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批判性探讨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大平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41,51,共10页
后马克思主义是近年引起较多注意的一种国外左派理论动向,它对马克思主义采取了超越“补充”的姿态,在理论上也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含糊性:一方面,它把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作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动员为一种反抗资本主义的激进个人政治话语... 后马克思主义是近年引起较多注意的一种国外左派理论动向,它对马克思主义采取了超越“补充”的姿态,在理论上也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含糊性:一方面,它把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作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动员为一种反抗资本主义的激进个人政治话语;另一方面又扭曲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并与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复杂的共谋。后马克思主义是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终结后的又一种新的历史动向,它在当代学术中的急剧生长,充分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复杂变化,也在理论上为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提供了一些基本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后马克思主义 激进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性空间生产知识——都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 被引量:6
2
作者 胡大平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15,共4页
受国际都市研究、社会理论空间转向以及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和城市理论影响,以及国内城市问题和新型城镇化实践的激发,都市马克思主义受到国内相关领域的重视。这也带来了一系列基础性的学术和理论问题,例如,如何理解都市马克思主义... 受国际都市研究、社会理论空间转向以及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和城市理论影响,以及国内城市问题和新型城镇化实践的激发,都市马克思主义受到国内相关领域的重视。这也带来了一系列基础性的学术和理论问题,例如,如何理解都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属性和意义,如何展开都市马克思主义研究。本文试图提出一种主张:地方性空间生产知识乃是都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目标和表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马克思主义 地方性空间 空间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征之镜的生产和生产之镜的象征,或马克思和鲍德里亚 被引量:3
3
作者 胡大平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23,共8页
鲍德里亚批评马克思的逻辑有一个递进过程,从最初借助于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发展出一种以符号(或形式)分析为核心的消费社会观,到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批评,最后以“象征交换”理论替代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在这一过程中,他把西... 鲍德里亚批评马克思的逻辑有一个递进过程,从最初借助于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发展出一种以符号(或形式)分析为核心的消费社会观,到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批评,最后以“象征交换”理论替代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在这一过程中,他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的失败原因追溯到马克思主义起点上,并借助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和相关人类学成果构建了一种从象征关系入手对当代资本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批判话语,但是在根本上“象征之镜”却是资本主义“生产之镜”话语之外的另一种非历史话语,批判本身成为与历史生成具体情境无关的一种话语反对另一种话语的斗争。在直接的意义上,鲍德里亚式的批评是当代左派激进文化批判的困境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鲍德里亚 象征之镜 生产之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大平 《理论视野》 CSSCI 2011年第2期44-47,共4页
作为一种持续动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前不仅表现出无法沟通的内部对立(多样性外观),而且大多数代表性思潮都实质上走出了马克思的原初视域,在内容上表现为反抗抽象意义上的现代性的反抗话语。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已经走入后... 作为一种持续动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前不仅表现出无法沟通的内部对立(多样性外观),而且大多数代表性思潮都实质上走出了马克思的原初视域,在内容上表现为反抗抽象意义上的现代性的反抗话语。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已经走入后马克思主义氛围:它们显然只是把马克思主义看作现代性反叛的文化符号,一个丧失了所指的能指。在此意义上,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失去其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而表现为当代反资本主义的激进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后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大平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59,共9页
马克思主义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与人类学始终具有不解之缘。在形成阶段,人类学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早期社会研究的支撑,证实了其科学价值,同时亦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叙事深化和拓展的基本路径。20世纪50年代以后,受结构主义等思潮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与人类学始终具有不解之缘。在形成阶段,人类学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早期社会研究的支撑,证实了其科学价值,同时亦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叙事深化和拓展的基本路径。20世纪50年代以后,受结构主义等思潮影响,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动向,这一动向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解以及进行当代批评的视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人类学内部产生了诸多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新进展,在现代社会批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的多层次和多维度融合成为基本趋势。在整体上,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学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批判之历史叙事的视野和逻辑
6
作者 胡大平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共9页
以结构主义为支撑的后现代激进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叙事提出了诸多批评,从而亦给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解释带出了诸多争论。本文试图在有关历史变迁规律争论的语境中,阐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历史叙事的特色:其一方面坚持社会历史变... 以结构主义为支撑的后现代激进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叙事提出了诸多批评,从而亦给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解释带出了诸多争论。本文试图在有关历史变迁规律争论的语境中,阐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历史叙事的特色:其一方面坚持社会历史变迁动力机制普遍性假设,另一方面聚焦于社会形式的特殊变迁,从而揭示特定历史条件下历史变迁的直接动力、基本方向和可能形式。这一特征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对主体与结构之间张力的协调,与黑格尔辩证法传统一脉相承,亦是全部欧洲现代性历史叙事的制高点。各种后现代话语多为那种张力的碎片化回应,并没有证明张力本身已经改变。因此,它们大都表现为一种立场的申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历史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政治经济学与解放政治学——大卫·哈维新自由主义批判之启示
7
作者 刘丽 胡大平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24,共5页
