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闸扬压力混合预测模型构建与解释
1
作者 胡璟 王豹 +4 位作者 王璐 龙俊 贝欣 孙远 曹文翰 《水力发电》 2025年第3期50-56,共7页
针对现有“数据驱动”模型对水闸扬压力预测结果的可解释性低且未解译影响因素对扬压力不同成分的贡献程度,提出了一种基于逐次变分模态分解(SVMD)和集成学习算法的扬压力可解释混合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SVMD将扬压力分解重构为趋势项... 针对现有“数据驱动”模型对水闸扬压力预测结果的可解释性低且未解译影响因素对扬压力不同成分的贡献程度,提出了一种基于逐次变分模态分解(SVMD)和集成学习算法的扬压力可解释混合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SVMD将扬压力分解重构为趋势项、周期项和波动项;然后,基于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GBM)对不同分量逐一建立预测模型并汇总结果。此外,采用SHAP方法分析渗流影响因素对水闸扬压力不同分量预测结果的影响程度及相关关系。工程实例表明,所提模型与单一算法模型相比,性能平均提升了87.1%,与混合模型相比,精度平均提升了84.6%,验证了模型有效性并提高了模型的可解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闸扬压力预测 逐次变分模态分解 集成学习 SHAP 模型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TiWC_(2)增强高铬铸铁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磨损性能研究
2
作者 王茂森 王帅 +5 位作者 龙骏 付志强 柯志敏 刘彬彬 吴龙祥 郑开宏 《材料研究与应用》 2025年第1期164-170,共7页
高铬铸铁因优良的韧性和耐磨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领域。然而,在高负荷和极端磨损条件下,高铬铸铁的表面会出现凹坑、裂纹及断裂等失效现象,无法满足工况需求。硬质金属碳化物因具有较高的硬度,能够有效抵抗多种形式的磨料磨损,因此... 高铬铸铁因优良的韧性和耐磨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领域。然而,在高负荷和极端磨损条件下,高铬铸铁的表面会出现凹坑、裂纹及断裂等失效现象,无法满足工况需求。硬质金属碳化物因具有较高的硬度,能够有效抵抗多种形式的磨料磨损,因此常被添加至金属基体中,以提升基体的硬度与耐磨性能。通过引入W、Ti、C的混合金属碳化物体系,采用粉末冶金与铸造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TiC-TiWC_(2)增强的高铬铸铁基复合材料。利用SEM、XRD、EDS法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物相进行分析,通过维氏硬度计测试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利用三体磨损试验机比较了复合材料与传统高铬铸铁材料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在原位反应过程中,复合材料内部形成了TiC-TiWC_(2)增强相,该增强相以核壳结构的方式生长。复合区域的平均硬度值可达到1300 HV左右,几乎是基体区域硬度的2倍。在三体磨损实验中,传统高铬铸铁材料中的M_(7)C_(3)型碳化物发生脆性断裂和疲劳剥落,因而磨损表面多呈现连续的划痕和面积较大的凹坑,而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相对平整,仅部分基体区域表现出短而浅的划痕和犁沟,磨损截面整体连续且无明显纵向裂纹。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相比高铬铸铁基体提升了2倍以上,表明TiC-TiWC_(2)增强相显著提高了高铬铸铁的硬度和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铬铸铁基复合材料 硬质增强相 TiC-TiWC_(2)核壳结构 原位反应 显微硬度 磨料磨损 粉末冶金 铸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式教学在理实一体化类课程中的应用——以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为例
3
作者 龙俊 张自力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6-40,共5页
理实一体化类课程是高职院校最为标志性的课程,利用手段丰富的混合式教学来提升该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通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通平台来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解决该类课程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 理实一体化类课程是高职院校最为标志性的课程,利用手段丰富的混合式教学来提升该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通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通平台来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解决该类课程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局限,特别是如何充分利用线上的教学数据,如何分析整理数据,以数据驱动的模式来实时优化课堂的教学设计。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应用进行了梳理与探讨,为理实一体化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 混合式教学 数据驱动 实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lecular Mechanism and Molecular Design of Lubricating Oil Antioxidants 被引量:1
4
作者 Su Shuo long jun +2 位作者 Duan Qinghua Zhou Han Zhao Yi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35-145,共11页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trial and error”methods in lubricant additive design,a new molecular design method based on molecular structure parameters is established here.The molecular me...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trial and error”methods in lubricant additive design,a new molecular design method based on molecular structure parameters is established here.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 antioxidant reaction of hindered phenol,diphenylamine,and alkyl sulfide are studied via molecular simulations.