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氧化石墨烯与聚合物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少飞 魏智强 +3 位作者 乔宏霞 曹辉 赵辛源 葸玲玲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5-86,共12页
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兼具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的优势,因其优良的强度、粘结性、防水性而被广泛用作混凝土结构修复材料。然而,聚合物存在延缓水泥水化、降低复合材料早期力学性能、温度敏感性、易老化等不足。氧化石墨烯(GO)作为一种新... 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兼具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的优势,因其优良的强度、粘结性、防水性而被广泛用作混凝土结构修复材料。然而,聚合物存在延缓水泥水化、降低复合材料早期力学性能、温度敏感性、易老化等不足。氧化石墨烯(GO)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通过调控水泥基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可以极大地改善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本文分别综述了几种常见聚合物、GO改性水泥基材料性能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聚合物和GO对水泥基材料水化特性、水化产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总结了二者对水泥基材料的改性机理。在此基础上,分别总结了聚合物和GO改性水泥基材料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采用GO改性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发挥GO和聚合物的各自优势,讨论了GO改性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石墨烯 聚合物 水泥基材料 水化进程 力学性能 改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的碳包覆二硫化钴多面体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2
作者 白京陇 元丽华 +3 位作者 戴怡乐 赵继威 贺艳霞 魏智强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8,共8页
本研究采用溶剂热法结合高温硫化技术成功制备了具有正十二面体结构的CoS_(2)/C复合材料。通过表征手段揭示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并展示了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介孔结构。在三电极系统测试中,CoS_(2)/C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循环伏安特... 本研究采用溶剂热法结合高温硫化技术成功制备了具有正十二面体结构的CoS_(2)/C复合材料。通过表征手段揭示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并展示了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介孔结构。在三电极系统测试中,CoS_(2)/C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循环伏安特性、高比电容(126.2 mAh/g,即1135.6 F/g@1 A/g)、低阻抗及优异的长循环性能。CoS_(2)/C复合材料与活性炭组装的非对称型超级电容器同样表现出色,在1 A/g下比容量达93.6 F/g。该超级电容器装置在800 W/kg功率密度下实现了33.3 Wh/kg的能量密度。研究结果表明,CoS_(2)/C材料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领域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碳包覆 二硫化钴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改性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孔隙结构演变特征及强度预测
3
作者 李刊 魏智强 +1 位作者 路承功 蒲育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81,共10页
为提高聚合物水泥基材料的水化速率,利用纳米SiO_(2)对其进行改性,成功制备出纳米SiO_(2)改性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为进一步明确复合材料强度与不同尺度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首先探究了纳米SiO_(2)对聚合物水泥砂浆水化进程、抗压强度... 为提高聚合物水泥基材料的水化速率,利用纳米SiO_(2)对其进行改性,成功制备出纳米SiO_(2)改性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为进一步明确复合材料强度与不同尺度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首先探究了纳米SiO_(2)对聚合物水泥砂浆水化进程、抗压强度、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孔隙量及孔径分布的影响规律,然后重点探讨了抗压强度与孔径分布和孔隙量参数之间的关系,最后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抗压强度与孔径分布和孔隙量两类孔隙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纳米SiO_(2)改性聚合物水泥砂浆试件在早期及后期强度均高于聚合物水泥砂浆基准试件,且平均孔径、中值孔径降低,最可几孔径变小,大孔和毛细孔比例大幅降低,过渡孔比例增加,凝胶孔比例变化较小,改性砂浆的孔隙结构得到极大细化。通过回归分析可知,对孔径分布参数来说,平均孔径与抗压强度的相关性最高;对孔隙量参数来说,毛细孔孔隙量与抗压强度的相关性最高,且考虑孔径分布和孔隙量两方面的孔隙结构预测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纳米SiO_(2)改性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孔隙结构 聚合物水泥基材料 多元回归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极弧等离子体制备镍纳米粉 被引量:26
4
作者 魏智强 温贤伦 +4 位作者 王君 吴志国 徐建伟 吴现成 闫鹏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36-1140,共5页
