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孔胸腔镜下右侧R_(3)、左侧R_(4)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效果
1
作者 崔东 陈茂林 +5 位作者 张卫东 栾加强 冯雨 侯曼曼 蔡祖勋 钱如林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402-405,共4页
目的观察单孔胸腔镜下右侧R_(3)、左侧R_(4)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的50例中、重度原发性手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 目的观察单孔胸腔镜下右侧R_(3)、左侧R_(4)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的50例中、重度原发性手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行右侧R_(3)、左侧R_(4)交感神经切断术,对照组行双侧R_(3)交感神经切断术。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均在单孔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术后观察组10例左手有轻度潮湿,观察组2例、对照组1例双手轻度潮湿,对照组左手潮湿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14例(56.0%)发生代偿性多汗,对照组18例(72.0%)发生代偿性多汗,两组轻度代偿性多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重度代偿性多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右侧R_(3)、左侧R_(4)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效果确切,又降低了中重度代偿性多汗发生的概率,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探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手汗症 胸腔镜 交感神经切断术 代偿性多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气纵隔镜与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2
作者 卢万里 王俊钢 郝蒙福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460-463,共4页
目的 分析充气纵隔镜与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86例实施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接受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42例)与观察... 目的 分析充气纵隔镜与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86例实施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接受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42例)与观察组(接受充气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治疗,44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最大自主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最大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炎症指标水平[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引流量更少,拔出胸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5);经过手术治疗后,两组FVC%、MVV%、FEV%、IL-6、IL-8、IL-10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FVC%、MVV%、FEV%水平更高,IL-6、IL-8、IL-10水平更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1 a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充气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可以减轻手术创伤,改善手术指标,减少对肺功能的伤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充气纵隔镜:胸腔镜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乳肉芽肿性乳腺炎误诊误治反思
3
作者 李楠 李丹 +2 位作者 赵素梅 白云翠 耿晓旭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4期17-21,共5页
目的分析副乳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被误诊的2例副乳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发现左腋下肿块伴疼痛2个月余”就诊,超声及乳腺MRI检查提示恶性病变,初步考虑为左侧... 目的分析副乳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被误诊的2例副乳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发现左腋下肿块伴疼痛2个月余”就诊,超声及乳腺MRI检查提示恶性病变,初步考虑为左侧副乳腺癌,遂行手术切除,术中见左副乳外侧肿物,质偏硬,边界欠清,术后病理诊断为左侧副乳肉芽肿性乳腺炎。误诊时间13 d。术后随访6个月,情况良好。1例因“右腋前肿物及红肿、疼痛1个月”入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乳腺炎,接受抗感染治疗,治疗期间肿物增大并伴红肿。进一步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考虑右侧副乳肉芽肿性乳腺炎,予中药口服和药物外敷后肿块溃破,流出黄色脓性分泌物,行乳腺增强MRI示右乳内下象限非肿块强化灶,炎症可能。予乳腺区段+副乳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右侧副乳肉芽肿性乳腺炎。误诊时间11 d。术后3个月复查示右乳切口愈合良好,未见复发与其他异常情况。结论副乳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较为罕见,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检查措施,易被误诊为乳腺癌、乳腺炎等疾病。对于乳腺肿块,临床及病理科医生应加强认识,考虑到肉芽肿性乳腺炎等良性疾病的可能,以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乳肉芽肿性乳腺炎 误诊 乳腺癌 乳腺炎 鉴别诊断 钼靶X线 磁共振成像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滴注泼尼松辅助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治疗方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效果比较
4
作者 宋倩 李兰亚 朱莉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3期83-88,共6页
目的比较静脉滴注泼尼松辅助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方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NP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63例NP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泼尼松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 目的比较静脉滴注泼尼松辅助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方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NP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63例NP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泼尼松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满意度、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观察2组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90%(77/82)]高于对照组[82.72%(6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泼尼松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NPM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哺乳期乳腺炎 微创旋切术 泼尼松 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 免疫球蛋白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管镜、乳腺钼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头血性溢液合并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艾宪程 于志浩 徐翔宇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2期55-62,共8页
