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PGE_2、TXB_2、6-Keto-PGF_(12)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朱菊人 朱忆 +2 位作者 陆伟君 杨崇美 孙成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4,共2页
对45例原发性肝癌、40例肝炎后肝硬化、30例健康人(下称对照组)的外周血浆前列腺素E2(PGE2)、血栓素B2(TXB2)、前列环素代谢产物(6-Keto-PGF12)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组上述指标... 对45例原发性肝癌、40例肝炎后肝硬化、30例健康人(下称对照组)的外周血浆前列腺素E2(PGE2)、血栓素B2(TXB2)、前列环素代谢产物(6-Keto-PGF12)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组上述指标含量均显著高于肝炎后肝硬化组及对照组,且血浆PGE2的变化有助于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PGE2升高和TXB2/6-Keto-PGF12失调有助于肿瘤门脉癌栓形成和血行转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前列腺素E2 血栓素A2 前列环素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猴头冲剂治疗慢性胃病11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朱菊人 陆伟君 +3 位作者 孙成刚 刘吉勇 许洪伟 张新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32-32,共1页
浙江蕈尔康制药公司生产的复方猴头冲剂是治疗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药物。为了进一步了解该药的疗效,我们自1993年9月至1994年8月应用该药对112例慢性胃病患者进行治疗。 男84例,女28例;年龄18~65岁,平均36.8岁。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3... 浙江蕈尔康制药公司生产的复方猴头冲剂是治疗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药物。为了进一步了解该药的疗效,我们自1993年9月至1994年8月应用该药对112例慢性胃病患者进行治疗。 男84例,女28例;年龄18~65岁,平均36.8岁。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3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2例、胃溃疡1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5例。均经胃镜及活检病理证实。幽门螺旋菌(HP)阳性者70例(62.5%)。 治疗方法:饭前半小时冲服复方猴头冲剂1包,每日3次。4周为一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病 复方猴头冲剂 疗效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治疗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朱菊人 姜军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AHNP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病与内毒素血症 被引量:1
4
作者 朱菊人 范建高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39-40,共2页
近年来众多资料表明,各型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内毒素血症发病率为39%~64%,慢性肝病的内毒素血症发病率为50%,肝硬化时则高达79%。肝病时肝功能受损,肝脏失去屏障功能,使肠道G^-菌代谢所释放内毒素不能被清除,进入全身体循环而产生内毒素... 近年来众多资料表明,各型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内毒素血症发病率为39%~64%,慢性肝病的内毒素血症发病率为50%,肝硬化时则高达79%。肝病时肝功能受损,肝脏失去屏障功能,使肠道G^-菌代谢所释放内毒素不能被清除,进入全身体循环而产生内毒素血症。其发生机制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病理 内毒素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淤积型肝炎的治疗(附15例报告)
5
作者 朱菊人 郭士杰 +2 位作者 杜凤田 孙成刚 秦成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4,共2页
本观察提示,用皮质激素治疗淤胆型肝炎1周以上,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24%以上者即为短期治疗有效。确诊为本病时,疗程还可适当延长,再评价其疗效。疗效出现后,不能减量过快,否则易出现病情反跳,过早停用皮质激素易致复发。黄疸较深且有加... 本观察提示,用皮质激素治疗淤胆型肝炎1周以上,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24%以上者即为短期治疗有效。确诊为本病时,疗程还可适当延长,再评价其疗效。疗效出现后,不能减量过快,否则易出现病情反跳,过早停用皮质激素易致复发。黄疸较深且有加重趋势、伴消化道症状显著者,应及时用皮质激素治疗,以防病情恶化及胆汁性肝坏死发生、对病程较长患者,皮质激素治疗仍有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型 肝炎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与慢性胃炎
6
作者 朱菊人 许洪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4期38-39,共2页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HP的定植因子和致病因子是慢性胃炎发病的关键。1.HP的定植因子HP的自然定植部位是人的胃粘膜,主要位于胃的粘液下和胃粘膜表面上皮之间,与上皮细胞紧密接触。HP的定植因子为...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HP的定植因子和致病因子是慢性胃炎发病的关键。1.HP的定植因子HP的自然定植部位是人的胃粘膜,主要位于胃的粘液下和胃粘膜表面上皮之间,与上皮细胞紧密接触。HP的定植因子为:①螺旋形状及能动性:HP的螺旋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胃炎 幽门螺杆菌 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病与凝血机制
7
作者 朱菊人 杨崇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0-41,共2页
