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最大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白头翁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1
作者 吴莹莹 汪英俊 +1 位作者 廖延武 刘顺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白头翁分布的生态环境因子并预测其在中国境内的潜在适生区,为白头翁野生资源评估及引种栽培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30条白头翁样点分布信息,结合48个环境因子数据,应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10.8,筛选... 目的探讨影响白头翁分布的生态环境因子并预测其在中国境内的潜在适生区,为白头翁野生资源评估及引种栽培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30条白头翁样点分布信息,结合48个环境因子数据,应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10.8,筛选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并进行潜在适生区的可视化分析。结果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符合要求(AUC>0.9),筛选出影响白头翁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最湿季度降水量、11月份平均气温、海拔、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5月份降水量、8月份平均气温,累计贡献率为84.3%。预测结果显示,白头翁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总适生区面积约2382461.60 km^(2),其中低适生区面积约1263497.00 km^(2),中适生区面积约582879.20 km^(2),高适生区面积约536085.40 km^(2),分别占总适生区面积的53.03%、24.47%、22.50%。结论本研究模型分析结果与文献记载相符,可为白头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 地理信息系统 最大熵模型 生态适宜性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金银花适生区及生态特征研究
2
作者 张亚萍 张素珍 +5 位作者 万广珍 张梅 李江龙 陈娟 晋玲 杨志刚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究影响金银花生长的环境因子,预测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金银花在我国的生态适宜性分布。方法收集2553条金银花样点分布信息和19个环境因子数据,运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筛选影响金银花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 目的探究影响金银花生长的环境因子,预测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金银花在我国的生态适宜性分布。方法收集2553条金银花样点分布信息和19个环境因子数据,运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筛选影响金银花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10.8模拟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金银花在我国的适生区。结果影响金银花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最冷月份最低温度、平均气温日较差、最湿季度降水量和气温年较差。当前气候条件下金银花在我国适生面积约为318.29×10^(4)km^(2),主要分布在华中和华南地区。在未来气候情景下,金银花总适生区面积将有所下降。结论本研究预测的金银花资源分布和生态适宜区可为其野生抚育、合理栽培及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环境因子 最大熵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我国石香薷潜在适生区预测研究
3
作者 高歌 温秀萍 杨成梓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3期17-23,共7页
目的预测药用植物石香薷潜在适生区及变化趋势,分析影响石香薷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石香薷推广栽培提供科学策略。方法基于石香薷现实地理分布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使用最大熵模型模拟石香薷当前与未来3个时期4种气候情境下的潜在适生... 目的预测药用植物石香薷潜在适生区及变化趋势,分析影响石香薷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石香薷推广栽培提供科学策略。方法基于石香薷现实地理分布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使用最大熵模型模拟石香薷当前与未来3个时期4种气候情境下的潜在适生区分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检验模型预测精度,判断影响石香薷潜在适生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并分析其潜在适生区的分布、变化及迁移趋势。结果模型精度检验提示结果可信度高;影响石香薷潜在适生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最冷月份最低温度、年降水量及温度季节性;当前气候情景下石香薷潜在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湖北、重庆、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及台湾地区等地,其中高适生区主要在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台湾地区等地;未来气候情景下,石香薷潜在适生区地理分布格局较为稳定,适生区沿高纬度变化但总面积减少;当前与未来气候情景下,石香薷潜在适生区的质心与质心迁移轨迹均在湖南。结论本研究预测了石香薷的潜在适生区分布变化,可为石香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推广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香薷 最大熵模型 气候变化 环境因子 适生区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不同气候条件下我国椭圆叶花锚适生区预测研究
4
