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1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TM模式下临床药师主导的全程化华法林抗凝治疗工作模式对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
1
作者 张海宁 宋慧 侯晓磊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合作药物治疗管理(CDTM)模式下临床药师主导的全程化华法林抗凝治疗对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枣庄市立医院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主要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及房颤患者)120例进行随机分组,... 目的:探讨合作药物治疗管理(CDTM)模式下临床药师主导的全程化华法林抗凝治疗对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枣庄市立医院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主要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及房颤患者)120例进行随机分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临床药师干预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合格情况、服用依从性、栓塞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临床药师干预组终止华法林抗凝治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药师干预组的INR达标率、稳定达标率、服药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药师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CDTM模式下临床药师主导的全程化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提高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INR达标率和服药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抗凝治疗 合作药物治疗管理模式 临床药师 疗效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常乐康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胃肠功能、生长发育情况观察 被引量:29
2
作者 董志巧 程书卿 +2 位作者 张辉果 黄可丹 周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9-81,共3页
目的观察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口服常乐康后胃肠功能、生长发育情况。方法早产低出生体重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暖箱保暖、退黄、肠外营养、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开奶后2 d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常乐康口服,... 目的观察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口服常乐康后胃肠功能、生长发育情况。方法早产低出生体重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暖箱保暖、退黄、肠外营养、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开奶后2 d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常乐康口服,500 mg/次,2次/d。两组共治疗2周。观察并记录两组达全肠喂养时间、留置胃管时间、胎便排尽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喂养不耐受(呕吐、腹胀、胃潴留、排便不畅)发生情况,评价生长发育情况[恢复出生体质量速度、生理性体质量下降幅度和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观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脑膜炎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达全肠喂养时间、留置胃管时间、胎便排尽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质量速度快于对照组,生理性体质量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呕吐、腹胀、胃潴留、排便不畅、EUGR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常乐康可改善胃肠功能及生长发育情况,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出生体重儿 早产儿 益生菌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 胃肠功能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故障树理论和eCASH理念的ICU患者镇静镇痛管理策略 被引量:32
3
作者 王霞 邓娟 +5 位作者 熊杰 黄素芳 肖琦 储备 邹灯秀 刘俊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43,共5页
目的基于故障树理论构建ICU患者镇静镇痛管理策略,并进行应用。方法通过故障树分析法明确镇静镇痛的现存问题,基于eCASH镇静模式,构建了统一评估工具与方法、严密监测镇静效果与再评估、加强相关培训与考核、落实镇静镇痛护理措施、镇... 目的基于故障树理论构建ICU患者镇静镇痛管理策略,并进行应用。方法通过故障树分析法明确镇静镇痛的现存问题,基于eCASH镇静模式,构建了统一评估工具与方法、严密监测镇静效果与再评估、加强相关培训与考核、落实镇静镇痛护理措施、镇静镇痛追踪的综合管理策略,通过半年的临床应用,明确ICU镇静镇痛管理策略的效果。结果通过实施镇静镇痛综合管理策略,ICU机械通气患者浅镇静率达57.98%,谵妄发生率降至26.67%,平均机械通气时间由7.63 d降至6.57 d,ICU平均住院时间由8.94 d降至7.25 d,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CASH镇静镇痛管理原则指导下,基于故障树理论构建的ICU镇静镇痛管理策略,能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树理论 ICU eCASH 镇静管理 镇痛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乙醇胺乳膏湿敷创伤性伤口的减痛效果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蒋琪霞 李晓华 +4 位作者 彭青 周昕 朱礼霞 黄秀玲 李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三乙醇胺乳膏是用于防治放射性皮炎的有效复合乳剂,新近发现能消炎和保持伤口湿润,可用于伤口治疗,但对伤口减痛促愈的效果评价尚缺乏研究报道。文中旨在探讨三乙醇胺乳膏对创伤性伤口的减痛促愈效果和使用安全性。方法入选61例创... 目的三乙醇胺乳膏是用于防治放射性皮炎的有效复合乳剂,新近发现能消炎和保持伤口湿润,可用于伤口治疗,但对伤口减痛促愈的效果评价尚缺乏研究报道。文中旨在探讨三乙醇胺乳膏对创伤性伤口的减痛促愈效果和使用安全性。方法入选61例创伤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1例和30例,基线处理结果显示2组有可比性。观察组采用三乙醇胺乳膏涂抹加保湿覆盖,对照组采用藻酸盐敷料覆盖。观察指标:治疗后3、7、14、21 d观察伤口疼痛计分、揭敷料时疼痛计分、敷料2次创伤积分、患者依从性计分、治愈率和愈合时间及敷料更换次数。结果观察组1例患者因治疗不足1周失访而剔除。