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的含半夏经方治“痞”浅析
1
作者 焦钟鸣 张格 +2 位作者 周晓涛 程仕萍 周平生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5-18,22,共5页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系统梳理《伤寒杂病论》中有关半夏及其经方治疗痞证的证治知识,总结其临床应用规律,为半夏及其经方在临床上治“痞”的应用提供借鉴。方法:借助经方知识加工与协同研究平台,选取历代《伤寒杂病论》注本中具有代...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系统梳理《伤寒杂病论》中有关半夏及其经方治疗痞证的证治知识,总结其临床应用规律,为半夏及其经方在临床上治“痞”的应用提供借鉴。方法:借助经方知识加工与协同研究平台,选取历代《伤寒杂病论》注本中具有代表性的18部注书,提取注书中含半夏经方的主治症状、主治病位、主治病邪及与痞证相关的气机异常等病证要素,分析含半夏经方在主治痞证中的应用。结果:(1)主治病位方面,以主治胃(心下)为首,兼有肺、心、脾、少阳、上焦等病位。(2)主治症状方面,以主治呕吐、痞满为主,同时涉及外感寒热、内伤寒热、二便异常、呼吸异常等症状。(3)主治病邪方面,以主治内寒频数最高,火热其次,主治病理产物以饮、水、痰为主。(4)主治气机异常方面,以调节气上、气逆、气上冲、升降失常等为主。结论:半夏具有散痞结之功效,《伤寒杂病论》中含半夏经方对痞证的治疗应用广泛,系统疏证含半夏经方治疗痞证的病证要素对临床应用半夏治疗痞证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经方 痞证 伤寒杂病论 病证要素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黄元御枢轴运动理论探析胃痞病的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史欣然 刘玉辉 +2 位作者 裴晨越 贾艳如 张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64-167,共4页
基于清代名医黄元御“枢轴运动”理论,认为胃痞病核心病机为中轴枢机运转不利,中土气机升降失常,分别从误下伤阳、肺气不降、中气虚衰等角度阐述胃痞病发病机制,临证时以健运中土,行脾胃升降之机,复阴阳清浊之位为主要理念。并列举下气... 基于清代名医黄元御“枢轴运动”理论,认为胃痞病核心病机为中轴枢机运转不利,中土气机升降失常,分别从误下伤阳、肺气不降、中气虚衰等角度阐述胃痞病发病机制,临证时以健运中土,行脾胃升降之机,复阴阳清浊之位为主要理念。并列举下气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及旋覆代赭汤5首临床常用方剂阐释以“枢轴运动”理论为指导的胃痞病辨治思路,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元御 枢轴运动 气机升降 胃痞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应参数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禹彤 王富春 《国医论坛》 2024年第6期72-75,共4页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确切,但针刺效应参数选取具有一定的随意性,阻碍了临床疗效的提高和针刺标准化的进程。效应参数与针刺疗效紧密相关,主要包括时效及量效两方面,故合理规范针刺参数意义深远。文章总结近些年的相关研究,从...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确切,但针刺效应参数选取具有一定的随意性,阻碍了临床疗效的提高和针刺标准化的进程。效应参数与针刺疗效紧密相关,主要包括时效及量效两方面,故合理规范针刺参数意义深远。文章总结近些年的相关研究,从针刺的选穴、时间因素、手法量学等角度分析和总结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应参数,以期服务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功能性消化不良 效应参数 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医大师余瀛鳌应用通治方思想辨治噎膈经验
4
作者 王雪玭 孙波 +4 位作者 史华新 姚渊 周洪伟 余杨 谢琪 《中国医药导报》 2024年第35期150-153,159,共5页
本文总结余瀛鳌教授应用通治方治疗噎膈的思想认识和临床经验,主张该病病位为胃之道,病机之源系于中焦脾胃。以情志异常所引发的气机不畅、脏腑失和为核心病机,痰气交阻、痰瘀互结、热结津伤共同致病,郁、痰、瘀、热阻于胃之道,引起津... 本文总结余瀛鳌教授应用通治方治疗噎膈的思想认识和临床经验,主张该病病位为胃之道,病机之源系于中焦脾胃。以情志异常所引发的气机不畅、脏腑失和为核心病机,痰气交阻、痰瘀互结、热结津伤共同致病,郁、痰、瘀、热阻于胃之道,引起津血干涸枯槁,胃道失润失顺而致噎膈。治疗以解郁润燥、化痰除瘀为法。临床以通治方思想为核心依法立方,拟定加味启膈散治疗该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噎膈 启膈散 名医经验 通治方 余瀛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类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展
5
作者 许雨晴 赵唯含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2期102-104,共3页
总结近十年柴胡类方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研究现状,阐述柴胡类方的方义、临床运用及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柴胡类方具有和解少阳、调畅枢机的功效,在改善GERD患者临床症状、保护食管及胃黏膜、加... 总结近十年柴胡类方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研究现状,阐述柴胡类方的方义、临床运用及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柴胡类方具有和解少阳、调畅枢机的功效,在改善GERD患者临床症状、保护食管及胃黏膜、加速胃排空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可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柴胡类方 胃黏膜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龙德主任医师治疗脾虚气滞型胃痞病经验撷菁
6
作者 钟可昕 汪龙德 +4 位作者 牛媛媛 陶永彪 吴毓谦 张瑞婷 郭林静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8期33-36,共4页
