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肝癌切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1
作者 陈健 李友伟 +6 位作者 刘余 李淼 李锋 周禄科 杨洁 李晓东 郑本波 《山东医药》 2025年第2期80-84,共5页
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肝癌切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肝细胞癌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3D组38例、常规组42例。3D组于肝切除手术前采用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进行手术规划和指导,常规组按传统手术规划... 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肝癌切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肝细胞癌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3D组38例、常规组42例。3D组于肝切除手术前采用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进行手术规划和指导,常规组按传统手术规划,常规腹腔镜或开腹实施肝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虚拟与实际肝脏切除体积和残肝体积,病理切缘阴性率,手术前后肝功能[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2年肿瘤复发/转移率和术后1、2年生存率。结果3D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均低于常规组,虚拟与实际残肝体积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两组住院时间、虚拟与实际肝脏切除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D组术中病理切缘阴性率高于常规组(P<0.05)。3D组术后3、7 d血清ALT、AST、TBIL、γ-G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同期(P均<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年肿瘤复发/转移率及术后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用于肝癌切除手术,可避免肿瘤残留,保护残余肝体积,减轻肝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扫描 三维重建技术 3D打印技术 肝肿瘤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防治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友伟 李生伟 +1 位作者 吴传新 龚建平 《临床误诊误治》 2006年第8期69-70,共2页
迟发性胆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较少见的并发症,临床容易误诊误治甚至危及生命。本文针对收治的2例术后迟发性胆漏引起误诊的原因,结合我们2002年7月~2005年7月行LC手术2560例无迟发性胆漏经验,分析LC术后迟发性胆漏原因及... 迟发性胆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较少见的并发症,临床容易误诊误治甚至危及生命。本文针对收治的2例术后迟发性胆漏引起误诊的原因,结合我们2002年7月~2005年7月行LC手术2560例无迟发性胆漏经验,分析LC术后迟发性胆漏原因及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胆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友伟 何平 李生伟 《临床误诊误治》 2008年第4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结石性胆囊炎 老年人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并发症 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硬岩层结构调控低损开采方法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玉军 肖杰 +1 位作者 李嘉伟 李友伟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42,共13页
为探究厚硬岩层采动结构对上覆岩层下沉破坏影响及新的低损开采方法,采用相似模拟、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厚硬基本顶采动破坏结构演化和堆积特征对覆岩下沉破坏的影响。相似模拟及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随采随垮的直接顶岩层和周期性... 为探究厚硬岩层采动结构对上覆岩层下沉破坏影响及新的低损开采方法,采用相似模拟、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厚硬基本顶采动破坏结构演化和堆积特征对覆岩下沉破坏的影响。相似模拟及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随采随垮的直接顶岩层和周期性破断的厚硬基本顶分别呈现小块度破坏杂乱堆积和大块度破断整齐堆积;受采动结构特征影响,直接顶岩层采动破坏产生的体积膨胀显著大于厚硬基本顶。根据模拟得到的采动岩层破坏堆积特征构建了厚硬基本顶条件下采动覆岩下沉计算模型。根据采动作用下随采随垮直接顶岩层采动破坏膨胀量显著大于周期性破断厚硬基本顶的规律,提出对厚硬基本顶进行采前大规模水力压裂并借助采动超前支承压力进一步破坏厚硬基本顶,降低厚硬基本顶采动破坏块度,使其随采随垮、杂乱堆积并充分充填采空区以控制上覆岩层下沉破坏,实现低损开采。采用数值模拟验证了压裂弱化厚硬岩层调控其采动结构,增大采动破坏岩层体积膨胀量,降低上覆岩层下沉的有效性。提出的厚硬岩层结构调控低损开采方法可为煤矿绿色高效开采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损开采 岩层控制 水力压裂 覆岩结构调控 采动岩层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种植体系统对种植体周骨吸收影响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友伟 吕俊良 +2 位作者 郁雪松 龚媛媛 骆琳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76,共2页
