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态制剂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及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变
1
作者 杜力巍 田笑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依达拉奉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乙、丙与丁4组,各43例。4组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乙组另接受依达... 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依达拉奉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乙、丙与丁4组,各43例。4组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乙组另接受依达拉奉治疗,丙组另接受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丁组另接受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指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住院时间、并发症、病死率。结果4组双歧杆属、乳酸杆菌属相对丰度在治疗前、治疗7 d及14 d后均依次升高(P<0.05),丙组、丁组治疗7、14 d后均高于甲组、乙组(P<0.05),丁组治疗7、14 d后高于丙组(P<0.05);4组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相对丰度在治疗前、治疗7 d及14 d后均依次降低(P<0.05),丙组、丁组治疗7、14 d后均低于甲组、乙组(P<0.05),丁组治疗7、14 d后低于丙组(P<0.05);4组D-乳酸、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在治疗前、治疗7 d及14 d后均依次降低(P<0.05),乙组、丙组、丁组治疗7、14 d后均低于甲组(P<0.05),乙组、丁组治疗7、14 d后均低于丙组(P<0.05),丁组治疗7、14 d后低于乙组(P<0.05);丁组住院时间短于甲组、乙组、丙组(P<0.05),丁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低于甲组(P<0.05);4组APACHEⅡ评分在治疗前、治疗7及14 d后均依次降低(P<0.05),乙组、丙组、丁组治疗7、14 d后均低于甲组(P<0.05),丁组治疗7、14 d后低于乙组、丙组(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能够调节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机体肠道菌群,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给予依达拉奉可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二者均可减轻病情,且二者联合可增强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善作用和对病情的控制作用,还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 依达拉奉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道菌群 肠黏膜屏障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 被引量:7
2
作者 杜浩 田笑笑 +4 位作者 李同森 储建军 熊明月 王俊生 许九生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9期788-790,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采用微创、有效、经济的手术方式治疗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治疗内踝骨折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7~42岁,平均31.7岁。内踝骨折经闭合复位后,分别采用1枚空心加压螺钉经骨折面中央并与其垂直置... 目的:探讨一种采用微创、有效、经济的手术方式治疗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治疗内踝骨折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7~42岁,平均31.7岁。内踝骨折经闭合复位后,分别采用1枚空心加压螺钉经骨折面中央并与其垂直置入,1枚克氏针过骨折面与内踝轴线一致斜行打入并过对侧骨皮质。术后通过Kaikkonen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与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均获随访,时间为6~30个月,平均18.7个月。均达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2.6~3.8个月,平均3.2个月。按Kaikkonen功能评分,优5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结论: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和克氏针联合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微创、恢复快及费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迁移理论在西班牙语动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田笑笑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83-184,共2页
在西班牙语动词教学中,动词的非人称形式一直作为重点。西班牙语动词根据式、时、体、人称而变化,其中动词的非人称形式是动词的一种固定形式。汉浯动词不存在词形变化,因此很难用汉语动词对应讲解西班牙语动词的非人称形式。同时,英语... 在西班牙语动词教学中,动词的非人称形式一直作为重点。西班牙语动词根据式、时、体、人称而变化,其中动词的非人称形式是动词的一种固定形式。汉浯动词不存在词形变化,因此很难用汉语动词对应讲解西班牙语动词的非人称形式。同时,英语的非谓语动词存在相似变化。本文依据语言迁移理论,对比分析英西两种语言在动词方面的相似性,从而在教学中用英语迁移西班牙语动词非人称形式。在进行英语动词正迁移的同时,列举应避免产生负迁移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迁移 西班牙语动词非人称形式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白艳丽 金建军 +1 位作者 刘献民 田笑笑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4期56-57,共2页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对42例胃癌组织(胃癌组)、42例癌前病变组织(癌前病变组)、60例正常对照胃黏膜组织(健康对照组)中p16基因启动子区...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对42例胃癌组织(胃癌组)、42例癌前病变组织(癌前病变组)、60例正常对照胃黏膜组织(健康对照组)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在胃癌发生、进展中可能发挥的作用。结果 42例胃癌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阳性率为52.4%,癌前病变组织中为11.9%,正常组织中为1.