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煤沉陷区框架结构抗变形研究现状与展望
1
作者 夏军武 周宇 +2 位作者 朱致淳 何源 于峻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107,共8页
针对我国矿山城市采煤沉陷区土地资源工程建设利用难的问题,在统计采煤沉陷区发展现状、综合治理及其工程建设利用率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用采煤沉陷区场地进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从框架结构抗变形原理、共同作用机理、混凝土框架结构及钢... 针对我国矿山城市采煤沉陷区土地资源工程建设利用难的问题,在统计采煤沉陷区发展现状、综合治理及其工程建设利用率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用采煤沉陷区场地进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从框架结构抗变形原理、共同作用机理、混凝土框架结构及钢框架结构抗变形技术等4个方面,总结分析了框架结构建筑物变形损害与保护技术的研究发展历程与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框架结构建筑物抗变形技术的发展方向:地表移动变形下大跨及多高层框架结构附加效应的动态演化规律,地表移动变形下地基-基础-结构共同作用的力学行为及变形协同机制,框架结构建筑物新型抗变形技术,框架结构建筑物抗震抗变形调控技术,以便形成地表移动变形下框架结构建筑物的综合理论与技术体系,为实现采煤沉陷区进行大型框架结构建筑物工程建设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框架结构 损伤机理 共同作用 抗变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区桥体可靠性分析及抗变形技术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夏军武 于广云 +2 位作者 吴侃 王东权 刘卫群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1,共5页
根据煤矿采动区地表沉陷变形规律和铁路桥结构特征,建立了合理的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对原桥体结构和地基产生的附加内力和附加变形的规律,提出了针对地表大幅度不均匀沉陷铁路桥的有效治理技术.通过现场实测... 根据煤矿采动区地表沉陷变形规律和铁路桥结构特征,建立了合理的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对原桥体结构和地基产生的附加内力和附加变形的规律,提出了针对地表大幅度不均匀沉陷铁路桥的有效治理技术.通过现场实测研究受采动影响后桥体结构在动载荷作用下的动力性能;在桥下方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通过现场监测研究采动过程中桥体的安全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区 桥体结构 可靠性 抗变形 地表沉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区地基、条形基础与框架结构共同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夏军武 袁迎曙 董正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7-541,共5页
本文综合应用结构力学、矿山开采沉陷学、土力学、材料力学等相关理论,建立了采动区地基–条形基础–框架结构共同作用力学模型。该力学模型综合考虑了开采盆地形成过程中地表变形对建筑物的动态影响以及框架结构建筑物的基础和建筑物... 本文综合应用结构力学、矿山开采沉陷学、土力学、材料力学等相关理论,建立了采动区地基–条形基础–框架结构共同作用力学模型。该力学模型综合考虑了开采盆地形成过程中地表变形对建筑物的动态影响以及框架结构建筑物的基础和建筑物的长度等影响因素,从理论上分析了采动过程中上部结构变形、内力等变化规律及主要因素的影响规律,推导出计算采动区建筑物移动变形和各种附加内力的计算公式,通过计算实例进行了验证,为采动区上方框架结构建筑物的保护、加固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计算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区 共同作用 力学模型 条形基础 剪弯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变位模式黏土非极限被动土压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夏军武 窦国涛 +2 位作者 苏琼 白维刚 袁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9-777,共9页
为了揭示墙体平动和转动模式下黏土非极限被动土压力分布规律,采用自制模型箱,进行了墙体平动和转动模式下黏土非极限土压力试验,研究了墙体变位模式以及墙体位移大小对侧土压力的影响规律细化方法,首先进行了室内试验,得到了黏土的基... 为了揭示墙体平动和转动模式下黏土非极限被动土压力分布规律,采用自制模型箱,进行了墙体平动和转动模式下黏土非极限土压力试验,研究了墙体变位模式以及墙体位移大小对侧土压力的影响规律细化方法,首先进行了室内试验,得到了黏土的基本物理参数,其次进行了模型箱和测试仪器的固定安装,最后进行了挡土墙平移模式(T模式)、绕墙顶转动模式(RT模式)以及绕墙底转动模式(RB模式)3种模式下的土压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T模式下,非极限侧土压力沿墙体深度的增加总体趋势增大,局部会有减小趋势,总体接近线性分布,当土体达到极限破坏时,靠近加载墙体处土体表面形成阶梯状错层;RT模式下,侧土压力随墙体的深度总体接近凹曲线分布,上部侧土压力随深度增加较慢,下部侧土压力随深度增加较快,当土体达到极限破坏时,靠近加载墙体处土体表面产生裂纹,模型箱中部土体表面鼓起;RB模式下,侧土压力随墙体的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总体接近凸曲线分布,当土体达到极限破坏时,靠近加载墙体处土体表面形成阶梯状错层,其阶梯状错层范围要小于平动模式工况;三者非极限侧土压力合力随着压缩位移的增大而增大,当压缩位移相同时,RT模式下土压力合力与T模式下土压力合力比值在0.53~0.97之间,RB模式下土压力合力与T模式下土压力合力比值在0.65~0.83之间.结论中是否有可以量化的数据,参考附件模板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 位移模式 非极限被动土压力 土压力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框架带悬臂梁拼接节点的抗水平地表变形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夏军武 周勇利 +1 位作者 陈婷 熊军辉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1年第6期671-674,共4页
