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TFT SRAM单粒子翻转及其空间错误率预估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蔡莉 刘建成 +9 位作者 覃英参 李丽丽 郭刚 史淑廷 吴振宇 池雅庆 惠宁 范辉 沈东军 何安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50-755,共6页
本文研究了215~353K温度范围内商用4M0.15μm薄膜晶体管结构SRAM单粒子翻转(SEU)截面随温度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在截面曲线饱和区,SEU截面基本不随温度变化;在截面曲线上升区,SEU截面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使用Space Radiation 7.0软... 本文研究了215~353K温度范围内商用4M0.15μm薄膜晶体管结构SRAM单粒子翻转(SEU)截面随温度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在截面曲线饱和区,SEU截面基本不随温度变化;在截面曲线上升区,SEU截面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使用Space Radiation 7.0软件研究了温度对其空间错误率预估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SEU截面随温度的变化改变了SRAM SEU截面-LET值曲线形状,导致其LET阈值漂移,从而影响空间错误率预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离子 单粒子效应 单粒子翻转 温度效应 空间错误率预估 静态随机存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器件内离子有效LET值测量方法研究
2
作者 史淑廷 郭刚 +11 位作者 刘建成 蔡莉 陈泉 沈东军 惠宁 张艳文 覃英参 韩金华 陈启明 张付强 殷倩 肖舒颜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546-2550,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荷收集测试技术的离子有效LET值测量方法.首先对半导体器件内收集电荷量与入射离子有效LET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根据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通过测量电荷收集量从而测量离子有效LET值的方法;然后建立了半导体器件电荷收...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荷收集测试技术的离子有效LET值测量方法.首先对半导体器件内收集电荷量与入射离子有效LET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根据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通过测量电荷收集量从而测量离子有效LET值的方法;然后建立了半导体器件电荷收集测试系统,利用PN结和SRAM对测量方法进行了验证;最后成功利用该方法解释了以往单粒子效应实验中出现的数据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粒子效应 电荷收集 有效LET值 SR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 MeV质子降能材料的选择研究
3
作者 韩金华 覃英参 +1 位作者 郭刚 张艳文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26-1331,共6页
降能器对于提升质子单粒子效应(SEE)地面模拟试验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而降能材料的选择是降能器设计中的首要问题。计算了100 MeV质子在4种常见降能材料铍、石墨、铝、铜中产生的能量岐离、角度岐离、中子本底以及感生放射性等对质子SE... 降能器对于提升质子单粒子效应(SEE)地面模拟试验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而降能材料的选择是降能器设计中的首要问题。计算了100 MeV质子在4种常见降能材料铍、石墨、铝、铜中产生的能量岐离、角度岐离、中子本底以及感生放射性等对质子SEE地面模拟试验有影响的4个方面,其中感生放射性的计算中包含了降能过程在材料中产生的放射性核素种类、活度及残余剂量率。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并结合质子SEE地面模拟试验的要求,在降低相同的能量这一情况下,对4种材料作为100 MeV质子降能材料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比较,最终选择铝作为100 MeV质子的降能材料,并将应用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100 MeV质子回旋加速器的质子SEE地面模拟试验装置的降能器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能材料 能量岐离 角度岐离 中子本底 感生放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特征尺寸SRAM质子单粒子效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殷倩 郭刚 +3 位作者 张凤祁 郭红霞 覃英参 孙波波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8-1124,共7页
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100MeV质子回旋加速器开展了一系列不同特征尺寸双数据速率(DDR)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单粒子效应实验研究.获得了不同能量、不同入射角度下3款SRAM的单粒子翻转(SEU)截面曲线.分析了入射质子能量及角度对不同... 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100MeV质子回旋加速器开展了一系列不同特征尺寸双数据速率(DDR)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单粒子效应实验研究.获得了不同能量、不同入射角度下3款SRAM的单粒子翻转(SEU)截面曲线.分析了入射质子能量及角度对不同特征尺寸SRAM的SEU饱和截面的影响和效应规律,并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对65nm SRAM SEU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特征尺寸的减小,SEU饱和截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但降低程度会由于多单元翻转(MCU)的增多而变缓;随入射角度的增加,MCU规模及数量的增加导致器件截面增大;3款SRAM所采用的位交错技术并不能有效抑制多位翻转(MBU)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 静态随机存储器 能量 入射角度 多位翻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单粒子效应引发卫星典型轨道下SRAM在轨错误率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付强 郭刚 +1 位作者 覃英参 陈启明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8年第4期365-370,共6页