肝病与凝血机制山东省立医院(250021)朱菊人,杨崇美肝脏在凝血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能合成大量凝血因子,消除血循环中过多的抗凝物质,使凝血和抗凝保持动态平衡。在肝细胞损害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抗凝物质增多,并存在... 肝病与凝血机制山东省立医院(250021)朱菊人,杨崇美肝脏在凝血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能合成大量凝血因子,消除血循环中过多的抗凝物质,使凝血和抗凝保持动态平衡。在肝细胞损害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抗凝物质增多,并存在异常纤维蛋白血症,血小板质与量的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凝血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诊断及鉴别
8
作者 朱菊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2-34,共3页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是重症急腹症之一,其起病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达34~58%。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处理,对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一、临床表现1.腹痛、腹胀:几乎所有病人皆有腹痛,初始为持续性上腹痛,阵发性加剧。病...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是重症急腹症之一,其起病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达34~58%。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处理,对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一、临床表现1.腹痛、腹胀:几乎所有病人皆有腹痛,初始为持续性上腹痛,阵发性加剧。病变累及胰头部时为右上腹部疼痛,累及胰体时为上腹剑下疼痛,累及胰尾时为左上腹部疼痛,如全上腹部疼痛,则示胰头、体及尾部同时受累。腹痛呈纹窄、顶钻样或刀割样剧痛,病人常取屈曲侧卧以缓解疼痛。随着炎症的扩散,疼痛可累及全腹部,且呈束带状向左侧或两侧腰背部放射。常伴有明显腹胀,此为胰腺及其周围炎症累及肠系膜根部,引起肠麻痹、肠蠕动减弱、肠充气所致。2.腹膜炎:若胰液外溢累及腹膜及肠系膜,可引起出血和渗血而致腹膜炎、腹肌紧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坏死型 胰腺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和内镜特点 被引量:44
9
作者 张安忠 杨崇美 +2 位作者 崔屹 刘吉勇 朱菊人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2-604,共3页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与内镜特点,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对1979~2005年5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报道的131例EG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预后做回顾性分析。结果20.61%的患者与进食有关,12.21%的EG有过敏性...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与内镜特点,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对1979~2005年5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报道的131例EG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预后做回顾性分析。结果20.61%的患者与进食有关,12.21%的EG有过敏性疾病史。临床表现多样,消化不良型EG51.90%;梗阻型7.63%;腹水型18.32%;混合型22.14%。75.58%的EG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嗜酸细胞的比例为7.00%~74.00%,嗜酸细胞的绝对值0.48×109~7.64×109。腹水中可见大量嗜酸细胞。内镜表现多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和息肉样增生,病理见大量嗜酸细胞浸润。激素可在1周内迅速缓解症状,并逐渐使嗜酸细胞恢复正常。结论EG临床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多数患者外周血和腹水中嗜酸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细胞浸润是诊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临床表现 误诊 内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肝脏微循环改变 被引量:9
10
作者 郝菁华 朱菊人 +5 位作者 王万忠 任万华 石军 韩国庆 王书运 谢英渤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5期3-5,共3页
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及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微循环状态。对 14 1例慢乙肝、12例肝硬化患者和 2例正常人的肝组织进行 HE染色 ,光镜观察 ,并对其中 5 3例慢乙肝和 2例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显示 ,正常人的肝窦腔... 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及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微循环状态。对 14 1例慢乙肝、12例肝硬化患者和 2例正常人的肝组织进行 HE染色 ,光镜观察 ,并对其中 5 3例慢乙肝和 2例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显示 ,正常人的肝窦腔通畅 ,无狭窄或闭塞 ,无红细胞聚集现象。慢乙肝患者 86.5 2 %有肝窦腔狭窄 ,60 .2 8%肝窦腔内见红细胞聚集 ,3 4 .0 4 %肝窦腔内有血栓形成 ;电镜观察见 94 .3 4 %的患者肝窦内皮细胞窗孔减小减少 ,3 3 .96%有基底膜形成 ,2 4 .5 3 %狄氏腔内出现胶原纤维。肝硬化患者肝组织结构紊乱 ,肝腺泡消失 ,假小叶形成。提示慢乙肝患者存在肝脏微循环障碍 ,肝硬化时肝脏微循环结构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微循环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肝素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崇美 朱忆 +3 位作者 刘吉勇 陆伟君 孙成刚 朱菊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8,共2页
