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炎症反应指标对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梁维 卓瑞立 孙韶东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中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白蛋白(albumin,ALB)...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中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白蛋白(albumin,ALB)比值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2020年6月至2023年5月行脊柱手术的373例患者,根据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分为两组,切口感染组65例,男34例,女31例,年龄(56.01±9.78)岁;无切口感染组308例,男157例,女151例,年龄(55.54±10.19)岁。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算NLR、PLR;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ALB水平,计算CRP/ALB比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术前NLR、PLR及CRP/ALB比值对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切口感染组术前NLR为4.92±1.13、PLR为119.32±22.74、CRP/ALB比值10.19±2.51、手术时间(3.02±0.64)h、糖尿病史(25/65,38.46%)、固定物置入患者比例(21/65,32.31%)均高于无切口感染组的3.72±0.81、90.58±20.16、7.23±2.21、(2.26±0.51)h、(53/308,16.88%)、(36/308,1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NLR、PLR及CRP/ALB比值单独及联合预测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AUC分别为0.786、0.806、0.839、0.926。术前NLR、PLR及CRP/ALB比值是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NLR、PLR及CRP/ALB比值测定有利于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早期预测,三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切口感染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板间入路和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孙韶东 孙建华 +2 位作者 李晶 褚凯 王聪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0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入路和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入路和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观察组采取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对比两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慢性腰痛发生率、治疗优良率及椎间隙高度指数、腰椎前凸角度。结果:出院时及术后1、3、6、12个月,观察组腰、腿痛评分及腰椎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慢性腰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两组治疗优良率及椎间隙高度指数、腰椎前凸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I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可缓解腰腿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板间入路 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