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吲哚胺2,3-双加氧酶1介导色氨酸代谢增强促进食管鳞癌放射抵抗
1
作者 计超 胡玮彬 +5 位作者 王莹 璩凤仪 谢雨辰 刘思岐 张晓智 孙宇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5,共8页
目的 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发生放射抵抗的生物学机制,寻找有效增敏靶点。方法 从MSigDB数据库获取186条信号通路及通路相关基因信息。利用癌症基因图谱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 目的 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发生放射抵抗的生物学机制,寻找有效增敏靶点。方法 从MSigDB数据库获取186条信号通路及通路相关基因信息。利用癌症基因图谱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获得ESCC患者的RNA转录组数据。收集2013—2020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7例ES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组织样本。使用基因集变异分析(gene set variation analysis, GSVA)计算KEGG信号通路评分,通过随机森林算法筛选放疗抵抗相关信号通路,利用DESeq2筛选通路中关键基因,基于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upport vector machine-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 SVM-RFE)构建放疗疗效预测模型;并通过蛋白印迹、克隆形成等实验进行验证。结果 基于KEGG信号通路的GSVA富集评分,随机森林分析显示,在TCGA队列及GSE45670队列中,色氨酸代谢通路富集值对ESCC放射抵抗的贡献程度显著优于其他通路。DESeq2分析发现,色氨酸代谢通路中关键分子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ALDH1B1、AOC1、INMT、AFMID和ALDH7A1在ESCC抵抗组及敏感组中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利用上述差异基因基于SVM-RFE算法构建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7,可较准确预测ESCC放疗疗效。蛋白印迹实验表明,IDO1在ESCC细胞中高表达,且IDO1抑制剂处理显著抑制KYSE-410细胞的存活及放射敏感性。入组患者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DO1在ESCC放疗抵抗组中高表达,且与ESCC患者的放疗不良预后相关;此外,进一步检测发现,IDO1在患者样本中的表达与其PD-L1表达正相关,且与CD3/CD8免疫细胞浸润比例负相关。结论 色氨酸分解代谢与ESCC放射抵抗相关,色氨酸代谢关键酶IDO1可作为ESCC放射增敏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IDO1) 色氨酸代谢 放射抵抗 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DDX39A对食管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2
作者 胡玮彬 孙玄子 +1 位作者 张晓智 惠蓓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目的探究DDX解旋酶39A(DEAD-box RNA helicases 39A,DDX39A)对食管鳞癌KYSE-150和TE-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分... 目的探究DDX解旋酶39A(DEAD-box RNA helicases 39A,DDX39A)对食管鳞癌KYSE-150和TE-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分析DDX39A在食管鳞癌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进一步在TCGA数据库中,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设置r>0.5,P<0.05)得到与DDX39A表达最相关基因,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注释DDX39A在食管鳞癌中的生物学功能。通过慢病毒介导的短发夹RNA(shRNA)干扰技术下调DDX39A在食管鳞癌KYSE-150和TE-1细胞中的表达,并将细胞分为对照(shCtrl)组和DDX39A敲减(shDDX39A)组。利用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敲减效率;利用Celigo法、克隆形成实验和MTT法检测KYSE-150和TE-1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活力;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KYSE-150和TE-1细胞的凋亡水平;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KYSE-150和TE-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利用裸鼠成瘤实验检测敲减DDX39A对体内肿瘤的作用。利用Western blot法筛选敲减DDX39A后KYSE-150细胞内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变化的肿瘤相关经典通路分子。通过慢病毒转染法构建已筛选的分子CDH2(Cadherin 2)过表达的稳转细胞系,并将KYSE-150细胞分为shDDX39A+NC-OE组(转染shDDX39A慢病毒和过表达空载对照病毒)和shDDX39A+CDH2-OE组(转染shDDX39A慢病毒和过表达CDH2病毒)。利用Celigo法、MTT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过表达CDH2对DDX39A敲减细胞增殖能力、活力以及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食管鳞癌组织中DDX39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01)。DDX39A及其相关基因主要作用于遗传信息的翻译与加工和细胞凋亡等过程。与shCtrl组相比,shDDX39A组KYSE-150和TE-1细胞中DDX39A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KYSE-150和TE-1细胞增殖和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01),KYSE-150和TE-1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显著降低(P<0.01),KYSE-150和TE-1细胞的凋亡水平显著升高(P<0.01),KYSE-150和TE-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01)。裸鼠成瘤实验提示DDX39A敲减后瘤体的体积和质量均明显减少(P<0.001)。与shDDX39A+NC-OE组相比,shDDX39A+CDH2-OE组KYSE-150细胞的增殖、细胞活力以及转移能力均显著提高(P<0.001)。结论DDX39A可作为食管鳞癌诊治的新靶点,上调其表达可能通过诱导上皮间充质转化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生长、迁移与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X39A 增殖 凋亡 迁移 侵袭 上皮间充质转化 食管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