目的分析乳管镜、乳腺钼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头血性溢液合并乳管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98例乳头血性溢液合并乳管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所有纳... 目的分析乳管镜、乳腺钼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头血性溢液合并乳管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98例乳头血性溢液合并乳管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所有纳入对象进行乳管镜、乳腺钼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单独运用及联合运用上述三种检查手段诊断乳头血性溢液合并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效能。结果经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乳腺导管内良性病变152例,均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恶性病变46例,25例乳腺导管内癌,21例浸润性导管癌。乳头血性溢液合并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经乳管镜、乳腺钼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三者联合检查的检出率分别为95.45%、81.31%、84.85%和97.47%;其中,乳管镜和三者联合检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乳腺钼靶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P<0.05),乳管镜和三者联合检查的检出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乳腺钼靶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出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乳管镜诊断乳头血性溢液合并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1.30%、97.20%和95.77%,乳腺钼靶分别为65.00%、94.21%和86.96%,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为70.73%、96.06%和89.88%,三者联合分别为95.65%、97.28%和96.89%。三者联合检查和单用乳管镜诊断乳头血性溢液合并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都明显高于乳腺钼靶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P<0.05),而乳腺钼靶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检查和单用乳管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诊断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管镜对乳头血性溢液合并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敏感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乳腺钼靶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且三者联合检查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诊断效能,但效果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管镜 乳头血性溢液 乳腺钼靶 诊断价值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乳管内占位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为婴幼儿颈部淋巴管瘤的异位支气管源性囊肿二例
6
作者 孙恒 赵名君 倪志福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2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2例误诊为婴幼儿颈部淋巴管瘤的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婴幼儿首次均因发现颈部包块入院,均误诊为颈部淋巴管... 目的探讨婴幼儿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2例误诊为婴幼儿颈部淋巴管瘤的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婴幼儿首次均因发现颈部包块入院,均误诊为颈部淋巴管瘤,行淋巴管瘤硬化剂注射术。因颈部包块未完全消退,再次入院后行颈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随访至今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虽然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临床较少见,颈部淋巴管瘤相对常见,但对于新生儿以颈部包块就诊时应考虑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可能,特别是对诊断性穿刺结果有疑问时,需进一步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仔细查体、全面分析,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源性囊肿 颈部疾病 误诊 淋巴管瘤 婴幼儿 术后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癌因性疲乏状况及对患侧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7
作者 郭丽萍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2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癌症相关性疲乏(癌因性疲乏)状况,并分析其对患侧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拟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1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癌症相关性疲乏(癌因性疲乏)状况,并分析其对患侧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拟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1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出院时使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RPFS)评估其癌因性疲乏水平,于术后3个月时使用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ASH)评估患者的患侧肢体功能水平,并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患者DASH评分差异以及癌因性疲乏对患侧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0例患者,DASH评分为(38.52±5.21)分,其中日常生活维度得分为(28.51±3.11)分,上肢症状维度得分为(10.15±2.41)分;出现癌因性疲乏155例,发生率96.88%,其中轻度疲乏111例,中度疲乏31例,重度疲乏13例。不同年龄、癌因性疲乏程度、家庭关怀、受教育程度、自我接纳评分、应对方式、心理韧性评分患者DASH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检验显示,年龄、癌因性疲乏程度、受教育程度、家庭关怀、自我接纳水平、应对方式、心理韧性是影响经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患侧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癌因性疲乏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影响患侧肢体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年龄、家庭关怀、受教育程度、自我接纳、应对方式、心理韧性也能影响患侧肢体功能康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癌症相关性疲乏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基因突变Cowden综合征相关单侧多中心乳腺癌及同时性、异时性双侧乳腺癌3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姚儒 杨旭 +8 位作者 屈洋 连杰 张家慧 黄欣 陈畅 任新瑜 潘博 周易冬 孙强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6-920,共5页
