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6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多酚改性纳米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陈家壮 许磊 邢铁玲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5年第1期43-47,共5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应用于智能穿戴的柔性压阻式传感器受到许多人的关注。通过茶多酚和FeCl_(3)对纳米纤维素进行改性,添加多壁碳纳米管赋予导电性,用冷冻干燥法成功制备了茶多酚/纳米纤维素(TP/CNF)气凝胶。TP/CNF具有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应用于智能穿戴的柔性压阻式传感器受到许多人的关注。通过茶多酚和FeCl_(3)对纳米纤维素进行改性,添加多壁碳纳米管赋予导电性,用冷冻干燥法成功制备了茶多酚/纳米纤维素(TP/CNF)气凝胶。TP/CNF具有良好的耐压缩性和弹性,最大耐压缩应力为465.4 KPa,相较于改性前提高了4倍,弹性回复率由几乎没有提升至75%,在循环压缩中可以表现出重复的电信号,具有作为柔性传感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茶多酚 多壁碳纳米管 柔性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夯实矸石压缩-固结蠕变成岩过程及等价采高模型分析
2
作者 许磊 王思雨 +4 位作者 ELMO Davide 丁书学 刘洪林 李文峰 洪紫杰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37,共11页
目的为了研究被夯实矸石压缩-固结蠕变成岩过程及其等价采高模型,方法以亭南煤业公司1102矸石充填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室内试验、现场实测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矸石充填工作面最大控顶距=端面距+截割深... 目的为了研究被夯实矸石压缩-固结蠕变成岩过程及其等价采高模型,方法以亭南煤业公司1102矸石充填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室内试验、现场实测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矸石充填工作面最大控顶距=端面距+截割深度+顶梁长度+架后触矸距离;顶板回转下沉量等于最大控顶距乘以支架后倾角度正弦值;架后可充填空间高度等于采高减去顶板回转下沉量、欠接顶量、架后底鼓量。被夯实矸石在可充填空间内压缩-固结蠕变成岩的4个阶段及可充压缩率分别为骨架调整段(7.42%),缓慢压缩段(5.39%),固结沉降段(0.34%),蠕变成岩段(12.38%)。由该等价采高模型可知,1102工作面4阶段等价采高为骨架调整段0.94 m,缓慢压缩段1.10 m,固结沉降段1.11 m,蠕变成岩段1.48 m。结论通过概率积分法预测、数值模拟和沉陷观测对比可知,1102工作面走向和倾向主断面地表下沉曲线均为碗形。前两阶段地表下沉曲线平缓,后两阶段地表下沉曲线陡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矸石充填 等价采高 矸石压实 固结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锦纹样在表里接结纟并织物中的设计应用
3
作者 许磊 张蓉 +1 位作者 黄紫娟 曹思瑶 《江苏丝绸》 2024年第5期20-24,共5页
为了使国家非遗宋锦和絣织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出将宋锦纹样、絣织工艺与表里接结组织进行结合设计表里接结絣织织物。通过对宋锦纹样的解析,发现宋锦纹样具有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等级制度和时节、宗教信仰等特... 为了使国家非遗宋锦和絣织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出将宋锦纹样、絣织工艺与表里接结组织进行结合设计表里接结絣织织物。通过对宋锦纹样的解析,发现宋锦纹样具有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等级制度和时节、宗教信仰等特点。以八达晕格子锦、龙纹团花格子锦、汉玉龙纹定胜四方纹三块面料为例,织物正面和反面采用不同的宋锦纹样,将纹样提炼后应用于表里层纱线上,宋锦纹样按照絣织的工艺进行扎经扎纬染色,之后按照表里接结组织上机,在小样机上进行试织得到织物实物。将宋锦纹样经过提炼后通过絣织技艺将纹样应用于表里接结织物,形成的织物风格独特、应用广泛,是对宋锦和絣织技艺有效传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絣织 表里接结结构 宋锦纹样 八达晕锦 格子锦 汉玉龙纹 定胜四方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巷道围岩裂隙注浆加固浆液扩散规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肖同强 余子豪 +1 位作者 李怀珍 许磊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4,共9页
