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保守治疗邻近椎体骨折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李庆庆 张军 +1 位作者 竺军高 茹选良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研究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保守治疗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女性患者98例,年龄(73.05±7.38)岁。根据患者受伤后2年的复诊结果,将患者... 目的:研究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保守治疗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女性患者98例,年龄(73.05±7.38)岁。根据患者受伤后2年的复诊结果,将患者分为邻近椎体骨折组24例和无邻近椎体骨折组74例。分析比较患者年龄、初诊骨密度、复诊骨密度、骨密度变化、初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折压缩程度、是否存在陈旧性骨折、是否使用唑来膦酸盐、是否使用甲状旁腺素类似物、是否出现并发症以及是否出现患椎进一步压缩等相关因素。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保守治疗中,骨折压缩程度、复诊骨密度、骨密度变化、是否使用唑来膦酸盐类药物、是否使用甲状旁腺素类似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骨折压缩程度95%CI(0.040,0.571),P=0.005,OR=0.151;骨密度变化95%CI(1.264,1360.732),P=0.036,OR=41.477;是否使用甲状旁腺素类似物95%CI(1.638,31.625),P=0.009,OR=7.196。结论:骨折压缩程度、骨密度变化以及使用甲状旁腺素类似物是影响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因素。对于一些骨折压缩程度Ⅰ度的患者,可以通过加强抗骨质疏松治疗和使用甲状旁腺素类似物进行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邻近椎体骨折 保守治疗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 被引量:20
2
作者 茹选良 蒋增辉 +4 位作者 桂先革 孙启才 宋柏杉 林杭 何荐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8期763-767,共5页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178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在局麻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其中男72例,女106例;年龄58~92岁,平均75.3岁。共224节椎体...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178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在局麻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其中男72例,女106例;年龄58~92岁,平均75.3岁。共224节椎体,胸椎93节,腰椎131节。对患者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记录,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6.2个月。发生骨水泥渗漏27例,占15.1%;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15例,其中心脏骤停1例,经心肺复苏,抢救成功,无后遗症;呼吸暂停1例,经抢救恢复;血压下降、心率减慢3例;肠梗阻1例;局部血肿2例;肋间神经痛1例;骨水泥致椎体骨折分离2例;邻椎骨折4例。结论: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不常见,心肺并发症是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风险最大的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其可能原因与骨水泥的毒性、神经反射、脂肪栓塞以及椎体内压力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骨折 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麻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17
3
作者 茹选良 蒋增辉 +3 位作者 宋柏杉 桂先革 林杭 何荐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10期824-828,共5页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局麻下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29例,男47例,女82例;年龄61-92岁,平均73.7岁;胸椎88节,腰椎101节。...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局麻下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29例,男47例,女82例;年龄61-92岁,平均73.7岁;胸椎88节,腰椎101节。观察手术前后VAS评分的变化、椎体高度改变、局部Cobb角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34.2个月。腰痛VAS评分术前为7.9±2.5,术后2周、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8±1.8、3.0±2.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高度术后得到部分恢复,Cobb角术前(28.3±13.7)°,术后2周、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6.2±9.8)°、(19.1±10.3)°,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骨水泥外漏23例(17.8%),其中1例出现短暂神经根压迫症状。术后发生呼吸暂停1例,经抢救恢复;肠梗阻1例,经治疗好转;骨水泥致椎体骨折分离1例;邻椎骨折4例。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微创外科手术,其创伤小,止痛效果好,可有效维持骨折稳定,近期、中期疗效肯定,远期有待继续随访。手术适应证的掌握及手术技术的提高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其中骨水泥外漏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后突成形术的骨水泥外漏 被引量:6
4
作者 茹选良 陈天国 +2 位作者 郝义 赵正旭 包建源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6期321-323,共3页
目的:探讨椎体后突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水泥外漏的原因和预防办法。方法: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14例(18椎),男6例,女8例;年龄64~81岁,平均74.5岁;下胸椎6例,腰椎8例。椎体骨折行球囊扩张椎体后突成形术后进行分析,根据... 目的:探讨椎体后突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水泥外漏的原因和预防办法。方法: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14例(18椎),男6例,女8例;年龄64~81岁,平均74.5岁;下胸椎6例,腰椎8例。椎体骨折行球囊扩张椎体后突成形术后进行分析,根据X线片对骨水泥外漏进行分类,分析骨水泥外漏的可能原因、危险性以及预防对策。结果:14例随访1~8个月,平均6.2个月。14例中骨水泥外漏4例,分别漏向椎体的前、后、侧方及椎间隙,无不良后果发生。结论:骨水泥外漏是椎体后突成形术的主要并发症,只要病例选择合适、手术操作规范,骨水泥外漏是可以避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突成形术 骨水泥外漏 骨质疏松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腰椎管狭窄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茹选良 赵大正 +4 位作者 陈天国 郝毅 宋柏杉 包建原 吴良浩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12期722-723,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特点以及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我科自1998年6月-2002年4月,被延误诊治的1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特点以及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我科自1998年6月-2002年4月,被延误诊治的1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有间隙跛行,首先以腰椎管狭窄症收治,6例骨科手术治疗,4例保守治疗,疗效差。