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工艺制备的粗茶褐素结构表征及非挥发性代谢物分析
1
作者 张凤 李湘 +3 位作者 王明明 谭春雷 盛军 赵存朝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72,共11页
以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分别利用碱氧化法和酶氧化法制备碱氧化法粗茶褐素(alkaline oxidation crude theabrownin,TBs-a)和酶氧化法粗茶褐素(enzymatic oxidation crude theabrownin,TBs-e),并以从普洱熟茶中水提得到的粗茶褐素(Pu-erh ... 以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分别利用碱氧化法和酶氧化法制备碱氧化法粗茶褐素(alkaline oxidation crude theabrownin,TBs-a)和酶氧化法粗茶褐素(enzymatic oxidation crude theabrownin,TBs-e),并以从普洱熟茶中水提得到的粗茶褐素(Pu-erh ripe tea crude theabrownin,TBs-f)为对照,对3种不同工艺制备的粗茶褐素的主要成分、结构特征及其非挥发性代谢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粗茶褐素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差异较大,TBs-a和TBs-f中茶褐素和的相对含量高于TBs-e;而TBs-f中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的相对含量高于TBs-a和TBs-e。扫描电镜分析结果发现:TBs-a表面光滑,无褶皱;TBs-e表面存在大量圆形气孔结构;TBs-f表面粗糙。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3种粗茶褐素均为非晶态聚合物。Zeta电位结果表明,TBs-f粒径最小,稳定性最好;TBs-a粒径居中,稳定性较好;TBs-e粒径最大,稳定性最差。热重分析显示,3种粗茶褐素的热性能均较好。3种粗茶褐素的非挥发性代谢物相对含量差异较大,氨基酸、有机酸、糖类、醇类和脂肪酸是三者主要的差异代谢物,其中,氨基酸在TBs-a和TBs-e中的占比较高,而有机酸和醇类在TBs-f中的占比较高。3种粗茶褐素在主要成分、结构特征及非挥发性代谢物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旨在为茶褐素的高效制备及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茶褐素 普洱熟茶 主要成分 结构表征 非挥发性代谢物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粕酱油的研制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谭春雷 盛军 赵存朝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160,共7页
以螺旋压榨核桃粕、超临界萃取核桃粕和重力压榨核桃粕为原料,考察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料液比和盐水浓度对酱油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并对酱油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发酵时间为32 d、发酵温度为42℃、料液比为1∶... 以螺旋压榨核桃粕、超临界萃取核桃粕和重力压榨核桃粕为原料,考察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料液比和盐水浓度对酱油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并对酱油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发酵时间为32 d、发酵温度为42℃、料液比为1∶1.2、盐水浓度为13%时,3种核桃粕所得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0.75,0.56,0.65 g/100 g。对3种成品酱油进行理化指标检测,3种酱油总氮含量分别为1.05,0.93,0.95 g/dL,无盐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1.15,11.27,11.67 g/dL,均符合相应国家标准。在3种酱油中共检测出16种游离氨基酸,其中螺旋压榨核桃粕所制酱油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达6.16 g/dL,超临界萃取核桃粕和重力压榨核桃粕所制酱油中氨基酸总量分别为5.02,5.20 g/mL。研究表明3种核桃粕用来制作酱油的适合程度为螺旋压榨核桃粕>重力压榨核桃粕>超临界萃取核桃粕。核桃粕酱油的研制可为云南核桃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可促进云南酱油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粕酱油 发酵工艺 响应面法 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紫米酸奶的研制及其品质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牟泓羽 李菜兰 +4 位作者 吴波 陈蓉 盛军 赵存朝 余智瑾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9-185,共7页