目的为了解决深部巷道围岩裂隙注浆加固难题,方法采用现场矿压观测、数值模拟等方法,结果研究得到深部巷道围岩破坏特征:深部巷道呈现“顶、帮、底”全断面大变形现象,围岩破坏深度显著增加;深部巷道围岩由浅至深形成裂隙发育区、裂隙... 目的为了解决深部巷道围岩裂隙注浆加固难题,方法采用现场矿压观测、数值模拟等方法,结果研究得到深部巷道围岩破坏特征:深部巷道呈现“顶、帮、底”全断面大变形现象,围岩破坏深度显著增加;深部巷道围岩由浅至深形成裂隙发育区、裂隙扩展区和原生裂隙区,其中裂隙扩展区裂隙较小,注入难度较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裂隙特征、注浆压力、浆液水灰比等因素对浆液扩散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裂隙开度对浆液扩散半径影响显著,而裂隙粗糙度的影响较小;对于裂隙开度较大的裂隙发育区,采用常规注浆压力;对于裂隙扩展区,裂隙开度较小(小于0.10 mm),应采用高于10 MPa的注浆压力;浆液扩散半径与注浆压力、水灰比呈正比,但对于深部微围岩裂隙而言,注浆压力存在临界点,不应盲目增大注浆压力,选取水灰比时,应综合考虑浆液扩散半径和浆液析水效应。结论对于注浆工程而言,选取浆液配比及注浆压力时,应考虑巷道开挖后围岩裂隙开度的发育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巷道 围岩裂隙 注浆加固 浆液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高瓦斯强动压巷道切顶卸压机制及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肖同强 任勇辉 +4 位作者 神文龙 贾义雪 许磊 刘发义 代晓亮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140,共15页
深部邻空巷道面临强动压、高瓦斯的双重困扰。为解决深部邻空巷道严重变形问题,以13131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等方法,研究了采空区侧向上覆岩层运动特征、邻空巷道围岩变形机制以及邻空巷道切顶卸压技术参数。... 深部邻空巷道面临强动压、高瓦斯的双重困扰。为解决深部邻空巷道严重变形问题,以13131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等方法,研究了采空区侧向上覆岩层运动特征、邻空巷道围岩变形机制以及邻空巷道切顶卸压技术参数。结果表明:6.0m粉砂岩是上覆岩层亚关键层,弧形三角块破断导致厚硬岩层共同运动,致使侧向支承压力及其影响范围增大,造成邻空巷道严重变形;切顶卸压效果与切顶高度、切顶角度密切相关,只有当切顶高度达到关键层顶部时,才能有效降低邻空巷道变形量,超过关键层高度后,效果提升不再明显;当切顶角度为0°时,岩块传递的侧向支承压力最小,切顶角度由0°增加至10°时,邻空巷道变形量呈轻微上升趋势,由10°增加至20°时,邻空巷道变形量大幅增大。基于切顶关键技术参数及顶板瓦斯抽放钻孔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预留超前安全距离+留设抽放钻孔保护距离+封孔长度差异化+瓦斯监测与安全保障”爆破切顶技术方案,并开展了现场试验,有效控制了邻空巷道变形量,保证了顶板钻孔瓦斯抽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巷道 围岩控制 覆岩运动 切顶卸压 瓦斯抽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控压钻井隔水管系统连接作业窗口分析
6
作者 畅元江 许磊 +2 位作者 王保琳 张晏铭 刘俊言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99,共8页
深水控压钻井(managed pressure drilling,MPD)技术是深水钻井解决钻井液密度窗口较窄问题的重要钻井技术,但目前对于深水MPD隔水管系统连接作业窗口研究较少。基于欧拉-伯努利梁理论,在常规钻井隔水管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管内高压及... 深水控压钻井(managed pressure drilling,MPD)技术是深水钻井解决钻井液密度窗口较窄问题的重要钻井技术,但目前对于深水MPD隔水管系统连接作业窗口研究较少。基于欧拉-伯努利梁理论,在常规钻井隔水管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管内高压及钻井液流速的影响,采用直接刚度矩阵法建立深水MPD隔水管系统理论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理论模型进行离散并采用MATLAB软件开发MPD隔水管数值计算求解器。以南海某1600 m深水井为例,在同样的计算参数下,分别使用本文求解器与ABAQUS软件计算MPD隔水管系统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本文求解器与ABAQUS软件计算结果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开展深水MPD隔水管系统连接作业窗口分析,并研究管内高压和钻井液流速对作业窗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内高压对MPD隔水管连接作业窗口影响较大,而钻井液流速对作业窗口影响较小,MPD隔水管连接作业窗口稍大于常规隔水管连接作业窗口,从而可提高深水钻井时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压钻井隔水管 管内高压 钻井液流速 安全作业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背景下探索玉雕数字化产品设计途径
7
作者 许磊 杨雪(指导) 《天工》 2025年第6期31-33,共3页