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30例患者完成治疗,2组治愈率100%,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敷料更换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2次创伤积分和依从性计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痛效果:伤口处理3 d后2组患者疼痛均有减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d和21 d时,观察组患者疼痛计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3、7和14 d揭敷料时的疼痛,观察组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乙醇胺乳膏用于创伤性伤口,其减轻伤口疼痛和揭敷料时的疼痛、缩短愈合时间和减少敷料更换次数的效果优于单用藻酸盐敷料,使用安全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乙醇胺 创伤 伤口护理 湿性疗法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介入栓塞并留管灌注联合替吉奥口服治疗胃癌术后肝转移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海伟 魏宏 +2 位作者 罗娅红 刘静 赵滢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6期64-65,共2页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介入栓塞并留管灌注联合替吉奥口服化疗治疗胃癌术后肝转移的近期疗效。方法给予42例胃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含少量奥沙利铂的碘油进行化疗栓塞,留置导管后给予奥沙利铂130 mg/m2经注药泵连接导管持续灌注2 h;于介入治...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介入栓塞并留管灌注联合替吉奥口服化疗治疗胃癌术后肝转移的近期疗效。方法给予42例胃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含少量奥沙利铂的碘油进行化疗栓塞,留置导管后给予奥沙利铂130 mg/m2经注药泵连接导管持续灌注2 h;于介入治疗起餐后口服替吉奥80~120 mg/d,分早晚2次,共14 d。治疗结束后1个月复查病情,并评价近期疗效。结果患者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7例(64.3%)、病变稳定8例(19.0%)、病变进展7例(16.7%),总有效率64.3%。有1例泵入奥沙利铂时出现呼吸困难,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推后缓解。结论奥沙利铂介入栓塞并留管灌注联合替吉奥口服治疗胃癌术后肝转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奥沙利铂 替吉奥 肝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高压注射器进行CT血管造影时的护理 被引量:53
6
作者 吴雪琴 岑玉坚 +3 位作者 崔冰 梁瑞莲 欧洁红 王浩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14-1115,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对应用高压注射进行CT血管造影的配合价值.方法选取上肢较粗较直的静脉用12#针头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先推注少量生理盐水和10 mg地塞米松,确认针头、导管与高压注射器系统的紧密连接,根据造影部位遵医嘱进行各种参数设定,... 目的探讨护理对应用高压注射进行CT血管造影的配合价值.方法选取上肢较粗较直的静脉用12#针头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先推注少量生理盐水和10 mg地塞米松,确认针头、导管与高压注射器系统的紧密连接,根据造影部位遵医嘱进行各种参数设定,整个注射系统处于待机状态.注射前同步在操作台上指令病人做配合动作和注药,直至注射和扫描完毕.结果148例病人成功地进行了CTA检查,检查过程中病人配合良好,CTA图像质量优良,未出现1例严重反应和过敏反应.其中130例患者还接受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A图所显示的血管病变的均得到DSA确认(130/130).结论检查前后对病人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选择粗而直的上肢大静脉穿刺、熟练的穿刺技术、高度的责任心、严格的操作规程等措施,能够使病人有效地配合这项特殊的检查,从而可获得具有确诊价值的CTA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注射器 CT血管造影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锐器伤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6
7
作者 张玉芝 周俊卿 +1 位作者 梁霞 曾娟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锐器伤 血源性传播疾病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液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9
8
作者 饶庆华 姚丽珍 +2 位作者 刘林凡 元凤 李宝丽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96-497,共2页
目的为比较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液的效果 ,延长保留时间 ,利于随时给药 ,提高疗效 ,减少患儿痛苦。方法将 9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甲组 (封管维持 10h) ;生理盐水乙组 (封管维持 2 3h) ;肝素盐水丙组 (封管维持 2 3h)进行留置... 目的为比较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液的效果 ,延长保留时间 ,利于随时给药 ,提高疗效 ,减少患儿痛苦。方法将 9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甲组 (封管维持 10h) ;生理盐水乙组 (封管维持 2 3h) ;肝素盐水丙组 (封管维持 2 3h)进行留置效果比较。结果封管后维持 2 3h中途不再冲管组的保留效果优于维持 10h中途冲管组 ,(P <0 0 5 )。结论新生儿多数病种可用生理盐水封管 ,对某些疾病所致的血液高凝状态患儿 ,选用 0 5u/ml肝素盐水封管 ,提高保留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静脉留置针 封管液 效果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107
9
作者 饶庆华 元凤 +2 位作者 李宝丽 刘林凡 姚丽珍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29-331,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药物、剂量、浓度、维持时间等参数以及肝素封管液对血液病病情及治疗的影响。方法将 5 46例患儿随机分组 ,对照试验 ,采用光镜 ,电镜检查 ,显微照像 ,体外实验 ,检验均值对照等方法。结果电镜观察无血栓、...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药物、剂量、浓度、维持时间等参数以及肝素封管液对血液病病情及治疗的影响。方法将 5 46例患儿随机分组 ,对照试验 ,采用光镜 ,电镜检查 ,显微照像 ,体外实验 ,检验均值对照等方法。结果电镜观察无血栓、红细胞形态大小正常细胞膜完整。检验均值对照P >0 .0 5。肝素封管液在保留时间上优于生理盐水 ,P <0 .0 0 1。结论肝素对血液病病情及治疗无影响 ,应根据病种选用 ,建立了小儿使用肝素封管液参数 ,封管剂量 2ml。各年龄组使用肝素盐水的浓度为 :新生儿 0 .5U ml,~ 3岁 1~ 5U ml,~ 7岁 5U ml,~ 14岁 5~12 .5U ml,血液高凝状态患儿 2 5U ml。封管维持时间可延长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临床应用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住院患者用药差错预防及管理实践指南的构建 被引量:16
10
作者 周英凤 秦薇 +5 位作者 刘睿艳 杨红红 沈国妹 张琼 蔡志芳 薛嵋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0期1-4,共4页