汪龙德主任医师从脾虚气滞的角度出发治疗胃痞病,他遵循“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论观点,强调脾胃失调是该病产生的根源,立法组方以健脾助运、行气和胃为原则,创立参术运脾汤,圆机活法,知常达变,临床上常获良效,为临床不断探索、丰富... 汪龙德主任医师从脾虚气滞的角度出发治疗胃痞病,他遵循“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论观点,强调脾胃失调是该病产生的根源,立法组方以健脾助运、行气和胃为原则,创立参术运脾汤,圆机活法,知常达变,临床上常获良效,为临床不断探索、丰富中医药论治胃痞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痞 脾虚气滞型 参术运脾汤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治未病理论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的防治
7
作者 王轶凡 肖政华 +2 位作者 李珊珊 曾以敏 夏向臣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6期134-136,共3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消化科临床常见疾病,脾胃虚弱证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证型之一。本病迁延难愈且容易恶化,因此积极防治极为关键。治未病理论始于《黄帝内经》,重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强调未病时宜重视体质、预防幽门螺...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消化科临床常见疾病,脾胃虚弱证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证型之一。本病迁延难愈且容易恶化,因此积极防治极为关键。治未病理论始于《黄帝内经》,重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强调未病时宜重视体质、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既病时宜和胃健脾、调畅中气;瘥后宜恢复正气、防止复发等。文章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PubMed、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收集文献和查阅古文,整合文献资料,进而探讨治未病理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防治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以期为中医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新的思路及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虚弱证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三香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8
作者 许卫华 王微 +1 位作者 吕冉 符思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6期437-440,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加味三香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研究,共收集8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加味三香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复方消化酶治疗... 目的观察中药加味三香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研究,共收集8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加味三香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复方消化酶治疗,疗程28天,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积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天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66.7%与64.0%,P>0.05);28天有效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88.2%与68.0%,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28天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P<0.05),治疗前后症状积分、餐后饱胀积分、早饱积分下降程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焦虑、抑郁评分方面:治疗组治疗28天后SAS、SDS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SAS、SDS积分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安全性评价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味三香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三香汤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郁脾虚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正华辨治痞满经验探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嘉瑞 张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86-87,共2页
颜正华教授是我国首批国医大师,当代著名中医临床学家和中医药教育家。他治验甚众,尤擅长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病证的诊治。笔者依据多年来跟随颜教授应诊之体会,对其诊疗痞满证经验进行整理分析,希冀为继承、发扬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提高... 颜正华教授是我国首批国医大师,当代著名中医临床学家和中医药教育家。他治验甚众,尤擅长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病证的诊治。笔者依据多年来跟随颜教授应诊之体会,对其诊疗痞满证经验进行整理分析,希冀为继承、发扬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提高中医痞满病证诊疗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颜正华 国医大师 痞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旭高噎膈、反胃治法特色及其临床运用浅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章程鹏 孙易娜 戴天木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8-109,共2页