最后被确诊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硬化性闭塞改变,5例介入治疗,3例药物治疗,2例血管外科手术治疗,对治疗均表示满意。结论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表现相似,易混淆。老年下肢间隙性跛行的患者,诊断腰椎管狭窄症的同时必须排除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对下肢血管硬化性闭塞症缺乏认识是其被延误诊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老年 治疗 腰椎管狭窄症 患者 下肢血管 延误诊治 首先 缺乏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3
6
作者 茹选良 赵大正 《中国骨伤》 CAS 1997年第5期15-17,共3页
本文报道了14例腰突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治疗。本病的临床特征为术后腰腿痛消失4~27天,又突然出现剧烈腰痛,伴有腹痛,下肢放射痛,不规则低热。白细胞计数可轻度升高或正常,但血沉升高。早期X线平片和CT检查无多大价值。MRI可... 本文报道了14例腰突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治疗。本病的临床特征为术后腰腿痛消失4~27天,又突然出现剧烈腰痛,伴有腹痛,下肢放射痛,不规则低热。白细胞计数可轻度升高或正常,但血沉升高。早期X线平片和CT检查无多大价值。MRI可以清晰显示炎症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对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组织活检有助于确诊,但阳性率低。本病一旦被诊断,应严格卧床制动,用大剂量广谱抗菌素治疗。保守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炎 腰椎间盘突出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李庆庆 桂先革 +1 位作者 蒋增辉 茹选良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5期408-412,共5页
目的:研究影响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措施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行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74例,男33例,女41例,平均年龄(75.07&... 目的:研究影响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措施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行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74例,男33例,女41例,平均年龄(75.07±7.89)岁。根据术后1年随访时Sanders功能评分将患者分为功能良好组(55例)和功能不良组(19例),统计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分型、骨密度、术前基础疾病、营养状态、麻醉ASA分级、麻醉方式、术中复位情况、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尖顶距及是否康复师康复等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骨密度、营养状态、麻醉ASA分级、麻醉方式、复位情况、康复师康复,尖顶距对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密度(P=0.006,OR=0.077),康复师康复(P=0.006,OR=0.070),麻醉ASA分级(P<0.001,OR=0.049),营养状态(P=0.046,OR=0.188)是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骨密度、康复师康复、麻醉ASA分级和营养状态影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通过整合骨科、麻醉科、康复科、营养科等学科,建立快速康复外科体系,可有效促进老年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髋骨折 功能恢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中期随访 被引量:22
8
作者 孙启才 茹选良 +3 位作者 钱志钢 吴立东 严世贵 王祥华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7期591-596,共6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中期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例(男17例,女15例),采取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其中...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中期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例(男17例,女15例),采取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其中4例死亡病例排除在外,28例纳入研究,年龄69~83岁,平均75岁;内固定手术与髋关节置换之间相隔8~72个月。其中EvansⅠ型6例,Ⅱ型11例,Ⅲ型9例,Ⅳ型2例。手术前显示侧板断裂9例,头钉切割股骨头颈切出15例,螺丝松动4例。采用Harris评分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变化,并随访术后影像学结果(X线)、血沉等指标。结果:28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4~7年,平均5.3年。患者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2例活动后有中度疼痛,4例活动后出现轻微疼痛。末次随访时,19例恢复自由行走,8例需要手杖帮助下行走,1例需要助行器帮助下行走。Harris评分由术前34.9±2.4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的83.4±5.7;末次随访时优15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X线检查未见假体松动及下沉断裂。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高龄患者,行挽救性THA能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中期随访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35
9
作者 桂先革 茹选良 +1 位作者 蒋增辉 宋柏杉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采用PKP方法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3例,其中男18例,女45例,年龄62~91岁,平均75.3岁。所有患者为外伤后腰...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采用PKP方法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3例,其中男18例,女45例,年龄62~91岁,平均75.3岁。所有患者为外伤后腰背部严重疼痛,行走受限,但均无神经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X线和MRI)证实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症:骨质疏松63例,高血压37例,冠心病10例,贫血29例,糖尿病26例,慢阻肺11例,胃炎及消化性溃疡8例。回顾总结分析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63例患者中,手术前并发症9例(14.3%),术中及术后并发症17例(26.9%)。