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开门椎板成形联合单侧侧块螺钉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颈椎不稳
1
作者 周洋 李驰 +4 位作者 戴王颖 滕红林 朱旻宇 王宇 王靖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70-175,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联合单侧侧块螺钉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颈椎不稳患者的疗效及矢状位平衡影响。方法:2012年5月至2018年7月采用颈后路手术治疗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颈椎不稳患者65例...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联合单侧侧块螺钉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颈椎不稳患者的疗效及矢状位平衡影响。方法:2012年5月至2018年7月采用颈后路手术治疗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颈椎不稳患者65例,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49~60(54.4±4.8)岁,病程8~39(21.0±8.2)个月。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联合单侧侧块螺钉固定术组31例(单开门联合侧块螺钉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50~59(55.4±3.2)岁,病程7~48(23.7±13.1)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观察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在X线片上测量矢状垂直角(sagittal vertical angle,SVA),C0-C2 Cobb角和C2-C7 Cobb角。使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单开门联合侧块螺钉组手术时间(109±15)min,长于单开门组(128±1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轴性症状、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中运动、感觉和总分较术前明显提升(P<0.05);膀胱功能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C0-C2 Cobb角较术前均有增加,单开门组增加的幅度更大(P<0.05);两组C2-C7 Cobb角均有减少,单开门联合侧块螺钉组患者减少的幅度更大(P<0.05)。单开门组C2-C7 SVA在末次随访时有明显增加(P<0.05),单开门联合侧块螺钉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联合单侧侧块螺钉内固定改善了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颈椎不稳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相比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能改善术后颈椎后凸和前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 单开门椎板成形术 侧块螺钉 矢状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测量颈胸角在选择颈胸段脊柱手术入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滕红林 贾连顺 +4 位作者 肖建如 谭军 刘铁龙 魏海峰 王美豪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6期325-328,共4页
目的 :探讨在颈胸段脊柱术前应结合患者的颈胸段MRI的个体特征和疾病情况 ,选择手术创伤最小的手术入路。方法 :共 76例患者 ,其中 2 6例为颈胸段脊柱损伤 ,35例为颈胸段脊柱肿瘤 ,脊髓型颈椎病 12例 ,以及 3例颈胸段椎板减压术后后凸... 目的 :探讨在颈胸段脊柱术前应结合患者的颈胸段MRI的个体特征和疾病情况 ,选择手术创伤最小的手术入路。方法 :共 76例患者 ,其中 2 6例为颈胸段脊柱损伤 ,35例为颈胸段脊柱肿瘤 ,脊髓型颈椎病 12例 ,以及 3例颈胸段椎板减压术后后凸畸形。男 4 7例 ,女 2 9例。平均年龄 4 5 5岁 ,年龄范围 19~ 6 5岁。同时抽取 95套颈胸段MRI片。作胸骨上切迹向后水平延长线和胸骨上切迹向后上方至C7T1椎间盘前缘中点的连线 ,测量两线之夹角 ,称为颈胸角 (cervicothoracicangle ,CTA)。结果 :CTA平均为 4 7 6 4°(范围 2 5°~ 73°)。大于此平均角度且病灶在胸骨切迹水平线以上时可考虑低位下颈椎入路 ,5 0例 ;CTA较小 ,且病灶范围广 ,或尚累及T3 、T4,可以考虑经胸骨柄入路 ,13例 ;病灶范围广泛 ,经全胸骨入路 3例 ;Ⅰ期或Ⅱ期前后联合入路 5例 ;经右侧肩胛下后外侧胸腔入路 5例。结论 :颈胸段脊柱手术应尽量选择低位下颈椎入路等创伤较小的入路 ,其次考虑经胸骨柄入路。长节段脊柱受累的患者才考虑经右侧肩胛下后外侧胸腔或经全胸骨等创伤较大的入路。术前可以结合患者的病灶累及范围和颈胸手术角等MRI影像学表现 ,从而利于选择最合适的手术入路 ,减少手术风险、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测量 颈胸角 颈胸段脊柱手术 手术入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单纯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下腰椎不稳症 被引量:15
3
作者 滕红林 贾连顺 +6 位作者 肖建如 袁文 陈德玉 荆鑫 章允志 叶澄宇 杨胜武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12期718-720,共3页
目的 评价椎弓根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在治疗下腰椎不稳症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27例腰椎不稳的患者行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加单纯后路或前路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其不稳节段分别在L3,4,L4,5和L5S1。手术指征以临床症... 目的 评价椎弓根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在治疗下腰椎不稳症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27例腰椎不稳的患者行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加单纯后路或前路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其不稳节段分别在L3,4,L4,5和L5S1。手术指征以临床症状、体征为主,结合与临床相一致的影像学检查。结果 27例患者随访10~44个月平均21.9个月。本组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的神经根牵拉症状外,其余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恶化,病情均获不同程度减轻。随访期间椎体间植骨骨性愈合,无椎间高度及复位丢失,无其它远期并发症出现。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加后路单纯椎体间植骨融合,能提供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骨性愈合率高,固定牢靠,且经济费用较后路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器等有所降低,适用于治疗腰椎不稳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损伤 骨移植 内固定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颈胸段全脊椎切除术内固定重建的生物力学 被引量:9
