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坚果脱油工业副产物的生物利用、活性分析及其潜在应用
1
作者 郭雪霖 李延华 +4 位作者 孟岳成 邓杨勇 高军龙 马敬敬 陈雨萌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7-215,共9页
坚果粕是原料经过榨油后得到的工业副产物。坚果粕水解物具有多种功能特性,但在应用过程中经常由于坚果粕为工业副产物而使其水解物也被忽视。目前,坚果粕主要用于加工成动物饲料或在垃圾填埋场被处理。坚果粕富含蛋白、碳水化合物和纤... 坚果粕是原料经过榨油后得到的工业副产物。坚果粕水解物具有多种功能特性,但在应用过程中经常由于坚果粕为工业副产物而使其水解物也被忽视。目前,坚果粕主要用于加工成动物饲料或在垃圾填埋场被处理。坚果粕富含蛋白、碳水化合物和纤维,可分别用于生产生物活性肽、生物燃料和膳食纤维等,这些应用较将其用于生产动物饲料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文章通过生物利用策略分析,主要探讨了从3种坚果(杏仁、核桃和腰果)油脂加工过程中副产物的再利用途径,总结了坚果粕提取多种化合物的应用方法,阐述了以不同种类坚果粕为基料,采用酶解和发酵技术制备肽组分的生物活性、安全性及其潜在应用,旨在为坚果脱油工业副产物再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果粕 生物利用 活性组分 潜在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35
2
作者 李延华 王伟君 +2 位作者 张兰威 马薇 陈丽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2,共3页
介绍了白藜芦醇的资源分布及化学结构,阐述了其生理、药理活性及相应的营养保健功效及其在食品、化妆品及药品方面的应用,提出开发富含白藜芦醇的植物,加快其有效地分离和纯化技术,增加临床应用,注重实用产品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分离 保健功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乳中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延华 王伟军 +1 位作者 张兰威 陈丽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X期8-11,共4页
基于原料乳成分、加工条件及微生物代谢等因素的差异,不同发酵乳制品中的风味物质千差万别,种类繁多。该文综述了发酵乳中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发酵乳中风味物质形成的主要途径、发酵剂菌种的代谢特性及风味物质的组成。
关键词 发酵乳 风味 来源 菌种代谢 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法检测乳中抗生素残留及假阳性产生的原因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延华 张兰威 王伟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3-96,共4页
介绍了乳中抗生素残留检测的常用微生物法氯化三苯四氮唑法、纸片法、活性试验法、试剂盒方法,并从乳本身因素、外来因素2个角度分析实际检测过程中引起假阳性结果的原因,为乳中抗生素检测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抗生素 微生物检测 假阳性 抗生素残留 假阳性结果 残留检测 微生物法 原因 检测过程 角度分析 四氮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发酵乳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延华 王伟军 +2 位作者 张兰威 邹宇 马微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7-259,共3页
本实验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谱-质谱(SDE-GC-MS)联用技术对5株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b-01、L.b-3、L.b-MYC、L.b-SP1.1和L.b-M01A发酵乳中风味物质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定,经分析分别有13、19、11、9、12种成分为发酵乳的风味物质,共涉... 本实验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谱-质谱(SDE-GC-MS)联用技术对5株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b-01、L.b-3、L.b-MYC、L.b-SP1.1和L.b-M01A发酵乳中风味物质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定,经分析分别有13、19、11、9、12种成分为发酵乳的风味物质,共涉及酸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羰基化合物、芳环和杂环化合物6大类、22种物质。除L.b-M01A菌产乙醇、乙酸含量较高外,其他各菌株间未发现存在明显的代谢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 风味物质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 SDE-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引起牛乳风味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延华 张兰威 +1 位作者 王伟军 张莉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4-416,420,共4页
热处理是各种乳制品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艺步骤,热处理过程中乳体系的风味组成会发生变化。近年来,不同乳制品的风味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和消费者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新鲜牛乳中风味物质的基本特性、风味物质的形成途径及乳中异味的来... 热处理是各种乳制品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艺步骤,热处理过程中乳体系的风味组成会发生变化。近年来,不同乳制品的风味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和消费者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新鲜牛乳中风味物质的基本特性、风味物质的形成途径及乳中异味的来源;探讨了热处理过程中主要风味前体发生的变化;阐述了加热、浓缩、干燥等热处理对乳制品中风味组成的影响及其对储藏过程中风味变化的作用,为乳制品加工中热处理的潜在影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 热处理 风味前体 风味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辣白菜制品保质期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延华 王伟君 +2 位作者 张兰威 杨文娣 张春雷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41,44,共4页
