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锁髓内钉固定联合nHAC-BMP复合物植入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68例 被引量:22
1
作者 顾夙 陈长松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57,共2页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固定联合n HAC-BMP复合物植入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效果。方法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68例,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中取纳米晶胶原基骨(n HAC)-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物植入断端,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骨折断...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固定联合n HAC-BMP复合物植入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效果。方法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68例,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中取纳米晶胶原基骨(n HAC)-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物植入断端,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骨折断端骨细胞生长状况。结果术后第6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术后第4周,骨折端n HAC降解成网孔状,骨折端内有大量骨细胞生成;术后第3个月,骨折端n HAC全部降解成网孔状,骨折端破损部位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术后第6个月,骨折部位全部愈合。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联合n HAC-BMP复合物植入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骨折愈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骨不连 交锁髓内钉 纳米晶胶原基骨 骨形态发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在踝前区及足背部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辉 周新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在踝前区及足背部的位置关系,为足背部皮瓣的制作和足部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18例尸体的双下肢,观察踝前区及足背部腓深神经与足背动脉的位置及其关系。结果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的位置关系有四种。第... 目的探讨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在踝前区及足背部的位置关系,为足背部皮瓣的制作和足部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18例尸体的双下肢,观察踝前区及足背部腓深神经与足背动脉的位置及其关系。结果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的位置关系有四种。第一种(13/36):在踝前区内,足背动脉在腓深神经内侧走行;在足背,足背动脉走行在腓深神经内侧终末支的内侧。第二种(9/36):在踝前区内,足背动脉走行在腓深神经的内侧;在足背,足背动脉走行在腓深神经内侧终末支的外侧。第三种(11/36):足背动脉和腓深神经在行程中多处出现交叉。第四种(3/36):腓深神经内侧终末分支缺失,足背动脉在腓深神经外侧终末支的内侧走行。结论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的四种位置关系出现几率不同,在足外科手术和皮瓣制作时要充分了解此处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背动脉 腓深神经 外科皮瓣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趾骨滋养孔的观察
3
作者 任国良 姚友生 +1 位作者 姚作宾 蓝满生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1-14,共4页
对不分性别的指骨(1688根)和趾骨(803根)共2491根的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和方向进行了研究.滋养孔几乎全部位于远侧2/3.近节指、趾骨有时存在双滋养孔,其中大多位于或邻近两侧缘的掌跖侧.滋养管几乎全部背离生长端.长骨异向滋养管是胚胎... 对不分性别的指骨(1688根)和趾骨(803根)共2491根的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和方向进行了研究.滋养孔几乎全部位于远侧2/3.近节指、趾骨有时存在双滋养孔,其中大多位于或邻近两侧缘的掌跖侧.滋养管几乎全部背离生长端.长骨异向滋养管是胚胎期近侧滋养动脉残留所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孔 趾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肘窝浅静脉的形态学研究
4
作者 沈虹 史文龙 +3 位作者 韩众圆 李筱贺 蔡永强 王建忠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7期25-28,共4页
目的观察蒙古族成人上肢肘窝浅静脉,为临床护理静脉穿刺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在253名(共506侧)蒙古族成人上臂扎止血带,活体观察肘窝浅静脉的形态后记录分型。结果组间各型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肘正中静脉变异分为八型... 目的观察蒙古族成人上肢肘窝浅静脉,为临床护理静脉穿刺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在253名(共506侧)蒙古族成人上臂扎止血带,活体观察肘窝浅静脉的形态后记录分型。结果组间各型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肘正中静脉变异分为八型:Ⅰ型,18例(3.56%);Ⅱ型,40例(7.91%);Ⅲ型,66例(13.04%);Ⅳ型,119例(23.52%);Ⅴ型,191例(37.74%);Ⅵ型,27例(5.34%);Ⅶ型,35例(6.92%);Ⅷ型,10例(1.98%)。前臂正中静脉注入部位有八种方式:A型,25例(4.94%);B型,155例(30.63%);C型,59例(11.66%);AB型,30例(5.93%);AC型,5例(0.99%);BC型,41例(8.10%);D型,191例(37.75%);E型,0例(0)。前臂正中静脉支数及分型:缺失型,0例(0);1支型,273例(53.95%);2支型,157例(31.03%);3支型,51例(10.08%);4支型,20例(3.95%);5支型,5例(0.99%)。有139例副头静脉,出现率是27.47%。结论本研究丰富了蒙古族体质学资料,对临床护理上肘窝浅静脉的实际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 贵要静脉 前臂正中静脉 变异 蒙古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宁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平地行走疼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培民 夏岩 +3 位作者 许建安 魏成健 李志伟 陈吉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4期240-241,共2页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平地行走 治疗 临床观察 疼痛 软骨退行性变 关节病变 滑膜炎症 主要表现 骨质增生 临床疗效 扶他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趾长屈肌腱和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 被引量:11