10号染色体上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突变可引发PTEN错构瘤肿瘤综合征(PTEN hamartoma tumor syndrome,PHTS),常被称为Cowden综合征,是较为罕见的... 10号染色体上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突变可引发PTEN错构瘤肿瘤综合征(PTEN hamartoma tumor syndrome,PHTS),常被称为Cowden综合征,是较为罕见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其与早发性、多发性乳腺癌高度相关。本文报道3例PTEN基因突变相关单侧多中心乳腺癌及同时性、异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并总结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治经验及随访情况,旨在为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治PTEN基因突变相关乳腺癌及Cowden综合征人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基因突变 乳腺癌 双侧乳腺癌 Cowden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莫靓 韦兵 +4 位作者 聂军 梁任技 胡敏杰 陈贤俊 刘超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239-246,共8页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行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105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重建制定术前计划,研究组给...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行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105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重建制定术前计划,研究组给予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制定术前计划。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的肺功能指标,临床治疗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总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研究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较术前均降低(P<0.05),术后3 d、术后3个月对照组FVC、FEV1、PEF、MVV、DLCO较术前均降低(P<0.05),术后3 d对照组FEV1/FVC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FEV1/FVC较术前降低(P<0.05),且术后3 d、术后3个月研究组FVC、FEV1、PEF、MVV、DLC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67.92%)(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23%,与对照组(24.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应用在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康复,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治疗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3D打印技术 精准治疗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肺功能 术前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多模态超声参数对乳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术后疗效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刘晓璐 刘景萍 +1 位作者 王谦 徐娟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141-147,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多模态超声参数对乳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术后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择期行微波消融术的乳腺良性结节患者175例(共210个结节)。根据术后3个月的乳腺结节缩小率和是否消融完全,将患者分为有效... 目的:探讨术前多模态超声参数对乳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术后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择期行微波消融术的乳腺良性结节患者175例(共210个结节)。根据术后3个月的乳腺结节缩小率和是否消融完全,将患者分为有效组(n=143)和无效组(n=32)。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于术前采用多模态超声(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记录结节最大直径(Dmax)、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杨氏模量最大弹性值(Emax)和杨氏模量平均弹性值(Emean)。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乳腺良性结节患者微波消融术后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检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在术前Dmax、BMI、PI、TTP、Emax和Emean比较上有明显差异(P<0.05),在年龄、婚育史和合并基础病等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Dmax、PI和Emax均为影响乳腺良性结节患者微波消融术后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预测模型概率P=1/(1+e^(-25.568-4.911×Dmax+0.541×PI+0.604×Emax)),Hosmer-Lemeshow χ^(2)=6.235(P=0.621),ROC分析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乳腺良性结节患者微波消融术后疗效的AUC为0.793,95%CI为0.712~0.874。结论:术前Dmax、PI和Emax均为影响乳腺良性结节患者微波消融术后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多模态超声参数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有效预测乳腺良性结节患者微波消融术后疗效,并通过该风险预测模型进行有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超声 乳腺良性结节 微波消融术 疗效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切除术联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影响
11
