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问题与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肖细元 郭朝晖 薛生国 《教师》 2009年第20期48-49,共2页
生产实习是本科工科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舟对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具有有色冶金行业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生产实习的教学质量与开展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教学改革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环境 工程 生产实习 教学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对重度污染土壤中As、Cd、Pb的耐性与累积特征 被引量:30
2
作者 王凤永 郭朝晖 +1 位作者 苗旭峰 肖细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66-1971,共6页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东方香蒲对重度污染土壤中As、Cd、Pb的耐受性能与累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污染土壤处理相比,当土壤中As、Cd、Pb含量分别达到48.4、16.9mg·kg-1和316mg·kg-1时,东方香蒲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东方香蒲对重度污染土壤中As、Cd、Pb的耐受性能与累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污染土壤处理相比,当土壤中As、Cd、Pb含量分别达到48.4、16.9mg·kg-1和316mg·kg-1时,东方香蒲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均无显著降低,东方香蒲对土壤中As、Cd、Pb表现了较强的耐受性能;当土壤中As、Cd、Pb含量分别达到285、42.1、1008mg·kg-1时,东方香蒲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均明显下降(P<0.05),表现出植株矮小、叶片枯黄等中毒症状。东方香蒲对土壤中As、Cd、Pb的累积主要在根部,其含量分别可达31.69、35.12mg·kg-1和87.12mg·kg-1,而在茎叶中仅为2.06、2.83mg·kg-1和20.18mg·kg-1,根部向地上部转移系数小。研究结果表明,东方香蒲可作为As、Cd、Pb重度污染土壤植物稳定修复的潜在目标植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东方香蒲 叶绿素含量 过氧化氢酶活性 植物稳定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酸硫酸铝铁复配及在钨铋选矿废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郭朝晖 袁珊珊 +2 位作者 肖细元 刘亚男 姜智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1-468,共8页
通过优化聚硅酸硫酸铝铁中铝硅铁比,配制适宜的聚硅酸硫酸铝铁絮凝剂并进行钨铋选矿废水处理,为多金属矿选矿废水稳定达标排放提供技术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w(SiO2)=2.0%,n(Fe+Al)/n(Si)=2:1,n(Fe)/n(Al)=1:1的适宜配比下制得的聚硅酸... 通过优化聚硅酸硫酸铝铁中铝硅铁比,配制适宜的聚硅酸硫酸铝铁絮凝剂并进行钨铋选矿废水处理,为多金属矿选矿废水稳定达标排放提供技术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w(SiO2)=2.0%,n(Fe+Al)/n(Si)=2:1,n(Fe)/n(Al)=1:1的适宜配比下制得的聚硅酸硫酸铝铁絮凝剂,在1.5%投加量下,可使钨铋选矿废水浊度去除率达95%以上,处理后废水浊度为70 NTU;COD去除率达70%,处理后废水中COD含量为72 mg/L;As,Be和Pb去除率均达90%以上,处理后废水中As,Be和Pb质量浓度分别为34,0.2和13μg/L,处理后废水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酸硫酸铝铁 钨铋矿 选矿废水 浊度 COD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桐(Pittosporum tobira)对污染土壤中镉的耐受和吸收特征 被引量:13
4