作者 袁伟博 刘力宽 +2 位作者 左文明 汪明金 李锦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2期1-6,共6页
目的预测当前及未来气候条件下椭圆叶花锚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为椭圆叶花锚资源可持续利用及栽培种植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116个样点和36个环境因子数据,使用相关性分析结合贡献度,筛选出影响椭圆叶花锚分布的10个主要环境因子,运... 目的预测当前及未来气候条件下椭圆叶花锚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为椭圆叶花锚资源可持续利用及栽培种植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116个样点和36个环境因子数据,使用相关性分析结合贡献度,筛选出影响椭圆叶花锚分布的10个主要环境因子,运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预测当前及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椭圆叶花锚潜在适生区,并使用SDM_toolbox进行质心迁移分析。结果MaxEnt模型预测准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0.968。海拔、年降水量和最冷季节平均温度是主要影响因子。当前椭圆叶花锚适生区面积约为176.04×10^(4)km^(2),在未来气候条件下,椭圆叶花锚的适宜生境将出现适度调整,尤其在四川和西藏地区。结论未来我国椭圆叶花锚适生区面积将增加,不同适生区增量存在小幅差异。本研究可为椭圆叶花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并提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进行动态生态监测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叶花锚 最大熵模型 潜在分布区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的山慈菇基原植物潜在适生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席少阳 涂工涵 +3 位作者 龚华乾 陈飞 郭旭东 晋玲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2期7-13,共7页
目的探析当前气候条件下中药山慈菇基原植物杜鹃兰、独蒜兰、云南独蒜兰潜在适生区空间分布格局及生境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采用筛选后的物种分布数据与环境因子数据建立物种分布模型,应用地理探测器因子探... 目的探析当前气候条件下中药山慈菇基原植物杜鹃兰、独蒜兰、云南独蒜兰潜在适生区空间分布格局及生境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采用筛选后的物种分布数据与环境因子数据建立物种分布模型,应用地理探测器因子探测与交互作用探测对适生区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通过将适生区与地表覆盖类型进行叠加分析量化潜在适生区中的林地与耕地分布特征。结果当前气候条件下,太阳辐射强度、降水量、温度等环境因子与山慈菇基原植物空间分布密切相关。杜鹃兰、独蒜兰、云南独蒜兰潜在适生区面积分别为2.20×10^(6)km^(2)、2.75×10^(6)km^(2)、7.22×10^(5)km^(2)。考虑到地表覆盖类型,杜鹃兰、独蒜兰、云南独蒜兰可能的适宜区面积分别为1.86×10^(6)km^(2)、2.20×10^(6)km^(2)、5.77×10^(5)km^(2),其中林地面积分别为1.17×10^(6)km^(2)、1.34×10^(6)km^(2)、3.67×10^(5)km^(2),耕地面积分别为6.95×10^(5)km^(2)、8.64×10^(5)km^(5)、2.10×10^(5)km^(2)。结论本研究可为山慈菇药材基原植物野生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慈菇 杜鹃兰 独蒜兰 云南独蒜兰 最大熵模型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军怀运用五苓散经验 被引量:1
6
作者 褚雪菲 刘道龙 周军怀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622-625,共4页
五苓散出自《伤寒杂病论》,是一首临床常用经方,通过整理周军怀教授对五苓散条文、主治证候的解析,以及记录了临证经验等,以点窥面,五苓散的核心病机是膀胱气化不利,水气内停。病机关键是水邪内蓄,滞留三焦。核心症状为小便不利、口渴... 五苓散出自《伤寒杂病论》,是一首临床常用经方,通过整理周军怀教授对五苓散条文、主治证候的解析,以及记录了临证经验等,以点窥面,五苓散的核心病机是膀胱气化不利,水气内停。病机关键是水邪内蓄,滞留三焦。核心症状为小便不利、口渴。周军怀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灵活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内科杂病,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 蓄水证 膀胱气化不利 小便不利 口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我国两面针潜在适生区预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志远 钟明利 +2 位作者 李波 张可锋 曹后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7-13,共7页
目的预测分析气候变化下广西特色药用植物两面针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为两面针的生态保育和人工栽培提供参考。方法结合49条两面针在我国的地理分布信息、19个环境因子和最大熵(MaxEnt)模型,构建物种分布模型,预测分析当前和未来气候变... 目的预测分析气候变化下广西特色药用植物两面针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为两面针的生态保育和人工栽培提供参考。方法结合49条两面针在我国的地理分布信息、19个环境因子和最大熵(MaxEnt)模型,构建物种分布模型,预测分析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下两面针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结果当前气候情景下,两面针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取决于4个环境因子:最冷季度降水量(Bio19)、最暖季度降水量(Bio18)、最干季度降水量(Bio17)、年平均气温(Bio1);未来气候情景下,两面针高适生区质心主要向东北和西北方向迁移,迁移距离范围为13.63~153.95km;两面针在未来气候情景下稳定不变的高适生区与当前相比将减少至21.68%左右,且主要分布在广西西南地区,这些稳定不变区域可作为两面针半人工种植的首选地区。