6
作者 曲家富 曹立海 +6 位作者 赵洪波 高建华 李绍光 杜晓健 孙洋 彭义 王良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探讨趾长屈肌腱、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3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32~69岁,平均41岁;左侧8例,右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8个月,平均4.5个月。13例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均为闭合性... 目的:探讨趾长屈肌腱、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3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32~69岁,平均41岁;左侧8例,右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8个月,平均4.5个月。13例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均为闭合性损伤跟腱断裂。采用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5例,行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8例。结果:13例随访时间11个月~4.5年,平均2年,伤口无感染,跟腱无再断裂,踝关节活动基本正常,足背屈跖屈功能良好,未发生锤状趾畸形。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9例(长屈肌腱移位修复6例,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3例),良3例(长屈肌腱移位修复2例,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1例),差1例(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结论:采用趾长屈肌腱、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而采用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更趋近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修补手术 外科 腱转移术 创伤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内侧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4 位作者 方祥源 刘经南 施洪 刘方刚 刘毅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5-168,共4页
解剖观测了30侧成人下肢足内侧区皮肤血管.足底内侧动脉深支、浅支、内踝前动脉和跗内侧动脉,分别发4.5(3~8)支、7.4(3~12)支、5.9(2~12)支和2.8(1~6)支,外径在0.2~0.8mm之间的皮支分布足内侧区,动脉间吻合恒定.经选择性动脉注射显... 解剖观测了30侧成人下肢足内侧区皮肤血管.足底内侧动脉深支、浅支、内踝前动脉和跗内侧动脉,分别发4.5(3~8)支、7.4(3~12)支、5.9(2~12)支和2.8(1~6)支,外径在0.2~0.8mm之间的皮支分布足内侧区,动脉间吻合恒定.经选择性动脉注射显示,皮瓣面积约为9×6cm~10×8cm.以上述动脉为蒂的足内侧皮瓣,可转位修复内踝、跟腱、足跟和足底远侧区的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了12例均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动脉 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指、中指、环指和小指屈肌腱及指背腱膜的断面解剖 被引量:6
8
作者 高文彬 吉爱国 +4 位作者 于苏国 施立国 孙兆忠 刘同慎 董晓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8-180,共3页
随着手部显微外科的广泛开展,与断指再植等手术有关的解剖学研究有不少报道,但在断面上研究屈指肌腱及指背腱膜的资料甚少.为更好地恢复断指术后的功能,本文重点在不同断面切片上观测了屈指肌腱及指背腱膜,以期为手外科及解剖学提供参考... 随着手部显微外科的广泛开展,与断指再植等手术有关的解剖学研究有不少报道,但在断面上研究屈指肌腱及指背腱膜的资料甚少.为更好地恢复断指术后的功能,本文重点在不同断面切片上观测了屈指肌腱及指背腱膜,以期为手外科及解剖学提供参考.1 材料和方法 本文采用27(男13,女14)例拇指、中指、环指和小指作组织切片,方法与《示指屈肌腱和指背腱膜的断面观测》(解剖学杂志1993,16(1):64)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中指 环指 小指 屈肌腱 指背腱膜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背动脉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解剖 被引量:42
9
作者 王英华 王增涛 李常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42-43,共2页
对掌背动脉的皮支进行解剖学研究,为掌背动脉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20侧成人尸体手标本,观察掌背动脉及其皮支的起源、走行、分支、外径及分布情况。结果:掌背动脉的皮支集中在其行程的远近两端,尤其是在掌指关... 对掌背动脉的皮支进行解剖学研究,为掌背动脉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20侧成人尸体手标本,观察掌背动脉及其皮支的起源、走行、分支、外径及分布情况。结果:掌背动脉的皮支集中在其行程的远近两端,尤其是在掌指关节附近;掌背动脉远端皮支与腕背部皮支间有分支相吻合。认为掌背动脉皮瓣可以设计仅以掌背动脉远端皮支为蒂而不必携带掌背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背动脉 外科皮瓣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示指血管神经的断面观测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吉爱国 高文彬 +3 位作者 刘同慎 刘爱国 岳新民 盖延胜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用27个成人示指作组织切对后,选取近侧、中间和远侧指横纹及相邻横纹12处的横断面切片.对指掌侧固有动脉、静脉和神经的位置、形态进行了观测.