作者 曹霞 郭朝晖 +2 位作者 肖细元 刘亚男 曾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7-632,共6页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海桐对土壤中镉(Cd)的耐受和吸收特征。动态取样研究结果表明,当土壤中Cd含量为9.6 mg·kg-1时可对海桐生长产生促进作用,当Cd含量为24.6 mg·kg-1时对海桐产生抑制作用;海桐对污染土壤中Cd有一定吸收能力,...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海桐对土壤中镉(Cd)的耐受和吸收特征。动态取样研究结果表明,当土壤中Cd含量为9.6 mg·kg-1时可对海桐生长产生促进作用,当Cd含量为24.6 mg·kg-1时对海桐产生抑制作用;海桐对污染土壤中Cd有一定吸收能力,吸收量随土壤中Cd含量增加而增加。培养154 d后,与对照处理(土壤Cd含量为3.6 mg·kg-1)相比,当土壤中Cd含量为9.6 mg·kg-1时,海桐根、茎、叶干重,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丙二醛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当Cd含量达到24.6 mg·kg-1时,海桐根、茎、叶干重分别降低了38.7%、5.2%和52.5%,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是对照处理的71.3%、68.2%和75%,丙二醛含量为对照处理的1.52倍。研究表明,海桐可作为Cd污染土壤修复的备选植物,在修复土壤的同时改善环境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植物 海桐 丙二醛含量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蜈蚣草的超微结构和砷、钙的亚细胞分布 被引量:12
5
作者 廖晓勇 谢华 +4 位作者 陈同斌 肖细元 阎秀兰 翟丽梅 武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5-312,共8页
本文对砷和钙处理下蜈蚣草羽叶中砷、钙的亚细胞分布、超微结构变化及钙定位进行了研究。无砷处理下,各亚细胞组分中砷的分布为:细胞壁>胞质>细胞器。0.2 mmol/L砷处理下,羽叶各亚细胞组分中砷的分布为:胞质>>细胞壁>细... 本文对砷和钙处理下蜈蚣草羽叶中砷、钙的亚细胞分布、超微结构变化及钙定位进行了研究。无砷处理下,各亚细胞组分中砷的分布为:细胞壁>胞质>细胞器。0.2 mmol/L砷处理下,羽叶各亚细胞组分中砷的分布为:胞质>>细胞壁>细胞器。不同处理下,各亚细胞组分中钙含量变化规律相似:细胞壁最高,胞质其次,而细胞器远低于前两者。5 mmol/L钙处理对蜈蚣草羽叶细胞超微结构产生破坏,使细胞出现明显的质壁分离。在高砷高钙环境中,钙可能会增强砷对蜈蚣草的毒害效应,导致羽叶细胞的超微结构受到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胞 超微结构 超富集植物 蜈蚣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污染土壤景观修复植物筛选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曾鹏 曹霞 +3 位作者 郭朝晖 肖细元 刘亚男 梁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1-698,共8页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香樟、圆柏、侧柏、夹竹桃、珊瑚树、四季桂、红花檵木、金边黄杨、金叶女贞和海栀子10种常见景观植物对污染土壤中Cd的耐受能力和富集特征。试验设置的三个处理分别为不添加外源Cd的CK处理(土壤中Cd本底值为3.6mg&#...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香樟、圆柏、侧柏、夹竹桃、珊瑚树、四季桂、红花檵木、金边黄杨、金叶女贞和海栀子10种常见景观植物对污染土壤中Cd的耐受能力和富集特征。试验设置的三个处理分别为不添加外源Cd的CK处理(土壤中Cd本底值为3.6mg·kg^(-1))和添加外源Cd的T_1、T_2处理(土壤中Cd含量分别为9.6、24.6 mg·kg^(-1))。结果表明,在T_1和T_2处理下,圆柏、侧柏和四季桂的根、茎、叶和整株生物量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当土壤中Cd含量范围为3.6~24.6 mg·kg^(-1)时,侧柏、珊瑚树、四季桂和金边黄杨光合作用正常;T1和T2处理下香樟、侧柏、珊瑚树、四季桂、红花檵木、金边黄杨和金叶女贞叶片中丙二醛含量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珊瑚树对土壤中Cd有一定的富集能力,而香樟对Cd具有较强的转运能力。供试植物Cd富集系数的聚类分析表明,圆柏、夹竹桃和珊瑚树可用于Cd污染土壤修复与景观美化,红花檵木、金边黄杨、香樟、四季桂、侧柏和金叶女贞可用于Cd重污染土壤中Cd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污染土壤 景观植物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色矿冶区污染蔬菜土壤中重金属活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郭朝晖 宋杰 +2 位作者 肖细元 黄虹 苗旭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8,共7页