为了研制一款植物基核桃紫米酸奶,以感官评分和酸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核桃仁添加量、紫米添加量、羧甲基纤维素(CMC)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酸奶品质影响,进一步结合响应面试验确定核桃紫米酸奶的最佳制作工艺条件,对成品酸奶... 为了研制一款植物基核桃紫米酸奶,以感官评分和酸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核桃仁添加量、紫米添加量、羧甲基纤维素(CMC)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酸奶品质影响,进一步结合响应面试验确定核桃紫米酸奶的最佳制作工艺条件,对成品酸奶品质进行综合分析,并与未发酵的紫米乳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得到核桃紫米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核桃仁添加量12.5%、紫米添加量12%、CMC添加量0.3%、发酵时间14 h。在此工艺下得到的酸奶风味浓郁,色泽均一,口感细腻,感官评分为86.87分,酸度为49.05°T。与未发酵的核桃紫米乳相比,核桃紫米酸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比提高了33.03%、甜味氨基酸含量占比提高了25.76%,苦味氨基酸含量占比降低了20.23%。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紫米核桃乳和核桃紫米酸奶存在显著差异,可用主成分分析进行区分。单不饱和脂肪酸和甜味氨基酸与核桃紫米酸奶的综合品质呈正相关,这使得通过发酵得到的核桃紫米酸奶营养更丰富,口感更适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米核桃酸奶 感官评价 响应面优化 工艺研究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型粗茶褐素制备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凤 赵金娜 +1 位作者 盛军 赵存朝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4-138,共5页
以普洱生茶为原料制备氧化型粗茶褐素。以茶褐素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氧化型粗茶褐素的制备工艺,并与熟茶水提物对比分析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氧化型粗茶褐素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料液比1∶20(g/mL)、pH 8.5、... 以普洱生茶为原料制备氧化型粗茶褐素。以茶褐素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氧化型粗茶褐素的制备工艺,并与熟茶水提物对比分析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氧化型粗茶褐素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料液比1∶20(g/mL)、pH 8.5、通气时间14 h,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氧化型粗茶褐素中茶褐素含量为77.12%。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氧化型粗茶褐素与熟茶水提物的抗氧化能力相近,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氧化型粗茶褐素 熟茶水提物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高酰基结冷胶—魔芋胶—羧甲基纤维素复配3D打印凝胶的配方
5
作者 蒋蝶 王苑竹 +3 位作者 陶兴琳 盛军 张云鹤 朱强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6,共11页
【目的】构建多元化的复配凝胶体系,以丰富3D打印原料的种类。【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高酰基结冷胶(high acyl gellan gum,HAGG)、魔芋胶(konjac gum,KG)和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3种凝胶材料进行复配,... 【目的】构建多元化的复配凝胶体系,以丰富3D打印原料的种类。【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高酰基结冷胶(high acyl gellan gum,HAGG)、魔芋胶(konjac gum,KG)和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3种凝胶材料进行复配,通过测定黏度、色差和流动性,并结合感官评价等方法,优化凝胶体系的配方,系统分析凝胶体系的特性和3D打印效果。【结果】复配3D打印凝胶体系的最佳配方为:以50 g去离子水为基质,按质量分数添加HAGG 1.5%、KG 1.5%和CMC 0.4%,此配方条件下获得3D打印产品的色差值L^(*)、a^(*)和b^(*)分别为70.69、−131.00和352.31,黏度为56873.00 mPa·s,流动性为0.98 mm/min,感官评分为94.00,打印效果最好,获得的样品在室温下可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形状。【结论】HAGG-KG-CMC复配凝胶的各成分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研究获得了一种可用于3D打印的凝胶体系配方,为3D打印食品原料的开发及食品凝胶类产品的新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高酰基结冷胶 魔芋胶 羧甲基纤维素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质和杀菌条件对核桃油微胶囊化的影响及贮藏稳定性
6
作者 王明明 陈银艳 +2 位作者 余智瑾 盛军 赵存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9-207,共9页
