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结直肠癌患者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判断价值
1
作者
张艳
梁玉振
+1 位作者
陶源
顾树江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4期106-109,163,共5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判断价值。方法以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判断价值。方法以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观察组)及100例健康体检对象(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根据预后效果分亚组(预后良好者为观察1组、预后不良者为观察2组)。比较不同组别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的NLR、PLR、RDW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Ⅱ期患者的NLR、PLR、RDW较Ⅲ期、Ⅳ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的NLR、PLR、RDW较观察2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PLR、RDW升高以及Ⅲ~Ⅳ期、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是导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病发后NLR、PLR、RDW水平显著上升且分期越高则水平越高,3个指标升高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效果有积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
预后效果
淋巴结转移
判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观察细胞形态的新工具-原子力显微镜
2
作者
顾树江
纪小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9期136-137,共2页
原始生命向细胞进化所获得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是生命物质外面出现了一层膜性结构,即细胞膜。细胞膜位于细胞表面,厚度通常为7~8nm,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对细胞表面形态的常规观察,主要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这两种研究手段的不足是:光镜...
原始生命向细胞进化所获得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是生命物质外面出现了一层膜性结构,即细胞膜。细胞膜位于细胞表面,厚度通常为7~8nm,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对细胞表面形态的常规观察,主要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这两种研究手段的不足是:光镜分辨率低,不能识别细胞的细微变化;扫描电镜的样品制备过程复杂,需对细胞进行特殊固定,可能失去细胞原本的生活形貌,且无法对细胞结构进行动态观察[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细胞膜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顾树江
张春铭
+2 位作者
张娇
陶源
徐俊林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21期66-68,共3页
目的:分析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确诊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84例作为研究主体,遵循方便抽样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于治疗期间应用西医治疗措施,观察...
目的:分析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确诊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84例作为研究主体,遵循方便抽样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于治疗期间应用西医治疗措施,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血清白介素-1β及白细胞介素-4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治疗期间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效果较为显著,在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同时可以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有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不完全性肠梗阻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柴胡疏肝散加减在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
6
4
作者
张春铭
顾树江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2期114-114,116,共2页
目的:探究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患者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患者76例,经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31例(普通西药治疗)与研究组35例(对照组+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比较用药前后两组症状积分...
目的:探究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患者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患者76例,经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31例(普通西药治疗)与研究组35例(对照组+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比较用药前后两组症状积分、疗效、复发情况。结果:用药前两组胸痛、烧心、反酸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均降低(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患者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提升临床疗效、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
反流性食管炎
肝胃不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结直肠癌患者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判断价值
1
作者
张艳
梁玉振
陶源
顾树江
机构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病理科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检验科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脾胃病科
出处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4期106-109,163,共5页
文摘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判断价值。方法以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观察组)及100例健康体检对象(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根据预后效果分亚组(预后良好者为观察1组、预后不良者为观察2组)。比较不同组别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的NLR、PLR、RDW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Ⅱ期患者的NLR、PLR、RDW较Ⅲ期、Ⅳ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的NLR、PLR、RDW较观察2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PLR、RDW升高以及Ⅲ~Ⅳ期、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是导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病发后NLR、PLR、RDW水平显著上升且分期越高则水平越高,3个指标升高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效果有积极价值。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
预后效果
淋巴结转移
判断价值
Keywords
Colorectal cancer
Ratio of 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of platelet to lymphocyte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Prognostic outcome
Lymph node metasta sis
Judging value
分类号
R735.34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观察细胞形态的新工具-原子力显微镜
2
作者
顾树江
纪小龙
机构
辽宁省锦州市辽宁医学院
北京武警总医院病理科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9期136-137,共2页
文摘
原始生命向细胞进化所获得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是生命物质外面出现了一层膜性结构,即细胞膜。细胞膜位于细胞表面,厚度通常为7~8nm,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对细胞表面形态的常规观察,主要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这两种研究手段的不足是:光镜分辨率低,不能识别细胞的细微变化;扫描电镜的样品制备过程复杂,需对细胞进行特殊固定,可能失去细胞原本的生活形貌,且无法对细胞结构进行动态观察[1]。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细胞膜
超微结构
分类号
R329.2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R312 [医药卫生—基础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顾树江
张春铭
张娇
陶源
徐俊林
机构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
出处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21期66-68,共3页
文摘
目的:分析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确诊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84例作为研究主体,遵循方便抽样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于治疗期间应用西医治疗措施,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血清白介素-1β及白细胞介素-4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治疗期间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效果较为显著,在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同时可以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有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不完全性肠梗阻
炎性因子
Keywords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Incomple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flammatory factor
分类号
R574.2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柴胡疏肝散加减在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
6
4
作者
张春铭
顾树江
机构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
出处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2期114-114,116,共2页
文摘
目的:探究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患者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患者76例,经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31例(普通西药治疗)与研究组35例(对照组+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比较用药前后两组症状积分、疗效、复发情况。结果:用药前两组胸痛、烧心、反酸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均降低(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患者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提升临床疗效、减少复发。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
反流性食管炎
肝胃不和证
分类号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结直肠癌患者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判断价值
张艳
梁玉振
陶源
顾树江
《中国医药科学》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观察细胞形态的新工具-原子力显微镜
顾树江
纪小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顾树江
张春铭
张娇
陶源
徐俊林
《中国社区医师》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柴胡疏肝散加减在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张春铭
顾树江
《中国社区医师》
201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