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边界层中风力机载荷及功率特性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郭兴铎 李银然 +2 位作者 李仁年 魏魁 马清东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6,共8页
该文在风洞中构建出两种平均风切变指数和湍流强度的大气边界层风场,并开展均匀来流和大气边界层条件下风力机载荷及功率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风力机偏航运行时,机组轴向载荷减小,疲劳载荷增大,随着偏航角增大,风轮功率系数减小,... 该文在风洞中构建出两种平均风切变指数和湍流强度的大气边界层风场,并开展均匀来流和大气边界层条件下风力机载荷及功率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风力机偏航运行时,机组轴向载荷减小,疲劳载荷增大,随着偏航角增大,风轮功率系数减小,最优叶尖速比降低。在大气边界层来流条件下,风轮平均倾覆力矩系数和功率系数较均匀来流增大,机组疲劳载荷、极端载荷,及输出功率的非定常特性显著增加,且功率系数的概率分布更符合高斯分布。此外,风轮功率系数频谱与大气边界层来流速度频谱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在耦合区间出现Φ_(p)/Φ_(u)-f^(-2)的幂率关系。而功率系数频谱在超过约3倍转频后基本维持水平趋势,表明湍流来流与输出功率的调制作用在该频率处开始解耦,解耦后风力机功率输出受湍流来流的影响较弱,其功率谱响应主要取决于风轮的自身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轴风力机 大气边界层 湍流 功率 载荷 风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tical Stokes Number for Gas-Solid Flow Erosion of Wind Turbine Airfoil 被引量:3
2
作者 li Deshun Gong Yuxiang +2 位作者 li rennian li Yinran Ma Ruijie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16年第1期67-72,共6页
Wind turbine blades are inevitable to be eroded in wind-sand environment,so it is crucial to identify the flow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erosion happens.Here,the effect of the sand diameter on wind turbine airfoil is... Wind turbine blades are inevitable to be eroded in wind-sand environment,so it is crucial to identify the flow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erosion happens.Here,the effect of the sand diameter on wind turbine airfoil is first investigated.When the sand diameter is less than 3μm,the sands will bypass the airfoil and no erosion occurs.When the sand diameter is larger than 4μm,the sand grains collide with the airfoil and the erosion happens.Thus,there must be a critical sand diameter between 3μm and 4μm,at which the erosion is initiated on the airfoil surface.To find out this critical value,aparticle Stokes number is introduced here.According to the range of the critical sand diameter mentioned above,the critical value of particle Stokes number is reasonably assumed to be between 0.007 8and 0.014.The assumption is subsequently validated by other four factors influecing the erosion,i.e.,the angle of attack,relative thickness of the airfoil,different series airfoil,and inflow velocity.Therefore,the critical range of Stokes number has been confir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turbine airfoil erosion critical Stokes number gas-solid two-phase 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D/DMD降阶模型的离心泵蜗壳内非稳态流动分析
3
作者 申正精 马登学 +2 位作者 李仁年 韩伟 赵伟国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74-1982,共9页
为深入研究离心泵蜗壳内非线性耦合流动的本质流动特征,本文以一单级单吸式离心泵蜗壳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本征正交分解和动态模态分解2种降阶模型对蜗壳内非定常流场数据进行模态分析,获取流场主导流动结构,并对原流场进行重构。研究发... 为深入研究离心泵蜗壳内非线性耦合流动的本质流动特征,本文以一单级单吸式离心泵蜗壳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本征正交分解和动态模态分解2种降阶模型对蜗壳内非定常流场数据进行模态分析,获取流场主导流动结构,并对原流场进行重构。研究发现:蜗壳内流结构主要由速度正负交错,并且周期性特征与叶频及其倍频相关的成对涡旋组成。本征正交分解和动态模态分解方法均可以捕捉流场主要流动结构,并对原流场进行准确还原,两者重构流场与原流场的均方根误差均在0.4%以内。尽管本征正交分解方法在重构流场时整体均方根误差更小,但无法获取单频率流动结构,而动态模态分解方法可以获得不同频率流动结构对流场的贡献,从而捕捉到复杂流场中的不稳定模态。研究成果可以为增强离心泵全局流动的认知、关键水力部件优化设计及发展主/被动流动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非定常流动 本征正交分解 动态模态分解 蜗壳 数据驱动 流场重构 降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坑曲率对近壁单空泡溃灭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韩伟 郝英剑 +2 位作者 李仁年 任嘉乐 黄心愿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11-2118,共8页