通过不平衡的地理发展和剥夺性积累两个重要维度,哈维揭示了新自由主义实践的机制和灾难性后果。在理论上,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当代拓展。哈维的新自由主义批判表明,只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才能够揭示当代资... 通过不平衡的地理发展和剥夺性积累两个重要维度,哈维揭示了新自由主义实践的机制和灾难性后果。在理论上,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当代拓展。哈维的新自由主义批判表明,只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才能够揭示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从而为替代资本主义的解放政治学提供理论支撑。反之,替代资本主义实践的当代迫切性也要求适用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的政治经济学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自由主义 不平衡的地理发展 剥夺性积累 解放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雷达观测斜程能见度反演方法 被引量:11
8
作者 田飞 罗佳 +1 位作者 胡大平 叶一东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39-1243,共5页
目前基于激光雷达测量能见度的反演算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演均匀大气条件下的水平能见度,对云雨雾等非均匀大气条件下斜程能见度的准确反演较为困难。为了准确探测复杂大气条件下的斜程能见度,分析了激光雷达探测大气能见度的反演算法,... 目前基于激光雷达测量能见度的反演算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演均匀大气条件下的水平能见度,对云雨雾等非均匀大气条件下斜程能见度的准确反演较为困难。为了准确探测复杂大气条件下的斜程能见度,分析了激光雷达探测大气能见度的反演算法,重点针对非均匀大气条件下能见度难以准确反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Collis斜率法与Klett后向法相结合的能见度反演迭代算法,适用于不同天气条件下不同倾角路径平均能见度的反演。利用车载式激光雷达系统对能见度进行了实际测量,实验表明:在均匀大气条件下,该迭代算法与广泛使用的Collis斜率法和Klett后向法完全吻合;对于非均匀大气条件,该迭代算法也可克服Collis斜率法和Klett后向法的局限,更为快速稳定准确地反演出需要的大气能见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斜程能见度 消光系数 气溶胶 迭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两个相结合”推动文艺繁荣的前提和主题
9
作者 胡大平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2年第5期18-27,共10页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文艺方针和原则。这一原则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便得到了清晰的表述。这一原则的基本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结合国情和借...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文艺方针和原则。这一原则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便得到了清晰的表述。这一原则的基本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结合国情和借鉴优秀传统,为人民而繁荣文艺。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特征,亦是坚持“两个相结合”的前提。结合的过程,就是文艺工作者不断加强为人民服务立场的过程,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过程,就是在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的过程。在新时代新征程这个历史方位上,抒写人民、讴歌新文明、诠释中国精神,构成结合的最重要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具体实际 优秀传统文化 “两个相结合” 文艺方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产党宣言》:穿越时空的思想灯塔
10
作者 胡大平 《理论视野》 CSSCI 2018年第4期33-35,共3页
基于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共产党宣言》提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和工人阶级的命运,阐明了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从而为日益走向成熟的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依据。《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科学、被压迫生灵的呐喊、新文明的愿景和共产党人斗争的策略纲领... 基于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共产党宣言》提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和工人阶级的命运,阐明了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从而为日益走向成熟的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依据。《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科学、被压迫生灵的呐喊、新文明的愿景和共产党人斗争的策略纲领,其基本精神永放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政党 新文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的新建构——2018年中国学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概况
11
作者 胡大平 黄玮杰 徐懿然 《理论视野》 CSSCI 2019年第9期24-30,共7页
2018年是马克思200周年诞辰,党中央隆重举行纪念大会,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在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中国学界从多维度展开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探索,并基于新的全球化格局和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回应了... 2018年是马克思200周年诞辰,党中央隆重举行纪念大会,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在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中国学界从多维度展开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探索,并基于新的全球化格局和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回应了当下中国乃至世界社会最新发展所带来的现实问题及其引发的理论挑战。总体上,在马克思哲学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国外马克思主义等三个重要方向上,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形成了一些新的亮点,同时亦提出一些新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史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国外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定位、内涵与创新——评《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及其当代中国实践研究》
12
作者 胡大平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31-33,共3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究竟怎样定位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怎样界定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如何创新发展,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必须面对的三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及其...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究竟怎样定位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怎样界定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如何创新发展,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必须面对的三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及其当代中国实践研究》一书对这些问题作了非常有益的分析阐述,体现了作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传播过程中的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 生态集体主义 当代中国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信息港工程概况
13
作者 胡大平 《通讯世界》 1998年第9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武汉市 信息港 信息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意蕴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天伦 胡大平 《理论视野》 CSSCI 2022年第10期48-53,共6页
一部现代中国的历史,便是在新的历史条件民族新创造的历史,是在新的条件下不断丰富和深化文明内涵的历史。当代中国的成就,既见证中华文明的韧性,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这两者的结合,正是中国式现代的文明意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 一部现代中国的历史,便是在新的历史条件民族新创造的历史,是在新的条件下不断丰富和深化文明内涵的历史。当代中国的成就,既见证中华文明的韧性,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这两者的结合,正是中国式现代的文明意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一种历史要求,又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的“四个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