关键词 手掌 指掌侧固有动脉 示指 断面解剖 神经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指主要血管神经的断面观测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文彬 吉爱国 +3 位作者 于苏国 施立国 孙兆忠 刘同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76-479,共4页
用27例成人中指作组织切片后,取近侧、中间和远侧指横纹及相邻指横纹中点处的横断面切片.对指掌侧固有动脉、神经及静脉的位置、管径进行了观测.指掌桡侧固有动脉、神经在Ⅰ、Ⅱ、Ⅲ、 Ⅴ断面中的4、5区和Ⅳ断面中 3、4区内的出现率都高... 用27例成人中指作组织切片后,取近侧、中间和远侧指横纹及相邻指横纹中点处的横断面切片.对指掌侧固有动脉、神经及静脉的位置、管径进行了观测.指掌桡侧固有动脉、神经在Ⅰ、Ⅱ、Ⅲ、 Ⅴ断面中的4、5区和Ⅳ断面中 3、4区内的出现率都高于90%,它们纵径的平均值分别大于0.80mm和1.30mm.指掌尺侧固有动脉、神经在Ⅰ、Ⅱ、Ⅲ、Ⅴ断面均位于8、9区内,在Ⅳ断面位于9、10区内者占96.30±3.63%,它们纵径的平均值分别大于0.80mm和1.2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神经 中指 断面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尺动脉肌、皮支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单云官 张金波 +3 位作者 张玉和 潘曦东 贺智 冯美荣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为手外科提供桡、尺动脉分出的肌、皮支.材料和方法:用福尔马林常规固定的成尸上肢69(男61,女8)侧,解剖观测桡、尺动脉分支的部位、支数及外径.主要结果:从尺、桡动脉壁两侧发出分支,大部分为不对称性分支间距不等,平均(3.0~15.0)... 目的:为手外科提供桡、尺动脉分出的肌、皮支.材料和方法:用福尔马林常规固定的成尸上肢69(男61,女8)侧,解剖观测桡、尺动脉分支的部位、支数及外径.主要结果:从尺、桡动脉壁两侧发出分支,大部分为不对称性分支间距不等,平均(3.0~15.0)mm.桡动脉平均分出15.8支,其中肌支10.3支,筋膜皮支5.5支.尺动脉平均分出12.4支,其中肌支7.6支,筋膜皮支4.8支.结论:桡、尺动脉分出肌、皮支,皮支为前臂筋膜瓣、皮瓣的血管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尺动脉 肌支 筋膜皮支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神经前臂伸肌支分布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刚 江华 +3 位作者 党瑞山 姜会庆 胡心宝 洪志坚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574-577,共4页
目的:观察桡神经前臂伸肌各肌支的解剖学特征。方法:选用成人上肢标本30侧,在肉眼及放大镜(3.5倍)下,找出桡神经,沿其主干游离,暴露桡神经深支,同时解剖其前臂后群肌肉,仔细分离出各肌支及其入肌点。显露并观察其神经肌外走行和入肌门... 目的:观察桡神经前臂伸肌各肌支的解剖学特征。方法:选用成人上肢标本30侧,在肉眼及放大镜(3.5倍)下,找出桡神经,沿其主干游离,暴露桡神经深支,同时解剖其前臂后群肌肉,仔细分离出各肌支及其入肌点。显露并观察其神经肌外走行和入肌门处的分支情况。以肱骨外上髁为定点,分别测量神经发出点和入肌点至定点的距离以及神经走行的实际长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肌支数目最多的是指伸肌、旋后肌、尺侧腕伸肌、桡侧腕长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等体积较大的肌肉。而一些细小的肌肉,如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等,均以单干神经支配较多。指伸肌与小指伸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4肌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共干现象。各肌支的长度变化较大,在旋后肌上缘之前发出的肌支长度自下向上依次递减;其下缘以下至浅层伸肌的肌支长度呈现递减趋势,在发出尺侧腕伸肌肌支后,肌支长度又呈现增长趋势。桡侧腕短伸肌支起自桡神经深支、浅支及桡神经干者分别为60%(18/30)、30%(9/30)和10%(3/30)。结论:指伸肌、小指伸肌及尺侧腕伸肌肌支较短,距离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下缘的位置较近,是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重要原因,不同肌支数目的差异与其支配肌肉的结构,体积和功能有关。不同报道中桡侧腕短伸肌肌支起源差异较大,这可能与人种及解剖过程中人为的误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伸肌 桡神经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皮瓣筋膜血管的解剖学 被引量:7