从湖南省长沙、株洲、衡阳和郴州地区典型有色金属矿冶区采集土壤和蔬菜样品,采用BCR法连续提取污染土壤中重金属不同组分,结合土壤中粘土矿物相、土壤和蔬菜重金属全量分析污染土壤重金属活性,并探讨其潜在环境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土壤... 从湖南省长沙、株洲、衡阳和郴州地区典型有色金属矿冶区采集土壤和蔬菜样品,采用BCR法连续提取污染土壤中重金属不同组分,结合土壤中粘土矿物相、土壤和蔬菜重金属全量分析污染土壤重金属活性,并探讨其潜在环境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Cd,Cu和Pb的可提取态含量与其在土壤中含量之比分别高达61.71%,43.14%和48.84%;土壤Cd的活性组分以酸可提取态为主,As,Cu和Pb以可还原态为主,Zn以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为主;土壤重金属尤其是As,Cd,Cu,Pb和Zn有效性组分之间存在明显的复合污染效应;土壤Cd,Cu和Zn可提取态含量与蔬菜Cd,Zn和Cu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BCR连续提取法 有色矿冶区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土壤-芦竹-水体系中As,Cd,Pb和Zn的渗漏与迁移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郭朝晖 王凤永 +2 位作者 宋杰 肖细元 苗旭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84-2192,共9页
在湖南某冶炼厂附近污染农田土壤上进行长期生态修复试验,通过连续采样研究土壤剖面不同深度渗漏水pH、水溶性有机碳(DOC)和重金属质量浓度等的变化,探讨污染土壤-芦竹-水体系中As,Cd,Pb和Zn的迁移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体系相比,... 在湖南某冶炼厂附近污染农田土壤上进行长期生态修复试验,通过连续采样研究土壤剖面不同深度渗漏水pH、水溶性有机碳(DOC)和重金属质量浓度等的变化,探讨污染土壤-芦竹-水体系中As,Cd,Pb和Zn的迁移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体系相比,芦竹修复体系下渗漏水中DOC质量浓度显著增加,As和Pb质量浓度明显降低;表层(0~25 cm)土壤剖面渗漏水中Cd和Zn质量浓度有下降趋势,但不显著;修复体系下渗漏水中As,Cd和Zn质量浓度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Ⅲ类标准,而Pb质量浓度仅达到Ⅴ类标准;产后芦竹地上部年生物量约为4.5 kg/m2,对As,Cd,Pb和Zn的累积分别达0.03,0.04,0.21和0.17 g/m2;芦竹修复体系对污染土壤中As,Cd,Pb和Zn有一定的稳定和去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芦竹 重金属 渗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活化过程中湿氟石膏的化学相变体特征及改性机理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朝晖 张康 +3 位作者 张慧 邢相国 肖细元 杨淼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916-2920,共5页
通过SEM/EDX,XRD和DTA-TGA等表征湿氟石膏化学组成、物相特征、热力学性能;研究外加硅酸盐、含钙铝化合物等改性剂的湿氟石膏在焙烧活化过程中的化学相变体特征及改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湿氟石膏主要以二水硫酸钙存在;在120~150℃湿... 通过SEM/EDX,XRD和DTA-TGA等表征湿氟石膏化学组成、物相特征、热力学性能;研究外加硅酸盐、含钙铝化合物等改性剂的湿氟石膏在焙烧活化过程中的化学相变体特征及改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湿氟石膏主要以二水硫酸钙存在;在120~150℃湿氟石膏脱除结晶水生成半水石膏;外加4.2%的改性剂、经200℃下焙烧2 h后得到的改性氟石膏粉完全满足《建筑石膏》(GB 9776—2008)要求,其中,半水硫酸钙质量分数为70.9%;初凝时间为5 min,终凝时间为9 min;遇水2 h后抗折强度为1.9 MPa,抗压强度为4.2 MPa;在焙烧活化过程中,氟石膏粉中游离CaO与硅酸盐通过水化作用形成C-S-H凝胶;含钙、铝化合物与硫酸钙进一步反应生成钙矾石针状骨架结构的硫酸铝钙,增强了半水石膏的水化特性和机械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氟石膏 脱水 半水石膏 焙烧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铅锌矿区河流沿岸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2
10
作者 郭朝晖 涂卫佳 +3 位作者 彭驰 黄博 肖细元 薛清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29-2038,共10页
