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萧观音诗歌的精神世界看辽代女性诗歌的精神风貌 |
韩丽霞
李忠伟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
0 |
|
2
|
论20世纪30年代老舍小说中的妓女形象 |
曾琦
|
《今古文创》
|
2025 |
0 |
|
3
|
论曾国藩古文“趣味”说 |
方盛良
代利萍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以文学的方式“重构”古代西域——读邱华栋《空城纪》 |
贺仲明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经验的重铸:曹文轩儿童文学创作的方法论 |
张丛皞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多声部叙事下文明与美学交融的地方史诗——范稳“藏地三部曲”再解读 |
蔡丽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乡土情结与审美救赎:曹文轩早期长篇小说的现代性批判 |
陈欣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论黄蓓佳儿童文学的文化审美建构 |
刘阳扬
|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夷犹者的捣乱与辨难——李洱小说论兼及一种创作诗学的探索 |
樊迎春
|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文学里的城市空间——也谈《动物凶猛》 |
洪子诚
|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1
|
恍惚之思,其中有道——读陈先发近作札记 |
耿占春
|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百年来近代戏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兼及《近代戏曲丛刊》的编辑出版 |
左鹏军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仁者的同情与诗家的共鸣——杜甫与王维相关四诗笺解 |
查屏球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吴江派檃括曲创作及其曲学建构 |
时俊静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拓展·交融·打通——论宗教文学研究的目的、界域与方法 |
张培锋
|
《长江学术》
|
2025 |
0 |
|
16
|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以陈中庆、王慧、蒋陈锡三位常熟作家为中心 |
朱则杰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2025 |
0 |
|
17
|
方言·现代·抒情传统:吕正惠的学术启迪 |
朱双一
|
《海峡人文学刊》
|
2025 |
0 |
|
18
|
《华阳国志》所见五行说考辨 |
彭华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
0 |
|
19
|
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况周颐词的沉痛书写 |
杨柏岭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
0 |
|
20
|
桂·菌桂·桂花——《楚辞》咏及的“桂”析疑求是 |
蔡靖泉
|
《云梦学刊》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