通过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探讨AI背景下的玉雕是怎样实现产品的创新设计的。通过对AI技术应用的深入分析,结合玉雕的特点,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产品设计方法,以期促进玉雕的数字化发展,为其传承与创新注入新动力。
关键词 AI 玉雕 数字化产品 技艺传承 创新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缂丝火镰的艺术特征及其在箱包产品中的应用
8
作者 黄紫娟 曹思瑶 +1 位作者 许磊 牛建涛 《辽宁丝绸》 2024年第1期11-13,51,共4页
以故宫博物院的180余件馆藏清代缂丝火镰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缂丝火镰的艺术风格、缂丝火镰织物缂织技法进行解读。研究表明,缂丝火镰织物以适合纹样为主要构图方式,采用对称或均衡的形式美法则,纹样题... 以故宫博物院的180余件馆藏清代缂丝火镰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缂丝火镰的艺术风格、缂丝火镰织物缂织技法进行解读。研究表明,缂丝火镰织物以适合纹样为主要构图方式,采用对称或均衡的形式美法则,纹样题材常用吉祥寓意的动植物纹、文字符号纹和自然物象纹等,色彩鲜艳;技法上应用勾缂、戗缂等典型技法和三蓝缂法等清代特殊技法;展示了清代缂丝火镰独特的艺术内涵,凸显清代的审美特征;同时将缂丝火镰艺术应用于现代缂丝箱包中,使得火镰艺术得到新的发展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缂丝 火镰 色彩 题材 构图 技法 荷包 纹样 箱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态传承背景下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发展路径研究
9
作者 黄紫娟 方琼 +1 位作者 许磊 顾文娟 《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5期15-20,26,共7页
为探索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活态传承背景下丝绸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传承创新方法,以苏州地区的缂丝织造技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研与访谈结合的方法,对缂丝织造技艺的原料、技法、结构、品类和密... 为探索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活态传承背景下丝绸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传承创新方法,以苏州地区的缂丝织造技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研与访谈结合的方法,对缂丝织造技艺的原料、技法、结构、品类和密度进行分析和梳理,剖析缂丝织造技艺的工艺流程、织机;从目前缂丝织造技艺发展困境出发,分析缂丝传承人断层、生产技术单一和国内市场狭小等问题,并提出创新发展路径。研究表明,分层分类培养传承人群、加强技术研究、丰富产品表现形式、树立缂丝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和坚持数字赋能,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缂丝技艺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缂丝技艺 活态传承 工艺 品牌 数字化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学院建设背景下纺织类职业院校教材开发与应用
10
作者 黄紫娟 赵兵 +1 位作者 许磊 周燕 《辽宁丝绸》 2024年第3期112-113,148,共3页
企业学院是现代职业教育育人的重要平台之一。基于纺织类职业院校教材种类少、缺乏高质量的教材等情况,探讨企业学院建设背景下纺织类职业院校教材的开发途径。从“适应性”教材体系、建立校企双方共同组成的教材编写团队、教材内容对... 企业学院是现代职业教育育人的重要平台之一。基于纺织类职业院校教材种类少、缺乏高质量的教材等情况,探讨企业学院建设背景下纺织类职业院校教材的开发途径。从“适应性”教材体系、建立校企双方共同组成的教材编写团队、教材内容对接企业学院合作企业首岗工作内容、教材开发充分融入思政元素等四个方面建设纺织类教材,从而实现“三教”改革即教师发展、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学院 纺织 教材 工作手册式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以扬州三把刀传统技艺与创新教学资源库为例
11
作者 许磊 沈小雨 +1 位作者 仇善梁 吴洋 《中国食品工业》 2025年第1期116-119,共4页
扬州三把刀传统技艺是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扬,江苏旅游职业学院依托独特的办学优势,依托扬州三把刀传统技艺,成功申报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本文从建设背景、建设目标、典型学习方案、应用推广成效、后续推进规划... 扬州三把刀传统技艺是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扬,江苏旅游职业学院依托独特的办学优势,依托扬州三把刀传统技艺,成功申报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本文从建设背景、建设目标、典型学习方案、应用推广成效、后续推进规划等五个方面分析资源库建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学资源库 扬州三把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企业学院的高端纺织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东渡企业学院为例