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ong electron-donating ability and high hydrogen-donating activity of the antioxidant molecule and the low hydrogen-abstracting activity of free radicals formed after dehydrogenation are the internal molecular causes of the shielding of phenol and diphenylamine from scavenging peroxy free radicals,and the strong electron-donating ability is the internal molecular cause of the high activity of thioether in decomposing alkyl hydrogen peroxide.Based on this antioxidant molecular mechanism,a molecular design rule of antioxidant is proposed,namely“high EHOMO,large Q(S),low bond dissociation energy BDE(O—H)and BDE(N—H)”.Two new antioxidants,PAS-I and PAS-II,are designed and prepared by chemical bonding of hindered phenol,diphenylamine,and sulfur atoms.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antioxidants both have excellent antioxidant effects in lubricating oil,and that PAS-II is the superior antioxidant,consistent with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bricating oil ANTIOXIDANT molecular mechanism molecular design antioxidant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壳生物炭灌浆材料性能试验研究
5
作者 龙钧 黄玉恒 +2 位作者 石硕 赵曜 王大明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5期104-107,共4页
研究开发新型绿色低碳、固碳的路面材料对支撑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稻壳生物炭细度和掺量对灌浆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稻壳生物炭的最佳细度和替代水泥的最佳掺量,以不同细度稻壳生物炭替代不同质量分数水泥... 研究开发新型绿色低碳、固碳的路面材料对支撑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稻壳生物炭细度和掺量对灌浆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稻壳生物炭的最佳细度和替代水泥的最佳掺量,以不同细度稻壳生物炭替代不同质量分数水泥的方式,将稻壳生物炭加入到灌浆材料中,并且对不同龄期的试件进行性能测试,包括流动度试验、抗折试验、抗压试验及干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各组稻壳生物炭灌浆材料抗压强度均高于规范的前提下,以稻壳生物炭灌浆材料的抗收缩性能为参考指标,结合流动性能对掺量的影响,最终确定将稻壳生物炭细度定为粗粒径,替代水泥的比例定为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生物炭 灌浆材料 性能研究 半柔性沥青路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航天产品上移位寄存器的失效分析
6
作者 佘阳 龙俊 +2 位作者 杨少华 陆家乐 李劲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24年第3期25-29,共5页
通过加速贮存试验对某航天产品进行延寿,试验期间移位寄存器发生故障。为了确认移位寄存器失效的具体原因,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电特性测试、 X射线(X-ray)检查和扫描电镜分析方法对移位寄存器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认为该移位寄存... 通过加速贮存试验对某航天产品进行延寿,试验期间移位寄存器发生故障。为了确认移位寄存器失效的具体原因,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电特性测试、 X射线(X-ray)检查和扫描电镜分析方法对移位寄存器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认为该移位寄存器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层间介质的机械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贮存试验 移位寄存器 层间介质 机械损伤 失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壳炭提高半柔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7
作者 龙钧 黄玉恒 +1 位作者 石硕 王大明 《工程质量》 2024年第6期75-78,89,共5页
论文将稻壳炭应用于灌浆材料和沥青混合料基体中,在提高半柔性沥青路面性能的同时,降低灌浆材料中水泥用量,减少碳排放,达到节能减排,有效固碳的目的。通过高温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和单轴贯入试验评... 论文将稻壳炭应用于灌浆材料和沥青混合料基体中,在提高半柔性沥青路面性能的同时,降低灌浆材料中水泥用量,减少碳排放,达到节能减排,有效固碳的目的。通过高温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和单轴贯入试验评价稻壳炭在半柔性沥青路面中的性能。与原半柔性沥青路面相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加入稻壳炭的半柔性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剪能力均高于原半柔性沥青路面,且各项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炭 半柔性沥青路面 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用量有机肥对鲜食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周雯 郭萍 +5 位作者 杨石奇 汤洪 舒畅 杨德胜 龙军 刘颂阳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32-36,共5页