14
作者 陶凯忠 陈尔瑜 +1 位作者 纪荣明 党瑞山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8-209,共2页
系统并定量研究前臂皮瓣筋膜的血管,以补文献之不足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对14例成人标本进行了巨微解剖、组织透明、切片观察和图像分析.前臂筋膜四种动脉来源以肌间隙皮动脉为主,肌间隙或肌间隔皮动脉吻合成链.各种源动脉在深... 系统并定量研究前臂皮瓣筋膜的血管,以补文献之不足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对14例成人标本进行了巨微解剖、组织透明、切片观察和图像分析.前臂筋膜四种动脉来源以肌间隙皮动脉为主,肌间隙或肌间隔皮动脉吻合成链.各种源动脉在深筋膜有浅、深支而以浅支多而粗、深筋膜浅、深血管网也以前者较密.深筋膜血管组织面积比(Aa%)值大于浅筋膜.深筋膜血管特别是深筋膜浅血管网是前臂筋膜皮瓣的血供基础,筋膜蒂宜放在血管链状吻合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筋膜 血管 筋膜皮瓣 前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血管医学影像学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月英 马兆龙 +3 位作者 王唯析 张爱宏 段学蕴 蔡庄伟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359-361,共3页
为适应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结合临床超声诊断,本文对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尸50具(男41,女9)的下肢血管内、外径值及动脉壁厚度进行了观测,其中股动脉、胭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壁的厚度分别为:0.64±0.14mm,0.58±0.10mm... 为适应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结合临床超声诊断,本文对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尸50具(男41,女9)的下肢血管内、外径值及动脉壁厚度进行了观测,其中股动脉、胭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壁的厚度分别为:0.64±0.14mm,0.58±0.10mm,0.49±0.10mm,0.48±0.11mm,0.43±0.10mm;它们的内径值分别为;7.2±1.41mm,5.4±1.01mm,1.8±0.33mm,2.9±0.38mm,1.9±0.56mm。用美国产Acuson 128型彩色电脑声像仪检测了20例正常成人下肢动脉相应点的内径值。二者比较,经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股动脉 下肢 血管 解剖 胫后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侧腕屈肌腱部分转位治疗陈旧性第一腕掌关节半脱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之斌 李庆泰 +3 位作者 王海宝 陈滔 韩建华 陈明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3期160-161,共2页
关键词 桡侧腕屈肌腱 关节半脱位 转位治疗 陈旧性 腕掌 2003年3月 199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伟东 隋晓革 +3 位作者 王伟 施恩娟 张成立 汪定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0-53,共4页
本文解剖了成人尸体15具(30侧)的下肢,对股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及胫后静脉的支数、走行、属支、长度、外径及瓣膜进行了观察与测量,并对静脉移植和动脉搭桥术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下肢 深静脉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动脉皮支链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坤菊 石小田 +2 位作者 丁自海 秦将均 邱勋永 《解剖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为腓动脉皮支链皮瓣的切取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新鲜男尸正常下肢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测腓动脉皮支的数量、直径、蒂长、穿出点的相对距离,血管吻合链的位置;观测铸型标本的腓动脉皮支;观测聚乙烯醇-氧化铋灌注标本X线血管造影腓... 