本研究确定辣白菜的制作方法,指出7%盐度为最佳腌制盐度,腌制3d配料可制得最佳制品。对制品保制期的研究表明:加热杀菌不适合制品储藏;微波杀菌可作为家庭保藏制品的方法;添加0.5g/kg山梨酸钾并冰箱冷藏,可保持制品原有的色、香、味及... 本研究确定辣白菜的制作方法,指出7%盐度为最佳腌制盐度,腌制3d配料可制得最佳制品。对制品保制期的研究表明:加热杀菌不适合制品储藏;微波杀菌可作为家庭保藏制品的方法;添加0.5g/kg山梨酸钾并冰箱冷藏,可保持制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并增加适口性,将制品保质期延长至60d左右,研究结果对辣白菜的加工、贮藏、销售及食用安全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白菜 制作方法 保质期 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标TTC法与AOAC纸片法检测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对比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延华 张兰威 王伟君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59,共3页
对乳中抗生素残留的两种微生物检测法进行了比较,确定2种标准方法对6种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检测限,同时指出国标TTC法在检测灵敏度方面的缺陷。建议乳中抗生素残留检测过程中,采用特异性与灵敏度高、经济简便、检测限达到MRLS规定的... 对乳中抗生素残留的两种微生物检测法进行了比较,确定2种标准方法对6种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检测限,同时指出国标TTC法在检测灵敏度方面的缺陷。建议乳中抗生素残留检测过程中,采用特异性与灵敏度高、经济简便、检测限达到MRLS规定的AOAC纸片法作为国标TTC检测法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标准法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管扩散法与国标TTC法检测牛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延华 王伟军 +2 位作者 张兰威 陈丽安 马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2-254,共3页
以PCA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Bsc953为指示菌,溴甲酚紫为颜色指示剂,对6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不同浓度乳样进行检测,确定了试管扩散法检测指标,并与国标TTC法进行比较,指出试管扩散法经济省时、简便易行,在检测限、检测时间、检测操... 以PCA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Bsc953为指示菌,溴甲酚紫为颜色指示剂,对6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不同浓度乳样进行检测,确定了试管扩散法检测指标,并与国标TTC法进行比较,指出试管扩散法经济省时、简便易行,在检测限、检测时间、检测操作方便程度上较国标TTC法具有很强的优越性,可作为国标TTC法的补充,应用于国内牛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检测方法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粉末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及结块行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延华 王伟军 +2 位作者 郭亮 邵志鹏 张婷婷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6-132,共7页
粉体结块现象是食品工业中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食品粉体结块现象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粉末颗粒间的相互作用,介绍了食品粉末结块的测试方法,分析了食品粉末结块动力学行为与结块控制方法,提出食品粉末结块研究中需要跟踪粉末颗粒间桥... 粉体结块现象是食品工业中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食品粉体结块现象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粉末颗粒间的相互作用,介绍了食品粉末结块的测试方法,分析了食品粉末结块动力学行为与结块控制方法,提出食品粉末结块研究中需要跟踪粉末颗粒间桥联的演变过程,并总结传热传质模型对食品粉末结块行为的重要作用,旨在为食品粉末结块的有效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粉末颗粒 相互作用 结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及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延华 王伟君 张兰威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9-172,共4页
介绍了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的原因及危害,描述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牛乳中的残留特性及残留现状,阐述了不同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为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牛乳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探索与实践
12
作者 檀国林 肖恒辉 +3 位作者 陈芳炯 肖群力 林宁 李延华 《通讯世界》 2024年第5期136-138,共3页
在智慧城市建设向县域级城市下沉的背景下,如何推动县域级智慧城市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实际经验,总结县域级智慧城市建设的通用框架,包括县域级智慧城市建设最核心的3个方面,即总体架构、网络架构和数据架构... 在智慧城市建设向县域级城市下沉的背景下,如何推动县域级智慧城市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实际经验,总结县域级智慧城市建设的通用框架,包括县域级智慧城市建设最核心的3个方面,即总体架构、网络架构和数据架构,以期为更多县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人工智能 县域级 建设 总体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开放性实验体系构建模式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延华 王伟军 +2 位作者 陈杰 孟岳成 李子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0期10816-10817,10819,共3页
分析了食品专业实验教学与开放性实验体系运行现状,探讨了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多模式、立体化的开放性实验体系构建模式,以适应食品专业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 分析了食品专业实验教学与开放性实验体系运行现状,探讨了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多模式、立体化的开放性实验体系构建模式,以适应食品专业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专业 创新能力 开放性实验体系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乳品中2-甲基-2-丙烯酸甲酯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延华 王伟军 +1 位作者 孟岳成 陈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9-162,共4页