通过分析《王旭高医案》中有关噎膈、反胃的医案,探讨其治法特点。王旭高在该类病证治法上融汇了张仲景的化痰镇逆法以及叶天士滋阴养胃法,同时注重三焦并治、身心同调。噎膈、反胃与现今胃食管返流病非常相似,借鉴该类病证的辨治经验,... 通过分析《王旭高医案》中有关噎膈、反胃的医案,探讨其治法特点。王旭高在该类病证治法上融汇了张仲景的化痰镇逆法以及叶天士滋阴养胃法,同时注重三焦并治、身心同调。噎膈、反胃与现今胃食管返流病非常相似,借鉴该类病证的辨治经验,有助于提高现代临床上对胃食管返流病的辨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旭高 噎膈 反胃 胃食管反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龙德运用经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经验撷箐
11
作者 李雪嫣 汪龙德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6期1042-1046,共5页
消化系统疾病是指病变部位涉及脾、胃、肝、胆等脏器的一类疾病。汪龙德主任医师临证发现,经方治疗此类疾病特色鲜明,效如桴鼓。《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中多处体现顾护中焦的思想,脾胃肝胆同居中焦,相生相克,共畅枢机,其致病特点... 消化系统疾病是指病变部位涉及脾、胃、肝、胆等脏器的一类疾病。汪龙德主任医师临证发现,经方治疗此类疾病特色鲜明,效如桴鼓。《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中多处体现顾护中焦的思想,脾胃肝胆同居中焦,相生相克,共畅枢机,其致病特点具有共通性,治疗上宜整体论治,共同调节。文章从脾胃系疾病(胃痞、胃脘痛)和肝胆系疾病(黄疸、臌胀)为例,取法仲景,活用经方,从而阐述经方善治消化系统疾病的学术特点,以期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脾胃 肝胆 少阳为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祛瘀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30例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鹂 汤炜炜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400-401,共2页
目的:观察吴勉华教授长期临床实践的有效抗癌方药——健脾祛瘀汤配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0例ⅢB-Ⅳ期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化疗加中药组(治疗组),单纯化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化疗同时开始服用健脾祛瘀汤,连服8周。结... 目的:观察吴勉华教授长期临床实践的有效抗癌方药——健脾祛瘀汤配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0例ⅢB-Ⅳ期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化疗加中药组(治疗组),单纯化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化疗同时开始服用健脾祛瘀汤,连服8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医症候疗效分别为86.6%、4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力状况、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毒副作用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健脾祛瘀汤能提高晚期胃癌中医症候疗效,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明显提高患者的体力状况及生活质量,是一种发展前景较好的抗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祛瘀汤 治疗应用 胃癌 中医药疗法 化疗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崇泉 张炜宁 金幼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舒胃汤 功能性消化不良 疗效观察 中医药疗法 痞满 诊断标准 临床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膈一号方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瘀血阻膈型食管癌疗效观察
14
作者 陈媛媛 程伟 梁惠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64-168,共5页
目的:该研究旨在观察通膈一号方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瘀血阻膈型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瘀血阻膈型晚期食管癌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试验组一线治疗采用化疗联合... 目的:该研究旨在观察通膈一号方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瘀血阻膈型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瘀血阻膈型晚期食管癌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试验组一线治疗采用化疗联合本院院内制剂通膈一号方,对照组一线治疗采用单纯化疗。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疼痛数字评分法(NRS)、体力状态评分(KPS)、中医证候积分、血液中鳞状上皮细胞癌(SCC)、癌胚抗原(CEA)水平变化及化疗相关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DCR分别为82.5%与62.5%,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N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KP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患者KPS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部分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任何级别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及血液中SCC、CEA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膈一号方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瘀血阻膈型食管癌可能会提高食管癌的DCR,减轻食管癌相关疼痛,改善部分中医证候,降低血液中SCC、CEA水平,减轻化疗相关的毒副反应,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膈一号方 晚期食管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六经方证探讨泻心汤类方治疗痞证及膳食营养辅助效果