空蚀导致流体机械壁面出现凹坑,影响流体机械壁面周围的流场,使附近的空泡溃灭过程复杂.基于欧拉方法模拟凹坑壁面附近空泡溃灭过程,分析球形空泡在不同壁面曲率下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空泡溃灭时间与凹坑相对曲率呈指数函数关系,与... 空蚀导致流体机械壁面出现凹坑,影响流体机械壁面周围的流场,使附近的空泡溃灭过程复杂.基于欧拉方法模拟凹坑壁面附近空泡溃灭过程,分析球形空泡在不同壁面曲率下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空泡溃灭时间与凹坑相对曲率呈指数函数关系,与空泡近壁系数呈线性关系且单调递减;空泡射流马赫数与凹坑相对曲率呈线性关系且单调递减,与空泡近壁系数呈线性关系且单调递增;冲击载荷与空泡溃灭时间呈二次函数关系且单调递减,与凹坑相对曲率和空泡近壁系数呈线性关系且单调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泡动力学 凹坑相对曲率 射流速度 冲击载荷 空泡溃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边界的90°弯管壁面渐进磨损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雨 李仁年 +1 位作者 韩伟 周巍巍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0-387,共8页
固定边界磨损预测方法只能得到磨损初始边界状态下的磨损特性,无法获得壁面破坏后的流场动力学响应.由此,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提出动态边界的水力机械过流壁面渐进磨损数值预测方法,通过研究90°弯管在不同磨损时刻的磨损表面形貌,流... 固定边界磨损预测方法只能得到磨损初始边界状态下的磨损特性,无法获得壁面破坏后的流场动力学响应.由此,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提出动态边界的水力机械过流壁面渐进磨损数值预测方法,通过研究90°弯管在不同磨损时刻的磨损表面形貌,流场特性、磨损特性和颗粒冲击特性,揭示由于过流壁面磨损形貌演变引起的多相流特性和磨损演变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来流速度6.3 m/s、颗粒体积分数为0.35%的90°弯管中,磨损主要集中在末端(50°~90°)内壁附近,且在20000 h以后,外侧内壁的平均磨损率与内侧之比增大到2倍附近;颗粒冲击速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最大变化量为0.81 m/s,而颗粒冲击角度呈现近乎线性增加,平均最大增幅为1.13°;此外,磨损坑内颗粒冲击速度减小,磨损坑边缘冲击速度增加,说明随着磨损时间的增加磨损范围会进一步扩大,研究结果为弯管的磨损防护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弯管 动态边界 磨损 数值预测 磨损机理 流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湍流条件下风力机翼型动态气动特性研究
6
作者 郭兴铎 李银然 +1 位作者 李仁年 臧志昭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563,共8页
基于CDRFG方法生成湍流入口边界,采用大涡模拟(LES)研究湍流条件下风力机翼型的动态气动特性。结果表明:在翼型俯仰振荡过程中,相同攻角时,下俯过程的升力系数脉动较上仰过程更加明显。在湍流来流条件下,升力系数的分布相对紊乱,且带有... 基于CDRFG方法生成湍流入口边界,采用大涡模拟(LES)研究湍流条件下风力机翼型的动态气动特性。结果表明:在翼型俯仰振荡过程中,相同攻角时,下俯过程的升力系数脉动较上仰过程更加明显。在湍流来流条件下,升力系数的分布相对紊乱,且带有不同幅度的突变特性,其脉动特性较均匀来流显著增加,迟滞环纵向波动范围增大,非定常特性加剧,且平均攻角越小,湍流对升力系数脉动特性的影响越明显。湍流对翼型表面压力波动的影响主要位于前缘区域,前缘点脉动压力对湍流来流的响应强烈,沿弦向逐渐往后,翼型表面脉动压力对湍流来流的响应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翼型 湍流 大涡模拟 空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启动条件下泵喷推进潜艇的瞬态特性研究
7
作者 郭荣 王渊 +2 位作者 王晓宇 李仁年 李京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56-62,共7页
为研究泵喷推进潜艇启动过程中的瞬态特性,基于DES(detached-eddy simulation)湍流模型对“泵-艇”一体化模型进行全流域非定常数值模拟,采用线性方式进行启动,分析启动时间对泵喷内部及尾流场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启动过程中,随转速... 为研究泵喷推进潜艇启动过程中的瞬态特性,基于DES(detached-eddy simulation)湍流模型对“泵-艇”一体化模型进行全流域非定常数值模拟,采用线性方式进行启动,分析启动时间对泵喷内部及尾流场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启动过程中,随转速的增加,流量呈线性增长的态势,推力和轴功率呈指数增长;动静叶栅工作面和背面的压差逐渐增大;高涡量区从叶轮叶片前缘和轮毂表面逐渐扩大至整个流道,进口回流逐渐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漩涡逐渐出现在各个区域;喷流边界从速度梯度不明显且几乎成轴对称分布形态逐渐演变为显著的局部速度梯度且呈“蜿蜒”特性;尾部流场三维涡从启动初期简单的喷管剪切层涡和呈锥体结构的尾涡逐渐演变为由轴心涡、尾流末端涡以及叶片涡系等组成的复杂涡系系统;随启动时间增加,到达相同转速时动静叶栅内部压力整体呈下降态势;喷流尾迹到达的距离越来越长,“蜿蜒”特性更加明显;各涡系结构越来越清晰,尾涡形态产生更加复杂的非规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喷推进潜艇 启动过程 瞬态特性 启动条件 尾部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MGV装置水泵水轮机无叶区压力脉动特性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琪飞 张震 +2 位作者 李仁年 宋启策 张建勋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70-1275,共6页
