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53篇文章
< 1 2 2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服务设计视角下壮锦研学产品优化策略研究
1
作者 邹星儒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5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模式,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但目前在个性化、互动性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有效吸引不同用户群体。基于此,本文结合壮锦研学旅游产品,运用服务设计思维与定制化理念,通过文献分析、田野调查、实地调研等方法,针...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模式,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但目前在个性化、互动性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有效吸引不同用户群体。基于此,本文结合壮锦研学旅游产品,运用服务设计思维与定制化理念,通过文献分析、田野调查、实地调研等方法,针对壮锦研学产品的用户需求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提升信息透明度、定制体验设计、优化预约服务、增强用户反馈与分享机制等优化策略。研究期望通过提升用户的参与感与体验深度,促进壮锦文化的传承与研学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设计 定制化 壮锦研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国学与艺术
2
作者 徐建融 《书画艺术》 2025年第1期30-33,共4页
通识和知识自1990年代以来,中小学学生的学习负担之重,古今中外,前所未有;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大学本科、硕士、博士生的“学习”之轻松、敷衍,也前所未有。这就引起全社会“减轻中小学生学习压力”的强烈呼声,呼声越强、措施越严,... 通识和知识自1990年代以来,中小学学生的学习负担之重,古今中外,前所未有;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大学本科、硕士、博士生的“学习”之轻松、敷衍,也前所未有。这就引起全社会“减轻中小学生学习压力”的强烈呼声,呼声越强、措施越严,学习压力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本科 中小学生 学生的学习 通识 博士生 硕士 轻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情育人”: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的“连江实践”——办学主张的思与行
3
作者 郑锋 《教育视界》 2024年第25期52-56,共5页
在新理念、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学校管理者在办学宗旨、教学理念确立,课程体系、管理方法建构等方面,要与时代背景、地域特征以及学校历史、师生特点共情,实现学校的高品质发展。福建省连江第一中学在“共情育人”主张引领下... 在新理念、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学校管理者在办学宗旨、教学理念确立,课程体系、管理方法建构等方面,要与时代背景、地域特征以及学校历史、师生特点共情,实现学校的高品质发展。福建省连江第一中学在“共情育人”主张引领下,展开了如下办学实践:寻根溯源,建构“三色文化”,形成文化共情;笃行实干,实施精细管理,追求管理共情;适应变化,建构课程与教学体系,实现课堂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育人” 普通高中 “三色文化” 精细管理 “共情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胜教育”理念下的育人实践——我的办学主张思与行
4
作者 柳永红 《教育视界》 2024年第19期50-54,共5页
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在办学实践中秉持“普胜教育”理念,把“人”字写在“普胜教育” 的旗帜上。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主要有如下举措:把人当作人,关注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两头;用人教育人,涵养教师“五力”,让教师用精神、能力来培养人;使... 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在办学实践中秉持“普胜教育”理念,把“人”字写在“普胜教育” 的旗帜上。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主要有如下举措:把人当作人,关注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两头;用人教育人,涵养教师“五力”,让教师用精神、能力来培养人;使人成为人,培养自强、自信、自觉的有为青年;立己以达人,建立“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理想人际关系;玉成“普胜人”,多方共同锤炼全体师生的“理想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胜教育” 办学主张 人为中心 立己达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理想实现,在关键处突围——读《自我突围:向理想前行》有感
5
作者 王锐鹏 《教育视界》 2024年第13期78-80,共3页
《自我突围:向理想前行》讲述了关于理想追寻和自我突围的成长故事。理想,是实现生命价值的源泉;突围,是实现理想的必要途径。教师应该树立自己的教育理想,并在关键之处奋力突围:注重强身健体,为理想实现奠定坚实基础;扩大“朋友圈”,... 《自我突围:向理想前行》讲述了关于理想追寻和自我突围的成长故事。理想,是实现生命价值的源泉;突围,是实现理想的必要途径。教师应该树立自己的教育理想,并在关键之处奋力突围:注重强身健体,为理想实现奠定坚实基础;扩大“朋友圈”,构建“共同体”,为理想实现搭建有利平台;致力学术研究,为理想实现提质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想 突围之道 教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达教育”理念下的办学思考与实践
6
作者 沈杰 《教育视界》 2024年第16期54-58,共5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成为教育改革的实践主体、策源地和创造性执行者。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依托深厚文化底蕴,秉持“成达教育”理念,给出了破解基础教育改革难题的“附中答案”:基于系统化思维,构建“成达教育”育人体系;主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成为教育改革的实践主体、策源地和创造性执行者。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依托深厚文化底蕴,秉持“成达教育”理念,给出了破解基础教育改革难题的“附中答案”:基于系统化思维,构建“成达教育”育人体系;主动担当教育使命,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实施集团化办学和教育帮扶,促进更多人“成德达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达教育” 基础教育 改革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困境、归因及发展对策