以华美甜168(甜玉米)、金穗2008(糯玉米)为试验品种,展开不同用量有机肥对不同品种鲜食玉米营养成分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4个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基肥(CK)、100%复合肥基施(CF)、50%有机肥+50%复合肥混合基施(MF)、100%有机肥基施(OF)。... 以华美甜168(甜玉米)、金穗2008(糯玉米)为试验品种,展开不同用量有机肥对不同品种鲜食玉米营养成分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4个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基肥(CK)、100%复合肥基施(CF)、50%有机肥+50%复合肥混合基施(MF)、100%有机肥基施(OF)。结果表明:在2个品种中,有机肥和复合肥混合基施与复合肥基施,均能显著提高采收期单株干物质量、穗位高、穗长和收获指数,进而显著增加产量;2个玉米品种中有机肥和复合肥混合基施、有机肥基施均能提高玉米的食味品质、籽粒水分、可溶性糖,降低玉米皮渣率。综合玉米产量、食味品质和营养成分来看,玉米种植中以有机肥和复合肥1∶1基施是一种适宜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有机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中金属卟啉分离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轲 龙军 +1 位作者 蔡新恒 王威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178,共7页
石油中金属元素会对石油加工造成不利影响,有些金属元素可以通过电脱盐等方式除去,而金属卟啉化合物则很难脱去。金属卟啉化合物结构复杂,一般都富集在胶质和沥青质中,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逐渐对金属卟啉化合物有了全面的认识。系统总... 石油中金属元素会对石油加工造成不利影响,有些金属元素可以通过电脱盐等方式除去,而金属卟啉化合物则很难脱去。金属卟啉化合物结构复杂,一般都富集在胶质和沥青质中,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逐渐对金属卟啉化合物有了全面的认识。系统总结了金属卟啉化合物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各种分离和表征方法的特点,并对金属卟啉分子结构的新分析方法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金属卟啉 质谱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trollable Condensation of Aromatics and Its Mechanisms in Carbonization
10
作者 Fan Xi Wang Chunlu +3 位作者 Luo Yang Ren Qiang Shen Haiping long jun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4-46,共13页
In order to obtain liquefied products with higher yields of aromatic molecules to produce mesophase pitch,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evant reaction mechanisms is required.Reactive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we... In order to obtain liquefied products with higher yields of aromatic molecules to produce mesophase pitch,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evant reaction mechanisms is required.Reactive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thermal reactions of pyrene,1-methylpyrene,7,8,9,10-tetrahydrobenzopyrene,and mixtures of pyrene with 1-octene,cyclohexene,or styrene.The reactant conversion rates,reaction rates,and product distributions we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and the mechanism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methyl and naphthenic structures in aromatics might improve the conversion rates of reactants in hydrogen transfer processes,but their steric hindrances prohibited the generation of high polymers.The naphthenic structures could generate more free radicals and presented a more obvious inhibition effect on the condensation of polymers compared with the methyl side chains.It was discovered that when different olefins were mixed with pyrene,1-octene primarily underwent pyrolysis reactions,whereas cyclohexene mainly underwent hydrogen transfer reactions with pyrene and styrene,mostly producing superconjugated biradicals through condensation reactions with pyrene.In the mixture systems,the olefins scattered aromatic molecules,hindering the formation of pyrene trimers and higher polymers.According to the reactive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styrene may enhance the yield of dimer and enable the controlled polycondensation of pyr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IZATION controllable condensation AROMATICS MECHANISMS molecular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煤炭供需平衡预测和保障研究
11
作者 李永金 龙军 赵文峰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9,共6页