为研究不同均质及杀菌条件下乳化液特性与微胶囊包埋率、表面油质量分数之间的相关性,通过LUMiSizer 611分散体分析仪探究不同条件下乳化液稳定性、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规律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并对最优条件下的微胶囊形貌和贮藏稳定... 为研究不同均质及杀菌条件下乳化液特性与微胶囊包埋率、表面油质量分数之间的相关性,通过LUMiSizer 611分散体分析仪探究不同条件下乳化液稳定性、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规律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并对最优条件下的微胶囊形貌和贮藏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均质压力40 MPa、均质温度65℃和杀菌条件为85℃/15 min时乳化液不稳定性指数和平均粒径最小,粒径分布离散度总体呈下降趋势,此时包埋率分别为95.38%、97.12%和94.23%;在上述最适工艺条件下核桃油微胶囊平均粒径为6.62μm,表面油质量分数为1.03%,微胶囊化包埋率为96.41%,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微胶囊表面和内部结构良好,具有良好的包埋效果。加速贮藏实验表明,与未包埋的核桃油相比,核桃油微胶囊具有良好的氧化稳定性;在不同条件下经过35 d贮藏,其保留率下降幅度有所不同,将微胶囊于低温、避光、无氧或氧气含量很少条件下保存时效果最佳。本研究可为核桃油乳液和微胶囊产品的均质和杀菌工艺选择以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均质条件 杀菌条件 粒径 包埋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核桃乳的研制及其对小鼠睡眠改善作用
7
作者 吴宽 牟泓羽 +3 位作者 杨瑜芳 余智瑾 盛军 赵存朝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0期93-99,共7页
该文以去皮核桃仁和辣木叶发酵提取物为主要原料,通过感官评价和响应面工艺优化,研制一款风味辣木核桃乳,并通过对小鼠直接睡眠实验、延长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睡眠实验和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对其睡眠... 该文以去皮核桃仁和辣木叶发酵提取物为主要原料,通过感官评价和响应面工艺优化,研制一款风味辣木核桃乳,并通过对小鼠直接睡眠实验、延长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睡眠实验和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对其睡眠改善作用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辣木核桃乳最佳工艺配方为辣木叶发酵提取物添加量16 g/kg、核桃仁添加量80 g/kg、白砂糖添加量50 g/kg,该配方下得到的辣木核桃乳口感最好,感官评分达93.2;辣木核桃乳对小鼠无直接睡眠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辣木核桃乳低、中、高剂量组均对戊巴比妥钠催眠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长有积极影响,分别延长10.28%、33.04%、61.11%;辣木核桃乳中剂量组显著提高小鼠的睡眠发生率(p<0.05),辣木核桃乳高剂量组极显著提高小鼠的睡眠发生率(p<0.01);辣木核桃乳中剂量组显著缩短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潜伏期(p<0.05),辣木核桃乳高剂量组极显著缩短小鼠的睡眠潜伏期(p<0.01)。综上,该辣木核桃乳口感细腻、风味独特,对小鼠的睡眠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辣木 发酵 改善睡眠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气泡乳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8
作者 牟泓羽 黄思 +3 位作者 吴宽 杨成双 盛军 赵存朝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7-102,共6页
以去皮核桃仁为原料,辅以浓缩牛奶蛋白粉、赤藓糖醇、乳化稳定剂等,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核桃气泡乳的配方,并对其稳定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以核桃气泡乳总质量为基准,添加去皮核桃仁8%、赤藓糖醇6.5%、浓缩... 以去皮核桃仁为原料,辅以浓缩牛奶蛋白粉、赤藓糖醇、乳化稳定剂等,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核桃气泡乳的配方,并对其稳定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以核桃气泡乳总质量为基准,添加去皮核桃仁8%、赤藓糖醇6.5%、浓缩牛奶蛋白粉5%、复配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脂∶微晶纤维素质量比1∶1)0.1%、复配稳定剂(魔芋胶∶黄原胶质量比1∶1)0.25%、异抗坏血酸钠0.05%和小苏打0.5%,在此条件下制得的产品口感好,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气泡乳 乳化稳定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微量蛋白检测在重症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盛军 杨新玲 陈启 《淮海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247-248,共2页
目的检测尿微量蛋白水平并探讨其对危重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动态监测ICU危重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并分别测定血尿素氮(BUN)、肌酐(Cr),肾联合检查阳性为尿微量白蛋白、血、尿β2-微球蛋... 目的检测尿微量蛋白水平并探讨其对危重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动态监测ICU危重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并分别测定血尿素氮(BUN)、肌酐(Cr),肾联合检查阳性为尿微量白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中任意一项指标高于正常值。结果在危重患者中MA、血β2-MG、尿β2-MG发生率分别为72.5%、80.0%,77.5%,肾联合检查阳性率87.5%,均高于尿常规(7.5%)和尿素氮、肌酐阳性率(22.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单项检测MA或β2-MG这2项指标阳性率偏低,将这2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可达87.5%,大大提高了阳性检出率。结论联合监测尿MA、β2-MG对危重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有帮助,是诊断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微量蛋白 血、尿β2-微球蛋白 肾功能损害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的科学研究与文化创新 被引量:4