其中手术前并发症包括:坠积性肺炎1例,电解质紊乱2例,尿路感染2例,中度贫血2例,电解质紊乱合并中度贫血1例,坠积性肺炎合并神智淡漠、谵妄1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中,骨水泥相关并发症9例(14.3%),其中2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毒性反应,7例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出现相关临床症状);非骨水泥相关并发症3例(4.76%),穿刺局部血肿1例,一过性神经损伤1例,术后左侧肋间神经痛1例;所有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7.93%)术后出现一过性的痛觉过敏。所有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未导致严重后果。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并不少见,经积极处理一般无严重后果,应重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凸成形术 脊柱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帕金森病骨关节炎患者的中期随访和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孙启才 茹选良 +5 位作者 宋柏杉 端木群立 夏燕飞 乔松 严世贵 王祥华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帕金森病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的中期随访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总结。方法:收集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19例(21膝)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帕金森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10例;年龄61~83...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帕金森病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的中期随访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总结。方法:收集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19例(21膝)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帕金森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10例;年龄61~83岁,平均71.3岁,术前及术后查影像学结果,评估影像学表现。采用VAS疼痛评分及膝关节评分系统KSS评价临床效果。术前对患者进行帕金森病Hoehn-Yahr分级:1期3例,1.5期4例,2期5例,2.5期4例,3期2例,4期1例。结果:19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7年,平均4.3年。患者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时,3例有膝前疼痛,其中轻度疼痛1例,中度2例,无重度疼痛。患者VAS评分由术前的8.4±1.3降低到末次随访时的3.1±1.2(P<0.05)。KSS评分由术前的43.6±7.3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1.8±10.6(P<0.05)。帕金森病情在药物控制下进展不明显。X线检查未见假体松动及下沉断裂。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帕金森病人中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中期随访疗效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帕金森病 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中期随访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启才 茹选良 +1 位作者 宋柏杉 端木群立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9期810-816,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骨水泥渗漏的临床资料,探讨骨水泥渗漏的类型及中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7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中骨水...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骨水泥渗漏的临床资料,探讨骨水泥渗漏的类型及中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7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病例,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68~87岁,平均78岁。均有轻微外伤史,伤前均正常活动,生活完全自理,伤后均表现为腰背部疼痛,无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影像学资料确定骨水泥向椎管内、椎间隙渗漏的途径,测量手术前后的椎体高度、Cobb角,观察椎管狭窄改善情况。术前和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别对患者进行疼痛和日常活动功能改善情况的评估。结果: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7年,平均5.1年。通过影像学资料根据解剖位置确定渗漏途径为椎旁型6例,椎间盘型3例,椎管型2例,椎弓根型5例,混合型1例。术前病椎前缘椎体高度为(27.7±3.5)%,末次随访时前缘椎体高度明显恢复至(56.4±2.5)%,且后凸畸形得到矫正。Cobb角由术前的(45.3±4.2)°矫正至末次随访时的(18.3±3.1)°。VAS评分从术前的7.9±1.5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1±0.5。ODI从术前的(49.1±7.5)%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23.5±3.7)%。其中2例患者术中出现下肢神经症状,紧急予神经根消肿药物对症治疗,且后期经过营养神经治疗,神经症状消失。3例出现腰背部疼痛,其中1例出现腰背痛难忍,予止痛等对症治疗后疼痛消失。结论:即使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中出现一定程度的骨水泥向椎旁和椎管内渗漏,也可暂不与紧急行开窗椎管减压,中期随访结果显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骨水泥渗漏的临床效果满意,手术渗漏产生明显临床症状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中期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启才 茹选良 +5 位作者 夏燕飞 刘小利 宋柏杉 乔松 严世贵 王祥华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12期1102-1106,共5页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在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自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回顾性分析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8例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疾病的患者,男8例,女10例;年龄59~87岁,平均71岁。其中3例为发育性髋...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在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自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回顾性分析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8例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疾病的患者,男8例,女10例;年龄59~87岁,平均71岁。其中3例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为股骨头坏死,12例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均有明显疼痛,行走能力受限。