基于乳品中2-甲基-2-丙烯酸甲酯(MMA)的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优化了复原乳中MMA的固相微萃取条件,建立了乳品中MMA内标(4-甲基-2-戊酮)和外标定量方法。最佳的萃取条件为:萃取头纤维类型DVB/CAR/PDMS,100 m L顶... 基于乳品中2-甲基-2-丙烯酸甲酯(MMA)的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优化了复原乳中MMA的固相微萃取条件,建立了乳品中MMA内标(4-甲基-2-戊酮)和外标定量方法。最佳的萃取条件为:萃取头纤维类型DVB/CAR/PDMS,100 m L顶空瓶中样品的体积为50 m L,平衡和萃取温度为80℃(30 min)。方法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在10~200μg/L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87.5%~109.3%;相对误差为3.1%~5.3%。该方法可用于乳品中MMA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2-丙烯酸甲酯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乳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乳中青霉素G残留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延华 王伟君 +2 位作者 张兰威 马薇 陈丽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5-327,共3页
本实验对乳中抗生素残留的三种微生物检测法进行比较,确定三种检测法对牛乳中青霉素G残留的检测限、检测时间、检测成本、操作难易程度等关键参数,同时指出国标TTC法在检测限方面的缺陷,建议采用经济省时、简便易行、检测限较低的试管... 本实验对乳中抗生素残留的三种微生物检测法进行比较,确定三种检测法对牛乳中青霉素G残留的检测限、检测时间、检测成本、操作难易程度等关键参数,同时指出国标TTC法在检测限方面的缺陷,建议采用经济省时、简便易行、检测限较低的试管扩散法作为AOAC纸片法及国标TTC法的补充,应用于牛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 青霉素G 检测方法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原产地保护检测技术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延华 王伟军 +1 位作者 张兰威 夏光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7-430,共4页
食品原产地保护检测技术是保证产品质量、真实性和典型性的有效手段。综述了不同检测技术在食品原产地保护中的应用,包括质谱方法、光谱方法、色谱方法、传感器技术、基因技术、免疫技术、热力学技术以及感官评定等方法,分析了不同方法... 食品原产地保护检测技术是保证产品质量、真实性和典型性的有效手段。综述了不同检测技术在食品原产地保护中的应用,包括质谱方法、光谱方法、色谱方法、传感器技术、基因技术、免疫技术、热力学技术以及感官评定等方法,分析了不同方法在食品原产地保护时的检测对象,指出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应结合统计学方法进行不同原产地食品以及假冒伪劣产品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原产地保护 检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延华 王伟君 张兰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60,共3页
对乳中抗生素残留的2种微生物检测法进行了比较,确定2种方法对6种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检测限,同时指出了国标TTC法对6种广谱抗生素均不能检出欧盟法典规定的MRL残留浓度,而AOAO纸片法对其检测限均在MRL浓度范围内,且符合欧盟药典确... 对乳中抗生素残留的2种微生物检测法进行了比较,确定2种方法对6种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检测限,同时指出了国标TTC法对6种广谱抗生素均不能检出欧盟法典规定的MRL残留浓度,而AOAO纸片法对其检测限均在MRL浓度范围内,且符合欧盟药典确定的最大残留量限制。建议乳中抗生素残留检测过程中,采用特异性与灵敏度高、经济简便、检测限达到MRLs规定的AOAO纸片法作为国标TTC检测法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礅生物标准法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乳中重要生物活性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延华 孟岳成 陈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5-121,共7页
介绍了乳体系中存在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生理功能,阐述了牛乳中乳铁蛋白、乳过氧化物酶体系、免疫球蛋白、生长因子、溶菌酶等5种重要生物活性成分随热处理强度发生的变化,分析了不同生物活性成分的热稳定性及分子结构的变化,为乳制品功... 介绍了乳体系中存在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生理功能,阐述了牛乳中乳铁蛋白、乳过氧化物酶体系、免疫球蛋白、生长因子、溶菌酶等5种重要生物活性成分随热处理强度发生的变化,分析了不同生物活性成分的热稳定性及分子结构的变化,为乳制品功能性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生物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油田东区北Ⅱ类油藏二元复合驱开发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延华 王志勇 傅剑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94-196,12,共3页
孤岛油田东区原油黏度高,实施二元复合驱前井网完善程度差,是一典型的Ⅱ类油藏。根据东区二元复合驱油藏条件,不同开发阶段开发规律,采取相应的开发策略,开展精细油藏研究。先期油藏精细研究,分小层完善注聚井网;前置调剖段塞阶段,阶梯... 孤岛油田东区原油黏度高,实施二元复合驱前井网完善程度差,是一典型的Ⅱ类油藏。根据东区二元复合驱油藏条件,不同开发阶段开发规律,采取相应的开发策略,开展精细油藏研究。先期油藏精细研究,分小层完善注聚井网;前置调剖段塞阶段,阶梯式优化注入浓度,促使形成高压力梯度变化带,强化段塞质量;二元主体段塞阶段,科学有序优化注采结构,确保注采均衡。通过不断治理,单元增油倍数达到4.33倍,综合含水率下降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剖 段塞 注采结构 二元复合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及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延华 王伟君 张兰威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76-179,共4页
介绍了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的原因及危害,描述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牛乳中的残留特性及残留现状,阐述了不同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为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牛乳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