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新育成水稻品种(系)的品质性状与产量相关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全东兴 张强 +2 位作者 陈温福 侯立刚 成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4163-4164,4184,共3页
对2006年吉林省区域试验的28个新品种(系)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只有1个品种垩白粒率达到部颁优质米(NY/T83-1988)2级标准,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透明度、碱... 对2006年吉林省区域试验的28个新品种(系)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只有1个品种垩白粒率达到部颁优质米(NY/T83-1988)2级标准,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透明度、碱消值、精米率、糙米率均达到部颁优质米2级标准;参试品种的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2,P<0.01),与穗数呈显著负相关(r=-0.482,P<0.05);产量与垩白粒率呈显著正相关(r=0.523,P<0.05),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67,P<0.05);整精米率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r=0.414,P<0.05),与穗粒数和实穗粒数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r=-0.572,P<0.01;r=-0.524,P<0.05);提高整精米率、胶稠度,降低千粒重、单穗重和穗粒数,可以兼顾产量与品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品质性状 产量性状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水稻新品种长白19的选育与利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全东兴 周广春 成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0437-10438,共2页
[目的]推广优质水稻新品种长白19。[方法]介绍长白19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结果]该品种适应性广,抗病性强,品质优,稳产高产性能好。[结论]长白19值得推广。
关键词 水稻 长白19 选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杂交粳稻不育系开花习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全东兴 周广春 +1 位作者 孟维韧 金成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5期6644-6645,670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高低温度下杂交粳稻不育系开花习性。[方法]不育系选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最新育成的三系粳稻不育系T176A和松黏5022A。环境温度设32、35℃高温和15、17℃低温。[结果]32和35℃高温处理可以促进北方三系粳稻不育系提早开花... [目的]探讨不同高低温度下杂交粳稻不育系开花习性。[方法]不育系选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最新育成的三系粳稻不育系T176A和松黏5022A。环境温度设32、35℃高温和15、17℃低温。[结果]32和35℃高温处理可以促进北方三系粳稻不育系提早开花,提前开花高峰,增加午前花率。15和17℃低温处理可抑制不育系和保持系开花,降低午前花率。35℃高温和15℃低温处理后,不育系柱头活力均没有显著变化。[结论]该研究可为北方杂交粳稻制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不育系 温度 开花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早粳不育系639A的选育 被引量:1
4
作者 全东兴 金桂花 +2 位作者 周广春 孟维韧 金成海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11期109-110,共2页
不育系639A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早熟优质BT型不育系,具有早熟、优质、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的特点。
关键词 粳稻 不育系 639A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新育成几个BT型不育系开花习性研究
5
作者 全东兴 周广春 +1 位作者 孟维韧 郭唏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0616-10618,10643,共4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新育成BT型不育系开花习性,为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吉林最新育成的三系粳稻不育系为材料,田间观察不育系的开花历期、开花动态、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结实率等开花习性。[结果]6个不育系的开花习性可... [目的]了解吉林省新育成BT型不育系开花习性,为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吉林最新育成的三系粳稻不育系为材料,田间观察不育系的开花历期、开花动态、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结实率等开花习性。[结果]6个不育系的开花习性可以分为2类,A1、A2和A3可以分为一组,即始花时间早,终花时间也较早,花期集中,开花持续时间只有3h;开花高峰集中在11:00~11:30,午前花率很高,平均为88.3%,最高达到了93.8%。其他3个不育系分为另一组,始花时间较晚,终花时间也晚,开花时间长,开花高峰晚,基本都集中在12:30~13:00,午前花率很低,平均在46.0%,最高为59.0%。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和柱头外露率、开颖时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6和0.955。[结论]选育柱头外露率高、开颖时间长的不育系可以提高制种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不育系 开花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早粳不育系T12A的选育
6
作者 全东兴 周广春 +1 位作者 孟维韧 金成海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2期125-126,共2页
粳稻不育系T12A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早熟优质BT型不育系,具有早熟、优质、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的特点和良好的配合力及开发前景。
关键词 粳稻 不育系 T12A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三系杂交稻研究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9
