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文正 马玉环 +6 位作者 常虹 闫秀娥 姚炜 王迎春 郑炜 张耀朋 黄永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对出现吞咽困难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对47例ALS行改良PEG,患者局部麻醉、...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对出现吞咽困难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对47例ALS行改良PEG,患者局部麻醉、半坐位,术者使用超细内镜经口入胃的方式实施手术。结果47例改良PEG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20 min,(10.3±1.7)min。术后住院2~8 d,平均2.8 d。术后并发症6例(12.8%),包括术后吸入性肺炎4例(8.5%),切口感染2例(4.3%)。PEG术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06±0.89,术后3个月18.15±0.81,差异有显著性(t=-10.373,P=0.000)。结论对于出现吞咽困难的ALS患者,改PEG是可行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体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置入金属支架治疗近端结肠癌导致恶性梗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军 黄永辉 +5 位作者 姚炜 常虹 黄雪彪 张莉 王爱英 张耀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0期938-940,943,共4页
目的观察结肠镜下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近端结肠癌导致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2011年3月8例X线引导下结肠镜下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的近端结肠癌导致狭窄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5例,年龄45~79岁,(67.2±11.3)岁。升结... 目的观察结肠镜下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近端结肠癌导致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2011年3月8例X线引导下结肠镜下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的近端结肠癌导致狭窄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5例,年龄45~79岁,(67.2±11.3)岁。升结肠癌3例,结肠肝曲癌4例,横结肠癌1例。均有腹痛、腹胀等表现,从就诊到接受结肠支架置入术的中位时间6 d(1~22 d)。术前腹部CT或腹部平片提示肠管明显扩张7例。8例肠管扩张最宽处直径30~96mm,(62.7±20.3)mm。结果术后住院时间3~18 d,(9.0±4.8)d。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第1~2天复查,肠管最宽处直径30~45 mm,(33.6±5.6)mm,较前明显缓解(P=0.003)。未见穿孔、出血等并发症。1例术后5天支架移位。术后2例失访,2例支架置入后手术切除局部肠管一期吻合者随访9、23个月仍存活,4例死亡,死亡时间为置入支架后1、3、5、15个月。结论近端结肠癌导致恶性梗阻与远端结肠一样,均可进行内镜下金属支架置入术,疗效满意,并且影像学发现肠腔狭窄,即使无肠管明显扩张者亦可进行结肠支架置入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梗阻 支架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管括约肌切开联合胰管支架对胆道微结石性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常虹 陈佩婷 +4 位作者 刘文正 张耀朋 姚炜 李柯 黄永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80-1084,共5页
目的探讨胰管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pancreatic sphincterotomy,EPS)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胆道微结石性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14年4月我院诊断急性复发性胰腺炎(2次及以上急性胰腺炎发作)且明确... 目的探讨胰管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pancreatic sphincterotomy,EPS)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胆道微结石性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14年4月我院诊断急性复发性胰腺炎(2次及以上急性胰腺炎发作)且明确病因为胆道微结石52例资料,24例行EPS并胰管支架置入术(EPS组),28例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papillotomy,EST)并胆道清理术(其中20例鼻胆管引流术)(EST组),比较2组复发率、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结果 52例中术后胰腺炎9例,其中EPS组6例(25.0%,6/24),EST组3例(10.7%,3/28),无统计学差异(χ^2=0.980,P=0.322)。EPS组随访3-100个月,中位数33个月;EST组随访3-115个月,中位数52个月。5例急性胰腺炎复发,EPS组2例(8.3%,2/24),EST组3例(10.7%,3/28),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EPS组和EST组胆道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2/24)和32.1%(9/28),有统计学差异(χ^2=4.392,P=0.046)。结论 EPS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胆道微结石导致的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是可行的。胰管括约肌切开不会引起反流,且能保留胆管括约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 胆道微结石 胰管括约肌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改道伴胆肠吻合术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失败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郑炜 黄永辉 +6 位作者 常虹 姚炜 李柯 闫秀娥 张耀朋 王迎春 刘文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3-179,共7页
目的探讨胃肠改道伴胆肠吻合术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21年12月我科80例Roux-en-Y和Whipple术后因胆系疾病行ERCP的临床资料,采用log... 目的探讨胃肠改道伴胆肠吻合术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21年12月我科80例Roux-en-Y和Whipple术后因胆系疾病行ERCP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胃肠改道伴胆肠吻合术后ERCP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因肿瘤手术治疗、术后多次ERCP、胃肠改道手术类型Roux-en-Y、保留胃和输入襻长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输入襻长度被纳入模型(OR=0.939,P=0.045)。将输入襻长度按≤45 cm、46~54 cm和≥55 cm进行分层,趋势χ2检验显示输入襻长度与ERCP失败风险存在剂量-反应关系(χ2趋势=7.587,P=0.006)。其中输入襻长度≥55 cm患者ERCP失败的风险是长度≤45 cm患者的40倍(OR=40.000,P=0.013),长度46~54 cm患者ERCP失败风险在二者之间。结论胃肠改道术伴胆肠吻合术后需行ERCP的患者,输入襻长度与ERCP失败风险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输入襻越长,ERCP失败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肠吻合 WHIPPLE术 胃肠改道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夹闭创面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中的价值
5
作者 周宇航 黄永辉 +6 位作者 常虹 姚炜 李柯 闫秀娥 张耀朋 王迎春 韩然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21-626,共6页
目的 探讨应用可旋转组织夹预防性夹闭创面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endoscopic papillectomy, E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21年12月64例因十二指肠乳头病变行EP的临床资料,前32例乳头切除后创面如有活动性瞬时出... 目的 探讨应用可旋转组织夹预防性夹闭创面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endoscopic papillectomy, E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21年12月64例因十二指肠乳头病变行EP的临床资料,前32例乳头切除后创面如有活动性瞬时出血,则实施内镜下止血治疗(对照组),后32例无论切除病变后有无瞬时出血,均在创面下缘6点位起应用可旋转组织夹夹闭创面至胆胰管开口下缘(夹闭组)。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结果 对照组术后延迟出血9例(28.1%),夹闭组未出现术后延迟出血,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夹闭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也显著下降[8例(25.0%)vs. 18例(56.3%),χ^(2)=6.478,P=0.011]。2组胆管炎、穿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术中应用可旋转组织夹预防性夹闭创面有助于减少术后延迟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