为研究带非同步导叶(MGV)装置的水泵水轮机无叶区的压力脉动特性,以某抽水蓄能电站模型水泵水轮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分离涡湍流模型,针对水泵水轮机在低负荷工况下预开导叶对无叶区流动的影响,选取预开导叶分别为24,33 mm下的水轮机工况... 为研究带非同步导叶(MGV)装置的水泵水轮机无叶区的压力脉动特性,以某抽水蓄能电站模型水泵水轮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分离涡湍流模型,针对水泵水轮机在低负荷工况下预开导叶对无叶区流动的影响,选取预开导叶分别为24,33 mm下的水轮机工况为研究对象,并设计4种非同步导叶布置方案,通过全三维流道数值模拟分析得到机组在低负荷启动时振动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在预开导叶相对应位置的无叶区处,具有较大的压力脉动幅值;集中分布预开导叶对转轮振动的改善效果优于等间隔分布预开导叶方案;最终选择预开7#,8#和17#,18#这2对活动导叶组情况下对水泵水轮机机组振动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泵水轮机 压力脉动 预开导叶 无叶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接自由曲面变形技术的液环泵壳体优化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人会 梁孟 +2 位作者 杨军虎 李仁年 孟凡瑞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22-1226,1239,共6页
对液环泵壳体型线进行优化分析,提出了基于直接自由曲面变形(DFFD)方法的液环泵壳体型线的响应面优化方法.采用DFFD方法对液环泵壳体型线进行精确的参数化控制,在控制变量空间进行了试验设计,采用VOF模型对液环泵内的气液两相流动进行... 对液环泵壳体型线进行优化分析,提出了基于直接自由曲面变形(DFFD)方法的液环泵壳体型线的响应面优化方法.采用DFFD方法对液环泵壳体型线进行精确的参数化控制,在控制变量空间进行了试验设计,采用VOF模型对液环泵内的气液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对液环泵壳体型线进行响应面优化分析,建立了液环泵壳体型线与其进口真空度及效率之间的响应关系,实现了对液环泵进口真空度及效率的优化.算例优化结果表明:壳体型线对液环泵水力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可实现泵效率及进口真空度的提高;具有较大吸气区面积扩散比的壳体型线所对应的液环泵具有较高的进口真空度,而泵的效率随该面积比的变化规律正好相反;在试验设计变量空间,泵的效率随其进口真空度的增大近似呈线性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环泵壳体 直接自由曲面变形 响应面方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泵水轮机启动过程转轮叶片受力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琪飞 黄腾 +2 位作者 马琴珍 李仁年 魏显著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71-377,共7页
为了研究水泵水轮机水轮机工况启动过程转轮区域流态对叶片载荷的影响,以某水泵水轮机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开展水泵水轮机全流道三维数值计算,运用UDF技术和动网格方式,控制启动过渡过程活动导叶的开启过程,分... 为了研究水泵水轮机水轮机工况启动过程转轮区域流态对叶片载荷的影响,以某水泵水轮机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开展水泵水轮机全流道三维数值计算,运用UDF技术和动网格方式,控制启动过渡过程活动导叶的开启过程,分析机组启动过程中转轮的转速变化,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该文数值计算准确可行;启动过程中,在0~5 s区间,转轮叶道中间分布明显沿周向规律分布的叶道涡,叶道涡随开度的增加及转轮叶片来流条件的优化逐渐变小然后消失;启动过程来流与转轮叶片工作面发生冲击并在此区域形成高压区,导致叶片工作面进口位置压力载荷集中、相同半径处叶片工作面背面压力差较大。启动过程中转轮叶片来流与叶片工作面发生冲击是叶片压力载荷集中以及叶道涡的主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泵水轮机 启动过程 数值模拟 压力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沙环境对翼型边界层厚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银然 陈芳园 +2 位作者 李仁年 李德顺 赵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0,共5页
为研究风沙环境对风力机翼型边界层的影响,采用无黏模型、转捩模型和离散相模型对三维S809翼型的边界层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清洁空气和风沙环境中翼型的边界层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清洁空气,沙尘颗粒的加入使翼型边界层... 为研究风沙环境对风力机翼型边界层的影响,采用无黏模型、转捩模型和离散相模型对三维S809翼型的边界层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清洁空气和风沙环境中翼型的边界层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清洁空气,沙尘颗粒的加入使翼型边界层厚度减小。同一弦向位置,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大,翼型边界层厚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着颗粒质量浓度的增大,翼型的边界层厚度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翼型 势流流动 沙尘颗粒 边界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混流式喷水推进泵的噪声特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韩伟 郭威 +2 位作者 胥丹丹 李仁年 陈冉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3-438,共6页