以原桃林铅锌矿区下游新墙河为例,依据河水灌溉特征,开展了河流沿岸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调查研究。应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地积累指数分析了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与分布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了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利用H... 以原桃林铅锌矿区下游新墙河为例,依据河水灌溉特征,开展了河流沿岸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调查研究。应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地积累指数分析了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与分布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了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利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估了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新墙河沿岸农田土壤中存在以Cd为主,As、Cu、Ni、Pb、Zn共存的多种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在距离原桃林铅锌矿3 km范围内,呈现明显的点源污染分布特征。沿水流方向,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距离矿区3 km范围内农田土壤中As、Cu和Pb,3~15 km范围内Cd、Ni和Zn含量仍处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临界值水平;15~30 km范围内As、Cd、Cu、Ni、Pb和Zn含量基本在二级标准临界值以下;而在距离矿区30~50 km范围内河流沿岸农田土壤中只存在轻微的Cd污染。新墙河沿岸50%以上的农田土壤样品中Cd的生态风险系数达中等及以上;沿水流方向,距离矿区约6 km范围内灌溉水覆盖区的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较高,需要优先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区 新墙河 农田土壤 空间分布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碱预处理对水稻秸秆厌氧消化中重金属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辛立庆 郭朝晖 +4 位作者 肖细元 彭驰 徐文轩 彭丽 余东萍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5-78,81,共5页
为探究含重金属秸秆类生物质厌氧消化的可行性,以酸碱预处理后水稻秸秆为消化底物,探究其厌氧消化特性及重金属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6%NaOH预处理的水稻秸秆厌氧消化沼气产量达446.3 mL/g_(VS),秸秆中Cd、Pb、Cu和Zn的释放率分别达... 为探究含重金属秸秆类生物质厌氧消化的可行性,以酸碱预处理后水稻秸秆为消化底物,探究其厌氧消化特性及重金属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6%NaOH预处理的水稻秸秆厌氧消化沼气产量达446.3 mL/g_(VS),秸秆中Cd、Pb、Cu和Zn的释放率分别达到96.08%、89.55%、86.95%和92.82%;经3%H_2SO_4预处理的水稻秸秆沼气产量为396.9 mL/g_(VS),秸秆中Cd释放率为93.96%,而Pb、Cu和Zn释放率均低于80.00%。碱预处理降解秸秆中木质素,酸预处理降解半纤维素,厌氧消化降解利用木质纤维素等过程实现了水稻秸秆中重金属的高效释放。化学预处理尤其是NaOH预处理水稻秸秆可以促进其厌氧消化产沼气和重金属释放,实现含重金属生物质的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碱预处理 酸预处理 厌氧消化 重金属 木质纤维素 沼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合成水铁矿对钒(Ⅴ)的吸附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惠文 肖细元 +2 位作者 李万超 郭朝晖 张勇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101,共5页
