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CT表现 被引量:10
1
作者 林红雨 黄宝生 +4 位作者 王琦 陈海松 崔新建 王爱英 陈巨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 :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认识。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例经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CT表现。结果 :CT表现为股骨头骨质疏松内密度不均 (n =6)。股骨头及髋臼虫蚀状骨质破坏 ,(n =7)。股骨头及髋臼关... 目的 :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认识。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例经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CT表现。结果 :CT表现为股骨头骨质疏松内密度不均 (n =6)。股骨头及髋臼虫蚀状骨质破坏 ,(n =7)。股骨头及髋臼关节面下囊变 (n =6)。髋臼及股骨头边缘明显硬化 ,骨赘形成 (n =6)。髋关节间隙狭窄 (n =9)。关节面及关节间隙模糊 (n =2 )。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出现常早于骶髂关节 ,并且是首发征象 ,它多发病于青年男性 ,CT可提供较早及确切的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病变 CT表现 骨质破坏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与智能跟踪触发技术在肺动脉成像中的对比分析
2
作者 于淼淼 赵伟涛 +1 位作者 程广婷 林红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46-48,52,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团注测试(test bolus,TB)与智能跟踪触发(bolus tracking,BT)技术在CT肺动脉血管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CTPA检查的206例患者,采用同样的设备和相同的扫描参数,... 目的探讨小剂量团注测试(test bolus,TB)与智能跟踪触发(bolus tracking,BT)技术在CT肺动脉血管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CTPA检查的206例患者,采用同样的设备和相同的扫描参数,增强扫描采用BT技术或TB技术,其中67例采用BT技术的患者作为BT技术组,139例采用TB技术的患者作为TB技术组,以统一的标准对图像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对两组图像质量的结果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肺动脉主干(MPA)的平均CT值、PLPV的平均CT值以及初次扫描失败率方面,TB技术组均小于BT技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PA与PLPV的CT值差以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方面,TB技术组大于BT技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技术组比BT技术组获得的肺动脉的血管图像质量高,失败率低,使用对比剂的剂量少,在临床中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小剂量团注测试 智能跟踪触发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鉴别诊断 被引量:9
3
作者 韩金花 丁霞 +3 位作者 赵霞 袁芬 林红雨 李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肾透明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20例)及肾嗜酸细胞腺瘤(15例)的CT表现,分析两者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CT值及强化方式等。结果肾透明细胞癌与肾嗜酸... 目的探讨分析肾透明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20例)及肾嗜酸细胞腺瘤(15例)的CT表现,分析两者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CT值及强化方式等。结果肾透明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腺瘤病灶的直径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透明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CT平扫均多数为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期多表现为明显强化,但肾透明细胞癌的强化特点为快进快出型,而肾嗜酸细胞腺瘤为快进慢出型,且肾透明细胞癌可有淋巴结转移,而肾嗜酸细胞瘤可有中央瘢痕。结论综合分析肾透明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肾嗜酸细胞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诊断"肺结核球"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林红雨 王艳丽 王爱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37,共2页
"肺结核球"(又称结核瘤)属于浸润型肺结核的一种类型,是肺结核转向痊愈时干酪性病灶被纤维组织包绕而成[1].