10
作者 盛军 《中国茶叶加工》 2011年第4期1-1,共1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茶叶科学研究逐步深入,现代饮茶、品茶理念的改变影响着世界茶文化的发展轨迹,速溶茶文化作为传统茶文化的补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科学研究 文化创新 茶叶 茶文化 科学技术 饮茶 品茶 速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渥堆发酵中嗜热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37
11
作者 杨瑞娟 吕杰 +4 位作者 严亮 杨柳霞 李晨晨 姜姝 盛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1-378,共8页
应用传统的普洱熟茶渥堆方法进行发酵,研究分析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嗜热微生物的种类,应用测序技术对分离的微生物进行了鉴定。每天取样,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鉴定,并对分离出来的几种嗜热霉菌在不同温度、不同pH条件下培养,观察... 应用传统的普洱熟茶渥堆方法进行发酵,研究分析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嗜热微生物的种类,应用测序技术对分离的微生物进行了鉴定。每天取样,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鉴定,并对分离出来的几种嗜热霉菌在不同温度、不同pH条件下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全面分析,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发现了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嗜热微生物,为揭示普洱茶高温发酵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渥堆发酵 嗜热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茶叶中所含结合咖啡因比例的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黄业伟 徐欢欢 +3 位作者 王素敏 李润博 王宣军 盛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8-233,共6页
分析比较不同茶叶的咖啡因含量及所含结合咖啡因的比例,为茶叶中咖啡因的准确分析、茶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的氧化程度监测以及不同茶叶中咖啡因的功能差异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以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六大茶类样品为试样,利用低p H沉淀法结合... 分析比较不同茶叶的咖啡因含量及所含结合咖啡因的比例,为茶叶中咖啡因的准确分析、茶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的氧化程度监测以及不同茶叶中咖啡因的功能差异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以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六大茶类样品为试样,利用低p H沉淀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不同茶叶的咖啡因含量及其结合情况。结果表明,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越大的茶叶所含结合咖啡因的比例越大。其中,深度发酵的普洱茶(熟茶)和六堡茶中结合咖啡因的比例最大(20%左右);而不发酵的绿茶中结合咖啡因的比例最低(<2%)。结合咖啡因的比例指标在准确判定茶叶加工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程度以及不同来源咖啡因的功效差异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结合咖啡因 咖啡因 六大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氧化程度茶多酚与咖啡因及糖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业伟 王素敏 +3 位作者 徐欢欢 李润博 王宣军 盛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3-417,共5页
本试验以茶多酚为试样,制备出不同氧化程度的茶多酚,利用低p H沉淀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不同氧化程度茶多酚与咖啡因及糖类物质的结合能力,分析比较不同氧化程度的茶多酚与咖啡因及糖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表明:氧化型茶多酚... 本试验以茶多酚为试样,制备出不同氧化程度的茶多酚,利用低p H沉淀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不同氧化程度茶多酚与咖啡因及糖类物质的结合能力,分析比较不同氧化程度的茶多酚与咖啡因及糖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表明:氧化型茶多酚能够与咖啡因或者糖类物质结合,茶多酚的氧化程度与其结合咖啡因及糖类物质的能力呈正比,茶多酚氧化的第3阶段样品可结合(86.97±0.01)%的咖啡因和超过1/4的糖类物质。