目的:为腓动脉皮支链皮瓣的切取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新鲜男尸正常下肢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测腓动脉皮支的数量、直径、蒂长、穿出点的相对距离,血管吻合链的位置;观测铸型标本的腓动脉皮支;观测聚乙烯醇-氧化铋灌注标本X线血管造影腓动脉皮支的吻合情况。结果:每侧标本的腓动脉共发出皮支(5.8±0.8)条,直径(0.9±0.1)mm。腓动脉发出的皮支在前后面(前后面以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为长轴划分)分布无差异。以腓骨头与外踝连线为标准距离[100%,(34.9±0.3)cm],腓动脉远段皮支血管丛聚集点在(30.7±1.2)%的位置,约小腿远端1/3处位置,包含皮支(2.8±1.2)条;近段皮支血管丛聚集点在(78.7±1.3)%位置,约小腿近端1/5位置,包含皮支(3.3±0.8)条;远、近2段皮支的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蒂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邻皮支间吻合形成与腓动脉平行走行的血管链。了解腓动脉皮支的特点和分布规律,为以腓动脉皮支为蒂的皮支链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 皮支链皮瓣 应用解剖 组织修复 小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手长、手宽与身高相关关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礼晓明 李学金 韩江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2-622,650,共2页
研究人体部分肢体与身高的相关关系,是法医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法医学个人识别中,推测身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较为准确地推测身高,有助于尽快查明死者身份,缩短案件侦破时间,提高破案效率。推测人体身高的方法很多,如利用肱骨... 研究人体部分肢体与身高的相关关系,是法医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法医学个人识别中,推测身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较为准确地推测身高,有助于尽快查明死者身份,缩短案件侦破时间,提高破案效率。推测人体身高的方法很多,如利用肱骨、桡骨、尺骨、胫骨、腓骨、胸骨、髋骨推测身高,还可以根据颅围、骨盆人口平面推测身高,为探讨手长、手宽与身高的相关关系,笔者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身高 手长 手宽 法医人类学 个人识别 案件侦破 法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解剖基人体下肢的生物动力模型──第一部分:模型描述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西十 白瑞蒲 +2 位作者 S.TurgutTurner NuriAkkas UgurGunel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0-44,共5页
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解剖基人体下肢二维(矢状面内)生物动力模型.该模型仿真了人体下肢的生物动力运动,并可用来计算人体下肢在冲击外载荷或肌肉活性力的作用下,下肢的重要承力部位──膝关节处的结构力(包括:膝关节的咬合接触力、... 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解剖基人体下肢二维(矢状面内)生物动力模型.该模型仿真了人体下肢的生物动力运动,并可用来计算人体下肢在冲击外载荷或肌肉活性力的作用下,下肢的重要承力部位──膝关节处的结构力(包括:膝关节的咬合接触力、膝关节处四个主要韧带张力等)和人体下肢的肌肉群力;同时本模型也可用来计算人体下肢在运动期间,膝关节处的咬合位移以及膝关节和髋关节的屈伸位移等.另外,模型还为研究人工关节、人工韧带和人工肌肉以及它们的受伤与重建等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 下肢 现象模型 解剖模型 生物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