12
作者 黄紫娟 赵兵 +1 位作者 许磊 周燕 《辽宁丝绸》 2024年第3期141-142,共2页
主要探讨了纺织类专业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及发展策略。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学生职业能力成长几个方面的需求出发,探讨了企业学院在产教融合发展平台定位、多元合作共育人才、“三教”改革、教学及... 主要探讨了纺织类专业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及发展策略。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学生职业能力成长几个方面的需求出发,探讨了企业学院在产教融合发展平台定位、多元合作共育人才、“三教”改革、教学及考核符合岗位要求的发展策略,为探索提升纺织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学院 高端纺织 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发生器管板间滑动磨损行为实验和模拟研究
13
作者 郑瑜 包士毅 +3 位作者 许磊 娄乘铭 陈威 袁巍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50-1557,共8页
针对405合金支撑板与Inconel 690合金传热管间的滑动磨损行为展开了实验研究,讨论了不同载荷和循环次数对管板间磨损情况的影响,并基于磨损表面微观形貌研究了管板之间的滑动磨损机理。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与ABAQUS自适应网格技术建立了... 针对405合金支撑板与Inconel 690合金传热管间的滑动磨损行为展开了实验研究,讨论了不同载荷和循环次数对管板间磨损情况的影响,并基于磨损表面微观形貌研究了管板之间的滑动磨损机理。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与ABAQUS自适应网格技术建立了405合金支撑板与Inconel 690合金传热管之间的滑动磨损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当传热管发生滑动磨损时,其表面的磨损机理主要包括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磨损面的轮廓形状以及磨损体积随载荷和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磨损 ARCHARD磨损模型 自适应网格技术 传热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熔喷非织造材料的温度传感器制备及其传感性能
14
作者 王楠 孙辉 +2 位作者 于斌 许磊 朱祥祥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146,共9页
为结合织物的柔软性、舒适度和耐磨性制备低成本、高性能的可穿戴温度传感器,以超声波处理工艺将不同浓度比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和碳纳米管(CNTs)共同负载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熔喷非织造材料表面,制备... 为结合织物的柔软性、舒适度和耐磨性制备低成本、高性能的可穿戴温度传感器,以超声波处理工艺将不同浓度比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和碳纳米管(CNTs)共同负载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熔喷非织造材料表面,制备了PEDOT:PSS/CNTs/PBT熔喷非织造材料的温度传感器。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温度传感器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进行表征与分析,并对其热稳定性能、传感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与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温度传感器在25~80℃范围内,灵敏度可达-0.71%/℃,响应时间较快(18 s),线性度较好(R^(2)=0.99),迟滞度低至4.98%,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及长期稳定性,并且在37~38℃的温度范围内感应精度可达0.1℃。所制备的温度传感器能够对环境温度和人体表面温度进行实时稳定监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 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 聚苯二甲酸丁二酯 熔喷非织造材料 碳纳米管 温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波浪及平台运动下控压钻井隔水管端部轴向位置预测方法
15