研究为更加准确地分析茶叶中主要成分的相互关系、茶叶加工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程度监测以及茶叶功效物质基础的准确评判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氧化型茶多酚 咖啡因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的降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素敏 徐欢欢 +2 位作者 黄业伟 王宣军 盛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9-224,共6页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保健功能。流行病学研究和体外试验研究表明,多酚类物质可以有效调节脂代谢,具有降低血脂的重要作用。就近年来对茶多酚类物质调节脂代谢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作综述,在对现有研究成果...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保健功能。流行病学研究和体外试验研究表明,多酚类物质可以有效调节脂代谢,具有降低血脂的重要作用。就近年来对茶多酚类物质调节脂代谢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作综述,在对现有研究成果分析的基础上对茶多酚类物质降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降血脂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糖对阿霉素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魏楠 朱强强 +6 位作者 陈际名 李彤 李亦凡 黄业伟 马啸 王宣军 盛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7-483,共7页
肺癌是全世界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当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化疗,阿霉素是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然而该药物毒性较大,长期使用可发生剂量依赖性的不可逆的心肌病变、骨髓抑制等,同时其多药耐药性的存在也使它在临... 肺癌是全世界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当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化疗,阿霉素是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然而该药物毒性较大,长期使用可发生剂量依赖性的不可逆的心肌病变、骨髓抑制等,同时其多药耐药性的存在也使它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为了减少阿霉素的毒副作用,通过体外培养人肺癌A549细胞,将茶叶提取物茶多糖与阿霉素联用,加入A549细胞,24 h后以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表明,当阿霉素质量浓度为3 mg·L^(-1)时,对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效果最明显;不同浓度茶多糖与1、2、3 mg·L^(-1)阿霉素联用,以2 mg·L^(-1)阿霉素与6 mg·L^(-1)茶多糖联用时对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效果最明显,且优于单独使用3 mg·L^(-1)阿霉素的效果。阿霉素可诱导A549细胞凋亡,茶多糖与阿霉素联用可减少阿霉素的使用剂量,增强阿霉素对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糖 阿霉素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对慢性铅暴露致肾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洪娟 吕翠 +3 位作者 刘晓丽 左茹 盛军 张文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2-450,共9页
铅(Pb)是环境中重要的无机污染物之一,可造成多系统多器官的损伤,肾脏是铅毒性的主要靶器官。铅能造成肾小管、肾小球的炎症损伤,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其主要机制为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本试验前期研究发现,慢性铅暴露可导致甲基乙二醛(Me... 铅(Pb)是环境中重要的无机污染物之一,可造成多系统多器官的损伤,肾脏是铅毒性的主要靶器官。铅能造成肾小管、肾小球的炎症损伤,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其主要机制为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本试验前期研究发现,慢性铅暴露可导致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MG)在肾组织中累积。MG是广泛分布的邻二羰基化合物,具有两个高活性的羰基亲电中心,可与DNA、RNA中的核碱基和蛋白质中的碱性残基反应,通过AGEs-RAGE-NFκB通路促进炎性损伤。普洱茶为云南特色名茶,本实验利用不同剂量的普洱茶灌胃铅暴露模型鼠,观察普洱茶对小鼠全血铅水平、肾脏组织中MG含量、前炎症因子TNF-α、1L-1β、AGEs的受体蛋白RAGE和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一定浓度的普洱茶不仅能起到促排铅效果,还能直接螯合组织中的MG,减少铅暴露所致MG的过量累积,减少AGEs的形成,降低其受体蛋白RAGE的表达,减少NFκB的磷酸化,降低TNF-α、1L-1β的量,减轻炎症损伤,最终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慢性铅暴露 肾炎症损伤 甲基乙二醛(MG) RAGE NFΚB TNF-α 1L-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二值化阈值选取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建平 盛军 方敏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59-562,共4页