我国的口腔种植学随着瑞典Branemark教授骨整合理论与国际上一些种植体系统的引进而逐渐发展起来,研究主要集中在种植体组织界面、生物力学及种植材料学方面。和传统义齿相比,种植义齿优点明显,被誉为人类的第三副牙齿,受到普遍欢迎。... 我国的口腔种植学随着瑞典Branemark教授骨整合理论与国际上一些种植体系统的引进而逐渐发展起来,研究主要集中在种植体组织界面、生物力学及种植材料学方面。和传统义齿相比,种植义齿优点明显,被誉为人类的第三副牙齿,受到普遍欢迎。本研究收集种植病例的直接数字化全景片进行测量分析,研究种植体周牙槽骨吸收的情况,以评价种植体系统对骨吸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种植体系统对骨吸收的影响没有差异,同一种植体近中、远中也没有差异。本文对实验的测量方法进行了讨论,认为实验结果较为准确地反映了实际情况,并分析了种植体周骨丧失的可能原因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义齿 牙种植体 骨吸收 X线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葡聚糖-乙二胺聚合物为载体制备纳米银 被引量:3
6
作者 马守栋 李明春 +4 位作者 梁东升 李晓 林静 李友伟 刘贵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82-1285,共4页
以葡聚糖-乙二胺聚合物为载体制备纳米银。首先合成葡聚糖-乙二胺聚合物,并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对聚合物进行表征;该聚合物与硝酸银反应生成葡聚糖-乙二胺聚合物-银配合物,再通过化学还原或光化学还原法使配合物中的银离子转变成单质银... 以葡聚糖-乙二胺聚合物为载体制备纳米银。首先合成葡聚糖-乙二胺聚合物,并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对聚合物进行表征;该聚合物与硝酸银反应生成葡聚糖-乙二胺聚合物-银配合物,再通过化学还原或光化学还原法使配合物中的银离子转变成单质银纳米粒,以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纳米测定仪对制备的纳米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制备出了粒径为23.1nm的纳米单质银。以葡聚糖-乙二胺聚合物为载体制备纳米银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葡聚糖 乙二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预测肝叶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春 王娟 +3 位作者 李友伟 张丽 黄平平 谭洁 《肝胆外科杂志》 2021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预测肝叶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并建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肝叶切除术的患者120例,调取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患者肝叶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筛选出的... 目的探讨个体化预测肝叶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并建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肝叶切除术的患者120例,调取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患者肝叶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且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性及准确性。结果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性别、高血压、既往腹部手术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吸烟史、糖尿病、术前合并感染和白蛋白有明显差异(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资料单因素分析发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和腹腔引流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对肝叶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的年龄、吸烟史、糖尿病、术前合并感染、白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和腹腔引流时间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和术中输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给予剔除,筛选出年龄(OR=0.022,95%CI:1.305~28.577)、吸烟史(OR=0.044,1.043~28.012)、术前合并感染(OR=0.041,95%CI:1.076〜27.669)、白蛋白(OR=0.037,95%CI:1.097~20.208)、手术时间(OR=0.026,95%CI:1.223~23.455)、术中失血量(OR=0.049,95%CI:0.049~18.986)、和腹腔引流时间(OR=0.040,95%CI:1.090~33.813)为肝叶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均与肝叶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相关。