作者 杨荔 张淑群 +4 位作者 王力 郭爱宁 苏佩佩 陈影 詹萌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864-867,共4页
目的探究小切口切除术联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对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患者疗效、乳房毁损率及换药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PCM女性患者16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75例)和对照... 目的探究小切口切除术联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对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患者疗效、乳房毁损率及换药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PCM女性患者16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75例)和对照组(8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小切口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乳房完整性、手术指标、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6.36%)低于试验组(97.33%)(P<0.05);乳房完整性比较,试验组优秀的占52.00%,差的占1.33%;对照组优秀的占31.82%,差的占11.36%,试验组乳房完整性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6.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率(2.67%)低于对照组(14.77%)(P<0.05)。结论小切口切除术联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能提高PCM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乳房毁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切除术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 浆细胞性乳腺炎 乳房毁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和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检查对乳腺BI-RADS 4类病变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王梅 张紫燕 +2 位作者 朱建国 刘斐 李海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EM)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DBT)检查在乳腺BI-RADS 4类病变中大小评估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24例患者(136个BI-RADS 4类病灶),术前均行CEM、FFDM和DB...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EM)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DBT)检查在乳腺BI-RADS 4类病变中大小评估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24例患者(136个BI-RADS 4类病灶),术前均行CEM、FFDM和DBT检查,分别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图评价CEM、FFDM和DBT与病理标本测量的病灶最大径的相关性和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CEM、FFDM和DBT鉴别乳腺BI-RADS 4类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CEM、FFDM和DBT与病理测量病灶大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902,r=0.856和r=0.892(均P<0.001)。CEM、FFDM、DBT测量的病灶最大径与手术病理测量值的平均差值分别为0.24 cm、0.21 cm和0.11 cm。CEM、FFDM、DBT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5.51%、65.22%、79.71%,特异度分别为88.06%、77.61%、77.61%,准确度分别为86.76%、71.32%、78.68%。两两比较结果显示,CEM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均高于FFDM、DB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DBT与FFDM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T对BI-RADS 4类乳腺病变的大小评估较FFDM、CEM更准确,CEM对乳腺BI-RADS 4类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优于FFDM、DB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 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检查 对比增强乳腺摄影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超声分型、临床及病理特征
13
作者 刘晓娜 郭鱼波 +3 位作者 王雅婷 储开昀 郭智勇 刘雪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3-1247,共5页
目的 探讨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CNGM)不同超声分型与临床及病理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020年1月—2024年9月经病理确诊为CNGM的女性患者131例共155个病灶,均行超声检查,分析其超声、临床... 目的 探讨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CNGM)不同超声分型与临床及病理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020年1月—2024年9月经病理确诊为CNGM的女性患者131例共155个病灶,均行超声检查,分析其超声、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 155个CNGM病灶超声分型:导管型48个、实性肿块型48个、弥漫型28个、脓肿型31个;临床病程分期:急性期108个、亚急性期31个、迁延期16个;病变范围:局限型109个、弥漫型46个。病理革兰染色阴性95个;阳性60个(38.71%),包括阳性杆菌11个、阴性杆菌23个、其他26个。超声分型与病变范围显著相关(χ^(2)=14.267,P=0.003),导管型和肿块型病变范围以局限型为主,弥漫型和脓肿型中病变范围弥漫型比率升高。60例革兰染色阳性组中,导管型最多(20例),其次是肿块型(17例)。结论 CNGM病灶超声分型导管型和肿块型多见于临床急性期,与病变范围密切相关。38.71%的CNGM病灶革兰染色阳性,病程急性期细菌感染率及检出率相对较高。超声分型对CNGM病程分期和病变范围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乳房 超声检查 分型 病理学 外科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微孔与单孔胸腔镜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对比研究
14
作者 陈茂林 崔东 +2 位作者 张卫东 邱瑞兴 钱如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00-804,共5页
目的探讨双微孔及单孔胸腔镜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2月60例原发性手汗症资料。2022年之前30例行单孔法,之后30例行双微孔法。双微孔组为腋中线2个相距1.5 cm的3 mm trocar穿刺孔,使用30°3 mm... 目的探讨双微孔及单孔胸腔镜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2月60例原发性手汗症资料。2022年之前30例行单孔法,之后30例行双微孔法。双微孔组为腋中线2个相距1.5 cm的3 mm trocar穿刺孔,使用30°3 mm胸腔镜,单孔组为腋中线6 mm切口,使用30°5 mm胸腔镜,均行双侧R4交感神经切断。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 h内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术后代偿性多汗。结果手术顺利,术后即刻双侧手掌温暖干燥,无并发症发生。双微孔组术后疼痛评分更低[(1.3±0.8)分vs.(1.8±0.9)分,t=-2.578,P=0.012]。2组手术时间[(28.3±9.3)min vs.(30.7±8.2)min]、术中出血量[(6.2±2.5)ml vs.(7.0±3.1)ml]、术后住院时间[1(1~2)d vs.1(1~3)d]、代偿性多汗发生率[33%(10/30)vs.27%(8/30)]和程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双微孔和单孔胸腔镜治疗原发性手汗症均安全、有效,双微孔切口更隐蔽、美观,疼痛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单孔 交感神经切断术 手汗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例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体会 被引量:5