目的构建基于证据的成年住院患者用药差错预防及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为促进护理人员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业务流程管理及项目管理作为理论指导,严格按照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方法构建成年住院患者用药差... 目的构建基于证据的成年住院患者用药差错预防及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为促进护理人员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业务流程管理及项目管理作为理论指导,严格按照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方法构建成年住院患者用药差错预防及管理实践指南草案。结果构建的指南包括15个部分,推荐意见包括用药差错的预防策略和管理策略,预防策略按照流程涵盖了医生开药、药剂师发药、护士给药、患者服药、用药监测及患者教育六大环节,并对后4个环节进行了工作分解,最终形成包括10个方面28条推荐意见的指南草案。结论基于证据的成年住院患者用药差错预防及管理实践指南为护理人员临床决策提供处理意见,本土化论证和效果评价将是下一步探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用药安全 用药差错 循证护理 实践指南 指南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7
11
作者 徐建宁 汪国建 冯洁惠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0期25-28,共4页
目的评价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EGDS)策略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10月收治ICU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76例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2例采用EGDS策略;对照组34例采用标准化镇静策略。比较... 目的评价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EGDS)策略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10月收治ICU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76例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2例采用EGDS策略;对照组34例采用标准化镇静策略。比较两组48h内浅镇静达标率、谵妄发生率及ICU住院日。结果干预组48h内浅镇静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谵妄发生率及ICU住院日显著低于/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EGDS策略相对安全、可行,较标准化镇静策略能更有效使ICU机械通气患者达到早期浅镇静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镇静 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 标准化镇静 谵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病人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封管技术探讨 被引量:26
12
作者 金葵花 赵品婷 +1 位作者 袁琰琴 刘群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716-717,共2页
关键词 心血管病 浅静脉留置针输液 封管技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聿秀 高玉芳 +1 位作者 王秀荣 吴欣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9-100,共2页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MST)用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效果。方法将31例同期拟行PI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例及对照组21例,均采用MST置管,其中观察组于B超引导下进行。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MST)用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效果。方法将31例同期拟行PI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例及对照组21例,均采用MST置管,其中观察组于B超引导下进行。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8例(80.0%)、出现并发症(静脉炎)1例(10.0%)、满意度评分(2.76±1.43)分,对照组分别为11例(52.4%)、4例(19.0%;静脉炎1例,血栓形成2例,进入分支血管1例)、(1.93±0.41)分,两组比较P分别<0.01、>0.05、<0.05。结论B超引导下MST用于PICC可减少静脉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SELDINGER技术 中心静脉导管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针密闭输液中的问题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洁凌 陈德凤 +3 位作者 贠俊茹 卢慧芳 房雅君 张卫宁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3期14-14,共1页
可来福接头是一个已消毒的无针密闭静脉输液系统的连接部分,它和输液器、静脉留置针组成无针密闭静脉输液系统,应用于静脉输液患者.由于没有与之配套的螺旋输液器,在进行静脉输液时,用常规输液器去掉头皮针后与可来福接头直接相连,造成... 可来福接头是一个已消毒的无针密闭静脉输液系统的连接部分,它和输液器、静脉留置针组成无针密闭静脉输液系统,应用于静脉输液患者.由于没有与之配套的螺旋输液器,在进行静脉输液时,用常规输液器去掉头皮针后与可来福接头直接相连,造成输液器长度缩短,出现输液器与可来福接头脱离,血液回流阻塞留置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对45例留置针输液患者采用不同的输液材料和封管方法,并对其结果进行观察对照,以发现问题和原因,并寻找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器 静脉输液 可来福接头 留置针 封管方法 输液患者 头皮针 问题分析 常规 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胶外涂预防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相关性皮肤反应 被引量:11
15
作者 柯熹 骆惠玉 +2 位作者 何晓华 刘爱琴 周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0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芦荟胶外涂预防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相关性皮肤反应的效果。方法将59例入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与干预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外涂芦荟胶预防皮肤不良反应。结果两组... 目的探讨芦荟胶外涂预防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相关性皮肤反应的效果。方法将59例入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与干预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外涂芦荟胶预防皮肤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皮损程度、指甲/甲周改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首发皮损时间为(18.60±5.06)d,对照组为(12.20±4.4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皮损病程为(9.10±3.21)周,对照组为(12.45±4.19)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靶向治疗同步外涂芦荟胶能够减少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相关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减轻皮损及指甲/甲周改变程度,缩短皮肤反应的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 吉非替尼 厄洛替尼 芦荟 皮肤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疼痛患儿镇痛药物使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董秀丽 覃倩 +2 位作者 李燕华 王楠 李长虹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0期20-22,共3页