结论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为制定两面针合理的生态保育和人工栽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以减少未来气候变化对两面针种群传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气候变化 最大熵 潜在适生区 预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药材铁筷子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樊敏 何微微 +3 位作者 史亚玲 牛露露 晋玲 郭延秀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预测濒危药材铁筷子在我国的生态适宜性分布区,筛选影响其生长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铁筷子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引种驯化栽培选址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铁筷子在我国分布的样点信息,利用最大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影响铁筷子分布... 目的预测濒危药材铁筷子在我国的生态适宜性分布区,筛选影响其生长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铁筷子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引种驯化栽培选址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铁筷子在我国分布的样点信息,利用最大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影响铁筷子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预测其生态适宜性分布区。结果影响铁筷子生长发育的主要生态因子主要有4、10、12月份降水量,最冷月最低温度,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最暖月最高温度等。高适宜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川西北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北部和重庆北部。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铁筷子引种驯化栽培区的选择及野生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筷子 生态因子 生态适宜性区划 地理信息系统 最大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的金槐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彦珺 苏鑫宇 +4 位作者 朱成豪 张淑睿 马思宇 傅平国 孙志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6,共6页
目的预测金槐在全国范围内的潜在适宜分布区,为金槐资源开发及扩大种植等提供参考。方法收集85条金槐样点分布信息,结合72个环境因子数据,应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分析影响金槐适宜性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及潜在... 目的预测金槐在全国范围内的潜在适宜分布区,为金槐资源开发及扩大种植等提供参考。方法收集85条金槐样点分布信息,结合72个环境因子数据,应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分析影响金槐适宜性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及潜在适宜区分布情况。结果影响金槐的5个主导环境因子分别是最干月降水量、5月份光照辐射、11月份降水量、9月份平均气温和10月份光照辐射。金槐的全国潜在适宜分布区主要集中于湖南省中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相邻地带。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金槐种植栽培区域选择及野生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槐 最大熵模型 环境因子 适宜性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物种环江黄连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兰芝 张小波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目的研究黄连属新物种环江黄连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为合理制定新物种资源保护政策、促进黄连属物种多样性稳定发展和开发利用的区域划分提供基础。方法通过资源普查和在线数据库检索,筛选出与环江黄连同属且近缘的黄连和短萼黄连的分布... 目的研究黄连属新物种环江黄连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为合理制定新物种资源保护政策、促进黄连属物种多样性稳定发展和开发利用的区域划分提供基础。方法通过资源普查和在线数据库检索,筛选出与环江黄连同属且近缘的黄连和短萼黄连的分布点。根据“同域近缘物种可能存在相似适生特点”假设,利用最大熵模型分别得到黄连和短萼黄连分布概率≥0.5的区域;利用ArcGIS软件,先获取与环江黄连采样点具有相似生态环境特征的区域,再与黄连和短萼黄连分布概率≥0.5的区域进行空间叠加。结果黄连和短萼黄连分布概率≥0.5的潜在分布区域分别归一化处理后,再空间叠加得到的区域包括四川省中部、湖南省、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浙江省及安徽省南部地区。环江黄连受降水量、温度、日照时长、土壤、地形、植被类型及寒冷指数影响下得到的潜在分布区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和贵州省东南小部分地区。环江黄连的25个连续型变量经归一化处理和二值化处理后与近缘种黄连、短萼黄连分布概率≥0.5的区域分别归一化处理,叠加形成的分布区主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与贵州省交界地带。结论环江黄连潜在分布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与贵州省交界地带,可为黄连属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物种 环江黄连 潜在分布区 近缘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心莲糖苷水解酶基因ApGH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研究
