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盾构下穿诱发框架结构沉降实测与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庭金 陈培钊 +1 位作者 蔡良怡 林志威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4期74-80,149,共8页
为研究盾构隧道施工对上方框架结构的影响,以广州市综合管廊盾构斜交下穿中高层框架结构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沉降监测及数值反演的方法分析结构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本工程盾构下穿位置的柱基沉降过程表现为主要沉降-沉降回弹-沉降稳定... 为研究盾构隧道施工对上方框架结构的影响,以广州市综合管廊盾构斜交下穿中高层框架结构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沉降监测及数值反演的方法分析结构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本工程盾构下穿位置的柱基沉降过程表现为主要沉降-沉降回弹-沉降稳定3个阶段;沉降较大的柱基主要分布在盾构轴线沿线位置,差异沉降较大的柱基则主要分布在盾构轴线的周边位置;盾构的穿越位置会影响建筑物的倾斜趋势;盾构穿越后及时进行洞内二次注浆,能减小框架结构在稳定阶段的沉降、不均匀沉降及整体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盾构 框架结构 沉降 监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合 任义丽 +6 位作者 李欣 邓岳 王勇涛 曹倩雯 杜金阳 林志威 汪文洁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0-923,共14页
阐述了大模型技术的概念,总结了大模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了大模型在垂直领域的应用现状,梳理了油气行业大模型应用面临的挑战,并对油气行业大模型应用进行了展望。现有大模型可粗略分为3类,即大语言模型、视觉大模型和多模态大... 阐述了大模型技术的概念,总结了大模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了大模型在垂直领域的应用现状,梳理了油气行业大模型应用面临的挑战,并对油气行业大模型应用进行了展望。现有大模型可粗略分为3类,即大语言模型、视觉大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油气行业大模型应用刚刚起步,部分油气企业基于开源大语言模型,利用微调、检索增强等方式发布大语言模型产品,部分学者尝试利用视觉/多模态基础模型研发面向油气业务的场景模型,还有少数学者构建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岩心分析等领域的预训练基础模型。油气行业大模型应用面临数据量和数据质量难以支撑大模型训练、研发投入成本高、难以实现算法自主可控等挑战。油气行业在应用大模型时应始终聚焦油气主营业务需求,以大模型应用为契机,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数据治理能力,推动融合算力建设,加强“人工智能+能源”复合团队建设,推动大模型技术自主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模型 大语言模型 视觉大模型 多模态大模型 油气行业大模型 预训练 微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支付、税收努力与企业避税——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吉黎 毛程连 林志威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8,共8页
笔者通过对1998—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和县级财政数据进行匹配,利用这一面板数据分析了地方政府获得的转移支付对当地企业避税的影响。我们发现,转移支付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与企业避税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地方政府获... 笔者通过对1998—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和县级财政数据进行匹配,利用这一面板数据分析了地方政府获得的转移支付对当地企业避税的影响。我们发现,转移支付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与企业避税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地方政府获得的转移支付越多,企业避税越多。其影响机制在于转移支付弥补了地方政府一定的财政缺口,从而使得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程度下降,导致了更多的企业避税。转移支付占比增加1个百分点,企业会少汇报0.15%的利润,即少缴纳0.15%的企业所得税。进一步将转移支付细分为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结果表明专项转移支付与一般性转移支付对企业避税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一般性转移支付的作用更大,而税收返还对企业避税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不同地区地方政府获得的转移支付对当地企业避税的刺激程度不同,中部地区最强,东部地区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支付 税收努力 避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九堡大桥主桥拱肋制造及安装技术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晓琳 林志威 +1 位作者 贺晓川 周潇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27,共5页
杭州九堡大桥主桥为3×210m结合梁-钢拱组合体系拱桥。拱肋系统由主拱肋,副拱肋,主、副拱肋之间的横向连杆以及拱顶横撑等构件组成。拱肋采用分节段工厂内制造、现场拼装成整体后顶推施工。为保证拱肋制造精度符合要求,每跨主拱、... 杭州九堡大桥主桥为3×210m结合梁-钢拱组合体系拱桥。拱肋系统由主拱肋,副拱肋,主、副拱肋之间的横向连杆以及拱顶横撑等构件组成。拱肋采用分节段工厂内制造、现场拼装成整体后顶推施工。为保证拱肋制造精度符合要求,每跨主拱、副拱分别划分为14、13个吊装节段,采用"以直代曲"的方法近似拟合拱肋曲线,并定制相应的胎架进行制造。拱肋节段制造完后利用平板车运至主拼装场,用120t龙门吊提升至拼装平台,松开龙门吊吊钩后利用三向调位千斤顶进行高程、里程(纵向)及横向精确调位,然后进行拱肋的焊接。九堡大桥拱肋按照该方法施工最终保证了拱肋线形连续性,提高了拱肋安装定位的精度和速度,确保了施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桥 拱肋 制造 安装 精度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CTMP过氧化氢漂白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云娜 林志威 +2 位作者 符以师 卢志荣 黄富鹏 《造纸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5-28,共4页