以单层单跨带悬臂梁段拼接钢框架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表变形的物理相似模拟试验,研究了钢框架带悬臂梁段拼接节点在地表水平变形作用下的附加应力和变形规律。主要研究在水平拉伸和水平压缩作用下,拼接节点处腹板拼接板和上下翼缘拼接板... 以单层单跨带悬臂梁段拼接钢框架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表变形的物理相似模拟试验,研究了钢框架带悬臂梁段拼接节点在地表水平变形作用下的附加应力和变形规律。主要研究在水平拉伸和水平压缩作用下,拼接节点处腹板拼接板和上下翼缘拼接板内产生的附加内力及变形曲线,分析了上下翼缘拼接板和腹板拼接板中间位置点的变形值随着试验加载值的增加而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水平拉伸作用最为不利;拼接节点虽会产生附加变形,但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弹性阶段,卸栽后可以恢复,表现出良好的抗变形性能。最后给出建议:在地表变形地区新建或加固改造钢结构建构筑物时,采用钢框架带悬臂梁段高强螺栓拼接连接,可以很好地吸收变形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结构 拼接节点 地表变形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采空区地基变形与基础协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夏军武 刘家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B12期51-53,共3页
基于老采空区上方建筑物地基移动变形规律和建筑变形特点,研究了老采空区上方建筑物地基与基础协同作用以及地表变形对建筑物产生附加内力的影响,对现有的建筑物附加内力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分析了队加内力对建筑物不同部位的影响... 基于老采空区上方建筑物地基移动变形规律和建筑变形特点,研究了老采空区上方建筑物地基与基础协同作用以及地表变形对建筑物产生附加内力的影响,对现有的建筑物附加内力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分析了队加内力对建筑物不同部位的影响和建筑物保护措施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采空区 地基变形 抗变形建筑物 轻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钢–双T型纵横梁拼接节点承载特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夏军武 白维刚 +3 位作者 陈婷 徐博 祝华权 王静怡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21,共9页
拼接节点作为钢桁架结构重要的连接部位,其承载力和刚度是影响钢桁架整体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大直径钢桁架筒仓施工支撑平台设计提出两种角钢–双T型纵横梁拼接节点的拼接形式,为研究其承载特性,采用静力加载试验和... 拼接节点作为钢桁架结构重要的连接部位,其承载力和刚度是影响钢桁架整体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大直径钢桁架筒仓施工支撑平台设计提出两种角钢–双T型纵横梁拼接节点的拼接形式,为研究其承载特性,采用静力加载试验和有限单元法,对这两种拼接节点进行研究,分析相同受力和相同约束等条件下带腹板连接板拼接节点和带腹板端板拼接节点的抗弯刚度、极限荷载及破坏模式,以确定较合理的角钢–双T型纵横梁拼接节点的拼接形式,实现大直径钢桁架筒仓施工支撑平台的装配化施工。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约束条件下,当荷载达到150 kN时,试验测得带腹板连接板拼接节点的位移比带腹板端板拼接节点的位移小–1.73%,且其抗弯刚度比带腹板端板拼接节点高8.76%。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带腹板连接板拼接节点和带腹板端板拼接节点进行数值模拟,当荷载达到极限荷载200 kN时,带腹板端板拼接节点塑性变形较大,最后带腹板端板拼接节点先于构件发生剪切破坏;当荷载达到极限荷载220 kN时,带腹板连接板拼接节点塑性变形较大,最后构件先于带腹板连接板拼接节点发生压屈破坏。带腹板连接板的拼接节点更符合"强节点弱构件"的节点设计原则,满足大跨度钢桁架节点拼接要求,其研究成果为钢桁架整体结构性能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钢–双T型纵横梁 拼接节点 承载特性 抗弯刚度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钢管柱-H型钢梁半刚性连接钢框架静力性能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夏军武 杨晨 +1 位作者 祝华权 常鸿飞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9-14,共6页
为了更好地研究新型方钢管柱-H型钢梁装配式节点框架的力学性能,在足尺寸节点试验和整体框架受力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模拟研究了柱距、柱轴压比、梁上荷载分布形式三个整体参数,以及节点刚度对方钢管柱-H型钢梁半刚性连接钢框架静... 为了更好地研究新型方钢管柱-H型钢梁装配式节点框架的力学性能,在足尺寸节点试验和整体框架受力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模拟研究了柱距、柱轴压比、梁上荷载分布形式三个整体参数,以及节点刚度对方钢管柱-H型钢梁半刚性连接钢框架静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框架在柱距较大时节点区和框架柱可以保证更高的可靠度;轴压比对半刚性钢框架受力状态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柱上,而对框架梁和节点区各部件的影响很小;框架梁承受跨中集中荷载时半刚性钢框架的内力和变形比承受均布荷载时要大;节点刚度对钢框架的变形和内力的影响有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 方钢管柱-H型钢梁节点 有限元分析 整体受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荷载作用下TX型方管节点静力性能试验研究
9