基于年龄、吸烟史、术前合并感染、白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腹腔引流时间7项肝叶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对肝叶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风险进行预测,并且验证该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这说明本研究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采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法进行验证肝切除术后肺部感染的列线图模型,C-index指数为0.919(95%CI:0.883~0.955),说明该研究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性和区分性。结论对肝叶切除术后,及时关注患者的年龄、吸烟史、术前合并感染、白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腹腔引流时间,可以有效的降低肺部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叶切除 肺部感染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硬覆岩预裂弱化改性效应及导水裂缝带控制机理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玉军 李友伟 +2 位作者 肖杰 张志巍 李嘉伟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8,共14页
针对深部煤层开采坚硬覆岩条件下导水裂缝带控制问题,充分借鉴坚硬顶板预裂弱化技术,提出预裂弱化坚硬主控覆岩控制导水裂缝带高度的新方法。综合采用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坚硬主控覆岩预裂弱化改性效应,详细阐... 针对深部煤层开采坚硬覆岩条件下导水裂缝带控制问题,充分借鉴坚硬顶板预裂弱化技术,提出预裂弱化坚硬主控覆岩控制导水裂缝带高度的新方法。综合采用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坚硬主控覆岩预裂弱化改性效应,详细阐述了不同弱化层位对导水裂缝带的控制机理,并进行了实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预制裂缝可以使坚硬岩石往强度低的方向进行转变,并将完整岩样的劈裂破坏特征转变为以预制裂缝为主控的张拉剪切破坏,坚硬岩石的破坏程度由剧烈趋于缓和;揭示了预制裂缝对坚硬岩体的弱化改性效应,计算得到应力与裂缝耦合的损伤变量,定性的分析了弱化程度与岩性转变的关系,改性后岩体能量存储能力降低,耗散能力增强;数值模拟了不同弱化层位对导水裂缝带的控制效果,综合对比覆岩破坏形态、裂隙数量及破坏高度动态演化规律,发现“马鞍形”破坏形态随着弱化层位的升高而逐渐减弱,覆岩裂隙数量演化基本呈现“缓增−突增”的演化趋势,未弱化以及中、高位弱化覆岩破坏高度动态演化近似呈现“S”形,而中位弱化呈“半抛形”,综合分析得出低位弱化对导水裂缝带的控制效果最好;在分析高、中、低位坚硬岩层破坏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不同预裂弱化层位控制导水裂缝带发育机理;钻孔实测孟村矿顶板压裂条件下的“两带”发育高度,对比发现预裂弱化条件下裂采比降低,初步验证了顶板预裂弱化对导水裂缝带发育的抑制性。研究成果将为深部矿区耦合灾害防控、水资源及生态保护等领域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覆岩 预裂弱化 岩层控制 导水裂缝带高度 改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田保水开采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玉军 宋业杰 +6 位作者 樊振丽 尹希文 赵秋阳 张风达 甘志超 张志巍 李友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9-168,共10页
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在保障煤炭资源开发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实现对水资源的保护,是黄河流域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科学难题。以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田为背景,对不同水文地质和采矿条件下覆岩结构类型、导水裂缝带... 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在保障煤炭资源开发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实现对水资源的保护,是黄河流域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科学难题。以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田为背景,对不同水文地质和采矿条件下覆岩结构类型、导水裂缝带发育规律、地表裂缝分布特征、采动隔水层稳定性以及疏控水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针对厚基岩浅层地下水保护,监测分析了导水裂缝带与地表裂缝发育特征及其连通性,研究了保证隔水层稳定性的保水开采技术;针对浅埋薄基岩厚土层条件下的地表水体保护,探讨了黏土隔水层对导水裂缝带的抑制作用和采动影响下的阻水特性,研究了基于采动黏土阻水效应的保水开采技术;针对深部多重高压含水层,提出了"先疏后采与边采边疏相结合"的疏控水技术,实现了安全开采前提下的最大程度的对水资源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开采 导水裂缝带 地裂缝 阻水效应 控水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厚及特厚煤层高强度开采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区域分布规律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玉军 申晨辉 +1 位作者 张志巍 李友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8-48,共11页
