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层螺旋CT评价肝硬化患者血流灌注参数变化 被引量:24
1
作者 薛雁山 陈麦林 +3 位作者 尚存海 胡玉川 武宜 王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技术在评估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8例患者行肝灌注扫描,其中对照组29例,代偿期肝硬化2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17例。通过扫描软件得出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技术在评估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8例患者行肝灌注扫描,其中对照组29例,代偿期肝硬化2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17例。通过扫描软件得出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渗透表面积乘积(PS)、肝动脉灌注指数(HAF)。分析这些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结果: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的PS、HAF的均值是逐渐增加的。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的BV、MTT均值是逐渐减小的。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间的BF均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SCT灌注成像技术可用来评价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血流灌注 16排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肺综合征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薛雁山 王峻 +2 位作者 陈麦林 蔡强 孙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 :探讨肝肺综合征 (hepatopulmonarysyndrome ,HPS)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 :对 3 9例经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失代偿期肝硬化 (decompensationcirrhosis ,DCC)并发HPS ,40例正常对照组的CT扫描结果以及 2例DCC并... 目的 :探讨肝肺综合征 (hepatopulmonarysyndrome ,HPS)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 :对 3 9例经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失代偿期肝硬化 (decompensationcirrhosis ,DCC)并发HPS ,40例正常对照组的CT扫描结果以及 2例DCC并发HPS的肺动脉DSA结果进行分析。观察 :右肺底最大肺纹理的直径 ;右肺底平均密度 ;右下肺末梢肺纹理延伸至胸膜面的发生率。结果 :右肺底最大肺纹理的直径 ,病例组 ( 0 .44± 0 .0 9mm)高于对照组 ( 0 .3 1± 0 .0 8mm ,P <0 .0 1) ;病例组右肺底平均密度 ( -671.4± 92 .4Hu)大于对照组 ( -710 .1± 5 4.7Hu ,P <0 .0 5 ) ;右下肺末梢肺纹理延伸至胸膜面的发生率病例组 ( 89.7% )远大于对照组 ( 12 .5 % ,P <0 .0 1)。结论 :DCC之CT表现有下肺纹理明显增粗、密度明显增高和末梢肺纹理明显延伸至胸膜面时 ,提示有HPS的CT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肺综合征 CT表现 HPS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观察失代偿期肝硬化肾脏病变 被引量:1
3
作者 薛雁山 王峻 +1 位作者 陈麦林 王新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 (decompensatedcirrhosis ,DCC)肾脏病变的CT表现和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 :分析3 8例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证实为DCC和 40例同期腹部正常者的CT检查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以同样的方法做腹部平扫和双期增...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 (decompensatedcirrhosis ,DCC)肾脏病变的CT表现和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 :分析3 8例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证实为DCC和 40例同期腹部正常者的CT检查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以同样的方法做腹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对CT资料进行如下统计学分析和比较 :双侧肾脏动脉期皮质厚度、皮质增强程度和肾脏大小 (前后径 +横径 /2 )。结果 :肾皮质厚度病例组 (0 .62cm)明显小于对照组 (0 .79cm)。病例组肾皮质增强程度 (97.43Hu)明显弱于对照组 (116.74Hu) ;肾脏大小指数病例组 (3 .89)明显小于对照组 (4 .61)。结论 :肾脏萎缩和肾皮质血流灌注降低是DCC患者肾脏病变的常见CT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照组 肾脏病变 失代偿期肝硬化 肾皮质 DCC CT 病例 大小 厚度 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