7
作者 卢立涛 于安琪 齐擦毛吉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第7期23-26,共4页
21世纪以来,集团化办学成为促进基础教育校际均衡发展、扩大区域内优质师资的重要举措之一,但仍面临着一些发展困境,体现在集团内部的实质融合性有待提升,其文化与品牌建设欠缺,优质资源供需失衡等。原因在于,外部的教育行政部门治理能... 21世纪以来,集团化办学成为促进基础教育校际均衡发展、扩大区域内优质师资的重要举措之一,但仍面临着一些发展困境,体现在集团内部的实质融合性有待提升,其文化与品牌建设欠缺,优质资源供需失衡等。原因在于,外部的教育行政部门治理能力不足,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内部的发展内驱力不统一以及治理机制不完善。为此,应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增加教育资金投入,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树立集团共同愿景,提升各校办学品质;优化内部治理机制,构建有序的运行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集团 集团化办学 基础教育 学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基础教育科学教育的几个问题
8
作者 王云生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第4期12-16,共5页
依据我国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从当前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讨论加强基础教育科学教育的几个问题:进一步认识科学教育的目标和途径,探索和改进科学探究和科学实践活动的实施,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和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展... 依据我国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从当前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讨论加强基础教育科学教育的几个问题:进一步认识科学教育的目标和途径,探索和改进科学探究和科学实践活动的实施,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和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展,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努力提高科学课程教师的科学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 教师科学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教研新模式:“三元七步”精准教研的实践探索
9
作者 岑盛锋 王一雯 马清惠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4年第12期74-79,共6页
人工智能技术将推动教研在理念、路径上实现创新发展。研究者通过梳理我国中学教研的演变历程,发现精准教研是顺应时代需要、回答实践之问的教研新形态。文章在总结人工智能赋能区域教研实践探索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三元七步”精准教... 人工智能技术将推动教研在理念、路径上实现创新发展。研究者通过梳理我国中学教研的演变历程,发现精准教研是顺应时代需要、回答实践之问的教研新形态。文章在总结人工智能赋能区域教研实践探索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三元七步”精准教研理论和实践框架,包括概念界定、实施路径、实施理念、技术环境和反馈机制,使新时代的中学教研在理念、路径和数据使用方面实现了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三元七步 精准教研 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教育:技术、认知与人文反思
10
作者 陆平 《教育视界》 2025年第1期10-14,共5页
当前,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遍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忽视其技术哲学与数学本质;重工具理性而轻价值理性,遮蔽其丰富的精神价值。从技术哲学、数学基础和伦理教育三个维度,探讨人工智能教育的人文路径,具体有:彰显人文价值,平衡技术与... 当前,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遍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忽视其技术哲学与数学本质;重工具理性而轻价值理性,遮蔽其丰富的精神价值。从技术哲学、数学基础和伦理教育三个维度,探讨人工智能教育的人文路径,具体有:彰显人文价值,平衡技术与人文;强化学科思维,注重“技”与“科”并行;关注伦理意识,培养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教育 人文价值 技术哲学 数学本质 伦理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高品质育人生态,推动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
11
作者 董裕华 《江苏教育》 2024年第2期37-41,共5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自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以来,在对高品质学校未来发展路径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立足县域办学实际,紧紧围绕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具有示范水平”和“发挥示范作用”的建设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自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以来,在对高品质学校未来发展路径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立足县域办学实际,紧紧围绕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具有示范水平”和“发挥示范作用”的建设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五育融合机制,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和育人方式改革,以高品质育人生态,让县域高中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中学 高品质示范高中 五育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研学旅行融合发展机制探究
12
作者 莫明星 姜国安 刘玲君 《体育科技》 2024年第1期165-167,173,共4页