采用小剂量肝素治疗慢性重症肝炎患者20例,并与综合治疗组做对照。结果肝素治疗组的病死率为35%,显著低于对照组(65%);早、晚期慢重肝患者中,两组的病死率无差异,中期肝素治疗组的病死率(27.27%)低于对照组(7... 采用小剂量肝素治疗慢性重症肝炎患者20例,并与综合治疗组做对照。结果肝素治疗组的病死率为35%,显著低于对照组(65%);早、晚期慢重肝患者中,两组的病死率无差异,中期肝素治疗组的病死率(27.27%)低于对照组(72.72%);经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继续延长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继续降低者中,肝素治疗组仅10%,对照组为25%;因大出血死亡者肝素治疗组占5%,对照组占10%,两组无明显差异。认为小剂量肝素治疗慢性重症肝炎是安全有效的,但宜早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肝素 剂量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CuZn-SOD的放免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范建高 朱菊人 +3 位作者 赵洪涛 陆伟君 邹建文 王大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8-9,共2页
用RIA法测定62例肝硬变、30例肝癌和20例正常人的血清CuZn-SOD含量。结果肝硬变组的均值显著低于正常组及肝癌组(P均<0.01)。按Child-Pugh分级,肝硬变组CuZn-SOD含量防病情好转有所回升,与其肝功能储备呈负相关(P<0.05)。肝癌组Cu... 用RIA法测定62例肝硬变、30例肝癌和20例正常人的血清CuZn-SOD含量。结果肝硬变组的均值显著低于正常组及肝癌组(P均<0.01)。按Child-Pugh分级,肝硬变组CuZn-SOD含量防病情好转有所回升,与其肝功能储备呈负相关(P<0.05)。肝癌组CuZn-SOD>450ng/ml者,AFP阳性组和阴性组SOD增高的阳性率近似(P<0.05)。提示血清CuZn-SOD的RIA测定有助于肝硬化的病情分级和预后判断,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液 放射免疫测定 肝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甘油对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洪伟 朱忆 +2 位作者 朱菊人 陆伟君 孙成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6,共2页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引导下的脉冲多普勒(PD)对41例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舌下含化硝酸甘油(NTG)0.6mg前后的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了监测。结果证实,NTG可明显降低门脉血流及平均动脉压(MAP)...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引导下的脉冲多普勒(PD)对41例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舌下含化硝酸甘油(NTG)0.6mg前后的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了监测。结果证实,NTG可明显降低门脉血流及平均动脉压(MAP),MAP与门脉血流量的峰值变化呈正相关。提示NTG主要通过减少门脉前向血流而降低门脉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甘油 门脉 血流动力学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穿刺灌洗治疗原发性腹膜炎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成刚 冯智彬 +3 位作者 朱忆 叶远红 杨崇美 朱菊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3-13,共1页
应用等渗电解质溶液腹腔灌洗治疗原发性腹膜炎(SBP)患者43例,每次灌洗3000~6000ml,灌洗1~3次后1周有效率为62.8%,2周达93.0%,病死率为4.7%。认为此法对改善肝功能、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有... 应用等渗电解质溶液腹腔灌洗治疗原发性腹膜炎(SBP)患者43例,每次灌洗3000~6000ml,灌洗1~3次后1周有效率为62.8%,2周达93.0%,病死率为4.7%。认为此法对改善肝功能、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炎 腹腔穿刺 肝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失弛缓症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前后食管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崇美 姜虹 +4 位作者 刘吉勇 李延青 崔屹 张安忠 朱菊人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3-464,467,共3页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动力特征及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后食管动力学的改变。方法28例患者内镜下局部注射肉毒毒素,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3个月时测定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LESP)、松弛率(LESRR)和食管体部的动力。结果治疗...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动力特征及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后食管动力学的改变。方法28例患者内镜下局部注射肉毒毒素,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3个月时测定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LESP)、松弛率(LESRR)和食管体部的动力。结果治疗前,LESP为(42.68±17.16)mmHg,LESRR(38.69±3.66)%,吞咽时100%患者食管体部为同步收缩,无推进性蠕动波。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后1周和3个月时,LESP分别为(23.35±4.86)mmHg和(22.74±4.02)mmHg,LESRR分别为(79.98±4.16)%和(80.48±3.79)%,但吞咽时食管体部的动力无改善。结论内镜下LES内注射肉毒毒素,可减低LESP和提高LESR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肉毒毒素 食管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透明质酸、IV型胶原及层连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郝菁华 邹建文 +2 位作者 高鹏 石军 朱菊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2,共2页