4
作者 滕红林 肖建如 +5 位作者 倪向明 王健 魏海峰 贾连顺 徐华梓 池永龙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5期287-290,共4页
目的:研究颈胸段脊柱肿瘤在T1椎体全脊椎切除术后,前路、后路或者前后联合内固定重建方法的生物力学的优缺点。方法:使用6具颈胸段脊柱标本。在完整状态进行力学分析后,T1脊椎根据WBB脊柱肿瘤解剖区域分类依次切除。然后前路利用颈椎前... 目的:研究颈胸段脊柱肿瘤在T1椎体全脊椎切除术后,前路、后路或者前后联合内固定重建方法的生物力学的优缺点。方法:使用6具颈胸段脊柱标本。在完整状态进行力学分析后,T1脊椎根据WBB脊柱肿瘤解剖区域分类依次切除。然后前路利用颈椎前路带锁Orion钢板和钛网进行固定和重建,后路利用SUMMIT方向螺钉枕颈胸钉棒系统或者联合前后路两种重建方法进行测试。在非破坏性生物力学状态下进行屈伸和左右侧屈等不同工况下测试。结果:T1脊椎全脊椎切除术后,前路钢板固定加后路短节段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其刚度优于单纯后路双节段的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前路钢板固定加后路双节段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其刚度优于前路钢板固定加后路单节段的椎弓根螺钉固定,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全脊椎切除后,单纯前后钢板固定,其刚度下降明显,在肋椎关节切除后,已近失稳。结论:临床上在全脊椎切除后,尽可能采用前后联合固定,后路可以采用单节段的经椎弓根螺钉固定。临床医师应该注意的是,全脊椎切除后,单纯前路钢板固定,稳定性较差,尤其在患者肋椎关节已被肿瘤破坏的情况下,稳定性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胸椎 骨折固定术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肿瘤对颈胸段脊柱不同部位破坏后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滕红林 杨胜武 +5 位作者 吴春雷 池永龙 徐华梓 肖建如 贾连顺 王以进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评价颈胸段脊柱T1在模拟溶骨性肿瘤不同部位(肋椎关节、椎弓根和关节突)的破坏情况下的生物力学特性,从而为采取预防性稳定手术提供理论依据,减少脊柱不稳发生神经损害的可能性,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取6具新鲜冷藏人体尸体脊柱标本(... 目的:评价颈胸段脊柱T1在模拟溶骨性肿瘤不同部位(肋椎关节、椎弓根和关节突)的破坏情况下的生物力学特性,从而为采取预防性稳定手术提供理论依据,减少脊柱不稳发生神经损害的可能性,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取6具新鲜冷藏人体尸体脊柱标本(C7-T2),测量胸椎在不同部位损伤后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按照不同的破坏部位分别为正常标本组(IS),椎体破坏(30%椎体面积破坏,下同)+椎体后壁破坏(VB+PW),椎体破坏+肋椎关节破坏(VB+CVJ),椎体破坏+椎弓根破坏(VB+P),椎体+肋椎关节+椎弓根破坏(VB+CVJ+P),椎体+肋椎关节+椎弓根+关节突破坏(VB+CVJ+P+FJ)。结果:椎体按照不同的部位破坏后,其屈服载荷按照完整标本、VB+PW、VB+CVJ、VB+P、VB+CVJ+P和VB+CVJ+P+FJ依次分别为(3549±254)、(3043±204)、(2680±164)、(2440±146)、(2168±110)和(1734±74)N,依次比正常标本下降了14·2%、24·5%、32·8%、40·0%和52·8%。结论:椎体和椎弓根同时破坏比单纯椎体破坏更加不稳,此时如有关节突关节破坏,后方承受载荷的结构如关节突关节将不能从后方支持椎体,发生椎体塌陷的危险性更高,可考虑采取预防性稳定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颈椎 肿瘤 骨组织 生物力学 脊柱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后方经关节突入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及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等引起的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
6
作者 滕红林 肖建如 +2 位作者 赵剑 沈权 叶澄宇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对胸腰段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等疾病利用侧后方经关节突入路进行减压治疗,探讨该疗法的优缺点。方法:本组14例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33—60岁,平均46.4岁。病史1周-6年。椎间盘突出或伴有钙化11例,椎体后缘软骨... 目的:对胸腰段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等疾病利用侧后方经关节突入路进行减压治疗,探讨该疗法的优缺点。方法:本组14例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33—60岁,平均46.4岁。病史1周-6年。椎间盘突出或伴有钙化11例,椎体后缘软骨结节3例。病变部位在T10.11 1例,T11.12 3例,T12L1 6例,L1.2 4例。有腰部外伤及扭伤史6例,其中有2例为急性车祸外伤。均行侧后方经关节突椎间盘、钙化椎间盘或者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切除,植骨及内固定术。结果:本组1例出现术后神经损害加重,经过治疗后逐渐恢复。14例均获随访,时间为1.O一4.5年,平均2.8年。参考Otani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5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1.4%。13例术后症状获改善,胸腹部束带感消失5例,括约肌功能恢复正常2例。结论:侧后方经关节突入路对脊柱的损伤较小,本术式视野清晰,多数手术医师对此入路非常熟悉,并且可以切除椎弓根及部分肥厚关节突或椎板及黄韧带以充分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管狭窄 骨科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神经化术在髌股关节炎膝前痛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周洋 王靖 +2 位作者 朱旻宇 李驰 滕红林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3-57,共5页