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Harris评分比较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变化。结果:术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年,平均2.3年。末次随访时,14例恢复自由行走,2例需要手杖帮助下行走,1例助行器协助行走,1例死亡。18例中,2例出现脱位,其中1例脱位患者于术后3个月因心肺疾病死亡,此外,有4例活动后出现轻微疼痛。术前Harris评分(41.7±1.4)分别与术后6个月(80.1±5.4)和末次随访(83.4±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10例,良4例,可1例,差2例。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在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帕金森病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高度与椎间孔相关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郝毅 郑海潮 +2 位作者 任国良 茹选良 赵正旭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11期641-644,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腰椎间盘高度丢失、造成腰椎间孔狭窄和神经根压迫的形态学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6具正常成人腰椎解剖标本(L1-S1),腰椎间盘正常自然高度为对照组(A组);用同一标本行腰椎间盘切除,椎间隙分别插入4... 目的动态观察腰椎间盘高度丢失、造成腰椎间孔狭窄和神经根压迫的形态学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6具正常成人腰椎解剖标本(L1-S1),腰椎间盘正常自然高度为对照组(A组);用同一标本行腰椎间盘切除,椎间隙分别插入4、3、2和1mm厚度的硅胶垫片,并且轴向施加压力,为4个实验组(B、C、D、E组)。然后动态观察和测量腰椎间孔大小与神经根受压迫的情况。结果直接观察和测量结果显示A组神经根位于椎间孔的上1/2;脊神经前根直径由L1(1.1±0.3)mm逐渐增大到L5(2.0±0.9)mm;脊神经后根直径由L1(2.0±1.1)mm逐渐增大到L5(3.8±0.4)mm;背根神经节最大直径由L1(3.9±0.8)mm逐渐增大到L5(7.1±0.9)mm。在椎间孔矢状面上脊神经前根位于背根神经节的腹侧5或7点钟处。B组全部腰椎间孔矢状径缩小,但是神经根未受压迫。C组L3,4、L4,5和L5S1椎间孔出现垂直狭窄,椎间盘膨出将神经根向头侧抬起,上位椎体的椎弓根下缘下移,神经根和脊神经节受到垂直方向压迫。D组L4,5和L5S1神经根和脊神经节受到来自前方的腰椎间盘和后方黄韧带以及下位腰椎的上关节突的横向压迫。A组与E组相比较,神经根袖与硬膜囊的夹角L3由33.6°±6.5°增大到39.7°±7.1°,L4由29.3°±7.5°增大到40.1°±5.2°和L5由20.1°±5.3°增大到46.2°±7.3°。结论下腰椎间盘高度≤3mm可以作为椎间孔狭窄诊断的参考标准。对于非手术失败的病例,手术行椎间孔减压,恢复椎间隙高度以及腰椎稳定性是治疗椎间孔狭窄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钢板固定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6
14
作者 瞿杭波 杨自荣 +2 位作者 闫应朝 竺军高 茹选良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目的:探讨前内侧联合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分别采用前内侧联合外侧锁定钢板(anteromedial combined with lateral locking plate,ALLP)及单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roximal humerus lo... 目的:探讨前内侧联合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分别采用前内侧联合外侧锁定钢板(anteromedial combined with lateral locking plate,ALLP)及单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roximal humerus locking plates,PHLP)治疗各15例Neer 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51~78(61.5±7.5)岁。分为ALLP组和PHL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术后简明肩关节功能评分(simple shoulder test,SST)、肱骨头高度丢失值、内翻角及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所有骨折获骨性愈合。随访时间12~24(14.3±2.9)个月。ALLP组手术时间较PHLP组长(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12个月两组SS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测量方面,术后1、3个月,两组肱骨头高度丢失值及内翻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ALLP组的肱骨头高度丢失值和内翻角均小于PHLP组;肩关节活动度方面,术后1年ALLP组前屈上举范围较PHLP组大(P<0.05);两组体侧外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内侧联合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可增加内侧柱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骨折预后。但也存在手术时间较长等缺点,故应根据患者骨折类型个性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支撑 锁定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类骨水泥混合硫酸钙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 被引量:1
15
作者 傅扬 闫应朝 +1 位作者 茹选良 瞿杭波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9期896-900,共5页
目的:探究丙烯酸类骨水泥(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混合硫酸钙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1年... 目的:探究丙烯酸类骨水泥(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混合硫酸钙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91例采用PKP术式治疗的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2例共94个椎体应用PMMA混合硫酸钙进行治疗,设为观察组;109例共125个椎体应用单纯PMMA进行治疗,设为对照组。观察组男16例,女66例,年龄(75.35±11.22)岁,包括36个胸椎,58个腰椎;对照组男22例,女87例,年龄(74.51±9.21)岁,包括63个胸椎,62个腰椎。通过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1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Cobb角、椎体高度以及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年以上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水泥渗漏率明显较低(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1年的VAS、ODI、Cobb角以及椎体高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个指标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PMMA混合硫酸钙治疗OVCF的疗效与单纯PMMA相当,并能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硫酸钙 丙烯酸类骨水泥 骨质疏松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滑脱手术疗效欠佳原因分析
16
作者 张智达 茹选良 《浙江临床医学》 2001年第9期692-692,共1页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外科手术 手术适应症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