煤炭工业是四川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随着四川省煤炭去产能的顺利推进和重庆市煤炭开采整体退出,以及成渝城市群快速发展,川渝地区煤炭缺口急剧扩大。在研究四川省煤炭消费结构、煤炭消费行业以及煤炭供需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四川省... 煤炭工业是四川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随着四川省煤炭去产能的顺利推进和重庆市煤炭开采整体退出,以及成渝城市群快速发展,川渝地区煤炭缺口急剧扩大。在研究四川省煤炭消费结构、煤炭消费行业以及煤炭供需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四川省“双碳”目标、水电和新能源发电增加等因素影响,对四川省2025、2030年煤炭供需平衡走势进行了预测。同时分析研究了该地区目前煤炭资源供给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缺口 煤炭供需平衡 保障研究 四川煤炭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极小推力宽范围可调推进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永 刘旭辉 +4 位作者 汪旭东 耿金越 龙军 胡鹏 秦宇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19,共13页
空间极小推力宽范围可调推进技术是高精度航天器重点支撑技术,其性能决定了高精度控制任务的成败.在分析了空间极小推力宽范围可调推进技术内涵的基础上,对典型的宽范围极小推力冷气推进技术、电推进技术进行了国内外研究情况分析.研究... 空间极小推力宽范围可调推进技术是高精度航天器重点支撑技术,其性能决定了高精度控制任务的成败.在分析了空间极小推力宽范围可调推进技术内涵的基础上,对典型的宽范围极小推力冷气推进技术、电推进技术进行了国内外研究情况分析.研究分析了空间极小推力宽范围可调推进技术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如极小推力模型及高精度闭环控制技术、高精度流量驱动控制技术、高精度流量测量技术、高精度极小推力测试技术.对空间极小推力宽范围可调推进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给出了我国空间极小推力宽范围可调推进技术的发展建议.首次全面、系统地对空间极小推力宽范围可调推进技术进行了综述、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精度 无拖曳 冷气变推力推进技术 电喷雾变推力推进技术 射频变推力推进技术 多级会切场变推力推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渣油胶体稳定性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文 龙军 +3 位作者 任强 王春璐 侯焕娣 董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3-542,共10页
分子结构特性决定分子间相互作用,进而决定其溶解性能。通过分子模拟研究减压渣油不同结构分子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互溶性及由此导致的渣油胶体稳定性。研究表明,芳环数目越多、烷基侧链越短的分子结构内聚能密度越大,溶解度参数越大。... 分子结构特性决定分子间相互作用,进而决定其溶解性能。通过分子模拟研究减压渣油不同结构分子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互溶性及由此导致的渣油胶体稳定性。研究表明,芳环数目越多、烷基侧链越短的分子结构内聚能密度越大,溶解度参数越大。在渣油体系中,沥青质、重胶质分子聚集形成胶核,饱和烃、芳香烃、轻胶质分子形成连续相。胶质分子结构影响其胶溶性能,侧链长度适中的胶质分子,其与沥青质、芳香分互溶性好,胶溶性能优异;沥青质的聚集程度随胶质分子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芳香分、胶质分子的协同作用使沥青质、饱和烃分子稳定存在于同一体系中,因此渣油胶体稳定性取决于不同分子结构的连续性和配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渣油 溶解度参数 分子间相互作用 胶体稳定性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抗磨剂分子的极性基团对其抗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妍 龙军 +3 位作者 赵毅 蔺建民 黄燕民 周涵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86,共7页
多种脂肪酸及其酯类衍生物抗磨性能的评价数据显示,影响其抗磨性能的关键因素是抗磨剂分子极性基团的结构。采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摩擦过程中抗磨剂分子极性基团结构对其物理吸附能、化学吸附能、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及其抗磨性能的影响。... 多种脂肪酸及其酯类衍生物抗磨性能的评价数据显示,影响其抗磨性能的关键因素是抗磨剂分子极性基团的结构。采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摩擦过程中抗磨剂分子极性基团结构对其物理吸附能、化学吸附能、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及其抗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增强抗磨剂分子在摩擦表面的吸附能力以及抗磨剂分子间结合能力,有利于增强润滑膜的吸附稳定性以及结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提升抗磨剂的抗磨性能;在抗磨剂分子极性基团附近引入—OH等体积较小的极性基团,可起到增强抗磨剂分子吸附能力以及分子间结合能力的作用。相关抗磨性能评价数据表明引入—OH使抗磨剂的抗磨性能显著提升,与理论研究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磨剂 极性基团 抗磨性能 吸附能 分子间相互作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质分子聚集体中π-π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任强 龙军 +1 位作者 代振宇 周涵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1-758,共8页
采用量子力学与分子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形成沥青质分子聚集体的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质分子间的π-π相互作用能随着分子芳香环数的增加而增大;分子中含有的杂原子显著增加了沥青质分子间的π-π相互作用能;... 采用量子力学与分子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形成沥青质分子聚集体的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质分子间的π-π相互作用能随着分子芳香环数的增加而增大;分子中含有的杂原子显著增加了沥青质分子间的π-π相互作用能;沥青质分子的支链长度及类型能够影响π-π相互作用能的大小;当沥青质分子聚集体中含有多个π-π相互作用时,其分子间的聚集作用力会大大增加;沥青质分子间形成π-π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分子间有少量的电子转移;色散作用是π-π相互作用中的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沥青质分子聚集体 Π-Π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渣油微观相结构特性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文 龙军 +2 位作者 任强 董明 侯焕娣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59-1166,共8页