收集了国内厚及特厚煤层综放和大采高综采条件下导水裂缝带高度实测数据,共计179组,其中坚硬覆岩51组,中硬覆岩100组,软弱覆岩28组。在此基础上按照我国14大煤炭基地分布分别列出了不同覆岩类型条件下的导水裂缝带高度和裂采比的范围,... 收集了国内厚及特厚煤层综放和大采高综采条件下导水裂缝带高度实测数据,共计179组,其中坚硬覆岩51组,中硬覆岩100组,软弱覆岩28组。在此基础上按照我国14大煤炭基地分布分别列出了不同覆岩类型条件下的导水裂缝带高度和裂采比的范围,绘制了我国煤矿导水裂缝带高度分布图,以此数据为基础回归了导水裂缝带高度(简称“裂高”)预计公式,并重点分析了3个典型矿区导水裂缝带高度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实测导水裂缝带高度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性的原因,取得以下研究成果:从全国区域来看,实测平均裂采比随着岩性由软弱、中硬到坚硬依次递增,坚硬覆岩的平均裂高分别是中硬覆岩和软弱覆岩的1.52倍和2.29倍,中硬覆岩平均裂高是软弱覆岩的1.5倍;不同覆岩岩性的导水裂缝带高度都随着采厚的增加而增加,且坚硬覆岩条件下增加的速率明显要高于中硬和软弱覆岩;裂采比则随着采厚的增加而降低,且减小速率随着采厚达到一定厚度有趋于稳定的趋势。黄陇基地永陇-彬长矿区属于中硬覆岩类型,导水裂缝带高度和裂采比明显高于我国东部矿区,工作面长度大于170 m时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受工作面长度影响较大,其高度及裂采比随着工作面长度增加,呈增高增大趋势。蒙东(东北)基地扎赉诺尔矿区属于极软弱类覆岩,针对该类型覆岩条件,依据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长期实践数据,最小裂采比仅为5,采厚达到16 m时仅为全国软弱覆岩平均裂采比的68%,并提出采用趋势分析方法来预计极软弱覆岩条件下的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神东基地浅埋矿区具有埋深浅、基岩薄、土层厚、高强度开采的特点,实测获得的导水裂缝带高度差异性极大,裂采比集中在19~28,最大达到35,明显高于全国尤其是东部矿区中硬覆岩条件的裂采比;但是部分矿井由于厚层红土层赋存对导水裂缝带发育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实测裂采比7.16~7.78,较类似软弱顶板条件下开采裂采比仍降低了15%~53%。由实测数据回归得到的导水裂缝带预计公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为全国不同覆岩类型条件下厚及特厚煤层高强度开采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及特厚煤层 高强度开采 导水裂缝带 区域分布 导水裂缝带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土层薄基岩高强度开采覆岩破坏高度与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玉军 李友伟 +1 位作者 肖杰 张风达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2,共9页
为研究厚土层薄基岩高强度开采覆岩破坏特征,以千树塔煤矿12305工作面为研究背景,综合运用UDEC数值模拟、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工作面开采后厚土层薄基岩类似地质条件下覆岩移动破坏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覆岩... 为研究厚土层薄基岩高强度开采覆岩破坏特征,以千树塔煤矿12305工作面为研究背景,综合运用UDEC数值模拟、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工作面开采后厚土层薄基岩类似地质条件下覆岩移动破坏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覆岩破坏高度变化呈现出缓增、突增、稳定3个阶段,缓增和突增阶段主要发生在薄基岩中,而稳定阶段则发生在厚土层中,同时厚土层存在一定的液性指数,导致地表下沉滞后;通过冲洗液漏失量观测和注水试验得到该工作面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为84.5~86.5 m,裂采比为7.9~8.1,数值模拟及理论计算结果均与实测结果较为接近;阐述了厚土层薄基岩“两带”破坏模式,该模式中薄基岩和厚土层分别起到支撑和施荷的作用,薄基岩易被采动裂缝贯穿,而厚土层对采动裂缝的上向发育具有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条件下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土层薄基岩 高强度开采 覆岩破坏特征 UDEC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煤层重复采动覆岩破坏高度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友伟 张玉军 肖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7-103,共7页