作者 夏军武 夏新强 +1 位作者 常鸿飞 侯智超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对两个TX型方钢管相贯节点进行了轴力、弯矩共同作用下的静力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现象的分析,研究了节点的破坏特征、应力分布规律、抗弯刚度以及极限承载力等静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主管受压时,节点的抗弯刚度相比主管受拉的情况会... 对两个TX型方钢管相贯节点进行了轴力、弯矩共同作用下的静力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现象的分析,研究了节点的破坏特征、应力分布规律、抗弯刚度以及极限承载力等静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主管受压时,节点的抗弯刚度相比主管受拉的情况会有所降低.圆角处的焊缝往往较早出现裂缝,使得节点强度难以充分利用.在设计中,如果要将节点视为刚性,需要采取一定的加劲措施,并在施工和加工过程中确保焊缝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荷载 TX型方管节点 抗弯刚度 刚性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焊板加强方钢管T型节点的受压性能 被引量:7
10
作者 常鸿飞 左文康 +2 位作者 任腾龙 夏军武 郭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3-121,139,共10页
为研究覆板及环口板加强方钢管T型节点的受压性能,建立并验证了加强节点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考察了支管宽度和加强板尺寸等参数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加强节点的破坏形态及承载力设计方法.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支管宽度与加强板厚度是影响覆板和... 为研究覆板及环口板加强方钢管T型节点的受压性能,建立并验证了加强节点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考察了支管宽度和加强板尺寸等参数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加强节点的破坏形态及承载力设计方法.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支管宽度与加强板厚度是影响覆板和环口板加强节点受压性能的关键参数,并决定了加强节点的破坏模式;当支管-主管宽度比超过0.8或加强板与主管厚度比大于2.2时,节点发生主管侧壁屈曲控制的破坏形态,没必要继续增加加强板厚度;文中提出的新型环口板加强方法可以较好地增强主管翼缘和侧壁,阻止或延迟主管侧壁屈曲的发生.文中还采用现有规范和文献的设计公式,计算了覆板及环口板加强节点的受压承载力,验证了各公式的适用范围,从而为该类加强节点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板 环口板 加强节点 方钢管T型节点 受压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降温全过程中约束钢梁的有限元与试验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冬明 夏军武 +1 位作者 常鸿飞 卜令全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年第1期71-76,共6页
以轴向支撑连接方式,利用自制的加热炉对约束钢梁进行了升—降温全过程的试验研究。重点研究了钢梁的跨中挠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以及梁端不同轴向支撑刚度和钢柱不同轴压比条件下约束钢梁的屈曲模式及其梁端轴向支撑的破坏形态。基于AN... 以轴向支撑连接方式,利用自制的加热炉对约束钢梁进行了升—降温全过程的试验研究。重点研究了钢梁的跨中挠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以及梁端不同轴向支撑刚度和钢柱不同轴压比条件下约束钢梁的屈曲模式及其梁端轴向支撑的破坏形态。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采用温度场和结构耦合中的间接法,对升-降温全过程中的约束钢梁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有限元模型和参数设置的合理性。根据对比分析,讨论了我国现行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特别提出了钢结构抗火设计应有的内涵,为钢结构抗火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钢梁 升—降温全过程 抗火设计内涵 加热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钢管覆板加强T型节点的受压承载机理 被引量:5
12
作者 常鸿飞 夏军武 +1 位作者 常虹 俞广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83,共7页
为探讨方钢管覆板加强节点的轴向受压承载机理,对表面覆板加强节点进行静力加载试验,分析了节点的破坏形态和荷载-变形曲线;建立了覆板加强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参数分析,揭示了覆板对节点的加强机理;文中还采用塑性铰线法建立... 为探讨方钢管覆板加强节点的轴向受压承载机理,对表面覆板加强节点进行静力加载试验,分析了节点的破坏形态和荷载-变形曲线;建立了覆板加强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参数分析,揭示了覆板对节点的加强机理;文中还采用塑性铰线法建立了覆板加强节点的承载力设计公式,并提出了覆板加强的设计建议.结果表明:增加覆板厚度能显著提高节点的抗压承载力,覆板宽度和长度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不明显;覆板尺寸相同时,支管-主管宽度比(β)越小,则覆板的加强比越高;覆板对节点的加强机理为覆板与主管表面共同屈服,但当β≥0.8或覆板厚度较大时,加强节点容易发生主管侧壁屈曲,造成覆板屈服不能完全发展;文中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及参数分析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 覆板加强节点 承载机理 受压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区框架结构主动抗变形支座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玉莹 夏军武 +1 位作者 熊军辉 朱煜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62-66,共5页
