 78元人民币,1808.2 ±447元(t= 7.6,P<0.001);住院总费用是 7546.7 ± 2359.9元,13140 ± 2709.8元(t= 6.32,P<0.001)。结论 治疗自发性气胸,腋下小切口开胸术和电视胸腔镜手术相比,疗效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下小切口手术 电视胸腔镜 手术治疗 自发性气胸 疗效 医疗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法与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4
15
作者 李钢 甘崇志 +3 位作者 罗青松 王雪海 谢家勇 丛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61-964,共4页
目的比较单孔法与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109例单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孔组59例,双孔组5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胸腔引流量、术后胸腔引流管... 目的比较单孔法与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109例单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孔组59例,双孔组5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胸腔引流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和术后疼痛评分。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及围手术期死亡。2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57.7±21.5)min vs.(60.3±26.8)min,t=-0.562,P=0.575];单孔组术中出血量中位数明显少于双孔组(10 ml vs.20 ml,Z=-2.411,P=0.016);单孔组术后总胸腔引流量中位数明显少于双孔组(110 ml vs.312 ml,Z=-5.168,P=0.000);单孔组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双孔组[(2.8±0.9)d vs.(4.2±2.8)d(t=-3.628,P=0.000];单孔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双孔组[(3.7±1.1)d vs.(4.7±3.0)d,t=-2.380,P=0.019];单孔组术后NRS法疼痛评分明显小于双孔组[(3.3±1.5)分vs.(4.8±1.6)分,t=-5.046,P=0.000]。2组各发生肺部漏气1例。2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定期随访,随访12个月,无气胸复发。结论单孔法与常规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相当,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单孔法疼痛更轻,恢复更快,更具有微创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单孔胸腔镜手术 肺大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腔镜手术治疗单侧自发性气胸伴双肺大疱55例报告 被引量:24
16
作者 沈明敬 徐中华 +2 位作者 徐忠恒 陈勇兵 徐卫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胸腔单孔腔镜下手术治疗单侧气胸伴双肺大疱的效果。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3月对55例中青年自发性气胸(包含复发性气胸)伴双肺大疱施行单孔胸腔镜手术(single 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SP-VATS)双... 目的探讨双侧胸腔单孔腔镜下手术治疗单侧气胸伴双肺大疱的效果。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3月对55例中青年自发性气胸(包含复发性气胸)伴双肺大疱施行单孔胸腔镜手术(single 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SP-VATS)双侧肺大疱切除。全身麻醉后取双肘屈曲双肩外展旋后半卧位,手术床健侧倾斜,患侧腋前线第4肋间单孔切口进胸置入腔镜器械,全肺表面探查肺大疱,定位后完整切除,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后膨肺关闭切口。同法切除对侧肺大疱。结果 55例未发生大出血、胸膜漏、死亡等重大手术并发症,仅1例因粘连严重出血150 ml。手术时间(80±11)min,住院总费用(32 126±3150)元,术后(4.6±1.5)d拔除胸管,术后住院(5.7±1.7)d。51例随访12~30个月,平均22个月:49例恢复良好,无气胸发作;2例气胸复发,经胸腔闭式引流治愈。结论双侧胸腔单孔腔镜手术治疗单侧气胸伴双肺大疱免除对侧肺大疱破裂二次手术的痛苦,明显减少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双肺大疱 单孔 电视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与开胸手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的比较 被引量:40
17
作者 杨扬 王启 +1 位作者 刘延风 许瑞彬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4年1月于该院胸外科行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分期为I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胸腔镜组...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4年1月于该院胸外科行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分期为I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胸腔镜组(行胸腔镜手术)及开胸组(行常规开胸手术)。结果共有155例临床分期为I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其中82例行胸腔镜手术,73例行开胸手术。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胸腔镜组患者虽然手术时间长于开胸组(P<0.05),但创伤较小,具体表现为术中失血量较少(P<0.05)、术后镇痛天数较短(P<0.05)、术后引流天数较短(P<0.05)及住院天数较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30 d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类似(P>0.05),但胸腔镜组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胸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结果类似(P>0.05)。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类似,且该研究的生存率数据与其他学者报道的数据类似。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时可取得与开胸手术类似的生存率,可选用为早期NSCLC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癌 肺叶切除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与常规治疗对重症肺部感染合并肺不张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1
18
作者 管彩虹 楼雅芳 陈旭燕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2-61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局部注入抗生素治疗重症肺部感染合并肺不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该院117例重症肺部感染并肺不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全身应用抗生素对症治疗,观察组59例在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基础...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局部注入抗生素治疗重症肺部感染合并肺不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该院117例重症肺部感染并肺不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全身应用抗生素对症治疗,观察组59例在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咳嗽时间、发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WBC恢复正常时间、X线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PO2、PCO2和SaO2分别为(91.4±4.2)mmHg、(37.4±2.9)mmHg和(93.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7±3.5)mmHg、(45.7±2.8)mmHg和(89.6±3.8)%,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为86.4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67.24%(P<0.05)。结论经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并肺不张能够有效解除支气管阻塞,更快地改善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支气管肺泡灌洗 重症肺部感染 肺不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放置16 F胃管胸腔闭式引流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9
作者 胡思远 魏育涛 +3 位作者 朱志军 侯量 尹来波 朱佳龙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应用单根16 F胃管替代常用的28 F胸腔闭式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效果。方法将101例接受单孔VATS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术后放置16 F胃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28 F胸...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应用单根16 F胃管替代常用的28 F胸腔闭式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效果。方法将101例接受单孔VATS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术后放置16 F胃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28 F胸腔闭式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围术期均无死亡,均治愈出院。术后第1、4天两组肺复张情况和引流管通畅情况相比,P均>0.05。观察组带管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带管期间日均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4、7天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第2、4、7天观察组引流管口周围皮肤炎症程度均较对照组轻(P均<0.05)。引流期间观察组引流管周围皮肤发硬、色素沉着、麻木感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放置单根16 F胃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综合效果优于28 F胸腔闭式引流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叶切除术 内窥镜 胸腔镜 胸腔闭式引流术 胃管 胸腔闭式引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钛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气管狭窄 被引量:13
20
作者 柳广南 覃寿明 +2 位作者 黄善三 唐志敏 李国秀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 探讨镍 钛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气管、支气管良恶性狭窄的近远期效果。方法 采用在X线引导下或在电子纤支镜直视下经纤支镜置入镍 钛金属支架治疗气管癌 2例 ,左右主支气管癌 2例 ,右主支气管癌 1例 ,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 ... 目的 探讨镍 钛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气管、支气管良恶性狭窄的近远期效果。方法 采用在X线引导下或在电子纤支镜直视下经纤支镜置入镍 钛金属支架治疗气管癌 2例 ,左右主支气管癌 2例 ,右主支气管癌 1例 ,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 1例和左肺结核并左主支气管狭窄 1例。结果 术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减轻 ,随访一年余 ,患者存活良好 ,活动如常。结论 该方法无须气管切开 ,创伤小、痛苦少 ,为气道狭窄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金属支架 治疗 气管狭窄 纤维支气管镜 X线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