图像阈值的自动选取是灰度图像二值化处理中的关键。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小波分析的阈值选取方法。通过对图像直方图特征点由粗到精的表示 ,在最佳尺度上确定出个数有限的波谷点 (即候选阈值点 ) ,再根据图像阈值的性质定出唯一的阈... 图像阈值的自动选取是灰度图像二值化处理中的关键。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小波分析的阈值选取方法。通过对图像直方图特征点由粗到精的表示 ,在最佳尺度上确定出个数有限的波谷点 (即候选阈值点 ) ,再根据图像阈值的性质定出唯一的阈值点。该方法计算简单 ,适应性强 ,满足了实时性要求高的图像处理与分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二值化 阈值选取 图像数字处理 图像阈值 灰度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修饰脂质体的制备及对心肌细胞的靶向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妍 邓英杰 +3 位作者 郝艳丽 王秀敏 王振远 盛军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制备 3- {4 - [2- 羟基 (1- 甲基乙胺基 )丙氧基 ]辛基 }丙酸十六醇酯 (PAC)膜修饰脂质体 ,并对其体外心肌细胞靶向性进行研究。方法合成 β1 受体配体亲脂性化合物 (PAC)并制备PAC膜修饰的脂质体 (PAC- L) ;将荧光标记的脂质体... 目的制备 3- {4 - [2- 羟基 (1- 甲基乙胺基 )丙氧基 ]辛基 }丙酸十六醇酯 (PAC)膜修饰脂质体 ,并对其体外心肌细胞靶向性进行研究。方法合成 β1 受体配体亲脂性化合物 (PAC)并制备PAC膜修饰的脂质体 (PAC- L) ;将荧光标记的脂质体加入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中 ,分别在常氧及缺氧条件下共同培养一定时间后 ,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心肌细胞摄取荧光脂质体的量。结果体外心肌靶向性研究表明PAC- L与心肌细胞有较强的亲和力 ,在常氧状态下心肌细胞对PAC L的摄取较Plain -L高约 3. 2倍 ,而在缺氧状态下心肌细胞对PAC- L的摄取较Plain- L高达 5 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修饰脂质体 心肌细胞 常氧 缺氧 靶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茶类多酚含量测定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辛敏 詹欣 +4 位作者 刘轩 张小娜 王吉成 唐劲天 盛军 《食品与药品》 CAS 2014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测定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中多酚的含量,研究其抑菌活性。方法针对6种茶叶样品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并经乙酸乙酯提取后,所得供试品溶液依国标法测定多酚含量。并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 目的测定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中多酚的含量,研究其抑菌活性。方法针对6种茶叶样品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并经乙酸乙酯提取后,所得供试品溶液依国标法测定多酚含量。并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为实验菌株,通过圆形滤纸片扩散法研究不同浓度供试品溶液的抑菌活性。结果 6种茶叶样品乙酸乙酯部位多酚得率分别为绿茶59.07%、黄茶62.39%、白茶32.15%、青茶50.70%、红茶34.86%、黑茶40.68%。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均与供试品溶液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6种茶发酵程度的差异导致所含成分不同,致使其抑菌活性有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茶褐素对大鼠尿液影响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建 彭春秀 +2 位作者 盛军 高斌 龚加顺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1-499,共9页
本研究采用核磁共振(NMR)代谢组学法研究普洱茶茶褐素(TB,分子量>50 k Da)对大鼠尿液代谢的影响。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TB组、高脂组和高脂+TB组,以生物核磁共振技术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研究灌胃高剂量... 本研究采用核磁共振(NMR)代谢组学法研究普洱茶茶褐素(TB,分子量>50 k Da)对大鼠尿液代谢的影响。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TB组、高脂组和高脂+TB组,以生物核磁共振技术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研究灌胃高剂量普洱茶茶褐素后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TB组与正常对照组,高脂+TB组与高脂组的尿液代谢谱有明显差异;筛选出缬氨酸、柠檬酸、牛磺酸、丙酸盐、α-酮戊二酸、β-羟基丁酸等6种普洱茶茶褐素标志性代谢物;普洱茶茶褐素对大鼠尿液的影响可能涉及到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三羧酸循环、脂类代谢和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褐素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