文章针对体育研学旅行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为何融合”“能否融合”“如何融合”认识不清的问题,阐述体育研学旅行的定义和特征,分析体育研学旅行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体育研学旅行融合发展的机制:构建多元协同机制,形成育人... 文章针对体育研学旅行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为何融合”“能否融合”“如何融合”认识不清的问题,阐述体育研学旅行的定义和特征,分析体育研学旅行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体育研学旅行融合发展的机制:构建多元协同机制,形成育人共同体;构建融合人才培养机制,优化师资队伍;采用项目式学习策略,多方协同实现研学育人价值,助力体育研学旅行向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研学 融合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法人式集团化办学,促教育扩优提质
13
作者 姜美玲 毛韵竹 《教育家》 2024年第13期69-70,共2页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集团化办学是促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回应人民群众高质量教育需求的现实路径选择。纵观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历程与纷繁模式,多法人式集团化办学有着独特优势,其集团内各成员校拥有不同的、独立的法人,通常...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集团化办学是促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回应人民群众高质量教育需求的现实路径选择。纵观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历程与纷繁模式,多法人式集团化办学有着独特优势,其集团内各成员校拥有不同的、独立的法人,通常由名校校长担任集团理事长,但各成员校保持独立法人资格、管理权责清晰。上海市浦东新区共有基础教育阶段学校653所(1004个校区)、学生55万余人、教职工5.6万余人,以全市1/5的教职工和学校体量承担着全市1/4的学生教育教学任务。对照国家对浦东新区高定位、高期待的时代新局,浦东超大教育体量中的优质资源规模质量与浦东作为排头兵和先行者的地位之间仍有差距、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水平与人民群众对家门口好学校的热切盼望之间仍有差距、破解体制机制难题的政策研究和实施能力与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的要求之间仍有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团化办学 教育教学任务 高质量教育 优质资源 基础教育 教育强国 教职工 体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小学生水上安全教育高质量发展方向及路径研究
14
作者 耿红 宁海博 +1 位作者 刘航伊 喻启胜 《中国海事》 2024年第9期17-19,共3页
中小学生水上安全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青少年个人平安健康成长,还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祖国的未来发展。通过对近年来水上安全教育工作的回顾,发现了教育内容不够全面、家庭和社会不够重视、教育缺乏针对性、... 中小学生水上安全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青少年个人平安健康成长,还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祖国的未来发展。通过对近年来水上安全教育工作的回顾,发现了教育内容不够全面、家庭和社会不够重视、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资源不均衡等不足之处。对此,从健全水上安全教育体系、丰富教育实践载体、加强宣传引导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航海文化 水上安全教育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地方师范院校与乡村中小学协同育人路径
15
作者 安晓红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11期105-107,共3页
在国家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地方院校作为乡村教师的培养主体,肩负着推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教育须先行,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是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地方师范院校如何与乡村中小学协同培育出“下得去、... 在国家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地方院校作为乡村教师的培养主体,肩负着推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教育须先行,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是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地方师范院校如何与乡村中小学协同培育出“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已成为振兴乡土文化的关键问题。衡水学院师范类专业在服务地方谋发展的过程中,以流程再造理论为指导,优化“一二三四”协同育人流程,建立U-G-S-T乡村教师协同育人平台,探索出入学—求学—毕业—就业一体化协同育人路径,促进城乡教育要素流动,推动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地方师范院校 乡村中小学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高中“在地化”实践的运行特征、困境检视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仕韬 祁占勇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66-72,共7页
综合高中“在地化”实践是新时代高中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任务,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性工程。当前,我国综合高中“在地化”实践已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以中职学校为转型载体,聚焦“综合班”试点建设;以普高标准为招生参考,保障综... 综合高中“在地化”实践是新时代高中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任务,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性工程。当前,我国综合高中“在地化”实践已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以中职学校为转型载体,聚焦“综合班”试点建设;以普高标准为招生参考,保障综合高中社会地位;以灵活变通为办学特色,推进职普高效融通的运行特征。同时,也存在着职普分流矛盾转移、中职学校面临生存危机、综合高中治理难度提升和育人目标异化等发展困境。为此,需要通过明晰责权,建构综合高中向善的治理体系;优化方案,形塑综合高中协同的育人框架;加大投入,落实综合高中质量的动态监测等举措,助力综合高中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高中 教育“在地化” 职普融通 教育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多源流模型视角下“双减”政策议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伟 刘亭希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6-41,共16页