采用自行研制的实验装置 ,用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方法制备了高纯镍纳米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和相应选区电子衍射 (ED)、BET吸附等对样品的成分、形貌、晶体结构、晶格常数、粒度及其分布、比表面积进行了分析... 采用自行研制的实验装置 ,用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方法制备了高纯镍纳米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和相应选区电子衍射 (ED)、BET吸附等对样品的成分、形貌、晶体结构、晶格常数、粒度及其分布、比表面积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关于金属超微粒产生过程的近似模型 ,分析了纳米粉的形成和生长机制 ,并对整个工艺过程影响纳米粉性能的各种工艺参数进行了理论探讨。结果表明 :所制得的镍纳米粉纯度高 ,晶格结构与相应的致密体相同 ,为fcc相结构 ,平均粒径为 4 7nm ,粒径范围在 2 0~ 70nm ,比表面积为14 .2 3m2 / g ,呈规则的球形链状分布 ,并发现纳米晶体的晶格常数发生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弧等离子体 纳米粉 晶格膨胀 生长机制 镍粉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制备银纳米粉末的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魏智强 马军 +2 位作者 冯旺军 乔宏霞 闫鹏勋 《贵金属》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9-32,共4页
采用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制备银纳米粉末,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仪(XEDS)和BET吸附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成分、形貌、晶体结构、粒度及其分布、比表面积等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本法所制备的银纳米粉末纯... 采用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制备银纳米粉末,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仪(XEDS)和BET吸附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成分、形貌、晶体结构、粒度及其分布、比表面积等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本法所制备的银纳米粉末纯度高,分散性好,呈类球形均匀分布;晶体结构与相应的块体材料基本相同,为fcc结构,其平均粒径为24nm,粒径范围在10~50nm,比表面积为23.81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粉末 银粉 等离子体 粒度 比表面积 XRD TEM XE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纳米粉的比表面积测试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魏智强 乔宏霞 +1 位作者 温贤伦 闫鹏勋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6-148,共3页
采用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方法制备了高纯镍纳米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形貌、晶体结构、粒度进行性能表征.依据BET多层吸附原理,采用静态低温氮气等温吸附方法,测试镍纳米粉末在液氮温度(77K)环境下在气... 采用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方法制备了高纯镍纳米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形貌、晶体结构、粒度进行性能表征.依据BET多层吸附原理,采用静态低温氮气等温吸附方法,测试镍纳米粉末在液氮温度(77K)环境下在气体饱和蒸气压力范围内对氮气的吸附量,利用图解法由吸附等温线求出单层吸附容量,由BET吸附公式计算出纳米粉末比表面积为14.23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纳米粉 比表面积 阳极弧放电 等离子体 图解法 吸附容量 晶体结构 粒径 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镍纳米粉 被引量:7
7
作者 魏智强 温贤伦 +1 位作者 吴现成 闫鹏勋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40,共3页
运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得镍纳米粉 ,并利用 X射线衍射 ( XRD)、透射电子显微镜 ( TEM)和相应选区电子衍射 ( ED)、BET吸附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化学成分、形貌、晶体结构、晶格常数、粒度及其分布、比表面积进行性能表征 .结果表明 :... 运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得镍纳米粉 ,并利用 X射线衍射 ( XRD)、透射电子显微镜 ( TEM)和相应选区电子衍射 ( ED)、BET吸附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化学成分、形貌、晶体结构、晶格常数、粒度及其分布、比表面积进行性能表征 .结果表明 :本法所制得的镍纳米粉的晶格结构与相应的块物质相同 ,为 fcc相结构 .平均粒径 47nm,粒径 2 0~ 70 nm,比表面积 1 4.2 3 m2 /g,呈规则的球形链状分布 ,并发现纳米晶体的晶格常数发生膨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等离子体 镍纳米粉 粒度 晶格常数膨胀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粉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5
8