作者 朱焕刚 燕修良 +2 位作者 畅元江 许磊 王超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3期472-481,共10页
控压钻井(managed pressure drilling,MPD)技术是深水钻探时解决泥浆密度窗口较窄问题的重要技术。MPD隔水管端部为旋转控制头(rotating control device,RCD),其轴向位置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井底压力。目前关于深水MPD隔水管端部轴向位置... 控压钻井(managed pressure drilling,MPD)技术是深水钻探时解决泥浆密度窗口较窄问题的重要技术。MPD隔水管端部为旋转控制头(rotating control device,RCD),其轴向位置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井底压力。目前关于深水MPD隔水管端部轴向位置预测方法的文献较少。本文基于欧拉-伯努利梁理论,考虑管内高压和钻井液流速的影响,采用直接刚度矩阵法建立MPD隔水管系统动力学理论模型,采用Newmark-β积分法对MPD隔水管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进行求解,并进一步开展随机波浪及平台运动下隔水管端部轴向位置的动态预测研究。以南海某1600 m水深隔水管为例进行分析,算例表明,一年一遇随机海况、管内高压为12 MPa,钻井液流速为2 m/s,钻井液密度为1600 kg/m^(3)时,隔水管端部轴向位置改变量在0.5~0.6 m之间波动;当进一步考虑平台慢漂运动时,隔水管端部轴向位置改变量在0.2~0.7 m之间波动。据此可计算得到井底压力的波动范围,从而可为控压钻井作业时井底压力的精确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隔水管 控压钻井 有限元求解器 旋转控制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单元法的U形管冲蚀磨损数值模拟研究
16
作者 梁景银 许磊 +1 位作者 陈文飞 包士毅 《高技术通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5-554,共10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单元法(CFD-DEM)和切向撞击能模型(SIEM)来研究气固两相流中高速煤粉颗粒冲击导致的U形弯管冲蚀磨损问题。分析了颗粒粒径、气体流速、固体颗粒形状对其冲蚀磨损特性的影响,并验证粗粒化模型应用于此磨损过程的准...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单元法(CFD-DEM)和切向撞击能模型(SIEM)来研究气固两相流中高速煤粉颗粒冲击导致的U形弯管冲蚀磨损问题。分析了颗粒粒径、气体流速、固体颗粒形状对其冲蚀磨损特性的影响,并验证粗粒化模型应用于此磨损过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U形弯头的冲蚀磨损位置主要有3处;磨损率随粒径的增大呈现整体减小的趋势;U形管拱背磨损率随气速的增加而增大,且前2处磨损率峰值位置随气速的增加向入口方向偏移;长椭球对U形管造成的磨损最严重,扁椭球次之,球形最轻;粗粒化CFD-DEM能够基本准确预测U形管冲蚀磨损,且显著降低计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两相流 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单元法(CFD-DEM) U形管 冲蚀磨损 颗粒形状 粗粒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醋制前后柴胡皂苷a、b_2、c、d的LC-MS/MS法测定及比较 被引量:26
17
作者 许磊 田稷馨 +3 位作者 宋瑞 刘国强 田媛 张尊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4-340,共7页
采用LC-MS/MS法对醋制前后柴胡中的Ⅰ型柴胡皂苷a、c、d与Ⅱ型柴胡皂苷b2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KinetexTMC18(50 mm×4.6 mm,2.6μm),流动相为水-乙腈-甲醇三元梯度洗脱;检测系统为电喷雾离子源(ESI)-三重四级杆质谱仪,ESI负离子模... 采用LC-MS/MS法对醋制前后柴胡中的Ⅰ型柴胡皂苷a、c、d与Ⅱ型柴胡皂苷b2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KinetexTMC18(50 mm×4.6 mm,2.6μm),流动相为水-乙腈-甲醇三元梯度洗脱;检测系统为电喷雾离子源(ESI)-三重四级杆质谱仪,ESI负离子模式检测,待测成分与内标均采用负离子加合物作为选择性反应监测(SRM)的前体离子,以[M+HCOO]-/[M-H]-作为SRM检测离子对。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作为柴胡生品及醋炙品的质量控制方法。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醋制过程引发了由Ⅰ型柴胡皂苷向Ⅱ型的转化,醋制后柴胡皂苷b2的含量明显增加,对柴胡醋炙品的质量控制应同时考虑对Ⅰ、Ⅱ型柴胡皂苷柴胡皂苷进行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醋制 柴胡皂苷A 柴胡皂苷b2 柴胡皂苷c 柴胡皂苷D 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南部地区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划分 被引量:22