11
作者 李媛 任广喜 +4 位作者 康颖泉 王迷娜 范勇 姜丹 刘春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7期1141-1149,共9页
目的:对穿心莲糖苷水解酶(ApGH)基因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原核表达和相对表达量分析。方法:取穿心莲新鲜叶片,提取RNA并反转录为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作为模板,以穿心莲转录组中筛选到的糖苷水解酶ApGH基因开放阅读框(ORF)设计... 目的:对穿心莲糖苷水解酶(ApGH)基因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原核表达和相对表达量分析。方法:取穿心莲新鲜叶片,提取RNA并反转录为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作为模板,以穿心莲转录组中筛选到的糖苷水解酶ApGH基因开放阅读框(ORF)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经测序后获得的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基因编码蛋白特征,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埃希菌中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质,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ApGH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所得ApGH基因的ORF全长1734 bp,编码577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OR887606)。ApGH为稳定亲水蛋白质,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属于糖苷水解酶家族;系统进化分析表明,ApGH归属于GH1家族。将ApGH基因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HIS-MBP-pET28a上,在大肠埃希菌Transetta(DE3)中成功表达出重组蛋白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ApGH基因在叶中表达量最高,茎和根中表达量较低。结论:克隆得到穿心莲ApGH基因并对其蛋白质序列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证明其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重组蛋白质,且主要在穿心莲叶中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穿心莲糖苷水解酶的催化功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 糖苷水解酶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和ArcGIS的山西省连翘品质区划研究
12
作者 索晓雄 刘彩霞 +8 位作者 赵一萌 杜晨晖 平莉莉 詹海仙 贺润丽 尚彩玲 张小波 史婷婷 裴香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7,共7页
目的构建山西省连翘药材生态适宜区,研究山西省不同产地连翘的品质区划,为连翘药材合理种植及野生抚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最大熵模型和ArcGIS软件对山西省连翘生态适宜性进行研究;通过筛选得到的主要环境因子结合不同产地连翘中连翘苷... 目的构建山西省连翘药材生态适宜区,研究山西省不同产地连翘的品质区划,为连翘药材合理种植及野生抚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最大熵模型和ArcGIS软件对山西省连翘生态适宜性进行研究;通过筛选得到的主要环境因子结合不同产地连翘中连翘苷、连翘酯苷A的含量,构建基于连翘苷、连翘酯苷A与环境因子的山西省连翘药材的品质区划。结果山西省连翘药材生态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南部地区,以临汾市、运城市、长治市、晋城市地区为主;连翘药材中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总体含量分布自山西省南部至北部逐渐减少;综合品质以山西省南部地区较高,以临汾市、长治市、运城市和晋城市地区品质较高。结论本研究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一致,山西省南部为高品质连翘的适合种植区域,该结果可为连翘的规范化种植和野生抚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 连翘苷 连翘酯苷A 环境因子 品质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和ArcGIS的山西省蒙古黄芪适宜性区划研究
13
作者 徐子豪 侯蕾 +9 位作者 武延慧 雷子莹 张俊 王妙 张小波 史婷婷 张朔生 杜晨晖 裴香萍 贺润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7,共7页
目的 掌握影响蒙古黄芪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对蒙古黄芪在山西省适宜区分布进行预测,为山西省蒙古黄芪资源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山西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收录的蒙古黄芪样点经纬度信息,查询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及检... 目的 掌握影响蒙古黄芪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对蒙古黄芪在山西省适宜区分布进行预测,为山西省蒙古黄芪资源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山西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收录的蒙古黄芪样点经纬度信息,查询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及检索文献记录补充,将筛选后的347个蒙古黄芪样点分布数据和环境因子添加到最大熵(MaxEnt)模型中运行,筛选出影响蒙古黄芪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及贡献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对山西省蒙古黄芪生态适宜区进行划分。结果 建立的MaxEnt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9,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准确。