目的探究膝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去神经化术对髌股关节炎膝前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60例髌股关节炎膝前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关节镜清理术治疗,给... 目的探究膝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去神经化术对髌股关节炎膝前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60例髌股关节炎膝前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关节镜清理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关节镜清理术联合髌骨周围去神经化术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美国西部Ontario和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Lysholm评分和Kujala评分。结果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各项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WOMAC评分、Lysholm评分和Kujala评分较对照组患者均较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30例患者出现2例感染和1例血管神经损伤,对照组30例患者出现1例感染和1例关节活动受限,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髌股关节炎膝前痛患者关节镜清理术联合髌骨周围去神经化术治疗能够缓解疼痛,改善髌股关节功能和临床疗效,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关节炎 膝前痛 关节镜清理术 髌骨周围去神经化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镜手术治疗下肢剧烈放射痛的微小腰椎间盘突出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宇 滕红林 +2 位作者 朱旻宇 黄克伦 林超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6期508-513,共6页
目的:研究伴有严重症状的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特征及采用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行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伴有严重症状的微小腰椎间盘突出患者34例,其中男20例,... 目的:研究伴有严重症状的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特征及采用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行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伴有严重症状的微小腰椎间盘突出患者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31~73(48.8±10.1)岁,随访时间8~48(21.8±10.3)个月。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手术相关资料,术前、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比较术前和术后评分,末次随访采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级评价手术疗效。结果:34例均以单侧下肢剧烈放射痛为主要症状,术前症状持续时间0.33~84个月。椎间盘突出位于L4,5的7例,L5S1的27例。根据腰椎间盘突出MSU分区,31例位于B区。所有病例术中证实突出髓核压迫神经根,26例神经根明显红肿。手术时间30~80(43.5±9.5)min,术前VAS评分(8.1±1.3)分,ODI评分(31.8±6.7)分;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分别为(1.1±0.3)分和(0.7±0.4)分,ODI分别为(5.3±2.1)分,及0~10分,中位分值2分,术后均较术前改善。术后末次随访进行Macnab疗效评定,优28例,良6例。在随访期内仅1例出现椎间盘突出原位复发。结论:伴有严重症状的微小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以单侧下肢剧烈放射痛为主要症状,往往起病较急,病程较短,突出髓核一般仅卡压神经根出硬膜段,局部炎症重。对于此类患者,薄层CT扫描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采用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此类患者,症状缓解迅速,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脊柱内镜手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版疼痛自我效能问卷评估慢性下腰痛患者的信效度研究 被引量:34
9
作者 肖娟 吴文栩 +1 位作者 滕红林 王娜娜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32-34,共3页
目的使用中文版疼痛自我效能问卷(PSEQ)来评估慢性下腰痛患者的疼痛心理认知特质,进一步研究PSEQ对慢性下腰痛患者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英文版PSEQ进行修订后使用中文版PSEQ对94例慢性下腰痛患者进行调查,再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信度和... 目的使用中文版疼痛自我效能问卷(PSEQ)来评估慢性下腰痛患者的疼痛心理认知特质,进一步研究PSEQ对慢性下腰痛患者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英文版PSEQ进行修订后使用中文版PSEQ对94例慢性下腰痛患者进行调查,再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信度和效度的检测。结果项目分析显示,中文版量表中的10个项目均符合测量学要求,高、低分组被试在所有题目上的得分差异都达到显著性水平;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875,分半系数为0.946;各因子之间和各因子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441~0.887;3个公因子共能解释总体方差70.656%;与疼痛数字评分量表无显著相关、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36项简化版健康调查问卷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均P<0.01)。