本实验研究了杉木CTMP过氧化氢漂白的各个工艺条件,即H2O2用量、NaOH用量、Na2SiO3用量、MgSO4用量、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纸浆白度和返黄值(P.C.值)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用量和NaOH用量是影响纸浆白度和返黄值的主要因素;杉木CTMP过氧化... 本实验研究了杉木CTMP过氧化氢漂白的各个工艺条件,即H2O2用量、NaOH用量、Na2SiO3用量、MgSO4用量、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纸浆白度和返黄值(P.C.值)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用量和NaOH用量是影响纸浆白度和返黄值的主要因素;杉木CTMP过氧化氢漂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H2O2用量6%,NaOH用量2%,Na2SiO3用量2%,MgSO4用量0.4%,温度80℃,时间2h。在此条件下,纸浆白度达到62.4%ISO,P.C.值为1.42;与原浆相比,抗张指数、撕裂指数和耐破指数分别提高了31%、16%和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MP H2O2漂白 P.C.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小波阈值函数的桥梁应变监测数据降噪研究
6
作者 万正华 林志威 方世书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8期262-267,共6页
为了减少噪声对桥梁应变监测信号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应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提出一种改进的小波阈值函数,通过改进软硬阈值折衷函数,构造了基于麻雀搜索(SSA)算法的适应度函数,并利用麻雀搜索算法对阈值函数中的调整因子进行寻优,克服了... 为了减少噪声对桥梁应变监测信号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应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提出一种改进的小波阈值函数,通过改进软硬阈值折衷函数,构造了基于麻雀搜索(SSA)算法的适应度函数,并利用麻雀搜索算法对阈值函数中的调整因子进行寻优,克服了硬阈值函数的不连续以及软阈值函数存在恒定偏差的缺陷,同时也避免了传统试错法获取调整因子的缺陷;然后利用数值仿真软件建立了仿真信号,利用降噪效果评价指标,与其他改进阈值函数的去噪效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降噪效果。研究表明:所提的桥梁应变监测信号降噪方法降噪效果更好,能较好地保留桥梁应变信息和基本特征。通过对兰家湾高墩钢栈桥应变监测数据降噪实例,验证了改进降噪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健康监测 应变数据 小波降噪 阈值函数 麻雀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公路隧道的支护结构无损检测及安全评估
7
作者 林志威 贺晓川 陈晓琳 《城市建筑》 2015年第8期353-353,共1页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力推动下,我国进入到一个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阶段,大量的公路基础设施开始规划建设,而这些公路施工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老、少、边、穷”的地形复杂地区。因此,公路隧道的建设必不可少。其不仅数量多而且工程量...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力推动下,我国进入到一个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阶段,大量的公路基础设施开始规划建设,而这些公路施工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老、少、边、穷”的地形复杂地区。因此,公路隧道的建设必不可少。其不仅数量多而且工程量大、施工时间长,公路隧道支护结构是保证公路隧道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系统,其自身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公路隧道施工的质量。因此,对公路隧道支护结构的无损检测和安全评估成为了隧道施工的重要内容。本文立足于公路隧道支护结构规划建设的实际,从无损检测及安全评估的角度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支护结构 无损检测及安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压作用下软土沉井施工力学响应及方案优选
8
作者 习宇 林志威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5年第3期14-18,共5页
沉井邻近路基边坡施工时,要承受较大的偏压作用,探索其施工安全与结构稳定十分必要。依托典型工程实例,揭示软土偏压作用下现场实施难点,建立沉井施工全过程三维模型,探讨不同工法土层、结构力学响应特征,以此为基础综合多指标评价提出... 沉井邻近路基边坡施工时,要承受较大的偏压作用,探索其施工安全与结构稳定十分必要。依托典型工程实例,揭示软土偏压作用下现场实施难点,建立沉井施工全过程三维模型,探讨不同工法土层、结构力学响应特征,以此为基础综合多指标评价提出最优实施方案。结果表明:软土区偏压作用下,新建沉井存在结构安全和顶管施工偏差问题。沉井排水下沉诱发的土层、结构最大位移为不排水法的3.27倍和2.84倍,对应结构内力增大31.7%,两种方案均满足强度要求。两种方案沉井结构临坡侧出现了鼓肚状变形,位移明显大于对侧,表征出最大5.77mm(不排水法)和7.38mm(排水法)的悬臂侧移,满足施工误差要求。以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为主控因素,综合考虑工程费用、工期及实施难度等因素采用不排水施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井施工 力学响应 偏压作用 方案优选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