选用4种模型化合物代表减压渣油四组分(SARA),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了减压渣油微观相结构,发现不同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差异是减压渣油微观非均匀分布的本质原因,并通过电子分布特性分析了不同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差异的本质原因。沥青质... 选用4种模型化合物代表减压渣油四组分(SARA),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了减压渣油微观相结构,发现不同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差异是减压渣油微观非均匀分布的本质原因,并通过电子分布特性分析了不同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差异的本质原因。沥青质分子间强相互作用使得沥青质分子自缔合形成聚集体;而多个胶质分子与沥青质分子的强相互作用封闭了沥青质分子自身进一步发生相互作用的活性位;同时,与胶质分子、饱和烃分子具有强相互作用的芳香烃分子将沥青质-胶质分子形成的聚集体分散在由芳香烃-饱和烃分子构成的连续相内,其中芳香烃分子更靠近胶质分子。因此,增加沥青质、饱和烃分子的含量会促进沥青质聚集,降低减压渣油稳定性;增加胶质、芳香烃分子的含量会阻碍沥青质聚集,提高减压渣油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渣油 微观相结构 分子间相互作用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阴极电弧推力器工作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耿金越 秦宇 +2 位作者 龙军 刘旭辉 沈岩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7-163,共7页
采用试验方法研究了微阴极电弧推力器中峰值放电电流及外加磁场对其推力、比冲、寿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峰值放电电流增加,阴极烧蚀量增加,元冲量增大;相比于较低的峰值放电电流(10A),更高的峰值放电电流(40A)可延长推力器的工... 采用试验方法研究了微阴极电弧推力器中峰值放电电流及外加磁场对其推力、比冲、寿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峰值放电电流增加,阴极烧蚀量增加,元冲量增大;相比于较低的峰值放电电流(10A),更高的峰值放电电流(40A)可延长推力器的工作寿命;外加磁场增强,推力器喷射等离子体轴向速度增大,比冲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阴极电弧推力器 真空电弧 工作性能 推力 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质分子聚集体中氢键作用力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任强 龙军 +1 位作者 代振宇 周涵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0-336,M0007,共8页
为研究沥青质分子聚集体中的氢键作用,用量子力学与分子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形成沥青质分子聚集体中的氢键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沥青质分子中含有的N、S、O等杂原子是沥青质分子形成氢键的必要条件;沥青质分子聚集体形成单个氢键的键... 为研究沥青质分子聚集体中的氢键作用,用量子力学与分子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形成沥青质分子聚集体中的氢键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沥青质分子中含有的N、S、O等杂原子是沥青质分子形成氢键的必要条件;沥青质分子聚集体形成单个氢键的键能较小,但聚集体中含有多个氢键时,其分子间的作用力会大幅增加。沥青质分子形成氢键的本质是由于H原子与杂原子的价层轨道电子进行叠加形成的,沥青质分子间有极少量的电子转移,导致形成弱的次级键;在氢键作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轨道相互作用能和色散作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沥青质分子聚集体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分子筛催化异丁烷/丁烯烷基化反应中氢负离子转移过程的模拟 被引量:4
19
作者 任奎 龙军 +2 位作者 任强 李永祥 代振宇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1-1071,共11页
建立了120T HY分子筛模型,应用QM/MM方法,揭示了叔/仲丁基烷氧基团(t-butyl alkoxide/s-butyl alkoxide,TBA/SBA)与异丁烷分子发生氢负离子转移反应的机理,并分析比较了二者的异同。结果表明,碳正离子是氢负离子转移反应的过渡态。与TB... 建立了120T HY分子筛模型,应用QM/MM方法,揭示了叔/仲丁基烷氧基团(t-butyl alkoxide/s-butyl alkoxide,TBA/SBA)与异丁烷分子发生氢负离子转移反应的机理,并分析比较了二者的异同。结果表明,碳正离子是氢负离子转移反应的过渡态。与TBA相比,SBA与异丁烷分子发生氢负离子转移反应的能垒高出27.5kJ/mol。这是由于TBA的C—O键长大于SBA,因而C—O键断裂所需能量更低,导致反应能垒更低。C—O键断裂后,TBA生成叔丁基碳正离子,SBA生成仲丁基碳正离子,前者中心碳原子所带电荷大于后者,因而与仲丁基碳正离子相比,叔丁基碳正离子更容易与异丁烷分子形成C—H—C"三中心两电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分子筛 烷基化 分子模拟 QM/MM 氢负离子转移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减压渣油高温催化临氢热转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董明 龙军 +3 位作者 侯焕娣 申海平 王蕴 李吉广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共5页
以塔河减压渣油(简称塔河减渣)为原料,在实验室小型试验装置和中型连续试验装置上,对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催化临氢热转化加工塔河减渣的工艺操作条件及改质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高分散的油溶性催化剂,在高压釜反应器中考察了反应温度... 以塔河减压渣油(简称塔河减渣)为原料,在实验室小型试验装置和中型连续试验装置上,对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催化临氢热转化加工塔河减渣的工艺操作条件及改质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高分散的油溶性催化剂,在高压釜反应器中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催化剂添加量、溶剂油添加量、反应时间以及助剂添加量对塔河减渣催化临氢热转化反应的转化率和缩合率的影响,优化了操作参数。在优化的操作条件下,进行了塔河减渣催化临氢热转化中型试验,得到初馏点大于524℃组分的裂化率为85.2%,馏分油收率为80%,金属(Ni+V)和沥青质脱除率均大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减压渣油 高温转化 催化临氢热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