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显通寺创建考辩——试析《古清凉传》中的有关记载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廉考文
-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94年第3期28-32,共5页
-
文摘
唐朝沙门慧祥《古清凉传》卷上《古今胜迹三》中记述:“从此(指中台)东南行,寻岭渐下三十余里,至大孚图寺。寺,本元魏文帝所立。帝曾游止(此),具奉圣仪,爰发圣心,创兹寺宇。孚者,信也。言帝既遇非常之境,将弘大信。且今见有东西二堂,像设存焉。其余廊庑基域,仿佛犹存。《括地志》以孚为铺,《高僧传》以孚为布,斯背传录之谬也。” 大孚图寺的位置,《古清凉传》
-
关键词
北魏孝文帝
五台山地区
五台山研究
佛光寺
中国佛教
考辩
“大”
佛教组织
续高僧传
试析
-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五台山佛教寺庙释名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廉考文
-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87年第2期42-43,共2页
-
文摘
6、云集寺在古南台顶。云集是比喻际会隆盛,犹如祥云聚集。以“云集”名寺,是讲该寺佛德昌盛,向往者踊跃;同时也包含了古南台的自然景观与佛教传说。五台山峰峦林立,雾浓云密,在金乌玉兔的辉映下,呈现着无穷无尽的景观变化。五台山佛教将这些云变雾幻的自然景观纳入了宗教的范畴,认为天空出现祥云,必然是佛、菩萨来临或路经。由于古南台顶周围经常是云雾缭绕,便产生了祥云汇集,菩萨盛会的传说。《清凉山志·张无尽传》记载:“南台之侧,有白云绵密。
-
关键词
佛教寺庙
清凉山志
南台
罗喉罗
文殊菩萨
显通寺
云密
释迎牟尼
云雾缭绕
圆觉经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慧祥“蓝谷沙门”臆断
- 3
-
-
作者
廉考文
-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99年第2期32-33,共2页
-
文摘
唐高宗李治乾封二年(667),沙门慧祥陪狮子国(今斯里兰卡)高僧释迦密多罗礼五台山文殊师利菩萨。其后撰写了《古清凉传》一书,这是一本有关五台山佛教的最早专著。书中指定了五台山就是《华严经》中所说的“清凉山”;叙述了五台山早期佛教的发展沿革;记录了有关...
-
关键词
五台山佛教
长安
沙门
高僧
李唐王朝
京邑
早期佛教
鸿胪寺
《资治通鉴》
发展沿革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黛螺顶
- 4
-
-
作者
廉考文
-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93年第4期38-39,共2页
-
文摘
黛螺顶本指一座小山峰,位于五台县台怀镇内清水河东侧。山顶建寺,与山同名。为五台山中心区的一座著名寺庙。黛螺顶原名青峰,因山上长满绿树故名。宋代丞相张商英自述礼五台山时。
-
关键词
黛螺顶
张商英
文殊
台怀镇
佛顶庵
东台顶
佛教信徒
释迎牟尼
孺童
无垢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五台山寺庙览胜(二)
- 5
-
-
作者
廉考文
-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93年第1期28-30,共3页
-
文摘
广宗寺亦称铜瓦殿、小朵天城寺。它座落在五台县台怀灵鹫峰南侧的山腰处。明代,属五台山十二大寺之一;清代,为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现在是五台山风景区内重点人文景观之一。大孚金像,分照五方。小朵天城,齐称五佛,幽栖妙境,禅悦精蓝。种福田于福地,宣梵呗于梵天。宏敷广席,丕振宗传。
-
关键词
五台山研究
广宗寺
城寺
文殊菩萨
精蓝
东台顶
禅悦
法尊法师
圆觉经
人文景观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五台山寺庙览胜(一)
- 6
-
-
作者
廉考文
-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92年第4期20-24,共5页
-
文摘
镇海寺镇海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南5公里处,清水河西侧的一座小山岭上。台山公路从寺前山脚下通过。站在公路畔西望,可见丛山峻岭上岚气飘绕,满坡树林碧波生辉。在大自然的锦绣屏障中,突兀伸出一条小山脊,犹如大陆半岛,其间长满挺拔高耸的劲松,又显得碧翠凝重。透过松林,寺庙的红墙白塔似现非现,神秘变幻。
-
关键词
文殊
镇海寺
台怀镇
清凉山志
殊像寺
大国师
乾隆皇帝
岚气
寺内
章嘉呼图克图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塔院寺拾零
- 7
-
-
作者
廉考文
-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91年第2期41-43,共3页