研究了一种主动抗变形支座装置,是对采动区建筑物进行主动保护的措施。该支座装置安装在框架柱脚和基础之间,能够自动响应地表不均匀沉降。通过装置自动伸长来调节框架结构柱间沉降差,使框架结构均匀沉降,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地表不均匀沉... 研究了一种主动抗变形支座装置,是对采动区建筑物进行主动保护的措施。该支座装置安装在框架柱脚和基础之间,能够自动响应地表不均匀沉降。通过装置自动伸长来调节框架结构柱间沉降差,使框架结构均匀沉降,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地表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的破坏作用。针对抗变形支座装置的作用机理,对支座装置自动伸长的敏感性和装置伸长之后的自锁性能等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支座装置受0.02kN拉力作用时就可以自动伸长,抗变形支座装置受拉敏感性良好,能够自动响应地表变形;试验采用的缩比支座装置自锁后的承载力能够达到80kN,自锁性能良好,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区 框架结构 抗变形支座 力学性能 地表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课的设置矛盾与对策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富民 夏军武 +1 位作者 杜健民 常鸿飞 《高等建筑教育》 2007年第3期75-78,共4页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课是现行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工程结构学架构中概念上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一门课。由于这门课在内容上不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因而大量的前修课成为顺利完成该课程教学任务的必需要求,但该...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课是现行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工程结构学架构中概念上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一门课。由于这门课在内容上不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因而大量的前修课成为顺利完成该课程教学任务的必需要求,但该课的专业基础课定位又使这个要求不易实现。为此,作者探讨了解决此问题的长远之计,认为应该取消该课程,改设结构设计方法之专业课,内容包括荷载统计分析、抗力统计分析、结构可靠度分析以及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放在各结构设计类课及抗震课之后讲解;各类荷载的计算则由其他在内容上相关的课程解决;在长远之计尚未执行之际,作者还探讨了在当前条件下最大限度提高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课教学效果的权宜之计,即调整教学目标,致力于从应用层面上讲授各种荷载的计算和结构设计方法,并通过大作业的考核,要求学生求解一个简单结构上的常见荷载计算以及荷载内力组合,使得考核兼具训练的功能,从而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门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 工程结构学架构 前修课 矛盾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土木专业结构设计原理精品课程教材建设思考 被引量:7
15
作者 常鸿飞 夏军武 +3 位作者 贾福萍 李富民 龙帮云 丁北斗 《高等建筑教育》 2016年第5期67-70,共4页
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结构设计概念,培养其结构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能力。教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结合... 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结构设计概念,培养其结构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能力。教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结合教学实践,对大土木专业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及教材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精品教材的编写建议,以期为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教材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土木专业 结构设计原理 精品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均匀沉降下内嵌墙板钢框架协同工作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谢伟 夏军武 郑玉莹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7-63,共7页
为研究填充墙体对钢框架抗地表变形性能的影响,针对开放式、封闭式和内嵌墙板3类钢框架,分别进行地表不均匀沉降作用的物理试验,对柱顶侧移、梁柱应变等响应规律展开分析研究,得出底梁和内嵌墙板对框架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内嵌墙板-底梁-... 为研究填充墙体对钢框架抗地表变形性能的影响,针对开放式、封闭式和内嵌墙板3类钢框架,分别进行地表不均匀沉降作用的物理试验,对柱顶侧移、梁柱应变等响应规律展开分析研究,得出底梁和内嵌墙板对框架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内嵌墙板-底梁-钢框架的协同工作性能。结果表明:开放式框架构件变形最大,封闭式框架次之,内嵌墙板框架最小,而框架整体倾斜变形的顺序则恰好相反;框架梁柱构件各部位变形对柱顶侧移贡献大小顺序为柱底>柱顶>梁边柱端>梁中柱端>梁跨中;框架柱底增设底梁,能一定程度地减小框架构件变形量,但同时其框架整体倾斜变形增大,并不能有效降低框架柱顶侧移的增大速率;内嵌墙板能较大幅度改变框架梁柱内力分布,并有效降低框架柱顶侧移的增大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框架 内嵌墙板 地表不均匀沉降 试验 协同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木工程专业方向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 被引量:6