共筛选出19个环境因子,其中气候因子是影响蒙古黄芪分布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其次是生物因子与地形因子,土壤因子的影响最小。山西省蒙古黄芪潜在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省内北部山区,呈现从北到南适宜等级逐渐降低的趋势,在当前气候条件下山西省蒙古黄芪最适宜区面积为15 424 km^(2),适宜区面积为19 856 km^(2),次适宜区面积为59 436 km^(2),不适宜区面积为61 894 km^(2)。结论 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山西省蒙古黄芪适宜区分布状况,对山西省蒙古黄芪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布局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环境因子 适宜性区划 MaxEnt模型 ArcGI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的山西远志适生区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霞 张月荣 +2 位作者 赵俊禧 石盼盼 詹海仙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7,共7页
目的 预测远志在山西的潜在适生区分布,为远志现有资源的发掘利用及栽培区域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 102个远志样点(其中远志1 060个、卵叶远志42个)分布信息,结合55个环境因子数据,应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 目的 预测远志在山西的潜在适生区分布,为远志现有资源的发掘利用及栽培区域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 102个远志样点(其中远志1 060个、卵叶远志42个)分布信息,结合55个环境因子数据,应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分析影响远志适生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 影响远志适生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植被类型、降水量、温度等。远志在山西省潜在适生区分布主要集中于临汾、吕梁、太原、长治、晋中、运城东南部、忻州西北部、朔州西南部等地。结论 本研究预测的远志和卵叶远志生态适宜性区划可为山西远志种植地区的选择和药材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远志 最大熵模型 环境因子 适生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野生酸枣分布区划研究
15
作者 赵俊禧 张月荣 +3 位作者 姜霞 石盼盼 詹海仙 杜晨晖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8期6-11,共6页
目的建立山西省酸枣的分布区划,助力山西省酸枣产业的发展。方法基于山西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所获酸枣样点经纬度等信息和中药资源空间信息网格数据库环境因子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和最大熵(MaxEnt)模型筛选出影响山西... 目的建立山西省酸枣的分布区划,助力山西省酸枣产业的发展。方法基于山西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所获酸枣样点经纬度等信息和中药资源空间信息网格数据库环境因子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和最大熵(MaxEnt)模型筛选出影响山西省酸枣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并进行分析。结果影响酸枣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植被类型、最冷月最低温、11月份降水量、10月份降水量、海拔、坡度。从ArcGIS重分类的适生度栅格数据得出酸枣在山西省的高适生区面积约为0.73×10^(4) km^(2),中适生区面积约为1.41×10^(4) km^(2),低适生区面积约为4.33×10^(4) km^(2),同时发现酸枣中、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山西省中南部。结论本研究得出酸枣最适生长区主要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可为山西省酸枣资源开发利用和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酸枣 ARCGIS 最大熵 区划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我国3种药用百部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16
作者 皇甫立卫 孙兰 +3 位作者 丁宁 杨烨 杨明宇 李蒙禹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8-14,共7页
目的对3种百部在我国潜在分布的区域进行预测,为3种百部栽培选址提供参考依据,从而降低百部药材在种植区域选择时的混乱问题。方法分别将130条对叶百部地理分布信息、52条蔓生百部地理分布信息、52条直立百部地理分布信息与91个环境因子... 目的对3种百部在我国潜在分布的区域进行预测,为3种百部栽培选址提供参考依据,从而降低百部药材在种植区域选择时的混乱问题。方法分别将130条对叶百部地理分布信息、52条蔓生百部地理分布信息、52条直立百部地理分布信息与91个环境因子及3个地形因子相结合,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10.2分别对3种百部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结果对叶百部主要分布于南方各省,主要包括四川东部、重庆西部、广东东部、福建西南部、台湾地区、海南、云南南部及贵州、广西、云南三省交界处,高适生区面积约为293983 km^(2),中适生区面积约为519667 km^(2)。蔓生百部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主要包括浙江西北部和东部、江西北部、湖北东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及福建北部,高适生区面积约为140320 km^(2),中适生区面积约为188752 km^(2)。直立百部主要分布于华北平原,主要包括湖北东北部、河南南部、安徽中部、江苏西部及山东中部,高适生区面积约为198568 km^(2),中适生区面积约为198626 km^(2)。结论本研究结果对于3种百部开展规范化种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种植百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部 潜在分布 适宜性评价 最大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产重楼属南重楼组药用植物类群及资源调查 被引量:16