15
作者 谢翀 苗灵娟 张红雨 《中国食品工业》 2024年第17期106-108,共3页
泻心汤类方为东汉张仲景所传,是治疗痞证的经典名方,适用于寒热错杂之痞证,但是五个泻心汤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异。通过论述痞证的核心病因及病机,从六经辨析方证,并结合历代医家经验对五个泻心汤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认为大黄黄连泻心汤... 泻心汤类方为东汉张仲景所传,是治疗痞证的经典名方,适用于寒热错杂之痞证,但是五个泻心汤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异。通过论述痞证的核心病因及病机,从六经辨析方证,并结合历代医家经验对五个泻心汤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认为大黄黄连泻心汤属于阳明病,治疗无形邪热痞结于心下之痞,附子泻心汤属于阳明太阴合病,治疗无形邪热互结兼阳气衰败之痞证。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均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痞证,在病机上,半夏泻心汤证兼有痰浊,生姜泻心汤证兼有水气,甘草泻心汤证为脾胃虚盛,三者脾胃虚弱程度逐渐加重。本文主要从核心病机、六经方证及膳食营养辅助效果方面探讨痞证治疗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泻心汤 心下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为民主任医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被引量:14
16
作者 梅雨玫 陆为民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65-66,共2页
陆为民主任医师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是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浊气上逆,郁阻胸膈;将本病分为脾虚气郁、痰热内蕴及痰气交阻3型,治疗上以健脾和胃为总则,佐以理气、清热、化痰诸法求同存异,并强调配合情志疏导以及生活起居调摄。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药疗法 脾虚气郁 痰热内蕴 @陆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健脾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莉 陈昶洲 +1 位作者 从军 顾志坚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中药疏肝健脾方,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片,疗程均为4周。通过中医症状积分...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中药疏肝健脾方,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片,疗程均为4周。通过中医症状积分量表、利兹消化不良问卷(Leeds dyspepsia questionnaire,LDQ)、水负荷试验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unctional digestive disord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FDDQL)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胃感觉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和LDQ问卷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餐后饱胀、早饱、胸胁胀痛、疲乏无力、便溏等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胃感知阈值和胃不适阈值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胃感知阈值和胃不适阈值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生存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患者总生存质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忧虑、睡眠、不适、健康感觉各单维度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能有效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胃感觉功能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餐后不适综合征 疏肝健脾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通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被引量:11
18
作者 朱海燕 金小晶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208-209,共2页
反流性食管炎的病机以脾胃虚寒,寒凝气滞为本,气滞化热为标,临床采用温通和胃法,温通结合,刚柔相济,气机通畅,郁热自除而疾病得愈。。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药疗法 温通和胃法 吴茱萸 干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不完全性肠梗阻23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祝玉清 张英桃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用复方大承气汤灌肠,对照组用肥皂水灌肠,1次/d,治疗5 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6.95%,两组比较(...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用复方大承气汤灌肠,对照组用肥皂水灌肠,1次/d,治疗5 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6.95%,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不完全性肠梗阻 灌肠 复方大承气汤 肥皂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舒安颗粒治疗痞满证(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保双 张琼 李振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胃舒安颗粒 功能性消化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