关键词 肺结核球 CT诊断 结节灶 周围性肺癌 炎性假瘤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应用价值
5
作者 韩金花 王市伟 +1 位作者 杨蕾 林红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7期1151-115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899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本院的256层螺旋CT进行血管成像检查,回顾性分析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的检出率、发生部位、形态及并发其他...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899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本院的256层螺旋CT进行血管成像检查,回顾性分析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的检出率、发生部位、形态及并发其他血管异常情况。结果1899例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检出56例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检出率2.9%),其中基底动脉32例(近段15例、中段9例、远段8例)、椎动脉24例(左侧椎动脉15例、右侧椎动脉9例;颅内型5例、颅外型13例、颅内-外型6例);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按形态可分为裂隙型(14处)、凸透镜型(31处)及重复型(11处);另外,56例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中,11例伴有动脉瘤。结论多层螺旋CT的血管成像能够准确显示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的发生部位、形态、毗邻关系,进一步的了解椎-基底动脉的开窗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开窗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增强鉴别诊断腹内型韧带样纤维瘤病与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袁芬 刘震 +2 位作者 李泽然 林红雨 韩金花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3期444-448,共5页
目的评价CT增强对腹内型韧带样纤维瘤病(IAF)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病理证实的IAF患者23例(IAF组)和GIST患者37例(GIST组)的资料,均行CT平扫和CT增强检查,定性分析比较两组形态学表现,定量分析病灶长径、短径、... 目的评价CT增强对腹内型韧带样纤维瘤病(IAF)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病理证实的IAF患者23例(IAF组)和GIST患者37例(GIST组)的资料,均行CT平扫和CT增强检查,定性分析比较两组形态学表现,定量分析病灶长径、短径、平扫及增强各期CT值。图像由两名工作经验5年以上的影像科医师独立分析与测量。对于测量有统计学意义的定量参数,进行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确定诊断阈值。结果与GIST组相比,IAF组CT表现多为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多位于腹腔胃肠壁外,内部坏死少见,均匀强化(P=0.001,P=0.005,P=0.003,P=0.001);而病灶边界、瘤内血管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7,P=0.11)。IAF组与GIST组最大界面长径、短径和平扫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1.9)cm vs(5.8±1.8)cm,(5.5±1.5)cm vs(5.7±1.6)cm,(31±2)HU vs(30±3)HU,P=0.717,P=0.616,P=0.186);两组动脉期、静脉期CT值、动脉期绝对强化值及静脉期绝对强化值均小于GIST组(36±7)HU vs(35±10)HU,(45±8)HU vs(62±10)HU,(6±6)HU vs(23±10)HU,(15±8)HU vs(31±11)HU,P=0.001,P=0.001,P=0.001,P=0.001)。以动脉期CT值小于47HU,静脉期CT值小于56HU为鉴别诊断的阈值,诊断IAF的敏感度分别是87.0%、91.3%,特异度分别是89.2%、78.4%。结论与GIST相比较,IAF多位于腹腔胃肠壁外、形态表现为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内部少坏死,均匀强化,动脉强期CT值多低于47HU,门静脉期多低于45HU,这6个特征对鉴别IAF与GIST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型韧带样纤维瘤病 胃肠道间质瘤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肛瘘分型及内口位置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7
作者 袁芬 李兰涛 +4 位作者 于淼淼 李泽然 林红雨 周智洋 韩金花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9期1501-1505,共5页
目的分析肛瘘MRI表现,探讨MRI在肛瘘分型及内口位置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1例患者MRI检查的影像学资料,按肛瘘的Parks分型、内口的位置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括约肌间型肛瘘322例(57. 40%),经括约肌型肛瘘138例(24. 60%),括约肌上... 目的分析肛瘘MRI表现,探讨MRI在肛瘘分型及内口位置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1例患者MRI检查的影像学资料,按肛瘘的Parks分型、内口的位置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括约肌间型肛瘘322例(57. 40%),经括约肌型肛瘘138例(24. 60%),括约肌上型肛瘘25例(4. 46%),括约肌外型肛瘘34例(6. 06%),极复杂型肛瘘42例(7. 49%),以上各型内口到肛缘距离分别为(20. 58±9. 94) mm,(25. 75±11. 37) mm,(32. 47±10. 93) mm,(38. 66±20. 46) mm,(32. 82±17. 25) mm,内口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 24,P <0. 05)。结论 MRI检查是术前评估肛瘘分型、明确内口的重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分型 内口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神经鞘瘤和胃间质瘤的MSCT表现及对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兰涛 刘少东 +3 位作者 王琦 于淼淼 刘炜 林红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2061-2064,共4页
