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一例反思并589例文献复习 被引量:14
1
作者 牛磊 费爱华 +3 位作者 吴增斌 王海嵘 高成金 潘曙明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10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AD患者临床资料,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2015年收录的相关...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AD患者临床资料,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2015年收录的相关误诊文献,检索式为"主动脉夹层"关键词检索加"误诊"模糊检索,分析命中文献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结果 1本例因突发胸痛伴左背部剧烈疼痛入院。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并多导联ST段弓背样抬高,就诊期间因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突发意识丧失,予体外电复律后室速终止,初步考虑AMI,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中冠状动脉造影排除AMI诊断。后行主动脉螺旋CT造影确诊为AD(Stanford A型),转心胸外科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但因患者心功能极差,术后18 d抢救无效死亡。2文献检索共命中73篇文献,累计误诊病例589例,症状以剧烈胸痛为主(57.9%),其次为剧烈腹痛、晕厥、神经系统症状、腰痛等;体征以血压升高为主(53.0%),其次为大汗、皮肤湿冷、休克、血压降低等。前5位误诊疾病为AMI、心绞痛、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急性脑卒中。结论 AD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对于突发持续性胸、腰、腹部剧痛的中老年人,应高度警惕AD的发生,尽早采用有效检查手段,迅速评估病情,合理处理,以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误诊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食管破裂一例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2
作者 牛磊 费爱华 +2 位作者 吴增斌 王海嵘 潘曙明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10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食管破裂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并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误诊为重症肺炎的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检索CNKI数据库命中的60篇文献共366例自发性食管破裂临床资料进行综述分析。结果 1本例因胸... 目的探讨自发性食管破裂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并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误诊为重症肺炎的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检索CNKI数据库命中的60篇文献共366例自发性食管破裂临床资料进行综述分析。结果 1本例因胸痛伴气促、发热1 d就诊,外院诊断重症肺炎。转我院后出现脓毒性休克,后于胸腔引流液中发现食物残渣,行胃镜检查于食管下端近贲门处见破口,确诊为自发性食管破裂、食管胸膜瘘致脓胸。予肠内营养、胃肠减压等综合治疗,病情好转出院。2文献检索的366例自发性食管破裂中误诊108例,误诊率29.5%,误诊为溃疡病穿孔30例,急性胸膜炎20例,急性胰腺炎18例,液气胸16例,急性胆囊炎9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心绞痛5例,肺栓塞2例,主动脉夹层、食管憩室各1例。经食管造影、胸腔引流液检查及手术探查等确诊;其中282例接受手术治疗,84例接受非手术保守治疗,共治愈310例,死亡56例。结论对于急性起病、剧烈呕吐后出现的胸部疼痛、上腹部疼痛者,应警惕食管破裂的可能,及时行胸部CT、食管造影、胸腔穿刺或引流口服亚甲蓝染色及胃镜等检查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破裂 误诊 肺炎 积脓 胸腔 休克 脓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早期血乳酸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滨 胡晓峰 +4 位作者 刘佳福 李浩军 范晓理 潘曙明 王海嵘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7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早期血乳酸的变化及其对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48例发病4.5 h内的AIS患者作为AIS组,另选择同期51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AIS组于入院时、对照组于...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早期血乳酸的变化及其对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48例发病4.5 h内的AIS患者作为AIS组,另选择同期51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AIS组于入院时、对照组于体检日采集静脉血检测血乳酸水平。比较两组血乳酸测定值,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协助诊断的最佳截断值,并分析AIS组血乳酸测定值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IS组入院时血乳酸为(2.09±0.75)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5±0.5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P=0.0001);用于协助诊断的最佳截断值为1.85 mmol/L;AIS组血乳酸水平与NIHSS评分无相关性(r=0.128,P=0.121)。结论血乳酸很可能是AIS的早期诊断标志物之一,血乳酸升高可能具有协助早期诊断AIS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乳酸 血栓溶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评分系统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评估中的应用及浅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淼 王海嵘 潘曙明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1期15-17,共3页
脑卒中是一类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及高致残率的疾病,有效地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及致残程度有利于协助制订治疗方案及康复计划,也可以成为科研的工具。目前脑卒中评分系统较多,如NIHSS评分、Barthel指数、Glasgow昏迷... 脑卒中是一类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及高致残率的疾病,有效地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及致残程度有利于协助制订治疗方案及康复计划,也可以成为科研的工具。目前脑卒中评分系统较多,如NIHSS评分、Barthel指数、Glasgow昏迷评分、改良Rankin评分、卒中影响量表等,不同的评分系统侧重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没有一个评分系统可以全面、系统、准确、有效评价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致残情况。本文对临床及科研上广泛应用的评分系统的临床意义及缺陷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选择切实可靠的评分系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危险性评估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误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 王海嵘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10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的IE误诊病例资料。结果 1例主要表现为胸闷、气促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误诊为急性左心衰竭,经复查心...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的IE误诊病例资料。结果 1例主要表现为胸闷、气促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误诊为急性左心衰竭,经复查心脏超声示: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赘生物形成,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并赘生物形成可能,确诊IE。1例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水肿合并紫癜,初诊为血管炎,后出现不规则发热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血培养提示链球菌生长,经食管超声检查示:主动脉瓣、二尖瓣赘生物形成,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确诊IE。均行瓣膜置换术联合抗感染治疗,术后1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提示机械瓣膜功能良好。结论对于症状不典型的IE患者,应仔细查体,动态观察心脏杂音的变化,详细询问病史,及时行血培养、心脏彩超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确诊;对于心室射血分数正常但与临床表现不符的IE患者应考虑合并瓣膜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炎 细菌性 误诊 心力衰竭 血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院前院内卒中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7
6
作者 孙洋洋 葛晓利 +4 位作者 戴李华 王海嵘 苏迎 张凌娟 陈淼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12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优化院前院内卒中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后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将2013年1月—2014年8月入院且接受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60例纳入干预前组,将制定并实施院前院内卒中一体化管理优化模式后... 目的探讨优化院前院内卒中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后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将2013年1月—2014年8月入院且接受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60例纳入干预前组,将制定并实施院前院内卒中一体化管理优化模式后的2014年8月—2015年12月入院且接受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31例纳入干预后组。观察症状起始至来院就诊时间(OTD)、到达医院至溶栓治疗开始时间(DTN)、DTN≤60 min所占比例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评估溶栓治疗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病死率。结果与干预前组比较,干预后组DTN、入院到CT检查时间、入院到完成实验室检查时间缩短,DTN≤60 min所占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OTD、溶栓治疗24 h后NIHSS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及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院内卒中一体化管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时间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静脉溶栓 人员管理 医院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后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范晓理 王海嵘 +1 位作者 潘曙明 陈淼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4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TEG)指标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后及与正常健康者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经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52例(脑梗死组)及体检健康者36例(对照组),分别进行TEG检测...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TEG)指标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后及与正常健康者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经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52例(脑梗死组)及体检健康者36例(对照组),分别进行TEG检测并对其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溶栓前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均小于对照组,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最大血块强度(MA)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溶栓治疗后,R值、K值延长,MA值、α角减小,与溶栓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脑梗死组溶栓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指标可及时准确地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状态,可作为评价溶栓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脑梗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