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型胃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与中分化型胃癌组织,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在胃癌发生的促进和进展阶段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早期胃癌诊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16基因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以及胆碱酯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郑玉峰 田笑笑 王瑞芳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10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化验凝血四项以及胆碱酯酶指标变化趋势对于评估肝硬化患者的发展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80例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清胆碱酯酶(ChE)、血浆... 目的探讨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化验凝血四项以及胆碱酯酶指标变化趋势对于评估肝硬化患者的发展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80例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清胆碱酯酶(ChE)、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PT、APTT和TT明显长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FIB、Ch E显著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Child-Pugh级别肝硬化患者PT、APTT、TT、FIB和Ch E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hild-Pugh级别肝硬化患者PT、APTT、TT、FIB和Ch E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凝血四项、胆碱酯酶是判断肝硬化病情严重度的有效指标,对于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LD-PUGH分级 肝硬化 凝血四项 胆碱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肝硬化患者伴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朱晶晶 金建军 +1 位作者 田笑笑 白艳丽 《抗感染药学》 2018年第3期408-410,共3页
目的:比较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肝硬化患者伴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间收治的肝硬化伴自发性腹膜炎患者88例资料,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44)和对照组(n=44);治疗组患者给予亚胺培南治疗,... 目的:比较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肝硬化患者伴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间收治的肝硬化伴自发性腹膜炎患者88例资料,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44)和对照组(n=44);治疗组患者给予亚胺培南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以及临床症状(体温、腹胀、腹部压痛或反跳痛)复常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8.64%显著高于对照组为70.45%(P<0.05),临床症状(体温、腹胀、腹部压痛或反跳痛)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亚胺培南治疗肝硬化患者伴自发性腹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头孢哌酮-舒巴坦,有效促进了患者各症状的消退,故亚胺培南被广泛用于治疗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胺培南 头孢哌酮舒巴坦 肝硬化 自发性腹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藻黄素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任祥雨 郑佳文 +4 位作者 田笑笑 曹洪杰 李航婷 唐云平 杨最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2,共11页
目的:探究岩藻黄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14只,其余为实验组,实验组给予8周的高脂饮食喂养之后,再... 目的:探究岩藻黄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14只,其余为实验组,实验组给予8周的高脂饮食喂养之后,再分为模型组、岩藻黄素低剂量和高剂量组,给予灌胃6周,每日1次。每周记录小鼠的体质量,第14周结束时小鼠禁食12 h后全部处死。后续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力,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游离脂肪酸、脂联素和瘦素含量;检测肝脏组织匀浆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透射电镜下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中5’-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岩藻黄素组中的TC、TG、LDL-C、ALT、AST显著降低(P<0.05),HDL-C显著升高(P<0.05),且降低了瘦素水平,增加了脂联素分泌,GSH-Px、SOD、CAT升高(P<0.05),MDA降低(P<0.05),且炎症因子的水平降低。苏木精-伊红染色、油红O染色、糖原染色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岩藻黄素组肝脏组织学结构好转,趋近于正常组。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岩藻黄素治疗可上调AMPK信号通路中磷酸化5’-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磷酸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肉碱脂酰转移酶1,下调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脂肪酸合酶表达;抑制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Nrf2信号通路中Keap-1的水平,提高Nrf2及其下游抗氧化蛋白血红素氧合酶1、NAD(P)H-醌氧化还原酶1和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的表达水平;下调TLR4信号通路中TLR4蛋白的表达,抑制髓样分化因子88、磷酸化人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和磷酸化核因子κB蛋白(p65)的表达。结论:岩藻黄素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减少氧化应激和调节炎症等途径修复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黄素 小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5’-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通路 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