文章应用约翰·W.金登的多源流理论模型框架,结合中国教育减负政策的本土特点,提出改进的多源流模型,对“双减”政策的议程进行描述、分析。研究发现,既有的减负政策结果反馈出越减越重的问题,教育焦虑、新的培训教育体系和资本力... 文章应用约翰·W.金登的多源流理论模型框架,结合中国教育减负政策的本土特点,提出改进的多源流模型,对“双减”政策的议程进行描述、分析。研究发现,既有的减负政策结果反馈出越减越重的问题,教育焦虑、新的培训教育体系和资本力量的干涉共同构成了“双减”政策的问题源流;政府关注倾向转移到中小学生的减负问题上,设立了基础教育司;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了减负政策共同体。一系列相关会议的召开助推“双减”的政策之窗开启,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的推动下,“双减”政策的政策议程得以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多源流模型 政策议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政策下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实然现状、矛盾分析与解决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玉航 王茜 《体育科技》 2024年第5期132-134,共3页
自“双减”政策推行以来,课后延时服务成为中小学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作为课后延时服务的内容之一,在开展过程中出现多方矛盾问题。文章研究“双减”政策下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实然现状、矛盾分析与解决策略。研究发现,体育课... 自“双减”政策推行以来,课后延时服务成为中小学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作为课后延时服务的内容之一,在开展过程中出现多方矛盾问题。文章研究“双减”政策下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实然现状、矛盾分析与解决策略。研究发现,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现状为教师压力大、体育设施资源匮乏、各地区开展规模不一。出现此类现状的原因在于教师的角色矛盾和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劳收矛盾、体育设施的供求矛盾与服务内容认知矛盾。本文针对这些矛盾问题提出了增强师资数量、调整薪资标准、拟定特色制度体系等解决策略,以全面贯彻“双减”政策,加强学校体育的主体地位,并有效提高体育课后延时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体育课后延时服务 实然现状 矛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视域下丝绸产业数字传播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19
作者 方平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丝绸是“一带一路”倡议富含的鲜明元素,是中华文明、民族工业的重要承载,但正面临着市场萎缩、产品单一等产业发展瓶颈。数字传播作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传播模式,对于丝绸产业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产品链接、文化交流、形象升... 丝绸是“一带一路”倡议富含的鲜明元素,是中华文明、民族工业的重要承载,但正面临着市场萎缩、产品单一等产业发展瓶颈。数字传播作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传播模式,对于丝绸产业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产品链接、文化交流、形象升级大有裨益。文章以素有“丝绸之府”美誉的浙江为例,探究丝绸产业运用数字传播的现状,立足“一带一路”视域,聚焦思维、表达、内蕴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从四个维度出发,提出构建“政府育导、行业引导、市场利导、文化先导”的四位一体数字传播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丝绸产业 数字传播 应用 对策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提升高中生教育获得的内在逻辑与实践策略——基于链式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
20
作者 黄新辉 周佳琦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80,共12页
提升教育获得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要前提。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对提升学生教育获得存在赋能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究教育数字化对提升高中生教育获得的内在逻辑,构建“教育数字化—教师投入—... 提升教育获得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要前提。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对提升学生教育获得存在赋能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究教育数字化对提升高中生教育获得的内在逻辑,构建“教育数字化—教师投入—学习投入—教育获得”的链式中介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本研究综合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与Bootstrap方法,对模型与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教育数字化可以直接对高中生教育获得产生正向影响,也可以通过影响教师投入而影响学习投入,最终提升高中生教育获得。在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未来实践中,还可以遵循以下策略:第一,深化教育系统变革,多角度谋划技术对教育的赋能路径;第二,加强价值主体协同,双线程共建师生数字化学习共同体;第三,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立体化构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教育获得 教师投入 学习投入 高中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