结论中文版PSEQ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我国慢性下腰痛患者疼痛自我效能感测量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痛 自我效能 中文版疼痛自我效能问卷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骨关节炎关节滑液中NO与PGE_2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胜武 叶澄宇 +3 位作者 滕红林 沈权 郑晓群 吴步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7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关节滑液 一氧化氮 前列腺素2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脉硬化患者合并椎动脉异常的临床筛查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巨坤 滕红林 +3 位作者 陈雷 王靖 叶强 王晓波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以椎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参照标准,椎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动脉造影(MRA)、计算机体层动脉造影(CTA)对脑动脉硬化患者合并椎动脉异常的临床筛查、诊断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186例脑动... 目的:探讨以椎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参照标准,椎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动脉造影(MRA)、计算机体层动脉造影(CTA)对脑动脉硬化患者合并椎动脉异常的临床筛查、诊断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186例脑动脉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3例,女53例;年龄30~84岁,平均63.8岁。186例全部行DSA椎动脉造影,172例行椎动脉超声和TCD,53例行MRA,25例行CTA,以DSA椎动脉造影阳性为病例组,阴性为对照组,分别计算4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一致率。结果:DSA、椎动脉超声、TCD、MRA、CTA检查发现椎动脉异常率分别为50.00%(93/186)、30.81%(53/172)、49.42%(85/172)、15.10%(8/53)、40.00%(10/25)。以DSA椎动脉造影为参照标准,超声检查的灵敏度50.57%,特异度89.41%,一致率69.77%;TCD的灵敏度68.48%,特异度72.50%,一致率70.35%;MRA的灵敏度21.43%,特异度92.00%,一致率54.72%;CTA的灵敏度63.64%,特异度78.57%,一致率72.00%。结论:椎动脉超声、TCD、MRA、CTA4种方法根据患者综合情况,合理、联合应用,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诊断伴有动脉硬化患者的椎动脉异常。对明确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潜在的颈椎手法推拿,需引起高度警惕,可能会出现椎动脉损伤而造成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 动脉硬化 椎动脉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过伸伤患者MRI椎前高信号、椎管矢状径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戴宇森 陈毕 +4 位作者 滕红林 黄克伦 王靖 朱旻宇 李驰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8期686-689,共4页
目的 :探讨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椎过伸伤患者MRI椎前高信号、椎管矢状径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颈椎过伸伤患者病例资料100例,根据MRI T2序列有无椎前高信号分为椎前高信号组和... 目的 :探讨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椎过伸伤患者MRI椎前高信号、椎管矢状径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颈椎过伸伤患者病例资料100例,根据MRI T2序列有无椎前高信号分为椎前高信号组和无椎前高信号组,其中椎前高信号组39例,男31例,女8例,年龄21~83岁,平均(58.10±14.78)岁;无椎前高信号组61例,男49例,女12例,年龄32~77岁,平均(55.05±10.36)岁。通过MRI正中矢状面测量下颈椎各椎间盘层面椎管矢状径,并记录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及椎管狭窄节段数;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及运动评分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ASIA运动评分椎前高信号组为52.56±31.97,无椎前高信号组为67.70±22.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椎前高信号组患者的髓内高信号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椎前高信号组(P=0.006);两组患者ASIA运动评分与损伤节段椎间盘层面椎管矢状径存在正相关(P=0.003),且椎管狭窄节段越多,ASIA分级越差。结论:成人无骨折脱位颈椎过伸伤MRI椎前高信号、椎管矢状径均与伤后神经功能相关,而存在多节段椎管狭窄的患者更易遭受严重的颈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颈髓损伤 椎前高信号 椎管矢状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Wiltse肌间隙入路对侧椎板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驰 王靖 +2 位作者 滕红林 朱旻宇 周洋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比较经后正中单侧肌间隙入路对侧肌肉剥离椎板减压与两侧肌肉剥离单侧减压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效果及其对多裂肌损伤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椎板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43例,... 目的:比较经后正中单侧肌间隙入路对侧肌肉剥离椎板减压与两侧肌肉剥离单侧减压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效果及其对多裂肌损伤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椎板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21~64岁,平均42.3岁。根据非减压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肌间隙入路组(A组)和多裂肌剥离入路组(B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评估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周、术后12个月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进行CT检查,并对两组患者两侧多裂肌、椎管进行CT测量。结果:43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4~21个月,平均16.3个月。3例患者术后创口部分未愈合,予清创缝合换药后治愈;无断钉发生。A组与B组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腰背部VAS评分术前1 d、术后1周、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测量:所有患者伤椎椎管狭窄率手术后明显缩小(P<0.05),A组两侧多裂肌手术前后面积及密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两侧多裂肌手术前后面积及密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单侧椎旁肌间隙入路对侧椎板减压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疗效确切;与两侧多裂肌剥离入路比较,创伤小,对多裂肌损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手术入路 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病误诊误治的几个实例