-
文摘
一、创建与修葺塔院寺,原与显通寺为一庙。正式独立是明代后期的事情。明万历七年(1579年),出于国家政治上的需要,由皇太后李氏出面,派遣太监范江、李友等人。赴五台山维修护国佑民释迦文佛舍利宝塔,即今天的大白塔。历时三年,不仅大规模地修葺、装饰了大白塔,而且围绕大白塔进行了重新规划布局,“寺宇佛殿经楼,藏轮禅宝,罔不备焉”(《清凉山志》)。明万历十年(1582年)七月,功成,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礼。从此,塔院寺的名称正式注册,宣布独立。这次大规模动工,“计费金钱,出自内帑”(《清凉山志》),具体数字,惜未能知。据守内明万历十年七月九日碑记。
-
关键词
塔院寺
大白塔
显通寺
清凉山志
舍利宝塔
万历十年
明代后期
万佛阁
明万历
内帑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略论五台山佛像艺术
- 8
-
-
作者
廉考文
-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90年第3期31-35,共5页
-
文摘
五台山的佛教活动,是从南北朝时代开始的。修刹立尊神,供佛以收心,是五台山历代佛教活动的一个显著特征.根据五台山文物部门统计,仅台内37座寺庙中,就保存了各种大小佛像17445尊(不包括刺绣与画像在内)。它们历史沿革完整,构成了一部详尽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五台山佛像艺术发展史。
-
关键词
佛像艺术
文殊
佛国藏珍楼
释迎牟尼
部门统计
寺内
南禅寺
悬塑
岩山寺
佛坛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五台山的塔
- 9
-
-
作者
廉考文
-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88年第2期39-42,共4页
-
文摘
塔,本是佛教的建筑,起源于古印度。佛经记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死后,尸体焚化,烧成了许多晶莹的珠子,称为舍利。当时有八个国家的国王分取佛的舍利,在本国修了高台型建筑物,隆重埋葬。
-
关键词
舍利塔
佛国藏珍楼
东台顶
释迎牟尼
文殊
寺内
显通寺
清凉山志
清凉传
无垢净光塔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五台山佛教寺庙释名
- 10
-
-
作者
廉考文
-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87年第3期33-35,共3页
-
文摘
15、善财洞分上下两院,分别位于台内黛螺顶的山腰和山脚。佛教传说善财是福城一位长者的儿子,其出生的时候,种种珍宝自然涌出,故名善财。佛经讲,善财在文殊菩萨指引下,先后拜观世音等53位大士求学,最后从弥勒菩萨成正果。在中国佛教寺庙里,善财多作为观世音的胁侍。五台山佛教昌盛,台怀形成了一个小集镇。商贾盼财,但民间财神是赵公元帅,属道教。
-
关键词
佛教寺庙
善财
黛螺顶
文殊菩萨
佛教圣地
清凉山志
大士
金刚窟
观海寺
镇海寺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五台山寺庙释名
- 11
-
-
作者
廉考文
-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87年第1期47-48,共2页
-
文摘
1、演教寺在中台顶。取文殊菩萨在五台山演教说法之意。文殊,全称文殊师利,亦称曼殊室利,为古印度梵文Manjusri的音译,意为妙德、妙吉祥。中国佛教称:五台山为文殊菩萨演教说法的道场。东晋时候翻译的《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云:“东北方向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请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
-
关键词
文殊师利
文殊菩萨
曼殊室利
金刚密迹
东台顶
世尊
华严经
中国佛教
清凉山志
东北方向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明代高僧、建筑家妙峰
- 12
-
-
作者
廉考文
-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86年第4期23-25,共3页
-
文摘
五台山显通寺西侧的小山坡上,耸立着一座密檐式墓塔,塔旁古老的坟莹里,安葬着一位三百七十年前的高僧、明代中叶山西杰出的建筑家妙峰和尚。妙峰,姓徐(一说续),名福登,山西平阳府临汾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生于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
-
关键词
显通寺
建筑家
山西省临汾市
万固寺
临汾县
明万历
平阳府
塔院寺
大白塔
明嘉靖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