采用静态批处理吸附实验,研究了人工合成水铁矿对钒(Ⅴ)的吸附动力学特征,探讨了溶液p H值、反应温度、初始钒浓度及竞争阴离子(Cl^-、NO_3^-、SO_4^(2-)和PO_4^(3-))对水铁矿吸附钒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铁矿对钒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和准二... 采用静态批处理吸附实验,研究了人工合成水铁矿对钒(Ⅴ)的吸附动力学特征,探讨了溶液p H值、反应温度、初始钒浓度及竞争阴离子(Cl^-、NO_3^-、SO_4^(2-)和PO_4^(3-))对水铁矿吸附钒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铁矿对钒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量随温度增加而增加,吸附过程为吸热自发过程,最大吸附量为23.09 mg/g。水铁矿对钒的吸附最佳p H值范围为4~8,共存阴离子SO_4^(2-)和PO_4^(3-)明显抑制其对钒的吸附。SEM-EDS和FTIR分析表明,水铁矿中Fe—O位点可能是钒的主要吸附位点。水铁矿对钒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可作为水体钒污染的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铁矿 钒(Ⅴ) 吸附 阴离子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酸雨淋溶条件下锌冶炼挥发窑渣重金属释放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小燕 肖细元 +2 位作者 郭朝晖 彭驰 王小慧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7-132,138,共7页
模拟pH值分别为4.0、5.6、7.0酸雨干湿交替淋溶(对应pH4.0、pH5.6、pH7.0处理组)和pH=4.0雨水持续淋溶(CL pH4.0处理组),开展50 d锌挥发窑渣柱淋溶实验,研究渣中Cd、Cu、Pb、Zn释放和赋存形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H4.0处理组在整个淋溶... 模拟pH值分别为4.0、5.6、7.0酸雨干湿交替淋溶(对应pH4.0、pH5.6、pH7.0处理组)和pH=4.0雨水持续淋溶(CL pH4.0处理组),开展50 d锌挥发窑渣柱淋溶实验,研究渣中Cd、Cu、Pb、Zn释放和赋存形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H4.0处理组在整个淋溶期间Pb的释放较高,淋溶第35~50 d促进Cd、Cu和Zn释放。pH4.0和CL pH4.0处理组淋出液Cd、Cu、Zn浓度均在前期第5 d达到峰值,pH5.6和pH7.0处理组于第10 d达到峰值。各处理组淋溶50 d后淋出液中Cd、Cu、Pb和Zn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50~1 438、1.88~234、1.30~5.96和15.2~120 mg/L,远超GB 25466—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1 500~14 380、3.76~468、1.30~5.96和7.60~60倍。淋出液Cd浓度较高与其渣中高比例活性态相关,且酸雨淋溶会促进Cu活化。矿物溶解控制重金属元素溶出释放,淋溶后PbSO3衍射峰消失,Cu和Zn赋存矿物衍射峰强度降低。酸雨淋溶下锌挥发窑渣中重金属具有较大环境风险,需加强降雨淋滤污染防治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窑渣 重金属 酸雨淋溶 干湿交替 释放 锌冶炼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氧气氛和温度对蜈蚣草焚烧底灰中砷的固留影响
14
作者 周聪 胡可人 +2 位作者 肖细元 郭朝晖 彭驰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94,98,共5页
采用管式炉研究不同气氛和温度焚烧条件对蜈蚣草减重率和底灰中As等元素固留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氛和温度对蜈蚣草焚烧减重率有显著影响,低氧(V(N2)∶V(O2)=4∶1)气氛下,400℃焚烧时蜈蚣草减重率仅为83.2%,500℃焚烧时减重率增至90... 采用管式炉研究不同气氛和温度焚烧条件对蜈蚣草减重率和底灰中As等元素固留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氛和温度对蜈蚣草焚烧减重率有显著影响,低氧(V(N2)∶V(O2)=4∶1)气氛下,400℃焚烧时蜈蚣草减重率仅为83.2%,500℃焚烧时减重率增至90.3%。中氧(V(N2)∶V(O2)=2∶1)和高氧(V(N2)∶V(O2)=1∶1)气氛下,400℃焚烧时减重率分别为89.2%和90.3%。蜈蚣草底灰中As、Ca、Mg、Fe含量均随着焚烧温度提高而增加。蜈蚣草焚烧优化条件为400℃、中氧气氛,此时底灰中As固留率高达85.9%,As主要以Fe8As10O23结晶相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植物修复 生物质 蜈蚣草 超富集植物 固留 焚烧 氮/氧气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