为了研究螺旋混流泵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噪声特性,基于DES湍流模型,对螺旋混流泵进行非定常数值计算,提取各过流部件表面非定常压力脉动作为声源,采用声学有限元结合声振耦合的方法对由各过流部件偶极子源所引起的噪声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 为了研究螺旋混流泵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噪声特性,基于DES湍流模型,对螺旋混流泵进行非定常数值计算,提取各过流部件表面非定常压力脉动作为声源,采用声学有限元结合声振耦合的方法对由各过流部件偶极子源所引起的噪声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其外场噪声规律及各过流部件的噪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壳体偶极子源是外场噪声的主要贡献,叶轮偶极子源噪声在其叶片进口端的前段声压级最高,叶轮工作时叶片表面的非定常载荷及动静干涉的作用是影响叶轮噪声的主要原因;导叶偶极子源声压级最高区域集中在曲率最大处及进口端,流道内不稳定流动及动静干涉的作用是导叶噪声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混流泵 噪声特性 偶极子源 非定常压力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泵水轮机在水轮机工况的导叶水力矩特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琪飞 李光贤 +2 位作者 李仁年 王仁本 陈雨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0-135,共6页
在进行水泵水轮机最高水头的水轮机工况导叶水力矩试验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分析与试验工况相对应的流场特性.选取标准k-ε两方程模型进行定常数值模拟,使用SST k-ω两方程模型进行非定常计算分析内流场特性.计算结果表明:... 在进行水泵水轮机最高水头的水轮机工况导叶水力矩试验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分析与试验工况相对应的流场特性.选取标准k-ε两方程模型进行定常数值模拟,使用SST k-ω两方程模型进行非定常计算分析内流场特性.计算结果表明:水力效率的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值的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在各开度下,导叶水力矩因数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通过内流场分析发现,在小开度(A0=13 mm)时,无叶区和转轮流道中都存在回流和旋涡导致流动不稳定,在最大开度(A0=49 mm)时,活动导叶背面靠近尾缘处容易出现边界层分离,力矩值与导叶附近的压力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相似,且力矩因数值呈周期性小幅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泵水轮机 导叶 力矩 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平工况动静叶栅内固液两相流动压力脉动特性
14
作者 韩伟 李雪峰 +2 位作者 苏敏 李仁年 陈昊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3-97,110,共6页
为了研究泵作透平过流含沙水时动静叶栅内非定常流动所引起的压力脉动特性情况,以径向导叶式离心泵反转作液力透平为研究对象,对全流道进行结构化六面体网格划分,采用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与Mixture多相流模型相结合的... 为了研究泵作透平过流含沙水时动静叶栅内非定常流动所引起的压力脉动特性情况,以径向导叶式离心泵反转作液力透平为研究对象,对全流道进行结构化六面体网格划分,采用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与Mixture多相流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三维非定常数值计算.分别对清水介质和固液两相介质3个流量工况下的压力脉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清水介质和固液两相介质下,动静叶栅交界面处监测点P3和导叶内监测点P6由于受到叶轮内压力梯度的交替变化影响,时域脉动周期性明显,且与叶片通过周期一致.小流量工况下,颗粒的存在减少了尾水管回流,使得压力脉动较清水介质更稳定,大流量工况下,颗粒的存在加剧流场紊乱.压力脉动频域分布结果显示,不同工况的主频均为叶片通过频率,谐频为叶频的倍数,其幅值呈指数形式衰减.在小流量工况下,叶轮内部涡流诱导了明显的二次谐波,流体介质中的颗粒使得此处的高频压力脉动得到了增强.大流量工况下,流体介质中的颗粒使得此处的高频压力脉动得到了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作透平 动静叶栅 固液两相 压力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型线影响射流离心泵水力及旋转噪声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荣 李仁年 +2 位作者 张人会 李晶 申正精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23-230,共8页