用放免法检测39例慢性乙型肝炎(下称慢乙肝)、4例慢乙肝肝硬化患者及19例健康人肘血清透明质酸(HA)、IV型胶原(IV·C)和层连蛋白(LN)水平。结果表明,IV·C在轻度肝炎时即显著升高,较HA、LN灵敏... 用放免法检测39例慢性乙型肝炎(下称慢乙肝)、4例慢乙肝肝硬化患者及19例健康人肘血清透明质酸(HA)、IV型胶原(IV·C)和层连蛋白(LN)水平。结果表明,IV·C在轻度肝炎时即显著升高,较HA、LN灵敏;HA、IV·C和LN均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7、0.757和0.486;单项检测以IV·C为最好,其对肝纤维化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2.50%、57.14%、61.29%;血清HA水平升高还与门脉高压征关系密切(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IV型胶原 层连蛋白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端粒酶基因与顺铂诱导原代胃癌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亓玉琴 司君利 +1 位作者 李文利 朱菊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4-6,共3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 (PS- ASODN)与顺铂 (DDP)联合应用对原代胃癌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 常规组织块培养法进行胃癌细胞原代纯化培养 ,取第 3代对数生长期细胞分六组进行实验。其中四组在培养 2 4小时及 4 8小时分别加入... 目的 探讨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 (PS- ASODN)与顺铂 (DDP)联合应用对原代胃癌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 常规组织块培养法进行胃癌细胞原代纯化培养 ,取第 3代对数生长期细胞分六组进行实验。其中四组在培养 2 4小时及 4 8小时分别加入相同剂量的培养液 ,终浓度为 PS- ASODN3μM,N- ASODN3μM,DDP2 .0μg/ ml。作用 2 4小时后分别在 PS- ASODN组及 N- ASODN组加入终浓度为 2 .0 μg/ ml的 DDP;分别于培养后 2 4、4 8、72及 96小时收集各组细胞。以台盼蓝拒染法计算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 ,观察 PS- ASODN联合 DDP对原代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流式细胞学观察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终浓度为 3μM的 PS- ASODN作用于原代胃癌细胞 2 4小时后加入 DDP 2 .0μg/ m l,能明显抑制胃癌细胞增殖 ,流式细胞学可检测到凋亡峰 ,细胞受阻于G0 / G1 期 ,作用 4 8及 72小时的凋亡细胞百分率 (35 .1%、4 5 .7% )明显高于 N- ASODN组、PS- ASODN组、DDP组及 N- ASODN+DDP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及序列特异性。结论 以端粒酶 RNA模板区为靶点的 PS- ASODN可促进 DDP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端粒酶基因 顺铂 诱导 胃癌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逆转肝细胞肝癌多药耐药的机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文欢 朱菊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2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SST)类似物奥曲肽逆转肝癌细胞多药耐药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M TT法分析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RT-PCR、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多药耐药基因多药耐药糖蛋白1(M 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 RP2)mRNA及其蛋白质的...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SST)类似物奥曲肽逆转肝癌细胞多药耐药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M TT法分析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RT-PCR、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多药耐药基因多药耐药糖蛋白1(M 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 RP2)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结果奥曲肽联合化疗药物可以显著降低化疗药物的IC50。肝癌细胞有生长抑素受体2(SSTR2)、生长抑素受体3(SSTR3)、M DR1、M RP2的表达,奥曲肽可显著降低肝癌细胞表面M DR1、M RP2的表达。结论SST可与肝癌细胞表面的SSTR结合,降低其表面M DR1、M RP2的表达,使细胞内细胞毒药物浓度增加,从而逆转肝癌细胞多药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细胞 多药耐药糖蛋白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生长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制剂对肝硬化大鼠血氨和内毒素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卜淑蕊 关志明 +2 位作者 朱菊人 闫柱 李素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6期484-485,共2页
目的 观察口服培菲康后血浆氨含量及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CCl4 复合因素法建立肝硬化模型 ;鲎试剂法检测血浆内毒素 ;谷氨酸脱氢酶速率法检测血氨。结果 治疗组内毒素及血氨水平均明显低于肝硬化模型组 (P <0 .0 5 ) ,其... 目的 观察口服培菲康后血浆氨含量及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CCl4 复合因素法建立肝硬化模型 ;鲎试剂法检测血浆内毒素 ;谷氨酸脱氢酶速率法检测血氨。结果 治疗组内毒素及血氨水平均明显低于肝硬化模型组 (P <0 .0 5 ) ,其中预防治疗组血氨低于晚期治疗组 (P <0 .0 1)。结论 益生菌制剂能够降低血浆内毒素及血氨 ,对肝硬化有良好的辅助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内毒素 益生菌制剂 治疗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利欣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斌 许伟华 +4 位作者 邵明举 林森 王拥军 栗华 朱菊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9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药物治疗 甘利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