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100 Me V质子回旋加速器(CY CIAE-100)的单粒子效应辐照装置,测量了典型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的质子单粒子翻转截面;利用Space Radiation 7.0软件计算了卫星搭载该器件在典型轨道条件下运行的在轨错误率;同时... 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100 Me V质子回旋加速器(CY CIAE-100)的单粒子效应辐照装置,测量了典型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的质子单粒子翻转截面;利用Space Radiation 7.0软件计算了卫星搭载该器件在典型轨道条件下运行的在轨错误率;同时研究了航天器在不同轨道高度、轨道倾角和屏蔽条件下对质子单粒子效应引发的在轨错误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航天器运行于地球同步轨道高度及以下时,质子单粒子效应引发的在轨错误率均高于重离子的,最高可相差3个数量级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辐射环境 单粒子效应 在轨错误率 轨道参数 回旋加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李萨如理论的束流均匀性研究
6
作者 覃英参 《科学技术创新》 2023年第17期183-187,共5页
针对电子元器件单粒子效应试验对束流均匀性的要求,基于HI-13串列加速器辐照装置开展了一组磁铁进行扫描均匀化束流的研究。通过对李萨茹扫描下束斑中心在靶上形成的运动轨迹的分析,对不同形状及尺寸原始束斑的扫描均匀性进行了微观和... 针对电子元器件单粒子效应试验对束流均匀性的要求,基于HI-13串列加速器辐照装置开展了一组磁铁进行扫描均匀化束流的研究。通过对李萨茹扫描下束斑中心在靶上形成的运动轨迹的分析,对不同形状及尺寸原始束斑的扫描均匀性进行了微观和宏观计算。结果表明,当原始束斑尺寸较小时,正方形束斑的扫描均匀性最好;当束斑尺寸变大时,微观均匀性也会变好,但由于存在边界问题,束斑不宜过大,否则将导致边界不均匀范围变大即宏观均匀性变差。基于已有的理论分析结果还开展了在束的实验验证,测量结果也表明原始束斑为正方形、尺寸约为2 cm*2 cm时的扫描均匀性最好,这与计算结果一致。即经过扫描均匀化的束流,可以满足单粒子效应地面模拟试验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粒子效应 地面模拟试验 束流均匀性 李萨如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 MeV质子回旋加速器二期辐照效应管道设计
7
作者 杨新宇 郭刚 +4 位作者 彭朝华 张艳文 覃英参 殷倩 肖舒颜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3-869,共7页
针对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100 MeV质子回旋加速器上的单粒子效应辐照装置进行了二期管道设计,采用八极磁铁校正法对束流进行了扩束及均匀化,最终在靶上得到了一个30 cm×30 cm、均匀性好于92%的均匀分布的束斑,满足了单粒子效应实... 针对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100 MeV质子回旋加速器上的单粒子效应辐照装置进行了二期管道设计,采用八极磁铁校正法对束流进行了扩束及均匀化,最终在靶上得到了一个30 cm×30 cm、均匀性好于92%的均匀分布的束斑,满足了单粒子效应实验的需求。为降低靶站处的束流能散及中子本底,采用两级降能的方案,在偏转磁铁前放置1个降能片,将能量分为100 MeV和40 MeV两档,并分别针对这两个能量点进行方案设计,束流利用率均在42%以上。公差分析结果表明,四极磁铁对靶上束斑均匀性的影响大于八极磁铁,安装过程中应优先保证四极磁铁的安装公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粒子效应 八极磁铁 扩束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on Photon Emission Microscope for Single Event Effect Testing in CIAE
8
作者 张艳文 郭刚 +4 位作者 刘建成 史淑廷 覃英参 李丽丽 贺林峰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7期71-75,共5页
Ion photon emission microscopy (IPEM) is a new ion-induced emission microscopy. It employs a broad ion beam with high energy and low fluence rate impinging on a sample. The position of a single ion is detected by an... Ion photon emission microscopy (IPEM) is a new ion-induced emission microscopy. It employs a broad ion beam with high energy and low fluence rate impinging on a sample. The position of a single ion is detected by an optical system with objective lens, prism, microscope tube and 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 A thin ZnS film doped with Ag ions is used as a luminescent material. Generation efficiency and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photons in the ZnS(Ag) film created by irradiated Cl ions are calculated. A single Cl ion optical microscopic image is observed by high quantum efficiency CCD. The resolution of a single Cl ion given in this IPEM system is 6μm. Sever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esolution are discussed. A silicon diode is used to collect the electrical signals caused by the incident ions. Effective and accidental coincidence of optical images and electronic signals are illustrated. A two-dimensional map of single event effect is drawn out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effective coincid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 ZNS Ion Photon Emission Microscope for Single Event Effect Testing in CI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