作者 魏智强 夏天东 +3 位作者 冯旺军 王青 戴剑锋 闫鹏勋 《贵金属》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4,共4页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Ag粉,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吸收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实验条件下制备了类球形分布、分散性好...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Ag粉,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吸收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实验条件下制备了类球形分布、分散性好的Ag纳米颗粒,其粒径主要分布在10~50nm范围,平均粒径为26nm,晶体结构与相应的块体材料基本相同,为fcc结构,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银纳米粉 化学还原法 粒度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碳弧等离子体法制备碳包覆铁纳米颗粒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魏智强 朱林 +3 位作者 乔宏霞 杨华 夏天东 闫鹏勋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4-457,共4页
在惰性保护气氛下,采用直流碳弧等离子体法成功制备了碳包覆铁纳米颗粒,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能谱仪(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相应选区电子衍射(ED)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化学成分、形貌、物相... 在惰性保护气氛下,采用直流碳弧等离子体法成功制备了碳包覆铁纳米颗粒,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能谱仪(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相应选区电子衍射(ED)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化学成分、形貌、物相结构、粒度等特征进行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直流碳弧等离子体技术制备的碳包覆纳米金属颗粒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内核金属结晶度较高,外壳碳为类石墨层结构,颗粒大多呈球形和椭球形,粒径分布在20 nm^60 nm范围,平均粒径为44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包覆 纳米颗粒 直流碳弧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极弧等离子体制备纳米镍粉的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智强 夏天东 +3 位作者 姜金龙 蒲忠胜 沈婕 闫鹏勋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2-175,共4页
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相应选区电子衍射(SAED)等测试手段,对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制备的不同晶粒尺寸的纳米镍粉体的晶体结构、晶格参数、形貌、粒度进行性能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阳极弧等离子体法制备的纳米镍... 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相应选区电子衍射(SAED)等测试手段,对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制备的不同晶粒尺寸的纳米镍粉体的晶体结构、晶格参数、形貌、粒度进行性能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阳极弧等离子体法制备的纳米镍粉体的晶格常数均大于完整单晶镍的晶格常数,晶格畸变表现为晶格膨胀。18 nm^52 nm之间纳米粉的晶格常数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而增大,晶格畸变量与晶粒尺寸的倒数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纳米粉 晶体结构 晶格常数 晶格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制备NiO包覆Ni纳米颗粒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智强 汪宝珍 +3 位作者 闫晓燕 朱林 杨晓红 闫鹏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38-2043,共6页
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技术制备NiO包覆Ni纳米颗粒,对初产物经过钝化处理得到有氧化膜保护的NiO包覆Ni纳米颗粒。采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 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技术制备NiO包覆Ni纳米颗粒,对初产物经过钝化处理得到有氧化膜保护的NiO包覆Ni纳米颗粒。采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TGA/DSC)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试样的成分、表面组成、形貌、晶体结构、粒度、红外吸收性能和氧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表面钝化处理的NiO包覆Ni纳米颗粒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内核为纳米Ni,外壳为NiO氧化物;颗粒呈球形,粒度均匀,分散性良好,粒径分布在20~70nm范围,平均粒径为44nm,壳层氧化膜的厚度为5~8nm;壳核结构可防止纳米Ni颗粒的进一步氧化和团聚,且使红外吸收峰发生蓝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O包覆 纳米颗粒 核-壳结构 钝化 氧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法制备双螺旋ZnS纳米结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魏智强 张歌 +4 位作者 闫晓燕 刘立刚 武晓娟 冯旺军 杨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0-93,共4页