14
作者 滕红林 《求医问药》 2011年第4期19-20,共2页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往老年人易患的颈椎病如今在年轻人当中也纵横肆虐。骨科专家介绍说,颈椎病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和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称,多是由于患者的颈椎间盘及其邻近关节发生退...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往老年人易患的颈椎病如今在年轻人当中也纵横肆虐。骨科专家介绍说,颈椎病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和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称,多是由于患者的颈椎间盘及其邻近关节发生退变,刺激或压迫周围的脊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误诊误治 颈椎间盘突出症 实例 生活习惯 骨科专家 骨关节炎 颈神经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洋 滕红林 +2 位作者 王靖 朱旻宇 李驰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10期943-946,共4页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患者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57~68岁,平均5...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患者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57~68岁,平均57岁.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进行分析.同时记录Cobb角及颈椎活动度,分析颈椎退变程度.结果:33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5.6个月.出现脑脊液漏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C5神经根麻痹4例,JOA评分由术前的5.2±2.1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11.3±2.4 (P<0.05),Cobb角由术前的(6.5±3.4)°提升至末次随访时的(13.2±4.9)°(P<0.05).颈椎活动度由术前的(30.4±9.2)°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6.5±8.7)°(P<0.05).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疗效良好,具有适用范围广、牢固等优点,但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不稳 椎板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发生C_5神经根麻痹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洋 滕红林 +2 位作者 王靖 朱旻宇 李驰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11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分析两种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接受椎管成形术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0例接受4节段(C3-C6)... 目的:分析两种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接受椎管成形术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0例接受4节段(C3-C6)椎管成形术(A组),男44例,女36例,平均年龄(68.4±9.2)岁;80例接受3节段(C4-C6)椎管成形术(B组),男48例,女32例,平均年龄(66.8±8.9)岁。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分别记录颈痛VAS评分,上肢痛VAS评分,JOA评分,MR最小脊髓直径,颈椎的Cobb角及活动度。术后观察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及C5神经根麻痹时三角肌肌力,伴随神经症状,恢复时间。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2.4±3.2)个月。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颈痛VAS评分、上肢痛VAS评分、JOA评分、MRI最小脊髓直径、颈椎的Cobb角及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中7例(8.75%)发生C5神经根麻痹,其中4例出现上肢放射痛,3例出现上肢感觉减退;在末次随访时2例残留轻微的上肢放射痛及感觉减退。B组患者中5例(7.5%)发生C5神经根麻痹,其中3例出现上肢放射痛,2例出现上肢感觉减退,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上肢放射痛及感觉减退均恢复正常。两组C5神经根麻痹的患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5神经根麻痹时三角肌肌力、伴随神经症状、恢复时间A组分别为(2.3±1.0)N、30例(37.5%)、(11.4±1.0)周,B组分别为(2.8±0.8)N、23例(28.8%)、(8.2±0.8)周,三角肌肌力下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随神经症状及恢复时间A组比B组差。结论:两种术式相比,患者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的概率相当,但是C4-C6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患者C5神经根麻痹症状较轻,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板成形术 神经根病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二次骨水泥注射治疗弥散不良的Kümmel病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驰 王靖 +3 位作者 朱旻宇 周洋 王建洪 滕红林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08-313,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手术二次注射骨水泥治疗术中骨水泥弥散不良的Kümme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8例Kümme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6例术中发现骨水泥弥散不良采用二次骨水泥注射,...