为了研究多煤层重复采动下覆岩破坏高度的发育规律,以公乌素煤矿三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实测、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得到了单层开采和三层重复开采时16煤1604工作面覆岩导水裂缝带高度,采用3DEC数值模拟研究了单煤层开采及重复采动... 为了研究多煤层重复采动下覆岩破坏高度的发育规律,以公乌素煤矿三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实测、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得到了单层开采和三层重复开采时16煤1604工作面覆岩导水裂缝带高度,采用3DEC数值模拟研究了单煤层开采及重复采动覆岩的破坏特征,理论分析了重复采动覆岩裂隙发育机理及裂缝带高度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钻孔冲洗液观测与钻孔窥视结合实测法更准确,公乌素16煤重复采动条件下,裂采比15.14,垮采比3.15;模拟显示采空区两侧裂隙发育明显且为离散裂隙,中部裂隙闭合,裂隙高度与实测较为接近;提出了3种不同程度的重复采动裂缝带发育高度的计算方法,为确定重复采动条件下覆岩裂隙发育高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裂缝带 重复采动 钻孔窥视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煤层底板层次性破坏特征全空间多参量协同监测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玉军 张风达 +2 位作者 张志巍 孙林 李友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6-94,共9页
为全面获取采动煤层底板破坏演化及层次性特征,采用钻孔注水试验法(点)、钻孔窥视法(点)、钻孔分布式光纤监测法(线)、瞬变电磁法(面)4种方法,构建了煤层底板全空间点-线-面协同监测模式;根据煤层底板采动破坏程度,从裂隙导水性、拉伸... 为全面获取采动煤层底板破坏演化及层次性特征,采用钻孔注水试验法(点)、钻孔窥视法(点)、钻孔分布式光纤监测法(线)、瞬变电磁法(面)4种方法,构建了煤层底板全空间点-线-面协同监测模式;根据煤层底板采动破坏程度,从裂隙导水性、拉伸剪切应变、采动岩层物性多参量角度,将将传统的“下三带”中的煤层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划分为导水裂隙带、应力应变带、物性差异带;以平朔矿区9煤工作面为实测对象,监测获取了采动煤层底板全空间、动静态、多层次变形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点-线-面多参量协同监测方法在监测空间上可实现点线面动静结合监测,在监测内容上可满足直接或间接获取裂隙发育特征、导水性、应变变形以及物性等多参量的要求。钻孔注水试验法和钻孔窥视法为直接监测裂隙发育特征的方法,获取的导水破坏带高度为21.75 m;采用钻孔分布式光纤监测法可动态监测裂隙发育特征,分析得出在工作面推进至钻孔附近,底板局部岩体出现拉伸破坏,工作面推过钻孔一段距离,底板岩体拉伸程度继续增大、但破坏深度基本保持稳定,实测得出应力应变带高度为25.15 m;采用瞬变电磁法可对比获取采前、采后底板岩体物性变化特征,分析得出物性差异带高度为22~27 m,较好地验证了底板采动破坏层次性划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底板破坏 全空间 多参量 协同监测 层次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磷肥与褐煤配施对苗期玉米磷吸收的影响
14
作者 李友伟 杨依彬 +2 位作者 冯紫荟 丘智晃 张承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0期150-152,共3页
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施磷和单施磷肥为对照,选取磷酸二铵、磷酸一铵、过磷酸钙3种磷肥,在赤红壤上通过穴施探究3种磷肥与褐煤配施对苗期玉米生长及磷吸收的影响。出苗35 d后,测定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干重和磷吸收量、根表面积、总根长和计算... 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施磷和单施磷肥为对照,选取磷酸二铵、磷酸一铵、过磷酸钙3种磷肥,在赤红壤上通过穴施探究3种磷肥与褐煤配施对苗期玉米生长及磷吸收的影响。出苗35 d后,测定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干重和磷吸收量、根表面积、总根长和计算磷肥利用率。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氮磷钾肥用量下,3种磷肥与褐煤配施后在各项指标上对比无显著差异,但均比单独施用磷肥处理显著增加。过磷酸钙与褐煤配施后增加效果最为显著,其中地下部干重增加110%,地上部磷吸收量增加313%,地下部磷吸收量增加410%,磷肥利用率提升1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磷肥 玉米 配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压水体上煤层底板下位隐伏断层采动突水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玉军 张志巍 +2 位作者 肖杰 李友伟 于秋鸽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291,共9页