17
作者 程虎印 颜永刚 +6 位作者 程江雪 张岗 刘亮亮 彭亮 杨新杰 高静 杨哲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调查陕产重楼属南重楼组药用植物类群及资源概况。方法采用文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和样线调查法,对设定的陕西省典型县域重楼属南重楼组药用植物类群、自然分布及资源状况进行调查。结果陕产重楼属南重楼组药用植物原记载分布有重... 目的调查陕产重楼属南重楼组药用植物类群及资源概况。方法采用文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和样线调查法,对设定的陕西省典型县域重楼属南重楼组药用植物类群、自然分布及资源状况进行调查。结果陕产重楼属南重楼组药用植物原记载分布有重楼、狭叶重楼、缺瓣重楼和具柄重楼。调查表明,实际分布还有宽叶重楼、短梗重楼、长药隔重楼、七叶一枝花和云南重楼5个变种,且均为分布新纪录,未见缺瓣重楼。南重楼组各类群植物的根茎均作为中药重楼使用,分布广、生长状况良好,自然植物资源处于濒危状态。结论本调查确定了陕产重楼属南重楼组共有2种6变种,填补了关于陕产重楼属药用植物分布记载方面的漏缺,查清了资源概况,为后续研究、保护和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产重楼属 南重楼组 药用植物 分布新记录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叶铁线莲Clematis henryi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黄余磊 吕枷薪 +3 位作者 蒋明 李温平 张徐俞 邹清成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31-735,共5页
以单叶铁线莲老枝、嫩茎、叶片和叶柄为外植体,在附加各种激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以探讨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条件。结果表明,嫩茎为最佳外植体,适用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在MS+1.2 mg.L-16-BA+0.35 mg.L-1NAA培养基中,嫩茎的出... 以单叶铁线莲老枝、嫩茎、叶片和叶柄为外植体,在附加各种激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以探讨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条件。结果表明,嫩茎为最佳外植体,适用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在MS+1.2 mg.L-16-BA+0.35 mg.L-1NAA培养基中,嫩茎的出愈率为88.6%;MS+4.0 mg.L-1KT+0.4 mg.L-1NAA为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不定芽发生率为90.0%;MS+0.04 mg.L-1NAA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9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铁线莲 嫩茎 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野生与栽培资源分布调查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谷婧 黄玮 张文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42-45,共4页
目的调查黄芩野生与栽培植物资源现状,为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充分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不同地区黄芩野生和栽培资源的地理分布、生长情况以及采收和消长等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黄芩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 目的调查黄芩野生与栽培植物资源现状,为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充分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不同地区黄芩野生和栽培资源的地理分布、生长情况以及采收和消长等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黄芩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呈不连续的零星分布,其生境和群落特征多样、植株形态差异显著。栽培黄芩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甘肃、山东、内蒙古等地,栽培模式多样,各地黄芩资源产量和质量存在一定差异。结论黄芩野生资源的破坏与资源质量不稳定是黄芩资源的两大问题。为保护黄芩植物资源使其可持续利用,建议加强黄芩质量成因和质量控制研究,并做好制度性保障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黄芩 栽培黄芩 资源分布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珊瑚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黎颖菁 蓝祖栽 凌征柱 《食品与药品》 CAS 2008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草珊瑚茎段离体培养研究,解决草珊瑚人工栽培中种苗短缺问题。方法用茎段作外植体,以MS,White,N6和B5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激素进行培养。结果MS基本培养基较佳;芽的初代诱导用MS+BA1.0mg/L,诱导率80%;增殖继代用MS+BA2.0mg/... 目的草珊瑚茎段离体培养研究,解决草珊瑚人工栽培中种苗短缺问题。方法用茎段作外植体,以MS,White,N6和B5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激素进行培养。结果MS基本培养基较佳;芽的初代诱导用MS+BA1.0mg/L,诱导率80%;增殖继代用MS+BA2.0mg/L+NAA0.3mg/L培养基,增殖系数达6.2;根的诱导用1/2MS+IBA1.0mg/L培养基,生根率100%。结论本研究得出的方法可为栽培草珊瑚提供大量种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 组织培养 丛生芽 再生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