采用溶剂热法以醋酸锌和硫化钠反应成功制备了具有双螺旋结构的一维ZnS纳米棒,利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谱仪(XEDS)、紫外吸收光谱(UV-vis)和光致发光谱(PL)等测试手段... 采用溶剂热法以醋酸锌和硫化钠反应成功制备了具有双螺旋结构的一维ZnS纳米棒,利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谱仪(XEDS)、紫外吸收光谱(UV-vis)和光致发光谱(PL)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化学成分、形貌、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质等进行了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样品为一维六方纳米晶结构,沿着[001]方向生长,并具有双螺旋结构,长度分布在100~200 nm范围,直径约为5~15 nm,螺距约为20 nm。双螺旋ZnS纳米结构的吸收峰与块体材料相比发生了蓝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法 硫化锌 双螺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Fe_2O_4纳米棒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魏智强 张玲玲 +4 位作者 张歌 武晓娟 王璇 杨华 姜金龙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20-824,共5页
以硫酸锌、氯化亚铁和草酸铵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和热分解法成功制备了ZnFe2O4纳米棒,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谱仪(XEDS)、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和振... 以硫酸锌、氯化亚铁和草酸铵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和热分解法成功制备了ZnFe2O4纳米棒,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谱仪(XEDS)、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化学成分、形貌、晶体结构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ZnFe2O4为结晶良好的单相尖晶石型结构,没有杂峰出现。样品形貌为一维纳米棒状结构,分散性良好。ZnFe2O4纳米棒直径约为200 nm,长度约为1~2μm,纳米棒由晶粒尺寸在15~20 nm范围内的ZnFe2O4单晶颗粒构成。ZnFe2O4纳米棒在室温下具有超顺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酸锌纳米棒 水热法 热分解法 顺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纳米粉的阳极弧等离子体制备与粒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智强 夏天东 +3 位作者 戴剑锋 冯旺军 王青 闫鹏勋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8-421,443,共5页
采用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方法成功制备了高纯镍纳米粉体并对其粒度进行表征.采用X射线衍射(XRD)测试样品的物相和结构,并用Scherrer公式计算晶粒粒度;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样品的形貌、结构和粒度分布;采用表面吸附仪测定样品的N... 采用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方法成功制备了高纯镍纳米粉体并对其粒度进行表征.采用X射线衍射(XRD)测试样品的物相和结构,并用Scherrer公式计算晶粒粒度;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样品的形貌、结构和粒度分布;采用表面吸附仪测定样品的N2吸附-脱附等温线,并由BET理论模型计算出样品的比表面积和颗粒粒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法所制备的镍纳米的晶体结构与相应的块体材料基本相同,为fcc结构的晶态,呈规则的球形链状分布,比表面积为14.23m2/g,粒径范围分布在(20~70) nm,平均粒径为47 nm,三种方法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纳米粉 粒度 XRD法 TEM法 BET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制备NiO纳米颗粒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智强 汪宝珍 +3 位作者 闫晓燕 朱林 杨晓红 闫鹏勋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71-775,共5页
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技术成功制备了NiO纳米颗粒,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相应选区电子衍射(SAE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BET氮吸附等测试方法对样品的成分、形貌、晶体结构、比表面积、粒度分布、红外吸收... 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技术成功制备了NiO纳米颗粒,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相应选区电子衍射(SAE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BET氮吸附等测试方法对样品的成分、形貌、晶体结构、比表面积、粒度分布、红外吸收性能进行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制备的NiO纳米颗粒为fcc结构的晶态,形貌呈规则的球形,粒度均匀,分散性良好,粒径范围在15~45nm,平均粒径为25nm,比表面积为33m2/g。与普通块体NiO相比,红外吸收峰发生了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NIO 直流电弧 粒度 红外吸收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纳米粉的比表面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智强 巩纪君 +4 位作者 乔宏霞 冯旺军 王青 戴剑锋 闫鹏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99-101,共3页
采用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方法制备了高纯银纳米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形貌、晶体结构、粒度进行性能表征。利用静态表面吸附仪依据BET多层吸附原理,在液氮温度下(78K)和气体饱和蒸气压力范围内测试样品... 采用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方法制备了高纯银纳米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形貌、晶体结构、粒度进行性能表征。利用静态表面吸附仪依据BET多层吸附原理,在液氮温度下(78K)和气体饱和蒸气压力范围内测试样品对N_2的吸附-脱附等温线,用图解法根据吸附等温线求出单层吸附容量,由BET吸附公式计算出纳米粉末比表面积。结果表明:银纳米粉末的晶体结构为fcc结构,粒径范围在10~50nm,平均粒径为26nm,比表面积为23.81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表面积 平均粒径 性能表征 纳米粉末 高纯 吸附 制备 BET 晶体结构 公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包裹镍核-壳结构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智强 刘立刚 +3 位作者 冯旺军 杨华 张材荣 闫鹏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0-33,共4页