为研究叶片型线对射流离心泵水力性能及旋转噪声特性的影响,提升射流离心泵叶轮设计水平,应用高阶Bezier曲线对叶片型线进行参数化控制,采用Plackett-Burman方法进行参数的显著性分析和筛选,基于响应面法对敏感性较强的3个控制变量进行... 为研究叶片型线对射流离心泵水力性能及旋转噪声特性的影响,提升射流离心泵叶轮设计水平,应用高阶Bezier曲线对叶片型线进行参数化控制,采用Plackett-Burman方法进行参数的显著性分析和筛选,基于响应面法对敏感性较强的3个控制变量进行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建立射流离心泵叶片型线与效率、扬程、轴功率及旋转噪声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确定水力性能和声学性能之间的映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包角、叶片出口安放角、叶片进口直径对射流离心泵的水力性能和声学性能影响最为显著;方差分析法和系数法检验结果证明回归模型高度显著,能够反映叶型控制参数与响应目标之间的客观关系;较小的包角、较大的出口安放角、较小的进口直径有助于改善射流离心泵的水力性能,设计空间水力性能最优参数组合为包角φ=52.5°,出口安放角β2=50°,叶片进口直径Dj=14.5;叶型各控制参数编码靠近0水平时有助于改善声学性能,设计空间声学性能最优参数组合为包角φ=76°,出口安放角β2=33°,叶片进口直径Dj=18;声学性能和水力性能在叶片型线的样本空间内具有逼近Pareto解的能力,Pareto前沿解沿一条呈下的凸形曲线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型线 水力性能 旋转噪声 响应面 射流离心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环泵叶片轴向叶顶凹槽间隙流场及其性能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忱 张人会 +1 位作者 李仁年 孟凡瑞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8-363,共6页
为改善液环泵轴向叶顶间隙泄漏流场结构,提升液环泵水力性能,提出液环泵叶片轴向叶顶凹槽结构设计,以2BEA-203型液环泵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液环泵叶轮轴向间隙泄漏流动及其与主流的相互干扰作用,对比分析凹槽叶顶与平顶间... 为改善液环泵轴向叶顶间隙泄漏流场结构,提升液环泵水力性能,提出液环泵叶片轴向叶顶凹槽结构设计,以2BEA-203型液环泵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液环泵叶轮轴向间隙泄漏流动及其与主流的相互干扰作用,对比分析凹槽叶顶与平顶间隙泄漏流动及其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液环泵内流动呈现复杂的三维结构,凹槽型叶顶间隙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提升液环泵的效率及真空度,在大流量点0.07 kg/s时的吸入真空度相对平顶型叶片提升5.26%,其他各流量点真空度及效率也略有提升;凹槽型间隙除在凹槽内产生凹槽涡及凹槽角涡外,在叶片压力面叶顶处角涡及叶片吸力面后方的泄漏涡结构与叶片平顶型间隙基本相似.轴向叶顶压力面附近角涡及吸力面后方的泄漏涡强度由轮缘到轮毂逐渐增强,凹槽型轴向叶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角涡及泄漏涡量的分布;在气相分布区域,叶顶间隙泄漏涡强度明显高于液相分布区域.由于凹槽的缓冲作用,使得间隙内及叶片吸力面后方的泄漏流速、湍流强度及总压损失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小,达到提升泵的吸入真空度和效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环泵 轴向叶顶间隙 叶顶凹槽 泄漏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ind Turbine Wake Characteristics in Uniform Inflow 被引量:1
17
作者 li rennian Ma Ruijie +2 位作者 li Deshun li Yinran Wang Chengze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16年第1期45-52,共8页
Flow field around a two-bladed horizontal-axis wind turbine(HAWT)is simulated at various tip speed ratios to investigate its wake characteristics by analyzing the tip and root vortex trajectories in the nearwake,as we... Flow field around a two-bladed horizontal-axis wind turbine(HAWT)is simulated at various tip speed ratios to investigate its wake characteristics by analyzing the tip and root vortex trajectories in the nearwake,as well as the vertical profiles of the axial velocity.Results show that the pitch of the tip vortex varies inversely with the tip speed ratio.Radial expansion of the tip vortices becomes more obvious as the tip speed ratio increases.Tip vortices shed not exactly from the blade tip but from the blade span of 96.5%—99%radius of the rotor.The axial velocity profiles are transformed into V-shape from W-shape at the distance downstream of eight rotor diameters due to the momentum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izontal-axis wind turbine(HAWT) wake characteristics tip speed ratio vortex traject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