7
作者 周广春 刘才哲 +1 位作者 南钟浩 全东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024-4025,共2页
介绍了吉林省粳型杂交水稻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存在的技术问题,阐述了吉林省继续开展粳型杂交水稻品种选育和利用研究的策略。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现状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杂交粳稻恢复系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金成海 高明晶 +3 位作者 周广春 全东兴 孟维韧 朴红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3期63-64,共2页
简要回顾了北方粳型杂交水稻恢复系的研究历史,综述了粳稻恢复系在品质、产量、抗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当前杂交粳稻恢复系育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今后恢复系选育的目标及分子育种技术将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杂交粳稻 恢复系 育种 研究进展 问题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稻新品种黑糯一号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晞明 全东兴 刘凤杰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1期119-119,共1页
黑糯一号是特种稻新品种,吉林省种植生育期为140天,具有产量高、米质优、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等特点。
关键词 特种稻 黑糯一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水稻新品种吉粳801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晞明 全东兴 丁华旭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1期116-117,共2页
充分利用水稻品种资源优势,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选育出水稻新品种吉粳801。吉粳801生育期144 d,在吉林省属晚熟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性强的特点。简述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水稻 吉粳801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型粳稻不育系长粒香A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成海 全东兴 +3 位作者 周广春 孟维韧 时宇 马燕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3期30-30,33,共2页
吉林省香型粳稻不育系的选育鲜有报道。本文利用杂交育种技术,通过回交核置换转育的育种方法培育香稻不育系长粒香A,为吉林省香稻优质品种的选育及遗传改良研究提供了所需的种质资源。阐述了香稻不育系长粒香A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特... 吉林省香型粳稻不育系的选育鲜有报道。本文利用杂交育种技术,通过回交核置换转育的育种方法培育香稻不育系长粒香A,为吉林省香稻优质品种的选育及遗传改良研究提供了所需的种质资源。阐述了香稻不育系长粒香A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不育性表现、配合力测定、开发前景等,并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不育系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不育系 长粒香A 选育经过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旱稻品种天井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12
作者 周舰 全东兴 张舸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1期115-116,共2页
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选育出的旱稻新品种天井5号,生育期140 d,在吉林省属中熟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旱性强等特点,适合于吉林省大部分稻区种植。
关键词 早稻 天井5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新品种吉粳512选育报告
13
作者 金成海 周广春 +1 位作者 孟维韧 全东兴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4期62-62,77,共2页
水稻新品种吉粳512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配制的杂交组合"吉粳89号/T639"的后代材料中选育出的优良新品种。2年区域试验结果显示该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5.85%。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5.1%。该品种具有... 水稻新品种吉粳512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配制的杂交组合"吉粳89号/T639"的后代材料中选育出的优良新品种。2年区域试验结果显示该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5.85%。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5.1%。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吉林省四平、长春、延边、辽源等中晚熟稻区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粳512 水稻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新育成粳型三系杂交稻恢复系开花习性研究
14
作者 刘晓兵 全东兴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7期21-23,共3页
以东北新育成三系粳稻恢复系为材料研究其开花习性,结果表明:7个供试恢复系有6个的始花时间在9∶00-9∶30之间,表现出较早特点;C746、C258和吉粳85号3个恢复系开花高峰较早,为11∶00左右,午前花率也高,在63.9%-77.2%之间,其它4个恢复... 以东北新育成三系粳稻恢复系为材料研究其开花习性,结果表明:7个供试恢复系有6个的始花时间在9∶00-9∶30之间,表现出较早特点;C746、C258和吉粳85号3个恢复系开花高峰较早,为11∶00左右,午前花率也高,在63.9%-77.2%之间,其它4个恢复系的开花高峰较晚,在12∶00左右,午前花率也较低,在43.4%-62.1%之间;散粉量与基因型有关,有些恢复系之间有显著差异,C135较R3多出396粒/药,变幅达3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恢复系 开花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