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手术二次注射骨水泥治疗术中骨水泥弥散不良的Kümme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8例Kümme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6例术中发现骨水泥弥散不良采用二次骨水泥注射,男1例,女15例;年龄63~82岁,平均72.7岁;T_(10)1例,T_(11)1例,T_(12)3例,L18例,L_21例,L_32例。观察术前、术后2 d、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评分,伴有椎体裂隙骨折椎后凸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矫正情况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22个月,平均14.1个月。术前、术后2 d、末次随访时的ODI评分分别为72.3±12.1、56.8±5.0、12.1±5.3,术后2 d较术前、末次随访较术后2 d均有显著改善(P<0.01);术前、术后2 d、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分别为7.8±0.6、3.0±0.4、2.4±0.7,术后2 d较术前改善(P<0.01),末次随访较术后2 d改善(P<0.05)。术前、术后2 d、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压缩率分别为(37.8±5.4)%、(4.7±1.4)%、(4.9±1.5)%,术后2 d较术前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较术后2 d无明显丢失(P>0.05);术前、术后2 d、末次随访时的裂隙椎Cobb角分别为(15.1±2.0)°、(4.4±2.2)°、(4.8±2.4)°,术后2 d较术前改善(P<0.01),末次随访较术后2 d无明显丢失(P>0.05)。骨水泥渗漏3例,无肺栓塞及神经损伤发生,邻椎骨折发生4例,手术后随访无手术椎再塌陷发生。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治疗Kümmel病,首次骨水泥注射发现骨水泥弥散不良,采用二次补救骨水泥注射,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预防手术椎再塌陷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成形术 注射 关节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假体在膝关节周围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叶澄宇 杨胜武 +3 位作者 滕红林 陈雷 林垂聪 金广健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 :探讨对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 ,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达到保肢的疗效。方法 :1996 - 2 0 0 0年共收治骨肿瘤患者 11例 ,年龄 18~ 5 5岁 ,其中恶性骨巨细胞瘤 6例 ,骨肉瘤 2例 ,软骨肉瘤 2例 ,纤维肉瘤 1例。股骨下端病变 7例 ,... 目的 :探讨对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 ,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达到保肢的疗效。方法 :1996 - 2 0 0 0年共收治骨肿瘤患者 11例 ,年龄 18~ 5 5岁 ,其中恶性骨巨细胞瘤 6例 ,骨肉瘤 2例 ,软骨肉瘤 2例 ,纤维肉瘤 1例。股骨下端病变 7例 ,胫骨上端病变 4例。肢体功能重建方法为特制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果 :本组 11例经 3~ 6年随访 ,8例无瘤存活 ,3例带瘤存活。术后肢体功能按Enneking评分系统评分 ,平均为 2 1 5分 ,总优良率 72 7% ,其中股骨远端肿瘤术后平均为 2 2 3分 ,胫骨近端肿瘤术后平均为 2 0 0分。结论 :采用特制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能有效治疗膝关节周围低度恶性或恶性骨肿瘤 ,达到良好保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假体 膝关节周围骨肿瘤 保肢术 手术治疗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原因分析与治疗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胜武 叶澄宇 滕红林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11期682-683,共2页
关键词 全髋置换术 早期脱位 原因分析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结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春雷 王靖 +1 位作者 滕红林 吴云刚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2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利用针刀结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患者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26-63岁,平均38岁;左侧14例,右侧24例。所有患者均有踝关节外伤史,主诉有顽固性踝关节... 目的:探讨利用针刀结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患者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26-63岁,平均38岁;左侧14例,右侧24例。所有患者均有踝关节外伤史,主诉有顽固性踝关节疼痛并经4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无效,同时有影像学支持。踝关节前外侧压痛27例,前内侧压痛6例,前方压痛5例。用小针刀松解修切撕裂的韧带及瘢痕样组织,并在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8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Meislin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估,疗效优12例,良16例,中6例,差4例。无感染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刀结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对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软组织损伤 针刀 透明质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