采用自行研制的实验装置,通过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技术成功制备了碳包裹镍核-壳结构纳米复合颗粒,并采用酸洗和磁选的方法对初产物进行了纯化。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量... 采用自行研制的实验装置,通过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技术成功制备了碳包裹镍核-壳结构纳米复合颗粒,并采用酸洗和磁选的方法对初产物进行了纯化。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谱仪(XEDS)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化学成分、形貌、微观结构和粒度等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阳极弧等离子体技术制备的碳包覆纳米颗粒具有明显的核(面心立方镍)-壳(无定形碳)结构,颗粒大多呈球形或椭球形,粒径分布在15~40nm范围,平均粒径为30nm,镍粒子外层碳的厚度为6~8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包覆 核-壳结构 纳米复合颗粒 阳极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制备镍纳米粉末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智强 乔宏霞 +2 位作者 温贤伦 吴现成 闫鹏勋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1,共3页
根据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方法制备金属纳米粉末的基本物理原理,运用自行研制的实验装置制备得到镍纳米粉,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相应选区电子衍射(ED)等测试手段对制得的样品的化学成分、形貌、晶体结构、粒度及... 根据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方法制备金属纳米粉末的基本物理原理,运用自行研制的实验装置制备得到镍纳米粉,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相应选区电子衍射(ED)等测试手段对制得的样品的化学成分、形貌、晶体结构、粒度及其分布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镍纳米粉的晶格结构与相应的块物质相同,为fcc相结构.平均粒径为47nm,粒径范围在20~70nm,纯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弧放电 等离子体 镍纳米粉末 形貌 粒度 晶格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i共掺杂ZnO基稀磁半导体光学性能与铁磁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智强 张玲玲 +2 位作者 武晓娟 吴永富 王璇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8-183,共6页
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不同掺杂浓度的Zn1-2x Fe x Ni x O(x=0,0.025,0.05,0.1)稀磁半导体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仪(XEDS)对样品进行表征,并结合拉曼(Raman)光谱、光致发光光谱(PL)和振动样... 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不同掺杂浓度的Zn1-2x Fe x Ni x O(x=0,0.025,0.05,0.1)稀磁半导体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仪(XEDS)对样品进行表征,并结合拉曼(Raman)光谱、光致发光光谱(PL)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样品的光学性能和磁学性能。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样品具有结晶性良好的纤锌矿结构,没有杂峰出现,形貌为纳米棒状结构,分散性良好。Fe2+、Ni2+是以替代的形式进入ZnO晶格中,Fe和Ni的掺杂使得晶体中的缺陷和应力增加,拉曼光谱峰位发生红移,光致发光光谱发生猝灭现象。另外,共掺杂样品在室温条件下存在明显的铁磁性,饱和磁化强度随着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掺杂ZnO 水热法 光学性能 铁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纳米棒的醇热法合成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智强 徐可亮 +3 位作者 武晓娟 武美荣 杨华 姜金龙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31-1035,共5页
采用醇热法在多元醇体系下加入微量氯化钠,以硝酸银为银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成功合成了银纳米棒。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仪(XEDS)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 采用醇热法在多元醇体系下加入微量氯化钠,以硝酸银为银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成功合成了银纳米棒。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仪(XEDS)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银纳米棒为结晶良好的面心立方结构,没有杂峰出现,晶格畸变表现为晶格收缩。样品为一维棒状结构,直径大约在几十纳米至200 nm之间,长度分布在几个微米至十几微米范围,分散性良好,长径比较高。样品的纯度比较高,在397 nm和350 nm处出现了两个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并分析了银纳米棒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棒 醇热法 晶体结构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