18
作者 许磊 于兴河 +3 位作者 杨勇 李顺利 田倩倩 周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20,100-101,共6页
苏里格南部地区是苏里格气田新的资源接替区,目的层段为下二叠统石盒子组盒8段致密砂岩低渗透储层。为预测该区有利孔渗性成岩相,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对盒8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发现:盒8段经过强... 苏里格南部地区是苏里格气田新的资源接替区,目的层段为下二叠统石盒子组盒8段致密砂岩低渗透储层。为预测该区有利孔渗性成岩相,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对盒8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发现:盒8段经过强烈的压实作用,原生孔隙基本消失殆尽,硅质胶结、黏土胶结、碳酸盐胶结现象在储层中都有发育,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造成储层致密和低孔低渗的主要因素,但是溶蚀作用又使得储层发育次生孔隙,从而为气藏形成提供了基础。通过判别自生矿物类型、镜下颗粒接触形态、孔隙类型、胶结物类型,以及对泥岩镜质体反射率的测定,认为该区盒8段已处于中成岩的B期和晚成岩期的过渡阶段。结合勘探现状及沉积相展布特征的研究成果,将该区储集层划分为4种成岩相,其中相对高渗粗粒弱压实—溶蚀相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低孔渗中—粗粒溶蚀—胶结相次之;低孔渗中—细粒胶结相、特低孔渗细粒—泥质致密压实相为非有利储集相带,储集条件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南部地区 早二叠世 致密砂岩 储集层 成岩作用 成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柱下底板偏应力区域特征及案例 被引量:34
19
作者 许磊 魏海霞 +1 位作者 肖祯雁 李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61-568,共8页
选取某煤矿近距离煤层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模拟了8#煤层残余煤柱底板偏应力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底板的偏应力呈扩散状向底板传递,距离煤柱越远扩散范围越广,煤柱边缘偏应力呈45°向底板传播;(2)煤柱较窄时,中线和边缘处偏应... 选取某煤矿近距离煤层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模拟了8#煤层残余煤柱底板偏应力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底板的偏应力呈扩散状向底板传递,距离煤柱越远扩散范围越广,煤柱边缘偏应力呈45°向底板传播;(2)煤柱较窄时,中线和边缘处偏应力影响深度浅,随煤柱宽度增加,底板偏应力变化和影响深度较大,当煤柱宽度足够大时,影响深度又变浅,中部趋于原岩应力;(3)同一水平面上,偏应力呈马鞍状分布,随煤柱宽度增加,煤柱中线处和边缘处偏应力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煤柱边缘处偏应力峰值位置变化不大;(4)同一煤柱宽度,煤柱边缘偏应力峰值向深部递减且趋势减慢,同时,峰值远离煤柱且趋势加快。在自由边界受均布载荷、底板垂直应力、水平应力、切应力解析解的基础上,推导了底板偏应力解析公式,解析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具体到该工程的地质条件,9205轨道巷距离煤柱边缘20 m、9205回风巷在煤柱边缘、9205运输巷在煤柱中线处,9205轨道巷维护效果最好,证明了内错式巷道且距离煤柱足够远时,偏应力较小,宏观应力环境更适合巷道围岩自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 底板 均布载荷 偏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板剂在分子筛合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许磊 王公慰 +1 位作者 魏迎旭 齐越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8-251,共4页
以某些表面活性剂为附加试剂即“模板剂”调节凝胶表面张力或以酸碱调变凝胶pH的方法进行了高硅丝光沸石和MCM -4 1介孔分子筛的合成研究。结果显示 ,在分子筛晶化过程中 ,除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以外 ,作为胶体化学性质的表面张力和pH也... 以某些表面活性剂为附加试剂即“模板剂”调节凝胶表面张力或以酸碱调变凝胶pH的方法进行了高硅丝光沸石和MCM -4 1介孔分子筛的合成研究。结果显示 ,在分子筛晶化过程中 ,除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以外 ,作为胶体化学性质的表面张力和pH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这表明“模板剂”在分子筛合成过程中除起到“结构导向”作用以外 ,还可调节合成体系中凝胶的胶体化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模板剂 分子筛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