综述了儿童疼痛的生理、特点及疼痛对术后患儿的影响,分析了术后疼痛患儿镇痛药物使用状况,提出护理人员应及时更新镇痛药物知识,不断探索疼痛的有效护理方法,以提高疼痛用药效果,减轻患儿术后痛苦,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 儿童 术后疼痛 镇痛药物 护理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瑞巴林联合依托考昔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林涛 江平 +2 位作者 刘柳 李祥奎 宋俊梅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477-479,共3页
目的观察口服普瑞巴林联合依托考昔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疼痛科收治的梨状肌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依托考昔60mg,每日1次,试验组给... 目的观察口服普瑞巴林联合依托考昔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疼痛科收治的梨状肌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依托考昔60mg,每日1次,试验组给予口服普瑞巴林75mg,每日2次和依托考昔60mg,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治疗后第1、2、3、7、10、14天静息状态下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治疗后14d测评治疗整体满意度,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第3、7、10、14天的VA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治疗后镇痛满意度为82.5%,对照组治疗后镇痛满意为65.0%,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开始第1、2天两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依托考昔治疗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用于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较单用依托考昔,且不良反应发生也较单用依托考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瑞巴林 依托考昔 视觉模拟评分 梨状肌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经络电刺激治疗颅脑损伤性抑郁症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周玉嘉 韦鹏翔 +2 位作者 刘佳霖 王雷 刘桂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5期53-56,共4页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经络电刺激治疗颅脑损伤性抑郁症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06~201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19例,中型闭合性颅脑损伤13例,重型颅脑损...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经络电刺激治疗颅脑损伤性抑郁症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06~201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19例,中型闭合性颅脑损伤13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恢复期患者8例。所有患者均具有明显的精神抑郁症表现。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RTMS结合经络电刺激组20例(实验组),单独应用RTMS治疗组20例(对照组)。对所有研究病例适时进行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巴氏指数评分、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测定,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抑郁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及对照组HAMD评分分别为(13.43±2.35)、(15.16±3.02)分,均较治疗前[(31.90±3.72)、(30.27±3.86)分]降低,实验组及对照组巴氏指数分别为(67.26±3.53)、(63.43±3.24),均较治疗前(51.25±6.51、52.37±6.73)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及巴氏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及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分别为(0.42±0.02)、(0.36±0.03)μmol/L,均高于治疗前[(0.29±0.03)、(0.27±0.0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愈6例,显效8例;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结合经络电刺激是治疗颅脑损伤性抑郁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经络电刺激 颅脑损伤性抑郁症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有效服用率 被引量:53
19
作者 杨柳 程丹丹 徐丽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5期58-60,共3页
目的提高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有效服用率。方法成立品管圈QCC小组,确定选题方案,对临床自备口服药不能规范服用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方案、实施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口服药未规范、非有效服用率显著下... 目的提高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有效服用率。方法成立品管圈QCC小组,确定选题方案,对临床自备口服药不能规范服用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方案、实施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口服药未规范、非有效服用率显著下降,其中服药间隔时间不符降至6.0%,未按规定剂量服用降至4.0%,均达到目标值。漏服降至2.3%,尚未达到目标值(2.0%),除服用过期药物外,其他各观察指标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影响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不能规范服用的因素较多,应用品管圈有助于系统的分析其要因并制定改进措施,有效提高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规范服用的有效率,促进患者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自备口服药 品管圈 规范服用 服药间隔时间 漏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应激性溃疡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20
作者 常智忠 辛燕 +4 位作者 杨素征 马瑞凤 吴子彬 田勇 卜彦斌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39-740,共2页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应激性溃疡 止血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