15
作者 喻学海 彭蔚 郑庆龄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 胸内手术 肺隔离 血氧饱和度 胸外科手术 手术操作 交叉感染 插管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叶中瑞 叶加洪 +4 位作者 马德华 金将 叶敏华 陈保富 朱成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7期667-668,共2页
关键词 肺叶切除术 胸腔镜辅助 电视胸腔镜手术 SURGERY 微创外科技术 手术技巧 手术器械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手术患者外周血NLR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17
作者 郭峰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1期69-71,共3页
探究乳腺癌手术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表达水平及对预后的影响。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乳腺癌组),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90例女性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乳腺... 探究乳腺癌手术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表达水平及对预后的影响。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乳腺癌组),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90例女性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及健康体检女性外周血NLR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外周血NLR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素。乳腺癌组术前、术后分别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外周血NLR的表达水平较高,乳腺癌术后与术前相比外周血NLR的表达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NLR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NLR、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外周血NLR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异常,且与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在临床工作中可用于对乳腺癌的诊断,并辅助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比值 乳腺肿瘤 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技术在胸腹部战创伤救治中的应用进展
18
作者 彭雪 李壮 +1 位作者 孙艳军(综述) 孙登群(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9-554,共6页
胸腹部战创伤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伤情,传统的开放手术在救治中存在创伤大、恢复慢等问题。腔镜技术的引入为胸腹部战创伤救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文章主要就腔镜在胸腹部战创伤救治中的应用,包括技术优势、诊断和治疗作用、荧光镜和... 胸腹部战创伤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伤情,传统的开放手术在救治中存在创伤大、恢复慢等问题。腔镜技术的引入为胸腹部战创伤救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文章主要就腔镜在胸腹部战创伤救治中的应用,包括技术优势、诊断和治疗作用、荧光镜和无线镜技术等腔镜技术的新发展、新应用、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展望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部战创伤 腔镜技术 荧光镜 无线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镜下自体血封堵术治疗难治性气胸1例
19
作者 黄婷苑 李文新 +3 位作者 何桂媛 曾玲 彭倩茹 曾凡军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6期194-198,共5页
难治性气胸是指自发性气胸患者经胸腔穿刺引流后仍持续性漏气,其治疗手段有限。目前内科治疗难治性气胸主要有胸腔穿刺抽气、置管引流与胸膜固定术三种方法,外科治疗主要以胸腔镜手术或开胸手术为主。随着支气管镜介入诊疗的快速发展,... 难治性气胸是指自发性气胸患者经胸腔穿刺引流后仍持续性漏气,其治疗手段有限。目前内科治疗难治性气胸主要有胸腔穿刺抽气、置管引流与胸膜固定术三种方法,外科治疗主要以胸腔镜手术或开胸手术为主。随着支气管镜介入诊疗的快速发展,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与自体血封堵术因其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好等优点,为基础疾病多、心肺功能差、主观意愿不接受或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难治性气胸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方法。本文报道1例50岁中年男性患者,因反复气胸多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与胸膜固定术,治疗效果不理想,症状反复,经采用支气管镜下球囊探查定位与自体血封堵的治疗方法后,患者气胸吸收,得到有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 自体血封堵术 难治性气胸 球囊探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全段食管黏膜下血肿2例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张发平 束玲玲 鲁大林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6期190-193,共4页
食管黏膜下血肿(ESH)是临床少见的疾病,首发症状多为胸痛,与其他胸痛疾病易混淆。本文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皖南康复医院收治的2例自发性全段ESH患者的临床资料、胃镜及胸部CT资料。2例患者均为老年女性,均在无明显诱因下突发胸痛、吞咽困难... 食管黏膜下血肿(ESH)是临床少见的疾病,首发症状多为胸痛,与其他胸痛疾病易混淆。本文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皖南康复医院收治的2例自发性全段ESH患者的临床资料、胃镜及胸部CT资料。2例患者均为老年女性,均在无明显诱因下突发胸痛、吞咽困难,经过胃镜及胸部CT确诊。入院行禁食、抑酸、护胃、解痉、抗炎及补液等保守治疗,1例患者在入院第3天出现呕血,另1例患者在入院第2天便血,同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分别于第11天和第15天顺利出院,1个月后复查ESH消失,均无复发。2例ESH保守治疗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尤其在血肿减压(呕血和便血)的情况下,有助于患者的症状改善。本文对ESH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转归进行文献复习,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黏膜下血肿 胃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胸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