17
作者 贾福萍 吕恒林 +2 位作者 夏军武 龙帮云 常鸿飞 《高等建筑教育》 2010年第2期63-65,共3页
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方向课程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在整个课程框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课题组对该类课程进行专门教学研究与探索,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构建与实施等方面进行大量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以... 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方向课程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在整个课程框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课题组对该类课程进行专门教学研究与探索,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构建与实施等方面进行大量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以期经验交流,促进该专业课程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专业课程 教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钢结构建筑柱-柱螺纹套筒连接抗剪试验 被引量:8
18
作者 常鸿飞 宋心怡 +3 位作者 文品涵 夏军武 夹硕勋 江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81-1490,共10页
为研究模块化钢结构建筑上下模块间柱-柱螺纹套筒连接的抗剪性能,对4组螺纹套筒连接方钢管柱双剪试件进行研究,分析套筒壁厚、材性及套筒螺帽与柱连接类型等因素对连接抗剪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件抗剪性能受螺纹套筒控制,其... 为研究模块化钢结构建筑上下模块间柱-柱螺纹套筒连接的抗剪性能,对4组螺纹套筒连接方钢管柱双剪试件进行研究,分析套筒壁厚、材性及套筒螺帽与柱连接类型等因素对连接抗剪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件抗剪性能受螺纹套筒控制,其受剪过程主要经历定位杆剪切、套筒屈服、套筒屈曲和套筒强化4个阶段;空心套筒发生由上半圆筒壁局部控制的冲剪破坏形态,套筒下半圆未发生破坏;套筒壁厚和强度是影响试件抗剪性能的关键因素,套筒螺帽与柱焊接或螺栓连接对试件抗剪性能的影响不大;套筒壁厚增加67%或屈服强度提高22%,可使其抗剪承载力分别提升40.7%和18.0%;筒壁冲剪模型可较安全地预测套筒抗剪承载力,且预测值与实测值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钢结构 模块间连接 螺纹套筒 抗剪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贤 吕恒林 +1 位作者 夏军武 丁北斗 《高等建筑教育》 2016年第3期65-67,共3页
为提高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针对该课程特点,建议从认识实习、工程案例引入、辅助教学手段、网络教学、课程设计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实践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钢结构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提升了学生... 为提高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针对该课程特点,建议从认识实习、工程案例引入、辅助教学手段、网络教学、课程设计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实践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钢结构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教学质量 土木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钢管竖向插板加强节点受压承载性能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常鸿飞 徐玮 +2 位作者 左文康 刘帅鹏 夏军武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42-2251,共10页
为了研究方钢管竖向插板加强节点(IPT)的受压性能及承载机理,建立未加强及竖向插板加强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并采用已有试验结果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完成45组IPT节点的受压性能参数分析,得到不同设计参数对节点受压性能的影响规律;最... 为了研究方钢管竖向插板加强节点(IPT)的受压性能及承载机理,建立未加强及竖向插板加强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并采用已有试验结果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完成45组IPT节点的受压性能参数分析,得到不同设计参数对节点受压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分析竖向插板对节点的加强机理,提出插板的构造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竖向插板最高可提升方钢管节点受压承载力115.9%;竖向插板加强节点的控制破坏形态有3种,即主管上、下翼缘屈服破坏,主管腹板屈曲破坏以及二者共同控制破坏;支管?主管宽度比、主管高厚比和插板长度对IPT节点受压性能影响显著;竖向插板对节点的加强机理包括2个方面,即插板扩大了主管上翼缘的屈服范围以及将支管轴向压力传递到主管下翼缘并引起主管下翼缘屈服。此外,对插板加强节点的适用范围及插板尺寸构造提出了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 竖向插板 加强节点 受压性能 有限元分析 承载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