由于煤层底板隐伏断层分布广、数量多、隐蔽性强且不易探测的特点,使得底板隐伏断层活化突水成为深部开采突水的主要形式之一。根据底板隐伏断层发育规模及空间位置条件,总结提出了底板沟通隐伏性断层突水、上位隐伏性断层突水及下位隐... 由于煤层底板隐伏断层分布广、数量多、隐蔽性强且不易探测的特点,使得底板隐伏断层活化突水成为深部开采突水的主要形式之一。根据底板隐伏断层发育规模及空间位置条件,总结提出了底板沟通隐伏性断层突水、上位隐伏性断层突水及下位隐伏性断层突水3种模式。针对承压水体上煤层底板下位隐伏断层底板突水模式,通过力学分析、底板突水相似模拟及FLAC3D数值拟研究了煤层回采过程中底板空间采动应力变化规律、隐伏断层扩展及突水通道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近煤层底板采动岩体随工作面推进,经历压缩-卸荷-恢复过程,形成采动破坏带,底板空间采动应力状态以工作面为分界线呈现水平“S”型分布形态;采动-水压-隐伏断层作用下,隐伏断层将对采动应力随工作面移动起到阻隔作用;隐伏断层顶部受矿压-水压作用的破坏程度时机更早、程度更严重,更易诱发导水裂隙发育,隐伏断层原生裂隙扩展并向逆工作面推进方向上方发育,与采动破坏带沟通形成突水通道;采动承压水导升运移与采动裂隙发育紧密相关,采动承压水导升强度及强渗流区范围随工作面推进渐进发展,底板隐伏断层采动突水先出现隐伏断层上方采空区,突水量随工作面推进渐进增加。在将含隐伏断层底板采动空间划分为隐伏断层采动活化区、阻隔水区和采动影响区的基础上,揭示了承压水上底板下位隐伏断层突水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断层 突水机制 底板突水 深部开采 采动-水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深多煤层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实测与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卫东 郭先顺 +2 位作者 王明立 田国灿 李友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6-141,共6页
基于内蒙古双欣矿业有限公司实测资料,利用开采沉陷理论、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浅埋深、多煤层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和移动参数。对初次采动、重复采动等不同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观测数据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浅埋深多煤层开采条件下,... 基于内蒙古双欣矿业有限公司实测资料,利用开采沉陷理论、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浅埋深、多煤层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和移动参数。对初次采动、重复采动等不同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观测数据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浅埋深多煤层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的初始期和活跃期均较短,其中地表移动初始期约0.5个月,活跃期一般为3~6个月;受老采空区的活化作用影响,下层煤开采地表下沉系数、主要影响角正切明显增大,双欣矿业浅埋深多煤层开采老采空区活化系数可取为0.045~0.13;上覆岩层的破坏主要为剪切破坏和拉张破坏,地表易出现地裂缝等不连续变形,并在地表形成波浪状下沉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深 多煤层开采 地表移动参数 重复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正确治疗肾虚的五个典型病例
17
作者 李友伟 《求医问药》 2011年第3期9-10,共2页
在出现肾虚的症状时,人们往往会自行使用一些具有补肾功效的保健品或药物进行调理,但常常难以见效。实际上,中医将肾虚分为肾阳虚、肾阴虚等多个证型。不同证型的肾虚患者所服用的补肾药物各不相同。而且,肾虚患者所表现的主要临床... 在出现肾虚的症状时,人们往往会自行使用一些具有补肾功效的保健品或药物进行调理,但常常难以见效。实际上,中医将肾虚分为肾阳虚、肾阴虚等多个证型。不同证型的肾虚患者所服用的补肾药物各不相同。而且,肾虚患者所表现的主要临床症状也有较大的差异,若不根据其主要症状进行调治,往往也难以获得显著的效果。因此,能否正确地用药是治疗肾虚的关键。笔者根据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搜集并整理了正确治疗肾虚的5个典型病例,供读者治疗肾虚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虚患者 典型病例 治疗 补肾药物 临床症状 临床经验 保健品 肾阳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监测的含水岩石动态损伤演化过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子兴 夏冬 +1 位作者 杨意德 李友伟 《采矿技术》 2018年第1期51-55,共5页
为研究含水状态对岩石破裂失稳过程声发射事件动态演化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干燥、天然与饱水闪长岩单轴压缩过程的AE试验,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组合定位算法对裂纹扩展过程中AE事件进行定位。结果表明:干燥、天然及饱水闪长岩的定位误差分别... 为研究含水状态对岩石破裂失稳过程声发射事件动态演化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干燥、天然与饱水闪长岩单轴压缩过程的AE试验,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组合定位算法对裂纹扩展过程中AE事件进行定位。结果表明:干燥、天然及饱水闪长岩的定位误差分别为3.46,4.44mm和2.44mm。天然、饱水岩样的AE事件数分别为干燥岩样的37.2%和17.6%;在低应力阶段,干燥岩样内部产生的AE事件多于天然与饱水岩样;在0.5~0.9σc应力区间内,各岩样内部均有一定数量的AE事件产生;在失稳破裂阶段,干燥、天然、饱水岩样内AE事件所占各岩样AE事件的比例依次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声发射 损伤演化 裂纹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