目的探讨MSCT在胃神经鞘瘤(GS)和胃间质瘤(GIST)鉴别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1例GS和92例GIST的术前腹部CT平扫及三期增强的影像资料。观察病灶的大小、部位、形态、边界、生长方式、溃疡、钙化、淋巴结、囊变坏死、强化方式、静脉期增强幅... 目的探讨MSCT在胃神经鞘瘤(GS)和胃间质瘤(GIST)鉴别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1例GS和92例GIST的术前腹部CT平扫及三期增强的影像资料。观察病灶的大小、部位、形态、边界、生长方式、溃疡、钙化、淋巴结、囊变坏死、强化方式、静脉期增强幅度。结果GS组与GIST各组的发病部位、溃疡、钙化、静脉期增强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的形态、边界、囊变坏死和强化方式在GS组与中危和高危GIS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的生长方式和瘤周肿大淋巴结在GS组与极低危和低危GIS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的大小在GS组与极低危和高危GIST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的生长方式、囊变坏死、强化方式、瘤周淋巴结是鉴别GS和GIST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MSCT增强对于GS和GIST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神经鞘瘤 胃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血管周围晕环征的CT诊断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兰涛 袁芬 +4 位作者 韩金花 马珺 刘少东 林红雨 张正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7期1240-1242,1254,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围晕环征(perivascular lucency,PVL)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肝脏PVL的CT及临床资料,总结其CT表现、分布特点、相关病理基础及疾病类型。结果肝脏CT增强扫描,PVL表现为肝脏门静脉左右支及其分支周...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围晕环征(perivascular lucency,PVL)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肝脏PVL的CT及临床资料,总结其CT表现、分布特点、相关病理基础及疾病类型。结果肝脏CT增强扫描,PVL表现为肝脏门静脉左右支及其分支周围和/或第二肝门区的下腔静脉周围"双轨道征"或"日晕征"。18例PVL中,位于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者8例,门静脉中远段者4例,第二肝门区的下腔静脉周围者2例,同时出现上述2种或3种征象者4例。疾病类型中,慢性活动性肝炎7例,肝硬化4例,心功不全3例,外伤后2例,食管癌化疗后1例,长期大量饮酒者1例。结论肝脏PVL的CT增强表现和分布特点具有特异性,是反映肝内淋巴动力学和血液动力学异常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晕环征 淋巴管 动力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无功能腺瘤与神经节细胞瘤的CT鉴别诊断 被引量:6
10
作者 袁芬 李泽然 +1 位作者 李兰涛 林红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5期798-802,共5页
目的探讨CT在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和神经节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和17例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的CT影像特点,两组患者均行CT平扫、静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结果测量值(最大径、... 目的探讨CT在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和神经节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和17例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的CT影像特点,两组患者均行CT平扫、静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结果测量值(最大径、平扫CT值、增强三期CT值)两名观察者测量的结果一致性良好,ICC值均大于0.75。神经节细胞瘤最大径、平扫CT值、增强三期CT值分别为(5.6±2.8)cm、(23±3)HU、(30±3)HU、(34±8)HU、(41±6)HU,椭圆形9例、不规则形8例,15例可见“伪足”征,总体呈轻度渐进式强化。无功能腺瘤最大径、平扫CT值、增强三期CT值分别为(2.4±1.4)cm、(12±7)HU、(37±6)HU、(52±8)HU、(31±6)HU,圆形24例,椭圆形4例,1例“伪足”征,总体呈速升速降式中度强化。神经节细胞瘤最大径、平扫CT值、延迟期CT值均大于无功能腺瘤(t=6.2,t=6.6,t=8.2,P<0.05),动脉期、门脉期CT值均小于无功能腺瘤(t=4.1,t=10.2,P<0.05)。节细胞瘤增强程度小于无功能腺瘤(t=9.9,P<0.05)。结论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和神经节细胞瘤的CT征象,对鉴别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和神经节细胞瘤有很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无功能腺瘤 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卵巢子宫样肿物1例
11
作者 袁芬 李泽然 +4 位作者 林红雨 段世菲 肖洁琼 于淼淼 李兰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5期889-891,共3页
患者女,50岁。因“左下腹包块1年半,腹痛约1周”于2017年11月02日收入青岛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住院。入院前1周,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腹部胀痛、纳差、恶心,无呕吐,无反酸嗳气。患者自发病以来,食欲不振,大小便无明显异常,近期体重无明显... 患者女,50岁。因“左下腹包块1年半,腹痛约1周”于2017年11月02日收入青岛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住院。入院前1周,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腹部胀痛、纳差、恶心,无呕吐,无反酸嗳气。患者自发病以来,食欲不振,大小便无明显异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曾于5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及单侧卵巢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样肿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